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斯地浓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大鼠在体肠吸收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胡霓霓 杨林 +2 位作者 滕永真 黄开顺 张景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研究美斯地浓磷脂复合物(MSPLC)对美斯地浓在大鼠体内肠吸收的促进作用。方法制备MSPLC,并测定其复合率、理化性质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选择健康SD雄性大鼠6只,分为2组,利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研究MSPLC及美斯地浓的吸收速率常数... 目的研究美斯地浓磷脂复合物(MSPLC)对美斯地浓在大鼠体内肠吸收的促进作用。方法制备MSPLC,并测定其复合率、理化性质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选择健康SD雄性大鼠6只,分为2组,利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研究MSPLC及美斯地浓的吸收速率常数和有效渗透率。结果 MSPLC复合率为(84.02±1.68)%;MSPLC的DSC图谱中,美斯地浓的吸收峰消失,且相变温度比磷脂低;紫外光谱与美斯地浓的紫外光谱相似;傅里叶-红外扫描图谱与美斯地浓和磷脂的物理混合物有明显的不同。MSPLC平均粒径为(204.6±0.3)nm,zeta电位为(-25.12±0.16)mV,粒径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肠循环液中美斯地浓回收率与精密度符合要求;MSPLC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约为美斯地浓原料药的17倍;MSPLC的吸收速率常数和有效渗透率分别是美斯地浓的2.32倍和2.52倍。结论 MSPLC能明显改善美斯地浓在大鼠小肠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斯地浓 磷脂类 磷脂复合物 肠吸收
下载PDF
每日1次美斯地浓缓释片体内药代动力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
2
作者 罗文 谭群友 +3 位作者 熊华蓉 王睿 赵春景 张景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8-822,共5页
目的研究美斯地浓缓释片在兔体内单剂量和多剂量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6只兔采用自身交叉给药方案,分别单剂量及多剂量口服美斯地浓缓释片和普通片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浆中美斯地浓... 目的研究美斯地浓缓释片在兔体内单剂量和多剂量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6只兔采用自身交叉给药方案,分别单剂量及多剂量口服美斯地浓缓释片和普通片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浆中美斯地浓浓度。结果单次口服缓释片和普通片后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max分别为(6±0)和(2±0)h;Cmax分别为(14.446±0.279)和(17.944±0.919)μg.L-1;T 12分别为(5.449±2.779)和(2.733±0.652)h;AUC0-t分别为(231.076±4.408)和(196.127±4.009)μg.h.L-1;AUC0-∞分别为(254.644±6.49)和(198.385±3.934)μg.h.L-1,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17.3±11.0)%。多次口服缓释片和普通片达稳态后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8.391±0.16)和(25.477±0.177)μg.L-1;Cmin分别为(3.421±0.186)和(6.612±0.254)μg.L-1;Cav分别为(12.99±0.055)和(16.088±0.132)μg.L-1;AUCss分别为(155.881±0.655)和(193.057±1.591)μg.h.L-1;DF分别为(1.152±0.012)和(1.173±0.019),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06.7±6.4)%。结论美斯地浓缓释片与普通片两种制剂生物等效,且美斯地浓缓释片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斯地浓 缓释片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代动力学 生物等效性 体内释放
下载PDF
美斯地浓聚乳酸载药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放
3
作者 徐美玲 杨林 +2 位作者 廖红 胡雪原 张景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8期1384-1389,共6页
背景:美斯地浓临床常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但其水溶性较强,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给药频率高,患者依从性差,因此提高其缓释作用对临床应用有重要意义。目的:制备美斯地浓聚乳酸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方法:以聚乳酸为载药材料,... 背景:美斯地浓临床常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但其水溶性较强,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给药频率高,患者依从性差,因此提高其缓释作用对临床应用有重要意义。目的:制备美斯地浓聚乳酸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方法:以聚乳酸为载药材料,采用复乳液中干燥法制备美斯地浓聚乳酸纳米粒,运用单因素实验设计优化处方,动态透析法进行体外药物释放实验。结果与结论:确定以二氯甲烷作为油相制备纳米粒,内水相与油相的比例1:10,聚乳酸浓度6%,外水相聚乙烯醇浓度3%,美斯地浓投药量40mg为最佳制备工艺,此条件制备的药物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率分别为(67.59±1.46)%和(4.31±0.17)%。美斯地浓聚乳酸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937nm,圆球形,表面光滑,未观察到粘连现象。与美斯地浓游离药物相比,美斯地浓聚乳酸纳米粒存在突释现象,之后呈现缓慢释放特性,72h释放量为57.03%,提示成功制备美斯地浓聚乳酸纳米粒,具有缓释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纳米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与药物控释 纳米粒 美斯地浓 聚乳酸 体外药物释放 单因素 实验 缓释 生物材料图片文章
下载PDF
美斯地浓缓释片体外释放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 被引量:3
4
作者 熊华蓉 谭群友 +3 位作者 罗文 王睿 赵春景 张景勍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999-1002,共4页
目的:研究美斯地浓缓释片体外释放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方法:以水为溶出介质,测定美斯地浓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兔口服美斯地浓缓释片后的血药浓度,按照Loo-Riegelman公式计算药物的吸收分数,并对体内外相关性进... 目的:研究美斯地浓缓释片体外释放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方法:以水为溶出介质,测定美斯地浓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兔口服美斯地浓缓释片后的血药浓度,按照Loo-Riegelman公式计算药物的吸收分数,并对体内外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不同时间点的体内吸收百分数与体外累计释放百分数相关系数良好(r=0.997),相关性方程为Y=1.667 7 X+0.563。结论:美斯地浓缓释片体外释放累积百分数与体内吸收百分数具有显著的体内外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斯地浓 缓释片 释放度 体内外相关性
原文传递
美斯地浓磷脂复合物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胡霓霓 谭群友 +2 位作者 张梨 尹华峰 张景勍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73-876,共4页
目的研究美斯地浓磷脂复合物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12只,分为2组,采用双周期交叉随机实验,分别灌胃给予美斯地浓磷脂复合物混悬液(含美斯地浓1.5mg/kg)和美斯地浓原料药(含美斯地浓1.5mg/kg),于不同时间点眼底... 目的研究美斯地浓磷脂复合物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12只,分为2组,采用双周期交叉随机实验,分别灌胃给予美斯地浓磷脂复合物混悬液(含美斯地浓1.5mg/kg)和美斯地浓原料药(含美斯地浓1.5mg/kg),于不同时间点眼底静脉丛取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时间点血药浓度。采用DAS 2.1.1药动学程序对有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美斯地浓磷脂复合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达峰时间(Tmax)2h,峰浓度(Cmax)22.79μg/m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7128.21μg.min/mL,而美斯地浓原料药为:Tmax2h,Cmax6.00μg/mL,AUC0-∞1772.36μg.min/mL,美斯地浓磷脂复合物相对生物利用度是原料药的410.98%。结论美斯地浓磷脂化后能明显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斯地浓 磷脂复合物 药代动力学
原文传递
美斯地浓缓释片的制备及其初步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罗文 谭群友 +3 位作者 王睿 熊华蓉 赵春景 张景勍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6-539,共4页
目的制备美斯地浓缓释片并初步考察其稳定性。方法采用亲水凝胶骨架与薄膜包衣控释技术制备,并以外观性状、释放度和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美斯地浓缓释片在高温、光照和高湿条件下及加速试验、室温留样的变化。结果美斯地浓缓释片的体外... 目的制备美斯地浓缓释片并初步考察其稳定性。方法采用亲水凝胶骨架与薄膜包衣控释技术制备,并以外观性状、释放度和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美斯地浓缓释片在高温、光照和高湿条件下及加速试验、室温留样的变化。结果美斯地浓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可维持24 h;对光、热稳定性较好,高湿条件下稳定性较差,释放加快。结论亲水凝胶骨架与薄膜包衣控释技术能用于美斯地浓缓释片的制备,且具有较好的光、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斯地浓 缓释片 稳定性 亲水凝胶骨架 薄膜包衣控释技术
原文传递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美斯地浓聚乳酸纳米粒处方 被引量:2
7
作者 徐美玲 廖红 +2 位作者 胡雪原 胡江波 张景勍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3年第6期632-636,共5页
目的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美斯地浓聚乳酸纳米粒处方。方法以复乳液中干燥法制备美斯地浓聚乳酸纳米粒,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星点设计对显著性因素进行优化,并进行二项式方程拟合,以效应面法选取较好的... 目的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美斯地浓聚乳酸纳米粒处方。方法以复乳液中干燥法制备美斯地浓聚乳酸纳米粒,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星点设计对显著性因素进行优化,并进行二项式方程拟合,以效应面法选取较好的工艺条件进行预测。结果以效应面法优选出的最佳工艺为:美斯地浓投药量为49.20 mg,PLA浓度为3.31%,PVA浓度为3.41%。制备的美斯地浓聚乳酸纳米粒平均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51.98±1.28)%和(7.01±0.31)%(n=3),与二项式拟合方程预测值相差<2%。结论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美斯地浓聚乳酸纳米粒制备工艺,能够快速、准确的得到最佳制备工艺,预测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斯地浓 纳米粒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原文传递
美斯地浓缓释片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行为 被引量:1
8
作者 何丹 谭群友 +2 位作者 熊华蓉 王睿 张景勍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713-1716,共4页
目的:制备美斯地浓缓释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方法:以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微晶纤维素、乳糖等为材料制备美斯地浓缓释片,考察释放度测定装置、转速、释放介质对体外累积释放度的影响。结果:测定装置,转速,释放介质的pH值影响因素... 目的:制备美斯地浓缓释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方法:以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微晶纤维素、乳糖等为材料制备美斯地浓缓释片,考察释放度测定装置、转速、释放介质对体外累积释放度的影响。结果:测定装置,转速,释放介质的pH值影响因素的f2均大于50,对美斯地浓缓释片的释放均无明显影响。结论:美斯地浓缓释片的体外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且工艺重现性和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斯地浓 缓释片 体外释放
原文传递
间接法测定美斯替仑磷脂复合物的复合率
9
作者 陈学梁 谭群友 +2 位作者 尹华峰 朱照静 张景勍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16-119,共4页
建立美斯替仑磷脂复合物复合率的间接测定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未参与复合的美斯替仑的量,由此计算复合率。结果表明,美斯替仑在269nm处有最大吸收,浓度在10.02—40.09μg·mL^(-1)时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 建立美斯替仑磷脂复合物复合率的间接测定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未参与复合的美斯替仑的量,由此计算复合率。结果表明,美斯替仑在269nm处有最大吸收,浓度在10.02—40.09μg·mL^(-1)时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9.0176C+0.0065,r=0.9999(n=3);平均回收率为99.54%,RSD为0.66%。本法操作简便易行,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精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斯替仑 磷脂复合物 间接法 复合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