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肾调周法对多囊卵巢大鼠性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李翠萍 黄霞 +3 位作者 陈杨 范晓丽 孙为 刘惠霞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6-368,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调周法对造模大鼠性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补肾调周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HCG+胰岛素(INS)建立多囊卵巢(Polycyst... 目的观察补肾调周法对造模大鼠性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补肾调周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HCG+胰岛素(INS)建立多囊卵巢(Polycystic Ovary,PCO)动物模型。补肾调周法序贯治疗16 d后测定血清T、LH、E2、INS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卵巢组织的表达,并在光镜下观察卵巢组织形态。结果补肾调周法能显著降低PCO模型大鼠血清T,LH,E2,INS含量,减少IGF-1在卵巢组织的表达,增加卵巢颗粒细胞层数,增加黄体组织数量。结论补肾调周法可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高胰岛素血症和高雄激素血症,且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高雄激素血症 高胰岛素血症 补肾调周法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下载PDF
补肾调周法对多囊卵巢大鼠血清胰岛素和抵抗素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翠萍 黄霞 +3 位作者 郭丽华 白蕊 师现霞 牛丽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69-1771,共3页
目的:探讨补肾调周法(模拟大鼠动情周期序贯应用补肾Ⅰ号方和补肾Ⅱ号方)与单独应用补肾Ⅰ号方、补肾Ⅱ号方对多囊卵巢(PCO)大鼠糖代谢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孕激素加HCG建立PCO大鼠模型。用药16天后,检测体重,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 目的:探讨补肾调周法(模拟大鼠动情周期序贯应用补肾Ⅰ号方和补肾Ⅱ号方)与单独应用补肾Ⅰ号方、补肾Ⅱ号方对多囊卵巢(PCO)大鼠糖代谢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孕激素加HCG建立PCO大鼠模型。用药16天后,检测体重,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胰岛素含量,ELL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抵抗素,并对卵巢作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在降低体重及血清胰岛素、抵抗素方面,补肾调周组优于补肾Ⅰ号组、补肾2号组。补肾调周组、补肾Ⅰ号组、补肾Ⅱ号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其颗粒细胞层数明显增多,黄体组织数量显著增加。结论:应用补肾调周法可对PCO大鼠糖代谢进行良性调节,这可能是临床治疗PCOS高胰岛素血症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高胰岛素血症 补肾调周法 胰岛素 抵抗素 大鼠
下载PDF
补肾调周法对多囊卵巢大鼠性激素和胰岛素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梁静 孙维峰 周建龙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第5期698-700,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调周法对多囊卵巢(PCOS)大鼠生殖内分泌激素、胰岛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PCOS模型大鼠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胰岛素(INS)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造模法制备PCOS模型大鼠。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 目的观察补肾调周法对多囊卵巢(PCOS)大鼠生殖内分泌激素、胰岛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PCOS模型大鼠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胰岛素(INS)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造模法制备PCOS模型大鼠。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西药组。运用放免法测定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光镜观察卵巢、卵泡发育的影响。结果补肾调周法能显著降低PCOS模型大鼠血清T,LH,E2,INS含量,增加卵巢颗粒细胞层数,卵泡膜细胞层有所变薄。结论补肾调周法可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高胰岛素血症和高雄激素血症,全面调节体内内分泌环境,从而改善卵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补肾调周法 性激素 胰岛素
下载PDF
补肾调周法联合饮食生活方式干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管蓬蓬 周惠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178-180,共3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一种复杂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以慢性无排卵(排卵功能紊乱或丧失)和高雄激素血症(妇女体内男性激素产生过剩)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不孕...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一种复杂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以慢性无排卵(排卵功能紊乱或丧失)和高雄激素血症(妇女体内男性激素产生过剩)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不孕、多毛和或痤疮,是最常见的女性内分泌疾病。其发病原因较多,包括中医认为的肾虚、痰湿、肝郁等均可导致PCOS。中药补肾调周和改善饮食生活方式及中西医结合等治疗该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补肾调周法 饮食生活方式
下载PDF
李翠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9
5
作者 郭丽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4-185,共2页
李翠萍教授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理在于肾虚,应从肾论治,同时结合女性月经生理周期中阴阳变化规律进行治疗。临证以补肾调周法为主,中西医结合,取得了较好疗效,并附验案1例佐证。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肾虚 补肾调周法 李翠萍
下载PDF
补肾调周法治疗人流术后肾虚型月经过少 被引量:8
6
作者 黄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487-489,共3页
目的:使用中药补肾调周法治疗人流术后肾虚型月经过少,观察其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30例诊断为肾虚型人流术后月经过少的患者按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中药配方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治疗前... 目的:使用中药补肾调周法治疗人流术后肾虚型月经过少,观察其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30例诊断为肾虚型人流术后月经过少的患者按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中药配方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治疗前后月经量恢复情况、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子宫内膜分泌晚期内膜厚度情况。结果:根据月经失调治疗标准评价疗效,总有效率达87%。治疗前后分泌晚期子宫内膜的厚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大于治疗前。结论:以补肾调周法为理论基础,将补肾调周法贯穿于整个月经治疗周期对肾虚型人流术后月经过少患者的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并能改善肾虚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流术后月经过少 肾虚 补肾调周法 子宫内膜厚度
下载PDF
补肾调週法结合五运六气学说治疗不孕症体会 被引量:7
7
作者 吕泽康 赵可宁 《光明中医》 2014年第6期1142-1144,共3页
《黄帝内经·素问》内详细地介绍五运六气学说,一本中医典籍花如此大量篇幅,其目的是要说明其机理及运用,由此可见,运气学说于中医的重要性。而中医妇科名家夏桂成教授所倡导的补肾调週法在治疗妇科疾病上其疗效卓著,近年夏教授亦... 《黄帝内经·素问》内详细地介绍五运六气学说,一本中医典籍花如此大量篇幅,其目的是要说明其机理及运用,由此可见,运气学说于中医的重要性。而中医妇科名家夏桂成教授所倡导的补肾调週法在治疗妇科疾病上其疗效卓著,近年夏教授亦十分重视运用运气学说在妇科治疗上的运用。通过临床使用补肾调週法结合运气学说的运用,准确地判断病人体质在治疗不孕症的临证过程的重要作用,并且对"治未病"又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调週法 五运六气学说 不孕症 妇科临床
下载PDF
补肾活血调周法改善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8
作者 周璐 徐彩华 孙一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期154-156,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调周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反复IVF-ET失败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控制性超排组(实验组,30例)和控制性超排组(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及两组之间的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及血流状...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调周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反复IVF-ET失败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控制性超排组(实验组,30例)和控制性超排组(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及两组之间的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及血流状态。结果:(1)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患者治疗后A型+B型内膜的数量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阻力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穿支血流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在子宫内膜厚度,内膜阻力指数,子宫内膜穿支血流3项指标上均有差异,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实验组种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调周法能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血流,可以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有助于着床,提高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调周法 子宫内膜容受性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下载PDF
白彦萍对痤疮的中医辨识体会 被引量:12
9
作者 杨皓瑜 牛晓雨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735-4738,共4页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中医学称之为“肺风粉刺”。白彦萍教授认为其发病与风、湿、热、虚、郁有关,病机为肺经风热、湿热、阴虚、血热瘀滞、痰湿凝聚等,病位主要在肺胃。治疗方面以“消、托、补、通”四法为基础... 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中医学称之为“肺风粉刺”。白彦萍教授认为其发病与风、湿、热、虚、郁有关,病机为肺经风热、湿热、阴虚、血热瘀滞、痰湿凝聚等,病位主要在肺胃。治疗方面以“消、托、补、通”四法为基础,结合全息理论适当加以引经药物,女性患者多用调周法。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文章举2例病案,以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经验 “消、托、补、通”四法 全息理论 调周法 白彦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