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 and Simulation for Articulated Lifting Subsystem of 1000 m Deep Sea Mining System 被引量:1
1
作者 冯雅丽 张文明 +1 位作者 冯福璋 徐妍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2007年第3期525-532,共8页
The experiment system of 1000 m deep sea mining system is built up with the similarity theory. Sine mechanism is used to simulate mining ship to generate lateral shock excitation by ocean wav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 The experiment system of 1000 m deep sea mining system is built up with the similarity theory. Sine mechanism is used to simulate mining ship to generate lateral shock excitation by ocean wav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of spherical joint connecting deep sea mining system has been done in band six marine condi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oment of spherical joint connecting deep sea mining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thread connected ones, the lifting pipe of sphelical joint is "flexible pipe". The flexural torque of the articulated lifting pipe system in pump and buffer is generally periodic variation with some irregularity, the value is stable on 60 N·S, and it is obviously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fixed lifting pipe system; The total displacement exhibits cyclic variation pattern, and the periodicity of them is longer than that of sea current.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 and simulation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And the analysis in the paper offer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1000 m deep sea mining system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culated lifting system 1000 m deep sea mining pilot-scale system similarity theory lateral displacement
下载PDF
A Parallel-based Lifting Algorithm and VLSI Architecture for DWT
2
作者 Xiong Chengyi Tian Jinwen +1 位作者 Liu Jian Gao Zhirong 《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 2006年第2期244-248,共5页
A novel Parallel-Based Lifting Algorithm (PBLA) for 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 (DWT), exploiting the parallelism of arithmetic operations in all lifting steps,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t leads to reduce the cri... A novel Parallel-Based Lifting Algorithm (PBLA) for 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 (DWT), exploiting the parallelism of arithmetic operations in all lifting steps,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t leads to reduce the critical path latency of computation, and to reduce the complexity of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as well. The detailed derivation on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s well as the resulting 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VLSI) architecture, is introduced, taking the 9/7 DWT as an example but without loss of generality.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ventional Lifting Algorithm Based Implementation (CLABI), the critical path latency of the proposed architecture is reduced by more than half from (4Tm + 8Ta)to Tm + 4Ta, and is competitive to that of Convolution-Based Implementation (CBI), but the new implementation will save significantly in hardwar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architecture has good performance in both increasing working frequency and reducing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 (DFT) lifting scheme PARALLEL 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VLSI)
下载PDF
OBSERVATIONAL STUDY OF MESO-β WAVE IN LOW LATITUDES OF SOUTH CHINA SEA OVER THE SUMMER MONSOON 被引量:1
3
作者 余欲晓 刘正奇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02年第1期104-112,共9页
The intensive observation data of the Nansha Islands are used to study and discuss the meso-and fine-scale systems existing with large-scale monsoon circulation during the onset of the southwesterly monsoon in the low... The intensive observation data of the Nansha Islands are used to study and discuss the meso-and fine-scale systems existing with large-scale monsoon circulation during the onset of the southwesterly monsoon in the low-latitude area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Effects of low-latitude tropical meso-scale gravity waves on weather have been disclosed. The gener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of the local meso-scale gravity wave have been preliminarily studi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dynam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o-β scale geostrophic adjustment gravity wave
下载PDF
几何形状对气垫升力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Hamed Petoft Vahid Fakhari Abbas Rahi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英文版)》 CSCD 2024年第1期74-84,共11页
One of the crucial and challenging issues for researchers is presenting an appropriate approach to evaluate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ir cushion vehicles(ACVs)in terms of system design parameters.One of thes... One of the crucial and challenging issues for researchers is presenting an appropriate approach to evaluate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ir cushion vehicles(ACVs)in terms of system design parameters.One of these issues includes introducing a suitable approach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geometric shapes on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CVs.The main novelty of this paper lies in presenting an innovative method to study the geometric shape effect on air cushion lift force,which has not been investigated thus far.Moreover,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ew approximate mathematical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air cushion lift force in terms of parameters,including the air gap,lateral gaps,air inlet velocity,and scaling factor for the first time.Thus,we calculate the aerodynamic lift force applied to nine different shapes of the air cushions used in the ACVs in the present paper through the ANSYS Fluent software.The geometrical shapes studied in this paper are rectangular,square,equilateral triangle,circular,elliptic shapes,and four other combined shapes,including circle-rectangle,circle-square,hexagonal,and fillet square.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ushion with a circular pattern produces the highest lift force among other geometric shapes with the same conditions.The increase in the cushion lift force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fillet with a square shape and its increasing radius compared with the square sha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t force Air cushion vehicle Geometric shape SIMULATION GAP Inlet velocity Scaling factor
下载PDF
针灸联合掀针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疗效的观察
5
作者 吴亚平 纪海霞 +1 位作者 朱媛媛 王洪亮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5期37-40,共4页
观察对比常规针灸联合掀针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选择符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第5天开始,每天进行针灸治疗30min后于治疗... 观察对比常规针灸联合掀针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选择符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第5天开始,每天进行针灸治疗30min后于治疗部位掀针固定24h。对照组针灸治疗后安慰贴固定24h。分别在患者入院时、针灸治疗前、针灸治疗后第3天以及出院时采用Sunnybrook(多伦多)面神经评定量表、Portmann简易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研究发现,针灸联合掀针治疗能加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康复,缩短其住院天数,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掀针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量表 Portmann简易评分系统
下载PDF
长柱塞短泵筒注采一体化管式泵的优化设计
6
作者 田磊 付小坤 +2 位作者 郭福贵 杨兴 潘福 《油气井测试》 2024年第2期32-37,共6页
常规机采井管式泵因其结构特点不适用于注氮气驱油作业,易造成卡泵、套漏,增加修井成本,影响生产时效。通过分析注气腐蚀结垢的机理,并在常规抽油泵的基础上创新的研发出了一种可注气并且能防垢的长柱塞短泵筒注采一体化管式泵,在泵筒... 常规机采井管式泵因其结构特点不适用于注氮气驱油作业,易造成卡泵、套漏,增加修井成本,影响生产时效。通过分析注气腐蚀结垢的机理,并在常规抽油泵的基础上创新的研发出了一种可注气并且能防垢的长柱塞短泵筒注采一体化管式泵,在泵筒上设置注气孔,注气期间下放柱塞露出泵筒上的注气孔,柱塞始终放在泵筒内,使注入的氮气和流体不与柱塞、泵筒直接接触,并且设计的长柱塞、短泵筒结构可避免垢物落入泵筒内,达到防垢的效果。该工艺在塔河油田现场成功试验15井次,平均单井注气量为150×10^(4) m^(3),注气、生产均正常。该工艺结构简单,可同时满足注气和提液需求,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采一体化 管式泵 注氮气 防垢 防腐 深抽 提液 塔河油田
下载PDF
强碱三元复合驱硅结垢特点及防垢措施研究 被引量:52
7
作者 刘东升 李金玲 +3 位作者 李天德 郑彦 张新 王玮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9-141,145,共4页
对三元复合驱油井垢样的外貌特征和成分进行了分析,采用模拟采出液,在室内研究了单纯硅体系;钙、镁、硅离子共存;钙、镁、铝、硅离子共存;钙、镁、铝、聚丙烯酰胺及硅共存;钙、镁、铝、表面活性剂及硅共存;钙、镁、铝、聚丙烯酰胺、表... 对三元复合驱油井垢样的外貌特征和成分进行了分析,采用模拟采出液,在室内研究了单纯硅体系;钙、镁、硅离子共存;钙、镁、铝、硅离子共存;钙、镁、铝、聚丙烯酰胺及硅共存;钙、镁、铝、表面活性剂及硅共存;钙、镁、铝、聚丙烯酰胺、表面活性剂及硅共存等6个体系。这6个体系中硅离子的结垢特点表明,硅结垢的形态和过程受上述6种体系中其他离子影响严重。三元复合驱中垢的粘附性高于普通垢,对螺杆泵和抽油机有较大的影响。采取小过盈螺杆泵、防垢泵、井下固体化学等防垢技术措施,现场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硅垢 结垢机理 机采井 防垢措施
下载PDF
DEM多尺度表达与地形结构线提取研究 被引量:35
8
作者 杨族桥 郭庆胜 +1 位作者 牛冀平 肖小红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4-137,共4页
提升方法是一种新型小波变换方法,比小波理论中的多分辨分析更加有效。介绍提升方法实现的原理和构造的三个步骤,将提升方法应用于DEM数据的多尺度表达;简述结构算法并重点说明对该算法的改进,最后给出利用改进的结构算法在多尺度DEM数... 提升方法是一种新型小波变换方法,比小波理论中的多分辨分析更加有效。介绍提升方法实现的原理和构造的三个步骤,将提升方法应用于DEM数据的多尺度表达;简述结构算法并重点说明对该算法的改进,最后给出利用改进的结构算法在多尺度DEM数据中提取地形特征线的方法和实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表达 地形结构线 提取 DEM数据 小波变换方法 提升方法 多分辨分析 地形特征线 小波理论 方法应用 实验过程 算法
下载PDF
多尺度引导滤波及其在去雾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武昆 韩广良 +2 位作者 杨航 王宇庆 吴笑天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182-2194,共13页
将引导滤波与提升小波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多尺度引导滤波方法,以实现在平滑图像细节的同时保持图像边缘不模糊。该方法通过提升小波法对将图像进行多尺度分解,即将信号分解成一个低频子带和多个高频子带。在提升小波重构过程中,利用引导... 将引导滤波与提升小波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多尺度引导滤波方法,以实现在平滑图像细节的同时保持图像边缘不模糊。该方法通过提升小波法对将图像进行多尺度分解,即将信号分解成一个低频子带和多个高频子带。在提升小波重构过程中,利用引导滤波平滑每个尺度的低频信息并保持其边缘不模糊。最后,针对滤波后残余的细节,对提升小波重构后的平滑图像再次进行引导滤波,以便进一步平滑图像细节。将多尺度引导滤波应用于暗通道去雾先验理论并进行了主、客观评价。结果显示:多尺度引导滤波能够深层次平滑图像细节,保持边缘完整性,从整体上提高了图像的对比对和视觉效果,有效恢复了场景信息并保留场景的边缘信息。另外,该方法改善了客观评价指标,其对比度增强系数指标平均提升了0.1以上,场景结构相似度平均提升了1以上,而LOE(Lightness Order Error)参数降低了10以上,满足了去雾应用的视觉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滤波 提升小波 多尺度引导滤波 图像去雾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硅垢除垢剂在螺杆泵举升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金玲 李天德 +1 位作者 李睿 陈新萍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29,共2页
采用三元复合驱硅垢除垢剂,进行了硅垢除垢剂室内除垢实验,并对大庆油田某三元复合驱试验区螺杆泵采油井进行了现场除垢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除垢后各项生产指标,如电流、产量、沉没度等恢复到新泵初期生产状况;螺杆泵免修期延长1倍,单... 采用三元复合驱硅垢除垢剂,进行了硅垢除垢剂室内除垢实验,并对大庆油田某三元复合驱试验区螺杆泵采油井进行了现场除垢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除垢后各项生产指标,如电流、产量、沉没度等恢复到新泵初期生产状况;螺杆泵免修期延长1倍,单井每次减少经济损失至少10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硅垢 除垢剂 螺杆泵 举升方式 产油量 电流 沉没度
下载PDF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螺杆泵综合防垢技术 被引量:24
11
作者 梁亚宁 曹刚 +3 位作者 师国臣 王国庆 李金玲 赵云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3-489,共7页
为了解决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过程中螺杆泵普遍结垢严重的问题,开展了螺杆泵防垢举升工艺研究。全面分析了三元复合驱过程中螺杆泵结垢的原因与机理,以及结垢导致的螺杆泵井常见故障形式,认为结垢引起的螺杆泵定/转子配合精度变差、摩擦... 为了解决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过程中螺杆泵普遍结垢严重的问题,开展了螺杆泵防垢举升工艺研究。全面分析了三元复合驱过程中螺杆泵结垢的原因与机理,以及结垢导致的螺杆泵井常见故障形式,认为结垢引起的螺杆泵定/转子配合精度变差、摩擦特性不规则、磨损加剧等问题是螺杆泵井故障率急剧升高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提出了包括螺杆泵定/转子过盈量优化、设备材料表面改性和化学清/防垢相结合的螺杆泵井综合防垢举升工艺技术对策。截至2010年底,螺杆泵井综合防垢举升工艺技术已先后在油田216口井中累计应用425井次,措施后螺杆泵运行寿命大大延长,由措施前的平均不足100 d延长至298 d,其中最长运行寿命达到1 370 d,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举升工艺 螺杆泵 结垢 表面改性技术
下载PDF
强碱三元复合驱结垢现象 被引量:11
12
作者 何金钢 杨晶 +1 位作者 宋考平 董秀龙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72-79,共8页
采用现场举升系统结垢统计、室内铸体薄片,结合SEM和电子探针分析了强碱三元复合驱过程中垢成分的变化和储层结垢类型与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垢的主要类型随着强碱三元复合驱体系注入PV数的增加发生变化,注入初期以碳酸盐垢为主并含有少... 采用现场举升系统结垢统计、室内铸体薄片,结合SEM和电子探针分析了强碱三元复合驱过程中垢成分的变化和储层结垢类型与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垢的主要类型随着强碱三元复合驱体系注入PV数的增加发生变化,注入初期以碳酸盐垢为主并含有少量硅垢和有机物,注入中期3种垢成分含量相当,注入后期结垢类型转变为与初期相同类型。铸体薄片分析表明,垢形态为白色云雾状和褐色胶结状,部分孔隙阻塞造成孔隙结构发生变化,面孔隙率平均下降6.45%。研究区垢的类型主要为钙垢和硅垢,含有少量的钡/钛垢和铁垢。由于强碱的溶蚀作用,地层和井筒中容易出现结垢现象,建议在能够实现相同提高采收率幅度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采用弱碱三元复合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碱三元复合驱 举升设备 结垢 电子探针 溶蚀
下载PDF
运载火箭起飞噪声环境缩比模型试验方法 被引量:13
13
作者 任方 张正平 +3 位作者 李海波 韩丽 秦朝红 刘振皓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4-350,共7页
基于相似理论建立缩比模型试验相似准则,提出了火箭发动机喷流声场试验预示方法的流程。通过缩比模型系留点火试验,根据几何相似、喷流参数相似、发射环境相似来预示起飞噪声环境,在国内首次给出了运载火箭表面的噪声环境的空间相关特性... 基于相似理论建立缩比模型试验相似准则,提出了火箭发动机喷流声场试验预示方法的流程。通过缩比模型系留点火试验,根据几何相似、喷流参数相似、发射环境相似来预示起飞噪声环境,在国内首次给出了运载火箭表面的噪声环境的空间相关特性,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遥测数据之差小于1.5 d B,校验了缩比模型方法的有效性。缩比模型方法对于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起飞噪声环境预示、噪声载荷设计、地面试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载火箭 起飞噪声环境 缩比模型试验 相似准则 空间相关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关键理论与技术 被引量:132
14
作者 程杰成 吴军政 胡俊卿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0-318,共9页
三元复合驱是比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幅度更高、技术更复杂的驱油技术,中国适合于三元复合驱的地质储量约为83×108 t,仅大庆油田就有近14×108 t的储量,其潜力巨大,但由于很多关键技术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未能进入工... 三元复合驱是比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幅度更高、技术更复杂的驱油技术,中国适合于三元复合驱的地质储量约为83×108 t,仅大庆油田就有近14×108 t的储量,其潜力巨大,但由于很多关键技术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未能进入工业应用。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突破了大庆油田低酸值原油无法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技术界限,发明了三元复合体系新配方;研制出了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优化确定了适合于三元复合驱的井网井距、层系组合和注入参数;攻克了防垢举升、采出液处理等关键配套技术,整体上达到了工业化应用条件。现场应用实践表明,三元复合驱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20% 以上,比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多10% 。三元复合驱技术作为大庆油田持续稳产的战略接替技术正在工业化推广,并可以为其他高含水开发阶段的老油田挖潜和陆相砂岩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提高采收率 表面活性剂 方案设计 防垢举升 采出液处理
下载PDF
基于提升Directionlet域高斯混合尺度模型的SAR图像噪声抑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白静 侯彪 +1 位作者 王爽 焦李成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34-1241,共8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SAR图像相干斑噪声抑制方法.该方法将高斯混合尺度(GSM)模型引入Directionlet变换域,构造了基于提升Directionlet分解系数的邻域模型,并利用Bayes最小均方估计进行局部去噪.作为一种新的多尺度几何分析工具,Directionlet... 提出了一种新的SAR图像相干斑噪声抑制方法.该方法将高斯混合尺度(GSM)模型引入Directionlet变换域,构造了基于提升Directionlet分解系数的邻域模型,并利用Bayes最小均方估计进行局部去噪.作为一种新的多尺度几何分析工具,Directionlets通过多方向选择来捕捉图像中各向异性特征,滤波器结构为可分离设计;采用提升方案进一步减小变换的运算量.文中对相邻位置和尺度的系数建立GSM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系数的边缘分布,充分体现邻域间系数的相关性.对大量真实SAR图像的去噪实验表明,文中方法取得了比空域滤波及小波方法更优的去噪性能,同时在图像边缘等细节特征保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图像 Directionlet变换 高斯混合尺度模型(GSM) 提升方案 斑点噪声
下载PDF
反应沉淀一体式矩形环流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中试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淑杰 陈福明 +1 位作者 陈桂红 刘伟强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34-37,共4页
采用规模为10m^3/d的反应沉淀一体式矩形环流生物反应器进行了处理城市污水的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可达85%以上,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77%,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79%;出水无色且COD〈60mg/L、NH3-N〈10m... 采用规模为10m^3/d的反应沉淀一体式矩形环流生物反应器进行了处理城市污水的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可达85%以上,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77%,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79%;出水无色且COD〈60mg/L、NH3-N〈10mg/L、总氮〈20mg/L、总磷〈1.5mg/L、SS〈20mg/L,基本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由于污泥浓度较高(约为6000mg/L)而溶解氧浓度较低(1-3mg/L),可在菌胶团内部形成缺氧和厌氧环境,实现了同步脱氮除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生物反应器 一体式 城市污水 中试
下载PDF
一种基于小波提升变换的多尺度边缘提取算法 被引量:10
17
作者 葛雯 高立群 石振刚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3-476,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提升变换的改进图像边缘的检测算法.本算法首先对源图像进行小波提升分解,然后分别对高、低频子图像进行边缘提取.对于低频信息使用Canny算子进行边缘检测,而高频信息先用相邻尺度小波系数相乘的方法去除噪声,消噪后...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提升变换的改进图像边缘的检测算法.本算法首先对源图像进行小波提升分解,然后分别对高、低频子图像进行边缘提取.对于低频信息使用Canny算子进行边缘检测,而高频信息先用相邻尺度小波系数相乘的方法去除噪声,消噪后再对高频分量进行边缘检测.最后通过一定的融合规则进行融合,得到最终的边缘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运算速度快,能有效地抑制噪声,边缘检测精度高等特点,是一种有效的图像边缘提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提升变换 CANNY算子 多尺度边缘提取 图像融合 小波变换
下载PDF
基于Retinex和SURF的医学图像配准与拼接 被引量:3
18
作者 鲍蓉 厉丹 +1 位作者 胡局新 肖洋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177-3180,3196,共5页
针对医疗成像设备拍摄范围受限,以及医学图片受电子噪声和射线本身易散射、照度不均等复杂因素影响干扰医生诊断病情的问题,提出了基于Retinex和SURF的医学图像配准与拼接算法。算法首先通过三边滤波器改进多尺度Retinex方法增强图像,... 针对医疗成像设备拍摄范围受限,以及医学图片受电子噪声和射线本身易散射、照度不均等复杂因素影响干扰医生诊断病情的问题,提出了基于Retinex和SURF的医学图像配准与拼接算法。算法首先通过三边滤波器改进多尺度Retinex方法增强图像,利用相位相关互功率谱快速估计重叠区域,减少配准范围;接着通过SURF局部特征提取算法提取特征点并精确提纯,建立图像变换矩阵实现拼接;最后针对接缝明显的现象,利用提升小波变换多分辨率融合算法进一步对图像进行融合处理,使得图像接缝过渡平滑自然。实验及质量评价标准的结果证实,新方法处理的医学图像配准与拼接对复杂环境有较高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拼接 多尺度RETINEX SURF算法 提升小波
下载PDF
升力体高超声速飞行器横向气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清 李建华 李潜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3-48,共6页
升力体高超声速飞行器具有较高升阻比,但稳定性尤其是横侧向稳定性差,研究表明,在横侧向两个方向中,横向稳定性更弱。为了深入理解升力体高超声速飞行器最薄弱的横向稳定性问题,进行了两种典型升力体高超声速飞行器滚转动稳定特性的风... 升力体高超声速飞行器具有较高升阻比,但稳定性尤其是横侧向稳定性差,研究表明,在横侧向两个方向中,横向稳定性更弱。为了深入理解升力体高超声速飞行器最薄弱的横向稳定性问题,进行了两种典型升力体高超声速飞行器滚转动稳定特性的风洞试验研究。试验采用自由振动方法,试验马赫数5和6,单位雷诺数分别为Re/L=2.3×107和2.0×107。试验结果表明:升力体模型一在小迎角就出现自激振动,判断是由于头部存在非对称转捩引起,通过在模型前体顺气流方向布置绊线促使流动在绊线处对称转捩的方式,有效抑制了模型的自激振动,并使受激后的滚转自由振动曲线线性增强,滚转动态稳定性增加;升力体试验模型二的滚转非定常气动力的试验中模型的振荡具有较强多频谱和周期性特征,对该试验模型加绊线前多种状态的滚转非定常振动曲线进行的谱分析发现,它们都存在除机械阻尼外的3个振动频率,说明高超声速横向绕流有3个特征尺度,即横向分离或转捩流动有3个不同的尺度。建立由这3个振动频率余弦和形式表达的滚转力矩数学模型。从数学模型值与相应气动数据的对比来看,3个振动频率建立的数学模型捕捉了升力体高超声速飞行器滚转非定常气动力试验曲线的基本趋势,也涵盖了滚转力矩主要的量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力体高超声速飞行器 横向稳定性 非对称转捩 风洞试验 多尺度
下载PDF
重载作用下索-桁架加固结构体系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罗尧治 李洋 +4 位作者 沈雁彬 陈勤 段元锋 黄达余 冯仁祥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56,共9页
溪洛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通过公路运输大件设备,这些设备的重量已超过途经桥梁的极限承载力,需要进行临时加固。基于此,介绍了一种重载作用下的桥梁加固技术——索-桁架加固结构体系,该体系主要由预应力... 溪洛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通过公路运输大件设备,这些设备的重量已超过途经桥梁的极限承载力,需要进行临时加固。基于此,介绍了一种重载作用下的桥梁加固技术——索-桁架加固结构体系,该体系主要由预应力钢绞线和桁架组成,通过张拉钢绞线使桁架产生顶升力以抵消桥梁板自重,达到加固桥梁的目的。为了验证该体系的合理性以及加固效果,进行了足尺试验研究,模拟了重型车辆通过一跨桥梁的整个过程,考察了桥梁板加固前后结构响应的变化,研究了钢绞线穿过多个滑轮组后的预应力损失。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索-桁架加固结构体系可以部分抵消桥梁板自重,改善桥梁板内力分布,有效提升结构承载力和刚度,桥梁板在加固后以及加载时上下表面均未发生开裂;滑轮组作为转向装置可以有效传递钢绞线内力,穿过多个滑轮组后钢绞线内力损失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 桥梁加固 张弦梁 足尺试验 预应力损失 顶升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