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Organic Inclusions Using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nd Micro-FT. IR Techniques
1
作者 李荣西 杜向民 迟元林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1年第1期88-96,共9页
Organic inclusions from the Shahejie Formation of the Eogene period in the Bohai Gulf Basin, eastern China, were examined using micro\|FT. IR and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in addition to the measurement of their homogen... Organic inclusions from the Shahejie Formation of the Eogene period in the Bohai Gulf Basin, eastern China, were examined using micro\|FT. IR and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in addition to the measurement of their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T\-h). Two populations of organic inclusions were recognized, the primary and the secondary organic inclusions. The primary organic inclusions contain organic materials with relatively long alkyl chains (the carbon atom number is 15 to 17), whereas the secondary organic inclusions contain a certain amount of H\-2S besides organic materials which have relatively short alkyl chains with the carbon atom number of 5 to 6. The T\-h values of the primary organic inclusions are within the range of 87-91℃,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secondary organic inclusions (T\-h=98-105℃), suggesting that the primary organic inclusions experienced a lower degree of thermal evolution than the secondary inclusions. This inferenc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and parameters (T\-\{max\}, Q values) of the organic inclusions. Data from the organic inclusions together with the petroleum geology setting revealed that the primary inclusions resulted from the migration of hydrocarbons generated within the strata they are hosted, whereas the secondary organic inclusions were trapped in the process of secondary hydrocarbons expelled out of the source rocks to the locations where they were accumulated.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inclusion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maturation of the oil generated from the Shahejie Formation. The abundance of the organic inclusion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indicate that the member Es3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is highly potential for oil accumulation. The results could provide essential clues to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the Bohai Gulf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第三纪 无机物 渤海湾盆地 荧光显微镜 流体包裹体 均化温度 油气成因
下载PDF
Research on Micro-FT-IR for Chief Macerals of C-P Coals in Bohaiwan Basin
2
作者 王延斌 彭立才 韩德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1999年第2期120-124,共5页
Bohaiwan basin is an important oil-bearing basin in east China. The coal-bearing series of Carbonifer ous-Permian in the hasin distributes extensively. The micro-FT-IR analysis of the chief macerals shows that the cut... Bohaiwan basin is an important oil-bearing basin in east China. The coal-bearing series of Carbonifer ous-Permian in the hasin distributes extensively. The micro-FT-IR analysis of the chief macerals shows that the cutinite and resinite are rich in CH3 and CH2, but the sporinite is deficient in that. The desmocollinites in the C-P coals are all rich in CH2, however, the same parameters (ICH3,ICH2,,IA) of coals in Taiyuan Formation (C2t ) are greater than that in Shanxi Formation (P1s), which revealedthat the coals in Taiyuan Formation is more abundant in Hydrog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FT-ir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PARAMETER in hydrogen content
下载PDF
FT-IR显微ATR红外光谱图像系统及其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何晓东 汤河源 徐新 《现代仪器使用与维修》 1999年第2期32-34,共3页
FT-IR显微ATR红外光谱图像系统是研究物体表面微区化学成分及各成分在空间分布的分析测试系统。该系统将红外光谱与该光谱所在空间位置有机地联系起来,直接反映了某化合物或官能团在物体表面的分布状况。本文简要介绍FT-IR显微ATR红外... FT-IR显微ATR红外光谱图像系统是研究物体表面微区化学成分及各成分在空间分布的分析测试系统。该系统将红外光谱与该光谱所在空间位置有机地联系起来,直接反映了某化合物或官能团在物体表面的分布状况。本文简要介绍FT-IR显微ATR红外光谱图象系统的表面微区测试原理和特点,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显微镜 显微ATR 表面分析 红外光谱图像
下载PDF
Micro-motion dynamics analysis of ballistic targets based on infrared detection 被引量:1
4
作者 Junliang Liu Yanfang Li +2 位作者 Shangfeng Chen Huanzhang Lu Bendong Zha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7年第3期472-480,共9页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related to micro-motions, such as mechanical vibration or rotation,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classifying and recognizing ballistic targets in the midcourse, and recent researches explore w...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related to micro-motions, such as mechanical vibration or rotation,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classifying and recognizing ballistic targets in the midcourse, and recent researches explore ways of extracting the micro-motion features from radar signals of ballistic targets.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how to investigate the micro-moti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llistic targets from the signals based on infrared (IR) detection, which is mainly achieved by analyzing the periodic fluctu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rget IR irradiance intensity signatures. Simulation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eriodic characteristics of IR signatures can be used to distinguish different micro motion types and estimate related parameters. Consequently, this is possible to determine the micro-motion dynamics of ballistic targets based on IR de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motion dynamics infrared (ir) signatures target recognition parameters estimation
下载PDF
Metal Nano Layer Coating for Improving the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of Micro-Poisons Using Reflection Spectroscopic Measurement
5
作者 Amir Abramovich Alexander Shulzinger +1 位作者 Meir Ochana David Rotshild 《Optics and Photonics Journal》 2015年第5期193-199,共7页
Metal nano layer coating for increasing the sensitivity of spectroscopic measurements is proposed and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d in this paper. The metal nano layer will attract the micro-poisons from any measured aq... Metal nano layer coating for increasing the sensitivity of spectroscopic measurements is proposed and experimentally demonstrated in this paper. The metal nano layer will attract the micro-poisons from any measured aqueous sample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micro-poison in the vicinity of the surface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sensitivity of the spectroscopic measurement. The demonstration was carried out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operating in the MIR 400 cm-1 - 4000 cm-1 and 5 nm Gold layer which was grown on silicon oxide subst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Malathion organophosphate pesticide was used as micro-poison. The spectroscopic measurement proves that Malathion was attracted to the metal nano layer. Furthermore, the absorption lines of Malathion were detected and recognized. This proof of principle can be applied to any Internal Reflection Elements (IRE) and it can be used to purify any aqueous solutions and atmosphere from micro-poisons which will be attracted to the metal Nano lay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ir Spectroscopy Internal REFLECTION Element (irE) METAL NANO LAYER COATING Detection of micro-Poisons Organophosphates
下载PDF
薄层色谱-显微红外光谱(TLC-MicroIR)联用技术检测减肥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盐酸芬氟拉明 被引量:18
6
作者 许凤 冯钰 +1 位作者 付双 李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8-361,共4页
目的:建立减肥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盐酸芬氟拉明的定性检测方法。方法:供试品用甲醇超声提取,以硅胶GF254铝合金薄层板(5 cm×10 cm)为固定相,以三氧甲烷-甲醇-氨水(11∶1∶0.12)为展开剂,在紫外灯254 nm下检视,用薄层色谱法(TLC)快... 目的:建立减肥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盐酸芬氟拉明的定性检测方法。方法:供试品用甲醇超声提取,以硅胶GF254铝合金薄层板(5 cm×10 cm)为固定相,以三氧甲烷-甲醇-氨水(11∶1∶0.12)为展开剂,在紫外灯254 nm下检视,用薄层色谱法(TLC)快速初筛后,再联用显微红外光谱法(Micro IR)对其进行定性检测。结果:在检查下的9批供试品中有2批含有盐酸芬氟拉明。结论: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以作为该类保健食品非法添加盐酸芬氟拉明的快速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肥保健食品 盐酸芬氟拉明 薄层色谱法 显微红外光谱法
原文传递
Ⅰa型金刚石中水的显微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志军 彭明生 苑执中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1-244,共4页
天然Ⅰa型金刚石在垂直于 ( 10 0 ) ,( 110 )和 ( 111)三个方向上定向显微红外光谱的定量比较分析表明 :水、片晶和C—C键在以上三个方向上所测得的浓度是不相同的。不同方向上水和片晶浓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表明样品中水与片晶具有... 天然Ⅰa型金刚石在垂直于 ( 10 0 ) ,( 110 )和 ( 111)三个方向上定向显微红外光谱的定量比较分析表明 :水、片晶和C—C键在以上三个方向上所测得的浓度是不相同的。不同方向上水和片晶浓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表明样品中水与片晶具有密切伴生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a型金刚石 片晶 显微红外光谱 矿物谱学
下载PDF
用显微红外方法研究涂层中物质传输规律 被引量:5
8
作者 严川伟 何刚 +3 位作者 刘宏伟 史志明 林海潮 曹楚南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5-47,共3页
用红外显微方法辅以差谱技术获得了SO2-4 在环氧涂层中随厚度分布的红外数据.这些数据与该离子在涂层中的传输相对应,指出了用显微红外方法对涂层中的物质传输进行表征的技术关键在于具有光学均匀性的涂层截面的获得.
关键词 防腐涂层 涂层 硫酸根 显微红外方法 物质传输
下载PDF
Zn在SO_2环境中大气腐蚀初期表面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严川伟 史志明 +1 位作者 林海潮 曹楚南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51-153,共3页
采用扫描电镜 (SEM EDAX)和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对Zn在相对湿度为 90 %和 0 .9× 1 0 -6SO2 的控制气氛条件下初期腐蚀表面和腐蚀产物进行了研究 .1 0h以后腐蚀表面呈现均匀分布的凹凸形貌特征 ,直到数日后开始萌生局部腐蚀 .
关键词 大气腐蚀 二氧化硫 显微红外光谱
下载PDF
用红外显微镜鉴别棉、麻、毛、丝、化纡制品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颖 张国宝 赵根锁 《河南科学》 2000年第2期170-172,共3页
本文讨论了纤维的鉴别方法 ,并利用付里叶变换红外显微镜光谱法对 2 0种不同纤维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 ,用红外显微镜光谱法鉴别纤维的种类 ,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不损坏样品等特点。
关键词 纤维 红外显微镜 化纤制品 鉴别
下载PDF
水杨醛类希夫碱在LB膜上的光谱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雅茹 吴红 +2 位作者 牛丽萍 徐建平 邵会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45-647,共3页
合成了两种末端碳链长度不同的水杨醛类希夫碱N 十二烷基 ( 2 羟基 5 硝基苯甲亚胺 )和N 十六烷基 ( 2 羟基 5 硝基苯甲亚胺 ) ,研究了它们在气 液界面上的成膜性能 ,并通过紫外、荧光、红外显微镜等光谱手段对它们在LB膜上的性能... 合成了两种末端碳链长度不同的水杨醛类希夫碱N 十二烷基 ( 2 羟基 5 硝基苯甲亚胺 )和N 十六烷基 ( 2 羟基 5 硝基苯甲亚胺 ) ,研究了它们在气 液界面上的成膜性能 ,并通过紫外、荧光、红外显微镜等光谱手段对它们在LB膜上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希夫碱分子在LB膜中都形成了J 聚体 ,末端碳链较长的希夫碱的成膜性能相对较好 ,并且在膜上也能光致发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性能 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 红外显微镜 水杨醛类希夫碱 LB膜 可见光谱 成膜性能
下载PDF
新型红外探测器可动薄膜微腔的腐蚀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兰 董典红 +4 位作者 刘铮 邓军 徐晨 邹德恕 沈光地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51-654,共4页
基于气体直接吸收机理、微机械技术实现的气动红外探测器是对中远波段实现室温探测的新型红外探测器。该探测器的关键结构———微气腔和可动薄膜的腐蚀工艺研究对整个器件的制作有重要意义。根据探测器结构提出了对腐蚀工艺的要求,采用... 基于气体直接吸收机理、微机械技术实现的气动红外探测器是对中远波段实现室温探测的新型红外探测器。该探测器的关键结构———微气腔和可动薄膜的腐蚀工艺研究对整个器件的制作有重要意义。根据探测器结构提出了对腐蚀工艺的要求,采用EPW湿法腐蚀的工艺,通过实验研究器件结构制作的最佳腐蚀条件和腐蚀速度,保证了工艺的可控性和器件结构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械 红外探测器 湿法腐蚀 EPW腐蚀液
下载PDF
显微红外测温技术及其在金红石矿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朱霞 倪培 +1 位作者 黄建宝 王天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052-2058,共7页
显微红外测温技术是红外显微镜通过红外成像系统研究不透明和半透明矿物的流体包裹体的丰度和分布特征,并与冷热台相结合,进行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本文以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海榴辉岩中金红石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为... 显微红外测温技术是红外显微镜通过红外成像系统研究不透明和半透明矿物的流体包裹体的丰度和分布特征,并与冷热台相结合,进行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本文以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海榴辉岩中金红石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为例,系统介绍了显微红外测温分析技术。结果表明,显微红外测温技术是研究半透明和不透明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新手段,可见光和红外光两种光源下流体包裹体的测定不存在系统误差。利用红外显微镜进行半透明-不透明矿石矿物的流体包裹体测定时,循环技术法是测定冰点和均一温度的有效方法。江苏东海地区超高压变质带所经历的早期退变质阶段是金红石矿床的主要形成阶段。显微红外测温技术对研究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以及矿床成因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将在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的研究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襄体 红外显微测温技术 金红石矿床
下载PDF
笔石组成与结构的微区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大锰 侯孝强 蒋金鹏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3-57,共5页
采用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Micro-FT-IR)和装有液体金属离子枪的高分辨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TOF-SIMS)首次研究了笔石的化学组成与结构。Micro-FT-IR谱图在1680~1740cm-1和1000~1320cm-1范围内吸收强度高,而1600cm-1处... 采用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Micro-FT-IR)和装有液体金属离子枪的高分辨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TOF-SIMS)首次研究了笔石的化学组成与结构。Micro-FT-IR谱图在1680~1740cm-1和1000~1320cm-1范围内吸收强度高,而1600cm-1处吸收强度低.表明笔石是由含N、O等杂质原子基团的高分子聚合物组成,且该笔石热演化程度不高;TOF-SIMS谱图表明,笔石的二次离子峰主要集中在较低质量数处,在高质量数峰强度低,且M/Z43,105,135等峰强度高,亦证实笔石的上述组成特点。研究结果表明Micro-FT-IR和TOF-SIMS技术是煤及源岩显微组分微区成分分析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石 组成 结构 生物岩 微区分析
下载PDF
酸洗脱灰对准东次烟煤结构和反应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文达 王鹏翔 +4 位作者 孙绍增 赵义军 赵虹翔 严泰森 吴江全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291-3300,共10页
研究酸洗脱灰过程对煤的化学结构和反应活性的影响对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十分重要。采用HCl-HF-HCl和HF-HNO_3-HCl两种方法对准东次烟煤进行处理,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原煤及其酸洗处理得到的脱灰煤进行结构表征,并用微型流化床多阶段气固... 研究酸洗脱灰过程对煤的化学结构和反应活性的影响对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十分重要。采用HCl-HF-HCl和HF-HNO_3-HCl两种方法对准东次烟煤进行处理,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原煤及其酸洗处理得到的脱灰煤进行结构表征,并用微型流化床多阶段气固反应分析仪对煤粉样品燃烧反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酸洗处理可使煤中灰分含量降低到0.2%以下,脱灰煤中OH和COOH附近的吸收峰强度显著增强,脂肪侧链变短,芳香环上取代基减少。HF使得煤中硅铝类矿物质被大量脱除,HNO_3会与煤中有机物发生硝化反应,导致部分含氧官能团含量进一步增加。当温度在600和700℃时,脱灰煤燃烧反应性与原煤相比显著降低,但随着温度升高至800和900℃,脱灰煤与原煤的反应性差距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东煤 脱灰煤 酸洗 红外光谱 微型流化床 反应活性
下载PDF
氧化钒热敏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周进 茹国平 +1 位作者 李炳宗 梁平治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1-295,共5页
报道一种制备氧化钒热敏薄膜的新方法 .采用离子束溅射 V2 O5粉末靶淀积和氮氢混合气体热处理相结合的薄膜技术 ,可制备热敏性能较好的低价氧化钒薄膜 VOx(x<2 .5 ) .对不同温度退火后氧化钒薄膜在 10~ 10 0℃范围内测定了薄层电阻... 报道一种制备氧化钒热敏薄膜的新方法 .采用离子束溅射 V2 O5粉末靶淀积和氮氢混合气体热处理相结合的薄膜技术 ,可制备热敏性能较好的低价氧化钒薄膜 VOx(x<2 .5 ) .对不同温度退火后氧化钒薄膜在 10~ 10 0℃范围内测定了薄层电阻随温度的变化 ,得到的电阻温度系数 (TCR)值为 (- 1~ - 4) % K- 1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这种方法可在较低温度下制备氧化钒薄膜 ,这种薄膜具有较低的电阻率和较高的 TCR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钒 非致冷红外微测辐射热计 离子束溅射 电阻温度系数 氮氢退火 热敏薄膜
下载PDF
静态热老化对锂-钙基润滑脂微观结构和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17
作者 沈铁军 胡明华 +1 位作者 刘瑞刚 刘庆廉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1-586,共6页
采用静态热老化模拟润滑脂在轴承中的热老化过程,通过红外光谱特征波峰面积变化、扫描电镜和差热分析表征热老化后润滑脂微观结构,并采用流变测试仪考察热老化过程中润滑脂流变性能的变化.结果发现:随着老化时间延长,基础油分子碳链发... 采用静态热老化模拟润滑脂在轴承中的热老化过程,通过红外光谱特征波峰面积变化、扫描电镜和差热分析表征热老化后润滑脂微观结构,并采用流变测试仪考察热老化过程中润滑脂流变性能的变化.结果发现:随着老化时间延长,基础油分子碳链发生断裂,稠化剂浓度下降,产生含羰基类氧化产物,该类物质浓度逐渐增强;老化后的润滑脂晶体结构遭到严重破坏,皂纤维网状结构逐渐瓦解,润滑脂结构稳定性变差,剪切过后,结构恢复速率变慢;超过热老化288 h润滑脂热稳定临界点后,润滑脂老化反应加剧,易从润滑部位流失,润滑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脂 热老化 微观结构 红外光谱 流变性
下载PDF
多孔β-TCP生物陶瓷骨内植入后的显微红外光谱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勤 何季平 +4 位作者 郑启新 李世普 胡晓宁 阎玉华 尤乃亭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94-300,共7页
磷酸三钙(β-TCP)生物陶瓷植入兔股骨后植入生物陶瓷、界面和兔股骨的显微红外光谱,对其红外特征频率作了指认和归属。在植入生物陶瓷和界面的红外光谱中,骨骼矿物相(或磷酸钙),胶原,蛋白质和脂类(或磷脂)的红外特征频率... 磷酸三钙(β-TCP)生物陶瓷植入兔股骨后植入生物陶瓷、界面和兔股骨的显微红外光谱,对其红外特征频率作了指认和归属。在植入生物陶瓷和界面的红外光谱中,骨骼矿物相(或磷酸钙),胶原,蛋白质和脂类(或磷脂)的红外特征频率同时出现,它们与股骨的红外光谱非常相似,其结果与拉曼光谱相互吻合,相互补充。这些光谱数据为揭示β-TCP生物陶瓷的生物降解和新骨生成机理提供了大量分子信息和证据,从而证明生物陶瓷骨内植入后不仅陶瓷本身已部分溶解和降解而且在植入陶瓷的表面和孔隙中以及界面处均已生成新生骨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磷酸三钙 生物陶瓷 骨内植入 显微红外光谱
下载PDF
利用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原位分析铀矿物 被引量:3
19
作者 邱林飞 欧光习 +3 位作者 张敏 黎琼 吴迪 尚长健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47,共5页
利用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技术,对下庄矿田338矿床矿石中的铀矿物进行了原位无损分析,避免了传统方法(KBr压片法)需要剂量大及纯度高的缺陷。实验表明:利用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原位分析铀矿物是可行的,并且具有用量少(薄... 利用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技术,对下庄矿田338矿床矿石中的铀矿物进行了原位无损分析,避免了传统方法(KBr压片法)需要剂量大及纯度高的缺陷。实验表明:利用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原位分析铀矿物是可行的,并且具有用量少(薄片面积大于20μm×20μm)及原位无损的特性,而利用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MAPING"功能可以快速、大面积的鉴定不同矿物的接触关系,确定矿石的成分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原位无损分析 铀矿物
下载PDF
不同煤阶煤炭化过程中挥发分组成及微孔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申峻 王志忠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6-629,共4页
用SORPTOMATIC1990吸附仪研究了6种不同煤阶煤(包括无烟煤、贫瘦煤、焦煤、肥煤、弱黏煤、气煤)在3℃/min升温速率到1000℃的炭化过程中孔容和孔径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并用Bio-rad FTS-165裂解红外测定了各种煤在10℃/min升温速率的炭化... 用SORPTOMATIC1990吸附仪研究了6种不同煤阶煤(包括无烟煤、贫瘦煤、焦煤、肥煤、弱黏煤、气煤)在3℃/min升温速率到1000℃的炭化过程中孔容和孔径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并用Bio-rad FTS-165裂解红外测定了各种煤在10℃/min升温速率的炭化过程中挥发分的组成及各自的释放温度范围.结果表明:不同变质程度煤在裂解过程中,可挥发性芳香物生成量的大小排序为肥煤>焦煤>瘦煤>气煤,且肥煤芳环上的取代基最多,而弱黏煤和无烟煤生成可挥发性芳香物的量最少.煤阶越低,释放CO2的温度越低,生成的量越多.1000℃生成焦炭的孔容大小排列为:肥煤C1>弱黏煤D1>焦煤B1>无烟煤YQ,比表面积大小排列为C1 YQ,B1>D1,平均孔半径大小的排列为:D1 B1>YQ>C1.在炭化过程中,C1肥煤的孔容和比表面积变化最剧烈,YQ煤变化最小.C1煤生成焦炭表面积最大为20 m2/g,其它煤成焦表面积3 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化 挥发分组成 微孔 裂解红外 比表面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