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宗教改革时期德国的两种地方政权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朱孝远
-
机构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
出处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75,共11页
-
基金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德国农民战争中的话语政治:从1525年革命的政治目标看近代西方政治的起源"(10YJA770077)的成果
-
文摘
德国的政治体制,在16世纪发生显著变化,形成了两种发展趋势。在诸侯势力强大的地区,出现了诸侯领地邦国;在诸侯势力较弱而农村社区又较为发展的地区,出现了普通人建立百姓共和国的方案。本文分析这两种趋势产生的原因及其与宗教改革运动的关系,进而在德国历史学家布瑞克教授研究的基础上,对诸侯领地邦国的性质、百姓共和国的可操作性、宗教改革与百姓共和国的关系三个问题上,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作者认为:尽管因为农民战争的失败百姓共和国无法建成,但从历史视野看,百姓共和国的理念却代表着宗教改革时期德国政治的实质性进步。只有在充分体现民意的政治结构下,才能建立真正的近代政治制度。国家的良好形象,正是藉着公平、公正和公共利益,在民众心目中树立起来的。
-
关键词
诸侯领地邦国
路德
盖斯迈尔
公共利益
-
Keywords
territory state
Martin Luther
michael gaismair
the common good
-
分类号
K516
[历史地理—世界史]
D751.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德意志农民战争纲领中的国家制度改革
- 2
-
-
作者
朱孝远
-
机构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
出处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6,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方史学史谱系中文明史范式研究"(项目编号:19ZDA236)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德意志农民战争的纲领里有着建立人民国家的丰富内容。为此,需要对原有的国家进行体制改革。政治改革表现为用共和制代替君主制,用选举制代替任命制,用人民司法代替贵族领主法庭,用正规军代替战斗力弱小的民兵制。经济方面改革旨在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变封建剥削制度为国有制和公有制,同时建立由政府直接管理的矿业、商业、工业和农业。社会改革的目的在于确保人民的生存权利和人身自由.通过建立国家掌控的社会福利机构,维护社会的平等和公正。这些改革都服务于一个目的.即人民的国家执政为民,充分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社会权益,反映出早期人民国家的真正特性。
-
关键词
米夏埃尔·盖斯迈尔
汉斯·海尔高特
《致全体德国农民大会书》
人民共和国
-
Keywords
michael gaismair
Hans Hergot
"An die Versammlung Gemainer Bauernschaft"
People’s Republic
-
分类号
K13
[历史地理—世界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