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暖区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分析 被引量:107
1
作者 张晓美 蒙伟光 +1 位作者 张艳霞 梁建茵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1-560,共10页
利用自动站降水资料、卫星综合降水CMORPH资料、卫星TBB资料、雷达回波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2007年5月26日发生在华南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主要研究了与暴雨过程相关的中β尺度对流系统(Mβcss)的发展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 利用自动站降水资料、卫星综合降水CMORPH资料、卫星TBB资料、雷达回波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2007年5月26日发生在华南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主要研究了与暴雨过程相关的中β尺度对流系统(Mβcss)的发展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本次暴雨过程形成于地面低压倒槽及西南低空急流的左侧,暴雨区斜压特征不明显,是一次比较典型的暖区暴雨过程;(2)暴雨至少与三个连续生消的Mβcss的活动直接相关,不同暴雨落区中降水峰值出现的时间与相应Mβcss发展强盛期对应关系良好;(3)Mβcss的发展演变表现为后向次第发展的形式,与华南另一种较为常见的前向次第发展类型不同,即新的对流系统主要在原Mβcss的后部形成;(4)引发暴雨的中β尺度对流系统形成于850hPa西南低空急流左侧的辐合区,高层200hPa有明显辐散气流。但与典型华南前汛期暴雨区上空对应为南亚高压东侧向外辐散的类型不同,本次暖区暴雨位于入海南亚高压西侧的偏东和偏南气流的辐散区下方。(5)低空急流不仅为暴雨区输送了丰富的暖湿空气,有利于中低层高不稳定能量存储区形成,相应的暖空气平流对对流系统的形成可能有更直接的作用。从地面中尺度流场出发,对这些暖区暴雨对流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可能触发机制进行了有意义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分析 暖区暴雨 华南暴雨 中β尺度对流系统(mβcss)
下载PDF
京津冀“7·21”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迎新 李宗涛 姚学祥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209,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卫星等多种观测资料和NCEP/NCAR 0.5°×0.5°再分析资料,以及雷达变分同化分析系统VDRAS的高分辨率分析场资料,对京津冀"7·21"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卫星等多种观测资料和NCEP/NCAR 0.5°×0.5°再分析资料,以及雷达变分同化分析系统VDRAS的高分辨率分析场资料,对京津冀"7·21"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α中尺度雨带中镶嵌着β中尺度的雨团;α中尺度MCC后部不断有γ、β中尺度对流云团从西侧或西南侧合并补充;中尺度滤波后发现造成京津冀"7·21"暴雨的系统为低层的中尺度切变线,东移过程中加深为中尺度低涡扰动,中尺度切变或低涡位于对流层中低层(为近乎直立的正涡度柱),高层为辐散场(负涡度),但负涡度值与中低层正涡度值要小得多,说明主要是中低层的系统强;分析VDRAS资料同样发现对流层低层强辐合,存在中尺度涡度柱,其上方是中尺度反气旋,热力结构为上暖湿下冷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中尺度雨团 垂直结构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s)
下载PDF
一次强飑线过程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武麦凤 李社宏 +1 位作者 许伟峰 安中浩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3-338,共6页
利用常规天气观测资料、自动站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以及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对2005年5月30日发生在陕西省境内的飑线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蒙古冷涡旋转下甩冷空气与西风槽前的暖湿气流汇合,形成中β尺度的对流系统(MβCSs)是飑线形... 利用常规天气观测资料、自动站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以及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对2005年5月30日发生在陕西省境内的飑线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蒙古冷涡旋转下甩冷空气与西风槽前的暖湿气流汇合,形成中β尺度的对流系统(MβCSs)是飑线形成的前期动力和热力条件;强的不稳定层结和合适的垂直风切变导致了MβCSs的迅速发展和南压;在天气雷达首次观测到垂直液态水含量值超过65 kg/m2后2 h内出现了大冰雹;垂直液态水含量(VIL)的突然减小标志着灾害性大风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过程 中β尺度的对流系统(m β css) 层结不稳定 垂直风切变 垂直液态水含量(VIL) 陕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