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rve growth factor and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expression in the mesencephalon and diencephalon, as well as visual-and auditory-related nervous tissues, in a macaque model of type 2 diabetes 被引量:2
1
作者 Qihui Luo Wentao Liu +4 位作者 Jingyao Chen Mingshu Wang Wen Zeng Zhengli Chen Anchun Che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302-307,共6页
The present study detected distribution and expression of nerve growth factor and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 the mesencephalon and diencephalon, as well as visual- and auditory-related nervous tissues, in a ma... The present study detected distribution and expression of nerve growth factor and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 the mesencephalon and diencephalon, as well as visual- and auditory-related nervous tissues, in a macaque model of type 2 diabetes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showed that nerve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decreased, but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expression increased, in the mesencephalon and diencephalon, as well as visual- and auditory- related nervous tissues.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nerve growth factor and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ic visual- and auditory-related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NCEPHALON immunohistochemistry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mesencephalon nerve growth factor neural regeneration optic nerve type 2 diabetes
下载PDF
中脑原发性精原细胞瘤1例
2
作者 史安平 覃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11-1112,共2页
患者男,25岁,间断复视5年、加重伴视物模糊6个月;既往体健,无外伤史。查体:视物模糊,双眼视力均0.4;瞳孔不等大,双眼眼裂变小、眼睑下垂,双侧颞上部视野缺损,眼球运动受限。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头颅CT/MRI:于中脑、脑桥及左侧丘脑见类... 患者男,25岁,间断复视5年、加重伴视物模糊6个月;既往体健,无外伤史。查体:视物模糊,双眼视力均0.4;瞳孔不等大,双眼眼裂变小、眼睑下垂,双侧颞上部视野缺损,眼球运动受限。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头颅CT/MRI:于中脑、脑桥及左侧丘脑见类圆形囊实性肿块,主体位于中脑,约25 mm×26 mm×28 mm,边界尚清,平扫CT呈稍高密度,CT值约50 HU;MR T1WI呈稍低信号(图1A)、T2WI呈稍高信号(图1B),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序列图呈稍高信号(图1C),中央可见斑片状低密度/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较均匀强化,中央囊变区无明显强化(图1D、1E);瘤周见环形水肿带,幕上脑室系统稍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原细胞瘤 中脑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神经元体外表达突触素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彦永 娄淑杰 +2 位作者 顾平 王铭维 路长林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5-257,272,共4页
目的:观察中脑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神经元在不同条件下及不同时间内表达突触素的动态变化。方法:使用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条件液培养中脑NS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观察NSCs分化的神经元表达突触素的状态。结果:在NSCs分化后的12d... 目的:观察中脑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神经元在不同条件下及不同时间内表达突触素的动态变化。方法:使用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条件液培养中脑NS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观察NSCs分化的神经元表达突触素的状态。结果:在NSCs分化后的12d,可观察到神经元能够表达突触素,但水平较低;18d,NSCs分化的神经元表达突触素的水平接近体外培养3d的海马神经元,并且也呈现典型的串珠样分布。结论:中脑NSCs分化而来的神经元在体外能够表达突触素,但与原代海马神经元相比,则需要更长的体外培养时间,提示NSCs分化的神经元发育成熟可能需要一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分化 突触素 动态分析 体外表达 中脑神经干细胞 NSCS 海马神经元 骨髓基质细胞 化学染色方法 神经元发育 动态变化 不同时间 免疫细胞 体外培养 培养时间 条件液 串珠样 水平
下载PDF
人胚中脑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增殖及分化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庆国 梁鹏 +3 位作者 武俏丽 林志国 刘恩重 戴钦舜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53-154,共2页
目的 探讨人胚中脑腹侧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增殖条件及分化方向。方法 应用表皮生长因子(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使人胚中脑腹侧幼稚细胞维持在未分化状态并促进其增殖;通过克隆分析、细胞增殖曲线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 目的 探讨人胚中脑腹侧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增殖条件及分化方向。方法 应用表皮生长因子(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使人胚中脑腹侧幼稚细胞维持在未分化状态并促进其增殖;通过克隆分析、细胞增殖曲线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细胞的增殖能力;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这些细胞的分化方向。结果 该细胞群具有一定的增殖能力,在撤除生长因子后至少能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但未检测到多巴胺能神经元。结论 从人胚中脑腹侧分离出的幼稚细胞具有一定的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有多向分化潜能,具备中枢神经系统干细胞的一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中脑神经干细胞 干细胞 细胞分化 细胞分离 细胞增殖 细胞移植 表皮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都梁软胶囊对偏头痛模型大鼠中脑CGRP及CCK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韩喜梅 姚刚 +1 位作者 满玉红 于挺敏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7期3760-3762,共3页
目的研究都梁软胶囊对偏头痛模型大鼠中脑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缩胆囊肽(CCK)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预防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4组,A为对照组,B为偏头痛组,C为都梁软胶囊对照组,D为都梁软胶囊治疗组。... 目的研究都梁软胶囊对偏头痛模型大鼠中脑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缩胆囊肽(CCK)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预防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4组,A为对照组,B为偏头痛组,C为都梁软胶囊对照组,D为都梁软胶囊治疗组。C、D组给予都梁软胶囊0.5g·kg^(-1)·d^(-1)灌胃,A、B组大鼠灌胃给予等量容积的Tween-80。灌胃7d后,将B、D两组大鼠造硝酸甘油型偏头痛模型,造模2h,保存中脑标本。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GRP和CCK的转录水平。结果 D组大鼠中脑CGRP转录水平明显低于B组(0.64±0.35和1.61±0.51,P<0.05)。C组大鼠中脑CCK转录水平明显低于A组(0.32±0.31和1.21±0.38,P<0.05)。结论都梁软胶囊可以干预中脑CGRP和CCK的表达,从而影响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中脑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都梁软胶囊 缩胆囊肽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力竭运动大鼠海马、中脑5-HT及代谢产物含量影响的机制 被引量:17
6
作者 方剑乔 梁宜 +1 位作者 汪存信 邵晓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抗运动性疲劳的中枢5-HT机制。方法:27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组和TEAS组,每组9组。应用跑台建立运动性疲劳模型,TEAS治疗选用大鼠"后三里"穴(相当于人类的"足三里"穴)...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抗运动性疲劳的中枢5-HT机制。方法:27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组和TEAS组,每组9组。应用跑台建立运动性疲劳模型,TEAS治疗选用大鼠"后三里"穴(相当于人类的"足三里"穴),刺激参数:连续波、频率2Hz、强度5mA、时间30min,左右交替,每日1次,连续治疗7d。力竭运动后,记录力竭运动时间;用乳酸氧化酶法测定血浆乳酸含量;高效液相-电化学法(HPLC-ECD)测定脑内5-HT、5-HIAA含量。结果:TEAS组力竭运动时间显著长于运动组(P<0.05);运动组血浆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安静对照组和TEAS组(P<0.05);各组间海马和中脑5-HT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TEAS组大鼠海马5-HIAA含量明显高于安静对照组(P<0.01),运动组大鼠中脑5-HT/5-HIAA比值显著高于TEAS组(P<0.01)和安静对照组(P<0.05)。结论:促进海马、中脑5-HT代谢速率可能是TEAS抗运动性疲劳的中枢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经皮穴位电刺激 乳酸 海马 中脑 5-羟色胺 5-吲哚乙酸
下载PDF
经颅超声检查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张迎春 方军初 +2 位作者 盛余敬 罗蔚锋 刘春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55-2257,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检查(TCS)诊断帕金森病(P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PD患者(PD组)及8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TCS检查,根据黑质回声区域的强度分为Ⅰ~Ⅴ级。单侧黑质强回声≥Ⅲ级、面积>0.20cm2且双侧黑质强回声总面积/中脑...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检查(TCS)诊断帕金森病(P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PD患者(PD组)及8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TCS检查,根据黑质回声区域的强度分为Ⅰ~Ⅴ级。单侧黑质强回声≥Ⅲ级、面积>0.20cm2且双侧黑质强回声总面积/中脑总面积(S/M)比值≥7%提示PD可能。结果 PD组异常黑质强回声者58例(58/80,7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名(10/8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侧黑质强回声总面积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0.46cm2、0.69cm2,S/M比值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0.00、14.00,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TCS诊断P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50%、87.50%。结论 TCS对PD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但少数老年患者由于颞窗透声不良而不适合此项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中脑 黑质 帕金森病
下载PDF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宏勤 毛伯镛 +3 位作者 武志峰 张跃康 张恒 游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患者的临床特点、放射学特点、诊断标准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76例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97例患者的DSA检查为阴性,患者在... 目的探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患者的临床特点、放射学特点、诊断标准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76例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97例患者的DSA检查为阴性,患者在SAH后3 d内作头颅CT平扫,根据CT平扫检出了17例患者出血仅限于中脑周围脑池.结果17例患者SAH发作时均无意识丧失,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所有患者的Hunt-Hess分级均为Ⅰ级或Ⅱ级.17例PNSH患者的随访期为10~70个月,平均随访44个月.无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一般对症治疗,远期生活质量很高.结论PNSH临床表现平稳,影像学检查独特,恢复期短,预后良好,无再出血及脑缺血.正确认识、诊断PNSH,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重复脑血管造影及开颅手术探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特点 放射学特点 诊断标准 预后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
下载PDF
小鼠胚胎大脑皮质与中脑神经干细胞培养与分化比较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彭超华 戴冀斌 +4 位作者 田毅浩 徐进 刘兵 潘伯群 王晓芸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0-664,共5页
目的比较小鼠胚胎脑皮质与中脑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在培养与分化方面的差异,为更好的研究和利用神经干细胞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无菌条件下分别分离鼠胚大脑皮质与腹侧中脑,经胰酶消化及机械吹打成单细胞后接种于含有B27、bFGF的DMEM/F12培养... 目的比较小鼠胚胎脑皮质与中脑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在培养与分化方面的差异,为更好的研究和利用神经干细胞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无菌条件下分别分离鼠胚大脑皮质与腹侧中脑,经胰酶消化及机械吹打成单细胞后接种于含有B27、bFGF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扩增;倒置显微镜观察比较生长状况;机械方法传代;10%血清接种分化;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其子代细胞的分化方向,并作比较。结果小鼠胚胎脑皮质与中脑均存在神经干细胞,其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均呈Nestin阳性,并都能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但皮质部位所含神经干细胞明显多于中脑,也更宜成球;有血清条件下分化,皮质神经干细胞未见分化为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中脑神经干细胞则可少量分化为TH阳性神经元结论同样条件下皮质神经干细胞比中脑神经干细胞更易增殖与培养,两者在有血清条件下分化为TH阳性神经元能力方面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皮质 中脑 分化 酪氨酸羟化酶 差异 细胞培养 小鼠胚胎
下载PDF
经颅超声在诊断和鉴别诊断帕金森病中的应用及黑质回声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胡火有 韩漫夫 +3 位作者 熊华花 肖小华 周艳霞 周竹青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392-395,共4页
目的探讨中脑黑质经颅超声(TCS)检查在帕金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帕金森病病人和50例特发性震颤的临床资料,行TCS检测所有病人黑质回声强度、面积,并计算双侧黑质高回声总面积... 目的探讨中脑黑质经颅超声(TCS)检查在帕金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帕金森病病人和50例特发性震颤的临床资料,行TCS检测所有病人黑质回声强度、面积,并计算双侧黑质高回声总面积/中脑总面积比值(S/M),黑质区高回声面积≥0.20 cm2和(或)S/M≥7%时视为TCS扫描阳性,否则为TCS扫描阴性。帕金森病组病人行统一帕金森病量表(UPDRS)Ⅱ、Ⅲ部分评分和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评分。结果帕金森病组TCS扫描阳性比例、黑质高回声面积和S/M比值均高于特发性震颤组(P<0.01)。帕金森病组TCS扫描阳性病人中年龄、UPDRSⅡ部分评分及自主神经症状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TCS扫描阴性病人(P<0.05),而两者UPDRSⅢ部分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在帕金森病组,男性、年龄大、UPDRSⅡ部分评分高及自主神经症状量表评分高的病人出现黑质高回声的发生率更高。结论中脑黑质TCS检测可为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超声检查 经颅 中脑 黑质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损伤后不同时期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冯家笙 徐慧君 +1 位作者 武义鸣 田美玲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14,共4页
将神经毒6-羟多巴胺(6-OHDA)注入大鼠一侧中脑腹侧被盖区,用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对损伤鼠中脑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在受损伤1d至30d的不同时期的变化。术后1~3d,针... 将神经毒6-羟多巴胺(6-OHDA)注入大鼠一侧中脑腹侧被盖区,用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对损伤鼠中脑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在受损伤1d至30d的不同时期的变化。术后1~3d,针道所经处见有GFAP阳性反应的细胞和纤维,其胞体增大,纤维短粗。术后1周,针道周围反应性胶质细胞增多,有些反应性胶质细胞发出长的突起横向延伸垂直于针道,损害区附近血管增生,紧贴血管外周的胶质细胞也出现反应性变化。术后10~14d,损害区反应性胶质细胞进一步增多,与针道方向垂直排列的胶质细胞突起更多、更长,受损侧中脑脚底的胶质细胞胞体较对侧增大,突起也增粗。术后30d与14d时的变化类似,但垂直于针道的横向纤维已不如14d时明显。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神经毒注射后,针道周围的胶质变化除胶质反应略轻外与神经毒组基本相似。本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受损伤时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变化在10~14d达到高峰,以后渐趋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羟多巴胺 星形胶质细胞 中枢神经损伤
下载PDF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被引量:5
12
作者 梁恩和 郝继山 +2 位作者 杨玉山 李庆彬 赵理乐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3-174,共2页
目的 提高对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PNSH)的认识水平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4例PNSH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本组 2 4例病人发病 1~ 14d内DSA检查均阴性 ,经治疗全部治愈出院 ,... 目的 提高对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PNSH)的认识水平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4例PNSH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本组 2 4例病人发病 1~ 14d内DSA检查均阴性 ,经治疗全部治愈出院 ,平均病程 2 9d。随访 3个月至 5年 ,无严重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和再出血发生。结论 PNS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SAH ,提高对其认识 ,对临床治疗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 脑池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中脑定量测量在帕金森病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慈 范国光 +5 位作者 刘芳 徐克 孙文阁 商秀丽 罗晓光 韩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29-1133,共5页
目的探讨SWI对帕金森病(P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20例帕金森病患者分为早期PD组(n=13)和中晚期PD组(n=7),另选取14名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3.0T MR系统对各组中脑核团进行SWI,分别测量各核团相位值、宽度... 目的探讨SWI对帕金森病(P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20例帕金森病患者分为早期PD组(n=13)和中晚期PD组(n=7),另选取14名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3.0T MR系统对各组中脑核团进行SWI,分别测量各核团相位值、宽度和中脑直径,计算宽度与中脑直径的比值(宽度/中脑直径),同时对PD患者进行Hoehn&Yahr分级,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时期PD患者黑质致密带(SNc)相位值较正常人明显下降(P<0.01),中晚期PD组SNc、黑质网状带(SNr)相位值较早期PD组显著下降(P<0.01、P<0.05);早期PD组、中晚期PD组SNc宽度较正常对照组缩小(P<0.05、P<0.01),中晚期PD组SNc、SNr宽度较早期PD组明显缩小(P<0.01);中晚期PD组SNc宽度/中脑直径较正常对照组、早期PD组降低(P<0.01)。PD患者SNc、SNr相位值与Hoe-hn&Yahr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0.602,P<0.01;r=-0.445,P<0.05),SNc、SNr宽度与Hoehn&Yahr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0.828,P<0.01;r=-0.667,P<0.01)。PD患者SNc相位值与其宽度、宽度/中脑直径呈正相关(r=0.590,P<0.01;r=0.445,P<0.05),SNr相位值与其宽度呈正相关(r=0.493,P<0.05)。结论应用SWI测量中脑核团相位值、宽度以及中脑核团宽度/中脑直径比值对评估PD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成像 帕金森病 锥体外系 脑铁沉积 相位值
下载PDF
Wistar乳鼠中脑黑质器官型脑片的培养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玉凯 刘焯霖 +3 位作者 陶恩祥 徐严明 李宝琴 宁玉萍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探索中脑黑质器官型脑片的培养方法 ,寻找一种较好的帕金森病组织模型材料。【方法】选出生 5d~ 7d的Wistar乳鼠 ,制备中脑黑质层面脑片。用Millicell CM微孔膜将脑片放置在培养液和气体界面上培养。分为培养 0d、10d、2 0d和 ... 【目的】探索中脑黑质器官型脑片的培养方法 ,寻找一种较好的帕金森病组织模型材料。【方法】选出生 5d~ 7d的Wistar乳鼠 ,制备中脑黑质层面脑片。用Millicell CM微孔膜将脑片放置在培养液和气体界面上培养。分为培养 0d、10d、2 0d和 30d 4组 ,进行倒置显微镜观察、酪氨酸羟化酶 (TH)免疫组化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培养 10d和 2 0d的脑片与 0d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培养 30d脑片发现有部分神经元变性坏死 ,胶质细胞明显增生 ,TH阳性神经元减少。同时发现在脑片长期培养过程中存在“微血流”现象。【结论】Millicell CM膜的中脑黑质器官型脑片培养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神经组织体外培养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 中脑 疾病模型 帕金森病
下载PDF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爱华 李佑祥 +5 位作者 杨中华 张静波 刘丽萍 吕宪利 高坤 吴中学 《中国卒中杂志》 2008年第5期311-314,共4页
目的分析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出血部位仅限于中脑周围脑池的PNSH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治疗与预后。结果34例PNSH患者无意识障碍,Hunt-Hess分级均为Ⅰ~Ⅱ级,无明显的... 目的分析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出血部位仅限于中脑周围脑池的PNSH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治疗与预后。结果34例PNSH患者无意识障碍,Hunt-Hess分级均为Ⅰ~Ⅱ级,无明显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与再出血,预后较好。结论正确认识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中脑 临床特点
下载PDF
大鼠腹侧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形态学发育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姜宇 曾水林 +3 位作者 徐春华 李凤飞 杨鎏 韩银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6-280,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腹侧中脑多巴胺能(mDA)神经元的形态学发育和分布特征。方法:取胚胎晚期至成年大鼠不同时期的腹侧中脑连续冠状切片,以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mDA神经元。结果:(1)在胚胎期,TH阳性细胞多为圆形或椭圆形,随... 目的:探讨大鼠腹侧中脑多巴胺能(mDA)神经元的形态学发育和分布特征。方法:取胚胎晚期至成年大鼠不同时期的腹侧中脑连续冠状切片,以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mDA神经元。结果:(1)在胚胎期,TH阳性细胞多为圆形或椭圆形,随着发育进程,其突起逐渐伸长,分支也逐渐增多;出生后28 d,TH阳性细胞表现为成熟mDA神经元的形态特征。(2)Map-2/TH免疫荧光检测显示,新生期大鼠腹侧中脑TH阳性神经元定位分布与成年期的mDA神经元分布趋向一致。(3)E16.5 d时腹侧中脑TH阳性细胞的数量和密度最大,此后逐渐下降。结论:大鼠mDA神经元的发育在出生前后,呈现先大量形成后又逐渐减少的过程,与此同时其形态趋向成熟;至P0 d时mDA神经元分布定位基本完成,至出生后28 d形态学发育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羟化酶 多巴胺能神经元 免疫荧光 中脑 发育 大鼠
下载PDF
外伤性中脑损伤早期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叶春林 于明琨 +3 位作者 江基尧 张光霁 卢亦成 朱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70-772,共3页
目的 :通过质子磁共振波谱 ( 1H MRS)研究外伤性中脑损伤早期局部异常代谢状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在伤后早期 ,应用 1H MRS技术分别对 1 9例中脑损伤及 1 0例正常对照者中脑腹侧区域的代谢变化进行研究 ,测定胆碱 ( Cho)、总肌酸... 目的 :通过质子磁共振波谱 ( 1H MRS)研究外伤性中脑损伤早期局部异常代谢状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在伤后早期 ,应用 1H MRS技术分别对 1 9例中脑损伤及 1 0例正常对照者中脑腹侧区域的代谢变化进行研究 ,测定胆碱 ( Cho)、总肌酸 ( Cr)、N-乙酰天冬氨酸 ( NAA)、Cho/ Cr、Cr/ NAA、Cho/ NAA等指标 ,分别分析中脑损伤时波谱变化及与 Glassgow预后评分 ( GOS)间的相关关系 ,同时研究持续昏迷时间不同患者间波谱变化的不同。 结果 :中脑损伤组 Cho、Cr、Cho/ Cr及 Cho/NAA明显下降 ;NAA、Cr/ NAA及 Cho/ NAA与 GOS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 ;昏迷长于 3 0 d患者局部 Cho、Cho/ Cr、Cho/ NAA值明显低于昏迷短于 3 0 d患者。结论 :损伤局部 Cho、Cr能反映中脑损伤的情况 ;NAA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 ;中脑 Cho、Cho/Cr、Cho/ NAA下降程度与昏迷时间长短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颅脑损伤 脑损伤 中脑 预后 病理学 ^1H-MRS
下载PDF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斌 黄玉杰 +2 位作者 那世杰 杨咏波 孙剑涛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总结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06年10月~2008年4月我院收治的经CT证实并行全脑血管造影的PNSH 26例的临床特点。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意识丧失,无神经定位体征,Hunt-Hess分级Ⅰ~Ⅱ级,CT上出血部... 目的总结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06年10月~2008年4月我院收治的经CT证实并行全脑血管造影的PNSH 26例的临床特点。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意识丧失,无神经定位体征,Hunt-Hess分级Ⅰ~Ⅱ级,CT上出血部位在中脑周围的脑池,DSA检查均为阴性。采用对症治疗,未发生再出血、脑积水、继发性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结论 PNSH临床表现平稳、恢复快、预后良好、并发症少。正确认识PNSH,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重复脑血管造影,但首次诊断需行脑血管造影排除动脉瘤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中脑 脑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在大鼠脑干的分布及其衰老变化 被引量:11
19
作者 孙贤奎 梅俊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08-312,共5页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在大鼠脑干的分布和衰老变化.材料和方法:实验用青年(2~3月),中年(15~18月)和老年(26~30月)三组SD大鼠,采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技术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中...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在大鼠脑干的分布和衰老变化.材料和方法:实验用青年(2~3月),中年(15~18月)和老年(26~30月)三组SD大鼠,采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技术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中脑和脑桥上部,延髓分布极少.上丘浅灰质层、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背外侧部、中缝背核、被盖背外侧核和桥脚被盖核内的阳性细胞最密集.比较了以上五个核团内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平均横截面积的年龄性变化,发现中年组青年组相比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和平均横截面积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老年组同青年组相比较,各核团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P<0.05),减少率分别为:58.5%、36.8%26.5%、25.4%和22.2%,并且阳性神经元平均横截面积也显著性减少(P<0.05).结论:结果提示一氧化氮可能与脑干功能的调节有关,并且在衰老过程中一氧化氮合成酶阳性神经元数量和形态的变化可能影响一氧化氮在脑干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成酶 阳性神经元 脑干 分布 衰老
下载PDF
定坤丹对大鼠中脑内黄体生成素细胞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任占川 郭俊仙 +2 位作者 魏建宏 郭玉花 郭连魁 《中成药》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65-367,共3页
目的 :研究定坤丹对大鼠中脑内黄体生成素 (LH)细胞分布的影响。方法 :免疫细胞化学SP法。结果 :LH标记细胞出现在中脑的中央灰质的腹侧部和外侧部以及中脑深层网状核 ;定坤丹可增加LH细胞数目。结论 :LH细胞最初可能广泛存在于脑的不... 目的 :研究定坤丹对大鼠中脑内黄体生成素 (LH)细胞分布的影响。方法 :免疫细胞化学SP法。结果 :LH标记细胞出现在中脑的中央灰质的腹侧部和外侧部以及中脑深层网状核 ;定坤丹可增加LH细胞数目。结论 :LH细胞最初可能广泛存在于脑的不同区域 ,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 ,脑某些部位的LH细胞开始出现合成功能减退 ,甚至完全消失的现象 ;定坤丹可维持和延长LH细胞的正常功能 ,中脑中央灰质内的LH细胞与性行为反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坤丹 黄体生成素细胞 衰老 中脑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