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Micro-FT-IR for Chief Macerals of C-P Coals in Bohaiwan Basin
1
作者 王延斌 彭立才 韩德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1999年第2期120-124,共5页
Bohaiwan basin is an important oil-bearing basin in east China. The coal-bearing series of Carbonifer ous-Permian in the hasin distributes extensively. The micro-FT-IR analysis of the chief macerals shows that the cut... Bohaiwan basin is an important oil-bearing basin in east China. The coal-bearing series of Carbonifer ous-Permian in the hasin distributes extensively. The micro-FT-IR analysis of the chief macerals shows that the cutinite and resinite are rich in CH3 and CH2, but the sporinite is deficient in that. The desmocollinites in the C-P coals are all rich in CH2, however, the same parameters (ICH3,ICH2,,IA) of coals in Taiyuan Formation (C2t ) are greater than that in Shanxi Formation (P1s), which revealedthat the coals in Taiyuan Formation is more abundant in Hydrog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ft-ir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PARAMETER in hydrogen content
下载PDF
笔石组成与结构的微区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大锰 侯孝强 蒋金鹏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3-57,共5页
采用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Micro-FT-IR)和装有液体金属离子枪的高分辨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TOF-SIMS)首次研究了笔石的化学组成与结构。Micro-FT-IR谱图在1680~1740cm-1和1000~1320cm-1范围内吸收强度高,而1600cm-1处... 采用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Micro-FT-IR)和装有液体金属离子枪的高分辨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TOF-SIMS)首次研究了笔石的化学组成与结构。Micro-FT-IR谱图在1680~1740cm-1和1000~1320cm-1范围内吸收强度高,而1600cm-1处吸收强度低.表明笔石是由含N、O等杂质原子基团的高分子聚合物组成,且该笔石热演化程度不高;TOF-SIMS谱图表明,笔石的二次离子峰主要集中在较低质量数处,在高质量数峰强度低,且M/Z43,105,135等峰强度高,亦证实笔石的上述组成特点。研究结果表明Micro-FT-IR和TOF-SIMS技术是煤及源岩显微组分微区成分分析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石 组成 结构 生物岩 微区分析
下载PDF
静态热老化对锂-钙基润滑脂微观结构和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3
作者 沈铁军 胡明华 +1 位作者 刘瑞刚 刘庆廉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1-586,共6页
采用静态热老化模拟润滑脂在轴承中的热老化过程,通过红外光谱特征波峰面积变化、扫描电镜和差热分析表征热老化后润滑脂微观结构,并采用流变测试仪考察热老化过程中润滑脂流变性能的变化.结果发现:随着老化时间延长,基础油分子碳链发... 采用静态热老化模拟润滑脂在轴承中的热老化过程,通过红外光谱特征波峰面积变化、扫描电镜和差热分析表征热老化后润滑脂微观结构,并采用流变测试仪考察热老化过程中润滑脂流变性能的变化.结果发现:随着老化时间延长,基础油分子碳链发生断裂,稠化剂浓度下降,产生含羰基类氧化产物,该类物质浓度逐渐增强;老化后的润滑脂晶体结构遭到严重破坏,皂纤维网状结构逐渐瓦解,润滑脂结构稳定性变差,剪切过后,结构恢复速率变慢;超过热老化288 h润滑脂热稳定临界点后,润滑脂老化反应加剧,易从润滑部位流失,润滑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脂 热老化 微观结构 红外光谱 流变性
下载PDF
多孔β-TCP生物陶瓷骨内植入后的显微红外光谱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勤 何季平 +4 位作者 郑启新 李世普 胡晓宁 阎玉华 尤乃亭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94-300,共7页
磷酸三钙(β-TCP)生物陶瓷植入兔股骨后植入生物陶瓷、界面和兔股骨的显微红外光谱,对其红外特征频率作了指认和归属。在植入生物陶瓷和界面的红外光谱中,骨骼矿物相(或磷酸钙),胶原,蛋白质和脂类(或磷脂)的红外特征频率... 磷酸三钙(β-TCP)生物陶瓷植入兔股骨后植入生物陶瓷、界面和兔股骨的显微红外光谱,对其红外特征频率作了指认和归属。在植入生物陶瓷和界面的红外光谱中,骨骼矿物相(或磷酸钙),胶原,蛋白质和脂类(或磷脂)的红外特征频率同时出现,它们与股骨的红外光谱非常相似,其结果与拉曼光谱相互吻合,相互补充。这些光谱数据为揭示β-TCP生物陶瓷的生物降解和新骨生成机理提供了大量分子信息和证据,从而证明生物陶瓷骨内植入后不仅陶瓷本身已部分溶解和降解而且在植入陶瓷的表面和孔隙中以及界面处均已生成新生骨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磷酸三钙 生物陶瓷 骨内植入 显微红外光谱
下载PDF
利用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原位分析铀矿物 被引量:3
5
作者 邱林飞 欧光习 +3 位作者 张敏 黎琼 吴迪 尚长健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47,共5页
利用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技术,对下庄矿田338矿床矿石中的铀矿物进行了原位无损分析,避免了传统方法(KBr压片法)需要剂量大及纯度高的缺陷。实验表明:利用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原位分析铀矿物是可行的,并且具有用量少(薄... 利用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技术,对下庄矿田338矿床矿石中的铀矿物进行了原位无损分析,避免了传统方法(KBr压片法)需要剂量大及纯度高的缺陷。实验表明:利用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原位分析铀矿物是可行的,并且具有用量少(薄片面积大于20μm×20μm)及原位无损的特性,而利用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MAPING"功能可以快速、大面积的鉴定不同矿物的接触关系,确定矿石的成分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原位无损分析 铀矿物
下载PDF
酸洗脱灰对准东次烟煤结构和反应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文达 王鹏翔 +4 位作者 孙绍增 赵义军 赵虹翔 严泰森 吴江全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291-3300,共10页
研究酸洗脱灰过程对煤的化学结构和反应活性的影响对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十分重要。采用HCl-HF-HCl和HF-HNO_3-HCl两种方法对准东次烟煤进行处理,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原煤及其酸洗处理得到的脱灰煤进行结构表征,并用微型流化床多阶段气固... 研究酸洗脱灰过程对煤的化学结构和反应活性的影响对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十分重要。采用HCl-HF-HCl和HF-HNO_3-HCl两种方法对准东次烟煤进行处理,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原煤及其酸洗处理得到的脱灰煤进行结构表征,并用微型流化床多阶段气固反应分析仪对煤粉样品燃烧反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酸洗处理可使煤中灰分含量降低到0.2%以下,脱灰煤中OH和COOH附近的吸收峰强度显著增强,脂肪侧链变短,芳香环上取代基减少。HF使得煤中硅铝类矿物质被大量脱除,HNO_3会与煤中有机物发生硝化反应,导致部分含氧官能团含量进一步增加。当温度在600和700℃时,脱灰煤燃烧反应性与原煤相比显著降低,但随着温度升高至800和900℃,脱灰煤与原煤的反应性差距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东煤 脱灰煤 酸洗 红外光谱 微型流化床 反应活性
下载PDF
薄竹贴面稻草板的制备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任丽敏 王逢瑚 张利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48-1052,1058,共6页
使用乳白胶制备了刨切薄竹贴面稻草板,并分析了其物理力学性能。结果显示,饰面板材具有优异的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及良好的表面胶合强度,能够耐温水浸渍,但不能够耐热水浸渍;使用电镜观察了饰面板材的微观形貌,并对饰面材料进行了红外光... 使用乳白胶制备了刨切薄竹贴面稻草板,并分析了其物理力学性能。结果显示,饰面板材具有优异的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及良好的表面胶合强度,能够耐温水浸渍,但不能够耐热水浸渍;使用电镜观察了饰面板材的微观形貌,并对饰面材料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揭示了饰面板材的性能,微观裂缝及亲水性基团的存在使得饰面板材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更易被水作用而失去胶合性能。薄竹饰面薄型稻草板,具备了薄竹优美的颜色与花纹,同时也具备了稻草刨花板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能够作为室内装饰材料及非承重包装材料而得到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刨切薄竹 稻草刨花板 物理力学性能 微观形貌 红外光谱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石炭纪—二叠纪煤的有机组分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延斌 韩德馨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0-375,共6页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石炭纪—二叠纪煤中主要有机组分进行显微傅里叶红外分析,揭示了孢子体、角质体、树脂体及基质镜质体等有机组分化学组成、结构的特点和对油气形成贡献的差异,结果表明:角质体、树脂体和孢子体都具有富氢指数高,富氧指...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石炭纪—二叠纪煤中主要有机组分进行显微傅里叶红外分析,揭示了孢子体、角质体、树脂体及基质镜质体等有机组分化学组成、结构的特点和对油气形成贡献的差异,结果表明:角质体、树脂体和孢子体都具有富氢指数高,富氧指数低的特点,但树脂体对油气生成的贡献更大而且时间较早,孢子体较差而且时间较晚。就基质镜质体而言,晚石炭世太原组(C_2t)煤比早二叠世山西组(P_1s)煤富氢指数高,富脂链参数也大,表明太原组煤比山西组煤对油气形成的贡献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组分 富氢指数 渤海湾盆地 红外光谱
下载PDF
显微红外光谱热分析PTT的熔融过程 被引量:1
9
作者 宋亮 吴彤 +2 位作者 叶月萍 吴丝竹 吴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24-227,231,共5页
采用显微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的熔融相转变过程.通过采集40 ℃~250 ℃连续程序升温过程的显微红外光谱数据,运用在等压条件下的van′t Hoff关系式推导计算特征基团在升温熔融过程中起点和终点振动的... 采用显微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的熔融相转变过程.通过采集40 ℃~250 ℃连续程序升温过程的显微红外光谱数据,运用在等压条件下的van′t Hoff关系式推导计算特征基团在升温熔融过程中起点和终点振动的两种能态吸光度比值的变化和振动能态转变的表观焓变(ΔH).研究了PTT分子链段中各基团对熔融过程的贡献.从计算得到的各种特征基团在两种能态吸光度的表观焓变ΔH的数据可知,PTT链段中的各种振动模式对PTT的熔融过程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 熔融过程 显微红外光谱 表观焓变
下载PDF
构建红外光谱显微系统实验平台——原位模拟物质反应动力学过程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文 刘振先 +2 位作者 陈菲 高静 李晓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2-260,共9页
本项目通过对商用布鲁克Vertex 70v真空型红外光谱仪进行拓展,来构建一套水平红外光路的系统,并与红宝石测压系统、外加温温控系统联用,适用于高压、高/低温测量的傅立叶变换红外显微系统,从而真正实现在原位条件下观察与研究地球内部... 本项目通过对商用布鲁克Vertex 70v真空型红外光谱仪进行拓展,来构建一套水平红外光路的系统,并与红宝石测压系统、外加温温控系统联用,适用于高压、高/低温测量的傅立叶变换红外显微系统,从而真正实现在原位条件下观察与研究地球内部物质的性质和结构特征的实验平台。在此平台上,模拟并观察在俯冲带中不同深度(温压)环境下的绿帘石红外光谱特征,同时结合拉曼光谱特征,了解晶体结构和晶体化学的稳定性、水溶解度、高压化学和高压物理学现象,从而窥视洋壳/陆壳俯冲全过程中矿物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水循环的动力学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 水平光路 显微傅立叶红外系统 高温高压 原位
下载PDF
显微傅里叶红外在油气包裹体研究中的应用——以冀北-辽西坳陷中元古界下马岭组油气包裹体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迪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32-36,共5页
作为一种非破坏性分析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先进技术,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法(Micro FT-IR)在油气包裹体成分分析过程中,不仅可以判断油气的成熟程度,还可划分油气的成藏期次和油气类型。以冀北-辽西坳陷下马岭组石英砂岩中油气包裹体为例,利... 作为一种非破坏性分析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先进技术,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法(Micro FT-IR)在油气包裹体成分分析过程中,不仅可以判断油气的成熟程度,还可划分油气的成藏期次和油气类型。以冀北-辽西坳陷下马岭组石英砂岩中油气包裹体为例,利用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油气包裹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至少存在两期次的油气充注,早期为具有较高CH2/CH3比值的中-重质油,晚期为具有较低CH2/CH3比值的轻质油或凝析油气,轻质油或凝析油气包裹体作为烃源岩生油高峰阶段的产物,是辽西-冀北地区的主要油气类型。实践表明,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是研究油气包裹体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 冀北-辽西坳陷 油气包裹体 成藏期次
下载PDF
密闭电石炉板结料形成的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辉 张建良 +2 位作者 彭小辉 王汝松 金鑫 《铁合金》 2014年第6期15-20,共6页
通过对所取板结料试样进行化学成分检测、红外光谱分析、XRD分析、Factsage分析、SEM分析及EDS分析,研究了板结料形成的微观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板结料主要成分为MgO和C,且C不是直接来源于碳材,而是由料面发生的化学反应带来的;(2)... 通过对所取板结料试样进行化学成分检测、红外光谱分析、XRD分析、Factsage分析、SEM分析及EDS分析,研究了板结料形成的微观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板结料主要成分为MgO和C,且C不是直接来源于碳材,而是由料面发生的化学反应带来的;(2)料层表面发生了气-气化学反应,并生成固体MgO和固体C微粒,固体MgO呈针状并不断积聚成固体絮凝物,固体C微粒由于颗粒间发生团聚作用呈条状;(3)MgO固体絮凝物和条形固体C不断交织连接后形成了板结料颗粒并在后期经过板结过程形成块矿板结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结料 红外光谱分析 微观机理 团聚作用
下载PDF
斯里兰卡乳白色蓝宝石的热处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英福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0-554,共5页
采用Ⅹ射线荧光仪(WD-XRF)、光学显微镜、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拉曼光谱仪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斯里兰卡产乳白色蓝宝石(Geudas)。Geudas虽然具有能致蓝色所需的Fe2O3、Ti O2,但这种次透明... 采用Ⅹ射线荧光仪(WD-XRF)、光学显微镜、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拉曼光谱仪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斯里兰卡产乳白色蓝宝石(Geudas)。Geudas虽然具有能致蓝色所需的Fe2O3、Ti O2,但这种次透明乳白色天然蓝宝石属于低级别。为了提高Geudas的颜色等级和级别,观察了真空状态下,1600℃加热5 h和1800℃加热1 h时Geudas颜色、内含物的变化。结果表明,Geudas中的致色物Fe2O3、Ti O2含量与合成蓝宝石中的含量相当。在1600℃热处理时,宝石的颜色不发生变化,只是宝石内部不透明内含物得到生长。在1800℃热处理时,宝石颜色由乳白色变成蓝色,同时具有内含物得到生长的特点。因此,为使Geudas的颜色得到改善,应采用1800℃高温热处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红外光谱仪 热处理 拉曼光谱仪 蓝宝石 Ⅹ射线荧光仪
下载PDF
显微红外光谱法热分析mLLDPE/EVA共混体系的结晶过程
14
作者 吴彤 宋亮 +1 位作者 吴刚 谭惠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7-230,共4页
采用显微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mLLDPE/EVA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过程。通过采集150℃~67℃连续降温过程的显微红外光谱数据,运用在等压条件下的van′tHoff关系式推导计算特征基团在降温结晶过程中起点和终点振动的两种能态吸光度... 采用显微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mLLDPE/EVA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过程。通过采集150℃~67℃连续降温过程的显微红外光谱数据,运用在等压条件下的van′tHoff关系式推导计算特征基团在降温结晶过程中起点和终点振动的两种能态吸光度比值的变化和振动能态转变的表观焓变。对比DSC分析结果来看,结晶过程中观察到的两个放热峰分别对应着mLLDPE和EVA的富集区。而从计算得到的各种特征基团在两个放热峰处表观焓变的数据可知,共混物中亚甲基的弯曲振动的表观焓变数值最大,表明在结晶过程中,亚甲基的弯曲振动方式对mLLDPE和EVA分子链段向各自富集区迁移和规整排列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金属聚乙烯 乙烯-醋酸乙烯酯 结晶过程 傅立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 表观焓变
下载PDF
高温高压处理褐色钻石改色机理分析
15
作者 金慧颖 金英福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4-128,共5页
采用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对经六面顶压机进行高温高压处理的褐色钻石进行了光谱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色机理分析。结果显示,含有氮杂质的Ⅰa A、Ⅰa AB型钻石样品在5.6 GPa、1 650℃的高温高压环境下,实验时间从30 min开始钻石... 采用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对经六面顶压机进行高温高压处理的褐色钻石进行了光谱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色机理分析。结果显示,含有氮杂质的Ⅰa A、Ⅰa AB型钻石样品在5.6 GPa、1 650℃的高温高压环境下,实验时间从30 min开始钻石样品的颜色由褐色改变成鲜艳的黄色,这种现象主要与H3心、H4心、N3心和孤氮有关;样品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呈现鲜艳的黄绿色,这种现象主要与H2心、H3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高温高压 钻石 改色
下载PDF
傅里叶红外结合拉曼分析卡拉胶寡糖对南美白对虾蛋白结构影响 被引量:30
16
作者 蓝蔚青 胡潇予 +2 位作者 阮东娜 刘书成 谢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507-2514,共8页
为深入研究卡拉胶寡糖对反复冻融南美白对虾样品品质与蛋白变化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中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互补结合激光显微拉曼(micro Raman)光谱技术,以不同预处理方式(无菌蒸馏水、三聚磷酸盐溶液与卡拉胶寡糖溶... 为深入研究卡拉胶寡糖对反复冻融南美白对虾样品品质与蛋白变化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中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互补结合激光显微拉曼(micro Raman)光谱技术,以不同预处理方式(无菌蒸馏水、三聚磷酸盐溶液与卡拉胶寡糖溶液)下反复冻融南美白对虾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卡拉胶寡糖预处理对不同冻融阶段南美白对虾肌肉品质和蛋白的影响机制。分别对三种预处理方式下经0, 2, 4和6次冻融循环后的南美白对虾肌原纤维蛋白进行FTIR和拉曼光谱分析。 FTIR和拉曼一阶谱图中各特征峰强度变化谱图可得出,随冻融次数增加,南美白对虾肌肉的蛋白损失和结构破坏明显加剧。样品肌肉蛋白二级结构的主链构象主要由酰胺Ⅰ带(1 600~1 700 cm^-1)表征, FTIR分析显示新鲜虾肉蛋白二级结构以β-转角为主,其次为β-折叠,其弥补了拉曼光谱对β-折叠和β-转角的不敏感。 FTIR与拉曼光谱酰胺Ⅰ带高斯拟合后谱图可定性定量显示冻融过程中样品的蛋白二级结构变化主要是α-螺旋结构的减少与无规卷曲结构的增加,而卡拉胶寡糖预处理能明显抑制冻融过程中α-螺旋结构的损失。 FTIR对蛋白表面氨基酸变化不敏感,拉曼光谱则可互补显示样品蛋白侧链的构象变化。其表征酪氨酸残基的谱带出现在850和830 cm^-1 ,峰强比表征了样品中酪氨酸的暴露程度在冻融期间呈增长趋势;脂肪族侧链氨基酸残基的C—H弯曲与伸缩振动分别在1 440~1 465和2 800~3 100 cm^-1 区间, 1 448和2 935 cm^-1 处峰强变化表征了样品侧链氨基酸的疏水相互作用在冻融过程中逐渐增强。拉曼光谱中蛋白侧链的特征谱带变化表明冻融过程使虾肉蛋白中分子内、分子间氢键断裂和侧链酪氨酸、脂肪族氨基酸残基暴露,而卡拉胶寡糖处理后明显延缓了该变化。因此,卡拉胶寡糖可延缓反复冻融虾肉蛋白中氢键断裂、侧链疏水基暴露,进一步稳定蛋白二级结构,维持其蛋白功能特性,从而起到对反复冻融南美白对虾肌肉品质的保护作用。同时,本研究将FTIR与拉曼光谱技术结合应用在卡拉胶寡糖对冻融南美白对虾肌肉品质保护机制研究上,发现FTIR在南美白对虾蛋白二级结构的表征上更敏感,拉曼光谱则能为样品蛋白侧链构象变化提供参考,二者结合可通过提供互补信息,更好表征样品经处理后蛋白的结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中红外 激光显微拉曼光谱 南美白对虾 蛋白结构
下载PDF
FT-IR显微ATR红外光谱图像系统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何晓东 汤河源 徐新 《现代仪器使用与维修》 1999年第2期32-34,共3页
FT-IR显微ATR红外光谱图像系统是研究物体表面微区化学成分及各成分在空间分布的分析测试系统。该系统将红外光谱与该光谱所在空间位置有机地联系起来,直接反映了某化合物或官能团在物体表面的分布状况。本文简要介绍FT-IR显微ATR红外... FT-IR显微ATR红外光谱图像系统是研究物体表面微区化学成分及各成分在空间分布的分析测试系统。该系统将红外光谱与该光谱所在空间位置有机地联系起来,直接反映了某化合物或官能团在物体表面的分布状况。本文简要介绍FT-IR显微ATR红外光谱图象系统的表面微区测试原理和特点,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显微镜 显微ATR 表面分析 红外光谱图像
下载PDF
Analysis of Organic Inclusions Using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nd Micro-FT. IR Techniques
18
作者 李荣西 杜向民 迟元林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1年第1期88-96,共9页
Organic inclusions from the Shahejie Formation of the Eogene period in the Bohai Gulf Basin, eastern China, were examined using micro\|FT. IR and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in addition to the measurement of their homogen... Organic inclusions from the Shahejie Formation of the Eogene period in the Bohai Gulf Basin, eastern China, were examined using micro\|FT. IR and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in addition to the measurement of their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T\-h). Two populations of organic inclusions were recognized, the primary and the secondary organic inclusions. The primary organic inclusions contain organic materials with relatively long alkyl chains (the carbon atom number is 15 to 17), whereas the secondary organic inclusions contain a certain amount of H\-2S besides organic materials which have relatively short alkyl chains with the carbon atom number of 5 to 6. The T\-h values of the primary organic inclusions are within the range of 87-91℃,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secondary organic inclusions (T\-h=98-105℃), suggesting that the primary organic inclusions experienced a lower degree of thermal evolution than the secondary inclusions. This inferenc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and parameters (T\-\{max\}, Q values) of the organic inclusions. Data from the organic inclusions together with the petroleum geology setting revealed that the primary inclusions resulted from the migration of hydrocarbons generated within the strata they are hosted, whereas the secondary organic inclusions were trapped in the process of secondary hydrocarbons expelled out of the source rocks to the locations where they were accumulated.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inclusion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maturation of the oil generated from the Shahejie Formation. The abundance of the organic inclusion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indicate that the member Es3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is highly potential for oil accumulation. The results could provide essential clues to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the Bohai Gulf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第三纪 无机物 渤海湾盆地 荧光显微镜 流体包裹体 均化温度 油气成因
下载PDF
塔中北坡顺托果勒地区志留系油气成藏期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倩茹 陈红汉 +1 位作者 赵玉涛 唐大卿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77-593,共17页
塔中顺托果勒地区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使顺10和顺9井区油气成藏过程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前人采用多种技术方法对研究区志留系成藏时期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尚未达成共识.以储层成岩作用和成岩序次分析为基础,采用显微红外光谱、显微荧光、冷... 塔中顺托果勒地区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使顺10和顺9井区油气成藏过程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前人采用多种技术方法对研究区志留系成藏时期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尚未达成共识.以储层成岩作用和成岩序次分析为基础,采用显微红外光谱、显微荧光、冷阴极光等手段,对储层沥青、原油和单个油包裹体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结合埋藏史投影法确定了研究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顺10和顺9井区等油气充注序次和成藏时间.结果表明,顺9井区存在3期油和1期天然气充注,加里东晚期(419.6~398.1Ma)、海西晚期(271.5~224.0Ma)和喜山期(11.4~1.1Ma);顺10井区可能只存在加里东晚期(419.6~408.4Ma)和海西晚期(271.6~236.8Ma)油充注,缺乏晚期油气充注.顺9井区3D地震剖面层位和断裂解释显示,塔中北坡NE向走滑断裂是志留系油气运移的重要输导体系,并控制了柯坪塔格组晚期油气充注,决定了该区工业油流.因此,塔中北坡志留系油气勘探的关键是寻找喜山期充注的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留系 显微红外光谱 流体包裹体 沥青 塔里木盆地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单个油包裹体和微区沥青显微红外光谱分峰拟合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倩茹 陈红汉 +2 位作者 胡守志 赵玉涛 陈慧钦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21-1934,共14页
针对单个油包裹体和储层沥青等结构复杂样品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吸收峰严重重叠的问题,基于高斯、洛伦茨函数或其组合(高斯-洛伦茨)模型理论,采用显微红外分峰拟合技术,对塔中北坡顺托果勒地区单个油包裹体成熟度和储层沥青成因进... 针对单个油包裹体和储层沥青等结构复杂样品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吸收峰严重重叠的问题,基于高斯、洛伦茨函数或其组合(高斯-洛伦茨)模型理论,采用显微红外分峰拟合技术,对塔中北坡顺托果勒地区单个油包裹体成熟度和储层沥青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取得了4点认识:(1)通过与Pironon对合成油包裹体的峰位坐标区域化划分吸收峰对比,认为分峰拟合技术更为真实地反映各子峰的面积,而且能够识别重叠区"隐蔽"的吸收峰,有助于准确判别有机质的结构组成;(2)高斯、洛伦茨函数或其组合(高斯-洛伦茨)模型拟合子峰时,高斯-洛伦茨函数分布拟合的吸收峰与实测光谱吻合度较高,噪音目标越低拟合效果越好,但计算耗时越长,故优选噪音目标在1-10高斯-洛伦茨函数分布拟合各子峰;(3)结合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和均一温度-埋藏史投影法,单个油包裹体显微红外参数(CH2a/CH3a、Xinc、Xstd等)揭示塔中北坡顺托果勒地区存在3期油充注,分别为加里东晚期、晚海西期和喜山期;(4)显微红外光谱定量化分析是研究储层沥青多成因化和多期次油气充注叠加作用的有效手段,分析结果说明塔中北坡顺托果勒地区储层沥青经历了生物降解、氧化降解和水洗淋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红外光谱 分峰拟合 单个油包裹体 微区沥青 志留系 塔里木盆地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