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瓜二井田17-2号煤层煤质特征分析与评价
1
作者 黄鑫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7年第7期108-112,共5页
地瓜二井田位于贵州省普安县城南,含煤地层位于龙潭组中段上部。17_(-2)号煤层厚度0.47~13.98 m,平均3.58 m,全区可采,宏观煤岩类型为半亮型,微观煤岩类型为微镜惰煤。煤质特征为中灰,低挥发份、中高固定碳、中高硫、低磷、特低级砷、... 地瓜二井田位于贵州省普安县城南,含煤地层位于龙潭组中段上部。17_(-2)号煤层厚度0.47~13.98 m,平均3.58 m,全区可采,宏观煤岩类型为半亮型,微观煤岩类型为微镜惰煤。煤质特征为中灰,低挥发份、中高固定碳、中高硫、低磷、特低级砷、低氟、高热值的三号无烟煤,可作为民用、化工等用煤。17_(-2)号煤层是资源量最大的主要可采煤层,分析研究其煤质特征及工业用途,对矿井的建设以及煤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瓜二井田 17-2号煤层 三号无烟煤 煤质特征
下载PDF
贵州马依西二井田煤中硫特征和沉积环境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赵福平 《中国煤炭地质》 2013年第7期8-12,共5页
依据井田地质勘查资料及煤质测试结果,对马依西二井田内可采煤层中硫的特征及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区内各煤层煤中硫含量变化较大,自下而上以底部30、29煤为高硫煤,煤中硫分最高可达7.2%,下部19至26为中高硫—高硫煤,1... 依据井田地质勘查资料及煤质测试结果,对马依西二井田内可采煤层中硫的特征及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区内各煤层煤中硫含量变化较大,自下而上以底部30、29煤为高硫煤,煤中硫分最高可达7.2%,下部19至26为中高硫—高硫煤,17-1煤层为低硫煤,上部3至12-1煤层为中高硫煤;在平面上总体呈东南高、北西低的分布态势。聚煤环境是造成煤中硫差异的主要因素,17-1煤发育于泛滥平原相中,以成煤植物所含的原生硫为主,煤中硫含量低,而其它煤层形成环境因受海水影响较大,存在更多以硫化铁硫为主的次生硫而使硫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中硫 沉积环境 马依西二井田 贵州
下载PDF
黔西南地瓜二井田构造特征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黄文 徐宏杰 周顺林 《中国煤炭地质》 2016年第2期11-15,共5页
基于黔西南地瓜二井田野外地质填图、测井及钻孔等地质资料,结合构造地质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井田的构造特征及控煤规律。结果表明:地瓜二井田总体为一平缓单斜构造形态,并伴有次一级褶曲与断层,受区域构造的联合、叠加作用,以13号勘查... 基于黔西南地瓜二井田野外地质填图、测井及钻孔等地质资料,结合构造地质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井田的构造特征及控煤规律。结果表明:地瓜二井田总体为一平缓单斜构造形态,并伴有次一级褶曲与断层,受区域构造的联合、叠加作用,以13号勘查线为界,形成了西部以东西向为主的褶曲构造和东部以北东向为主的断层构造格局;褶曲多为断层牵引构造或半地堑构造,断层具多期活动性的张扭性断层;褶曲构造含煤地层保存较为完整,煤层在倾向上呈波状起伏状,部分断层对井田先期开采地段煤系的切割,给煤矿后期生产会带来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瓜二井田 构造特征 控煤规律
下载PDF
多层叠置含煤系统可采煤层含气特征及控制因素——以贵州盘县马依东二井田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孟江 吴财芳 《中国煤炭地质》 2021年第10期43-47,共5页
通过大量的煤田地质勘探资料及实验室测试分析数据,综合应用煤层气地质学、煤田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查明了研究区可采煤层含气量展布特征及气体组分特征;在分析构造、埋深、水文地质条件、沉积条件及其相互之间的耦... 通过大量的煤田地质勘探资料及实验室测试分析数据,综合应用煤层气地质学、煤田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查明了研究区可采煤层含气量展布特征及气体组分特征;在分析构造、埋深、水文地质条件、沉积条件及其相互之间的耦合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主要地质因素的控气作用。结果表明:含气量低值区位于背斜轴部附近;含气量中值区埋深相对较深,且处于水力封闭区;含气量高值区位于F 67断层东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控气因素 构造 水文地质 马依东二井田
下载PDF
盘县马依东二井田煤层气赋存特征与开发利用前景 被引量:10
5
作者 唐显贵 《中国煤炭地质》 2008年第1期17-20,共4页
根据煤田地质勘查和煤层气参数井资料,对六盘水煤田盘南背斜南东翼马依东二井田煤层气赋存的地质条件和煤层气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井田内煤层气含量与煤层厚度、煤层埋深、煤层割理发育程度、围岩气密性呈正相关,在压扭断裂和走向... 根据煤田地质勘查和煤层气参数井资料,对六盘水煤田盘南背斜南东翼马依东二井田煤层气赋存的地质条件和煤层气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井田内煤层气含量与煤层厚度、煤层埋深、煤层割理发育程度、围岩气密性呈正相关,在压扭断裂和走向转折部位煤层气易于富集、储存,含气量高;张性断裂部位煤层气易溢出扩放,含气量偏低。初步预测井田内煤层气总资源量166.2亿m3,煤层埋藏深度在700m以浅,有利于煤层气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赋存地质条件 储层特征 马依东二井田 贵州盘县
下载PDF
盘县马依东二井田构造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唐显贵 《中国煤炭地质》 2008年第4期7-10,共4页
利用井田勘探资料及野外地质资料,对井田构造基本形态、断层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出该井田的构造模式、构造成因、构造组合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研究认为井田的构造格局是多期构造运动综合作用、相互叠加的结果。井田构造形... 利用井田勘探资料及野外地质资料,对井田构造基本形态、断层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出该井田的构造模式、构造成因、构造组合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研究认为井田的构造格局是多期构造运动综合作用、相互叠加的结果。井田构造形态为一略有起伏的平缓单斜,区内NE向的高角度正断层,多属张扭性,EW向构造早于NE向构造,构造复合部位较复杂,其余区段较简单;伸展构造是井田构造的主体样式,这一结论对下一步继续勘探及煤矿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构造模式 马依东二井田 盘县
下载PDF
地瓜二井田水文地质特征及充水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潘小明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7年第2期193-195,共3页
通过对地瓜二井田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查明了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含、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并从充水水源、充水通道以及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对该井田的充水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井田水文地质类型属裂隙充水矿床。对矿井做好防治水工作、安... 通过对地瓜二井田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查明了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含、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并从充水水源、充水通道以及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对该井田的充水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井田水文地质类型属裂隙充水矿床。对矿井做好防治水工作、安全开采煤炭资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瓜二井田 水文地质条件 充水水源 充水因素
下载PDF
马依西勘探区含煤地层岩相及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韩忠勤 《中国煤炭地质》 2008年第4期30-32,共3页
根据盘南矿区马依西井田大量地质资料分析,认为龙潭组形成于潮坪、三角洲及海湾—泻湖沉积体系,下部为潮坪—潮道沉积组合,主要由潮坪相、潮道相、沼泽及泥炭沼泽相组成,形成的煤层硫分高,连续性差;中部为三角洲沉积组合,主要由前三角... 根据盘南矿区马依西井田大量地质资料分析,认为龙潭组形成于潮坪、三角洲及海湾—泻湖沉积体系,下部为潮坪—潮道沉积组合,主要由潮坪相、潮道相、沼泽及泥炭沼泽相组成,形成的煤层硫分高,连续性差;中部为三角洲沉积组合,主要由前三角洲相、三角洲前缘相及三角洲平原相组成,其煤层硫分低,稳定性好,分叉少;上部为海湾—潟湖相沉积组合,由潟湖相局部海湾相及沙洲砂坝相组成。分流河道的泛滥盆地、支流间湾、废弃河道、潮坪—潮道为本区煤层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潭组 沉积相 马依西井田 盘南矿区
下载PDF
盘县马依西二井田17^(-1)号煤层煤质特征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韩忠勤 《中国煤炭地质》 2009年第5期27-30,共4页
马依西二井田位于贵州省盘县煤田盘南矿区南部,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17-1号煤层厚0.70~9.36m,全区可采,宏观煤岩类型为半亮—半暗煤,显微煤岩类型为微镜惰煤。煤质特征表明该煤层为中灰分、特低挥发份、中高固定碳、中高硫、特... 马依西二井田位于贵州省盘县煤田盘南矿区南部,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17-1号煤层厚0.70~9.36m,全区可采,宏观煤岩类型为半亮—半暗煤,显微煤岩类型为微镜惰煤。煤质特征表明该煤层为中灰分、特低挥发份、中高固定碳、中高硫、特低磷、中热值的三号无烟煤,可作动力煤和燃料煤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1号煤 煤质特征 马依西井田 盘县
下载PDF
织金煤矿肥田二号井田构造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启来 《中国煤炭地质》 2008年第10期64-67,共4页
织金煤矿肥田二号井田位于黔西弧形构造体系之东翼,根据井田综合勘探地质成果分析,井田构造属华夏系构造体系,井田内褶曲轴和断层走向具有NE和NNE向发育特征,正断层主要分布于浅部和深部、逆断层主要分布于中深部。通过研究井田内褶曲... 织金煤矿肥田二号井田位于黔西弧形构造体系之东翼,根据井田综合勘探地质成果分析,井田构造属华夏系构造体系,井田内褶曲轴和断层走向具有NE和NNE向发育特征,正断层主要分布于浅部和深部、逆断层主要分布于中深部。通过研究井田内褶曲轴和断层的生成机理,认为区内构造形迹属顺序生成和依次诱导派生,具有成生联系。初次应力作用形成主褶曲(珠藏向斜)、二次应力作用形成走向主断裂(F21、F42、F68)和次级褶曲(普戛小背、向斜)、第三次应力作用形成倾向断裂。井田地质构造研究为矿井设计、建设和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田二号井田 地质构造 构造特征 成因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