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genital Mesoblastic Nephroma: A Case Report
1
作者 E. A. Alinnor O. C. Ugwa I. O. Nnamani 《Open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24年第5期834-840,共7页
Background: Congenital Mesoblastic Nephroma (CMN) is a mesenchymal renal tumour of early life. With a median diagnosis of two months and over 90% of cases occurring with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 it is the most preval... Background: Congenital Mesoblastic Nephroma (CMN) is a mesenchymal renal tumour of early life. With a median diagnosis of two months and over 90% of cases occurring with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 it is the most prevalent non-Wilms’ renal tumour. Even though imaging can be used as a diagnosing tool, it is frequently identified in the neonatal period when the baby has an abdominal mass. There are three different histologic types: mixed, cellular, and classic. Radical nephrectomy is the usual mode of treatment, though adjuvant chemotherapy may be necessary for the cellular type, which may be aggressive. Case presentation: We report on a case of a 2-day-old term male neonate born to a 27-year-old mother through spontaneous vertex delivery (SVD). He presented with a right-sided abdominal mass from birth. An abdominal ultrasound scan revealed a huge, well-circumscribed heterogeneous soft tissue mass in the right hemi-abdomen extending to the left side, measuring 10.2 cm by 8.0 cm. He underwent a right radical nephrectomy with a tumour weight of 450 g and a size of 18 cm × 15 cm × 6 cm. Histopathological diagnosis was Congenital Mesoblastic Nephroma (cellular type) Stage 1. Conclusion: Any infant with a renal tumour should be evaluated for congenital mesoblastic nephrom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and complete resection are fundamental for ensuring an excellent out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GENITAL mesoblastic Nephroma NEPHRECTOMY NEONATE
下载PDF
先天性中胚层肾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文军 张帆 +1 位作者 徐国祥 李佳嘉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300-303,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和超微结构。方法对1例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及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因孕期体检B超发现胎儿左肾区实质性肿块,遂行妊娠引产术。引产儿... 目的探讨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和超微结构。方法对1例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及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因孕期体检B超发现胎儿左肾区实质性肿块,遂行妊娠引产术。引产儿左肾及肿块大小为6.5 cm×5.5 cm×4.5 cm,切面呈实性为主的囊实性,囊径0.3-1.8 cm,内含淡红色液体;实性区域灰白色,部分区域编织状,质稍韧。镜下肿瘤由一致的梭形细胞构成,大部分区域瘤细胞密集排列成束状、编织状或片状,灶性区域稀疏成疏网状;瘤细胞胞质淡红染,胞核细长,两头稍钝圆,核分裂象常见。部分区域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血管外皮瘤样”,并可见残存“肾组织岛”;囊性区域囊壁未见明显内衬上皮。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强(+),SMA部分(+),actin灶性(+),CD10个别(+)。电镜显示梭形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发达,部分可见密斑结构,提示瘤细胞具有肌纤维母细胞的分化特点。结论先天性中胚层肾瘤较为少见,主要由梭形细胞构成,无上皮成分,是发生于胎儿及婴幼儿肾的低度恶性病变,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瘤 先天性 中胚层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婴幼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邹继珍 何偲 +4 位作者 白云 蔡玲玲 肖萍 吴莎 李競贤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1例婴幼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9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为胎儿~3岁。6例产前超声发现,4例因腹部包块就诊(2例伴...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1例婴幼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患儿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9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为胎儿~3岁。6例产前超声发现,4例因腹部包块就诊(2例伴血尿),1例CT检查无意中发现双肾占位。10例活产儿均可触及腹部肿块。影像学均显示肾占位病变,累及右肾及左肾各5例、双肾1例。10例行瘤肾根治切除术,1例为胎儿解剖资料。瘤体最大径约5.2 cm^17.0 cm,平均9.6 cm。大体呈灰白色实性,切面呈编织状或车辐状,部分见囊腔。镜下分为经典型(纤维瘤样)及富于细胞亚型(纤维肉瘤样),本组经典型8例,富于细胞亚型3例。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Vimentin、SMA及HHF35;不表达WT1、上皮及横纹肌等标记。随访:1例富于细胞亚型者术后虽经化疗,但几乎每隔半年局部复发一次,共复发了7次,并多次重复手术及化疗,至今已随访3年余仍在化疗中;另2例富于细胞亚型者术后仅2周,未化疗,随访中。3例经典型仅术后密切随访,至今健在。4例经典型术后规律化疗,仍在随访中。结论本病主要见于<2岁婴幼儿,尤其是<3个月者。产前超声检查可明显提高检出率。应注意与肾母细胞瘤、肾透明细胞肉瘤及横纹肌样瘤等鉴别。预后较好,绝大多数患儿完整切除瘤肾即可治愈,尤其是经典型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中胚层肾瘤 肾母细胞瘤 横纹肌样瘤 婴幼儿 病理
下载PDF
先天性中胚层肾瘤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余天平 尹晓雪 +3 位作者 陈敏 聂玲 周桥 陈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5-648,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中胚层肾瘤(congenital mesoblastic nephroma,CMN)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遗传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CMN,总结其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标记及ETV6基因易位FISH检测结果。结果 9例CMN均为2岁以内的患儿,其中8例小于1... 目的探讨先天性中胚层肾瘤(congenital mesoblastic nephroma,CMN)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遗传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CMN,总结其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标记及ETV6基因易位FISH检测结果。结果 9例CMN均为2岁以内的患儿,其中8例小于1岁。肿瘤平均直径9.5 cm(3.2~15.0 cm)。经典型3例,细胞型5例,混合型1例;其中5例可见囊性变,2例可见软骨岛。与经典型相比,细胞型CMN的肿瘤直径常更大,易出现出血、坏死,核分裂象更多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余未见特异性阳性标记,且均不表达WT-1。其中5例(4例细胞型和1例混合型)行ETV6基因易位FISH检测,3例细胞型CMN检出ETV6基因易位,1例细胞型和1例混合型CMN未检出ETV6基因易位。2例失访,7例随访5~46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 CMN为少见的婴幼儿肾脏肿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细胞型CMN有特异的ETV6基因易位。CMN多预后良好,需与其它儿童肾恶性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先天性中胚层肾瘤 经典型 细胞型 ETV6基因易位 FISH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祝明洁 管雯斌 +3 位作者 许恪淳 许艳春 王立峰 姚晓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63-1266,共4页
目的总结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例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结果肿瘤均发生于2岁以下小儿,大体呈包膜完整的肿块,镜下4例均为经典型,由一致的梭形细胞组成,呈... 目的总结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例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复习。结果肿瘤均发生于2岁以下小儿,大体呈包膜完整的肿块,镜下4例均为经典型,由一致的梭形细胞组成,呈束状或编织状排列,细胞稀疏区呈网状排列,细胞核细长,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像3~5个/10高倍视野,瘤细胞间可见少量不规则分布的残存肾组织。免疫组织化学示肿瘤细胞呈波形蛋白阳性和平滑肌肌动蛋白部分阳性。经过随访未见肿瘤转移及复发。结论先天性中胚层肾瘤是发生在婴幼儿肾脏的低度恶性肿瘤,组织形态学表现为一致性的梭形细胞,部分显示肌纤维母细胞分化,手术完整切除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中胚层肾瘤 肾脏 儿童肿瘤
下载PDF
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勇 周木秀 +1 位作者 文显梅 余龙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1900-1902,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对1例先天性中胚层肾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组织学和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光镜下梭形肿瘤细胞呈束状排列,其中可见胚胎性肾组织。部分区域稀疏成网状... 目的:探讨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对1例先天性中胚层肾瘤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组织学和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光镜下梭形肿瘤细胞呈束状排列,其中可见胚胎性肾组织。部分区域稀疏成网状,部分区域出血坏死。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Vimentin、SMA和Desmin(+)。结论:先天性中胚层肾瘤是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应与其它肾脏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胚层肾瘤 先天性 肾肿瘤 肾切除术
下载PDF
先天性中胚层肾瘤超声表现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静漪 林玲 陈红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6-166,共1页
患儿女,35天,足月顺产,1个月前发现腹部包块并进行性长大。查体:左侧腹部扪及包块,质硬、边界清楚、活动度差。超声:左肾增大,形态失常,左侧中下份实质内探及大小约7.0cm×5.5cm×4.5cm的弱回声团块,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其内... 患儿女,35天,足月顺产,1个月前发现腹部包块并进行性长大。查体:左侧腹部扪及包块,质硬、边界清楚、活动度差。超声:左肾增大,形态失常,左侧中下份实质内探及大小约7.0cm×5.5cm×4.5cm的弱回声团块,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其内见小片状低回声区(图1A),CDFI示团块内部点状血流信号,周边探及点状及条状血流信号(图1B)。超声诊断:肾母细胞瘤可能。行左肾切除术,术中见左肾下极包块,包膜完整,肾门及下腔静脉旁见数枚增大的淋巴结,质地稍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中胚层肾瘤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中胚叶肾瘤的诊治体会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张炜 骆雨 +2 位作者 刘锋 姬西宁 范文威 《中国医药导刊》 2010年第6期955-956,共2页
目的:讨论儿童先天性中胚叶肾瘤(congenitalmesoblastic nephroma,CMN)的病因、病理分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先天性中胚叶肾瘤(CMN)的诊治并复习总结相关文献资料。结果:本例先大性中胚叶肾瘤(CMN)术前经放疗后肿... 目的:讨论儿童先天性中胚叶肾瘤(congenitalmesoblastic nephroma,CMN)的病因、病理分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先天性中胚叶肾瘤(CMN)的诊治并复习总结相关文献资料。结果:本例先大性中胚叶肾瘤(CMN)术前经放疗后肿瘤缩小,手术完整切除。结论:先天性中胚叶肾瘤(CMN)是一种罕见的肾肿瘤,极易误渗为Wilm's瘤,病理诊断是明确诊断的唯一办法,根治性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放疗可以辅助治疗,效果明显,而化疗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中胚叶肾瘤 根治性肾切除术 病理诊断 放疗
下载PDF
成人中胚叶肾瘤 被引量:6
9
作者 邓伟 郑晓刚 +4 位作者 石群立 周晓军 黄文斌 孟奎 黄宁霞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09-111,i008,共4页
目的 探讨成人中胚叶肾瘤的组织发生、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通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对 1例成人中胚叶肾瘤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组织由上皮和间叶细胞组成 ,间叶细胞呈梭形 ,核椭圆形 ,染色深 ,可见小核... 目的 探讨成人中胚叶肾瘤的组织发生、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通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对 1例成人中胚叶肾瘤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组织由上皮和间叶细胞组成 ,间叶细胞呈梭形 ,核椭圆形 ,染色深 ,可见小核仁 ,呈不同程度的平滑肌或肌纤维母细胞分化。肿瘤的外周和中央散在一些小管和囊腔。梭形细胞vimentin、SMA(+) ,而CKpan和EMA(- )。结论 成人中胚叶肾瘤是一种少见的肾混合性良性肿瘤 ,需结合免疫组化与肾恶性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中胚叶肾瘤 病理学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先天性中胚层肾瘤5例临床特点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冬冬 董佑红 袁晓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50-455,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临床结局,为中胚层肾瘤的临床诊疗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华医院儿血液肿瘤科初诊为先天性中胚层肾瘤患儿的发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ETV6-... 目的回顾性分析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临床结局,为中胚层肾瘤的临床诊疗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华医院儿血液肿瘤科初诊为先天性中胚层肾瘤患儿的发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ETV6-NTRK融合基因、治疗方案及临床结局。结果7年内共收治5例新发中胚层肾瘤患儿,4例男婴,1例女婴;中位确诊年龄4.5个月(0.3~11个月)。3例产检时发现肾脏肿块且出生后早期确诊的患儿ETV6-NTRK融合基因均阴性,2例确诊年龄>6个月患儿ETV6-NTRK融合基因均阳性。肿瘤分期:Ⅰ期1例,Ⅱ期1例,Ⅲ期3例;病理分型:经典型1例,细胞型2例(Ⅱ期患儿为具有上皮样形态的细胞型),混合型2例。所有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例行2周期新辅助化疗后手术切除;Ⅲ期患儿术后予9周期VAC方案化疗。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11~34个月),1例Ⅱ期患儿在手术+化疗综合治疗结束后1年复发,其余均无病生存。结论先天性中胚层肾瘤患儿在手术联合辅助化疗后,大部分预后良好。患儿确诊年龄一般<1岁,部分患儿可因产检时肾脏肿块而早期确诊。手术仍是主要治疗手段,Ⅰ期和Ⅱ期患儿术后可观察随访;对于Ⅲ期细胞型和混合型患儿,术后辅助化疗可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中胚层肾瘤 ETV6-NTRK融合基因 手术 辅助化疗
下载PDF
成人中胚层细胞肾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11
作者 吴嫣 黄亚冰 +2 位作者 袁静萍 赵丽娜 周先荣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2-135,共4页
中胚层细胞肾瘤(mesoblastic nephroma,MN)也称为胎儿间质错构瘤和平滑肌错构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肾肿瘤,一般发生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因此又被称为先天性中胚层细胞肾瘤,1967年该病由BOLANDE等首次报道[1]。中胚层细胞肾瘤发生于成人者罕... 中胚层细胞肾瘤(mesoblastic nephroma,MN)也称为胎儿间质错构瘤和平滑肌错构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肾肿瘤,一般发生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因此又被称为先天性中胚层细胞肾瘤,1967年该病由BOLANDE等首次报道[1]。中胚层细胞肾瘤发生于成人者罕见,1973年BLOCK等报道了第1例成人型中胚层细胞肾瘤(adult mesoblastic nephroma,AMN)[2]。我国相关病例报道鲜有,目前国内文献AMN仅有6篇[3-8]。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3-12],评估中胚层细胞肾瘤的形态学特征,包括流行病学、大体、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预后,以进一步了解该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中胚层细胞肾瘤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在儿童肾脏肿瘤中的辅助诊断价值
12
作者 刘燕飞 张娜 +2 位作者 杨丽 李娟 陈广生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58-63,共6页
目的探讨常用的免疫组化标记对儿童肾脏肿瘤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19例儿童肾脏肿瘤病例,行回顾性阅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标记物在各类型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肾母细胞瘤(WT)187例,肾透明细胞肉瘤(CCSK)15例,肾恶性横纹肌... 目的探讨常用的免疫组化标记对儿童肾脏肿瘤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19例儿童肾脏肿瘤病例,行回顾性阅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标记物在各类型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肾母细胞瘤(WT)187例,肾透明细胞肉瘤(CCSK)15例,肾恶性横纹肌样瘤(MRTK)10例,先天性中胚叶肾瘤(CMN)7例;肾母细胞瘤基因(WT1)在WT中的敏感性为87.7%(164/187),特异性为100.0%(32/32);BAF47肿瘤抑制基因(INI1)核表达缺失在MRTK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0%(10/10、209/209);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弥漫阳性在CCSK中的敏感性为100.0%(15/15),特异性为99.1%(202/204);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共同抗原(CD10)在WT、CCSK中的敏感性分别为71.7%(134/187)、66.7%(10/15),特异性分别为62.5%(20/32)、35.8%(73/204);广谱细胞角蛋白(CK)在WT、MRTK中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187/187)、30.0%(3/10),特异性分别为90.6%(29/32)、10.5%(22/209);CD99在MRTK中的敏感性为30.0%(3/10),特异性为99.0%(207/209)。结论多标记物组合WT1、CK、INI1、CyclinD1、CD10、CD99和Ki-67的联合应用有助于WT、CCSK、MRTK和CMN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且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肾母细胞瘤 肾透明细胞肉瘤 肾恶性横纹肌样瘤 先天性中胚叶肾瘤
下载PDF
婴儿中胚叶肾瘤影像学诊断
13
作者 薛潋滟 孙爱敏 施美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1-535,共5页
目的:提高对婴儿中胚叶肾瘤(CMN)的影像学表现认识。方法:选择手术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资料证实的12例患儿CMN,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28周胎龄~1岁,平均年龄2.4个月。行超声、CT、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观察肿块病变的影像学特征... 目的:提高对婴儿中胚叶肾瘤(CMN)的影像学表现认识。方法:选择手术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资料证实的12例患儿CMN,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28周胎龄~1岁,平均年龄2.4个月。行超声、CT、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观察肿块病变的影像学特征,记录肿块的位置、大小、强化方式、包膜、血管或血管外的侵犯。结果:6例患儿行腹部超声+CT检查,1例仅行MRI检查,4例仅行CT检查,1例为CT+MRI。病理诊断结果为中胚叶肾瘤,均表现为左/右肾区占位,体积均较大、边界部分清晰。超声表现为混合回声占位。CT平扫为等低密度伴不同程度的坏死、其中2例伴钙化,增强后肿瘤不均匀强化、中央条索样强化明显。肿瘤MRI表现为T1WI低等信号、T2WI等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坏死区无明显强化,均无周围结构浸润。病理结果为经典型CMN7例、细胞型CMN3例,混合型CMN2例。结论:超声联合CT和/或MRI对CMN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胚叶肾瘤 超声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病理组织学特征
14
作者 蒋健坤 黎木燕 李辛辛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6-288,292,共4页
目的观察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表现,探讨其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方法 2例细胞型中胚层肾瘤均来自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4~6月儿外科手术切除标本。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镜下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细胞型中... 目的观察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表现,探讨其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方法 2例细胞型中胚层肾瘤均来自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4~6月儿外科手术切除标本。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镜下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细胞型中胚层肾瘤患儿分别为生后26天和40天的女婴,均为单侧囊实性肿物,肿瘤切开均为局部囊性变。镜下肿瘤由束状排列的梭形细胞构成,细胞丰富,核分裂20~30个/10HPF,薄壁血管丰富,在肿瘤边缘均可见不成熟肾小球,其中1例还可见片状凝固性坏死。瘤细胞均vimentin(+),AFP强(+),Ki-67指数分别为20%和25%,其中1例SMA部分(+)。结论先天性中胚层肾瘤为具有独特组织病理学特点的肾良性或潜在恶性肿瘤,需要和其他肾良恶性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先天性 中胚层肾瘤 临床病理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中胚叶肾瘤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旭良 龚以榜 +3 位作者 唐开勇 林涛 魏光辉 何大维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6期324-326,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中胚叶肾瘤(CMN)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近20年间收治CMN7例,男4例,女3例,年龄7个月~10岁。术前均可扪及一腹部肿块,其中1例伴肉眼血尿,病变位于左侧4例,右侧3例。全部病例均接...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中胚叶肾瘤(CMN)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近20年间收治CMN7例,男4例,女3例,年龄7个月~10岁。术前均可扪及一腹部肿块,其中1例伴肉眼血尿,病变位于左侧4例,右侧3例。全部病例均接受了手术治疗,2例证实有肾门旁肿瘤转移,病理检查属平滑肌瘤型5例,细胞型2例,因术前及术中疑诊为Wilm's瘤而接受了不同疗程化疗。结果:除1例2个月龄患儿术后死于窒息外,余6例术后均随访,1例术中肿瘤破裂者术后8个月复发,化疗无效后再次手术已无瘤生存9年,余5例无瘤生存至今,最短5年,最长已15年。结论:CMN是一罕见的肾肿瘤,虽好发于新生儿及婴儿早期,但也可见于年长儿,其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虽有诸多特点,但有时仍难与Wilm's瘤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瘤 中胚叶肾瘤 外科手术 儿童 诊断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小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CT表现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化凤 姚琼 +2 位作者 梁琼鹤 张新荣 高峰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2-325,共4页
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CMN)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搜集本院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MN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5天~26个月,回顾性分析其CT征象。结果左肾3例,右肾3例;5例实性为主,1例囊性为主;5例边界清楚;5... 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CMN)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搜集本院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MN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5天~26个月,回顾性分析其CT征象。结果左肾3例,右肾3例;5例实性为主,1例囊性为主;5例边界清楚;5例内见出血;肿块实性成分及囊状分隔增强扫描皮质期呈中等不均匀强化,实质期进一步强化,肿块边缘有明显环形强化,延迟期边缘仍可见环状强化。结论 CMN具有渐进性强化及实质期、延迟期边缘出现环形强化的CT特点,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胚层肾瘤 计算机体层摄影 儿童
原文传递
八例小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作鹏 李凯 +3 位作者 董岿然 柳龚堡 肖现民 郑珊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54-756,共3页
目的提高对小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4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8例先天性巾胚层肾瘤患儿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临床症状、病理特征、影像学特征和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8例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4例全肾切除,... 目的提高对小儿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4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8例先天性巾胚层肾瘤患儿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临床症状、病理特征、影像学特征和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8例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4例全肾切除,1例半肾切除,3例肿瘤核除。病理分类:经典型2例,细胞型6例。术前化疗2例,术后化疗3例。1例肿瘤核除术后8个月复发接受二次手术。B超和CT提示实质性占位3例,经典型2例;含囊性/钙化/坏死5例,皆为细胞型。8例患儿2例失访,6例无瘤存活至今,平均随访时间14.6个月,最长36个月。结论先天性中胚层肾瘤是一种来源于中胚叶组织的良性肿瘤,诊断困难,影像表现与病理分型相关,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前化疗不敏感,术后化疗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瘤 中胚叶 泌尿外科手术 药物疗法 联合
原文传递
胎儿期中胚层肾瘤超声特征及病理对照分析
18
作者 王颖芳 杨小红 +4 位作者 赵胜 刘思 杨帆 张晓燕 兰为顺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51-456,共6页
目的总结胎儿期中胚层肾瘤的超声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对照分析。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超声发现肾区肿块并经病理证实的4例中胚层肾瘤胎儿的超声图像、磁共振影像特征、病理组织学类型及随访结果进行综合... 目的总结胎儿期中胚层肾瘤的超声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对照分析。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超声发现肾区肿块并经病理证实的4例中胚层肾瘤胎儿的超声图像、磁共振影像特征、病理组织学类型及随访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例中胚层肾瘤超声特征:4例胎儿中胚层肾瘤均于晚孕期被检出,发现肿块时径线均较大(直径均>6 cm),均为单侧肾区单发肿块,实性或囊实性;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清,其中3例可于肿块一极见少许残肾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肿块内部均可见较丰富的“树枝状”血流信号,均合并羊水多。产前胎儿磁共振影像均显示肿块内部有不同程度坏死灶,肿块边界清楚,周边可见受压的残肾组织。随访结果:3例孕妇选择终止妊娠,1例出生后行患侧肾切除手术,预后良好。超声与病理类型对照:1例超声显示为完全实性肿块,病理组织学类型为经典型;而囊实性肿块及实性为主肿块3例,病理组织学类型为细胞型或混合型。结论中胚层肾瘤是胎儿期常见的肾肿瘤,有特征性的超声表现,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组织学类型有一定相关性,超声与磁共振联合诊断有助于正确诊断而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中胚层肾瘤 胎儿期 病理学
原文传递
先天性中胚叶肾瘤的超声诊断与鉴别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诚诚 王晓曼 +2 位作者 贾立群 王玉 伏利兵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先天性中胚叶肾瘤(congenital mesoblastic nephroma,CMN)的声像图与临床特征,探讨其与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WT)的鉴别要点。方法收集200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MN患者2... 目的总结分析先天性中胚叶肾瘤(congenital mesoblastic nephroma,CMN)的声像图与临床特征,探讨其与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WT)的鉴别要点。方法收集200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MN患者21例作为CMN组,另将同期同一年龄组确诊的51例WT患者作为WT组,回顾总结两组声像图特征、临床特点。分析两组间瘤灶大小、发生部位、回声特点及发病年龄间是否存在可供鉴别诊断的差异性,并采用ROC曲线评价具体诊断效能。结果除内部回声外(P=0.694),CMN组与WT组瘤灶大小、发生部位及发病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胎儿期CMN发病率高于WT(61.9%对3.9%,P<0.001),特异性96.1%。出生后CMN发病年龄明显早于WT(Z=-4.044,P<0.00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49,临界值为112.5 d,敏感性87.5%,特异性93.9%。结论仅凭声像图鉴别CMN与WT存在困难,但综合肿瘤大小、发生部位,特别是发病年龄,可有效提高超声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先天性中胚叶肾瘤 肾母细胞瘤
原文传递
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流式细胞术分析及其与肾母细胞瘤的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晓岩 王琳 冯畹兰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1995年第5期284-285,共2页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5例先天性中胚层肾瘤、96例肾母细胞瘤和27例正常肾石蜡包埋组织进行了DNA含量和增殖活性分析。同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无论在出现非整倍体细胞峰上,还是DI值、S%、PI值上,先天性中胚层肾瘤与...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5例先天性中胚层肾瘤、96例肾母细胞瘤和27例正常肾石蜡包埋组织进行了DNA含量和增殖活性分析。同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无论在出现非整倍体细胞峰上,还是DI值、S%、PI值上,先天性中胚层肾瘤与肾母细胞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由此提出了肾母细胞瘤流1式诊断标准与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相鉴别。同时分析了临床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结合随访认为对出现DNA非整倍体的先天性中胚层肾瘤以单纯切除及定期复查为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胚层肾瘤 肾母细胞瘤 流式细胞仪 病理 肾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