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贯穿于幽明之间:王船山《张子正蒙注》论“鬼”“神”
1
作者 王占彬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2-17,共6页
在王船山思想中,“万物—鬼神—阴阳”呈现出宇宙絪缊不息、生生变化之过程。在船山看来,万物都是气根据屈伸往来的法则裁制而出,体现了神化的神妙性、感通性。鬼神和礼乐都是气的表现形式,礼乐是气在道德层面的“明”,鬼神是气在自然... 在王船山思想中,“万物—鬼神—阴阳”呈现出宇宙絪缊不息、生生变化之过程。在船山看来,万物都是气根据屈伸往来的法则裁制而出,体现了神化的神妙性、感通性。鬼神和礼乐都是气的表现形式,礼乐是气在道德层面的“明”,鬼神是气在自然层面的“幽”,“幽明无二理”,鬼神贯穿于幽明之间。人通过存神尽性与鬼神合其德。与神一样,鬼也具有重要价值,为人的死而不亡提供了保证。以心之至诚敬鬼神是对礼义的更深层次的贯彻,人道与鬼神之道的一致性可谓是船山鬼神思想的终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张子正蒙注》
下载PDF
傣族寨神勐神祭祀的集体表象 被引量:6
2
作者 阎莉 莫国香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6,共6页
本文通过对傣族寨神勐神祭祀的考察,提出祭祀具有鲜明的集体表象特征,是在集合群体的共同参与中进行。集体表象特征表明傣族寨神勐神祭祀是社会性的存在,具有引导和规范人们行为的教化作用。
关键词 傣族 寨神勐神 祭祀 集体表象
下载PDF
从“双重宗教”看西双版纳傣族社会的双重性——一项基于神话与仪式的宗教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清媚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29,共8页
作为中缅之间的缓冲地带,历史上西双版纳受到来自中国和印度两重文明的影响。这些影响以土司制度和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佛寺组织为制度渠道,形塑了当地社会。为了在这种文明的碰撞中生存,西双版纳社会发展出自身的特点:在政治上倾向于中国... 作为中缅之间的缓冲地带,历史上西双版纳受到来自中国和印度两重文明的影响。这些影响以土司制度和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佛寺组织为制度渠道,形塑了当地社会。为了在这种文明的碰撞中生存,西双版纳社会发展出自身的特点:在政治上倾向于中国,在宗教上倾向于缅甸;而作为本土王权代表的土司,成为两者之间的桥梁。出于这种整合的压力,在面对佛教这种外来宗教的时候,土司和贵族也有自己所要依靠的宗教宇宙观——后者通过勐神祭祀的仪式确保了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土地和丰产不是由佛教掌握,而是形成了与之对立的另一套宗教观念,在这一套宗教观念里,表达了对社会整体丰产的追求,它和佛教对个人救赎的追求相配合,构成了西双版纳社会的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性 勐神 南传上座部佛教 傣族社会 西双版纳
下载PDF
清至民国河南归德府蝗灾与蝗神信仰变迁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正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2-151,240,共11页
河南归德府位于华北平原地带,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清至民国时期自然灾害多发,其中蝗灾危害甚为严重。由此该地出现了对蝗神的崇拜,早在明代便修建了大量的八蜡庙,清朝中期更是出现了刘猛将军庙。晚清民国时期尽管庙宇被毁,但在民间... 河南归德府位于华北平原地带,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清至民国时期自然灾害多发,其中蝗灾危害甚为严重。由此该地出现了对蝗神的崇拜,早在明代便修建了大量的八蜡庙,清朝中期更是出现了刘猛将军庙。晚清民国时期尽管庙宇被毁,但在民间,人们对于蝗神的信仰依然存在。其中涉及到国家政策、地方政府态度以及民间社会的诸多问题。蝗神信仰的变迁,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姓的生存状态,也是人们对于蝗神由畏惧到反抗再到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德府 八蜡庙 刘猛将军庙 蝗神信仰
下载PDF
孟姜女形象探源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尚义 《武陵学刊》 2010年第2期102-110,共9页
孟姜女的传说,是世代累积型的民间创作。在漫长的人物塑造和故事演义的过程中,孟姜女的形象逐渐定型,并变得丰满和成熟,既吸纳了历史真实故事中杞梁之妻的良好品质和悲剧情韵,又融汇了《诗经》以及其他典籍中所描写的诸如"庄姜&qu... 孟姜女的传说,是世代累积型的民间创作。在漫长的人物塑造和故事演义的过程中,孟姜女的形象逐渐定型,并变得丰满和成熟,既吸纳了历史真实故事中杞梁之妻的良好品质和悲剧情韵,又融汇了《诗经》以及其他典籍中所描写的诸如"庄姜"、大禹之妻、舜之二妃的形象特征,此外,还吸收了民间的诸如望夫石以及傩神等传说中的精神内蕴。孟姜女这一悲剧女性形象,是中国古代的人们吸取历史、文学以及诸多传说、民情风俗等多方面的养料而塑造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姜女 人物形象 望夫石 傩戏 保护神
下载PDF
西双版纳祭祀勐神的过去与现在——以勐景真祭祀召真罕仪式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赵飒飒 卢中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38,共9页
西双版纳傣族祭祀勐神是人类原始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当地仍然保留着祭勐神的习俗。对景真勐神召真罕以及解放前和现今的祭祀仪式的历时性分析表明:西双版纳傣族祭祀勐神具有原始性、排他性、固定性和封闭性的突出特点。虽然... 西双版纳傣族祭祀勐神是人类原始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当地仍然保留着祭勐神的习俗。对景真勐神召真罕以及解放前和现今的祭祀仪式的历时性分析表明:西双版纳傣族祭祀勐神具有原始性、排他性、固定性和封闭性的突出特点。虽然历经时代的变迁,傣族在社会组织、生产、生活、心理等方面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对传统仪式的继承和保留依然是主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勐神 召真罕 仪式
下载PDF
新疆经验、苏联文学影响与“意识流”小说——重读王蒙小说《歌神》
7
作者 王玉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69-75,共7页
创作于1978年的小说《歌神》写的是新疆伊犁的故事。小说用大量笔墨描写歌声,其中包含着作者在1978年北京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小说风格上追随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的小说,不完全是写实的,形成"心理主题",与之后的意识流小说有... 创作于1978年的小说《歌神》写的是新疆伊犁的故事。小说用大量笔墨描写歌声,其中包含着作者在1978年北京所感受到的情绪体验。小说风格上追随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的小说,不完全是写实的,形成"心理主题",与之后的意识流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处。通过对小说的细读,辨析其中的新疆经验、苏联文学与意识流小说之间的联系,揭示不同历史时期的话语对作家的裹挟,以及作家身在其中的顺应和选择,从而形成观察和认识当代的文学与政治、作家与时代之间关系的一个具体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小说 歌神 苏联文学 “意识流”小说
下载PDF
孟涂司巴与原始神判
8
作者 陈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43-146,共4页
神判是原始父系制形成后家庭私有制经济发展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它利用原始风俗习惯所信奉的神的权威与巫术相结合的方式来裁决氏族或部落内部的民事纠纷,是一种在原始习惯下的不成文的法律手段。
关键词 孟涂 司巴 原始 神判
下载PDF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地区蝗神庙探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胡思瑶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5期11-15,共5页
蝗神庙是以祭祀虫神为主的庙宇,它主要包括虫王庙、八蜡庙、刘猛将军庙。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地区的蝗神庙繁多,祭祀活动较为普遍,且祭祀方式多样化,这与日军侵华、民族危机加深以及冀中地区灾荒频仍、民间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共... 蝗神庙是以祭祀虫神为主的庙宇,它主要包括虫王庙、八蜡庙、刘猛将军庙。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地区的蝗神庙繁多,祭祀活动较为普遍,且祭祀方式多样化,这与日军侵华、民族危机加深以及冀中地区灾荒频仍、民间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共冀中抗日根据地坚持民族解放与治蝗破除迷信并举的方针,有效抵御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困,巩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王庙 八蜡庙 刘猛将军庙 祭祀 民间信仰
下载PDF
西双版纳傣族社会结构与寨神、勐神信仰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陶琳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5,共5页
西双版纳寨神、勐神崇拜是傣族宗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西双版纳勐、陇、曼社会关系无论在结构和功能上,还是在发展过程上都有着一一对应和不断趋同的关系。寨神、勐神信仰对傣族社会区划结构有着稳定和传沿的作用。在社会变迁的背... 西双版纳寨神、勐神崇拜是傣族宗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西双版纳勐、陇、曼社会关系无论在结构和功能上,还是在发展过程上都有着一一对应和不断趋同的关系。寨神、勐神信仰对傣族社会区划结构有着稳定和传沿的作用。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信仰也成为村社中凝聚民族认同、解决邻里纠纷的手段,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少数民族文化得以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寨神 勐神 社会结构
下载PDF
傣族勐神祭祀仪式探析——一个宗教心理学的解释
11
作者 张志锋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84-89,共6页
祭勐神是傣族地区广泛存在的一个宗教活动,主要用来祭祀本勐的保护神以保佑勐的安定。祭勐神仪式上对于外来宗教和人口的排斥以及对妇女和土司的各种禁忌,反映出明显的原始宗教特征。从弗洛伊德的宗教心理学理论出发,分析祭勐神仪式里... 祭勐神是傣族地区广泛存在的一个宗教活动,主要用来祭祀本勐的保护神以保佑勐的安定。祭勐神仪式上对于外来宗教和人口的排斥以及对妇女和土司的各种禁忌,反映出明显的原始宗教特征。从弗洛伊德的宗教心理学理论出发,分析祭勐神仪式里包含的原始宗教典型表现,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祭勐神的宗教行为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 祭勐神 原始宗教 宗教心理 弗洛伊德
下载PDF
傣族“竜林”文化探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阎莉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72,共7页
"竜林"文化是傣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文化。"竜林"文化源于傣族崇拜森林的文化特质,尔后随着该民族进入农耕社会,同祖先崇拜交汇融合在一起,成为依托森林,崇拜祖先的文化现象。作为傣族居住地的文化象征,&q... "竜林"文化是傣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文化。"竜林"文化源于傣族崇拜森林的文化特质,尔后随着该民族进入农耕社会,同祖先崇拜交汇融合在一起,成为依托森林,崇拜祖先的文化现象。作为傣族居住地的文化象征,"竜林"文化承载了该民族的历史和传统,如同血脉一样将傣族人凝聚在一起,并得以长久的传承和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 “竜林”文化 森林 寨神勐神
原文传递
傣族寨神勐神祭祀的集体表象
13
作者 阎莉 李立 莫国香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9-94,共6页
傣族是中国西南地区有着重要地位的少数民族,普遍崇拜原始宗教,寨神勐神祭祀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体现为无论村寨大小,傣族各个村寨都在规定的时间举行寨神勐神祭祀。傣族的寨神勐神祭祀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通常以寨和勐为单位... 傣族是中国西南地区有着重要地位的少数民族,普遍崇拜原始宗教,寨神勐神祭祀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体现为无论村寨大小,傣族各个村寨都在规定的时间举行寨神勐神祭祀。傣族的寨神勐神祭祀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通常以寨和勐为单位举行祭祀仪式。这种地域性特征表明傣族寨神勐神祭祀是一种集体表象,一方面需要集合群体的共同参与,另一方面又将非氏族成员排除在外。集体表象特征表明傣族寨神勐神祭祀是社会性的存在,具有引导和规范人们行为的教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傣族 寨神勐神 祭祀 集体表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