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flow analysis of clear-water scour around pier and abutment in proximity 被引量:1
1
作者 Mohammad Saeed Fakhimjoo Abdollah Ardeshir +1 位作者 Kourosh Behzadian Hojat Karami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94-105,共12页
Local scour around bridge piers and abutments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auses of bridge failure.Despite a plethora of studies on scour around individual bridge piers or abutments,few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 Local scour around bridge piers and abutments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auses of bridge failure.Despite a plethora of studies on scour around individual bridge piers or abutments,few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joint impact of a pier and an abutment in proximity to one another on scour.This study conducte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nd flow analyses to examine the interaction of piers and abutments and their effect on clear-water scour.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a rectangular laboratory flume.They included 18 main tests(with a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piers and abutments)and five control tests(with individual piers or abutments).Three pier types(a rectangular pier with a rounded edge,a group of three cylindrical piers,and a single cylindrical pier)and two abutment types(a wingewall abutment and a semicircular abutment)were used.An 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er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three-dimensional flow velocity for analyses of streamline,velocity magnitude,vertical velocity,and bed shear stres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elocity near the pier and abutment increased by up to 80%.The maximum scour depth around the abutment increased by up to 19%.In contrast,the maximum scour depth around the pier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up to l71%.The presence of the pier in the vicinity of the abutment led to an increase in the scour hole volume by up to 87%relative to the case with a solitary abutment.Empirical equations were also derived to accurately estimate the maximum scour depth at the pier adjacent to the abu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UTMENT ADV Bridge scour Laboratory experiment maximum scour depth PIER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Three Commonly Used Equations for Calculating Local Scour Depth around Bridge Pier under Ice Covered Flow Condition
2
作者 Mohammad Reza Namaee Yuquan Li +1 位作者 Jueyi Sui Todd Whitcombe 《World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18年第2期50-62,共13页
A precise prediction of maximum scour depth around bridge foundations under ice covered condition is crucial for their safe design because underestimation may result in bridge failure and over-estimation will lead to ... A precise prediction of maximum scour depth around bridge foundations under ice covered condition is crucial for their safe design because underestimation may result in bridge failure and over-estimation will lead to unnecessary construction costs. Compared to pier scour depth predictions within an open channel, few studies have attempted to predict the extent of pier scour depth under ice-covered condition. The present work examines scour under ice by using a series of clear-water flume experiments employing two adjacent circular bridge piers in a uniform bed were exposed to open channel and both rough and smooth ice covered channels. The measured scour depths were compared to three commonly used bridge scour equations including Gao’s simplified equation, the HEC-18/Jones equation, and the Froehlich Design Equation. The present study has several advantages as it add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cs of bridge pier scour under ice cover flow condition, it checks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commonly used bridge pier equations, and it reveals whether they are valid for the case of scour under ice-covered flow conditions. In addition, it explains how accurately an equation developed for scour under open channel flow can predict scour around bridge piers under ice-covered flow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E COVER Local scour Bridge PIERS maximum scour depth
下载PDF
考虑端部形状影响的矩形桥墩局部冲刷试验研究
3
作者 魏松 苏陈 +3 位作者 方睿智 朱大勇 佘海强 童煜霄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6,共8页
文章以宽度相同、长度不同的矩形桥墩为研究对象,考虑矩形、圆端形、三角尖形3种典型端部形状,在铺设10 cm等厚定级配沙的矩形长直水槽内进行不同流速下桥墩局部冲刷室内试验,量测不同时刻桥墩周边测点流场、墩周冲刷坑深度等参数,结合... 文章以宽度相同、长度不同的矩形桥墩为研究对象,考虑矩形、圆端形、三角尖形3种典型端部形状,在铺设10 cm等厚定级配沙的矩形长直水槽内进行不同流速下桥墩局部冲刷室内试验,量测不同时刻桥墩周边测点流场、墩周冲刷坑深度等参数,结合基本理论对桥梁基础局部冲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圆端形和三角尖形端部桥墩墩前下降水流和墩周马蹄形涡流强度较矩形端部小;在相同条件下,圆端形端部桥墩最大冲刷坑深度相对于矩形端部桥墩减小34.9%,而三角尖形端部桥墩最大冲刷坑深度相对于矩形端部桥墩减小66.7%;在保证矩形桥墩长宽比L/B≥2的前提下,当弗劳德数Fr≤0.111时L/B越小,墩周冲刷破坏程度越小,而当0.148≤Fr≤0.185时则相反。根据河道不同流速合理选择墩型,能够更好地预防冲刷破坏。试验结果可为桥墩局部冲刷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冲刷试验 矩形端部桥墩 圆端形端部桥墩 三角尖形端部桥墩 最大冲刷坑深度
下载PDF
冰盖下组合桥墩的局部冲刷特性及水力特性
4
作者 陈秉如 冀鸿兰 +3 位作者 高鹏程 李扒栓 罗红春 牟献友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60,68,共9页
为研究冰盖对组合桥墩局部冲刷及其周围流场分布的影响,基于动床冲刷试验,在不同覆盖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水流条件和桥墩尺寸对组合桥墩局部冲刷的影响,建立了预测明渠水流与冰盖流条件下组合桥墩最大冲刷深度的经验方程,并通过ADV测量了... 为研究冰盖对组合桥墩局部冲刷及其周围流场分布的影响,基于动床冲刷试验,在不同覆盖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水流条件和桥墩尺寸对组合桥墩局部冲刷的影响,建立了预测明渠水流与冰盖流条件下组合桥墩最大冲刷深度的经验方程,并通过ADV测量了墩前的流场。结果表明:组合桥墩的冲刷模式与串列桥墩相似,最大冲刷深度始终出现在墩正前方;经验方程中来流水深、来流流速、桥墩尺寸、冰盖糙率均与最大冲刷深度呈正相关关系;在粗糙冰冰盖流条件下,墩前的垂向流速最大,导致其最大冲刷深度总是大于同等条件下的明渠水流和光滑冰盖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桥墩 局部冲刷 冰盖糙率 最大冲刷深度 水力特性
下载PDF
不同冰盖条件下导流体对桥墩局部冲刷防护作用研究
5
作者 贾小波 牟献友 +1 位作者 高鹏程 李扒拴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2,80,共9页
基于桥墩基础的减冲防护原理,设计了一种稳定性高的防冲装置—导流体。为探究导流体对桥墩局部冲刷的防冲效果,在不同流速及覆盖条件下,采用不同形状的导流体进行模型试验。通过分析冲刷特性、最大冲坑深度、下潜流水力特性、冲坑体积... 基于桥墩基础的减冲防护原理,设计了一种稳定性高的防冲装置—导流体。为探究导流体对桥墩局部冲刷的防冲效果,在不同流速及覆盖条件下,采用不同形状的导流体进行模型试验。通过分析冲刷特性、最大冲坑深度、下潜流水力特性、冲坑体积和冲坑面积,选出最优形状和最佳安装位置。试验结果表明:当导流体底边高8 cm、安装位置在墩前2d时,防冲效果最好;当流速为0.32 m/s时,安装导流体可使桥墩最大冲深减小59.3%,冲坑体积减小76.1%,冲坑面积减小79.0%,下潜流流速及紊动强度明显减小。通过敏感性分析得出安装距离是影响导流体防冲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流体 最大冲坑深度 冲坑体积 冲坑面积 下潜流水力特性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长江下游过江隧道工程河段极限冲刷深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赵维阳 胡勇 张胡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126,共7页
针对长江下游过江隧道工程设计中如何合理确定最大埋深问题,以江阴第二过江通道隧道工程为例,分析近年来工程河段河床演变特性和水沙运动特征,从工程安全角度出发确定具有代表性的模型试验水沙控制条件。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对江阴第二过... 针对长江下游过江隧道工程设计中如何合理确定最大埋深问题,以江阴第二过江通道隧道工程为例,分析近年来工程河段河床演变特性和水沙运动特征,从工程安全角度出发确定具有代表性的模型试验水沙控制条件。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对江阴第二过江通道隧道工程附近河床极限冲刷深度进行预测,并与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研究成果较为一致;不同水文条件下,河床普遍受到冲刷,左侧江阴副槽最大冲刷发生在深槽右侧,右侧主槽最大冲刷发生在深槽左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通航 航道 极限冲刷深度 模型试验
下载PDF
钩环式护圈对冰盖下桥墩局部冲刷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牟献友 陈秉如 +3 位作者 高鹏程 李扒栓 罗红春 冀鸿兰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26,共9页
基于桥墩局部冲刷原理,在水平护圈防冲措施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能改变桥墩周围水流流态的新型防冲设施—钩环式护圈。为探究钩环式护圈对圆柱形桥墩局部冲刷的防护效果,采用不同形状的钩环式护圈进行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分析了桥墩周围的... 基于桥墩局部冲刷原理,在水平护圈防冲措施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能改变桥墩周围水流流态的新型防冲设施—钩环式护圈。为探究钩环式护圈对圆柱形桥墩局部冲刷的防护效果,采用不同形状的钩环式护圈进行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分析了桥墩周围的冲刷特征和水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当钩环式护圈的高度为1 cm、角度为135°且安装在床面时,防护效果最好;与光墩相比,桥墩安装钩环式护圈后,最大冲刷深度最多可减小62.2%,桥墩底部垂向流速、垂向紊动强度均明显减小。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计算桥墩周围无量纲最大冲刷深度的经验方程,该方程对明流和冰盖条件下水流均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墩冲刷 钩环式护圈 冰盖 冲刷特征 水力特性 最大冲刷深度
下载PDF
河道形态重塑对城市河流污染物迁移扩散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8
作者 邓淋月 唐杰 +4 位作者 陈垚 刘非 侯一帜 甘春娟 谭雨青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0-43,22,共5页
以重庆市梁滩河某典型渠化河道(Urban)为例,采用RiverBuilder数值模拟工具将河道形态改造为6种河道,利用构建的二维水动力-对流扩散模型考察了河道形态重塑对河流水体更替时间(T_(TOT))、污染物浓度曲线(C_(CC))、污染物达到最大值时间(... 以重庆市梁滩河某典型渠化河道(Urban)为例,采用RiverBuilder数值模拟工具将河道形态改造为6种河道,利用构建的二维水动力-对流扩散模型考察了河道形态重塑对河流水体更替时间(T_(TOT))、污染物浓度曲线(C_(CC))、污染物达到最大值时间(M_(MT))和污染物达到下游边界时间(A_(AT))等污染物迁移扩散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分别改变Urban河道的宽度(W_(bf))、深度(D_(bf))和蜿蜒度(Md)3个几何变量来重塑河道形态,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污染物的迁移扩散,但效果不及基于变量D_(bf)进行多变量组合变化的复合河道。同时,近自然(Natural)河道的抗污能力及污染物扩散抑制能力最强,更适于河流污染物的自净过程。研究证实,将W_(bf)、D_(bf)、M_(d)进行无序复杂变化营造的河道形态更接近Natural河道,能为河流水体水质改善提供良好的生态水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形态 水动力模型 污染物 迁移扩散 几何变量 生态水力
下载PDF
清水条件下桥墩局部冲刷坑底部粗化效应研究
9
作者 武煜伦 吴龙华 +1 位作者 杨校礼 方陈卓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5-128,141,共5页
在非均匀沙河床上,桥墩局部冲刷坑底部粗化覆盖层会影响到桥墩的最大局部冲刷深度。通过水槽试验研究分析了单层非均匀沙河床上桥墩局部冲刷坑底部粗化覆盖层的级配、相对粗化度和不均匀程度。结果表明,粗化覆盖层中泥沙的中值粒径随桥... 在非均匀沙河床上,桥墩局部冲刷坑底部粗化覆盖层会影响到桥墩的最大局部冲刷深度。通过水槽试验研究分析了单层非均匀沙河床上桥墩局部冲刷坑底部粗化覆盖层的级配、相对粗化度和不均匀程度。结果表明,粗化覆盖层中泥沙的中值粒径随桥墩局部冲刷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其相对粗化度随来流弗劳德数的增加而增加,而不均匀程度则随来流弗劳德数的增加而减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桥墩局部冲刷坑底部粗化覆盖层泥沙的级配计算公式,并利用实测资料验证了该公式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墩 最大局部冲刷深度 粗化覆盖层 泥沙颗粒级配 相对粗化度 不均匀程度
下载PDF
基于IF-GEP的河湾最大冲刷深度预测方法
10
作者 陈骏峰 肖丽蓉 +1 位作者 周晓泉 黄宇航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22,共4页
为解决传统河流流经弯道的最大冲刷深度预测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将孤立森林(IF)和基因表达式编程(GEP)方法相结合,建立了一个基于IF的GEP河湾最大冲刷深度预测模型(IF-GEP),并将该模型与传统GS-SVR和RF模型及现有经验公式进行对比。结果表... 为解决传统河流流经弯道的最大冲刷深度预测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将孤立森林(IF)和基因表达式编程(GEP)方法相结合,建立了一个基于IF的GEP河湾最大冲刷深度预测模型(IF-GEP),并将该模型与传统GS-SVR和RF模型及现有经验公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IF-GEP预测模型在测试集上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且预测精度明显高于现有公式及传统的GS-SVR和RF模型。最后将该预测模型应用于多条不同河流的预测中,IF-GEP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测量值较吻合,说明该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和较高的泛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湾最大冲刷深度 孤立森林 基因表达式编程 GS-SVR RF
下载PDF
南渡江过江隧道河段极限冲刷深度预测
11
作者 蓝霄峰 张金明 郑国贤 《广西水利水电》 2023年第5期1-6,共6页
南渡江是我国唯一的一条大型热带河流,其水文等自然条件与我国其他大型河流存在较大差异,河口更是经常受到风暴潮的影响。结合对南渡江海口段过江隧道工程附近水文特征及近期河道演变特点进行分析,利用河工模型试验手段,预测不利水文条... 南渡江是我国唯一的一条大型热带河流,其水文等自然条件与我国其他大型河流存在较大差异,河口更是经常受到风暴潮的影响。结合对南渡江海口段过江隧道工程附近水文特征及近期河道演变特点进行分析,利用河工模型试验手段,预测不利水文条件下隧址河段河床的最大冲刷深度。成果表明,工程段河床冲刷主要发生在现状主槽内及司马坡岛的两岸附近,河道等高线总体趋势表现为向两侧推进,主槽宽度加大;受司马坡岛分流、堤防硬边界以及紊乱水流的综合影响,断面最大冲刷深度向下游有增大趋势。预测的极限冲刷深度可为过江隧道的科学埋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极限冲刷 模型试验 南渡江
下载PDF
圆柱桥墩局部冲刷机理
12
作者 梁浩然 胡亮亮 袁浩 《陕西水利》 2023年第9期1-4,共4页
利用水槽动床冲刷实验,获得不同流量和水深条件下圆柱型桥墩流场分布及冲刷地形。分析冲刷范围、冲刷深度、冲刷扩散角与来流流量及下游水深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最大冲刷深度与桥墩尺度、泥沙粒径、流场紊动能等有关;流量增大、水位... 利用水槽动床冲刷实验,获得不同流量和水深条件下圆柱型桥墩流场分布及冲刷地形。分析冲刷范围、冲刷深度、冲刷扩散角与来流流量及下游水深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最大冲刷深度与桥墩尺度、泥沙粒径、流场紊动能等有关;流量增大、水位变浅时由于行进流速、紊动能等因素的影响使最大冲深呈现单增趋势;最大冲宽与最大冲深的分布规律在流场和水深条件改变时相似。通过该修正公式将可以更好地预测圆柱桥墩在较大流速下的最大冲刷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刷范围 冲刷深度 紊动能 最大冲深 冲刷扩散角
下载PDF
威海靖海湾港区张家埠新港建设对泥沙冲淤影响预测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冯秀丽 隋倩倩 +3 位作者 林霖 孙晶 刘杰 刘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2-76,共5页
运用ECOMSED(水动力泥沙)三维模型模拟潮流、波浪(施加风)作用条件下威海靖海湾港区张家埠新港建设前后周围海域海底地形的演化,分析其冲淤变化。并利用冲淤平衡时波潮流共同作用下对海底的切应力与沉积物临界起动剪切力相等的原理,对... 运用ECOMSED(水动力泥沙)三维模型模拟潮流、波浪(施加风)作用条件下威海靖海湾港区张家埠新港建设前后周围海域海底地形的演化,分析其冲淤变化。并利用冲淤平衡时波潮流共同作用下对海底的切应力与沉积物临界起动剪切力相等的原理,对新港建设后的极限冲刷深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引堤透空段附近和防波堤端头冲刷较严重,50年一遇和25年一遇波浪作用下最大冲刷深度可达3.5 m和2.9 m。此结果将为新港冲刷防护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波流共同作用 极限冲刷深度 临界起动剪切力
下载PDF
海洋立管的局部冲刷实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兵 邵学 +1 位作者 韩丽华 姜萌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9年第6期712-720,共9页
海洋平台立管底部的局部冲刷容易造成海底管道的暴露悬空,在波浪和水流作用下产生疲劳破坏,以往的研究多偏重于海底管道水平段局部冲刷,而对立管底部开始的局部冲刷研究较少.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实验室物理模型实验,利用波流水槽对波-流... 海洋平台立管底部的局部冲刷容易造成海底管道的暴露悬空,在波浪和水流作用下产生疲劳破坏,以往的研究多偏重于海底管道水平段局部冲刷,而对立管底部开始的局部冲刷研究较少.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实验室物理模型实验,利用波流水槽对波-流共存以及纯波浪条件下海洋平台立管-桩系统基础周围的局部冲刷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观测立管系统周围海底地形的冲淤变化过程,得到冲刷稳定后的地形形态、各冲深监测点的冲深历时曲线及最大冲刷深度.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探讨了水深、波高、恒定来流流速、立管-桩系统倾斜角度以及床面泥沙粒径等参数对冲刷形态和最大冲刷深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平台立管 立管-桩系统 波流共存场 物理模型实验 局部冲刷 最大冲刷深度 冲淤形态 冲深历时曲线
下载PDF
高含沙河流管道穿越冲深设计与计算 被引量:4
15
作者 秦毅 钱善琪 +1 位作者 王冰怀 赵炳刚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3-27,共5页
高含沙河流汛期常常发生大水大沙的高含沙洪水,由于高含沙洪水的性质不同于一般挟沙水流,在涨洪过程中常常出现强烈的河槽冲刷。在这样的河流上,管道设计埋深是保障穿越工程安全的重要参数之一,它与河流的冲刷深度有关。在长输管道的穿... 高含沙河流汛期常常发生大水大沙的高含沙洪水,由于高含沙洪水的性质不同于一般挟沙水流,在涨洪过程中常常出现强烈的河槽冲刷。在这样的河流上,管道设计埋深是保障穿越工程安全的重要参数之一,它与河流的冲刷深度有关。在长输管道的穿跨越设计规范中,对河道的冲刷计算是沿用60年代初期铁道部门研究提出的“64—1”公式。从工程角度出发,根据高含沙水流特点,对高含沙洪水冲刷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推导,并对几种常用计算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比较和实例资料检验。分析表明,“64—1”公式不适用于高含沙水流条件。提出的以张瑞谨起动流速公式为基础的冲刷计算方法,与实例资料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 穿越工程 高含沙洪水 冲刷 冲深计算 公式
下载PDF
钱江通道段河床最大冲刷深度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史英标 柳崇敏 +1 位作者 曹颖 杨元平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58,共8页
钱江通道位于钱塘江河口的强涌潮区域,在洪潮水动力作用下河床冲淤剧烈。极端水动力作用下河床的冲刷深度是过江隧道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本文基于河床演变分析、动床数值模拟、动床物理模型试验、沉积物分析等手段进行研究。... 钱江通道位于钱塘江河口的强涌潮区域,在洪潮水动力作用下河床冲淤剧烈。极端水动力作用下河床的冲刷深度是过江隧道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本文基于河床演变分析、动床数值模拟、动床物理模型试验、沉积物分析等手段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钱江通道过江隧道河段洪、潮水流冲刷深度的预测模型,经钱塘江河口的实测地形、水流泥沙及河床冲淤等资料的验证。在此基础上预测了过江隧道断面在极端水动力作用下最大冲刷深度,并与沉积物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四种研究方法所得的结果定性定量基本合理,进一步表明了预测模型的可靠性,预测的最大冲刷深度可为过江隧道的合理埋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相关系 动床数模 动床物模 沉积学 极端水动力 冲刷深度 钱塘江河口 预测
下载PDF
管道穿越富春江分层河床最大冲刷深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元平 陈刚 +1 位作者 陈韬霄 王瑞锋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4-117,共4页
设计水文条件下河床最大冲刷深度是管道等穿越河床工程设计的关键参数,分层河床最大冲刷深度预测尤为困难。采用分层、分粒径组的方法模拟河床分层泥沙,探索分层河床冲刷预测的模拟方法,预测了管道穿越富春江分层河床最大冲刷深度。结... 设计水文条件下河床最大冲刷深度是管道等穿越河床工程设计的关键参数,分层河床最大冲刷深度预测尤为困难。采用分层、分粒径组的方法模拟河床分层泥沙,探索分层河床冲刷预测的模拟方法,预测了管道穿越富春江分层河床最大冲刷深度。结果表明,分层河床组合抗冲能力越弱,冲刷深度越大。试验冲刷深度结果合理,可做为工程设计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河床 管道工程 模型设计 最大冲刷深度 动床模型试验
下载PDF
埕北海域海底管线冲刷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阎通 李萍 李广雪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4期721-726,共6页
根据埕北海域水下三角洲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动力条件,分析海底管线在两种铺设方式情况下的冲刷稳定性。第一种为埋置在一定土层深度处的管线:根据整个埕北海域海底长期冲淤变化规律,利用1992~1996 年的实测水深资料得出的... 根据埕北海域水下三角洲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动力条件,分析海底管线在两种铺设方式情况下的冲刷稳定性。第一种为埋置在一定土层深度处的管线:根据整个埕北海域海底长期冲淤变化规律,利用1992~1996 年的实测水深资料得出的冲刷速率,推算出管线被冲出泥面所需的时间。第二种为裸露在海底的管线:根据海流对管线周围沉积物产生冲刷效应,冲刷达到一定程度时处于平衡状态,认为此状态下,海流在该点产生的剪切力等于形成可冲蚀海床沉积物的临界牵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埕北海域 水下三角洲 海底管线 冲刷速率 稳定性
下载PDF
环行桩群加承台基础结构局部冲刷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磊 佘小建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13,18,共5页
环行桩群加承台基础结构的稳定是结构安全运行的基本保障,因此该基础结构的冲刷规律试验研究意义很重要。由于受场地、模型沙选择限制,需要利用系列模型延伸法进行模型试验来研究基础结构海域局部冲刷问题。水流流态表明基础结构尾流旋... 环行桩群加承台基础结构的稳定是结构安全运行的基本保障,因此该基础结构的冲刷规律试验研究意义很重要。由于受场地、模型沙选择限制,需要利用系列模型延伸法进行模型试验来研究基础结构海域局部冲刷问题。水流流态表明基础结构尾流旋涡和侧向绕流是影响基础结构冲刷的主要动力。局部冲刷试验表明基础结构局部冲刷部位基本在基础结构两侧和背水面地带,极端高潮位时最大冲刷深度为6.01m,冲刷深度随水位降低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行桩群 局部冲刷 系列模型 试验 最大冲刷深度
下载PDF
斜向波作用下斜坡海床上管线三维冲刷特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永舟 杨董为 +2 位作者 鲁显赫 黄筱云 夏波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3-869,共7页
海底斜坡的存在必然改变波浪对管线及海床的作用特性,进而影响管线三维冲刷。为了研究斜坡上海底管线三维冲刷特性,本文基于波浪港池实验,考虑规则波的作用,采用中值粒径为0.22 mm的原型沙铺设与波浪传播方向成45°夹角的1∶15斜坡... 海底斜坡的存在必然改变波浪对管线及海床的作用特性,进而影响管线三维冲刷。为了研究斜坡上海底管线三维冲刷特性,本文基于波浪港池实验,考虑规则波的作用,采用中值粒径为0.22 mm的原型沙铺设与波浪传播方向成45°夹角的1∶15斜坡,通过测量近岸波高变化和管线下方最大冲刷坑深度的差异,分析波高和周期对最大冲刷坑深度、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管道的存在加剧了水体紊动程度,对海床演变影响很大;波高增大时,沙纹自左向右、自近岸向深海发展,且尺度加大,管道沿程冲刷深度右侧大于左侧;周期增大时,沙纹尺度增加且较为规整,管底的最大冲刷坑深度加大,形成管后淤积,但对左右侧冲刷深度变化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管线 冲刷 斜坡海床 斜向波 波高 周期 最大冲刷深度 沙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