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叶产量影响的研究
1
作者 何鑫 《化肥设计》 CAS 2024年第3期39-41,共3页
茶叶作为我国传统的重要农产品,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如何提高茶叶的产量与品质成为该行业生产经营与科学研究的重点。综合分析了施肥对茶叶产量的影响机制,结合不同施肥模式分析了对茶叶产量造成的影响,旨... 茶叶作为我国传统的重要农产品,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如何提高茶叶的产量与品质成为该行业生产经营与科学研究的重点。综合分析了施肥对茶叶产量的影响机制,结合不同施肥模式分析了对茶叶产量造成的影响,旨在为茶树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促进茶树产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模式 茶叶产量 影响机制 增产策略
下载PDF
两种新型机械移栽方式下不同肥密处理水稻生长及产量差异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石楠 陈崇怡 +6 位作者 文双雅 胡海燕 高志强 舒畅 严玲玲 颜妙珺 王小凤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8-92,97,共6页
以晶两优华占为供试材料,比较研究了印刷播种无盘育秧大苗机插技术、机钵体育秧有序抛栽技术下不同肥密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期,有序机抛移栽方式水稻茎蘖数比大苗机插移栽方式多,两种移栽方式下均是减... 以晶两优华占为供试材料,比较研究了印刷播种无盘育秧大苗机插技术、机钵体育秧有序抛栽技术下不同肥密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期,有序机抛移栽方式水稻茎蘖数比大苗机插移栽方式多,两种移栽方式下均是减肥增密处理低于常肥常密处理;水稻各生育时期单位面积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有序机抛移栽方式高于大苗机插方式,两种移栽方式下减肥增密处理高于常肥常密处理12.00%~14.00%。两种移栽方式下移栽密度为17 cm×25 cm、肥料减施24%时产量较高,比对照(常肥常密)提高4.54%~6.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印刷播种机插大苗技术 有序机抛秧技术 增密减肥 干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土壤盐渍化及治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赵作章 陈劲松 +2 位作者 彭尔瑞 李荣亮 吴大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2-208,共7页
随着全球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土壤盐渍化受到广泛关注,全球约有8%的土地受到盐渍化的威胁。我国是土壤盐渍化比较严重的国家,盐渍土面积占全球盐渍土面积的1/10,且近年来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等条件影响下,受盐渍化胁迫的土壤还在不断发展... 随着全球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土壤盐渍化受到广泛关注,全球约有8%的土地受到盐渍化的威胁。我国是土壤盐渍化比较严重的国家,盐渍土面积占全球盐渍土面积的1/10,且近年来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等条件影响下,受盐渍化胁迫的土壤还在不断发展,严重影响耕地资源、作物产量、农业发展等其他方面。因此,采用经济合理高效的治理措施改善盐渍土壤质量和提高作物的产量具有现实意义。总结了土壤盐渍化的成因及来源,从灌排措施、物理调节、化学改良、生物措施这4个方面综述了盐渍化土壤的治理途径,为进一步开展盐渍土的治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治理机制 作物增产
下载PDF
玉米机械化增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鲍永军 袁志明 +1 位作者 姚蕾 陶振水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1期45-47,共3页
机械化生产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难度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以机械化为切入点,结合传统的玉米栽培技术进行对比,探究玉米机械化栽培增产技术具有的实际优势,讨论该技术实际应用要点并估算机械化生产技术可以产生的经济收益,... 机械化生产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难度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以机械化为切入点,结合传统的玉米栽培技术进行对比,探究玉米机械化栽培增产技术具有的实际优势,讨论该技术实际应用要点并估算机械化生产技术可以产生的经济收益,同时分析可以采取的机械化栽培技术推广措施,以期为丰富玉米生产应用技术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 玉米 增产栽培技术 推广应用
下载PDF
洞庭湖区一季晚稻机械化直播栽培技术研究
5
作者 匡朝凌 候云华 +5 位作者 李红专 梅红艳 张德云 刘勇 金如年 戴清明 《农业工程与装备》 2023年第6期12-15,共4页
针对水稻传统直播方式存在的成本高、易倒伏、产量低、草害严重等问题,选取三种机型、两种水稻品种,在湖南省汉寿县水稻高产示范区进行了机械化直播高产栽培技术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机械化穴、条播可实现一季晚稻直播的高效作业,每6... 针对水稻传统直播方式存在的成本高、易倒伏、产量低、草害严重等问题,选取三种机型、两种水稻品种,在湖南省汉寿县水稻高产示范区进行了机械化直播高产栽培技术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机械化穴、条播可实现一季晚稻直播的高效作业,每667m^(2)可减少成本76.87元(其中雇工43.33元、种子16.54元、除草剂17元),增产84.8 kg,增收210.3元,总共节支增收达287.17元,可有效减少“煮芽”现象、省种节本、增产增收、控制草害,在我国南方湖区具有较高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一季稻 机械化直播 高产栽培技术 节本增产
下载PDF
蜜蜂为油菜授粉增产效果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石元元 管翠 +2 位作者 曾志将 安建东 罗术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94-999,1005,共7页
种植赣杂3号油菜,在油菜开花前,把种植的油菜分为自然授粉、蜜蜂授粉和无蜂授粉三个区。然后测定座果率、产量、千粒重、畸形率、发芽率、出油率、油菜籽成分、柱头上花粉含量、花粉活力、花粉管萌发、子房中的RNA含量等指标,并统计授... 种植赣杂3号油菜,在油菜开花前,把种植的油菜分为自然授粉、蜜蜂授粉和无蜂授粉三个区。然后测定座果率、产量、千粒重、畸形率、发芽率、出油率、油菜籽成分、柱头上花粉含量、花粉活力、花粉管萌发、子房中的RNA含量等指标,并统计授粉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蜜蜂授粉区油菜籽产量比自然授粉区和无蜂授粉区分别提高40.16%和114.98%,实际亩产油量比自然授粉区和无蜂授粉区分别高7.59%和25.12%,并且蜜蜂授粉区的千粒重、发芽率、柱头上的花粉含量、花粉活力、花粉管萌发数量、子房中RNA的含量都是极显著或显著高于自然授粉区和无蜂授粉区;蜜蜂授粉区油菜籽畸形率极显著低于自然授粉区和无蜂授粉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蜜蜂 授粉 增产效果 授粉机理
下载PDF
甘蔗应用乙烯利增产增糖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杨瑞 杨丽涛 +3 位作者 叶燕萍 姚瑞亮 王爱勤 林炎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151-156,共6页
为了探明乙烯利对甘蔗增产增糖的生理机理,分别从群体、个体、器官、细胞到分子水平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认为:乙烯利处理首先是诱导了编码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基因表达,使甘蔗组织内出现一个乙烯释放高峰,它改变了蔗株体内五大内源激... 为了探明乙烯利对甘蔗增产增糖的生理机理,分别从群体、个体、器官、细胞到分子水平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认为:乙烯利处理首先是诱导了编码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基因表达,使甘蔗组织内出现一个乙烯释放高峰,它改变了蔗株体内五大内源激素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影响到许多功能基因的表达,因此影响到各种生理代谢,影响细胞的分裂、伸长和分化,并进一步影响到器官、组织的发育和蔗株的生长。叶面喷施乙烯利后诱发的过氧化物酶和IAA氧化酶活性提高加快了IAA的氧化分解,使组织中的IAA含量降低,从而使蔗株地上部分的生长受到暂时抑制。但是,组织内较高的乙烯浓度会反过来加速内源IAA的合成,因此短暂抑制过后蔗株能够快速生长。如果所用的乙烯利浓度过高,会导致蔗株生长长时间受阻,但在糖分积累时期,这种情况有利于蔗茎中的蔗糖积累,因此起到催熟增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乙烯利 增产 增糖 机理
下载PDF
硅肥对玉米的增产效果及增产机理初探 被引量:19
8
作者 任军 郭金瑞 +2 位作者 邢秀琴 戚光 袁震霖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4-86,共3页
在淡黑钙土和黑钙土上 ,硅对玉米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平均增产 8 6 %。施硅 (1)促进了玉米养分的吸收与运转 ,改善了玉米体内的营养状况 ;(2 )抑制了玉米植株体内水分的蒸腾作用 ,提高了体内水分的利用率 ;(3)增加水分吸收量 3 6 %~ 9 4... 在淡黑钙土和黑钙土上 ,硅对玉米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平均增产 8 6 %。施硅 (1)促进了玉米养分的吸收与运转 ,改善了玉米体内的营养状况 ;(2 )抑制了玉米植株体内水分的蒸腾作用 ,提高了体内水分的利用率 ;(3)增加水分吸收量 3 6 %~ 9 4 % ,改善了植株体内的水分状况。玉米施硅增产的主要机理为上述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肥 增产效果 增产机理 玉米
下载PDF
秸秆覆盖农田的小气候特征和增产机理研究 被引量:60
9
作者 方文松 朱自玺 +2 位作者 刘荣花 马志红 师丽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3-128,共6页
利用2000-2002年的试验资料和2002-2003年的示范推广资料,对秸秆覆盖的农田小气候和增产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农田近地层气温、空气湿度和地温均产生明显影响,但对风速的影响不明显;秸秆覆盖可使地表层显热通量增大,潜热... 利用2000-2002年的试验资料和2002-2003年的示范推广资料,对秸秆覆盖的农田小气候和增产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农田近地层气温、空气湿度和地温均产生明显影响,但对风速的影响不明显;秸秆覆盖可使地表层显热通量增大,潜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减小,从而使土壤蒸发受限;由于覆盖抑制土壤表面蒸发,使土壤水分无效消耗减少,增加前期土壤水分积累,有利于植株后期蒸腾,使水分消耗从物理过程向生理过程转化,从无效消耗向有效消耗转化,从而增加作物产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秸秆覆盖可使冬小麦增产8.08%-10.7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5%-8.4%;夏玉米增产6.08%-11.9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7.8%-1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冬小麦 夏玉米 小气候特征 增产机理
下载PDF
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0
作者 庄海燕 安锋 +1 位作者 张硕新 白登忠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0-125,共6页
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的效果显著,乙烯利刺激割胶技术已在天然橡胶生产中普遍采用,但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的机制还不明确,仍是目前橡胶树产排胶机制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近年来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对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机制研究的结果... 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的效果显著,乙烯利刺激割胶技术已在天然橡胶生产中普遍采用,但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的机制还不明确,仍是目前橡胶树产排胶机制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近年来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对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机制研究的结果,认为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从水通道蛋白方面探讨乙烯利刺激橡胶树增产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乙烯利 增产机制
下载PDF
稻麦秸秆全量还田的产量与环境效应及其调控 被引量:52
11
作者 王德建 常志州 +2 位作者 王灿 张刚 张斯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73-1082,共10页
秸秆还田是一项土壤培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稻秆还田经济效益低、增产效应不显著以及一些环境负效应,影响了该措施的推广。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研究工作,综述了国内外近期的相关研究进展,就稻麦秸秆全量还田的产量效应、秸... 秸秆还田是一项土壤培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稻秆还田经济效益低、增产效应不显著以及一些环境负效应,影响了该措施的推广。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研究工作,综述了国内外近期的相关研究进展,就稻麦秸秆全量还田的产量效应、秸秆腐解特性与环境效应及其调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稻麦产量,且增产效应随还田时间延长而增加;稻季麦秸/油菜秸的腐解率在50%-66%,其N、P、K养分释放率分别为42%-58%、55%-68%和92%-98%;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农田碳固定、减少径流损失,但也增加了稻田甲烷排放、氨挥发以及渗漏的养分损失。提高秸秆还田效益的调控措施有:增加稻麦前期氮肥施用比例,适当减少总的氮肥、磷肥用量,大幅减少钾肥用量;秸秆尽量在麦季还田、稻季采用湿润灌溉可减少甲烷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 秸秆还田 增产机制 秸秆腐解 环境效应
下载PDF
冬小麦中轻度水分胁迫的增产节水效应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霍治国 李世奎 +3 位作者 白月明 温民 王素艳 胡延龙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66,共9页
利用大型水分试验场的防雨棚遮挡自然降水,采用人工定量补水进行冬小麦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40%~50%、45%~50%、50%~55%、50%~60%、55%~60%、60%~70%持续时间分别为5、10、15天水分胁迫处理的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0%~70%... 利用大型水分试验场的防雨棚遮挡自然降水,采用人工定量补水进行冬小麦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40%~50%、45%~50%、50%~55%、50%~60%、55%~60%、60%~70%持续时间分别为5、10、15天水分胁迫处理的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0%~70%的中轻度水分胁迫处理,冬小麦具有显著的增产节水效果;2年平均,增产6.3%~7.4%,节水28.2%~34.1%。中轻度水分胁迫下,冬小麦增产节水作用机制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水分胁迫效应诱发增强:①冬小麦根系的找水功能;②产量构成因子的优化;③复水后光合速率的提高。冬小麦水分胁迫效应的最佳利用时间为返青-拔节期,此时进行水分胁迫效应利用最有利于冬小麦稳产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分胁迫效应 增产 节水
下载PDF
红壤旱地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的增产增收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苏艳红 黄国勤 +1 位作者 刘秀英 刘隆旺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0-213,共4页
分析了红壤旱地玉米大豆间作系统的增产增收效应,并从间作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农田减灾效应等方面阐述了其增产增收的机理。
关键词 红壤旱地 玉米 大豆 间作 增产增收 效应 机理
下载PDF
中国特色保护性耕作技术 被引量:334
14
作者 高焕文 李问盈 李洪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共4页
国外多年的保护性耕作实践表明 ,旱地保护性耕作能减少土壤风蚀水蚀 ,抑制沙尘暴。项目研究目的是检验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国的适应性、应采取的工艺体系及机具。从 1991年开始 ,中国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机局等合作 ,开始农艺农机结合的... 国外多年的保护性耕作实践表明 ,旱地保护性耕作能减少土壤风蚀水蚀 ,抑制沙尘暴。项目研究目的是检验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国的适应性、应采取的工艺体系及机具。从 1991年开始 ,中国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机局等合作 ,开始农艺农机结合的保护性耕作系统试验 ,10年试验表明 ,保护性耕作不仅减少水土流失 ,而且增产增收。通过改进保护性耕作工艺 ,开发研制中小型保护性耕作机具 ,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特色在于用小型机具在小地块上实现保护性耕作、以及能在贫瘠的土地上获得较高产量 ,从而满足我国既要保护环境又要提高产量的要求。研究表明 ,我国北方自然条件、种植制度、经济水平等差别较大 ,在保护性耕作推广中需要分区采用不同的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中国特色 增产机理 小型保护性耕作机具
下载PDF
地膜穴播冬小麦生物学特性及其增产机理 被引量:15
15
作者 晋凡生 黄明镜 +1 位作者 池宝亮 陈奇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7-52,共6页
试验表明,地膜穴播冬小麦具有显著的增产和节水作用,比对照增产24.76%;水分生产效率达12.15kg/(hm2·mm),比对照高4.95kg/(hm2·mm),耗水量比对照减少81.84mm;各种生理活性指... 试验表明,地膜穴播冬小麦具有显著的增产和节水作用,比对照增产24.76%;水分生产效率达12.15kg/(hm2·mm),比对照高4.95kg/(hm2·mm),耗水量比对照减少81.84mm;各种生理活性指标均比对照显著提高;生育期提前7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地膜穴播 增产机理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水稻不同育苗移栽方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谢晓东 王伯伦 +1 位作者 王术 池瑞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328-332,共5页
试验结果表明 ,摆秧的产量高于插秧 ,二者的产量均显著地高于抛秧 ,品种间及品种与栽培方式互作间的差异均不显著。摆秧的增产机理是秧苗素质好 ,移栽植伤很轻 ,分蘖早生快发 ,最高茎蘖数和成穗率均较高 ;叶面积指数高 ,且变化辐度小 ;... 试验结果表明 ,摆秧的产量高于插秧 ,二者的产量均显著地高于抛秧 ,品种间及品种与栽培方式互作间的差异均不显著。摆秧的增产机理是秧苗素质好 ,移栽植伤很轻 ,分蘖早生快发 ,最高茎蘖数和成穗率均较高 ;叶面积指数高 ,且变化辐度小 ;在抽穗前比叶重增加快 ,此后增加慢 ;在生育后期 ,叶层面积大且占据层次多 ,群体基部绿叶面积大 ,穗层面积大且分布集中 ,位置偏中上 ,SOD含量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方式 增产机理 育苗移栽方式 产量 生长发育
下载PDF
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下水稻节水增产机理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徐芬芬 曾晓春 石庆华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2-75,共4页
采用盆栽试验,以常规淹水灌溉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水稻在适度水分亏缺(TR1)和较严重水分亏缺(TR2)2个间歇灌溉处理中灌浆前期复水前、后及灌浆后期的部分生理指标变化,以探讨干湿交替灌溉的节水增产机理。结果表明,TR1处理产量显著高... 采用盆栽试验,以常规淹水灌溉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水稻在适度水分亏缺(TR1)和较严重水分亏缺(TR2)2个间歇灌溉处理中灌浆前期复水前、后及灌浆后期的部分生理指标变化,以探讨干湿交替灌溉的节水增产机理。结果表明,TR1处理产量显著高于CK及TR2处理;与CK比较,TR1处理在灌浆前期复水前硝酸还原酶(NR)活性较低,IAA氧化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较高;复水后NR活性及颖花蒸腾强度均明显提高并高于CK,而IAA氧化酶活性迅速下降并低于CK,说明水稻在适度水分亏缺后复水可增强灌浆前期的生理活性,有利于籽粒灌浆和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干湿交替灌溉 节水栽培 增产机理
下载PDF
种衣剂处理对水稻种子发芽过程中物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华康 张轼 +3 位作者 郑旋 陈双龙 柯玉琴 潘廷国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7-429,共3页
采用科农16号、优富8号、华农3号和生物剂ZSB种衣剂处理水稻种子,结果表明:(1)种子淀粉酶活性,尤其是α-淀粉酶活性提高,使淀粉水解速率加快,可溶性糖含量增加;(2)蛋白酶活性增强,蛋白质转化速率加快,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3)芽干重增加... 采用科农16号、优富8号、华农3号和生物剂ZSB种衣剂处理水稻种子,结果表明:(1)种子淀粉酶活性,尤其是α-淀粉酶活性提高,使淀粉水解速率加快,可溶性糖含量增加;(2)蛋白酶活性增强,蛋白质转化速率加快,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3)芽干重增加、谷粒干重减轻.研究结果表明,种衣剂处理促进了水稻种子水解酶活性的提高,有利于种子内部贮藏物质的降解,从而促进水稻秧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发芽 水稻 种衣剂 增产机理 物质转化 种子处理
下载PDF
硅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增产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9
作者 黄秋婵 韦友欢 韦良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19-920,共2页
概述了硅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增产机理。重点阐述了硅是通过改良水稻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水稻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改善水稻功能叶的生态、提高光合作用、提高水稻分蘖数及成穗率、结实率、抗病虫害能力等途径达到增产目的。
关键词 水稻 增产 机理
下载PDF
灌浆期高温胁迫对小麦灌浆的影响及叶面喷剂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曹彩云 党红凯 +3 位作者 郑春莲 郭丽 李科江 马俊永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03-1113,共11页
针对我国华北麦区灌浆期高温影响小麦灌浆和产量的问题,本研究在2013—2014年和2014—2015年两个小麦生长季,采用田间塑料棚自然升温的方式,在灌浆期设4个时段高温胁迫处理作为主处理,两年分别在花后12-25 d、12-16 d、15-20 d和20-25 d... 针对我国华北麦区灌浆期高温影响小麦灌浆和产量的问题,本研究在2013—2014年和2014—2015年两个小麦生长季,采用田间塑料棚自然升温的方式,在灌浆期设4个时段高温胁迫处理作为主处理,两年分别在花后12-25 d、12-16 d、15-20 d和20-25 d,花后8-21 d、8-12 d、14-20 d和16-21 d进行高温处理,以不罩棚自然温度作为对照(分别用A1、A2、A3、A4和A5表示,A5为对照);以0.2%磷酸二氢钾、0.05%硫酸锌、清水和不喷施4个喷剂作为副处理(分别用B1、B2、B3和B4表示),研究了灌浆期不同时段高温处理对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及喷施不同叶面喷剂对高温胁迫的缓解作用,并对不同处理下的小麦灌浆特征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小麦灌浆期不同时段高温与自然温度对比均造成小麦减产,减产幅度两个试验年度分别为12.64%-15.34%和2.04%-9.41%,并且高温胁迫时间长,处理时间早的A1减产幅度最大,且较对照A5达极显著水平;高温减产的直接原因是小麦穗粒数减少及千粒重降低,两个试验年度穗粒数分别减少0.71-5.45个和1.73-3.00个,千粒重分别降低1.28-3.41 g和0.84-4.27 g;从2013—2014年度模型模拟的灌浆特征看,不同时段高温处理使小麦提前到达第1和第2拐点,A1-A4第1拐点较对照提前0.29-0.75 d、第2拐点提前0.22-1.42 d,因此高温处理缩短了灌浆时间,且平均灌浆速率降低,最终造成千粒重降低。(2)叶面喷剂具有缓解高温胁迫的作用,两个试验年度叶面喷剂分别比不喷对照提高产量3.08%-7.05%和2.09%-3.52%,可一定程度缓解高温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不良影响,两个试验年度叶面喷剂分别增加穗粒数1.04-2.30个和0.95-2.01个,提高千粒重1.10-1.42 g和0.60-0.89 g,且B1效果最好;从灌浆数值特征分析看,叶面喷剂推迟了到达第1和第2拐点的时间,不同喷剂推迟到达第1拐点时间为0.48-0.98 d,推迟到达第2拐点的时间为0.32-0.98 d,延长了灌浆的时间,平均灌浆速率提高0.01-0.04 mg·gmrain-1·d-1,以B1(磷酸二氢钾)的作用最好。因此叶面喷剂可延长小麦灌浆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穗粒数和千粒重,是增产和减灾的有效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胁迫 灌浆特性 LOGISTIC模型 叶面喷剂 增产机理 小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