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thrombosis induced by influenza infection: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1
作者 Gyu Man Oh Kyoungwon Jung +4 位作者 Jae Hyun Kim Sung Eun Kim Won Moon Moo In Park Seun Ja Park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0年第18期4193-4199,共7页
BACKGROUND Among the various types and causes of mesenteric ischemia,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thrombosis is a rare and ambiguous disease.If a patient presents with SMV thrombosis,past medical history should be rev... BACKGROUND Among the various types and causes of mesenteric ischemia,superior mesenteric vein(SMV)thrombosis is a rare and ambiguous disease.If a patient presents with SMV thrombosis,past medical history should be reviewed,and the patient should be screened for underlying disease.SMV thrombosis may also occur due to systemic infection.In this report,we describe a case of SMV thrombosis complicated by influenza B infection.CASE SUMMARY A 64-year-old male visited the hospital with general weakness,muscle aches,fever,and abdominal pain.The patient underwent computed tomography(CT)and was diagnosed with SMV thrombosis.Since the patient’s muscle pain and fever could not be explained by the SMV thrombosis,the clinician performed a test for influenza,which produced a positive result for influenza B.The patient had a thrombus in the SMV only,with no invasion of the portal or splenic veins,and was clinically stable.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was prescribed without surgery or other procedures.The follow-up CT scan showed improvement,and the patient was subsequently discharged with continued oral anticoagulant treatment.CONCLUSION This case provides evidence that influenza may be a possible risk factor for SMV thrombosis.If unexplained abdominal pain is accompanied by an influenza infection,examination of an abdominal CT scan may be necessary to screen for possible SMV thromb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uenza B virus mesenteric ischemia Venous thrombosis mesenteric vascular occlusion INFLUENZA HUMAN Case reports
下载PDF
腔内和血管旁路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王飞 王辉 +5 位作者 郭建明 高喜翔 佟铸 崔世军 谷涌泉 郭连瑞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 探讨腔内手术和血管旁路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科收治的69例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病变56例,右侧病变13例;病变位于起始部65例,中段4例。结果 59例患者成功接受... 目的 探讨腔内手术和血管旁路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科收治的69例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病变56例,右侧病变13例;病变位于起始部65例,中段4例。结果 59例患者成功接受手术治疗,术中均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行旁路手术19例(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旁路9例,腋-腋动脉旁路10例),术后出现淋巴瘘及消化道出血各1例。腔内治疗40例(经股动脉穿刺顺行开通20例,联合肱动脉穿刺逆向开通20例),术后出现急性脑梗死及急性心肌梗死各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左侧肱动脉血栓形成1例,急诊行肱动脉切开取栓术。其余患者术后30 d内均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随访3~3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4.8个月,腔内治疗和旁路手术患者间累积通畅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腔内手术和血管旁路手术均可有效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闭塞 腔内治疗 血管旁路
下载PDF
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与直接机械取栓的疗效及安全性
3
作者 苏小慧 张圣琼 赵振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715-719,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BT)与直接机械取栓(D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6—2023-05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采用DMT治疗62例纳入DMT组,... 目的观察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桥接治疗(BT)与直接机械取栓(D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6—2023-05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采用DMT治疗62例纳入DMT组,采用BT治疗58例纳入BT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情况、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预后良好率及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BT组血管再通率为84.48%,高于DMT组的80.6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4 d,BT组患者NIHSS、GCS评分为(9.28±1.63)分、(12.57±2.60)分,DMT组患者NIHSS、GCS评分为(8.93±1.50)分、(13.15±2.87)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T组治疗后90 d的预后良好率为48.28%,高于DMT组的41.94%,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T组术后出血转化发生率为34.48%,高于DMT组的14.52%(P<0.05),2组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和90 d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T和DMT治疗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的疗效相当,但后者能够减少出血转化的发生,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 桥接治疗 直接机械取栓 血管再通率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ACUTE CEREBRAL VASCULAR OCCLUSION
4
作者 朱廷吉 刘凤春 +2 位作者 罗祺 李毅平 王长坤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12期52-53,共2页
Superselective intra-arterial thrombolytic therapy with urokinase infusion was effective in 1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vascular occlusion. PATIENTS AND METHODS In the 10 patients, 8 were men and 2 women. Their ... Superselective intra-arterial thrombolytic therapy with urokinase infusion was effective in 1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vascular occlusion. PATIENTS AND METHODS In the 10 patients, 8 were men and 2 women. Their age ranged from 34 to 70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ACUTE CEREBRAL vascular occlusion
原文传递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非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被引量:4
5
作者 董雯佳 游志鹏 +2 位作者 余晓 张鋆婷 刘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54-1960,共7页
目的:分析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非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04/2021-12于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非缺血性CRVO合并黄斑水肿患者91例91眼,随机分为观察组... 目的:分析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非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04/2021-12于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接受治疗的非缺血性CRVO合并黄斑水肿患者91例91眼,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47眼,采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和对照组(44例44眼,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随访11mo,观察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改善情况,并记录视网膜出血完全吸收、抗VEGF药物注射次数、缺血性CRVO发生情况及全身和眼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2、3、5、7、9、11mo,两组患者BCVA和CRT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后3、5、7、9、11mo,观察组患者BCVA和CRT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5、7、9、11mo时,观察组患者视网膜出血完全吸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抗VEGF药物注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4.83±1.05次vs 5.75±1.01次,P<0.05),缺血性CRVO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1%vs 86%,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全身和眼部并发症。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抗VEGF药物是治疗非缺血性CRVO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显著改善视力,降低CRT,该治疗方案与抗VEGF药物单药治疗相比可增加视网膜出血完全吸收率、减少抗VEGF药物注射次数、减少缺血性CRVO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红花黄色素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 黄斑水肿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血管阻塞并发黄斑囊样水肿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孙韩 刘俊 《当代医学》 2023年第22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结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血管阻塞并发黄斑囊样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66例视网膜静脉血管阻塞并发黄斑囊样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33例。单...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结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血管阻塞并发黄斑囊样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66例视网膜静脉血管阻塞并发黄斑囊样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33例。单一组采用激光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采用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单一组的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CMT薄于单一组,BCVA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单一组为18.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血管阻塞并发黄斑囊样水肿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CMT、BCVA,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血管阻塞 黄斑囊样水肿 康柏西普 激光治疗
下载PDF
注射透明质酸致面部血管栓塞的临床综合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天竹 叶飞轮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并总结透明质酸注射导致面部血管栓塞的紧急处置措施及后续治疗的效果。方法:2020年10月-2021年9月,笔者医院对收治的17例面部注射透明质酸导致血管栓塞的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包括局部注射透明质酸酶、按摩、扩张血管、药物湿敷... 目的:探讨并总结透明质酸注射导致面部血管栓塞的紧急处置措施及后续治疗的效果。方法:2020年10月-2021年9月,笔者医院对收治的17例面部注射透明质酸导致血管栓塞的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包括局部注射透明质酸酶、按摩、扩张血管、药物湿敷、清创换药及全身抗感染治疗等。结果:17例患者中,14例患者完全康复,2例患者遗留色素沉着,1例患者遗留瘢痕。结论:对于透明质酸面部注射引起的局部血管栓塞,及时采取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血管栓塞 综合治疗 透明质酸酶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晚期CTA图像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评估价值及对治疗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蕾 徐建 +2 位作者 辛奕 陈磊 苗重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54-959,共6页
目的探究基于晚期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图像的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ject early CT,ASPECT)评估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large vessel occlusion,AIS-LVO)患者血管内治疗(endovas... 目的探究基于晚期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图像的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ject early CT,ASPECT)评估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large vessel occlusion,AIS-LVO)患者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前侧支状态及指导EVT治疗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5例AIS-LVO患者,均行头颅CT平扫、传统CTA扫描、晚期CTA扫描,由2名经验丰富(工作经验≥5年)的影像科医师通过3种扫描方法图像分别对早期侧支状态进行ASPECT,比较3种扫描方法主观评分、客观评价指标[噪声、信噪比(SNR)]、辐射剂量。所有患者均行EVT治疗,统计EVT治疗后3个月预后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患者3种扫描方法ASPECT,通过ROC曲线评价、对比3种扫描方法ASPECT预测EVT治疗预后的价值。结果头颅CT平扫ASPECT均较传统CTA扫描、晚期CTA扫描ASPECT评分高(F=9.205,P<0.001);晚期CTA扫描图像质量评分较头颅CT平扫、传统CTA扫描高,传统CTA扫描图像质量评分较头颅CT平扫高,晚期CTA扫描大脑中动脉M1段、颞叶图像噪声均较头颅CT平扫、传统CTA扫描低,传统CTA扫描大脑中动脉M1段、颞叶图像噪声均较头颅CT平扫低(P<0.05);晚期CTA扫描CDTIVOL、DLP、ED均较头颅CT平扫、传统CTA扫描低,传统CTA扫描CDTIVOL、DLP、ED均较头颅CT平扫低(P<0.05);预后不良患者治疗前通过头颅CT平扫、传统CTA扫描、晚期CTA扫描图像评估早期侧支状态ASPECT均较预后良好患者低(P<0.05);CT平扫、传统CTA扫描、晚期CTA扫描ASPECT预测AIS-LVO患者EVT治疗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17、0.791、0.854。结论晚期CTA图像ASPECT对于AIS-LVO患者EVT前侧支状态具有较高评估价值,可有效减少患者所受辐射剂量,为临床早期评估患者预后提供依据,以利针对性展开后续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侧支状态 ASPECT 预后
下载PDF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肠缺血早期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33
9
作者 赵海东 田晓峰 +2 位作者 郭健 柳勤龙 张雪梅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513-516,共4页
目的 探讨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IFABP)对肠缺血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肠系膜上动脉结扎组 (SMA组 )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1,2 ,4h取血 ,检测各时点的血清IFABP、肌酸激酶 (CK )、肌酸激酶BB型同工酶 (CK BB)和... 目的 探讨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IFABP)对肠缺血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肠系膜上动脉结扎组 (SMA组 )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1,2 ,4h取血 ,检测各时点的血清IFABP、肌酸激酶 (CK )、肌酸激酶BB型同工酶 (CK BB)和乳酸脱氢酶 (LDH )。结果 对照组血清I FABP水平在各时点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SMA组结扎后 1h血清IFABP水平迅速增加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具显著性 (P <0 .0 1) ;结扎 2h达高峰。血清中CK ,CK BB和LDH活性均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出现升高趋势。与对照组相比 ,各组CK ,CK BB和LDH出现显著性升高的时间依次为缺血后1,2 ,4h(P <0 .0 5 )。结论 IFABP是小肠缺血性疾病的早期、特异、敏感的生化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血管闭塞 诊断 脂肪酸结合蛋白 血液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急诊早期诊治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徐毅 马俊勋 +4 位作者 陈晓雄 赵晓东 涂玉亮 姚胜 张立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60-862,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提出急诊早期诊治原则。方法对2004—2008年5月在同仁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确诊的25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5例确诊为急性...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提出急诊早期诊治原则。方法对2004—2008年5月在同仁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确诊的25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5例确诊为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患者中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16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9例;首诊时确诊5例,余20例在诊断为其他疾病并对症处理病情不缓解后被确诊。首诊确诊的5例早期保守治疗后治愈,18例行手术治疗,包括行手术取出栓子、坏死肠管切除加端端吻合术10例及单纯坏死肠切除并吻合术8例;2例因全身情况恶化未行手术死亡。共死亡9例。结论急诊早期应提高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警惕,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血管栓塞 诊断 治疗 急诊处理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96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文徽 吴健 +2 位作者 李军 万军 吴本俨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ASMV T)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0年1月-2013年12月确诊的96例ASMV T患者的临床资料,死亡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不同治疗方式和不同部位血栓对患者结局的影响。结果 96例ASMVT患者中男72例,...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ASMV T)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0年1月-2013年12月确诊的96例ASMV T患者的临床资料,死亡相关危险因素,以及不同治疗方式和不同部位血栓对患者结局的影响。结果 96例ASMVT患者中男72例,女24例,年龄46.9±15.5岁;生存83例,死亡13例,死亡发生率13.5%;孤立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SMVT)39例,联合SMVT 57例。死亡组合并重症胰腺炎及孤立SMVT的比例高于生存组(P<0.01)。依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开腹手术组(n=23)、介入溶栓组(n=62)和保守治疗组(n=11)。开腹手术组患者自发病至接受治疗的时间最短,孤立SMVT发生率最高,死亡发生率也高于介入溶栓组及保守治疗组。保守治疗组中无死亡病例。孤立SMVT组出现腹膜刺激征、行开腹手术及发生肠坏死的例数均高于联合SMVT组(P<0.01或P<0.05),发生于脾切除术后的患者比例低于联合SMVT组(P=0.002)。结论孤立SMVT因更易出现腹膜刺激征、更易发生肠坏死而需行开腹手术;联合SMVT易发生在脾切除术后;在重症胰腺炎的基础上发病是ASMVT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血管闭塞 静脉血栓形成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谭石 李敬府 +2 位作者 白志勇 杨玉洁 王晓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59-662,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20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分析血流频谱与管腔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本组中完全性闭塞3例,均经超声检出;15例...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20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现,分析血流频谱与管腔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本组中完全性闭塞3例,均经超声检出;15例重度狭窄中,超声误诊为闭塞1例,其余14例与血管造影结果相符;2例中度狭窄的病变,超声误判为重度。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能准确诊断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血管闭塞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老年肠系膜动脉栓塞致小肠出血患者的急诊诊治分析:附一例报道 被引量:7
13
作者 林霖 郭凯 +1 位作者 周荣斌 赵梦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614-2616,共3页
肠系膜动脉栓塞为少见的肠管缺血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会因为感染导致死亡,病死率极高,早期手术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本文报道1例反复胃镜和肠镜检查均未明确原因,并且怀疑小肠出血而入北京军区总医院急诊科就诊,最后确诊为症状不典型... 肠系膜动脉栓塞为少见的肠管缺血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会因为感染导致死亡,病死率极高,早期手术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本文报道1例反复胃镜和肠镜检查均未明确原因,并且怀疑小肠出血而入北京军区总医院急诊科就诊,最后确诊为症状不典型的肠系膜动脉栓塞患者的诊治过程。本例患者病程初期误诊为小肠肿瘤,完善小肠仿真CT并且行肠系膜血管造影,后确诊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远端中断闭塞。提示对于老年患者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时,急诊医师应考虑肠系膜动脉栓塞引起缺血性肠病的可能,选择合理的影像学检查并结合患者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可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血管闭塞 小肠 出血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动脉溶栓联合机械辅助治疗前后循环大动脉急性闭塞性脑梗死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水仙 郑维红 +2 位作者 林威 陈良义 潘速跃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36-340,共5页
目的研究动脉溶栓联合机械辅助治疗前后循环大动脉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2例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溶栓联合机械辅助治疗,分为前循环组(24例)、后循环组(18例),评估不同组别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National... 目的研究动脉溶栓联合机械辅助治疗前后循环大动脉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2例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溶栓联合机械辅助治疗,分为前循环组(24例)、后循环组(18例),评估不同组别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GCS评分(Glasgow comascore,GCS)及治疗后血管再通率、BI(Barthel Index)优率、症状性颅内出血率、死亡率。结果前循环组卒中病因分型以心源性栓塞为主(15/24,62.5%),后循环组以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为主(5/18,72.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26);前、后循环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8.3±4.9 vs.8.1±5.7)较治疗前(15.1±5.3vs.16.8±7.8)明显降低(P=0.001 vs.P=0.001)、GCS评分(13.9±4.4 vs.12.8±4.2)较治疗前(9.5±3.8 vs.9.6±3.7)明显提高(P=0.001 vs.P=0.021),后循环血管再通率(15/18,83.3%)有高于前循环(14/24,58.3%)趋势(P=0.830),前循环组患者颅内出血发生率(5/24,20.8%)明显高于后循环组(0,0%)(P=0.039),两组患者死亡率相似。结论动脉溶栓联合机械辅助治疗脑梗死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血管再通率高,更适用于后循环脑梗死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溶栓 机械辅助 大血管闭塞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缺血性肠病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常虹 周丽雅 +2 位作者 吕愈敏 王爱英 林三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目的 探讨缺血性肠病的诊治要点。 方法 回顾分析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5月 2 2例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7例结肠缺血通过结肠镜或B超 4 8小时内确诊 (1例行血管造影确诊 ) ,另 5例小肠缺血中 3例在 4 8小时内行选... 目的 探讨缺血性肠病的诊治要点。 方法 回顾分析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5月 2 2例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7例结肠缺血通过结肠镜或B超 4 8小时内确诊 (1例行血管造影确诊 ) ,另 5例小肠缺血中 3例在 4 8小时内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而确诊 ,2例通过B超、胃肠X线及内镜在 10天内拟诊。 18例使用罂粟碱及丹参治疗后缓解 ,4例经手术治疗后痊愈或缓解。 结论 缺血性肠病的症状无特异性 ,腹部B超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 ,应早期进行扩血管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结肠炎 肠系膜血管病
下载PDF
螺旋CT在小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5
16
作者 范国华 钱铭辉 +3 位作者 龚建平 沈钧康 易壁星 张晓东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小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4例小肠梗阻患者肌注低张剂、口服对比剂后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机械性小肠梗阻59例(其中肠肿瘤17例,炎性病变7例,腹外疝8例,腹内疝5例,肠粘连8例,腹茧...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小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4例小肠梗阻患者肌注低张剂、口服对比剂后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机械性小肠梗阻59例(其中肠肿瘤17例,炎性病变7例,腹外疝8例,腹内疝5例,肠粘连8例,腹茧症5例,胆石3例,肠套叠3例,肠扭转2例,粪块1例),CT诊断正确55例,诊断符合率93%。麻痹性肠梗阻5例,CT诊断正确3例,诊断符合率为60%。8例绞窄性肠梗阻,7例CT诊断正确,诊断符合率88%。结论:CT判断小肠梗阻的有无以及明确梗阻的部位、原因、程度和肠管缺血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诊断小肠梗阻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肠肿瘤 腹部 肠系膜血管闭塞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35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岩 孔祥骞 +4 位作者 袁海 韩宗霖 董典宁 吴学君 金星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35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除2例入院后经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外,33例均行急诊手术或介入治疗。35例住院时间为(14.00±4.86...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35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除2例入院后经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外,33例均行急诊手术或介入治疗。35例住院时间为(14.00±4.86)d,均顺利出院,随访2~2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早期诊断是关键,一旦确诊,应采取积极外科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血管闭塞 血栓切除术 导管插入术 外周
下载PDF
急性血运性肠梗阻的诊治(附35例报告) 被引量:4
18
作者 杜晓辉 李荣 梁发启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65-766,769,共3页
目的提高对急性血运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急性血运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抗凝治疗,合并手术治疗22例,该组病例总死亡率为28.6%(10/35),造成血运障碍的原因包括肠系膜上动脉栓塞9例... 目的提高对急性血运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急性血运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抗凝治疗,合并手术治疗22例,该组病例总死亡率为28.6%(10/35),造成血运障碍的原因包括肠系膜上动脉栓塞9例,死亡4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6例,死亡2例;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20例,死亡4例。CT、MRI以及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检查的确诊率分别为72.2%(13/18)、77.8(%7/9)和90.9(%10/11)。结论急性血运性肠梗阻早期诊断困难,一旦延误治疗则死亡率较高。CT和MRI检查对确诊有辅助意义,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是诊断的较特异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血管闭塞 肠梗阻 诊断
下载PDF
急性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诊断和介入治疗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选 吴卫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经肠系膜上动脉持续灌注罂粟碱在诊断和治疗急性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NOMI)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从1999年8月到2005年3月经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确诊,并行介入诊疗的18例NOMI。明确NOMI诊断后即行... 目的探讨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经肠系膜上动脉持续灌注罂粟碱在诊断和治疗急性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NOMI)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从1999年8月到2005年3月经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确诊,并行介入诊疗的18例NOMI。明确NOMI诊断后即行经导管肠系膜上动脉灌注罂粟碱治疗。结果本组18例NOMI中15例患者治愈;3例有效,介入治疗后腹痛减轻,但仍有局限性的腹膜刺激征,转外科行肠切除治愈;1例10d后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导致的呼吸衰竭。结论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持续经导管肠系膜上动脉灌注罂粟碱是NOMI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肠病 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严重肢体缺血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家宁 张群林 +5 位作者 葛永贵 王玮 黄永章 王俊峰 李瑞明 王卫民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28-331,共4页
观察缺血肢体肌肉内注射编码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裸露质粒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对 3例(4条肢体 )严重肢体缺血患者在肢体缺血部位随机选择 4个位点 ,注射编码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16 5的真核表达质粒pUC CAGGS/h血管内皮细胞... 观察缺血肢体肌肉内注射编码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裸露质粒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对 3例(4条肢体 )严重肢体缺血患者在肢体缺血部位随机选择 4个位点 ,注射编码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16 5的真核表达质粒pUC CAGGS/h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16 5 4mg ,每两周注射一次。肌肉内注射裸露质粒后每天观察患者的临床情况。治疗后 1~ 3个月重复血管造影以观察有无新生血管的形成。结果发现缺血性溃疡愈合或明显改善 ,静息性疼痛缓解 ,血管造影发现有新生血管形成和侧枝循环的建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出现一过性下肢水肿 ,一周内自然消退 ,水肿的出现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增加血管通透性相一致。结果提示 ,肌肉内注射编码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16 5的裸露质粒DNA可诱导严重肢体缺血患者的治疗性血管生成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肢体缺血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动脉阻塞性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