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grape seed extract on meat color and premature browning of meat patties in high-oxygen packaging 被引量:3
1
作者 YANG Xiao-yin XU Bao-chen +5 位作者 LEI Hong-mei LUO Xin ZHU Li-xian ZHANG Yi-min MAO Yan-wei LIANG Rong-ro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8期2445-2455,共11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grape seed extract(GSE)on fresh and cooked meat color and premature browning(PMB)in ground meat patties(85% beef and 15% pork back fat)packaged under high-oxygen modified atmosph...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grape seed extract(GSE)on fresh and cooked meat color and premature browning(PMB)in ground meat patties(85% beef and 15% pork back fat)packaged under high-oxygen modified atmospheres(HiOx-MAP).The GSE was added to patties at concentrations of 0,0.10,0.25,0.50 and 0.75 g kg^(-1).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surface color,pH,lipid oxidation,and total viable counts(TVC)of raw patties,and the internal color and pH of patties cooked to a temperature of 66 or 71℃ over 10-day storage at 4℃.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0 g kg^(-1) GSE),GSE improved the color stability(P<0.05)and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lipid and myoglobin oxidation of raw patties from day 5 to 10,but GSE had no effect(P>0.05)on TVC.Patties containing 0.50 and 0.75 g kg^(-1) GSE cooked to 66℃ exhibited greater(P<0.05)interior redness than the control and reduced the PMB of cooked patties in the late storage stage.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0.50 and 0.75 g kg^(-1) GSE can improve fresh meat color and minimize PMB of HiOx-MAP pat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 meat patties grape seed extract meat color premature browning high oxygen packaging lipid oxidation
下载PDF
Gas stunning with CO_2 affected meat color,lipid peroxidation, oxidative stress, and gene expression of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and Cu/Zn-superoxide dismutase in the skeletal muscles of broilers 被引量:5
2
作者 Lei Xu Haijun Zhang +4 位作者 Hongyuan Yue Shugeng Wu Haiming Yang Zhiyue Wang Guanghai Qi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738-749,共12页
Background: Meat color and lipid peroxidation are important traits related to meat quality. CO_2 concentration is a critical factor that can affect meat quality in the commercial use of gas stunning(GS). However, the ... Background: Meat color and lipid peroxidation are important traits related to meat quality. CO_2 concentration is a critical factor that can affect meat quality in the commercial use of gas stunning(GS). However,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CO_2 stunning on meat color and lipid peroxidation during long-term storage remain poorly studied. We aim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GS methods, especial y CO_2 concentration, on meat color and meat lipid peroxidation in broilers during long-term storage at 4 °C and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of meat color change via lipid peroxidation and the inner lipid peroxide scavenging system.Methods: Eighteen broilers were sacrificed after exposure to one of the following gas mixtures for 90 s: 40% CO_2+21% O_2+ 39% N2(G40%), 79% CO_2+ 21% O_2(G79%), or no stunning(0% CO_2, control). Meat color, serum variables,enzyme activities, and the gene expression of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 nuclear factor-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were determined.(Continued on next page)Results: The concentrations of serum triiodothyronine(T3, P = 0.03) and the ratio of serum free triiodothyronine/free thyroxine(FT3/FT4, P < 0.01) were decreased, whereas levels of serum cortisol(P < 0.01) were increased in the 40%CO_2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dditionally, the thiobarbituric acid-reactive substances(TBARS)3 d(P < 0.01) and TBARS6 d(P = 0.01) in breast meat and the TBARS3 din thigh meat(P < 0.01) were increased in the40% CO_2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Serum T3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BARS6 dboth in the breast and thigh meat(r =-0.63, P < 0.01 and r =-0.47, P = 0.05 respectively). T3/T4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BARS6 din the breast meat and in the thigh meat(r =-0.57, P = 0.01; and r =-0.53, P = 0.03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Lightness(L*)1 d(P = 0.03) and L*9 d(P < 0.01) were increased, whereas total chromatic aberration(E*)1 d(P = 0.05) and E*3 d(P < 0.01) were decreased in the breast meat of both the G40% and G79% groups. The values of yel owness(b*)3 d(P = 0.01), b*6 d(P < 0.01) and E*6 d(P < 0.01) in the thigh meat were lower in both the G40% and G79% groups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breast muscle, the m RNA levels of c-Jun N-terminal kinase 2(JNK2, P = 0.03),GSTT1(P = 0.04), and SOD1(P = 0.05) were decreased, and the m RNA levels of JNK1(P = 0.07), Nrf2(P = 0.09), and GSTA3(P = 0.06) were slightly lower in both the G40% and G79% group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However, among these genes, only the m RNA level of JNK1 was decreased in the G40%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G79% group(P = 0.03) in the thigh muscle.Conclusion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meat color quality in the breast meat was decreased, and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in the MAPK/Nrf2/ARE(antioxidant responsive element) antioxidant pathway in breast muscle was partly suppressed by GS of both 40% and 79% CO_2. However, oxidative stress and meat lipid peroxidation during storage were aggravated by GS with 40% CO_2 compared to GS with 79% CO_2 and no 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oxidant enzyme Broiler Controlled atmosphere STUNNING GAS STUNNING Lipid PEROXIDATION MAPK/Nrf2/ARE meat color Oxidative stress
下载PDF
秦川牛宰后成熟过程中细胞自噬与肉色变化的相关性
3
作者 梁燕群 司健芳 +3 位作者 马萌 高爽 李亚蕾 罗瑞明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5,共9页
为探究秦川牛宰后成熟过程中细胞自噬的发生情况及其对肉色的影响,以秦川牛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分析4℃环境下不同成熟时间段样品的肉色、肌红蛋白相对含量、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活性(metmyoglobin reductase activity,MRA)、苄氯素1(Bec... 为探究秦川牛宰后成熟过程中细胞自噬的发生情况及其对肉色的影响,以秦川牛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分析4℃环境下不同成熟时间段样品的肉色、肌红蛋白相对含量、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活性(metmyoglobin reductase activity,MRA)、苄氯素1(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Ⅱ,LC3-Ⅱ)、自噬相关蛋白7(autophagy-related protein 7,ATG7)、螯合体1(sequestosome 1,p62)、半胱天冬酶8(caspase 8)、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发现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L^(*)值、a^(*)值和Beclin1、LC3-Ⅱ、ATG7蛋白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caspase 8、p62、ROS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脱氧肌红蛋白、氧和肌红蛋白相对含量、MMP、MRA呈下降趋势,b^(*)值、高铁肌红蛋白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在宰后成熟过程中细胞自噬关键蛋白均不同程度地表达,肌肉细胞产生了自噬现象,其中96 h牛肉细胞自噬活动最强;对细胞自噬关键蛋白进行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各蛋白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表明在细胞活动中,细胞自噬蛋白彼此之间有密切关联;0~96 h细胞自噬蛋白、线粒体功能以及肉色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所有指标与肉色指标之间均显著相关(P<0.05)。综上,宰后初期肌细胞发生的线粒体功能改变和细胞自噬会对肉色产生影响,Beclin1、LC3-Ⅱ、ATG7、p62、caspase 8可作为检测宰后成熟过程中肉色变化的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自噬 线粒体功能 苄氯素1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肉色
下载PDF
Comparative Slaughter Performance and Meat Quality of Rutana, Gumuz and Washera Sheep of Ethiopia Supplemented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Concentrate 被引量:2
4
作者 Anteneh Worku Mengistu Urge +1 位作者 Getachew Animut Getnet Asefa 《Ope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 2020年第1期48-63,共16页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carcass yield and meat quality of Rutana, Gumuz and Washera sheep of Ethiopia under two concentrate supplement levels (CSL), low (300 g/day) and high (450 g/day). The supplement co...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compare the carcass yield and meat quality of Rutana, Gumuz and Washera sheep of Ethiopia under two concentrate supplement levels (CSL), low (300 g/day) and high (450 g/day). The supplement contains 45% wheat bran, 26% maize grain and 29% Noug cake. A total of 36 sheep (12 from each genotype) were used in 3 × 2 factorial treatment arrangement (3 genotypes and 2 CSL) which was used in a completely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Hay was fed ad libitum at a rate of 20% refusal.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90 days fattening period, all sheep were slaughtered and meat sample from longissimus dorsi muscle of each animal was taken for sensory evaluation and instrumental measurement of tenderness and for color, pH,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analysis. Slaughter body weight (SBW) (26.0 vs. 24.1 kg), hot carcass weight (HCW) (11.3 vs. 9.7 kg), dressing percentage (DP) on SBW (43.4% vs. 40.1%) and EBW basis (53.6% vs. 50.9%), and rib eye-muscle (REM) were higher for the high than low CSL. Rutana sheep had heavier HCW (11.9 kg) than Gumuz (10.1 kg) and Washera (9.4 kg) sheep. DP on EBW basis was higher for Rutana (54.7) than Washera sheep (48.1), while the value for Gumuz (50.9) was similar with both genotypes. Meat from high supplemented sheep had higher fat (9.7% vs. 8.8%), tenderness, juiciness, flavor and lower shear forces than the low level of supplementation. Most sensory parameters measured were in the order of Rutana > Gumuz > Washera sheep. It is concluded that Rutana sheep were relatively more suitable than Gumuz and Washera sheep for production of better carcass yield. The potential of Washera sheep to produce more carcass yield relative to their HCW, SBW and EBW was comparable with that of Gumuz she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ESSING Percentage CARCASS and Non-Caracara Parameters meat color PROXIMATE Compositions Sensory Evaluation Shear Force Supplement SHEEP
下载PDF
不同超高压处理对DFD牛肉肉色及货架期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毕玉莹 杨啸吟 +5 位作者 张一敏 朱立贤 梁荣蓉 毛衍伟 左惠心 牛乐宝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35,共6页
为降低DFD(dark,firm and dry)牛肉初始菌落总数,延长真空包装DFD牛肉货架期并改善肉色,以不同压力(200、400、600 MPa)配合不同加压时间(5、10 min)的超高压处理为实验组,以空白处理为对照组,测定真空包装DFD牛肉在(2±2)℃条件下... 为降低DFD(dark,firm and dry)牛肉初始菌落总数,延长真空包装DFD牛肉货架期并改善肉色,以不同压力(200、400、600 MPa)配合不同加压时间(5、10 min)的超高压处理为实验组,以空白处理为对照组,测定真空包装DFD牛肉在(2±2)℃条件下贮藏0、2、4、6、8、12、16 d后的肉色、表观肉色图像、pH值、微生物和3种肌红蛋白相对含量,探究超高压处理对DFD牛肉货架期及肉色的影响,进而探寻适合DFD牛肉肉色改善和货架期延长的超高压处理条件。结果表明:超高压能显著提高DFD牛肉的亮度值、红度值和黄度值(P<0.05),增加氧合肌红蛋白的相对含量,降低高铁肌红蛋白的相对含量,但过高压力(600 MPa)会使DFD牛肉呈现粉红色;超高压处理能显著降低DFD牛肉初始菌落总数(P<0.05),200 MPa(5、10 min)处理组使DFD牛肉初始菌落总数降低0.6、0.8(lg(CFU/g)),400 MPa(5、10 min)处理组降低1.1、1.3(lg(CFU/g)),600 MPa(5、10 min)处理组降低1.7、2.0(lg(CFU/g)),有效抑制了微生物在贮藏期间的生长;对照组在12 d时已腐败,200 MPa处理组在16 d时达到腐败限值,而冷藏16 d,400、600 MPa处理组均未腐败;400 MPa是有效改善DFD牛肉肉色、延长其货架期的最适压力,保压时间的延长对肉色和货架期的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400 MPa-10 min是超高压处理DFD牛肉的最适参数,能改善DFD牛肉肉色,同时将货架期至少延长5 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DFD(dark firm and dry)牛肉 肉色 肌红蛋白 货架期
下载PDF
影响猪肉PSE肉的形成因素及其营养调控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瑞琪 刘海升 +1 位作者 赵宝义 毛衍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2-349,共8页
猪肉PSE肉发生率居高不下降低了我国猪肉的品质,限制了猪肉的深加工。近年来,诸多学者对影响猪肉PSE肉的形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宰前补饲成为控制PSE猪肉发生率的研究热点,然而目前缺乏对最新研究成果系统深入的总结。本文系统总结... 猪肉PSE肉发生率居高不下降低了我国猪肉的品质,限制了猪肉的深加工。近年来,诸多学者对影响猪肉PSE肉的形成因素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宰前补饲成为控制PSE猪肉发生率的研究热点,然而目前缺乏对最新研究成果系统深入的总结。本文系统总结了影响猪肉PSE肉发生率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其调控措施,并主要就宰前补饲维生素、氨基酸、电解质矿物元素、天然化合物对猪肉PSE肉的影响及作用机理进行了总结。降低PSE肉发生率营养添加剂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提升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的含量、清除氧化自由基和中断脂质过氧化作用、延缓宰后肌肉pH下降速度并提高猪肉的保水性以及作为应激状态时的主要能源物质供应来源等。此外,控制1~3 h的待宰时间、-10~30℃的运输温度、60℃下烫毛6 min,采用二氧化碳致晕及两段式冷却,可有效减少猪肉PSE肉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PSE肉 肉色 保水性 营养调控
下载PDF
抗冻剂与浸渍冷冻协同处理对调理牛排冻藏期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梦霞 汪小帆 +3 位作者 王周平 李聪 王颖 徐宝才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6,共6页
为阐明抗冻剂与浸渍冷冻协同处理对调理牛排冻藏品质的影响,以牛肉为原料,添加调味料或辅料,经加工制成调理牛排。调理牛排样品采用空气冻结、抗冻剂、浸渍冻结和抗冻剂与浸渍冻结联合处理进行冷冻处理。将牛排置于-30℃冰柜冻藏90 d,... 为阐明抗冻剂与浸渍冷冻协同处理对调理牛排冻藏品质的影响,以牛肉为原料,添加调味料或辅料,经加工制成调理牛排。调理牛排样品采用空气冻结、抗冻剂、浸渍冻结和抗冻剂与浸渍冻结联合处理进行冷冻处理。将牛排置于-30℃冰柜冻藏90 d,分别在0、30、60、90 d测定解冻损失率、汁液损失率、蒸煮损失率、质构特性、剪切力、色泽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及观察牛排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组相比,抗冻剂与浸渍冻结联合处理组的调理牛排解冻损失率、汁液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均明显降低,且TBARS值也明显低于其他处理组;此外,该处理组调理牛排的亮度值和红度值较高,组织结构中肌纤维排列整齐、最紧密。综上,采用抗冻剂与浸渍冻结联合处理调理牛排不仅能促使其组织结构紧密以保持较好的保水性,而且可保持其肉色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理牛排 抗冻剂与浸渍冻结联合处理 保水性 肉色
下载PDF
荣昌猪、约荣猪和杜长大三元猪肉色与肌红蛋白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杨培萱 胡颖 +7 位作者 冯潇慧 杨飞云 周晓容 黄金秀 李敬 汤超华 秦玉昌 张军民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58-1968,共11页
【目的】探究荣昌猪、大约克夏猪×荣昌猪(约荣猪)与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杜长大三元猪)的肉色和肉中肌红蛋白含量差异,验证肉色与肌红蛋白的相关性,为商品猪肉色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集荣昌猪(n=15)、约荣猪(... 【目的】探究荣昌猪、大约克夏猪×荣昌猪(约荣猪)与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杜长大三元猪)的肉色和肉中肌红蛋白含量差异,验证肉色与肌红蛋白的相关性,为商品猪肉色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集荣昌猪(n=15)、约荣猪(n=20)、杜长大三元猪(n=20)背最长肌肉样,结合肉色度值、可见吸收光谱及公式对宰后45 min、6 h、12 h和24 h荣昌猪、约荣猪、杜长大三元猪的肉色和肌红蛋白含量分别进行测算,并探究猪肉色和肌红蛋白的关联性。【结果】荣昌猪肉红度值显著高于杜长大三元猪(P<0.05);宰后45 min,3种猪肉亮度值显著低于其他时间点(P<0.05)。3种猪肌红蛋白扫描光谱在543和580 nm处出现氧合肌红蛋白特征峰,峰高显示荣昌猪>约荣猪>杜长大三元猪。宰后45 min,荣昌猪肉中总肌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约荣猪和杜长大三元猪(P<0.05),氧合肌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杜长大三元猪(P<0.05),高铁肌红蛋白相对含量显著低于约荣猪和杜长大三元猪(P<0.05)。宰后24 h,荣昌猪肉中高铁肌红蛋白含量及氧合肌红蛋白、高铁肌红蛋白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45 min和6 h(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红度值、总肌红蛋白和氧合肌红蛋白含量之间存在显著高度正相关(P<0.05)。【结论】荣昌猪肉因红度值高、总肌红蛋白含量高和高铁肌红蛋白相对含量低而肉色更鲜红,猪肉色优劣与肌红蛋白含量及其氧化还原状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昌猪 约荣猪 杜长大三元猪 肉色 肌红蛋白
下载PDF
生鲜和熟制DFD牛肉肉色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义 梁荣蓉 +3 位作者 杨啸吟 杨传草 汪祥燕 李香远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3-70,共8页
肉色是决定消费者选择生鲜肉的重要标准。无论生鲜还是熟制DFD(dark,firm,and dry)牛肉,肉色都存在缺陷,生鲜DFD牛肉呈暗紫红色,不受消费者欢迎,造成其等级的降低和经济损失;熟制DFD牛肉肉色容易出现持续粉色现象,即在加热终点时呈现未... 肉色是决定消费者选择生鲜肉的重要标准。无论生鲜还是熟制DFD(dark,firm,and dry)牛肉,肉色都存在缺陷,生鲜DFD牛肉呈暗紫红色,不受消费者欢迎,造成其等级的降低和经济损失;熟制DFD牛肉肉色容易出现持续粉色现象,即在加热终点时呈现未熟制完全的色泽,使消费者误认为肉品不熟而继续加热,造成产品嫩度和多汁性等品质的降低。为进一步控制DFD牛肉的劣质肉色,本文综述生鲜和熟制DFD牛肉肉色的形成机制,以及近年来开展的通过气调包装、有机酸处理和温度调控等相关改善技术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生鲜和熟制DFD牛肉肉色问题的改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D牛肉 生鲜肉肉色 熟制肉色 持续粉色 肉色改善
下载PDF
牛肉宰后冷却贮藏期肉色稳定性的变化及其机制
10
作者 吕锦涛 舒一梅 +1 位作者 全威 沈清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08-216,共9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宰后牛肉在贮藏期间肉色稳定性及其变化机制,本实验以牛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对宰后75 min、2 d、8 d 3个贮藏期高、低肉色稳定组分别进行了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在高、低肉色稳定组中共鉴定到1 377种... 为了进一步研究宰后牛肉在贮藏期间肉色稳定性及其变化机制,本实验以牛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对宰后75 min、2 d、8 d 3个贮藏期高、低肉色稳定组分别进行了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在高、低肉色稳定组中共鉴定到1 377种蛋白质,其中有136种差异蛋白质。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高、低肉色稳定性组的差异蛋白主要参与氧化还原、糖代谢、信号转导、细胞凋亡等宰后生化过程,与调控贮藏期宰后肉色的稳定性密切相关。进一步对鉴定出的差异蛋白进行功能分析,筛选出4种与呼吸电子传递链相关的关键差异蛋白,分别为细胞色素复合亚基(UQCR10)、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VIIa肽1(COX7A1)、线粒体合成酶(ATP5MG)、线粒体ATP合成酶亚基(ATP5MF),这些蛋白质参与宰后能量代谢和氧化还原过程并影响氧化还原酶活性,进而影响了贮藏期间牛肉肉色的稳定性。本研究通过对不同贮藏期间的高、低肉色稳定组差异蛋白的分析,探索调控肉色稳定性的分子机制,为今后肉色稳定性的调控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 肉色稳定性 定量蛋白质组学 差异蛋白 电子传递链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酱卤肉中11种磺酸基团着色剂
11
作者 杨芮 范钦杰 +3 位作者 卢帮贵 彭明军 邓迎春 刘颖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3-137,共5页
建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酱卤肉中11种磺酸基团着色剂的方法。样品经提取剂(无水乙醇∶乙腈∶氨水∶水体积比50∶20∶20∶10)提取,调节上样溶液pH 2沉淀蛋白质后,过混合弱阴离子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20 mmol/L乙酸铵(A)-甲醇(B)作为... 建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酱卤肉中11种磺酸基团着色剂的方法。样品经提取剂(无水乙醇∶乙腈∶氨水∶水体积比50∶20∶20∶10)提取,调节上样溶液pH 2沉淀蛋白质后,过混合弱阴离子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20 mmol/L乙酸铵(A)-甲醇(B)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光电二级阵列管检测器(PDA)对11种磺酸基团着色剂进行多波长检测。结果表明:方法的回收率为60.8%~96.2%,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5%(n=6),检出限均可达到0.5 mg/kg。建立的方法可对11种磺酸基团着色剂进行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橙Ⅱ 高效液相色谱 酱卤肉 着色剂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肉及肉制品中9种人工合成着色剂的研究
12
作者 李丽鑫 肖智超 +5 位作者 赵云龙 王蕊 马文思 王文浩 代佳和 刘发山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4年第3期112-116,共5页
建立同时测定肉及肉制品中9种水溶性人工合成着色剂含量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氨水-乙腈-水溶液(1∶70∶29,v/v/v)提取,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净化,多波长检测分析。肉及肉制品中9种水溶性人工合成着色剂在0.1~10μg/mL浓度内... 建立同时测定肉及肉制品中9种水溶性人工合成着色剂含量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氨水-乙腈-水溶液(1∶70∶29,v/v/v)提取,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净化,多波长检测分析。肉及肉制品中9种水溶性人工合成着色剂在0.1~10μg/mL浓度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检出限为0.02~0.20mg/kg,回收率为75.0%~103.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0%~1.73%。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前处理操作简单,各种色素分离度和回收率高,检测结果准确,且实验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肉及肉制品 人工合成着色剂
下载PDF
肉仔鸡肌肉色泽与品质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2
13
作者 戴四发 闻爱友 +2 位作者 王立克 李如兰 王立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64,共4页
研究42日龄不同性别Arber Acres肉仔鸡胸肌和腿肌的色泽与品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肌肉色泽与品质间相关性存在性别和部位间的差异。2)亮度(L*)和黄度(b*)与滴水损失率、水浴损失率和粗脂肪含量间为正相关,与其他指标间为负相关;红度... 研究42日龄不同性别Arber Acres肉仔鸡胸肌和腿肌的色泽与品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肌肉色泽与品质间相关性存在性别和部位间的差异。2)亮度(L*)和黄度(b*)与滴水损失率、水浴损失率和粗脂肪含量间为正相关,与其他指标间为负相关;红度(a*)与这些指标间的相关性相反。3)L*与滴水损失率、pH、嫩度和粗脂肪含量间为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或P<0.01)。4)a*与除胸肌滴水损失率和水浴损失率外的其他各指标间相关性均为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5)b*与系水率和嫩度间的相关性较高,与其他各指标间较低。试验结果表明,可以选择适宜的色泽指标对不同肌肉品质指标进行评价,其中,亮度可以用于评价滴水损失率、pH、嫩度和粗脂肪含量,红度可以用于评价系水率、pH、嫩度、肌纤维直径和粗蛋白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ber Acres肉鸡 肌肉色泽 肌肉品质 相关性 水份特性
下载PDF
熟制牛肉肉色问题和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梁荣蓉 张一敏 +4 位作者 毛衍伟 杨啸吟 朱立贤 董鹏程 罗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85-292,共8页
近年来,我国消费者尤其是逐渐扩大的中产阶级群体对牛排、牛肉饼、汉堡包、烧烤牛肉等西式牛肉制品的消费越来越多,对牛肉品质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该类牛肉制品熟制过程中存在一些肉色问题。本文综述了牛肉加热过程中常见的肉... 近年来,我国消费者尤其是逐渐扩大的中产阶级群体对牛排、牛肉饼、汉堡包、烧烤牛肉等西式牛肉制品的消费越来越多,对牛肉品质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该类牛肉制品熟制过程中存在一些肉色问题。本文综述了牛肉加热过程中常见的肉色问题,包括未完成熟制前肉色提前褐变现象、达到熟制温度后肉色仍然呈现粉红现象和熟制结束后肉色恢复红色的现象;分别阐述了其产生机制、主要影响因素和相关控制措施,概括了影响熟制牛肉肉色的主要因素,并对熟制牛肉肉色问题产生的分子机制研究提出展望,以期为我国熟制牛肉肉色的控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制牛肉 肉色 提前褐变 持续粉色 肉色恢复 肌红蛋白
下载PDF
红色肉贮藏期间肌红蛋白与肉色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5
作者 黄卉 孙申宇 +7 位作者 魏涯 李来好 杨贤庆 郝淑贤 岑剑伟 赵永强 陈胜军 林织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9-124,共6页
肉色是反映肉类品质最直观指标,其在贮藏期间的变化与品质的相关性是近年的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肌红蛋白与肉色变化的关系及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线粒体通过影响肌红蛋白的存在形式对肉色的调控作用,旨在为贮藏过程中的肉色保鲜技术提供... 肉色是反映肉类品质最直观指标,其在贮藏期间的变化与品质的相关性是近年的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肌红蛋白与肉色变化的关系及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线粒体通过影响肌红蛋白的存在形式对肉色的调控作用,旨在为贮藏过程中的肉色保鲜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色 变化机制 肌红蛋白 线粒体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青海牦牛肉与秦川牛肉食用品质和加工品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侯丽 柴沙驼 +3 位作者 刘书杰 崔占鸿 张晓卫 赵月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9-52,共4页
选取青海大通、青南地区、环湖地区的成年牦牛肉和大通犊牦牛肉以及秦川牛肉为实验对象,分别进行食用品质(包括肉色、滴水损失、剪切力和多汁性)和加工品质(乳化能力、乳化稳定性、凝胶保水性、凝胶强度、凝胶弹性和蒸煮损失)的比较研... 选取青海大通、青南地区、环湖地区的成年牦牛肉和大通犊牦牛肉以及秦川牛肉为实验对象,分别进行食用品质(包括肉色、滴水损失、剪切力和多汁性)和加工品质(乳化能力、乳化稳定性、凝胶保水性、凝胶强度、凝胶弹性和蒸煮损失)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通犊牦牛肉的L*值、多汁性、剪切力、凝胶强度、蒸煮损失与秦川牛肉差异不显著(P>0.05);大通成年牦牛肉的a*值、b*值、多汁性、滴水损失、剪切力、乳化稳定性、凝胶强度、凝胶弹性和蒸煮损失与秦川牛肉差异不显著(P>0.05);青南地区的成年牦牛肉的L*值、a*值、b*值、多汁性、剪切力、乳化能力、乳化稳定性与秦川牛肉的差异极显著(P<0.01);环湖地区的成年牦牛肉的L*值、多汁性、剪切力、乳化稳定性与秦川牛肉的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大通犊牦牛肉食用品质优于秦川牛肉,大通成年牦牛肉与秦川牛肉接近,且好于青南地区和环湖地区的成年牦牛肉,但大通犊牦牛肉的加工特性稍差一些。因此,具有最佳食用品质的大通犊牦牛肉适合于冷鲜肉的销售,成年牦牛肉比较适合于深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肉 肉色 剪切力 多汁性 乳化特性 凝胶特性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在生鲜肉肉色变化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梁荣蓉 许宝琛 +5 位作者 张一敏 杨啸吟 朱立贤 毛衍伟 张文华 罗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83-292,共10页
肉色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欲望的最直观因素。宰后生鲜肉肉色的变化机制和肉色改善一直是肉类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肉色体系复杂,其稳定性受动物宰前因素、从肌肉向可食用肉转化过程和宰后商业流通链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仍有许多影响途... 肉色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欲望的最直观因素。宰后生鲜肉肉色的变化机制和肉色改善一直是肉类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肉色体系复杂,其稳定性受动物宰前因素、从肌肉向可食用肉转化过程和宰后商业流通链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仍有许多影响途径和作用机制不够清楚。研究者已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了许多与肉色相关的蛋白标志物和可能影响途径。该文基于近年的研究,综述了不同处理条件下与肉色相关的差异蛋白,主要包括结构性蛋白中的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和肌联蛋白,以及肌浆蛋白中的伴侣蛋白、热休克蛋白、代谢酶类和氧化还原酶类等,分析了差异蛋白表达对肉色的影响及其表达调控肉色体系的可能机制,为今后肉色变化机制的研究和肉色稳定性的调控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色 肌红蛋白 蛋白组学 差异蛋白 伴侣蛋白 代谢酶类
下载PDF
牦牛与黄牛背长肌和股二头肌宰后色差变化及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杨明 文勇立 +4 位作者 王建文 吴贤智 马力 杨蓉生 张金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04-108,共5页
通过牦牛、黄牛肉的色差分析,为肉品保鲜、加工及品种选育提供依据;采用CR-400型色差仪对这两种牛不同性别,不同部位肉色进行测定,并应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方差分析和曲线估计法比较了肉色差异及其在空气中的变化速度和模式。结果显示,... 通过牦牛、黄牛肉的色差分析,为肉品保鲜、加工及品种选育提供依据;采用CR-400型色差仪对这两种牛不同性别,不同部位肉色进行测定,并应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方差分析和曲线估计法比较了肉色差异及其在空气中的变化速度和模式。结果显示,肌肉颜色的L*、a*、b*值以及色度值H*和色饱和度值C*存在显著差异(P<0.01),牦牛的各值都高于黄牛,前者肉色比后者更鲜红且深;牦牛肉色L*值的变化模型为Y=25.34+1.79/x,黄牛为Y=26.26-0.39X-0.01X2(R2=0.958,P<0.01);牦牛C*值和H*值的变化模型分别为:Y=14.91+1.43X-0.39X2+0.03X3(R2=0.948,P<0.01)和Y=0.23+0.08X-0.02X2+0.002X3(R2=0.996,P<0.01);黄牛C*值和H*值的变化模型分别为:Y=11.60+3.64X-1.00X2+0.84X3(R2=0.957,P<0.01)和Y=0.23+0.06X-0.01X2+0.001X3(R2=0.994,P<0.01)。结论:牦牛与黄牛肉的色差及其变化模式存在较大差异,牦牛肉色的亮度、色泽和饱和度均优于黄牛肉,且在空气中的变化速度均低于黄牛肉;宰后2h内牦牛肉色新鲜度的保持优于黄牛;牦牛、黄牛不同性别间的肉色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黄牛 肉色 色差仪
下载PDF
宰前热应激对肉鸡胸肉pH、氧化和嫩度、肉色及其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26
19
作者 潘晓建 文利 +3 位作者 彭增起 蒋进 韩瑞阁 王磊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91-95,共5页
研究了宰前热应激对肉鸡胸肉pH、氧化和嫩度、肉色的影响,探讨了肌肉pH、氧化与嫩度、肉色的联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h以上热应激组的pH24h呈现显著性下降(P<0.05);随着热应激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鸡胸肉GSH-Px活力较对照组的... 研究了宰前热应激对肉鸡胸肉pH、氧化和嫩度、肉色的影响,探讨了肌肉pH、氧化与嫩度、肉色的联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h以上热应激组的pH24h呈现显著性下降(P<0.05);随着热应激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鸡胸肉GSH-Px活力较对照组的普遍升高,胸肉肌浆中GSH总体呈现下降趋势;3h和5h处理组极显著提高胸肉MDA含量(P<0.01),2h、3h和5h处理组胸肉肌浆和肌原纤维蛋白羰基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热应激导致肉鸡胸肉剪切力值增大,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变低,使肉鸡胸肉L*值升高,并显著降低肉鸡胸肉a*值(P<0.01)。结合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热应激导致的肉鸡胸肉pH值下降和肌肉氧化程度的增加对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和胸肉肉色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 嫩度 肉色 胸肉 热应激 肉鸡
下载PDF
猪肉颜色与其他肉质和胴体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金枝 刘小锋 +2 位作者 赵晓枫 郭晓令 徐宁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3-666,共4页
以皮特兰猪与我国地方猪种金华猪杂交的资源家系为材料,分析猪肉颜色指标与其他肉质和胴体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猪肉颜色指标间普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除明度系数L值与红度a值和色调角h值相关不显著外,其他猪肉颜色指标之间的相关... 以皮特兰猪与我国地方猪种金华猪杂交的资源家系为材料,分析猪肉颜色指标与其他肉质和胴体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猪肉颜色指标间普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除明度系数L值与红度a值和色调角h值相关不显著外,其他猪肉颜色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01);猪肉颜色与其他肉质指标和胴体指标之间也普遍存在相关性,其中较多为负相关.L值、彩度c值与眼肌pH、腿肌pH、眼肌面积、系水力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a值、绿度b值与腿肌温度、眼肌面积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b值还与系水力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h值与眼肌温度、腿肌温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颜色 肉质指标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