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ul Tillich’s Messiah
1
作者 Robert Dole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9年第10期1061-1064,共4页
Starting in 1920,the German theologian Paul Tillich said that his theology was one of the kairos.In the Greek New Testament,this word refers to the propitious moment for the arrival of the Messiah.Throughout his long ... Starting in 1920,the German theologian Paul Tillich said that his theology was one of the kairos.In the Greek New Testament,this word refers to the propitious moment for the arrival of the Messiah.Throughout his long career,Tillich hoped to find someone whom he could designate as being the Messiah.Seven months before he died in 1965,a young man entered his life and he was convinced that he had found the one for whom he had been waiting.His identity is revealed in this arti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LLICH messiah SOCIALISM
下载PDF
Christianity and the Loss of the Messiah
2
作者 Wolfgang Treitler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17年第7期432-451,共20页
下载PDF
剩余时间、法律潜能与身份使用:阿甘本“弥赛亚”思想的三维探析
3
作者 郑雨晨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73-82,共10页
后马克思主义者阿甘本将保罗放在犹太教弥赛亚传统中解读,从历史、法律与身份三个维度阐发了自己的弥赛亚思想:弥赛亚打断了线性历史观,从当下的时间中爆破出革命契机;弥赛亚事件的发生使法律停止运作,消除了法律的分隔机制;弥赛亚悬置... 后马克思主义者阿甘本将保罗放在犹太教弥赛亚传统中解读,从历史、法律与身份三个维度阐发了自己的弥赛亚思想:弥赛亚打断了线性历史观,从当下的时间中爆破出革命契机;弥赛亚事件的发生使法律停止运作,消除了法律的分隔机制;弥赛亚悬置了人们的身份,使人们从既定身份中解放出来。阿甘本的弥赛亚思想在继承马克思革命思想的同时又基于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统对其进行改造,背离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对这一论题进行分析可以廓清阿甘本对马克思革命理论的承接与背离,呈现阿甘本对马克思革命思想中革命契机、上层建筑、阶级身份等问题的关注,以及由于拒斥普遍性革命主体导致的缺乏有效革命手段,从而凸显马克思革命思想的当代价值,即重思物质生产、重塑普遍性的无产阶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赛亚 革命 历史 法律 身份
下载PDF
从《单行道》的记忆说起——论本雅明的救赎文学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凤祝 刘丽荣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1-20,共10页
瓦尔特.本雅明的《单行道》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开端,《巴黎拱廊》则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结束。本文主要是从这两部著作来考察本雅明的文学理论。布莱希特主张写作应当以丑恶的、新的事物为出发点。本雅明的救赎文学,就是从资本主义腐朽... 瓦尔特.本雅明的《单行道》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开端,《巴黎拱廊》则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结束。本文主要是从这两部著作来考察本雅明的文学理论。布莱希特主张写作应当以丑恶的、新的事物为出发点。本雅明的救赎文学,就是从资本主义腐朽的一面着手,用文学的震撼,来激发社会的道德力量,揭露资本主义的黑暗,等待弥赛亚时代的降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行道》 弥赛亚时代 《巴黎拱廊》 记忆
下载PDF
俄罗斯文化中的“知识分子”概念辨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建华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5-99,共5页
"知识分子"是俄罗斯文化背景下的特殊文化现象,也是俄国思想史的一个核心问题。19世纪30—40年代,俄国知识分子群体形成,俄国化的"知识分子"概念也随之被大大地强化了源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思维层面、心理层面和... "知识分子"是俄罗斯文化背景下的特殊文化现象,也是俄国思想史的一个核心问题。19世纪30—40年代,俄国知识分子群体形成,俄国化的"知识分子"概念也随之被大大地强化了源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思维层面、心理层面和意识层面的原生意义,并且被赋予了独特的俄国文化背景下的哲学、道德和社会层面的扩展意义。东正教文化土壤为俄国"知识分子"概念增加了浓厚的"弥赛亚意识"和"普世主义"含意,使俄国知识分子自觉承担起社会现实的审视者和"社会良心"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文化 知识分子 弥赛亚意识 普世主义
下载PDF
巴洛克时期合唱艺术的美学思想分析——以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邹丽霞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7-93,共7页
论文以巴洛克时期英国作曲家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中的合唱曲目为例,通过对合唱艺术的音响层次的和谐、各个声部间的音响平衡感的特征,合唱作品结构的对称、整体性特征的分析,以及对合唱作品获得相对完美的艺术表现力因素的认识和思... 论文以巴洛克时期英国作曲家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中的合唱曲目为例,通过对合唱艺术的音响层次的和谐、各个声部间的音响平衡感的特征,合唱作品结构的对称、整体性特征的分析,以及对合唱作品获得相对完美的艺术表现力因素的认识和思考,力图解释巴洛克时期的合唱作品如何在情感论美学思想的支配下,将丰富的情感内涵蕴藏在高度理性化的形式结构中,从而达到了人类情感与音乐外形结构上的完美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论美学 巴洛克时期 清唱剧 合唱 复调对位 主调和声 亨德尔 弥赛亚
下载PDF
历史的辩证意象——本雅明历史哲学思想的现实性 被引量:3
7
作者 纪逗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共4页
本雅明的历史和时间观念与他的认识论有着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发端于康德认识论哲学和黑格尔主义的批判。本雅明的星座、碎片和差异性的思想,延续了马克思哲学革命反对形而上学的传统。星座化的方法运用到历史领域形成的历史的辩证意象方... 本雅明的历史和时间观念与他的认识论有着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发端于康德认识论哲学和黑格尔主义的批判。本雅明的星座、碎片和差异性的思想,延续了马克思哲学革命反对形而上学的传统。星座化的方法运用到历史领域形成的历史的辩证意象方法论范式,使本雅明看到了过去的历史事件都是辩证的,既是废墟又包含着意义,未来就存在于过去和现在中。过去、现在和未来汇聚的"当下"的历史时间观念,摆脱了现代线性时间的虚幻流逝状态,为理解人类本质历史和现实生存提供了意义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星座 辩证意象 弥赛亚
下载PDF
俄罗斯文学中民族思想表象下的“帝国意识”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姜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190-197,共8页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勇敢善战的民族,他们崇尚英雄,对祖国怀有羞涩而深沉的爱,且其民族性格具有极强的韧性和硬度。俄罗斯人固有的"大地崇拜"思维逐步转化为"神圣罗斯"的理念,在具体的文化语境中又蜕变为民族主义的思...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勇敢善战的民族,他们崇尚英雄,对祖国怀有羞涩而深沉的爱,且其民族性格具有极强的韧性和硬度。俄罗斯人固有的"大地崇拜"思维逐步转化为"神圣罗斯"的理念,在具体的文化语境中又蜕变为民族主义的思想,上述思想都与俄罗斯的弥赛亚学说紧密联系。"帝国意识"也随着上述思想从萌发走向成熟,乃至得到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似乎存在一个隐性的俄罗斯(НевидимаяРоссия)。可以说,由"土地崇拜"演化而来的,在"神圣罗斯"理念与"弥赛亚"意识表象下的"帝国意识"是贯穿俄罗斯文学的线索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圣罗斯 弥赛亚意识 土地崇拜 俄罗斯思想
下载PDF
“新约”“旧约”的由来与基督教的政治智慧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溢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1期124-128,共5页
基督教把《旧约》看成是上帝与希伯来人签的约,《新约》是上帝与全人类签的约。从宗教人类学的视角来看,“旧约”“新约”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深藏着耶稣与其门徒们伟大的政治智慧。发现这种智慧,不仅是为了还原历史,更重要的是为哲学上... 基督教把《旧约》看成是上帝与希伯来人签的约,《新约》是上帝与全人类签的约。从宗教人类学的视角来看,“旧约”“新约”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深藏着耶稣与其门徒们伟大的政治智慧。发现这种智慧,不仅是为了还原历史,更重要的是为哲学上探讨宗教的本质提供经验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约 新约 政治智慧 弥赛亚 基督
下载PDF
本雅明的思想历程 被引量:1
10
作者 上官燕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60-64,共5页
通过对本雅明几部有代表性的作品及其视角形成进行分析,探索了他非正统的思想旅程,指出他的理论思想经历了从早期形而上学语言哲学的寓言观、其后的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现代论到后期以救赎为核心的历史哲学的发展过程。最后提出本雅明理论... 通过对本雅明几部有代表性的作品及其视角形成进行分析,探索了他非正统的思想旅程,指出他的理论思想经历了从早期形而上学语言哲学的寓言观、其后的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现代论到后期以救赎为核心的历史哲学的发展过程。最后提出本雅明理论思想的本质是一种否定的神学,它源于犹太神学中对终极真理的追求和对弥赛亚的向往,而马克思主义则是实现这种追求和向往最好的世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思想历程 弥塞亚 马克思主义 否定神学
下载PDF
艺术:反叛与救赎——马尔库塞的审美乌托邦与本雅明的审美救赎之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中 《邯郸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37-42,共6页
马尔库塞和本雅明都是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寻求对现代性的反叛和救赎。马尔库塞在意识形态批判之中终于寻找到他的审美乌托邦;而本雅明则发现和拯救了"寓言",形成他自己的审美救赎,同时他还在资本... 马尔库塞和本雅明都是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寻求对现代性的反叛和救赎。马尔库塞在意识形态批判之中终于寻找到他的审美乌托邦;而本雅明则发现和拯救了"寓言",形成他自己的审美救赎,同时他还在资本主义现代艺术中发现了碎片、震惊和断裂。通过对二人艺术及审美观念的比较,希望发现他们审美乌托邦和审美救赎的异同,并努力将之与现代社会批判作有效链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反叛 救赎 乌托邦 弥赛亚 寓言 光环 现代性
下载PDF
卡夫卡与弥赛亚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旭峰 《圣经文学研究》 2008年第1期325-338,共14页
卡夫卡的短篇小说里存在两种内在结构:"抵达来"和"抵达去"。在他的长篇小说中,这两者则汇聚为一个关于"抵达之不可能性"的双向结构。这一结构使卡夫卡的小说产生了一种"延缓"的艺术效果。卡夫... 卡夫卡的短篇小说里存在两种内在结构:"抵达来"和"抵达去"。在他的长篇小说中,这两者则汇聚为一个关于"抵达之不可能性"的双向结构。这一结构使卡夫卡的小说产生了一种"延缓"的艺术效果。卡夫卡小说中的这一内在结构和艺术效果,都源于古老的犹太教对弥赛亚的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小说结构 延缓 弥赛亚
下载PDF
新约文学对外族复活母题的创意性改造 被引量:1
13
作者 洪庆福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83-86,107,共5页
复活并非基督教信仰的专利,而是原始宗教时期一个具有普世价值的欲求。本文从这一事实出发,在简要回顾犹太教的弥赛亚思想如何演变成基督教的复活思想之后,通过辨析见于新约圣经的耶稣基督的复活故事的"末日审判、圣诞和撒旦"... 复活并非基督教信仰的专利,而是原始宗教时期一个具有普世价值的欲求。本文从这一事实出发,在简要回顾犹太教的弥赛亚思想如何演变成基督教的复活思想之后,通过辨析见于新约圣经的耶稣基督的复活故事的"末日审判、圣诞和撒旦"这三大外族神话母题源流,重点论述了基督教复活故事表现在"三一神崇拜"和"必然性循环论"等方面的对三大母题创意性改造,以说明新约圣经及基督教神学对围绕复活主题的各大母题的"记载"和论述,其本质目的在于凸显耶稣基督作为"生命之主"和"复活之主"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宗教 普世价值 弥赛亚 复活 耶稣基督 母题
下载PDF
试论先知书的创作特征
14
作者 赵宁 刘颖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39-45,共7页
15部诗文相间的先知书是《圣经》中重要的神学经卷,也是古代希伯来文学的一座丰碑,构成了圣经文学十分独特的一个文类———先知文学。本文着眼于先知们的神学思想和创作思想,从其认识与艺术的思维特征和表现手法入手,着重揭示出其现实... 15部诗文相间的先知书是《圣经》中重要的神学经卷,也是古代希伯来文学的一座丰碑,构成了圣经文学十分独特的一个文类———先知文学。本文着眼于先知们的神学思想和创作思想,从其认识与艺术的思维特征和表现手法入手,着重揭示出其现实主义描写与超现实主义相结合、对现实主义的评说与神话思维相融合的创作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 上帝 弥赛亚 末世论 原始意象
下载PDF
恓惶的爱情,迷幻的弥塞亚——屠格涅夫小说《阿霞》解读 被引量:1
15
作者 侯灵战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6期31-34,共4页
《阿霞》中的爱情描写是屠格涅夫关于社会理想的一个文化隐喻。小说主人公N先生的惶爱情,反映了具有西欧和本民族文化双重视野的俄罗斯贵族知识分子对民族前途何去何从的忧虑,同时也是其身份挣扎的文化表征。
关键词 《阿霞》 爱情 弥赛亚 文化理想
下载PDF
从视域融合看基督教普世救主信仰的形成 被引量:1
16
作者 伍玉西 《黄山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70-73,共4页
犹太基督教在向"外邦"传播的过程中,与"外邦人"的救世主信仰在"耶稣基督里灵魂得救"这一点上实现了视域融合,从而形成了基督教的普世救主信仰。
关键词 视域融合 基督教 救世主信仰 弥赛亚 犹太人 “外邦人”
下载PDF
从马克思的冲突理论解读《塔纳珂》中的以色列民族史
17
作者 刘平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CSSCI 2008年第1期289-306,412,共19页
从马克思的冲突理论与希伯来文圣经史的关系来看,前者可以提供方法论,帮助现代读者按照希伯来文圣经自身的历史逻辑来解读《塔纳珂》。以色列民族不断经历的冲突体现在以色列民族内部的各种社会关系上,也通过以色列民族与外邦人之间的... 从马克思的冲突理论与希伯来文圣经史的关系来看,前者可以提供方法论,帮助现代读者按照希伯来文圣经自身的历史逻辑来解读《塔纳珂》。以色列民族不断经历的冲突体现在以色列民族内部的各种社会关系上,也通过以色列民族与外邦人之间的张力而表现出来。这种冲突形成各种张力,塑造出以色列民族的身份和品质,迫使以色列民族不断在思想观念、政治制度、宗教实践和神学思想上调整并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在和外在紧张的处境。但是,犹太传统与马克思冲突理论不同之处在于,它认为人类自身的冲突以及人类与神的冲突在弥赛亚时代化解,化解的力量不是冲突本身,超越的力量介入历史并最后终结历史进入无历史、无冲突的弥赛亚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纳珂》 马克思 冲突理论 弥赛亚 犹太传统
下载PDF
帕格尼尼的御用“大炮”
18
作者 曹树昆 《乐器》 2003年第10期57-59,共3页
何谓名琴?名琴是指制作名家的艺术作品,如意大利的阿玛蒂、斯特拉地瓦里、瓜内利等提琴制作大师的作品.这些名琴若被演奏大师所使用,便更负盛名.
关键词 Cannon 帕格尼尼 提琴 乐器 制作风格 messiah 音色
下载PDF
“丹道”与“弥赛亚”比较分析
19
作者 陈发喜 《广东培正学院论丛》 2016年第1期58-63,共6页
中国道教的“丹道成仙”理论与犹太教、基督教的“弥赛亚”观,二者异曲同工,是宗教意向化世界的衍生物,在应用中曾经都遇到了窘迫与尴尬,于是人们对这两种理论都进行了改造,从而又使二者获得重大转机,后来不仅这两种理论各自获得成功,... 中国道教的“丹道成仙”理论与犹太教、基督教的“弥赛亚”观,二者异曲同工,是宗教意向化世界的衍生物,在应用中曾经都遇到了窘迫与尴尬,于是人们对这两种理论都进行了改造,从而又使二者获得重大转机,后来不仅这两种理论各自获得成功,并在促进各自的宗教发展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促使两种宗教出现辉煌的局面,道教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本土宗教,基督教虽然是从犹太教中分化出来,可是超越了犹太教,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基督教 “丹道” “弥赛亚”
下载PDF
角色动画工具
20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COMPUTER ARTS数码艺术)》 2004年第4期94-99,共6页
我们将测试五款最出色的用于给3D工具包增加角色动画的组件。
关键词 角色动画 3D工具包 messiah “Character Studio4” “Life Forms” POS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