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部分浸泡再生混凝土Mg^(2+)-SO_(4)^(2-)-Cl^(-)复合盐侵蚀耐久性损伤特征与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家滨 范一杰 +2 位作者 牛荻涛 王宇 张凯峰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91,共13页
为系统研究与揭示西北地区部分掩埋再生混凝土(RAC)结构耐久性损伤特征与机制,以浓度为20%的复合盐溶液为侵蚀介质,开展了14种掺辅助胶凝材料RAC部分浸泡于复合盐溶液的耐久性试验,综合分析RAC动弹性模量、宏观与微观形貌、侵蚀产物物... 为系统研究与揭示西北地区部分掩埋再生混凝土(RAC)结构耐久性损伤特征与机制,以浓度为20%的复合盐溶液为侵蚀介质,开展了14种掺辅助胶凝材料RAC部分浸泡于复合盐溶液的耐久性试验,综合分析RAC动弹性模量、宏观与微观形貌、侵蚀产物物相组成与相对含量的经时变化规律。部分浸泡RAC沿纵向高度分为饱和区、气-液两相界面区、水分传输区及干燥区。侵蚀初期气-液两相界面区损伤程度高于饱和区;侵蚀中后期饱和区的损伤持平或超过气-液两相界面区,水分传输区损伤初现。饱和区侵蚀状态由初期的化学侵蚀转变为中后期的化学-物理双重侵蚀,气-液两相界面区在侵蚀期间均呈现出化学-物理双重侵蚀。化学侵蚀产物为水镁石、硬石膏/石膏、钙矾石、Friedel盐及碱式氯化镁;物理结晶盐包含氯镁石、白钠镁矾、氯化钠、水合硫酸镁、Na_(2)SO_(4)及芒硝,各侵蚀产物与结晶盐的相对含量均随浸泡时间延长而改变。侵蚀后期,Na_(2)SO_(4)和芒硝相互转化使RAC物理力学性能急速退化。粉煤灰-矿渣复掺RAC抗侵蚀性能整体较好,粉煤灰-硅灰复掺最差,后者在浸泡时间180 d时抗压强度损失率高于60%。矿渣-硅灰-偏高岭土三掺RAC耐久性显著高于粉煤灰-矿渣-偏高岭土三掺,后者在侵蚀180 d时已经溃散。四掺辅助胶凝材料RAC性能衰减速度均匀,但抗侵蚀性能仍处于较低水平,相同浸泡时间下,其耐久性指标均与粉煤灰-矿渣复掺RAC差距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Mg^(2+)-SO_(4)^(2-)-Cl^(-)侵蚀 部分浸泡 耐久性退化特征 耐久性退化机制
下载PDF
Mg^(2+)掺杂对富锂层状氧化物材料Li_(1.2)Mn_(0.54)Ni_(0.13)Co_(0.13)O_(2)的影响
2
作者 解自奇 谭玉婷 +2 位作者 赵妮 周明东 颜文超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2-28,共7页
Mg^(2+)作为一种电化学惰性的阳离子,由于其离子半径(0.072 nm)与Li^(+)的离子半径(0.076 nm)相近,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取代富锂层状氧化物(LLOs)材料中Li^(+)的位置。然而,Mg^(2+)对LLOs材料晶体结构的影响还存在争议。利用溶胶凝胶法成... Mg^(2+)作为一种电化学惰性的阳离子,由于其离子半径(0.072 nm)与Li^(+)的离子半径(0.076 nm)相近,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取代富锂层状氧化物(LLOs)材料中Li^(+)的位置。然而,Mg^(2+)对LLOs材料晶体结构的影响还存在争议。利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Mg^(2+)掺杂富锂正极材料Li_(1.2-x)Mg_(x)Mn_(0.54)Ni_(0.13)Co_(0.13)O_(2),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其晶体结构和元素价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Mg^(2+)掺杂导致LLOs材料晶胞参数的增加。通过与Li_(1.2)Mn_(0.54)Ni_(0.13)Co_(0.13)O_(2)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对比发现,Mg^(2+)掺杂有效地提高了LLOs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经过优化后,Mg-0.03样品展现出最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0.1 C倍率下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为291.9 mA•h/g,首圈库伦效率为78.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锂层状氧化物 正极材料 溶胶凝胶法 Mg^(2+)掺杂
下载PDF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Mg^(2+)检测干扰因素分析及解决方法
3
作者 蒋迎娣 王珂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4年第5期51-54,共4页
目的:排查本实验室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中血清镁离子(magnesianion,Mg^(2+))检测干扰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干扰。方法:通过试剂交叉污染实验初步分析对Mg^(2+)检测存在交叉污染的试剂项目;对仪器管路通道、试剂针、加样针、比色... 目的:排查本实验室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中血清镁离子(magnesianion,Mg^(2+))检测干扰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干扰。方法:通过试剂交叉污染实验初步分析对Mg^(2+)检测存在交叉污染的试剂项目;对仪器管路通道、试剂针、加样针、比色杯等进行特殊清洗;更换可能携带污染的试剂针并调整试剂摆放位置、项目加样顺序等方法消除Mg^(2+)检测干扰。结果:交叉污染实验证实对Mg^(2+)检测存在干扰的项目有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和(carbondioxide,CO);且通过清洗程序不能清除TG、CK和CO,检测试剂造成的干扰,更换试剂针后可明显降低TG、CK和CO_(2)对Mg^(2+)测定干扰偏差率,但不能完全排除检测干扰。最后经过合理的安排Mg^(2+)与干扰试剂放置仓位,调整加样顺序能够有效消除上述项目对Mg^(2+)检测干扰。结论:要重视实验室试剂交叉污染及试剂针携带污染现象,加强仪器维护清洗保养;熟悉掌握试剂检测原理,在出现实验室试剂交叉污染情况下能够迅速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交叉污染 Mg^(2+)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Mg^(2+)转运蛋白1水平表达及临床价值研究
4
作者 孔滔 饶舜 +2 位作者 朱伟 玉坎哈 余超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57-163,共7页
目的探讨Mg^(2+)转运蛋白1(magnesium transporter protein 1,MagT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阐述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 目的探讨Mg^(2+)转运蛋白1(magnesium transporter protein 1,MagT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阐述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79例SL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index,SLEDAI)评分将SLE患者分为中重度组(SLEDAI≥10,n=32)和轻度组(SLEDAI<10,n=47),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临床生化和血清免疫相关指标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PCR,q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MagT1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Pearso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MagT1蛋白与生化免疫相关指标表达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MagT1蛋白表达对SLE及其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组和中重度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MagT1 mRNA[0.65(0.36,0.99),0.23(0.07,0.36)vs 1.20(0.83,1.37)]和MagT1蛋白[0.35(0.22,0.42),0.22(0.15,0.27)vs 0.53(0.40,0.6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247,7.078;5.128,7.257,均P<0.05);与轻度组比较,中重度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Mag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169,3.599,均P<0.05)。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外周血T淋巴细胞MagT1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清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及补体3(complement 3,C3)和补体4(complement 4,C4)水平呈正相关(r=0.496,0.637,0.588,均P<0.05);与红细胞沉降速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 reactive protein,hs-CRP)、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G,IgG)水平和SLEDAI呈负相关(r=-0.598,-0.476,-0.646,-0.514,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外周血T淋巴细胞MagT1蛋白表达水平诊断SLE曲线下面积为0.893(95%CI:0.838~0.94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67.1%,诊断SLE严重程度曲线下面积为0.739(95%CI:0.631~0.84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4%,84.4%。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MagT1在SLE患者中表达下调,且与SLE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对SLE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Mg^(2+) 转运蛋白1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 外周血T 淋巴细胞
下载PDF
Mg^(2+)掺杂对锰酸锂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其斌 岳有涛 +1 位作者 申敏 袁东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1-16,共6页
尖晶石型LiMn_(2)O_(4)正极材料的电压平台高、原料来源丰富、生产成本低廉,但由于Jahn-Teller效应导致晶格畸变和Mn^(3+)歧化分解导致过渡金属锰的溶解严重影响电池的循环性能。本文探究了不同Mg^(2+)掺杂量对LiMn_(2)O_(4)正极材料电... 尖晶石型LiMn_(2)O_(4)正极材料的电压平台高、原料来源丰富、生产成本低廉,但由于Jahn-Teller效应导致晶格畸变和Mn^(3+)歧化分解导致过渡金属锰的溶解严重影响电池的循环性能。本文探究了不同Mg^(2+)掺杂量对LiMn_(2)O_(4)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iMg_((x))Mn_((2-x))O_(4)(x=0,0.01,0.03,0.05)样品,并对其组织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为立方尖晶石结构,呈截断八面体形貌。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当x=0.03时,LiMg_(0.03)Mn_(1.97)O_(4)样品在0.2 C下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和最高的首次库伦效率(98.44%),循环稳定性最佳;在0.5 C下循环100圈后仍具有119.3 mAh/g的放电比容量,容量保持率高达92.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酸锂 结构稳定性 电化学性能 Mg^(2+)掺杂
下载PDF
Mg^(2+) 对半水硫酸钙晶须结晶习性的影响
6
作者 王青 刁华利 +2 位作者 刘冬梅 张典 徐港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97-1906,共10页
本文以磷石膏为原料蒸压制备半水硫酸钙晶须,采用数字显微镜、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微观测试方法对Mg^(2+)作用下的半水硫酸钙晶须微观形貌、组成及晶面发育情况等进行试验研究,运用分子动力学技术模拟计算Mg^(2+)在... 本文以磷石膏为原料蒸压制备半水硫酸钙晶须,采用数字显微镜、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微观测试方法对Mg^(2+)作用下的半水硫酸钙晶须微观形貌、组成及晶面发育情况等进行试验研究,运用分子动力学技术模拟计算Mg^(2+)在半水硫酸钙晶体晶面的相互作用能和径向分布函数,两者结合探讨Mg^(2+)对半水硫酸钙晶体不同晶面结晶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g^(2+)和半水硫酸钙晶体不同晶面的相互作用能从小到大顺序为:ΔE_((200))<ΔE_((002))<ΔE_((400))<ΔE_((020))<ΔE_((204))即Mg^(2+)主要吸附在半水硫酸钙晶体的(200)、(002)、(400)晶面上。Mg^(2+)与SO^(2-)_(4)间的作用距离小于Ca^(2+)与SO^(2-)_(4)间的作用距离,Mg与S之间产生了明显的电子效应,且电子效应随硫酸镁掺量的增加而增强,XRD衍射峰位置随硫酸镁掺量的增多向右偏移变得更加明显,说明有少量的Mg^(2+)嵌入半水硫酸钙晶格。在硫酸镁掺量0.15%(质量分数,下同)时,优先促进晶体c轴方向的生长,使半水硫酸钙晶须呈细长针状,平均长度为47.29μm,平均长径比为36.07;在硫酸镁掺量为0.30%时,抑制晶体沿c轴和径向的生长,使半水硫酸钙晶须呈细短针状,平均长度为39.72μm,平均长径比为28.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水硫酸钙晶须 磷石膏 Mg^(2+) 结晶习性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上调Mg^(2+)/Mn^(2+)依赖性蛋白磷酸酶1F表达对鼻咽癌HONE-1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7
作者 赵杰 周宁 +3 位作者 刘冬芹 代娟娟 王丹丹 武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探讨上调Mg^(2+)/Mn^(2+)依赖性蛋白磷酸酶1F(PPM1F)对鼻咽癌HONE-1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鼻咽癌HONE-1细胞分为pcDNA3.1组(转染pcDNA3.1质粒)和pcDNA3.1-Flag-PPM1F组(转染pcDNA3.1-Flag-PPM1F质粒)。实... 目的:探讨上调Mg^(2+)/Mn^(2+)依赖性蛋白磷酸酶1F(PPM1F)对鼻咽癌HONE-1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鼻咽癌HONE-1细胞分为pcDNA3.1组(转染pcDNA3.1质粒)和pcDNA3.1-Flag-PPM1F组(转染pcDNA3.1-Flag-PPM1F质粒)。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细胞中PPM1F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2组细胞增殖活性和克隆形成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2组细胞划痕愈合率,Transwell实验检测2组细胞中迁移细胞数。结果:与pcDNA3.1组比较,pcDNA3.1-Flag-PPM1F组细胞中PPM1F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PPM1F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细胞中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细胞增殖活性、克隆形成率和划痕愈合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迁移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上调PPM1F表达能够抑制鼻咽癌HONE-1细胞增殖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与细胞间的黏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2+)/Mn^(2+)依赖性蛋白磷酸酶1F 鼻咽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花生幼苗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绿体Ca^(2+)-ATPase、Mg^(2+)-ATPase及Ca^(2+)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宰学明 钦佩 +2 位作者 吴国荣 王光 闫道良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6-420,共5页
将水培后盆栽的花生幼苗,置于培养箱42℃高温培养,定时测定幼苗叶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体Ca2+-ATPase、Mg2+-ATPase的相对活性,并观察幼叶细胞内Ca2+分布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胁迫过程中,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含量都随处理时间... 将水培后盆栽的花生幼苗,置于培养箱42℃高温培养,定时测定幼苗叶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体Ca2+-ATPase、Mg2+-ATPase的相对活性,并观察幼叶细胞内Ca2+分布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胁迫过程中,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含量都随处理时间的延伸而下降,并呈显著正相关;叶绿体Ca2+-ATPase和Mg2+-ATPase高温胁迫过程中相对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Ca2+-ATPase热敏性高于Mg2+-ATPase;高温胁迫过程中,Ca2+具有从胞外转运到胞质内和叶绿体中的趋势,Ca2+能够稳定高温胁迫下叶肉细胞膜和叶绿体的超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胁迫 花生幼苗 光合速率 叶绿素 叶绿体 Ca^2+ATPase Mg^2+ -ATpase Ca^2+分布
下载PDF
水环境中Ca^(2+)、Mg^(2+)对中国对虾生存及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7
9
作者 王慧 房文红 来琦芳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82-86,共5页
通过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和正交设计法 ,研究水环境中Ca2 + 、Mg2 + 、Ca2 + +Mg2 + 总量及Ca2 + /Mg2 + 比值对中国对虾生存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1)中国对虾在水环境中能够生存的Ca2 + 、Mg2 + 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 2 4 .92~ 2... 通过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和正交设计法 ,研究水环境中Ca2 + 、Mg2 + 、Ca2 + +Mg2 + 总量及Ca2 + /Mg2 + 比值对中国对虾生存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1)中国对虾在水环境中能够生存的Ca2 + 、Mg2 + 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 2 4 .92~ 2 80 .6 6mg/L、34.5~ 344.9mg/L ;(2 )Ca2 + /Mg2 + 比值为 1∶10 ,对中国对虾的生存没有影响 ;(3)中国对虾的生长与Ca2 + 浓度有密切关系 ,其值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中国对虾的生长 ,但中国对虾能够在Mg2 + 浓度低至正常海水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CA^2+ MG^2+ 毒性 生长 水环境
下载PDF
Ca^(2+)、Mg^(2+)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凯 来琦芳 +2 位作者 王慧 黄宁宇 么宗利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7,共4页
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48h内水质中不同的Ca2+、Mg2+浓度及Ca2+/Mg2+值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仔虾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凡纳滨对虾仔虾生存的Ca2+、Mg2+质量浓度分别为30.41~351mg/L和8.72~863mg/L;最... 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48h内水质中不同的Ca2+、Mg2+浓度及Ca2+/Mg2+值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仔虾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凡纳滨对虾仔虾生存的Ca2+、Mg2+质量浓度分别为30.41~351mg/L和8.72~863mg/L;最适Ca2+/Mg2+值范围为0.15~0.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仔虾 急性毒性 CA^2+ MG^2+ Ca^2+/Mg^2+值 死亡率
下载PDF
铁对太湖常见藻类生长及Ca^(2+)、Mg^(2+)离子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静 赵海涛 +2 位作者 盛海君 徐轶群 封克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4,共6页
相对于海水来说,淡水中铁的含量较高,但铁对淡水藻类的生长和营养吸收的影响还少有人进行研究。文章选取太湖水体中三种常见藻类铜绿微囊藻、小颤藻、四尾栅藻作为试验材料,重点研究培养基中铁浓度对其生长和吸收Ca2+、Mg2+离子的影响... 相对于海水来说,淡水中铁的含量较高,但铁对淡水藻类的生长和营养吸收的影响还少有人进行研究。文章选取太湖水体中三种常见藻类铜绿微囊藻、小颤藻、四尾栅藻作为试验材料,重点研究培养基中铁浓度对其生长和吸收Ca2+、Mg2+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浓度(30 000 nmol/L)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但对小颤藻和四尾栅藻的生长没有影响。铁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藻类对Ca2+、Mg2+离子的吸收,如通过造成铜绿微囊藻细胞破裂和自溶减少对钙、镁的吸收;通过对吸收过程的拮抗作用减少小颤藻对钙、镁的吸收,而对于具有较大胞壁结合能力和胞内固定能力的四尾栅藻,则对钙、镁的吸收没有影响。三种藻对铁离子的耐受性顺序如下:四尾栅藻>小颤藻>铜绿微囊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小颤藻 四尾栅藻 Ca^2+ MG^2+
下载PDF
温灸家兔穴位后循经皮肤温度及组织Ca^(2+)-、Mg^(2+)-ATP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5
12
作者 谭连红 马春红 +2 位作者 张栋 王淑友 马惠敏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30-333,共4页
目的:研究循经温度形成的现象与Ca2+、Mg2+-ATP酶活性变化的关系,探讨循经高温线形成的能量代谢机制。方法:选用健康成年家兔7只,用红外热像仪观察温灸左后肢外侧"后三里"、右后肢内侧"阴陵泉"穴诱发胃经和脾经出... 目的:研究循经温度形成的现象与Ca2+、Mg2+-ATP酶活性变化的关系,探讨循经高温线形成的能量代谢机制。方法:选用健康成年家兔7只,用红外热像仪观察温灸左后肢外侧"后三里"、右后肢内侧"阴陵泉"穴诱发胃经和脾经出现的温度变化。选取温灸后循经出现温度较高部位(高温区)的组织,用酶学方法测定Ca2+、Mg2+-ATP酶活性,并与非高温区(对照区)组织比较。结果:温灸家兔"后三里""阴陵泉"穴循经组织温度明显升高。右后肢内侧(足太阴脾经)高温区组织Mg2+-ATP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区组织(P<0.05);左后肢外侧(足阳明胃经)高温区组织Mg2+-ATP酶活性亦有增高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温灸后,双后肢循经高温区组织Ca2+-ATP酶活性较对照区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家兔足太阴脾经循经出现温度较高组织的Mg2+-ATP酶活性较非高温区增强,可能导致外周ATP释放能量的功能活动加强,从而促使组织能量代谢旺盛。2)家兔循经温度较高组织的Ca2+-ATP酶活性未见明显改变,提示Ca2+-ATP酶活性在循经高温区的形成过程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灸 循经组织温度 CA^2+-ATP酶 Mg^2+-ATP酶
下载PDF
K^+,Ca^(2+)和Mg^(2+)对不同水稻(Oryza sativa L.)基因型苗期耐盐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振华 刘强 +2 位作者 宋海星 荣湘民 Abdelbagi M.Ismail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3088-3097,共10页
【目的】进一步探明盐胁迫条件下营养元素K+、Ca2+和Mg2+对苗期不同水稻基因型耐盐性的影响差异,为明确作物耐盐胁迫的生理机制、提高作物耐盐胁迫能力提供参考。【方法】于2009年1—4月在严格控制水、温、光和营养元素供应的国际水稻... 【目的】进一步探明盐胁迫条件下营养元素K+、Ca2+和Mg2+对苗期不同水稻基因型耐盐性的影响差异,为明确作物耐盐胁迫的生理机制、提高作物耐盐胁迫能力提供参考。【方法】于2009年1—4月在严格控制水、温、光和营养元素供应的国际水稻研究所人工气候室进行水培试验,比较研究营养液中K+、Ca2+和Mg2+浓度的变化对不同水稻基因型苗期耐盐性的影响。【结果】在盐胁迫条件下(100mmol·L-1NaCl),耐盐基因型(FL478和IR651)与盐敏感基因型(IR29和Azucena)相比,植株体内有较低的Na+含量和Na+/K+、Na+/Ca2+、Na+/Mg2+比,有较高的K+含量,这些都是耐盐基因型耐盐胁迫能力高于盐敏感基因型的内在原因。盐胁迫条件下提高营养液中Ca2+和Mg2+的含量(60mg·L-1),可显著降低植株体Na+含量和Na+/K+、Na+/Ca2+、Na+/Mg2+比,明显减轻盐胁迫的危害,增强水稻耐盐胁迫能力,且Ca2+处理的效果优于Mg2+处理;而提高营养液K+含量对以上指标的影响远远小于Ca2+处理和Mg2+处理,这也是K+处理对水稻耐盐性影响相对不明显的内在原因。【结论】K+、Ca2+和Mg2+在植株体内的含量及其与Na+的比值变化都会影响水稻苗期耐盐性;适当提高水稻生长环境的Ca2+和Mg2+浓度可以明显增强植株耐盐胁迫能力,营养元素Ca2+的效果比Mg2+明显;而K+对水稻耐盐性的影响相对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盐胁迫 苗期 营养元素(K^+ Ca^2+ Mg^2+) 不同基因型
下载PDF
巴罗沙星与DNA的相互作用及Mg^(2+)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钟文英 黄琦 +1 位作者 王丹丹 倪坤仪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63-667,共5页
目的研究巴罗沙星与 DNA 的分子作用机制和 Mg^(2+)对巴罗沙星与 DNA 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片J荧光光谱研究巴罗沙星与 DNA 的作用强度并计算热力学数据ΔH;利用紫外光谱、黏度测定、竞争实验、与变性 DNA作用的比较等方法确定巴罗沙... 目的研究巴罗沙星与 DNA 的分子作用机制和 Mg^(2+)对巴罗沙星与 DNA 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片J荧光光谱研究巴罗沙星与 DNA 的作用强度并计算热力学数据ΔH;利用紫外光谱、黏度测定、竞争实验、与变性 DNA作用的比较等方法确定巴罗沙星与小牛胸腺 DNA 的相互作用方式;利用荧光光谱考察 Mg^(2+)对巴罗沙星与小牛胸腺DNA 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 DNA 对巴罗沙星的荧光猝灭常数为(5.43±0.07)×10~3L·mol^(-1),ΔH=-8.03 kJ·mol^(-1);Mg^(2+)使巴罗沙星与 DNA 的作用增强。结论巴罗沙星以沟槽键合方式与 DNA 相瓦作用;Mg^(2+)对巴罗沙星与 DNA 的结合有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罗沙星 小牛胸腺DNA 沟槽键合 MG^2+
下载PDF
Mg^(2+)、Co^(2+)、Mn^(2+)和Ca^(2+)对葡萄糖异构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陶丽梅 过莹立 +3 位作者 李宁 王淳 滕脉坤 王玉珍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1002-1005,共4页
The glucose isomerase(GI) was a metal activating enzyme It was most activated by Co 2+ and Mg 2+ ,and Mg 2+ was the best activator,whether the glucose or the xylose was the substrate When the glucose was substrate,the... The glucose isomerase(GI) was a metal activating enzyme It was most activated by Co 2+ and Mg 2+ ,and Mg 2+ was the best activator,whether the glucose or the xylose was the substrate When the glucose was substrate,the dissociation constant of Mg 2+ GI,Co 2+ GI and Mn 2+ -GI was 115 μmol/L,40 μmol/L, and 15 μmol/L respectively. The maximum activity of Mg 2+ GI,Co 2- GI and Mn 2+ GI was 100%,85%,and 20% respectively. When the xylose was substrate,the order of dissociation constant and maximum activity of the metal enzymes was the same Ca 2+ was a competitive inhibitor versus Mg 2+ ( K i 7 4 μmol/L)or Co 2+ ( K i 99 μmol/L). Compared with Mg 2+ GI,the K m of Co 2+ GI was more,and the V M of Co 2+ GI less The process of activity recovery from apo GI to metal GI showed that it was slow and of tw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异构酶 酶活性 MG^2+ CO^2+ MN^2+ CA^2+
下载PDF
芙蓉洞洞穴水Ca^(2+),Mg^(2+)浓度变化对气候事件的响应 被引量:14
16
作者 叶明阳 李廷勇 +5 位作者 王建力 李俊云 刘仙 唐亮亮 衣成城 杨圆鉴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2-86,共5页
对重庆市芙蓉洞内的两处滴水(1#,3#)和两处池水(2#,4#)进行了定点观测和取样分析,获得了4处洞穴水的pH、电导率和Ca2+,Mg2+,K+,Na+,SO42-,Cl-离子浓度等化学指标。结合当地的气象资料,分析研究了观测期间芙蓉洞洞穴水Ca2+,Mg2+浓度在不... 对重庆市芙蓉洞内的两处滴水(1#,3#)和两处池水(2#,4#)进行了定点观测和取样分析,获得了4处洞穴水的pH、电导率和Ca2+,Mg2+,K+,Na+,SO42-,Cl-离子浓度等化学指标。结合当地的气象资料,分析研究了观测期间芙蓉洞洞穴水Ca2+,Mg2+浓度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温度和降水的响应,重点对这两种离子与2006年和2007年夏季重庆特大干旱和降水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Ca2+浓度呈现以年为周期每年7-12月高于1-6月的变化规律,一年中Mg2+表现出波动期与稳定期交替出现的特点;Ca2+,Mg2+浓度在2006年9月明显升高,表明其对2006年夏季特大干旱事件的响应敏感,短期干旱导致洞穴水离子浓度偏高;2007年夏季的暴雨事件后Ca2+,Mg2+浓度波动较大,表明洞穴水对特大降水事件响应明显,但各个点的响应时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芙蓉洞 洞穴水 Ca^2+ Mg^2+浓度变化 气候响应
下载PDF
bFGF诱导血管形成中Mg^(2+)重要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洪炳哲 李胜范 +5 位作者 王江宁 刘学田 赵容杰 霍丽华 朴海南 曲直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9-634,共6页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growth factor,bFGF)对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内游离镁离子浓度([Mg2+]i)的调节机制及Mg2+与新生血管形成间相关性。方法我们采用荧光指示...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growth factor,bFGF)对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内游离镁离子浓度([Mg2+]i)的调节机制及Mg2+与新生血管形成间相关性。方法我们采用荧光指示剂mag-fura-2,运用PTi阳离子测定系统动态测HUVECs的[Mg2+]i。新鲜脐带内灌注胶原酶消化,获得内皮细胞,用含体积分数为0.2胎牛血清的M199液进行培养,当细胞外Mg2+浓度分别为0,1和2mmol.L-1时,观察了bFGF促进HUVECs血管形成的能力。结果bFGF诱导的[Mg2+]i增加与细胞外Mg2+存在无关,在细胞外无Mg2+时,bFGF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加[Mg2+]i。bF-GF诱导的[Mg2+]i增加与细胞外Na+浓度和细胞内Ca2+浓度无关,经bFGF的受体(KDR)阻断剂SU1498预处理,能明显阻断bFGF诱导的[Mg2+]i增加。当细胞外Mg2+为0mmol.L-1时,HUVECs形成血管作用受到明显抑制,bFGF也不刺激血管形成,但当细胞外Mg2+为1或2mmol·L-1时,bFGF可促进HUVECs形成血管。当细胞外Mg2+为1mmol·L-1时,KDR阻断剂SU1498可明显抑制bFGF促进HUVECs形成血管的作用。结论bFGF通过KDR信号传递途径使细胞内的Mg2+库释放Mg2+,从而增加HUVECs的[Mg2+]i,并对促进血管形成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MG^2+ 血管形成 KDR mag-fura-2
下载PDF
油茶皂甙对缺血大鼠心肌线粒体Na^+、Ca^(2+)、Mg^(2+)含量及ATPase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起壬 曹守仪 +4 位作者 万福生 李萍 彭维杰 何明 刘焕兵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缺血时心肌线粒体Na +、Ca2 +、Mg2 +含量、ATPase活性的变化及油茶皂甙(SQS)对它们的影响。方法以皮下多点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4mg·kg-1)诱导心肌缺血损伤为模型 ,测定Na +、Ca2 +、Mg2 +含量及ATPase活性。结...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缺血时心肌线粒体Na +、Ca2 +、Mg2 +含量、ATPase活性的变化及油茶皂甙(SQS)对它们的影响。方法以皮下多点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4mg·kg-1)诱导心肌缺血损伤为模型 ,测定Na +、Ca2 +、Mg2 +含量及ATPase活性。结果心肌缺血时线粒体Mg2 + 含量明显减少 ,Na+ 、Ca2 + 含量显著增多 ;Na+ _K + _ATPase、Ca2 + _Mg2 +_ATPase活性显著下降。SQS(0 2mg·kg-1,iv)能显著对抗缺血心肌线粒体Na +、Ca2 +、Mg2 + 含量及Na+ _K + _ATPase、Ca2 + _Mg2 + _ATPase活性的上述改变。结论SQS具有抗钠钙超载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皂甙 心肌线粒体 心肌缺血 动物实验 NA^+ CA^2+ MG^2+
下载PDF
在多基因PCR中对dNTP与Mg^(2+)的浓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吴爱军 王红 俞守义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 通过实验介绍在单一浓度下的Mg2 + 与在不同浓度情况下的dNTP及在单一浓度下的dNTP与在不同浓度下的Mg2 + 进行多基因PCR的反应过程。方法 通过多基因PCR分析比较Mg2 + 和dNTP在不同浓度下的反应结果。结果 PCR反应在 10×P... 目的 通过实验介绍在单一浓度下的Mg2 + 与在不同浓度情况下的dNTP及在单一浓度下的dNTP与在不同浓度下的Mg2 + 进行多基因PCR的反应过程。方法 通过多基因PCR分析比较Mg2 + 和dNTP在不同浓度下的反应结果。结果 PCR反应在 10×PCRBuffer为 0 0 2mol/LMg2 + 浓度时 ,随着dNTP浓度的增大 ,PCR反应增强 ,特别是较大片段PCR产物反映更为明显。但随着dNTP浓度的继续增大 ,PCR反应抑制 ,扩增条带度减弱 ,直至条带完全消失。而在0 0 0 2mmol/LdNTP浓度下 ,随着Mg2 + 浓度的不断增大 ,反应逐渐增强。但随着Mg2 + 浓度的继续增大 ,扩增条带亮度有减弱趋势。结论 在Mg2 + 单一浓度下 ,较大浓度dNTP有增强条带亮度的作用 ;在dNTP单一浓度下 ,过高的Mg2 + 浓度能抑制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TP MG^2+ 多基因 PCR
下载PDF
油酸钠体系下Mg^(2+)对白云母的活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彭祥玉 王宇斌 +1 位作者 张小波 李帅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01-407,共7页
针对油酸钠体系下Mg^(2+)对白云母浮选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合浮选溶液化学、Zeta电位、XPS等手段探讨了Mg^(2+)与白云母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Mg^(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明显提高白云母的可浮性,并且p H值越大Mg^(2+)对白云母的活化... 针对油酸钠体系下Mg^(2+)对白云母浮选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合浮选溶液化学、Zeta电位、XPS等手段探讨了Mg^(2+)与白云母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Mg^(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明显提高白云母的可浮性,并且p H值越大Mg^(2+)对白云母的活化效果越好。当p H=12,油酸钠用量为9.20×10-4mol/L时,3.44×10-4mol/L的Mg^(2+)可使白云母的回收率提高到82.20%。Mg^(2+)活化白云母的根本原因在于:Mg^(2+)可强化油酸根离子在白云母表面的局部正电区域的静电吸附作用,同时可以提高白云母表面铝和硅离子与油酸根离子的反应的机率。此外,白云母表面覆盖的Mg^(2+)可与油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疏水的油酸镁。在这三者共同作用下,白云母的可浮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母 油酸钠 MG^2+ 活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