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曾国藩与桐城派古文家梅曾亮之关系发微 被引量:5
1
作者 谢海林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85,共8页
曾国藩与桐城派的关系是一桩学术公案。与梅曾亮的直接交往,事关曾国藩与桐城派传承流变等重要问题。学界对曾、梅关系的考订,或文献征览欠备,或文本研理未尽,始终未能窥其全貌。通过梳理曾国藩日常交游、书籍阅读等相关文献,可知曾国... 曾国藩与桐城派的关系是一桩学术公案。与梅曾亮的直接交往,事关曾国藩与桐城派传承流变等重要问题。学界对曾、梅关系的考订,或文献征览欠备,或文本研理未尽,始终未能窥其全貌。通过梳理曾国藩日常交游、书籍阅读等相关文献,可知曾国藩对梅曾亮及其古文的看法是动态变化的,咸丰二年之前是疏离又争胜,咸丰九年开始逐步褒扬。厘清曾、梅二人之关系,有助于加深对曾国藩性格志趣和古文观念的具体认识,也有助于了解道咸年间桐城派的真实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梅曾亮 桐城派 古文
下载PDF
晚清桐城文章新范式——再论梅曾亮古文创作 被引量:3
2
作者 萧晓阳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2-138,200,共7页
梅曾亮是道咸文坛之宗匠,古文以清新峻逸的气象展现了桐城古文新体式:记叙之文引入传奇之笔,曲折多姿的情节赋予了文章浓郁的抒情性;论辨之文时杂以骈偶,文辞的变幻造就了不凡的气势;写景之文融入了诗的意境,清新自然的景致增添了文章... 梅曾亮是道咸文坛之宗匠,古文以清新峻逸的气象展现了桐城古文新体式:记叙之文引入传奇之笔,曲折多姿的情节赋予了文章浓郁的抒情性;论辨之文时杂以骈偶,文辞的变幻造就了不凡的气势;写景之文融入了诗的意境,清新自然的景致增添了文章的情韵。其文中深蕴小说弹词笔意、骈俪文辞波澜及宣城体诗歌情韵,成为岭西清新自然的写景之文、湘乡笔力雄健的经世之文及京师安雅峻洁的情韵之文的先导,是桐城派古文向近代散文嬗变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曾亮 传奇 骈偶 诗境 古文
下载PDF
梅曾亮与道咸年间的宋诗风 被引量:3
3
作者 代亮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75,共5页
在道咸年间"宋诗风"的兴起过程中,梅曾亮所起作用不能忽略。梅曾亮的"宋诗"趣尚奠基于幼学,沾溉于姚鼐、陈用光等师友。梅曾亮论诗尚"真",于宋诗人中对苏轼、黄庭坚等尤为看重。他的宋诗趣尚影响了从其... 在道咸年间"宋诗风"的兴起过程中,梅曾亮所起作用不能忽略。梅曾亮的"宋诗"趣尚奠基于幼学,沾溉于姚鼐、陈用光等师友。梅曾亮论诗尚"真",于宋诗人中对苏轼、黄庭坚等尤为看重。他的宋诗趣尚影响了从其学古文的邵懿辰、朱琦、冯志沂、王拯、曾国藩等人,他们异口同声地标举宋诗尤其是黄庭坚,在创作上也身体力行,从而推动了宋诗风的传衍与流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曾亮 宋诗趣尚 诗学群体 黄庭坚
下载PDF
回归“文人”:道光时期桐城派的选择——梅曾亮推动崇尚归氏古文风气的原因和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维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56,共5页
道光年间,京城出现了一股崇尚归有光古文的风气。倡导和引领崇归风气的正是嘉道时期桐城派的盟主梅曾亮。梅曾亮将归有光作为"文人"的代表,追求洁净柔淡的文风,其目的在于通过"文人"身份的重新认定,对文人经世予以... 道光年间,京城出现了一股崇尚归有光古文的风气。倡导和引领崇归风气的正是嘉道时期桐城派的盟主梅曾亮。梅曾亮将归有光作为"文人"的代表,追求洁净柔淡的文风,其目的在于通过"文人"身份的重新认定,对文人经世予以肯定,并提出了以文经世的方式。梅曾亮回归"文人"的选择,反映了嘉道时期众多有识之士意图经世有为、不欲以"文人"自域,却不得不以"文人"自居的矛盾处境。"以文经世"的方式,则为时不我遇的文人指出了另一条经世之路。梅曾亮回归"文人"的深切用意,不仅为延续桐城派,而且也是对传统文人刚正不阿、百折不挠品质的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曾亮 归有光 文人 经世 文章
下载PDF
“桐城派”之名提出及其流变 被引量:1
5
作者 任雪山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第6期52-56,共5页
"桐城派"之名最早提出者,并非曾国藩,而是道光前期的胡敬。虽然姚鼐真正创立了桐城派,但由于早年乾嘉学派的影响和晚年自身门户观念的淡泊,并没有给予定名。梅曾亮扩大了桐城派的影响,曾国藩让"桐城派"之名广播天... "桐城派"之名最早提出者,并非曾国藩,而是道光前期的胡敬。虽然姚鼐真正创立了桐城派,但由于早年乾嘉学派的影响和晚年自身门户观念的淡泊,并没有给予定名。梅曾亮扩大了桐城派的影响,曾国藩让"桐城派"之名广播天下。因此,文学流派的发生发展,既是个体的努力,也是文坛群体的逐渐认可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城派 命名 胡敬 梅曾亮 曾国藩 姚鼐
下载PDF
试论梅曾亮的诗学思想——“八蔽”说 被引量:1
6
作者 卢佑诚 《皖西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80-85,共6页
从梅曾亮诗集自序中提出的"八蔽"说出发,来论述其诗学思想。梅曾亮的诗学思想,其核心是真实,写景状物要真,思想感情要真,评品作家作品要真,这是他超越桐城派的地方,因为桐城派中人从来没有如此突出地强调文学的真实性问题。其... 从梅曾亮诗集自序中提出的"八蔽"说出发,来论述其诗学思想。梅曾亮的诗学思想,其核心是真实,写景状物要真,思想感情要真,评品作家作品要真,这是他超越桐城派的地方,因为桐城派中人从来没有如此突出地强调文学的真实性问题。其次,是强调真实地反映现实,干预现实,要有用,要有讽喻教化作用。这一思想也超越了清代前期的诗学思想,清代前期的四大诗歌流派——王士祯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翁方纲的"肌理"说、袁枚的"性灵"说,大多从艺术上论诗,都没有如此突出地强调诗歌的真实性,现实性,这可能与梅曾亮所处的嘉、道时期十分尖锐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不无关系。再次,是强调艺术规律,如文学创作中的灵感问题,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问题、体势问题。最后是作家的修养问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曾亮 诗学 "八蔽" 真实
下载PDF
梅曾亮“民佣”思想述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卢佑诚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44-47,共4页
梅曾亮的"民佣"思想主要包括爱民、利民、导民、顺民之性等内容。其产生原因主要有历史文化上的民本思想的影响、柳宗元的"吏为民役"说的直接启示等。其理论意义主要表现在对"桐城派"的思想有所超越、对... 梅曾亮的"民佣"思想主要包括爱民、利民、导民、顺民之性等内容。其产生原因主要有历史文化上的民本思想的影响、柳宗元的"吏为民役"说的直接启示等。其理论意义主要表现在对"桐城派"的思想有所超越、对现实吏治的批判和建议、对官吏评价标准的确立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曾亮 民佣 桐城派
下载PDF
论《古文词略》
8
作者 秦文 方盛良 《池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5-19,共5页
梅曾亮《古文词略》是桐城派编纂的众多选本中唯一的诗文合选本,但长久以来,此选本在学界并未得到广泛关注。即便是在对梅曾亮的研究论著中,《古文词略》亦甚少被提及。实际上,从编纂体例、注释方式、诗文择取标准等方面考察,此选本可... 梅曾亮《古文词略》是桐城派编纂的众多选本中唯一的诗文合选本,但长久以来,此选本在学界并未得到广泛关注。即便是在对梅曾亮的研究论著中,《古文词略》亦甚少被提及。实际上,从编纂体例、注释方式、诗文择取标准等方面考察,此选本可视为梅曾亮对于桐城师法的传承。同时,它也蕴含着梅曾亮作为桐城派中坚力量的一种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曾亮 古文词略 桐城派 选本
下载PDF
论梅曾亮“避地”诗及其晚年心态
9
作者 蒋明恩 吴微 《皖西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93-97,共5页
桐城文人梅曾亮官居京师二十余年,于道光二十九年八月辞官归乡。辞官后,梅氏已是垂暮之年,效其师姚鼐主讲于扬州梅花书院,此时心境闲适而淡泊。然咸丰三年,南京陷入太平天国战火,身在上元的梅曾亮为贼所掳服劳役,后潜走出城,开始了其漫... 桐城文人梅曾亮官居京师二十余年,于道光二十九年八月辞官归乡。辞官后,梅氏已是垂暮之年,效其师姚鼐主讲于扬州梅花书院,此时心境闲适而淡泊。然咸丰三年,南京陷入太平天国战火,身在上元的梅曾亮为贼所掳服劳役,后潜走出城,开始了其漫长的"避地"生活。现以其"避地"期间的诗作为中心,来分析、研究,探寻其逃亡与客居、愁苦与孤独、盼望与回忆等复杂的晚年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地”诗 晚年心态 梅曾亮
下载PDF
梅曾亮传记文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10
作者 金丹丹 《淄博师专论丛》 2018年第3期50-55,共6页
在桐城派的发展史上,梅曾亮的文学成就虽不是最大的,但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上承其师姚鼐的文学思想,下启桐城派在近代中兴的开端。但是,目前学界对于梅曾亮的研究多集中在对他的整体研究上,忽略了对其作品的专项研究。本文以梅... 在桐城派的发展史上,梅曾亮的文学成就虽不是最大的,但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上承其师姚鼐的文学思想,下启桐城派在近代中兴的开端。但是,目前学界对于梅曾亮的研究多集中在对他的整体研究上,忽略了对其作品的专项研究。本文以梅曾亮的传记文为基础,探讨其传记文学的内容和其文学作品中反映的思想及特点,以期更加全面地了解梅曾亮的古文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曾亮 传记文 内容思想 艺术特色
下载PDF
经世思潮视域下梅曾亮对桐城文论的改造
11
作者 孙车龙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3年第1期75-94,共20页
嘉道以降经世思潮坌涌并以雷霆万钧之势冲涤社会各层面,在此紧要转捩关头,桐城派积极应对。而其中居京师日久,对桐城派传衍贡献颇大的梅曾亮顺时应变以改造桐城文论的举动最为瞩目。在承袭桐城文论堂庑之前提下,梅曾亮对桐城文论作了一... 嘉道以降经世思潮坌涌并以雷霆万钧之势冲涤社会各层面,在此紧要转捩关头,桐城派积极应对。而其中居京师日久,对桐城派传衍贡献颇大的梅曾亮顺时应变以改造桐城文论的举动最为瞩目。在承袭桐城文论堂庑之前提下,梅曾亮对桐城文论作了一番扬弃、创新:摒弃门户观念,不涉学术争端;顺应汉宋调和之势,倡行论事之文,骈散兼得;融合文史,“通时合变”,以重史理念补完桐城文论;以学力融小说之“俗”入古文之“雅”,在雅俗文学交融共赏中推动桐城古文近代转换。梅曾亮对桐城文论的改造既推动桐城派顺应时代潮流而传衍全国,也直接启发曾国藩等人的文学观念,最终以间接的方式促成了桐城派最后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曾亮 桐城派 经世思潮 文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