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2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ousehold behavior in practicing mental budgeti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被引量:1
1
作者 Ume Habibah Ibne Hassan +1 位作者 Muhammad Shahid Iqbal Naintara 《Financial Innovation》 2018年第1期408-421,共14页
Ajzen’s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suggests that planned behavior is determined by behavioral intention.Despite extensive literature based on TPB,household mental budgeting behavior explained by TPB is underexplo... Ajzen’s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suggests that planned behavior is determined by behavioral intention.Despite extensive literature based on TPB,household mental budgeting behavior explained by TPB is underexplored.The current study empirically tested TPB factors in light of mental budgeting behavior.The hypothesized model was tested using partial least squar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PLS-SEM).PLS-SEM was employed using a Likert-scaled questionnaire administered to 275 household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ental budgeting attitude and mental budgeting past behavior strongly predict mental budgeting intention,and mental budgeting intention predicts mental budgeting behavior.Further,mental budgeting intention partially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tal budgeting attitude and mental budgeting behavior,and mental budgeting past behavior and mental budgeting behavior.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academic interest in theoretical progress in household behavi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ntal budgeting behavior Household budgeting behavior mental budgeting attitude mental budgeting past behavior mental budgeting intention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Contact-Based Interventions on th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of Nursing Students towards People with Mental Illness: A Literature Review 被引量:1
2
作者 Mohammad Abdel Qader M. Al-Ma’ani Ayman M. Hamdan-Mansour 《Open Journal of Nursing》 2020年第3期260-276,共17页
Background: Student nurses and other healthcare students are the future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and have the potential for changing the future of mental healthcare. Therefore, their negative attitudes and behavior... Background: Student nurses and other healthcare students are the future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and have the potential for changing the future of mental healthcare. Therefore, their negativ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should be screened and corrected by effective anti-stigma interventions. Otherwise, they would likely withhold some health services and practice coercive treatments once planning care to people with mental illnes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on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correct these negativ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despite the previous reviews that have shown that contact-based interventions have demonstrated positive attitudinal and behavioral changes for nursing students towards people with mental illness. Aim: The aim of this literature review was to compile the available research evidence on contact-based interventions that have targeted th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of nursing students towards people with mental illness. Method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was extracted by searching electronic databases (MEDLINE, PsycINFO, and CINAHL) and by hand checking reference lists of past similar reviews. Results: Eleven studies were retrieved and included in this review. The included studies in this review either have employed social contact interventions, video-based social contact interventions, or both types for the aim of combining or comparing. Furthermore, the included studies either have targeted the attitudes of nursing students towards people with mental illness (including prejudice), or a combination of attitudinal and behavioral outcomes (including behavioral intentions and social distance). No studies have targeted behavioral outcomes solely. Conclusions: From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the current authors cannot draw conclusions on the most effective type, form, or ingredients of contact-based interventions among nursing students, as previous literature has large variations. No consistency was found in the previous studies regarding the types or contents of effective contact-based interventions. The compiled evidence in this review, has suggested that contact-based interventions (both social contact and video-based social contact) have been effective in changing th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of nursing students favorably, similarly to what previous reviews have f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act-Based Interventions ATTITUDES behaviorS NURSING Students mental Illness
下载PDF
Associations of Ment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among Children Exposed to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Previously and Visits with Their Fathers Who Perpetrated the Violence
3
作者 Sachiko Kita Megumi Haruna +2 位作者 Miku Yamaji Masayo Matsuzaki Kiyoko Kamibeppu 《Open Journal of Nursing》 2017年第3期361-377,共17页
Background: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has long-term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health of mothers and children worldwide. This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the mental and behavioral effects of past exposure to intimate par... Background: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has long-term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health of mothers and children worldwide. This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the mental and behavioral effects of past exposure to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among children and examine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the children’s visits with their fathers who perpetrated the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women who had been abused by their intimate partners and had one or more children aged 4 - 18 years old was conducted from March 2015 to December 2016.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collect (1) demographic data about the mothers and children, (2) information about the children’s visits with the mother’s former partner (i.e., father), and (3) psychological data using 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and the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4 - 18. Results: The average scores and rates of internalizing, externalizing, and total problems among the children who had been exposed to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were: 10.8 (SD = 10.4), 26 (51.0%);9.0 (SD = 9.0), 14 (27.5%);and 26.3 (SD = 21.5), 15 (29.4%), respectively. Children’s visits with fathers who were IPV perpetrator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nalizing (AOR = 12.6, β = 0.56;p β = 0.48;p Conclusion: Attention should focus on traumatized children exposed to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and thorough and cautious assessments and decisions regarding visits with their fathers who are IPV perpetrators are essential to safeguard and improve their mental and behavioral heal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ld ABUSE Exposure to VIOLENCE 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 mental and behavioral Health VISITATION
下载PD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as the Basis for Preventive Intervention in a Sleep Health Program: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of E-Mail Newsletters to College Students
4
作者 Kenichi Asano Ikuo Ishimura +3 位作者 Hironori Abe Michiko Nakazato Akiko Nakagawa Eiji Shimizu 《Open Journal of Medical Psychology》 2015年第1期9-16,共8页
Several reports suggest that college students often have atypical sleep patterns and experience poor sleep quality. W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a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based intervention program to improve ... Several reports suggest that college students often have atypical sleep patterns and experience poor sleep quality. W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a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based intervention program to improve sleep quality and overall mental health among college students. The intervention was delivered in the form of e-mail newsletters. Fifty-three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another 50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a lecture on sleep hygiene;once-weekly e-mail newsletters on sleep health topics (sleep hygiene, stimulus control, sleep restriction, sleep titration, and relapse prevention) and were asked to maintain a four-week sleep diary.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a measure of sleep quality, and the Kessler 6, a measure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were administered before the lecture (as the baseline measurement) and again 16 weeks later (follow-up measurement). PSQI and K6 scores were reduced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 CBT-based sleep health program utilizing e-mail newsletters may work to improve sleep quality and mental health. This program may represent a cost effective way for Japanese students to receive treatment for poor sleep and may also serve to prevent psychiatric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EEP College Students INSOMNIA mental Health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下载PDF
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淑芹 张俊蕾 +2 位作者 王素素 郭斐斐 李拴荣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27-231,共5页
目的探讨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童少年精神科2022年1-12月收治的精神障碍患者37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类患者攻击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372例患者中在住院期间... 目的探讨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童少年精神科2022年1-12月收治的精神障碍患者37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类患者攻击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372例患者中在住院期间有38例(10.2%)发生了攻击行为。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有攻击行为史、独生子女、激惹因子得分高是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P<0.05),发病前性格温和、开朗、自卑和孤僻是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较高。对于既往有攻击行为史、是独生子女、激惹因子得分较高的患者需要高度重视,应通过护理评估,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住院患者 精神障碍 攻击行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超重肥胖大学生24小时活动指南依从性及其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6
作者 祝捷 尚博睿 +3 位作者 周林 刘华煊 洪晓彬 梁崴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0,共8页
目的:考察中国超重肥胖大学生24小时活动指南依从和心理健康问题(压力、焦虑和抑郁)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探究活动指南依从与压力、焦虑和抑郁之间的关联,以及特征自我控制是否在上述关联中起到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纵向前瞻性设计,对456名... 目的:考察中国超重肥胖大学生24小时活动指南依从和心理健康问题(压力、焦虑和抑郁)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探究活动指南依从与压力、焦虑和抑郁之间的关联,以及特征自我控制是否在上述关联中起到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纵向前瞻性设计,对456名超重肥胖大学生完成两个时间点的数据收集,包含基线的自评24小时活动行为(身体活动、久坐及睡眠)和人口统计学变量,以及间隔2个月后的自评压力、焦虑和抑郁水平。结果:在24小时活动指南方面,男性、低年级以及父母教育水平较高的学生在活动指南方面的依从情况更好。女性以及高年级被试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压力、焦虑和抑郁水平更高。此外,活动指南依从反向显著预测超重肥胖大学生的压力、焦虑及抑郁水平。特质自我控制对24小时活动依从与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未来应制定相关健康政策,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帮助中国超重肥胖大学生提高身体活动量、降低久坐、确保充足睡眠,进而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小时活动行为 心理健康 大学生 肥胖 自我控制
下载PDF
永续发展视角下土地流转对农户消费行为的影响
7
作者 剌美香 何云峰 周力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3-111,共9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土地流转面积不断扩大,土地资源的重新配置会引起农户消费行为的变化,进而影响农村居民的永续发展。基于2010—2020年6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并考虑了内生性问题的回归结果表明,土地流转...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土地流转面积不断扩大,土地资源的重新配置会引起农户消费行为的变化,进而影响农村居民的永续发展。基于2010—2020年6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并考虑了内生性问题的回归结果表明,土地流转对农户的消费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土地转入显著提高了农户发展型消费。从作用机制来看,土地转出租金的心理账户效应提高了农户的暂时性消费;土地转入的收入效应提高了农户消费性支出、耐用品支出和发展型支出;土地转入显著提高农户总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农户收入,影响农户发展型消费。此外,最高收入群体的土地租金心理账户效应显著高于最低收入群体,土地转入对非老年户的发展型消费影响更明显,但土地流转对是否领取养老金的农户消费行为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要实现农户的永续发展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农地流转政策,同时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续发展 土地流转 消费行为 劳动生产率 心理账户
下载PDF
合理信念替代疗法对冠心病患者心理弹性和自护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赵锴 徐鑫 +1 位作者 马海燕 张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536-541,共6页
目的:分析合理信念替代疗法对冠心病患者心理弹性和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某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常规干预)和干预组(n=51,常规干预+合理信念替代疗法);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 目的:分析合理信念替代疗法对冠心病患者心理弹性和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某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常规干预)和干预组(n=51,常规干预+合理信念替代疗法);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弹性[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健康行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II)]、生活质量[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CD-RISC量表坚韧、乐观、自强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升高(P<0.05),且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t=4.371,5.404,3.883,6.574;P<0.05);干预后,两组ESCA量表中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各维度得分及ESCA量表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t=7.252,3.908,5.848,5.643,10.496;P<0.05);干预后,两组HPLP-Ⅱ量表人际关系、运动锻炼、自我实现、压力管理、健康责任、营养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t=2.624,3.883,3.378,3.642,3.610,2.828;P<0.05);干预后,两组SAQ各维度评分均升高(P<0.05),且干预组心绞痛稳定状况、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度、心绞痛发作频率、躯体受限程度五大维度评分较对照组高(t=2.122,2.340,3.699,2.976,2.766;P<0.05);两组满意度比较,干预组为96.08%,高于对照组的84.31%(χ^(2)=3.991,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合理信念替代疗法效果显著,可增强患者心理弹性,提高自护能力、健康行为水平和生活质量,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信念替代疗法 冠心病 心理弹性 自护能力 健康行为 生活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自我管理联合行为干预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前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洁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10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前后采用自我管理联合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1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自我管理联合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自我...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前后采用自我管理联合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1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自我管理联合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感、自护能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自护能力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护能力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前后落实自我管理联合行为干预,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和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腹腔镜手术 自我管理 行为干预 心理状态 自我效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创业团队领导底线心态对主动行为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张光磊 张源琪 +1 位作者 丁杨洋 彭坤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CAS 2024年第3期433-439,446,共8页
为探究应对创业团队领导底线心态负面影响的机制,研究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探讨了角色压力在领头创业者底线心态与员工主动行为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和创业团队认同的调节作用。通过两阶段的实地调研获得59个创业团队262份有效数据,采... 为探究应对创业团队领导底线心态负面影响的机制,研究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探讨了角色压力在领头创业者底线心态与员工主动行为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和创业团队认同的调节作用。通过两阶段的实地调研获得59个创业团队262份有效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回归分析进行假设检验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团队成员创业团队认同水平越高,领头创业者底线心态通过角色模糊正向影响团队成员主动性行为的间接效应越大,通过角色冲突和角色过载消极影响团队成员主动性行为的间接效应越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线心态 主动性行为 实地研究 创业团队认同 角色压力
下载PDF
寒地大学校园外部空间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1
作者 王海峰 李铁军 孟雪 《低温建筑技术》 2024年第11期35-39,共5页
为明确冬季气候条件下,寒地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环境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要素及其影响路径,文中以哈尔滨市四个大学校园为研究区域开展问卷调研,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证实了环境美观性、安全性、功能性和可... 为明确冬季气候条件下,寒地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环境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要素及其影响路径,文中以哈尔滨市四个大学校园为研究区域开展问卷调研,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证实了环境美观性、安全性、功能性和可达性要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发现体力活动和社会交往在环境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对未来健康校园环境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大学校园 外部空间 心理健康 健康行为
下载PDF
中小学校长的心理健康素养对其生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心理健康和主动工作行为的中介作用
12
作者 务凯 宋金沛 +1 位作者 王春前 李永鑫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3-69,共7页
为了探讨中小学校长的心理健康素养对其生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心理健康和主动工作行为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以心理健康素养量表、一般心理健康问卷、主动工作行为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为测量工具对河南省283... 为了探讨中小学校长的心理健康素养对其生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心理健康和主动工作行为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以心理健康素养量表、一般心理健康问卷、主动工作行为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为测量工具对河南省283名中小学校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中小学校长心理健康素养正向影响心理健康和主动工作行为;(2)中小学校长心理健康素养通过心理健康和主动工作行为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3)中小学校长心理健康素养通过心理健康和主动工作行为间接影响工作满意度。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小学校长心理健康素养通过心理健康和主动工作行为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工作满意度的内在机制,能够为干预中小学校长心理健康素养,改善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和工作满意度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素养 心理健康 主动工作行为 生活满意度 工作满意度 中小学校长
下载PDF
行为诱导法的个性化心理干预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社交能力的影响
13
作者 任浩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314-1319,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诱导法的个性化心理干预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社交能力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先后将某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82例ASD患儿分为对照组(n=41,常规干预)和观察组(n=41,基于行为诱导法的个性化心理干预+常规干...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诱导法的个性化心理干预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社交能力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先后将某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82例ASD患儿分为对照组(n=41,常规干预)和观察组(n=41,基于行为诱导法的个性化心理干预+常规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自闭程度[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刻板行为[重复刻板行为检查量表(RBS-R)]、功能发展情况[相关发育障碍儿童心理教育量表-3(C-PEP-3)]、心理状态[儿童焦虑障碍自评量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智力水平[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和社交能力[自闭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结果:干预后,两组CARS、RBS-R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6.948,-5.605;P<0.05);干预后,两组C-PEP-3量表中粗动作、精细动作、认知、模仿、手眼协调、感知觉、口语表达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t=5.722,9.663,10.340,9.904,9.073,8.070,22.067;P<0.05);干预后,两组SCARED、DSRSC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t=-11.239,-13.830;P<0.05);干预后,两组全量表IQ(FIQ)、言语量表IQ(VIQ)、操作量表IQ(PIQ)、注意/不分心因子(C因子)得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t=2.437,2.024,2.813,2.015;P<0.05);干预后,两组ATEC量表中语言、社交、感知、行为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t=-8.485,-7.688,-6.896,-8.342;P<0.05)。结论:给予ASD患儿基于行为诱导法的个性化心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改善自闭程度和刻板行为,促进功能发展,还可改善患儿心理状态,提升智力水平,提高患儿社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诱导法 孤独症谱系障碍 自闭程度 刻板行为 心理状态 智力 社交能力
下载PDF
体育锻炼与低年级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关系:自我控制与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跃 尹珊珊 +1 位作者 陈爱国 朱风书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86-92,共7页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与低年级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关系,检验自我控制与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心理弹性量表、攻击行为量表对1078名低年级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应用链式中介作用检验和Bootstra...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与低年级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关系,检验自我控制与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心理弹性量表、攻击行为量表对1078名低年级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应用链式中介作用检验和Bootstrap方法效应分析。结果:1体育锻炼与低年级大学生自我控制(r=0.457,P<0.01)和心理弹性(r=0.475,P<0.01)分别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控制与心理弹性呈显著正相关(r=0.620,P<0.01),三者都与攻击行为呈显著负相关(r=-0.448,-0.586,-0.567;P<0.01);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自我控制和心理弹性在体育锻炼与低年级大学生攻击行为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包括3条路径,分别为自我控制的单独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161;心理弹性的单独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68;自我控制→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71。结论:体育锻炼是预防和降低低年级大学生攻击行为的有效手段,其既可以直接影响低年级大学生的攻击行为,也可以通过自我控制和心理弹性的中介变量间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 低年级大学生 链式中介 自我控制 心理弹性 攻击行为
下载PDF
家庭体育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亲子沟通和锻炼行为的链式中介作用
15
作者 杨阿丽 何承龙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2,共8页
本研究主要探讨家庭体育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揭示亲子沟通与锻炼行为在其中的中介作用。运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采用《家庭体育教育问卷》《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亲子沟通量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1049名义务教育... 本研究主要探讨家庭体育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揭示亲子沟通与锻炼行为在其中的中介作用。运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采用《家庭体育教育问卷》《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亲子沟通量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1049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家庭体育教育、亲子沟通、锻炼行为和心理健康两两显著相关。家庭体育教育对心理健康的直接效应显著,亲子沟通、锻炼行为以及亲子沟通和锻炼行为在家庭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和链式中介作用显著。结论:家庭体育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可通过亲子沟通、锻炼行为的作用路径对心理健康产生间接影响。建议:推进立法,为家庭体育教育保驾护航;“校-社”协同,助力家庭体育教育开展;反客为主,主动开展家庭体育教育活动;以研促体,加强家庭体育教育研究的全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体育教育 心理健康 亲子沟通 锻炼行为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下载PDF
基于前景理论框架和Heston模型的行为期权定价
16
作者 孙有发 彭文彦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27-134,共8页
行为期权定价是当前国际金融领域的热门研究主题之一。虽然随机波动率模型已成为国际衍生品定价领域的标准模型,但该模型对短到期期权(尤其是虚值期权)的定价仍不准确,其原因之一是传统的期权定价方法忽略了现实市场中的非理性心理和行... 行为期权定价是当前国际金融领域的热门研究主题之一。虽然随机波动率模型已成为国际衍生品定价领域的标准模型,但该模型对短到期期权(尤其是虚值期权)的定价仍不准确,其原因之一是传统的期权定价方法忽略了现实市场中的非理性心理和行为因素。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运用前景理论期权定价框架,引入价值函数来刻画投资者面对收益与损失的前景价值判断,引入决策权重函数来修正Heston随机波动率模型刻画的资产价格路径的概率密度函数,将期权合约签订与交割的现金流视为分散的心理账户情形,在市场均衡条件下推导出Heston模型下欧氏行为期权的定价公式。上证50ETF期权的实证结果表明:考虑了前景理论的Heston随机波动率模型,能显著地提升短到期虚值期权的定价准确度;参数校正结果发现,定价性能的提升要归因于Heston模型中纳入的表征非理性心理与情绪的行为参数;相对而言,投资者对实值期权的风险态度偏中性,因此行为参数对其定价精度的提升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期权定价 前景理论 心理账户 Heston模型 上证50ETF期权
下载PDF
工匠精神对员工主动变革行为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石冠峰 刘澳龙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7,共12页
工匠精神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日渐成为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的重点话题。基于自我一致性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以和谐型工作激情为中介变量、领导底线心智为调节变量,从个体视角构建工匠精神影响员工主动变革行为的有调节中介模... 工匠精神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日渐成为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的重点话题。基于自我一致性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以和谐型工作激情为中介变量、领导底线心智为调节变量,从个体视角构建工匠精神影响员工主动变革行为的有调节中介模型。对在两个时间点收集到的397份有效员工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工匠精神能够正向影响员工主动变革行为;和谐型工作激情在工匠精神与员工主动变革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领导底线心智不仅负向调节工匠精神对和谐型工作激情的积极影响,而且会削弱和谐型工作激情的间接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和谐型工作激情 主动变革行为 领导底线心智 自我一致性 自我决定
下载PDF
不同水平足球运动员空间知觉能力差异:基于行为学和fNIRS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殷春宇 史利 张文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48,共6页
空间知觉能力是决定足球运动员运动技能的关键,更是提升运动员竞技表现的核心因素。选取20名国家一级足球运动员(专家组)和20名高校足球俱乐部的体教专业大学生(新手组),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探讨心理旋转任务下行为绩... 空间知觉能力是决定足球运动员运动技能的关键,更是提升运动员竞技表现的核心因素。选取20名国家一级足球运动员(专家组)和20名高校足球俱乐部的体教专业大学生(新手组),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探讨心理旋转任务下行为绩效、前额叶脑血氧(Oxy-Hb)激活以及脑功能连接的组间差异。结果显示:(1)专家组心理旋转任务正确率显著高于新手组(P<0.05),反应时显著短于新手组(P<0.01)。(2)专家组左右侧背外侧前额叶、额极区和右腹外侧前额叶激活低于新手组(P<0.05),并且脑间功能连接协同更强。研究认为,长期足球训练能够改变运动员的空间知觉加工模式,提高神经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大脑网络连接性,对认知功能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球运动 空间知觉能力 心理旋转 认知优势 行为学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
下载PDF
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发生风险预测模型
19
作者 胡萱怡 谢敏 +6 位作者 刘思弋 吴雨璐 吴祥瑞 刘元元 何昌九 代光智 王强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背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较一般人群更高,我国对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发生风险的预测研究尚不多见,尤其缺乏除传统预测方法之外的数据挖掘技术预测模型的研究和比较。目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分类决策树构建社区... 背景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较一般人群更高,我国对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发生风险的预测研究尚不多见,尤其缺乏除传统预测方法之外的数据挖掘技术预测模型的研究和比较。目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分类决策树构建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检验分类决策树模型是否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于2023年12月,选取2013年—2022年随访记录完整的11484名社区严重精神障碍在管患者,按8∶2随机分为训练集(n=9186)与测试集(n=2298)。在训练集中,分别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分类决策树建立预测模型,在测试集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1115例(9.71%)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危险行为。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市户籍、贫困、有监护人、精神残疾、危险行为史阳性、自知力不全、自知力缺失、有阳性症状是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OR=1.778、1.459、2.719、1.483、3.890、1.423、2.528、2.124,P均<0.01);年龄≥60岁、受过教育、医嘱无需用药以及社会功能一般是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保护因素(OR=0.594、0.824、0.422、0.719,P<0.05或0.01)。基于测试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29(95%CI:0.692~0.766),准确率为70.97%,灵敏度为59.71%,特异度为72.05%;分类决策树结果显示,危险行为史、阳性症状、社会功能总评分、经济状况、自知力、户籍、残疾情况以及年龄是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测试集的AUC=0.721(95%CI:0.705~0.737),准确率为68.28%,灵敏度为64.46%,特异度为68.60%。结论分类决策树模型较Logistic回归模型对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发生风险的预测效果不具有更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精神障碍 危险行为 预测模型 社区
下载PDF
“躺平”青年的社会心态、行为规律及路向引导 被引量:2
20
作者 欧晓静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
不断更替的网络流行语,反映出人们社会心态的变化。近年来,以“丧”“佛系”“躺平”等青年亚文化为代表的网络热词借助新媒体、自媒体等平台接踵而来,逐渐形成一种特定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网络亚文化现象。“躺平”青年是指放弃拼命工... 不断更替的网络流行语,反映出人们社会心态的变化。近年来,以“丧”“佛系”“躺平”等青年亚文化为代表的网络热词借助新媒体、自媒体等平台接踵而来,逐渐形成一种特定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网络亚文化现象。“躺平”青年是指放弃拼命工作、放弃努力学习、放弃积极生活的一类群体。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遭遇挫折和逆境时,往往会采取一种回避性的心理调节机制或退缩性的行为调整策略。“躺平”青年主要以“丧”、焦虑综合征和消极遁世主义作为现实表征,以期掩盖其“废”、现代性焦虑和防御性悲观的社会心态,具有低欲望、退缩性和习得性无助的行为规律。尽管“躺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青年在繁忙疲惫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得到暂时性的调节,但其消极影响不容忽视:低欲望助推反向消费心理异化会影响社会的生产消费环节;退缩性弱化了青年的奋斗动力,不利于社会奋斗精神的培育;习得性无助导致了意义感的丧失,会使“躺平”青年否定自我生成性意义。因此,可以运用心理疏导培育“躺平”青年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利用奋斗精神涵养“躺平”青年“三气”,通过意义疗愈使“躺平”青年追寻到生活的意义乃至生命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躺平”青年 现实表征 社会心态 行为规律 路向引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