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diagnostic ratios of medium and serious weathered oils from five different oil sources
1
作者 HE Shijie WANG Chuanyuan +2 位作者 LI Yantai YU Hongjun HAN Bi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1-8,共8页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imulate oil weathering process, a medium to long term weathering process for 210-d, using samples collected from five different oil resources. Based on relative deviation and ...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imulate oil weathering process, a medium to long term weathering process for 210-d, using samples collected from five different oil resources. Based on relative deviation and repeatability limit analysis about indexes of these samples, the results show there had been significant changes in diagnostic ratios among the initial and weathered samples of different oils during this process. Changes of selected n-alkane diagnostic ratios of all oil samples displayed more obviously than diagnostic ratios of terpanes,steranes and PAHs in this process. Almost all selected diagnostic ratios of terpanes, steranes and PAHs can be efficiently used in tracking sources of hydrocarbon pollution, differentiating from the n-alkane diagnostic ratios.In these efficient diagnostic ratios, only four ratios maintained good stability in the weathering processes and are more suitable because their relative deviation(RSD) are lower than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entification of spilled oils medium to long term weathering process simulation experiment biomarker ratios
下载PDF
A NUMERICA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ON THE MEDIUM-RANGE WEATHER PROCESSES OF THE SUMMER MONSOON RAIN IN EAST ASIA
2
作者 燕启民 郑庆林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1991年第2期171-183,共13页
By employing the T42L9 spectral model introduced flom ECMWF and utilizing the FGGE-III_b data covering the period from 14 June to 19 June 1979,the effects of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on the medium- range weather pro... By employing the T42L9 spectral model introduced flom ECMWF and utilizing the FGGE-III_b data covering the period from 14 June to 19 June 1979,the effects of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on the medium- range weather processes of the rain during the onset period of the summer monsoon in Eastern Asia in 1979 were studied numerically.According to the initial field of 12GMT 14 June 1979,five-day numerical experiments with or without the orographic effects were carried out 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lateau can influence the precipitation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summer monsoon season.Although the summer monsoon is the result of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he global circulation and the heating difference between land and sea,it is influenced evidently by the Plateau in medium-range processes.There are very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mountain and diabatic heating effects so that both of them should be considered correctly in the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in order to describe the nature of the atmosphere reliab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Xizang Plateau dynamic and thermodynamic effects medium-range weather processes summer monsoon
原文传递
GNSS PWV典型季风气候特征奇异谱分析
3
作者 姚欢欢 党亚民 +3 位作者 杨强 闫明豪 陈洪凯 李惠玲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6,共8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大气可降水量(PWV)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特征,进行GNSS PWV典型季风气候特征奇异谱分析:选取中国中东部地区2016—2021年部分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数据,提出将全球气压和温度(GPT(GPT3_1、GPT3_5)... 为了进一步研究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大气可降水量(PWV)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特征,进行GNSS PWV典型季风气候特征奇异谱分析:选取中国中东部地区2016—2021年部分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数据,提出将全球气压和温度(GPT(GPT3_1、GPT3_5))模型、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模型3种大气模型分别与GNSS解算的对流层总延迟(ZTD)数据融合获取的PWV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中国3种典型季风气候类型GNSS PWV最优大气模型;然后提出利用奇异谱分析(SSA)法分解重构出GNSS PWV时间序列,从而基于GNSS PWV分析不同季风气候类型特征。结果表明,中国3种典型季风气候类型条件下ERA5模型精度较优,选择ERA5模型为最优大气模型,重构后的GNSS PWV变化趋势能够很好地反映出3种典型季风气候类型的特征;因此GNSS PWV可应用于气候特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大气可降水量(PWV) 全球气压和温度(GPT)模型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 奇异谱分析(SSA) 气候特征
下载PDF
Features of the EAP events on the medium-range evolution process and the mid-and high-latitude Rossby wave activities during the Meiyu period 被引量:23
4
作者 BUEH Cholaw SHI Ning +2 位作者 JI LiRen WEI Jie TAO ShiY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8年第4期610-623,共14页
In this paper,features for the evolution of the East Asia/Pacific(EAP) event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high-and mid-latitude Rossby waves during the Meiyu period are analyzed on the medium-range time scale.It is sho... In this paper,features for the evolution of the East Asia/Pacific(EAP) event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high-and mid-latitude Rossby waves during the Meiyu period are analyzed on the medium-range time scale.It is shown that life cycles of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AP events cannot be simply regarded as "mirror" each other.In the upper troposphere,downward propagations of Rossby wave packets both over high-and mid-latitude regions of Eurasian continent and over the Asian jet region are responsible for generating basic patterns of high-and mid-latitude anomaly centers of the events.In this layer,Rossby wave packets also propagate from the mid-latitude anomaly center to the high-latitude one.In the middle and lower troposphere,the formation of the subtropical anomaly center of the event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anomalous convective activity in the tropical Pacific warm pool.The northward Rossby wave energy dispersion from this center is favorable to the enhanc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mid-latitude anomaly center in the same layer.Finally,it might be hypothesized that typical features of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AP events in their mature phase result fro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or phase-locking of) respective anomalous circulations induced both by quasi-zonal Rossby wave packets embedded in upper troposphere westerly and by quasi-meridional Rossby wave packets in the background flow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troposp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斯比波 EAP事件 梅雨季节 亚洲 中尺度发展过程
原文传递
土壤水力参数对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的影响
5
作者 王素霞 赵文静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5-658,共14页
土壤湿度是控制陆—气界面潜热和感热通量分配的关键要素之一,而且由于其具有一定的记忆特性,可以对多种时空尺度的天气气候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在数值模式中,土壤水力参数的不确定性是导致土壤湿度模拟结果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本... 土壤湿度是控制陆—气界面潜热和感热通量分配的关键要素之一,而且由于其具有一定的记忆特性,可以对多种时空尺度的天气气候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在数值模式中,土壤水力参数的不确定性是导致土壤湿度模拟结果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银河全球大气谱模式YHGSM(Yin He Global Spectral Model)的陆面模块,引入了VG(van Genuchten)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并探讨了模型水力参数的两种不同取值方案对土壤湿度离线模拟以及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影响。其中,土壤水力参数所需要的土壤类型数据来源于全球土壤数据集GSDE(Global Soil Dataset for Earth System Models)。离线试验结果表明,除了冻土和有机土壤的模拟偏差较大外,YHGSM的陆面模块对全球大部分地区土壤湿度的模拟能力较好,模拟精度与ERA5土壤湿度再分析产品的精度近似;土壤水力参数的不同取值方案对土壤湿度模拟有一定影响,其影响程度与土壤类型和局地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粗质地和中等质地土壤对模型参数的敏感性更强。从全球中期数值预报结果来看,土壤水力参数通过改变土壤湿度模拟,不仅对近地层温、湿度的短期预报结果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可能会导致预报系统积分6天后的大尺度环流场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对于全球中期数值预报系统而言,优化土壤水力参数,提高土壤湿度模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对于数值预报系统而言,正确模拟土壤湿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可能要比土壤湿度模拟值大小的准确与否更加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力参数 全球土壤数据集 土壤湿度 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
下载PDF
一种中国区GNSS加权平均温度分层格网模型
6
作者 高祥 蒋春华 +2 位作者 陈少妮 刘广盛 王帅民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8,共9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_(m))模型在地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反演可降水量(PWV)中的精度,提出一种中国区GNSS加权平均温度模型:针对中国地势复杂多变,气候多样的环境特征,基于1990—2019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 为了进一步提升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_(m))模型在地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反演可降水量(PWV)中的精度,提出一种中国区GNSS加权平均温度模型:针对中国地势复杂多变,气候多样的环境特征,基于1990—2019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综合考虑T_(m)的季节性变化及长期线性趋势,构建T_(m)的分层格网模型(CT_(m)S);然后以74个无线电探空站提供的2020年气象数据为参考,评估CT_(m)S的精度及可用性,并利用第三代全球T_(m)模型(GT_(m)-III)及全球气压温度(GPT3)模型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CT_(m)S模型的均方根偏差(RMSE)均值为4.0 K,较GPT3及GT_(m)-III模型分别提升21.6%及8.0%,且在高海拔地区表现出明显的精度优势;CT_(m)S模型的PWV不确定度均值为0.32mm,相比于GPT3及GT_(m)-III模型分别减少16.6%及6.5%,且在中国西北地区表现出更优的精度及稳定性;提出的模型可为中国地区GNSS实时水汽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平均温度(T_(m)) 可降水量(PWV) 垂直分层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 无线电探空
下载PDF
顾及周期性变化的大气加权平均温度模型构建
7
作者 曹小双 杨维芳 +2 位作者 李得宴 高墨通 闫香蓉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19,共8页
针对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_(m))是地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水汽反演过程中的一个中间变量,其精度会影响地基GNSS水汽反演精度,同时T_(m)表现出较强的地域性差异的现状,研究建立地区的T_(m)模型:利用兰州市榆中探空站气象数据和欧洲中... 针对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_(m))是地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水汽反演过程中的一个中间变量,其精度会影响地基GNSS水汽反演精度,同时T_(m)表现出较强的地域性差异的现状,研究建立地区的T_(m)模型:利用兰州市榆中探空站气象数据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分别建立单因子、顾及年周期变化、顾及年和半年周期变化的T_(m)模型;并对2种气象数据所建的3类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均能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显著性检验,同时顾及周期性变化模型的预测值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均小于贝维斯(Bevis)模型和单因子模型;利用顾及周期变化的模型预测的T_(m)偏差中大于5 K和大于10 K的值占比明显减小且预测残差的周期趋势明显减弱,具有零均值的正态分布特性,仅表现出误差的随机性。总体而言,ERA5气象数据所建模型预测精度高于探空站气象数据所建模型;用ERA5气象数据建立的顾及周期性变化的T_(m)模型可用于兰州市GNSS大气水汽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加权平均温度(T_(m)) 周期性误差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气象数据 探空站气象数据 区域模型构建
下载PDF
THE MEDIUM-RANGE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OPERATION SYSTEM IN THE CHINA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ER
8
作者 李泽椿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1995年第3期373-384,共12页
It is not only meteorological problems for the medium-range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NWP) research to be in operation,but also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ical problems.Here we gener- ally described the results of r... It is not only meteorological problems for the medium-range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NWP) research to be in operation,but also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ical problems.Here we gener- ally described the results of research,engineering construction,operation information and testing,in the course of set-up of medium-range NWP operation system in the China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um-range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operation system China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er
原文传递
WRF、EC和T639模式在福建沿海冬半年大风预报中的检验与应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曾瑾瑜 韩美 +2 位作者 吴幸毓 林青 廖廓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5-85,共11页
基于福建省冬半年沿海和港湾岛屿自动站的逐时极大风观测资料和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EC(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细网格以及T639(TL639L60)三种模式预报的10 m风场资料,将模式预报... 基于福建省冬半年沿海和港湾岛屿自动站的逐时极大风观测资料和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EC(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细网格以及T639(TL639L60)三种模式预报的10 m风场资料,将模式预报的风向风速与观测资料进行对比检验,结果表明:福建省沿海冬半年大风的盛行风向以东北风为主,大风的时空分布极为不均,沿海风力的脉动性、跳跃性、局地性突出。从三种模式对风速风向的模拟效果来看, WRF和EC细网格的预报效果较好,有可参考性, T639可参考性不高。对于风速,模式预报结果相比实况极大风速偏小,港湾岛屿代表站风速的平均绝对误差均小于沿海代表站,预报平均误差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小,由中部向南北逐渐减小。风向相比风速的预报效果要差, WRF和EC细网格的风向预报误差在45°-50°,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港湾岛屿代表站风向的平均绝对误差大于沿海代表站,以浮标站的误差最大。当观测风速出现7级及以上风速时,若对大风进行分级检验,则较低风速的预报平均绝对误差小于较高风速;风向预报的平均绝对误差也大大降低,且误差都在45°以内,具有良好的参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 EC(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细网格 T639(TL639L60) 大风检验 冬半年 福建沿海
下载PDF
中高纬Rossby波活动对盛夏东亚/太平洋事件中期演变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施宁 布和朝鲁 +1 位作者 纪立人 王盘兴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87-1100,共14页
在中期时间尺度上探讨了Rossby波活动对盛夏东亚太平洋(EAP)事件的影响。正负EAP事件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反位相过程,但这一时期的气候平均流波导结构决定了两者在Rossby波能量频散特征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对流层中上层,源自上游东北... 在中期时间尺度上探讨了Rossby波活动对盛夏东亚太平洋(EAP)事件的影响。正负EAP事件的形成过程不是简单的反位相过程,但这一时期的气候平均流波导结构决定了两者在Rossby波能量频散特征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对流层中上层,源自上游东北大西洋或东欧平原的Rossby波能量经巴尔喀什湖附近向东北方向频散,它对东北亚异常中心的形成和维持起重要作用。由于盛夏东亚急流位置偏北,我国华北-东北地区成为波导区,Rossby波能量从贝加尔湖附近向该波导区频散,形成了EAP事件的东亚中纬度异常中心。在EAP事件的三个异常中心中,东北亚异常中心最先形成,西太平洋副热带异常中心则最后出现。在对流层上下层波导结构有明显差异,它导致了Rossby波能量在东亚沿岸中高纬地区的反向经向传播特征。在负事件的对流层低层,西太平洋副热带异常中心和中纬度两个异常中心间的经向Rossby波链接较为明显。在东亚地区,盛夏月平均尺度上EAP型的Rossby能量频散特征与中期EAP事件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P事件 中期过程 ROSSBY波
下载PDF
前期环流相似法在重庆延伸期天气过程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唐红玉 李永华 +2 位作者 何慧根 董新宁 张驰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2-78,共7页
利用1960年以来NCEP/NCAR北半球500hPa逐日环流场资料,应用动态相似集成预报方法,对离预报月最近若干时段内的东亚500hPa逐日高度场环流场进行EOF展开,提取前期环流场的主要特征量及恢复场,运用相似算法分别与1961年以来各年同期EOF主... 利用1960年以来NCEP/NCAR北半球500hPa逐日环流场资料,应用动态相似集成预报方法,对离预报月最近若干时段内的东亚500hPa逐日高度场环流场进行EOF展开,提取前期环流场的主要特征量及恢复场,运用相似算法分别与1961年以来各年同期EOF主要特征恢复场进行比较,寻找最佳相似年份。调整前期资料长度,再用相同的方法找出5个相似年,累计预报区域5个相似年预报时段内逐日降水频率,并将其结果绘制成曲线,根据曲线峰谷变化,即可对延伸期预报时段内可能性较大的区域性主要降水过程出现日期进行预报。预报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重庆延伸期内降水、降温等天气过程预报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 动态相似 延伸期天气过程 预报
下载PDF
大气低频振荡同南亚高压变动的关系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富明 林海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1-69,共9页
本文研究了200 hPa面纬向风的准40天和准15天振荡同南亚高压的南北伴移以及东西振荡的关系.南亚高压的南北位移主要同准40天周期相对应,而准15天周期主要同东西振荡相联系。根据两种周期在一定地区低频u分量的位相变换,可以为预报南亚... 本文研究了200 hPa面纬向风的准40天和准15天振荡同南亚高压的南北伴移以及东西振荡的关系.南亚高压的南北位移主要同准40天周期相对应,而准15天周期主要同东西振荡相联系。根据两种周期在一定地区低频u分量的位相变换,可以为预报南亚高压的变动提供中、长期预报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低频振荡 南亚 高压变动
下载PDF
基于网格的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13
作者 宋君强 张卫民 +2 位作者 朱小谦 常国刚 方慈安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68-972,共5页
针对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网格计算的特点 ,在长沙网格点上实现了一个包括全球中期数值预报、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数值预报产品释用和五维数据可视化相配套的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系统 .该系统的预报区域可以移动 ,网格可以加密 ,适... 针对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网格计算的特点 ,在长沙网格点上实现了一个包括全球中期数值预报、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数值预报产品释用和五维数据可视化相配套的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系统 .该系统的预报区域可以移动 ,网格可以加密 ,适合于区域和省一级气象中心作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试验和进行中尺度数值预报科学研究 .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 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系统 设计 天气预报
下载PDF
2009—2015年ECMWF热带气旋集合预报的检验及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国杰 沙天阳 程正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7-283,共7页
本文从四个方面检验分析了ECMWF 2009—201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集合平均预报性能。结果表明:集合预报对路径的预测能力逐年提高,对强度预报整体偏弱。随着热带气旋强度增强,集合预报对移速和移向的预测能力提高,而移向预报偏左、移速... 本文从四个方面检验分析了ECMWF 2009—201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集合平均预报性能。结果表明:集合预报对路径的预测能力逐年提高,对强度预报整体偏弱。随着热带气旋强度增强,集合预报对移速和移向的预测能力提高,而移向预报偏左、移速预报偏慢、强度预测偏弱的现象较明显。将影响热带气旋的引导气流分为偏强、中等、偏弱三类,引导气流偏弱时热带气旋移动偏慢,因此移向预报的不确定性大;而引导气流偏强时热带气旋移向明确,只是移速预报不稳定。进入南海的三类路径热带气旋,集合预报对西行、西北行两类的移速、移向预报效果较好,而西行后北折的预报较差,在热带气旋北折前,移向预报发散度很大,向北转折后移向趋于稳定,移速预报的误差相对较大。这几种情形的检验结果,在热带气旋集合预报的业务应用中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 集合预报 检验
下载PDF
基于GAMIT10.61的高精度GPS/BDS数据处理及精度对比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刘邢巍 蒲德祥 +2 位作者 高翔 张士勇 夏定辉 《全球定位系统》 CSCD 2018年第5期77-83,共7页
本文利用GAMIT10.61软件对重庆8个CORS站GPS数据和BDS数据进行处理,并从基线重复性、单日解时间序列、联合解平差等三个方面对GPS和BDS解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PS解算结果整体优于BDS,且单BDS解与单GPS解在水平方向差值小于0.7... 本文利用GAMIT10.61软件对重庆8个CORS站GPS数据和BDS数据进行处理,并从基线重复性、单日解时间序列、联合解平差等三个方面对GPS和BDS解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PS解算结果整体优于BDS,且单BDS解与单GPS解在水平方向差值小于0.7cm,高程方向差值在1~3cm;基于GAMIT 10.61的BDS基线解算重复性在南北方向上1.39mm+0.205 mm×10-8,东西方向上为3.10 mm+0.252×10-8,高程方向上为7.81mm+2.001×10-8,基线长度方向上2.13mm+0.384×10-8,解算精度能满足高精度数据处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MIT10.61 北斗 GNSS CORS 中长基线 数据处理
下载PDF
中国区域多种数值模式资料的地面气象要素评估 被引量:16
16
作者 龚伟伟 师春香 +3 位作者 张涛 姜立鹏 庄媛 孟现勇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62,共10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级自动站(2421个站)的观测资料,分别对2010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的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日本气象厅(JMA)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的全球预测系统(GFS)数值模式资料的地面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在中国区域的...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级自动站(2421个站)的观测资料,分别对2010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的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日本气象厅(JMA)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的全球预测系统(GFS)数值模式资料的地面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数值模式资料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观测资料所具有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东部地区的适用性要高于西部地区。不同的地面气象要素,差异较大:对于地面气温和地面相对湿度,ECMWF比JMA和GFS更接近实际观测,ECMWF和JMA的分析场数据质量要好于预报场;ECMWF和JMA地面气温在冬季与观测差异最大,GFS地面气温在夏季与观测差异最大;3种数值模式资料的地面相对湿度在秋季和冬季与观测差异最大;对于地面风速,在江淮流域和华南等东部区域JMA与实际观测差异最小,在北部和西部区域ECMWF最好,JMA和GFS地面风速在冬季与实际观测差异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 日本气象厅(JMA)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的全球预测系统(GFS) 地面气象要素 适用性评估
下载PDF
一种相位编码算法在气象雷达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红平 唐瑾 陈大鹏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310-2313,共4页
描述一种被称为SZ相位编码的解距离模糊方法在脉冲多普勒气象雷达中的应用.首先给出了该方法应用到某气象雷达上所采用的系统框图;然后介绍了SZ相位编码的原理和编码序列以及基于这种编码给出了气象雷达解距离模糊算法的详细流程,并着... 描述一种被称为SZ相位编码的解距离模糊方法在脉冲多普勒气象雷达中的应用.首先给出了该方法应用到某气象雷达上所采用的系统框图;然后介绍了SZ相位编码的原理和编码序列以及基于这种编码给出了气象雷达解距离模糊算法的详细流程,并着重介绍了频谱重构的频域处理方法;最后给出了用该方法同时解出一次和二次气象回波的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平均速度的估算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雷达 相位编码 信号处理 距离模糊
下载PDF
中高纬度Rossby波活动对华南前汛期EAP事件中期演变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施宁 布和朝鲁 +1 位作者 纪立人 王盘兴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20-1031,共12页
文中从中期过程的角度探讨了Rossby波活动在华南前汛期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事件的形成、成熟和衰减过程中的作用,并得出如下结果:(1)正负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事件的形成过程有相似之处:在对流层中上层,源自东北大西洋或欧洲的Rossby波... 文中从中期过程的角度探讨了Rossby波活动在华南前汛期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事件的形成、成熟和衰减过程中的作用,并得出如下结果:(1)正负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事件的形成过程有相似之处:在对流层中上层,源自东北大西洋或欧洲的Rossby波在欧亚大陆中高纬弱波导区中不断地向下游频散,最终在东亚地区形成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事件的3个异常中心。在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事件的3个异常中心之间,Rossby波能量从高纬度向中纬度和副热带地区频散。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事件副热带异常中心的形成归因于东亚副热带急流波导的存在以及上游中高纬度地区Rossby波能量的注入。在对流层低层,Rossby波则从亚洲副热带地区向东亚中纬度地区频散。(2)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事件的3个异常中心在对流层中上层中,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异常中心最后形成。(3)正负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事件也并不是简单的反位相演变过程:在对流层中上层,在正事件成熟阶段,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正异常环流基本维持了其中心强度和位置,它不断地向下游东亚地区频散能量,使正事件的持续时间较长;在负事件中,由于中高纬度盛行纬向型环流,波能量的频散较快,因而负事件成熟阶段的持续时间比正事件短。(4)在这一时期,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事件对中国长江以南地区的降水形势具有显著的影响。正(负)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事件易引起长江以南降水异常偏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SBY波 中期过程 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事件 华南前汛期 降水
下载PDF
批次处理解决气象雷达距离模糊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红平 沙雪松 张光峰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21,32,共3页
借鉴W SR-88D雷达所采用的批次处理方法,并对该算法进行了改进,加入了噪声功率门限判断,使回波数据保留了更多的信息量。介绍了雷达终端、监控和信号处理所实现的功能,并且从工程实现的角度讲述批次处理的时序设计和DSP软件设计的流程... 借鉴W SR-88D雷达所采用的批次处理方法,并对该算法进行了改进,加入了噪声功率门限判断,使回波数据保留了更多的信息量。介绍了雷达终端、监控和信号处理所实现的功能,并且从工程实现的角度讲述批次处理的时序设计和DSP软件设计的流程。改进后的算法在3830气象雷达上得以实现,给出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解距离模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模糊 信号处理 气象雷达 批次处理
下载PDF
10~30d延伸期天气预报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25
20
作者 马浩 毛燕军 +2 位作者 雷媛 樊高峰 蒋薇 《干旱气象》 2012年第4期514-521,554,共9页
开展10~30 d延伸期天气预报对于气象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填补短中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之间的时间缝隙、构建完备性预报体系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延伸期天气预报的预报对象、基本方法和相关原理以及国内外业务实践3方面回顾了... 开展10~30 d延伸期天气预报对于气象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填补短中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之间的时间缝隙、构建完备性预报体系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延伸期天气预报的预报对象、基本方法和相关原理以及国内外业务实践3方面回顾了延伸期预报的科学进展和业务现状,从数值方法、大气低频信号演变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 3个角度比较分析了延伸期预报的各种主流方法,详细探讨了各种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延伸期预报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伸期天气预报 可预报分量 MJO 低频天气图 天气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