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MMP2、COX-2、VEGF和MVD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6
1
作者 贾宗良 朱宏升 +1 位作者 柴明明 贾一凡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2-367,382,共7页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环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与PTC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用以评估恶性程度、预后。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32例PTC和18例...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环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与PTC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用以评估恶性程度、预后。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32例PTC和18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COX-2、VEGF、MMP2表达和MVD计数,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OX-2、VEGF、MMP2和MVD在PTC中的表达分别为(中位数和四分位距表示):M(Q3-Q1)=5(1),M(Q3-Q1)=5.5(2),M(Q3-Q1)=5.5(1)和M(Q3-Q1)=28(5.7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VEGF、MMP2、MVD的计数表达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OX-2与VEGF还与性别有关(P<0.05);VEGF、MMP2的表达及MVD的计数还与患者肿瘤大小有关(P<0.05)。COX-2、VEGF、MMP2和MVD在被膜浸润组中的表达分别为:M(Q3-Q1)=6(2),M(Q3-Q1)=6.5(2),M(Q3-Q1)=6(1.75)和M(Q3-Q1)=30(7.75),被膜未浸润组中的表达为:M(Q3-Q1)=5(1.75),M(Q3-Q1)=5(1.75),M(Q3-Q1)=5(1.75)和M(Q3-Q1)=26.5(4);COX-2、VEGF、MMP2和MVD在被膜浸润组与未浸润组之间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中COX-2、MMP2、VEGF和MVD的表达相互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5)。结论甲状腺组织中MMP2、COX-2、VEGF的高表达可能促进了PTC的发生和肿瘤淋巴结转移;这与调控肿瘤新生血管有关。检测其表达对评估PTC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环氧合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直肠癌MRI与病理分期对照及其与MVD值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张茜 刘影 +4 位作者 王昌新 黄寒梅 陈柯 彭艳 朱志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85-1688,共4页
回顾性分析28例直肠癌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资料,结合高分辨率MRI(HR-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多序列MRI对患者进行T、N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对照。术后标本采用CD34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统计MRI分期与MVD的关... 回顾性分析28例直肠癌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资料,结合高分辨率MRI(HR-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多序列MRI对患者进行T、N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对照。术后标本采用CD34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统计MRI分期与MVD的关系及表观弥散系数(ADC)与MVD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多序列MRI对直肠癌T分期总的正确率为85.7%(24/28),Kappa=0.805;N分期正确率为82.14%(23/28),Kappa=0.632。MRI T3-4期的MVD值(27.00±4.34)较T1-2期(20.47±3.60)高,N1-2期(26.35±4.06)较N0期(19.09±2.9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C与MVD呈负相关(r=-0.743,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磁共振成像 病理TN分期 表观弥散系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三维多普勒能量成像检测卵巢肿瘤及其与病理MVD、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艳华 郭存丽 +3 位作者 程文 耿敬姝 郑秀兰 王宏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7-600,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3D-CPA)术前观察卵巢肿瘤的血流特点与术后病理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术前应用3D-CPA观察76例卵巢肿瘤的血流信号,判断血管分级并计算肿瘤内血管指数(VI),术后病理标本应... 目的探讨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3D-CPA)术前观察卵巢肿瘤的血流特点与术后病理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术前应用3D-CPA观察76例卵巢肿瘤的血流信号,判断血管分级并计算肿瘤内血管指数(VI),术后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肿瘤内的MVD及VEGF染色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三维能量多普勒成像的病理基础。结果卵巢癌的VEGF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P<0.05),Ⅲ级血管分型的VEGF染色强度高于Ⅰ、Ⅱ级;卵巢癌的血管分级及VI与MVD有相关性(r=0.84,P<0.005)。结论血管分型、VI可用于术前间接评价肿瘤的血管生成,为卵巢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成像 三维 卵巢肿瘤 免疫组化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扶正散结汤拆方对Lewis肺癌移植瘤MVD、HIF-1α及COX-2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超 陈慧彬 +1 位作者 滕鸣健 窦永起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4期483-486,共4页
目的观察扶正散结汤拆方对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微血管密度的影响及其在缺氧诱导微血管生成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80只,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顺铂组(DDP组)、益气扶正组(扶正组)、化痰散结组(化痰组)、活血化瘀组(活血组... 目的观察扶正散结汤拆方对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微血管密度的影响及其在缺氧诱导微血管生成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80只,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顺铂组(DDP组)、益气扶正组(扶正组)、化痰散结组(化痰组)、活血化瘀组(活血组)、清热解毒组(解毒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建立Lewis肺癌移植瘤模型后,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连续14 d,于第15天处死后剥离肿瘤组织,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34、肿瘤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环氧化酶2(COX-2)表达。结果各用药组均能明显降低瘤组织MVD,以联用组最接近DDP组,其次为扶正组和活血组;与模型组比较,顺铂组及各中药组HIF-1α表达均降低(P<0.05,P<0.01),其中联用组、顺铂组及扶正组降低较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COX-2表达量均呈下降趋势,以解毒组与联用组最低(P<0.01),其次为活血组和化痰组,而DDP组与扶正组最接近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扶正散结汤各拆方组分能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各抗癌组分在肿瘤缺氧通路及之外的其他通路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具有不同的作用特点和机制,而联合应用则可最大程度发挥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散结方 LEWIS肺癌 乏氧诱导因子-1Α 环氧化酶-2 肿瘤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肝动脉栓塞联合射频消融对兔肝癌模型VEGF及MVD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陈长广 倪才方 陈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36-939,共4页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对兔肝VX2残余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建立45只新西兰大白兔VX2肝癌模型,3周后荷瘤兔肝肿瘤直径为2.5 ~ 2.7 cm,随机分成对照组(假性治疗组)、单纯RFA组和...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对兔肝VX2残余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建立45只新西兰大白兔VX2肝癌模型,3周后荷瘤兔肝肿瘤直径为2.5 ~ 2.7 cm,随机分成对照组(假性治疗组)、单纯RFA组和TACE联合RFA组(联合组)。于治疗后1、4、7 d时每组各处死5只瘤兔,取肿瘤中心组织及边缘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表达。结果 单纯RFA及联合治疗组消融区周边的肿瘤组织VEGF和MVD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联合治疗组VEGF和MVD绝对值略高于单纯RF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残余肿瘤细胞VEGF与MVD表达呈正相关(P 〈 0.01)。结论 单纯RFA和RFA联合TAE治疗兔肝VX2肿瘤后1周内均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且联合治疗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作用方面与单纯RFA治疗作用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射频消融 肝动脉栓塞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VEGF、MVD与影像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石群立 孟奎 +4 位作者 周晓军 耿承军 陈君坤 卢光明 燕晓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 :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的VEGF表达分布和测量其微血管密度 (MVD) ,旨在提高PCNSL早期诊断率和判断预后 ,同时为影像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 2 2例PCNSL临床 (包括影像学 )病理资料分析 ,同时行VEGF及CD34免疫组... 目的 :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的VEGF表达分布和测量其微血管密度 (MVD) ,旨在提高PCNSL早期诊断率和判断预后 ,同时为影像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 2 2例PCNSL临床 (包括影像学 )病理资料分析 ,同时行VEGF及CD34免疫组化标记 ,并测量MVD ,以 12例胶质瘤作为对照。结果 :2 2例PCNSL中单发者 17例 (占 77 2 7% ) ;多发者 4例 ,共有病灶 10处 ;1例为弥漫浸润型。肿瘤位于脑白质深部者 15例 (占 5 5 5 6 % )、脑表面及灰白质交界区者 8例、胼胝体者4例。CT示肿瘤为边界清楚的高密度结节或肿块。组织病理学示瘤细胞弥漫分布 ,瘤细胞大小较一致 ,胞质少 ,核大 ,可见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样”浸润。淋巴瘤MVD值 (2 1 8± 11 6 )与恶性胶质瘤组 (44 4± 16 8)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t =3 374 ,P <0 0 1)。VEGF表达无特异性 ,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病理学基础决定了影像学的特征。血管生成活性的不同 ,有助于PCNSL与恶性胶质瘤的鉴别 ,并对其预后的判断有一定帮助 ,VEGF可能是恶性肿瘤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 ,但对于鉴别诊断无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血管生成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影像学 对比研究
下载PDF
OPN、VEGF、MVD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锋 俞文华 +8 位作者 朱强 车志豪 王昊 董晓巧 许培源 张祖勇 傅林 杜权 陈军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11期1580-1582,1585,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侵袭相关基因骨桥蛋白(OP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将80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分为侵袭组42例和非侵袭组38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OPN、VEGF蛋白的表达。检测C... 目的探讨肿瘤侵袭相关基因骨桥蛋白(OP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将80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分为侵袭组42例和非侵袭组38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OPN、VEGF蛋白的表达。检测CD34标记的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MVD;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这些指标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侵袭组的OPN、VEGF表达均较非侵袭组增高(均P〈0.05),其MVD值也较非侵袭组增高(P〈0.01),但这些指标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患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PN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492.P〈0.01)。结论OPN影响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改变可能与促使肿瘤血管形成有关。OPN、VEGF和MVD可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和评估预后的良好生物学指标,三者联合检测有望更客观评价垂体腺瘤的侵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骨桥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Bcl-2和Bax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MVD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曾慈梅 徐海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1208-1211,共4页
目的:以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MVD)为标记,探讨Bcl-2和Bax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不同表达,及在肺癌发生、转移及预后中的不同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SP法),检... 目的:以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MVD)为标记,探讨Bcl-2和Bax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的不同表达,及在肺癌发生、转移及预后中的不同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SP法),检测63例NSCLC标本中Bcl-2和Bax蛋白与21例正常肺部组织的细胞表达之间的差异,并测定MVD。结果:Bcl-2和Bax之间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Bcl-2、Bax表达的阳性率与NSCLC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性别及生存期限无关。MVD和分化程度、TNM临床分期及淋巴结是否转移、生存期限有显著性关系,但和吸烟及性别无关,和组织学类型无显著性关系。结论:MVD在癌症早期随Bcl-2和Bax一起呈高表达,但随着肿瘤细胞的扩散,Bcl-2就失去了调控的作用,即出现基因表达的"钝化"现象。这提供了一条针对早期肺癌MVD升高的Bcl-2/Bax分子靶向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微血管密度 BCL-2 BAX
下载PDF
VEGF与MVD表达对鼻咽癌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余涛 孙杨 +4 位作者 戚乐 丁建平 朱珊珊 张彬彬 潘博文 《健康研究》 CAS 2014年第1期26-28,共3页
鼻咽癌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主要依赖于肿瘤内血管的生成,而肿瘤新生血管则主要依赖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又与微血管密度成正相关,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微血管密度表达对鼻... 鼻咽癌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主要依赖于肿瘤内血管的生成,而肿瘤新生血管则主要依赖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鼻咽癌淋巴结转移又与微血管密度成正相关,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微血管密度表达对鼻咽癌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文章对近年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微血管密度表达在鼻咽癌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微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与VEGF、MVD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琨 党诚学 +2 位作者 李康 马清涌 陈武科 《中国肿瘤》 CAS 2005年第11期757-759,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与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表达的关系。[方法]对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标本中VEGF和MVD表达,分析其与术前钼靶X线征象的关系。[结果]VEGF与MVD值呈正... [目的]探讨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与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表达的关系。[方法]对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标本中VEGF和MVD表达,分析其与术前钼靶X线征象的关系。[结果]VEGF与MVD值呈正相关关系(r=0.691,P<0.01),VEGF和MVD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毛刺征、钙化、血管增粗、腋窝淋巴结转移等X线征象有关(P<0.05),而与皮肤增厚、乳头内陷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钼靶X线部分征象与VEGF和MVD表达密切相关,通过这些征象,可推测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为临床上早期诊断、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钼靶X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贲门癌组织MVD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的关系
11
作者 卢炳新 张熙曾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68-270,共3页
目的 :探讨贲门癌组织微血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抗因子Ⅷ相关抗原抗体免疫组化SP法对 83例贲门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VD)进行检测、并研究其与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高MVD组 (≥ 16 )较低MVD组 ... 目的 :探讨贲门癌组织微血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抗因子Ⅷ相关抗原抗体免疫组化SP法对 83例贲门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VD)进行检测、并研究其与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高MVD组 (≥ 16 )较低MVD组 (<16 )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P <0 0 1) ,进行Kaplan Meier生存分析发现 ,MVD与患者生存情况有关 ,低MVD组的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高MVD组 (LogRank =14 4 )。 结论 :贲门癌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和淋巴结转移及患者预后有关 ,检测贲门癌组织MVD对判断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HGF、c-Met、MVD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在位内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12
作者 岳艳 孔丽娜 孙青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340-344,共5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Met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在子宫腺肌病患者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探讨HGF/c-Met与子宫腺肌病的关系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增生期2...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Met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在子宫腺肌病患者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探讨HGF/c-Met与子宫腺肌病的关系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增生期20例、分泌期10例)经病理诊断为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异位、在位内膜组织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HGF、c-Met、MVD的表达水平。结果:HGF、c-Met在异位内膜组、在位内膜组及对照组均有表达,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异位内膜组及在位内膜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异位内膜组高于在位内膜组,且各组分泌期的表达均高于增生期。MVD在异位内膜组表达最高,在位内膜组次之,对照组最低。MVD计数随着HGF和c-Met的表达增强而增加。异位内膜组和在位内膜组HGF、c-Met、MVD的表达均存在两两正相关(P<0.05),对照组HGF与c-Met、HGF与MVD的表达呈正相关,c-Met与MVD的表达不相关。结论:HGF、c-Met参与了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其机制与HGF/c-Met通路促进了新生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免疫组化 肝细胞生长因子 C-MET mvd
下载PDF
贲门癌组织TSP-1表达与MVD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13
作者 卢炳新 张熙曾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贲门癌组织TSP 1表达与微血管密度 (MVD)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83例贲门癌患者癌组织中TSP 1的表达和MVD ,并分析TSP 1表达与MVD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TSP 1免疫组化结果以低表达 (- / +)和高表达... 【目的】探讨贲门癌组织TSP 1表达与微血管密度 (MVD)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83例贲门癌患者癌组织中TSP 1的表达和MVD ,并分析TSP 1表达与MVD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TSP 1免疫组化结果以低表达 (- / +)和高表达 (++/ +++)进行分组 ,MVD以其中位数为界分为低MVD组 (<16 / 0 739mm2 )和高MVD组 (≥ 16 / 0 739mm2 )。【结果】TSP 1阳性率为 80 72 % (6 7/ 83) ,高表达组MVD低 (P =0 0 0 1) ,淋巴结转移率为 5 2 % ,低表达组MVD高 ,淋巴结转移率为 87 9%。【结论】贲门癌组织TSP 1表达可以降低MVD和减少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血栓素-1 血管密度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DcR3和CD105标记的MVD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14
作者 高四四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6期32-34,F000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DcR3蛋白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进而探讨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宫颈癌、2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18例宫颈正常组织中DcR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CD105标记的MVD计数... 目的观察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DcR3蛋白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进而探讨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宫颈癌、2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18例宫颈正常组织中DcR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CD105标记的MVD计数。结果宫颈癌组织中DcR3阳性表达率为85.71%,远高于正常宫颈组和CIN组,三组间经Bonferroni法两两比较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R3表达阳性的宫颈癌组织中MVD亦高于阴性组织(P<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二者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r=0.42,P<0.05)。结论 DcR3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肿瘤血管的生成和转移有关,其可作为临床宫颈癌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诱导受体3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及其与血管、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思秀 李小玉 +1 位作者 孔祥丽 冯云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9-323,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血管、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拥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67例口腔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C的表达情...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血管、淋巴管生成、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拥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67例口腔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C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微血管密度(MVD)、淋巴管密度(LVD)及其他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晚期病例、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例的VEGF-C表达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0.015和<0.001),而VEGF-C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VEGF-C高表达组的LVD明显高于VEGF-C低表达组(P=0.001),但两组间MVD无统计学差异(P=0.125)。此外,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LVD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26)。结论 VEGF-C可能主要通过参与诱导口腔鳞癌淋巴管生成促进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微血管密度 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PD-L1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脉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11
16
作者 范晓杰 王心然 +5 位作者 岳萌 张勐 邓会岩 谷丽娜 桑梅香 刘月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29-1234,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脉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0例TNBC组织(收集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1年3月1日至2012年6月1日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T...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脉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0例TNBC组织(收集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11年3月1日至2012年6月1日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TNBC组织标本)中PD-L1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关系,同时用CD34和D2-40标记血管和淋巴管后检测TNBC中微血管密度(MVD)和淋巴管密度(LVD)。结果:PD-L1蛋白在TNBC肿瘤细胞及间质浸润淋巴细胞中阳性表达率为56.7%(68/120),PD-L1的表达与TNBC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肿瘤大小均无相关性(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情况(P<0.05)及脉管癌栓形成相关(P<0.05);PD-L1高表达的TNBC淋巴结转移率高及脉管癌栓形成高,PD-L1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关系(r=0.500,P=0.02),PD-L1的表达与LVD呈正相关(r=0.662,P=0.01)。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PDL1蛋白表达阳性TNBC患者的生存期均显著低于表达阴性的患者(P<0.05)。Cox多因素分析提示,PD-L1蛋白表达可作为TNBC整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D-L1在TNBC血管生成及淋巴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其与TNBC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有望成为治疗TNBC的有效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免疫逃逸 微血管密度 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鼻咽癌组织中淋巴管与微血管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胜资 阎小军 +2 位作者 王纾宜 邹丽芬 王雷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13-117,共5页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以淋巴道转移多见,极小的原发灶伴巨大颈淋巴结转移在临床并不少见。本研究拟分析鼻咽癌早发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临床靶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40例初治鼻咽癌的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及计算机辅...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以淋巴道转移多见,极小的原发灶伴巨大颈淋巴结转移在临床并不少见。本研究拟分析鼻咽癌早发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临床靶向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40例初治鼻咽癌的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及计算机辅助的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瘤周及瘤内肿瘤组织中淋巴管(D2-40)状况及微血管(CD34)状况的关系,同时分析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40例标本淋巴管和微血管染色均阳性。瘤周的微血管和淋巴管腔及数量均大于瘤内(P<0.001)。在颈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管密度(lymph vessel density,LVD)、淋巴管面积(lymph vessel area,LVA)、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微血管面积(micro-vessel ar-ea,MVA)均明显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者(瘤内瘤周LVD:P=0.049,和P=0.012;LVA:P=0.04和P=0.005;MVD:P=0.004和P=0.012,MVA:P=0.038和P=0.0056)。D2-40的表达与N分期密切相关,而与年龄、T分期及临床分期无关。CD34的表达与年龄、T分期及临床分期相关。CD34的表达与D2-40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鼻咽癌组织中淋巴管是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重要预期因素。肿瘤组织中淋巴管和微血管的表达倾向呈一致性。阻断淋巴管增生的靶向治疗是否具有同抑制肿瘤内血管增生一样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转移 淋巴管密度 微血管密度 淋巴管面积 微血管面积
下载PDF
周围型肺癌的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 被引量:25
18
作者 雷永霞 李新春 +5 位作者 万齐 孙翀鹏 邓宇 钟志伟 蒙秋华 彭亚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在周围型肺癌的可行性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CT发现肺部孤立性病变的患者38例,周围型肺癌30例,感染性肉芽肿8例。其中35例经病理证实,3例经临床资料证实。所有患者术前或治疗前均接... 目的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在周围型肺癌的可行性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CT发现肺部孤立性病变的患者38例,周围型肺癌30例,感染性肉芽肿8例。其中35例经病理证实,3例经临床资料证实。所有患者术前或治疗前均接受IVIM-DWI,b值为0、25、50、75、100、200、400、600、800、1000s/mm2,分别测量所有病灶的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及灌注分数(f)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31例行CD34染色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并将D、D*及f值与MV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周围型肺癌的f值[(29.29±10.89)%]明显低于感染性肉芽肿[(46.10±12.92)%,P<0.01)];周围型肺癌D值、D*值与感染性肉芽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周围型肺癌和感染性肉芽肿的D值、D*值、f值与MVD计数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f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最佳阈值为38.00%,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敏感度为0.80,特异度为0.75。结论 IVIM-DWI技术可用于检查肺部孤立性病变,f值在周围型肺癌及感染性肉芽肿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扩散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320排容积CT双血供灌注评估肺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及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慧 林江 +2 位作者 陆秀良 顾君英 姚家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8-323,共6页
目的评价肺占位性病变双重血供CT灌注(dual-input CT perfusion,DI-CTP)的可重复性、鉴别良恶性病变的能力及与病变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方法 11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占位性病变患者接受320排容积CT的DI-CTP检查... 目的评价肺占位性病变双重血供CT灌注(dual-input CT perfusion,DI-CTP)的可重复性、鉴别良恶性病变的能力及与病变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方法 11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占位性病变患者接受320排容积CT的DI-CTP检查,由两名观察者单独进行DI-CTP参数测量,获得病变的肺动脉血流量(pulmonary flow,PF)、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ronchial flow,BF)及血流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并计算灌注总量(total perfusion,TPF)。评价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可重复性;分析良恶性病变DI-CTP参数的差异;并对其中94例外科手术切除病灶进行CD34免疫组化染色分析DI-CTP参数与MVD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者间和观察者内的可重复性达到良好以上(ICC>0.90)。良恶性肺占位的BF、PF、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6。良恶性肺占位间的MV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F、PF及TPF与MVD呈正相关。结论 320排容积DI-CIP可重复性良好,其参数可反映肺占位性病变的血管生成情况,并为鉴别肺占位的良恶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病变 CT灌注成像 双重血供 可重复性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增殖抑制基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付玉环 朱娜 +2 位作者 吴蒙 刘海霞 要瑞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新的增殖抑制基因(HSG)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唐山市工人医院60例乳腺癌标本、20例乳腺纤维腺瘤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中HSG和VEGF的表达,并用C... 目的探讨新的增殖抑制基因(HSG)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唐山市工人医院60例乳腺癌标本、20例乳腺纤维腺瘤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中HSG和VEGF的表达,并用CD34标记乳腺癌组织中的微血管,采用图像分析进行微血管密度(MVD)测定。结果 HSG在乳腺纤维腺瘤和正常乳腺组织中高表达,而在乳腺癌组织中低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乳腺癌组织中,MVD在HSG阳性表达组低于阴性表达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在乳腺纤维腺瘤和正常乳腺组织中低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在乳腺癌组织中,HSG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r=-0.795,P<0.05);MVD在VEGF阳性表达组高于阴性表达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另外,在乳腺癌组织中MVD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HSG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抑制肿瘤微血管的生成而降低乳腺癌的转移。可见联合检测HSG和VEGF与MVD的表达有利于更好地判断乳腺癌的进展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增殖抑制基因(HSG)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微血管密度(mv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