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口水库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yih)生物学及其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
1
作者 李长春 李云 +2 位作者 彭赐莲 彭志勇 袁鹏伟 《江西科学》 1992年第2期108-114,共7页
研究了江口水库团头鲂生物学及其资源开发利用。结果是:它的最大持续产量(MSY)可达70.19t,即比1989年实际产量增加2倍。提出了通过人工放养与自然增殖保护,不仅可以持续高产,而且是增加优质鱼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好办法。
关键词 团头鲂 生物学 资源 开发利用
下载PDF
生物絮团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生长、消化酶和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孙盛明 戈贤平 +2 位作者 朱健 江晓浚 张武肖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9-55,共7页
为了研究零换水条件下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养殖水体生物絮团形成所需的适合的碳氮比(C/N),以及不同C/N形成的生物絮团对团头鲂生长、消化酶活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本实验设计4个不同C/N实验组,包括投喂基础饲料(C/N=8... 为了研究零换水条件下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养殖水体生物絮团形成所需的适合的碳氮比(C/N),以及不同C/N形成的生物絮团对团头鲂生长、消化酶活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本实验设计4个不同C/N实验组,包括投喂基础饲料(C/N=8∶1)的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上添加葡萄糖的处理组,其中将处理组的C/N分别调整为12∶1(C/N12)、16∶1(C/N16)和20∶1(C/N20)。结果显示,C/N16和C/N20处理组中团头鲂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N16和C/N20处理组中团头鲂肠道的蛋白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各实验组中团头鲂肠道的脂肪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C/N16和C/N20处理组中团头鲂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生物絮团技术应用于团头鲂养殖适宜的C/N应不低于16,该条件下形成的生物絮团能有效提高团头鲂生长、消化酶和免疫相关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团 团头鲂 碳氮比(C/N) 消化酶 免疫酶
下载PDF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两种热休克蛋白70(HSP70s)的原核表达、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4
3
作者 明建华 谢骏 +3 位作者 徐跑 戈贤平 刘文斌 叶金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5-191,共7页
采用PCR方法扩增团头鲂组成型HSC70和诱导型HSP70基因完整的编码区片段,并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然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1mmol/L IPTG在不同温度及时间下进行诱导表达。采用Ni-NTA His Bind Resins亲和层析和DEAE-S... 采用PCR方法扩增团头鲂组成型HSC70和诱导型HSP70基因完整的编码区片段,并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然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1mmol/L IPTG在不同温度及时间下进行诱导表达。采用Ni-NTA His Bind Resins亲和层析和DEAE-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并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团头鲂两种重组表达质粒pET-22b(+)/Ma-HSC70和pET-22b(+)/Ma-HSP70,表达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量均约为72kDa,并能与兔抗人HSP70多抗进行特异性结合,这两种HSP70s融合蛋白经纯化后的纯度均达到95%以上。本实验选择融合蛋白Ma-HSC70在25℃和Ma-HSP70在30℃下分别诱导7h作为可溶性表达的最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热休克蛋白70 原核表达 融合蛋白 纯化 鉴定
下载PDF
四种油籽原料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婧 叶元土 +5 位作者 蔡春芳 诸葛燕 李高锋 高艳玲 张伟涛 张宝彤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8-94,共7页
本试验初步探讨4种油籽原料在2个油脂水平(1.5%和3.0%)下对团头鲂存活率、生长速度、饲料效率、形体指标、内脏指数以及鱼体成分的影响。选用初均重(9.00±0.73)g的团头鲂405尾,随机分为9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分别饲喂以... 本试验初步探讨4种油籽原料在2个油脂水平(1.5%和3.0%)下对团头鲂存活率、生长速度、饲料效率、形体指标、内脏指数以及鱼体成分的影响。选用初均重(9.00±0.73)g的团头鲂405尾,随机分为9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分别饲喂以1.5%豆油为对照和以大豆、油菜籽、花生和油葵4种油籽原料为油源,1.5%、3.0%2个油脂水平的9种日粮,试验期为102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量为1.5%油脂水平下,大豆组、花生组和油葵组特定生长率升高了11.54%(P<0.05),14.42%(P<0.05)和11.54%(P<0.05);蛋白质效率升高了 7.69%,12.31%和10.00%,但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系数降低了11.19%,12.64%和6.86%,但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量为3.0%油脂水平下,花生组特定生长率提高了19.23%;蛋白质效率增加了17.69%;饲料系数相对降低了17.69%。(2)同种油籽原料添加量在2个油脂水平(1.5%,3.0%)之间比较,花生组油籽添加量3.0%油脂水平较1.5%油脂水平特定生长率由1.19%/d增加到1.24%/d;蛋白质效率从1.46%升高到1.53%;饲料系数从2.42降低到2.28。(3)4种油籽原料在肥满度、肌肉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方面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1)油籽原料添加量为1.5%油脂水平,大豆组、花生组和油葵组养殖效果较对照组好,可以作为饲料油脂原料;(2)油籽原料添加量提高到3.0%油脂水平时,花生组养殖效果进一步提高,大豆组和油葵组养殖效果下降,油菜籽组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籽原料 生长 团头鲂
下载PDF
苹果籽、南瓜籽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生长和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代小芳 叶元土 +4 位作者 蔡春芳 金素雅 肖顺应 向朝林 胡显琼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7-63,81,共8页
本试验旨在对苹果籽、2种南瓜籽做为新的饲料油脂原料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选用均重(14.2±1.5)g的团头鲂,随机分为10组,每组20尾,分别饲喂添加豆油1.5%、苹果籽5.1%、苹果籽10.3%、苹果籽15.4%、白瓜子4.0%、白瓜子8.0%、白瓜子12.0... 本试验旨在对苹果籽、2种南瓜籽做为新的饲料油脂原料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选用均重(14.2±1.5)g的团头鲂,随机分为10组,每组20尾,分别饲喂添加豆油1.5%、苹果籽5.1%、苹果籽10.3%、苹果籽15.4%、白瓜子4.0%、白瓜子8.0%、白瓜子12.0%、黑瓜子2.8%、黑瓜子5.5%、黑瓜子8.3%10种日粮。经过60 d的室内循环系统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①低用量的3种油籽组对团头鲂生长性能与豆油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使用量的变化对生长性能有一定的影响趋势。苹果籽随添加量的增加特定生长率降低、饲料系数增加的趋势,苹果籽15.4%组团头鲂特定生长率比豆油组降低了12.94%(P<0.05),饲料系数升高了18.99%(P<0.05)。白瓜子组随添加量的增加特定生长率升高、饲料系数降低。黑瓜子随添加量的增加特定生长率降低、饲料系数增加。②对血清GOT、GPT有一定的影响,但均在正常安全范围内,对肝胰脏功能是安全的。③三种油籽对黏液、血清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溶菌酶(LSZ)活力有提高的趋势。④籽实添加组与豆油组的团头鲂血清指标相比,血清总胆固醇(CHO)水平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值(HDL/LDL)均有所升高(P>0.05),白瓜子、黑瓜子可以降低血清LDL-C水平(P>0.05)。结果表明:①苹果籽、白瓜子、黑瓜子做为油脂原料在饲料中直接添加具有可行性,本试验条件下添加苹果籽5.1%、白瓜子12.0%、黑瓜子2.8%下取得较好养殖效果。②苹果籽、白瓜子、黑瓜子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鱼体的非特异免疫力。③白瓜子、黑瓜子在一定程度上对脂肪代谢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籽 南瓜籽 生长 生理指标 团头鲂
下载PDF
水流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幼鱼游泳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倩 康斌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9-436,共8页
为探讨团头鲂幼鱼(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游泳行为对水流的响应规律,该文通过特制鱼类游泳行为测定装置,测定了团头鲂幼鱼在25℃,0、0.1、0.2、0.3、0.4m/s流速条件下的游速、游距、转角、至中心点的距离及游泳轨迹。结果表明:随着... 为探讨团头鲂幼鱼(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游泳行为对水流的响应规律,该文通过特制鱼类游泳行为测定装置,测定了团头鲂幼鱼在25℃,0、0.1、0.2、0.3、0.4m/s流速条件下的游速、游距、转角、至中心点的距离及游泳轨迹。结果表明:随着流速的增大,个体游速、游距及转角值均相应增大。0、0.1及0.2m/s流速组间的游速、游距及转角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显著小于0.3和0.4m/s组别,且0.3和0.4m/s流速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整个时间段内,个体至中心点的距离随流速增大并未呈现明显规律性,各流速间差异不显著(P>0.05),游速与游距呈显著线性正相关,而与转角呈显著线性负相关,与至中心点的距离则无相关性;游泳轨迹随水流增大趋向复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速度 团头鲂 游泳速度 转角 游泳轨迹
下载PDF
Molecular cloning and function analysis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 1a in blunt snout bream(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被引量:1
7
作者 Yu-Mei TIAN Jie CHEN +2 位作者 Yang TAO Xia-Yun JIANG Shu-Ming ZOU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0-306,共7页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 1(IGFBP-1), a hypoxia-induced protein, is a member of the IGFBP family that regulates vertebrat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this study, full-length IGFBP-1a cDNA was cloned 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 1(IGFBP-1), a hypoxia-induced protein, is a member of the IGFBP family that regulates vertebrat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this study, full-length IGFBP-1a cDNA was cloned from a hypoxia-sensitive Cyprinidae fish species, the blunt snout bream(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IGFBP-1a was expressed in various organs of adult blunt snout bream, including strongly in the liver and weakly in the gonads. Under hypoxia, IGFBP-1a mRNA levels increased sharply in the skin, liver, kidney, spleen, intestine and heart tissues of juvenile blunt snout bream, but recovered to normal levels after 24-hour exposure to normal dissolved oxygen. In blunt snout bream embryos, IGFBP-1a mRNA was expressed at very low levels at both four and eight hours post-fertilization, and strongly at later stages. Embryonic growth and development rat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embryos injected with IGFBP-1a mRNA. The average body length of IGFBP-1a-overexpressed embryos was 82.4%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somite numbers decreased to 85.2%.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hypoxia-induced IGFBP-1a may inhibit growth in this species under hypoxic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分子克隆 团头鲂 香格里拉 MRNA水平 g蛋白 生长发育速度 缺氧条件
下载PDF
Molecular cloning,tissue expression of gene Muc2 in blunt snout bream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and regulation after re-feeding 被引量:1
8
作者 薛春雨 习丙文 +3 位作者 任鸣春 董晶晶 谢骏 徐跑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91-298,共8页
Mucins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mucus,which form a natural,physical,biochemical and semipermeable mucosal layer on the epidermis of fish gills,skin,and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s the first step towards characte... Mucins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mucus,which form a natural,physical,biochemical and semipermeable mucosal layer on the epidermis of fish gills,skin,and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s the first step towards characterizing the function of Muc2,we cloned a partial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Muc2 cDNA of 2 175 bp,and analyzed its tissue-specific expression pattern by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 The obtained sequence comprised 41 bp 5′-untranslated region(5′-UTR),2 134 bp open reading frame encoding a protein of 711 amino acids. BLAST searching and phylo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redicted protein contained several common secreted mucin-module domains(VWD-C8-TIL-VWD-C8) and had high homology with mucins from other vertebrates. Among four candidate reference genes(β- Actin,RPI13α,RPII,18S) for the qPCR,R PII was chosen as an appropriate reference gene because of its lowest variation in different tissues. M. amblycephala Muc2 was mainly expressed in the intestine,in the order(highest to lowest) middle-intestine > fore-intestine > hind-intestine. Muc2 was expressed relatively poorly in other organs(brain,liver,kidney,spleen,skin and gill). Furthermore,after 20-days of starvation,M. amblycephala Muc2 expressions after refeeding for 0h,3 h,16 h,3 d,and 10 d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three intestinal segments(P <0.05) at 16 h,and were then upregulated to near the initial level at 1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克隆 组织表达 团头鲂 基因 喂食 监管 系统发育分析 胃肠道
下载PDF
Community Structure of Phytoplankton in Pond Industrial Eco-aquaculture System for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9
作者 Shunlong MENG Pao XU +7 位作者 Dandan LI Liping QIU Gengdong HU Limin FAN Chao SONG Wei WU Yao ZHENG Jiazhang CHEN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8年第6期192-199,201,共9页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change pattern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in pond industrial eco-aquaculture system and explain its ecological mechanism,test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as aqua...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change pattern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in pond industrial eco-aquaculture system and explain its ecological mechanism,test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as aquaculture species with two stocking densities.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ex and Pielou uniformity index were used to study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in aquaculture area( including low stocking density aquaculture area and high stocking density aquaculture area),inlet area,outlet area,purification area,recirculation area,back area of the pond industrial eco-aquaculture syste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total of 92 species of 5 phyla were identified,including 46 species of Chlorophyta,15 species of Cyanophyta,15 species of Euglenophyta,10 species of Bacillariophyta,5 species of Cryptophyta,and 1 species of Pyrrophyta.The numbers of phytoplankton species,biodiversity indexes,uniformity indexes,Chlorophyta biomass and its proportion in total phytoplankton followed the order of inlet area,purification area,recirculation area,back area > low stocking area > high stocking area > outlet area.The total biomass of phytoplankton,Cyanophyta biomass and its proportion in total phytoplankton followed the order of inlet area,purification area,recirculation area,back area < low stocking area < high stocking area < outlet area.However,all these parameter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r change rules among inlet area,purification area,recirculation area,back area.It could be concluded according to the biodiversity that the water quality in outlet area was at middle pollution level,the water quality in high stocking area was in light pollution level,and the water quality in other 5 areas were at clean level,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water quality was in good states except that in outlet area,and the pond industrial eco-aquaculture system functioned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ND INDUSTRIAL eco-aquaculture system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PHYTOPLANKTON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皮质醇(COR)介导的氨氮抑制团头鲂免疫功能
10
作者 郭红会 王勋伟 +6 位作者 葛恒 王羽慧 李怡雯 李欣月 邹桂伟 梁宏伟 李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8,共9页
高浓度氨氮始终被视为水产养殖中最具危害的环境因子,严重影响鱼类的免疫抗性,导致死亡率升高,因此氨氮对鱼类免疫功能影响的机理亟需阐明。高浓度氨氮引发鱼类应激反应,导致肾间组织中皮质醇(COR)分泌激增以及免疫指标的下降。高浓度CO... 高浓度氨氮始终被视为水产养殖中最具危害的环境因子,严重影响鱼类的免疫抗性,导致死亡率升高,因此氨氮对鱼类免疫功能影响的机理亟需阐明。高浓度氨氮引发鱼类应激反应,导致肾间组织中皮质醇(COR)分泌激增以及免疫指标的下降。高浓度COR通常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为了阐明COR在氨氮抑制鱼类免疫功能中的作用,本实验设置对照、氨氮暴露、COR注射、米非司酮(RU486)注射以及RU486注射+氨氮暴露5个处理组,处理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幼鱼[(2.63±0.33)g]48 h。结果显示,氨氮暴露与注射COR对团头鲂作用效果类似,均导致团头鲂血清COR含量显著升高,表明急性氨氮暴露和注射COR均能导致团头鲂应激反应。氨氮暴露与注射COR均显著抑制了团头鲂血清溶菌酶和补体C3水平以及头肾免疫相关基因(tnf-α、il-1β、il-6、tlr1、tlr2、tlr3、tlr4、tlr5、myd88、traf6、nf-κb1和nf-κb2)表达水平。此外,RU486可以有效地阻断氨氮对免疫指标的抑制作用,表明急性氨氮暴露可通过COR/TLR/MyD88信号通路抑制团头鲂免疫功能。综上所述,COR介导了氨氮抑制团头鲂免疫功能,为开发降应激措施来管理与预防氨氮胁迫以及培育抗氨氮鱼类新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皮质醇 免疫功能 应激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串叶松香草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脂肪代谢的影响
11
作者 胡颂钦 林艳 +4 位作者 史秀兰 迟长虹 严盈 缪凌鸿 董在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0-293,共14页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串叶松香草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脂代谢的影响,实验选取240尾初始体重为(3.85±0.50)g的团头鲂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0尾鱼。各组分别投喂串叶松香草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2%、4%和6...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串叶松香草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脂代谢的影响,实验选取240尾初始体重为(3.85±0.50)g的团头鲂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0尾鱼。各组分别投喂串叶松香草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2%、4%和6%的实验饲料,饲喂8周后测定鱼体生长性能、肌肉组成、血液生化、肝肠抗氧化和肝脏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4%和6%串叶松香草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下降,6%组的终末均重显著降低,饵料系数显著增加。在抗氧化能力方面,2%串叶松香草组鱼体肠道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在脂肪沉积和代谢方面,4%和6%串叶松香草组鱼体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4%和6%串叶松香草组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6%串叶松香草组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和6%串叶松香草组肝脏中脂肪合成基因fas、srebp1c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同时,6%串叶松香草组肝脏中脂肪分解基因lpl、cpt1a、pparβ的表达量显著下降。CCl4溶液腹腔注射应激96 h后2%串叶松香草组累积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且应激24 h后鱼体肝脏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2%的串叶松香草对团头鲂幼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无不利影响,并且能够提高肠道的抗氧化能力,而当添加量增加至4%和6%时会抑制鱼体生长,并引起团头鲂幼鱼脂肪沉积。本研究结果为串叶松香草在水产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串叶松香草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脂代谢
下载PDF
团头鲂嗅觉受体基因β亚型的进化与表达模式分析
12
作者 关素华 黄欣 +2 位作者 刘宁 王卫民 刘寒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4-202,共9页
为探索鱼类嗅觉受体基因β亚型(OR-β)与食性的关系,对不同食性的12种鱼类,包括植食性的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肉食性的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大西洋鳕(Gadus morhua)、三刺... 为探索鱼类嗅觉受体基因β亚型(OR-β)与食性的关系,对不同食性的12种鱼类,包括植食性的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肉食性的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大西洋鳕(Gadus morhua)、三刺鱼(Gasterosteus aculeatus)、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和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杂食性的斑马鱼(Danio rerio)、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青鳉(Oryzias latipes)、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和花斑剑尾鱼(Xiphophorus maculatus)的OR-β在其基因组中的拷贝数和分子进化进行系统分析,并对植食性团头鲂的OR-β在12月龄和24月龄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进行qPCR检测。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食性鱼类OR-β拷贝数差异较大,植食性团头鲂和草鱼分别有20和14个拷贝,而5种肉食性鱼类基因组中平均仅有1个,杂食性的5种鱼类平均有4个;选择压力分析结果显示,共有19个分支受到正选择,包括9个OR-β基因和10个分支位点,其中团头鲂的OR-β-4和OR-β-14(P<0.01)受到强烈的正选择。此外,团头鲂、草鱼、斑马鱼和金线鲃4种鲤科鱼类的OR-β聚为一支,这一支受到正选择,其中包括团头鲂的9个OR-β基因;qPCR结果显示,在12月龄和24月龄团头鲂的肌肉、嗅囊、脑及嗅球组织中,10个OR-β均在嗅囊中高表达;除OR-β-9和OR-β-10外,其他OR-β在嗅球和脑组织均不表达。以上结果表明,植食性团头鲂的OR-β基因与其他食性鱼类相比发生明显的特异性扩张,且在嗅囊组织中高表达,推测OR-β在团头鲂植食性适应性进化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嗅觉受体β亚型 食性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团头鲂嗅觉器官的发育及代表性嗅觉受体基因的表达模式
13
作者 刘宁 关素华 +1 位作者 王卫民 刘寒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22,共11页
为了研究团头鲂嗅觉器官的发育过程和嗅觉受体基因(ORs)在嗅囊发育不同时期的组织表达模式,实验基于组织学、形态学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的方法进行了探究。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团头鲂嗅觉器官位于后背部和两侧眼睛前方,嗅囊... 为了研究团头鲂嗅觉器官的发育过程和嗅觉受体基因(ORs)在嗅囊发育不同时期的组织表达模式,实验基于组织学、形态学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的方法进行了探究。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团头鲂嗅觉器官位于后背部和两侧眼睛前方,嗅囊紧贴于嗅腔底部,形状近似椭圆形,嗅基板沿着头尾方向平行排列。嗅囊在团头鲂刚孵化时出现嗅窝外围凹进的痕迹,随后凹进处长出嗅窝,并在中央出现长条形的嗅基板。随着仔鱼的生长发育,单侧嗅囊初级嗅基板由疏松逐渐排列紧密,嗅基板隆起高度、数量及嗅囊总体表面积逐渐增加,在成鱼阶段趋于稳定。qRT-PCR结果显示,代表性ORs在团头鲂发育不同时期的组织中表达模式各异,其中Beta-2、9、10、11在胚胎发育期的囊胚期、胚孔闭合期及嗅板期高表达;Beta-2、9、10、11和Epsilon-7在仔稚鱼期的3~15 dpf中微弱表达,在30~60 dpf时期高表达;Beta-2、10、11及Epsilon-6、7、10、13在幼鱼期至成鱼期嗅囊中高表达,Beta-2、10、9、11及Epsilon-7、10、13在3月龄团头鲂嗅球中高表达;Beta-2、10在幼鱼期至成鱼期脑中低表达。研究表明,团头鲂嗅觉器官的发育进程与ORs表达相关,不同发育时期ORs主要表达部位均在嗅囊中。本研究对进一步探究ORs的功能提供理论支持,也为后续深入研究鱼类嗅觉识别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嗅觉器官 嗅觉受体基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寒冷地区团头鲂池塘养殖技术
14
作者 赵爽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3期372-374,共3页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也称武昌鱼,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优质鱼类。文章介绍了寒冷地区团头鲂池塘养殖技术,包括池塘条件、品种选择、苗种放养、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病害防治和日常管理等关节环节,...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也称武昌鱼,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优质鱼类。文章介绍了寒冷地区团头鲂池塘养殖技术,包括池塘条件、品种选择、苗种放养、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病害防治和日常管理等关节环节,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冷地区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池塘 苗种培育 成鱼养殖
下载PDF
团头鲂全产业链健康养殖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15
作者 戈贤平 刘波 +5 位作者 缪凌鸿 赵永锋 林艳 路思悦 姜文强 钱琳洁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8-81,共14页
团头鲂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其具有食性广、养殖成本低、生长快、成活率高、易捕捞、易繁殖等特点,且具有味美、头小、含肉率高、体形好、规格适中等优点,深受消费者欢迎,在增加优质水产动物蛋白供应、提高全民营养健康水平、... 团头鲂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其具有食性广、养殖成本低、生长快、成活率高、易捕捞、易繁殖等特点,且具有味美、头小、含肉率高、体形好、规格适中等优点,深受消费者欢迎,在增加优质水产动物蛋白供应、提高全民营养健康水平、保障我国食物安全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综述了团头鲂全产业链技术研究进展,包括新品种培育及育种技术、饲料营养需求调控及投喂技术、养殖应激与病害的生态防控技术、新型养殖模式、营养品质及加工技术等,提出了具有生产性能优、抗病抗逆性强和适于加工的团头鲂种质资源的挖掘,集约化健康养殖模式建立及精准营养供给、生态防控和高品质加工调理技术的研发等产业发展需求和研究方向,以期为团头鲂全产业链的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全产业 育种技术 饲料营养 健康养殖 高品质加工
下载PDF
运输密度对团头鲂肌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彭玲 尤娟 +3 位作者 汪兰 廖涛 熊善柏 尹涛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7-83,共7页
有水运输是实现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跨地域调配的主要方式,运输密度是该方式的关键参数之一。本研究以团头鲂为原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质构仪、光学电镜等设备研究运输密度(鱼水质量比1∶1.0、1∶1.5、1∶2.0和1∶2.5... 有水运输是实现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跨地域调配的主要方式,运输密度是该方式的关键参数之一。本研究以团头鲂为原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质构仪、光学电镜等设备研究运输密度(鱼水质量比1∶1.0、1∶1.5、1∶2.0和1∶2.5)对团头鲂肌肉特性的影响,探寻在保证团头鲂品质情况下的最优运输密度。结果显示:随着运输密度的升高(1∶2.5~1∶1.0),鱼肌肉的pH和肌糖原呈现先降低后升高,乳酸逐渐增加,三磷酸腺苷、5′-二磷酸腺苷、5′-一磷酸腺苷含量无显著性变化。运输密度为1∶1.5时,鱼肌肉的白度值、剪切力、持水性最低,苦味物质(次黄嘌呤核苷、次黄嘌呤)总含量最高,细胞外间隙最大、破碎率最高。而当运输密度增加至1∶1.0时,鱼肌肉的白度值、剪切力、持水性有所升高、苦味物质总含量显著下降,肌肉细胞外间隙缩小、破碎率降低。综合肌肉品质和运输成本,鱼水比为1∶1.0是较适宜的运输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运输密度 保活运输 肌肉品质
下载PDF
高淀粉饲料中添加不同益生菌对团头鲂幼鱼生长、血清生化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钱琳洁 缪凌鸿 +3 位作者 林艳 高亮 于丹 戈贤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8-396,共9页
为探讨益生菌对鱼类利用饲料淀粉能力的影响,以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华海1号”幼鱼为研究对象,在低淀粉对照饲料(15%小麦淀粉,记为15WM)和高淀粉对照饲料(30%小麦淀粉,记为30WM)中分别添加1×10^(6)CFU/g枯草芽孢杆菌... 为探讨益生菌对鱼类利用饲料淀粉能力的影响,以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华海1号”幼鱼为研究对象,在低淀粉对照饲料(15%小麦淀粉,记为15WM)和高淀粉对照饲料(30%小麦淀粉,记为30WM)中分别添加1×10^(6)CFU/g枯草芽孢杆菌(BAC)和1×10^(6)CFU/g植物乳杆菌(LAB),配制了6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挑选360尾体质健康、规格均一的团头鲂“华海1号”(初始体质量为13.5 g±0.5 g)幼鱼,随机分为6组,分别投喂6种饲料,每组设置3个重复,在室外网箱(1 m×1 m×1 m)中养殖8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淀粉水平和益生菌种类是显著影响团头鲂生长性能的主效应因子(P<0.05),添加益生菌可显著提高团头鲂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降低饲料系数(P<0.05);高淀粉植物乳杆菌组(30WM+LAB)团头鲂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肠体比显著高于30WM组(P<0.05);添加益生菌可显著降低由于摄食高淀粉饲料引起的肌肉脂质沉积的现象(P<0.05);与15WM组相比,30WM组的鱼体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30WM+BAC组则低于30WM组,且与15WM组无显著差异(P>0.05);30WM+LAB组鱼体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15WM和30WM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均能够改善团头鲂幼鱼对高淀粉水平饲料的转化利用,降低肌肉脂肪的沉积,促进生长,植物乳杆菌的添加可以改善肝脏抗氧化能力,而枯草芽孢杆菌的添加能够降低血清中脂质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枯草芽孢杆菌 植物乳杆菌 淀粉利用 生长性能
下载PDF
饲料中茶多酚的添加量对团头鲂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颂钦 穆俏俏 +3 位作者 林艳 缪凌鸿 刘波 董在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2-153,共12页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茶多酚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240尾初始体重为(3.5±1.0) g的团头鲂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实验配制了茶多酚添加量分别为0 (对照组)、100、300和500 mg/kg...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茶多酚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240尾初始体重为(3.5±1.0) g的团头鲂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实验配制了茶多酚添加量分别为0 (对照组)、100、300和500 mg/kg的等氮等能饲料,饲喂团头鲂幼鱼8周后测定鱼体生长性能、肌肉组成、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肠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摄食300 mg/kg茶多酚组的增重率(WGR)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提高,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低添加量组,饲料系数(FCR)显著降低。500 mg/kg茶多酚显著降低了鱼体肌肉粗脂肪含量。茶多酚的添加显著降低了血浆葡萄糖(GLU)含量,且300和500 mg/kg茶多酚添加组团头鲂肝肠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无添加组。100和300mg/kg茶多酚添加组鱼体肝肠组织中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300 mg/kg茶多酚添加组鱼体肝脏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养殖实验结束后,通过腹腔注射浓度为50%的四氯化碳(CCl_(4))溶液诱导急性肝应激损伤,发现注射后24 h,300和500 mg/kg茶多酚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100 mg/kg茶多酚组,且100 mg/kg茶多酚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进一步分析注射浓度为50%的CCl_(4)溶液24 h后鱼体肝脏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茶多酚的添加显著降低了急性肝损伤后团头鲂肝脏MDA含量,500 mg/kg茶多酚添加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且300 mg/kg茶多酚添加组肝脏G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团头鲂幼鱼饲料中添加300 mg/kg茶多酚能有效促进团头鲂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提高肝肠抗氧化能力;茶多酚添加量为500 mg/kg具有保护团头鲂抵抗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茶多酚在团头鲂饲料中的研究提供依据,为其更好地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茶多酚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肝损伤
下载PDF
低氧对鲂鲌杂交种F_(3)鳃结构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松林 林欣 +1 位作者 郑国栋 邹曙明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4-221,共8页
向常氧[溶解氧质量浓度(7.19±0.23)mg/L]水中充入氮气或空气对鲂鲌杂交种(团头鲂♀×翘嘴鲌♂)F_(3)进行低氧[溶解氧质量浓度(1.04±0.12)mg/L]及复氧[溶解氧质量浓度(7.16±0.20)mg/L]处理,取常氧、低氧12 h、低氧24 ... 向常氧[溶解氧质量浓度(7.19±0.23)mg/L]水中充入氮气或空气对鲂鲌杂交种(团头鲂♀×翘嘴鲌♂)F_(3)进行低氧[溶解氧质量浓度(1.04±0.12)mg/L]及复氧[溶解氧质量浓度(7.16±0.20)mg/L]处理,取常氧、低氧12 h、低氧24 h、低氧72 h及复氧24 h的鲂鲌杂交种F_(3)鳃组织,并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阿利新蓝-过碘酸染色、抗氧化酶活性测定、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探究鲂鲌杂交种F_(3)鳃组织对低氧的适应性。试验结果显示:低氧处理72 h后,鲂鲌杂交种F_(3)的鳃组织层间细胞团宽度和鳃小片长度分别为(42.42±4.76)μm、(109.09±8.96)μm,鳃组织与水的接触面积较常氧显著增加;低氧胁迫显著降低了鲂鲌杂交种F_(3)鳃组织黏液细胞的密度,鳃组织分泌黏液减少;低氧胁迫下,鲂鲌杂交种F_(3)鳃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在处理72 h时最大,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处理24 h时活性最大;低氧胁迫显著改变了鳃组织中caspase-3、Bcl-2的mRNA表达水平,但趋势各有不同,在低氧处理72 h组,caspase-3的mRNA表达量最大而Bcl-2的mRNA表达量最小;复氧处理24 h,鳃组织的各项生理生化水平指标及结构形态均有所恢复。综上,低氧环境会显著影响鲂鲌杂交种F_(3)鳃组织的形态结构、黏液分泌功能和抗氧化酶活性,但并未完全破坏其自我调节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鲂鲌杂交种F_(3) 低氧胁迫 鳃重塑 抗氧化酶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饲料脂肪酸碳链长度对团头鲂生长、肌纤维发育及肉质的影响
20
作者 王曦 肖康 +6 位作者 刘文斌 戴永军 郭慧星 汪茫茫 李向飞 张定东 蒋广震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3-108,共16页
饲料脂肪不仅影响养殖鱼类的生长与健康状况,还会通过调控肌纤维特性影响肉质。为探究不同碳链长度脂肪酸对团头鲂生长、肌纤维发育及肉质的影响,实验选取108尾初始平均体重为(77.89±0.81)g的健康团头鲂,随机分为4组,每组3重复,分... 饲料脂肪不仅影响养殖鱼类的生长与健康状况,还会通过调控肌纤维特性影响肉质。为探究不同碳链长度脂肪酸对团头鲂生长、肌纤维发育及肉质的影响,实验选取108尾初始平均体重为(77.89±0.81)g的健康团头鲂,随机分为4组,每组3重复,分别饲喂基础饲料(对照组)以及替代1.5%豆油的丁酸(BA)、辛酸(OA)、棕榈酸(PA)组饲料8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料添加不同碳链长度脂肪酸对团头鲂生长无显著影响,然而可显著提升肌肉黏附性,增加肌纤维数量、较小直径(<20μm)肌纤维比例及肌节长度。在基因表达方面,OA显著增加了肌源性因子myf5基因mRNA表达量。BA能在下调抑肌基因mstnb的同时,显著上调ampkα2和sirt1基因的mRNA表达量。Ca^(2+)依赖的信号通路的关键基因camk表达量也随饲料中脂肪酸碳链长度的增加而显著提升。研究表明,饲料添加不同碳链长度脂肪酸可以通过AMPK和Ca^(2+)依赖的信号通路实现对团头鲂肌纤维发育及肉质的有效提升。本研究为营养素调控团头鲂鱼肉品质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也为鱼类肌肉品质的营养强化提供了全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脂肪酸 碳链长度 肌纤维发育 肉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