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DB-30W微层吹塑中空成型机生产线介绍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卫民 邱建成 +4 位作者 贾辉 朱建新 徐文良 何建领 马建军 《塑料包装》 CAS 2014年第3期19-23,共5页
介绍了微层吹塑的原理、生产工艺,与传统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以及本技术的未来技术创新点与市场前景。
关键词 微层吹塑 层状复合 微层共挤
下载PDF
抗紫外PC/PMMA交替微层复合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义成 杨卫民 +2 位作者 焦志伟 石美浓 黄亮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共6页
为提高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薄膜的抗光老化性能,选用具有高紫外线吸收能力的苯并三唑紫外线吸收剂(UV–P)作为PC的改性剂,并通过自制的微纳层叠装置制备出抗光老化的PC/PMMA复合薄膜。首先,利用双螺杆的剪切分散作... 为提高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薄膜的抗光老化性能,选用具有高紫外线吸收能力的苯并三唑紫外线吸收剂(UV–P)作为PC的改性剂,并通过自制的微纳层叠装置制备出抗光老化的PC/PMMA复合薄膜。首先,利用双螺杆的剪切分散作用将不同添加量的UV–P与PC熔融共混并挤出造粒;然后,改性的PC与PMMA经自制的微纳层叠共挤装置挤出成型,制备复合薄膜;最后,对复合薄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具有有机小分子结构的UV–P在熔融态下能与聚合物材料有着良好的相容性;UV–P的加入对复合薄膜总失重率的影响并不大,但对复合薄膜第一阶段的热失重影响较大,在UV–P填充量为0.15%和0.8%时,复合薄膜的第一次热失重率由45.46%分别下降到36.79%和35.08%;在UV–P的填充量为0.35%时,复合薄膜在沿挤出方向及垂直于挤出方向的拉伸强度最大,分别达到72.2,52.4MPa,同时沿挤出方向上的断裂伸长率也达到最大值,为11.8%;随着UV–P填充量的增加,复合薄膜的紫外线吸收率也逐渐提升,在UV–P的填充量为0.5%时,复合薄膜的光学性能最佳,可以屏蔽99%的380nm以内的紫外线,并且平均透光率达到了82.1%的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复合薄膜 苯并三唑紫外线吸收剂 微层共挤 光老化
下载PDF
基于微纳层叠共挤的PLA/PCL可降解微层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谷琳 朱钰婷 +3 位作者 何家隆 朱惠豪 马玉录 谢林生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14,共8页
采用微纳层叠共挤出设备制备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可降解微层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材料试验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失重分析仪等对微层薄膜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LA/PCL微层薄膜的热稳定性... 采用微纳层叠共挤出设备制备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可降解微层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材料试验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失重分析仪等对微层薄膜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LA/PCL微层薄膜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均优于PLA/PCL共混薄膜;PCL对微层薄膜具有明显的增韧效果,同时可提高微层薄膜的结晶性能和热稳定性;当PLA/PCL配比为40/60、50/50或60/40时,PLA/PCL微层薄膜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此时拉伸强度高于51.2 MPa,断裂伸长率高于568.6%,冲击强度高于100.7 J/m,微层薄膜中PLA相的结晶度高于43.28%、热降解峰值温度高于373.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己内酯 微纳层叠共挤出设备 可降解微层薄膜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