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0T Micro MRI观察丝裂霉素C预防硬膜外粘连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陆圣华 曹晓建 +3 位作者 王立新 孙钰 滕皋军 臧凤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63-1266,共4页
目的:应用7.0T Micro MRI探讨预防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粘连实验研究中丝裂霉素C(MMC)的理想浓度及其使用安全性。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分别切除L1椎板,术中各组分别以棉片浸透生理盐水(A组)或0.1mg/ml(B组)、0.3mg/ml(C组)... 目的:应用7.0T Micro MRI探讨预防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粘连实验研究中丝裂霉素C(MMC)的理想浓度及其使用安全性。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分别切除L1椎板,术中各组分别以棉片浸透生理盐水(A组)或0.1mg/ml(B组)、0.3mg/ml(C组)、0.5mg/ml(D组)、0.7mg/ml(E组)的MMC,置于裸露的硬脊膜后5min。应用MMC前后分别对大鼠行体感诱发电位测定。术后4周处死大鼠取手术段脊柱,分别做MicroMRI扫描、瘢痕组织面积测定、肉眼观察硬脊膜与后方瘢痕组织粘连情况。结果:A组标本硬膜外瘢痕组织致密,瘢痕面积大,与硬脊膜形成紧密粘连。B组和C组标本硬膜外瘢痕组织不致密,瘢痕面积减小,与硬脊膜部分粘连。D组和E组标本硬膜外瘢痕组织不致密,瘢痕面积更小,与硬脊膜未形成明显粘连。大鼠应用MMC前后体感诱发电位无明显改变。结论:局部应用浓度为0.5mg/ml的MMC能有效减少硬膜外瘢痕组织增生,避免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并且安全。0.5mg/ml浓度的MMC可能是椎板切除后预防硬膜外粘连理想的浓度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切除术 硬膜 粘连 丝裂霉素C 浓度 micro mri
下载PDF
联合高分辨率MRI和micro-CT评价桃红四物汤对兔股骨头坏死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23
2
作者 陈雷雷 陈晓波 +1 位作者 洪郭驹 何伟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IONFH)家兔模型,联合高分辨率MRI和micro-CT评价桃红四物汤(THSWD)对于SIONFH微观骨性结构破坏的修复作用。方法将2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5只、模型组和中药组(桃红四物汤组)各10只,采用内毒素(LPS)... 目的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IONFH)家兔模型,联合高分辨率MRI和micro-CT评价桃红四物汤(THSWD)对于SIONFH微观骨性结构破坏的修复作用。方法将2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5只、模型组和中药组(桃红四物汤组)各10只,采用内毒素(LPS)联合甲强龙(MPS)的方法制备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中药组给予0.3 g/kg桃红四物汤混悬液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灌服等体积超纯水。实验第8周分别进行股骨头部3.0 T高分辨率磁共振影像仪高分辨率MRI检查,对股骨头部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检测及micro CT检测。结果1)高分辨率MRI中模型组股骨头内可见低信号带;中药组股骨头外形趋于正常,股骨头内近骨骺处有小块低密度区,大部分骨组织灰度值正常。模型组和正常组相比,结构参数前者ROE值增加,ROE/NR比例增加,中药组与模型组相比,ROE值减少,ROE/NR比例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经苏木精-伊红染色中,模型组可见部分骨小梁断裂,骨细胞核固缩,骨小梁空骨陷窝,骨髓细胞坏死,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药组可见成骨活动仍较为活跃,骨小梁形态较好。3)在micro-CT中,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前者BV/TV、Conn.D.、SMI、Tb.N、Tb.Th、值降低,BS/BV、Tb.Sp增高。中药组中,BS/BV、Tb.Sp显著低于模型组,Conn.D.、SMI、Tb.N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ROI三维重建可见模型组骨小梁紊乱,可见普遍断裂,骨质较少;中药组相对而言骨质改善,骨小梁有局部性修复。结论桃红四物汤能促进兔SIONFH模型的微观骨性结构修复和生物力学环境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高分辨率mri micro-CT 桃红四物汤 骨小梁
下载PDF
高分辨MRI对跟骨微结构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嵇鸣 朱汉民 +2 位作者 叶春涛 苗华栋 朱震方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493-499,共7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MRI在骨质疏松中的定量价值。方法收集病例共110例,男52例、女58例。按骨密度标准分4组:正常女性、异常女性、正常男性、异常男性。1.5TMR梯度回波左跟骨扫描,0.73mm层厚,空间分辨率:312μm×312μm×730μm。... 目的探讨高分辨MRI在骨质疏松中的定量价值。方法收集病例共110例,男52例、女58例。按骨密度标准分4组:正常女性、异常女性、正常男性、异常男性。1.5TMR梯度回波左跟骨扫描,0.73mm层厚,空间分辨率:312μm×312μm×730μm。其中50例行T2值扫描。在跟骨最大矢状面选定5个ROI。在二维图像(Binary image)基础上分析结构参数29个、生物力学参数1个及T2值,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正常女性-异常女性组、正常男性-异常男性组出现统计意义的参数达85%,跟前上、跟后上、跟前下ROI结构参数97%、97%、91%与骨密度相关。有统计意义的参数评分,两组中8-10分共占77%。反映小梁连接性参数如平均骨架长、小梁平均周长、欧拉数均与骨密度呈正相关,r=0.729、0.709、0.764,P〈0.001,欧拉数与骨密度呈负相关,r=-0.753,P〈0.001。抗扭转因子是生物力学参数,正常组均值在6.476-7.694之间,异常组在2.321-3.036之间,P〈0.001。抗扭转因子与骨密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如跟后上感兴趣区抗扭转因子与股骨颈、大粗隆、粗隆间、髋骨的相关系数在0.756-0.803之间,P〈0.001。T2值测定中,正常组均值在94.72-113.75ms之间,P〈0.01,异常组在119.4-127.4ms之间,P〈0.05,两组年龄与T2值呈明显正相关、骨密度与T2值呈明显负相关。结论高分辨MRI骨小梁定量测定有较大价值,可作为骨质疏松的信息补充,其中的骨纹理参数潜在意义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mri 跟骨 骨质疏松 微结构研究
下载PDF
基于动态增强MRI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软骨下骨微灌注 被引量:3
4
作者 郭达 潘建科 +4 位作者 黄伟康 曹学伟 陈嘉怡 马振蔚 刘军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23-1026,共4页
目的 通过动态增强MRI技术观察不同退变程度膝骨关节炎患者不同负重位点软骨下骨的微灌注情况。方法 选取诊断符合膝骨关节炎的患者35例,Kellgren-Lawrence分级(K-L评分)Ⅲ~Ⅳ级的20例归为中重度骨关节炎组,K-L评分Ⅰ~Ⅱ级的15例归... 目的 通过动态增强MRI技术观察不同退变程度膝骨关节炎患者不同负重位点软骨下骨的微灌注情况。方法 选取诊断符合膝骨关节炎的患者35例,Kellgren-Lawrence分级(K-L评分)Ⅲ~Ⅳ级的20例归为中重度骨关节炎组,K-L评分Ⅰ~Ⅱ级的15例归为轻度骨关节炎组;同时选取健康人15例归为健康组。所有研究对象接受3.0TMRI扫描仪检查,获取矢状位动态增强图像。在矢状位上分别于内外侧股骨远端、胫骨平台取4个相近规格的软骨下骨矩形兴趣区域,测量内容包括:兴趣区基础信号强度、强化率、最大斜率。结果 3组基础信号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骨关节炎组比较,中重度骨关节炎组内侧股骨远端最大斜率,内侧胫骨平台强化率、最大斜率,外侧胫骨平台最大斜率均显著增大(P〈0.05);与健康组比较,中重度骨关节炎组内侧股骨远端、内侧胫骨平台强化率、最大斜率及外侧胫骨平台最大斜率均显著增大(P〈0.05)。结论 随着骨关节炎程度的加重,膝关节软骨下骨表现为更高的微灌注状态,以机械载荷高的内侧股骨远端、胫骨平台更为明显,表现为强化率、最大斜率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软骨下骨微灌注 动态增强mri
下载PDF
直肠癌MRI与病理分期对照及其与MVD值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张茜 刘影 +4 位作者 王昌新 黄寒梅 陈柯 彭艳 朱志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85-1688,共4页
回顾性分析28例直肠癌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资料,结合高分辨率MRI(HR-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多序列MRI对患者进行T、N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对照。术后标本采用CD34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统计MRI分期与MVD的关... 回顾性分析28例直肠癌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资料,结合高分辨率MRI(HR-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多序列MRI对患者进行T、N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对照。术后标本采用CD34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统计MRI分期与MVD的关系及表观弥散系数(ADC)与MVD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多序列MRI对直肠癌T分期总的正确率为85.7%(24/28),Kappa=0.805;N分期正确率为82.14%(23/28),Kappa=0.632。MRI T3-4期的MVD值(27.00±4.34)较T1-2期(20.47±3.60)高,N1-2期(26.35±4.06)较N0期(19.09±2.9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C与MVD呈负相关(r=-0.743,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磁共振成像 病理TN分期 表观弥散系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非痴呆患者脑微出血灶和认知功能关系的MRI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倪广峰 李晓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5期10-12,共3页
目的研究小血管病非痴呆患者脑微出血灶和认知功能关系的磁共振成像(MRI)。方法选取2012-01—2014-01我院接收治疗的小血管病非痴呆患者100例,对100例患者进行磁共振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检查。25例脑微出血阳性患者为观察组,75例脑微出... 目的研究小血管病非痴呆患者脑微出血灶和认知功能关系的磁共振成像(MRI)。方法选取2012-01—2014-01我院接收治疗的小血管病非痴呆患者100例,对100例患者进行磁共振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检查。25例脑微出血阳性患者为观察组,75例脑微出血阴性患者随机选取25例为对照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画钟试验(CDT)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oCA量表中命名、视空间执行、计算、语言、记忆和概括抽象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MMSE量表和CDT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脑白质损坏和腔隙性梗死灶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MoCA量表中注意和定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脑微出血数量与注意力、视空间执行功能、计算能力呈负相关,与MoCA总分、CDT总分和MMSE总分呈正相关,与语言、命名、延迟记忆、定向力和抽象概括无相关性。结论脑小血管病非痴呆患者脑微出血灶数量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相关性,脑微出血灶数量越多,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可以将脑微出血灶的数量作为诊断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非痴呆 脑微出血灶 认知功能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微浸润的MRI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3
7
作者 薛春升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16期75-76,共2页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微浸润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肿瘤内科手术确诊的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微浸润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术前MRI检测结果。结果:9例肿块样...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微浸润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肿瘤内科手术确诊的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微浸润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术前MRI检测结果。结果:9例肿块样强化(4例内部强化不均匀、5例边缘强化。T1W1均表现为低信号,T2W1均表现为微高信号;4例TIC曲线轮廓清晰型,5例TIC曲线轮廓平台型)。19例非肿块样强化(19例非肿块样强化中,肿块内部卵石样合并簇状环状强化13例;13例T2W2为微高信号与高信号混合信号;5例TIC曲线轮廓流出型,14例TIC曲线轮廓平台型)。结论:应用MRI影像学检查,可发现细微的钙化,综合临床查体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能够确诊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微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癌 微浸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作用腱骨组织后MRI信号值变化的研究
8
作者 马学东 王黎锋 +4 位作者 王珂 闫宇涛 俎志勇 于联芳 蔡秉润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5期335-340,共6页
[目的]通过对比体外冲击波作用于髌韧带腱骨组织前后MRI信号值,探讨MRI评估体外冲击波作用腱骨组织伤病疗效的敏感性及促进腱骨愈合的意义。[方法]选择10名健康成人志愿者,以右侧膝关节髌韧带与髌骨下极、胫骨结节移行区为腱骨交界观察... [目的]通过对比体外冲击波作用于髌韧带腱骨组织前后MRI信号值,探讨MRI评估体外冲击波作用腱骨组织伤病疗效的敏感性及促进腱骨愈合的意义。[方法]选择10名健康成人志愿者,以右侧膝关节髌韧带与髌骨下极、胫骨结节移行区为腱骨交界观察区域,仅将体外冲击波干预因素作用于髌韧带胫骨结节移行区,另一腱骨交界区作空白对照,分别于体外冲击波干预前、干预后1 h、24 h、7 d行3.0T MRI扫描。对MRI进行阅片,于四个不同时间节点分别应用图像处理程序软件,测定MRI扫描图像压脂T_(2)WI像在矢状位和横轴位腱骨移行区设定窗口内信号值,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于体外冲击波干预前、干预后1 h、24 h及7 d时间节点,髌骨下极移行观察区皮下软组织和腱骨组织压脂T_(2)WI像方差分析F值分别为:矢状位0.356、1.939,横轴位0.209、0.541,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髌韧带胫骨结节移行观察区皮下软组织和腱骨组织压脂T_(2)WI像方差分析F值分别为:矢状位2 333.355、522.171,横轴位1 772.229、482.754,均P<0.0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冲击波作用于肌腱骨骼移行区后可在MRI上表现出信号值变化,证实MRI可作为评估体外冲击波作用于腱骨组织伤病疗效的一种敏感而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同时也提示体外冲击波可造成移行区皮下软组织和腱骨组织的微损伤,损伤后反应可能是促进腱骨愈合作用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mri 信号值 微损伤 腱骨愈合
下载PDF
3.0 T MR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干微量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马清 许云 +1 位作者 吴婷 吕东岭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07-209,共3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干微量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脑干微量出血患者行头颅常规MRI(T_1WI、T_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SWI序列扫描。结果 50例脑干微量出血患者中共计检测出116个出血灶。SWI序列清晰显示50例脑...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干微量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脑干微量出血患者行头颅常规MRI(T_1WI、T_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SWI序列扫描。结果 50例脑干微量出血患者中共计检测出116个出血灶。SWI序列清晰显示50例脑干微量出血患者的116个出血灶,以此为金标准。DWI序列(b值=1 000)共检出26例67个出血灶,患者检出的阳性率为52.00%,出血灶的检出率为57.76%。T_2WI序列共检出19例35个出血灶,患者检出的阳性率为38.00%,出血灶的检出率为30.17%。T_1WI序列共检出11例14个出血灶,患者检出的阳性率为22.00%,出血灶的检出率为12.07%SWI序列对脑干微量出血患者病灶检出数目显著高于DWI序列、T_2WI和T_1WI序列(均P<0.05)。结论 SWI序列对脑干微量出血患者检出的阳性率和出血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DWI序列、T_2WI和T_1WI序列,对脑干微量出血灶的诊断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干微量出血 mri
下载PDF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颅内微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
10
作者 郑玲 刁强 +1 位作者 李林 张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511-513,共3页
目的颅内微出血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以临床症状作为主要的诊断依据。磁敏感加权成像的出现为颅内微出血诊断发挥重要作用。文中主要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技术以及在颅内微出血病变中的... 目的颅内微出血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以临床症状作为主要的诊断依据。磁敏感加权成像的出现为颅内微出血诊断发挥重要作用。文中主要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技术以及在颅内微出血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9月经临床和手术病理确诊的颅内微出血患者45例:其中脑血管病20例、颅脑外伤13例、颅内肿瘤12例,分别行磁共振常规T1WI、T2WI、T2Flair、T1WI增强扫描以及磁敏感加权扫描。分析常规MR检查与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显示病变微出血的差异。结果在45例微出血患者中,SWI序列均得到明确显示,表现为点状、条状、类圆形或环形的低信号影;在20例脑血管病变的患者中常规序列检出微出血的10例;颅脑外伤13例常规序列检出8例;颅内肿瘤12例常规序列检出7例。结论磁敏感加权成像可以充分的显示组织之间的磁敏感特性的差别,在诊断颅内微小出血病灶方面与常规序列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微出血
下载PDF
自主研发小动物专用磁共振显微线圈的研究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永华 方磊 +3 位作者 杨利霞 丁爽 黄自丽 潘晓东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8期4-6,9,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磁共振成像系统应用自主研发小动物专用磁共振显微线圈在啮齿小动物实验研究中的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Avanto 1.5T超导临床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和25mm实验动物专用磁共振显微线圈,分别进行基因敲除小鼠脑TSE序列T2WI解剖结... 目的探讨临床磁共振成像系统应用自主研发小动物专用磁共振显微线圈在啮齿小动物实验研究中的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Avanto 1.5T超导临床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和25mm实验动物专用磁共振显微线圈,分别进行基因敲除小鼠脑TSE序列T2WI解剖结构成像、裸鼠皮下种植人型结肠肿瘤模型TSE序列T1WI和T2WI横断位扫描、水分子弥散加权成像和造影剂动态增强扫描(DCE)和肥胖小鼠模型肝内脂肪化学位移成像检测及腹部脂肪波谱分析。结果基因敲除小鼠脑T2WI图像高分辨清晰显示脑皮层厚度、皮髓质分界及丘脑和脑室结构;裸鼠皮下种植人型结肠肿瘤模型清晰显示其肿瘤组织解剖结构和信号、水分子弥散影像,同时通过DCE扫描可获取肿瘤血管的通透性检测指标;肥胖小鼠模型化学位移成像显示肝内脂肪浸润,而且波谱可定量分析腹部脂肪。结论临床1.5T超导磁共振成像扫描仪结合25mm实验小动物专用显微线圈可清晰地显示小鼠脑部、裸鼠皮下肿瘤模型肿瘤解剖组织结构,而且还可进行分子、功能成像和脂肪的检测和波谱定量分析,为基础实验提供准确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种植肿瘤 mri技术 显微线圈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诊断垂体微腺瘤的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旭玉 陈建波 +1 位作者 张暹东 张晓莉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6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垂体微腺瘤的价值。方法对26例垂体微腺瘤患者的磁共振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磁共振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和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微腺瘤检出率分别为53.85%(14/2... 目的评价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垂体微腺瘤的价值。方法对26例垂体微腺瘤患者的磁共振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磁共振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和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微腺瘤检出率分别为53.85%(14/26),100%(26/26),和73.08%(19/26),三种不同的扫描方法微腺瘤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能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微腺瘤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
下载PDF
微尺度高功率核磁射频功率合成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珏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23,25,共3页
核磁共振工作频率在百兆赫兹频率左右,利用常规四分之一波长实现无源合成器尺寸较大,承受功率较低,分析了高功率下无源合成器的微尺度技术,利用无源微尺度技术设计了小型化高功率合成器,在大功率工作状态下,该器件输入输出回波损耗在-30... 核磁共振工作频率在百兆赫兹频率左右,利用常规四分之一波长实现无源合成器尺寸较大,承受功率较低,分析了高功率下无源合成器的微尺度技术,利用无源微尺度技术设计了小型化高功率合成器,在大功率工作状态下,该器件输入输出回波损耗在-30dB,插入损耗小于0.3dB。在核磁共振3.0T频段下,实现功率等级为12KW峰值功率,平均功率为1.2KW,尺寸比四分之一波长缩小10倍,可以满足核磁共振系统3.0T射频大功率放大器无源合成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尺度 合成器 核磁共振
下载PDF
基于微面元思想的左心室功能的响应分析
14
作者 薛雷 陆士清 李长远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0年第3期161-163,共3页
为了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左心室射血能力,建立了仿真的动态左心室运动模型,通过估算左心室室壁微面元做功量来分析左心室功能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正常人MRI切片作比较,利用微面元的思想,计算出心动周期内做功量为0.52J,与其他方法得... 为了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左心室射血能力,建立了仿真的动态左心室运动模型,通过估算左心室室壁微面元做功量来分析左心室功能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正常人MRI切片作比较,利用微面元的思想,计算出心动周期内做功量为0.52J,与其他方法得到的结果近似,证明了微面元思想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 射血能力 mri 微面积功 响应分析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NOTCH3基因位点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文周 周亮 +3 位作者 吕博文 莫桂玲 宋玮 钟建新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的NOTCH3基因表达、临床表现和磁共振特点。方法 2009-2016年中国...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的NOTCH3基因表达、临床表现和磁共振特点。方法 2009-2016年中国金域检测中心对831例中国大陆临床可疑CADASIL者进行基因学分析并得出结果,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及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新会医院在其中的NOTCH3基因阳性患者中选取21例CADASIL作为CADASIL组。另将32例CADASIL评分量表>14分且NOTCH3基因阴性的患者列为相似CADASIL(CADASIL-like)组。对两组的临床特点及磁共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831例检查者中,NOTCH3基因阳性的患者共275例,共有71个位点突变,其中4号外显子有100例,11号外显子有97例。NOTCH3基因11号外显子p.(Arg544Cys)是国内的最常见的突变位点,变异率为23.27%。脑白质高信号是CADASIL影像学常见表现,两组几乎所有的患者都表现出明显的脑白质病变,而且多表现为双边和对称性,CADASIL组阳性率为95.2%,CADASIL-like组阳性率为100%。磁共振成像结果发现两组外囊白质病变比例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4%vs 71.9%,P>0.05),而颞极受累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9%vs 12.5%,P<0.05)。在多发性腔梗的发生率上,CADASIL组(95.2%)与CADASIL-like组(90.6%)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DASIL组磁共振SWI像微出血的阳性率为76.2%(16/21),与CADASIL-like组的阳性率46.9%(1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突变的NOTCH3基因主要集中在4号和11号外显子,11号外显子p.R544C是最常见的突变位点。广泛对称、双边分布的脑室旁和深部白质病变在CADASIL病变中常见,颞极的改变是CADASIL的特征,SWI像发现脑微出血可作为CADASIL的特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磁共振成像 NOTCH3基因 脑白质变性 微出血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及成像技术的油莎豆远红外干燥过程中水分变化规律 被引量:12
16
作者 余政毫 朱文学 +2 位作者 白喜婷 罗磊 卫志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31-137,共7页
为研究油莎豆远红外干燥过程中水分分布状态与迁移变化规律,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和成像技术检测不同温度(50、60、70℃)下远红外干燥过程中的横向驰豫时间,分析峰面积A_(2x)的变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像的... 为研究油莎豆远红外干燥过程中水分分布状态与迁移变化规律,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和成像技术检测不同温度(50、60、70℃)下远红外干燥过程中的横向驰豫时间,分析峰面积A_(2x)的变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像的变化以及干燥前后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红外干燥过程中,温度为50、60、70℃时干燥至终点分别用时为450、360、260 min,随着温度的升高能够显著提高干燥速率,促进其内部的自由水、不易流动水和结合水的迁移。干燥过程中自由水逐渐减少外观发生收缩形变表皮皱缩,自由度高的水分向自由度低的迁移导致弛豫图向左迁移。水分总峰面积与干基含水率进行回归分析,得到R2分别为0.98903、0.99134、0.99046,回归线性方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通过MRI图像可以清晰地看到红色面积逐渐缩小,油莎豆内部水分分布状态不断变化。干燥前后油莎豆微观结构变化明显,轮廓模糊、淀粉堆积。该研究可以为油莎豆的远红外干燥工艺设计、水分分布情况及水分状态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水分迁移 横向弛豫时间 低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 微观结构
下载PDF
乳腺超声成像与钼靶在检出乳腺肿块微钙化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钟树兴 郭红梅 +1 位作者 洪晓纯 张黎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12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成像与钼靶在检出乳腺肿块微钙化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乳腺肿块患者125例,全部患者均接受乳腺超声成像与钼靶摄影检查,同时为患者开展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参照病理学检查结果,对三种检查方式所具备的诊断价值进行...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成像与钼靶在检出乳腺肿块微钙化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乳腺肿块患者125例,全部患者均接受乳腺超声成像与钼靶摄影检查,同时为患者开展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参照病理学检查结果,对三种检查方式所具备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肿块内微小钙化的分布、大小、形态、回声/密度进行比较,超声和钼靶检查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准确度高于超声及钼靶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超声检查,钼靶检查的敏感度更高,但特异度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超声成像与钼靶均可作为对乳腺肿块微钙化检查的有效方式,且各有优势,MRI检查准确度更高,但成本较高,临床上可将乳腺超声和钼靶进行结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块 微钙化 超声 钼靶 mri
下载PDF
A double-network hydrogel for the dynamic compression of the lumbar nerve root 被引量:6
18
作者 Hui Li Hua Meng +4 位作者 Yan-Yu Yang Jia-Xi Huang Yong-Jie Chen Fei Yang Jia-Zhi Ya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9期1724-1731,共8页
Current animal models of nerve root compression due to lumbar disc herniation only assess the mechanical compression of nerve roots and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Moreover, the pressure applied in these models is stat... Current animal models of nerve root compression due to lumbar disc herniation only assess the mechanical compression of nerve roots and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Moreover, the pressure applied in these models is static, meaning that the nerve root cannot be dynamically compressed. This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pathogenesi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n this study, a chitosan/polyacrylamide double-network hydrogel was prepared by a simple two-step method. The swelling ratio of the double-network hydrogel increased with prolonged time, reaching 140.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compressive modulus of the hydrogel reached 53.6 and 0.34 MPa, respectivel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revealed the hydrogel's crosslinked structure with many interconnecting pores. An MTT assay demonstrated that the number of viable cells in contact with the hydrogel extracts did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 relative to the control surface. Thus, the hydrogel had good biocompatibility. Finally, the double-network hydrogel was used to compress the L4 nerve root of male sand rats to simulate lumbar disc herniation nerve root compression. The hydrogel remained in its original position after compression, and swelled with increasing time. Edema appeared around the nerve root and disappeared 3 weeks after operation. This chitosan/polyacrylamide double-network hydrogel has potential as a new implant material for animal models of lumbar nerve root compression. All animal experiments were approved by the Animal Ethics Committee of Neurosurgical Institute of Beijing,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China(approval No. 201601006) on July 29, 2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TOSAN double-network hydrogel dynamic compression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icro-mri nerve root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 POLYACRYLAMIDE
下载PDF
头颅SWI在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影 赵留庄 +2 位作者 周晓梅 刘立斌 袁景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4期1561-1563,共3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出血患者中诊断出血的敏感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就诊的脑出血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一组行常规头颅MRI扫描...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出血患者中诊断出血的敏感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来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就诊的脑出血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一组行常规头颅MRI扫描,另一组行头颅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扫描,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的出血灶检出率、出血灶分布情况、扫描图像以及出血量的差异,从而评价SWI扫描对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常规MRI(Tl WI、T2WI、Flair)扫描对脑出血患者出血灶检出率为49%、51%、43%,SWI序列扫描对出脑出血患者出血灶的检出率为100%,SWI扫描组出血灶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MRI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MRI图像相比,SWI扫描成像结果更加清晰,分辨率更高。常规MRI组平均出血量为(34.2±9.8)ml,而SWI组平均出血量为(45.2±11.2)ml,后者出血量显著高于前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I扫描与常规MRI扫描相比,对于脑出血患者的出血灶显示更加清晰,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指导和参考意义,因此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磁敏感加权成像 出血灶 微出血灶
下载PDF
颈枕区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
20
作者 郝玉军 罗坤 +2 位作者 郭怀荣 陆永健 柳琛 《新疆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探讨颈枕区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最佳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临床上行枕下减压术、空洞腔蛛网膜下腔分流术和闩部封闭术。结果:行手术治疗的16例患者中经2~3年随访,2例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5例症状和体征无变化,3例症... 目的:探讨颈枕区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最佳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临床上行枕下减压术、空洞腔蛛网膜下腔分流术和闩部封闭术。结果:行手术治疗的16例患者中经2~3年随访,2例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5例症状和体征无变化,3例症状加重,6例失访。结论:磁共振成像检查对颈枕区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诊断和治疗均是最佳的检查方法。显微外科技巧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枕区畸形 脊髓空洞症 NMR 成像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