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宗教改革时期德国的两种地方政权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孝远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75,共11页
德国的政治体制,在16世纪发生显著变化,形成了两种发展趋势。在诸侯势力强大的地区,出现了诸侯领地邦国;在诸侯势力较弱而农村社区又较为发展的地区,出现了普通人建立百姓共和国的方案。本文分析这两种趋势产生的原因及其与宗教改革运... 德国的政治体制,在16世纪发生显著变化,形成了两种发展趋势。在诸侯势力强大的地区,出现了诸侯领地邦国;在诸侯势力较弱而农村社区又较为发展的地区,出现了普通人建立百姓共和国的方案。本文分析这两种趋势产生的原因及其与宗教改革运动的关系,进而在德国历史学家布瑞克教授研究的基础上,对诸侯领地邦国的性质、百姓共和国的可操作性、宗教改革与百姓共和国的关系三个问题上,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作者认为:尽管因为农民战争的失败百姓共和国无法建成,但从历史视野看,百姓共和国的理念却代表着宗教改革时期德国政治的实质性进步。只有在充分体现民意的政治结构下,才能建立真正的近代政治制度。国家的良好形象,正是藉着公平、公正和公共利益,在民众心目中树立起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侯领地邦国 路德 盖斯迈尔 公共利益
下载PDF
德意志农民战争纲领中的国家制度改革
2
作者 朱孝远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6,共6页
德意志农民战争的纲领里有着建立人民国家的丰富内容。为此,需要对原有的国家进行体制改革。政治改革表现为用共和制代替君主制,用选举制代替任命制,用人民司法代替贵族领主法庭,用正规军代替战斗力弱小的民兵制。经济方面改革旨在消灭... 德意志农民战争的纲领里有着建立人民国家的丰富内容。为此,需要对原有的国家进行体制改革。政治改革表现为用共和制代替君主制,用选举制代替任命制,用人民司法代替贵族领主法庭,用正规军代替战斗力弱小的民兵制。经济方面改革旨在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变封建剥削制度为国有制和公有制,同时建立由政府直接管理的矿业、商业、工业和农业。社会改革的目的在于确保人民的生存权利和人身自由.通过建立国家掌控的社会福利机构,维护社会的平等和公正。这些改革都服务于一个目的.即人民的国家执政为民,充分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社会权益,反映出早期人民国家的真正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夏埃尔·盖斯迈尔 汉斯·海尔高特 《致全体德国农民大会书》 人民共和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