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ulative effect of Physalis alkekengi on both gut bacterial and fungal micro-ecosystem
1
作者 Yanan Yang Xiaohui Zhao +1 位作者 Yong Xie Chongming Wu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23年第4期564-573,共10页
Objective: Gut microbiome is an intricate micro-ecosystem mediating the human health and drug efficacy. Physalis alkekengi(PAL) is an edible and time-honor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veral pharmacological effec... Objective: Gut microbiome is an intricate micro-ecosystem mediating the human health and drug efficacy. Physalis alkekengi(PAL) is an edible and time-honor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veral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PAL have been verified and gut bacteria are implied in its therapeutic actions.However, the detailed modulation of PAL on gut bacterial species and on gut fungi remains largely unknown. We, therefore, designed a preliminary experiment in normal mice to reveal the modulation effect of PAL on both gut bacteria and fungi, and explo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Methods: Herein, the aqueous extract of PAL was orally administrated to normal C57BL/6 mice for four weeks. The full-length 16S rRNA and ITS1/2 gene sequencing were explored to detect the taxa of gut bacteria and gut fungi after PAL treatment, respectively.Results: Oral administration of PAL notably enriched anti-infammatory bacterial species such as Duncaniella spp. and Kineothrix alysoides, whereas decreased pro-infammatory species such as Mucispirillum schaedleri. Simultaneously, PAL increased the abundance of gut fungi Aspergillus ochraceus,Cladosporium sp. and Alternaria sp., and decreased 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Correlation network analysis identified two co-existing microbial groups(groups 1 and 2) that wer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each other. The group 1 comprised PAL-enriched bacteria and fungi, while group 2 was mainly normal chow-enriched bacteria and fungi. In group 1, Antrodia monomitica, Aspergillus clavatus, Mortierella kuhlmanii and Sarcinomyces sp. MA 4787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ifidobacterium globosum,Romboutsia ilealis and so on. In group 2, Chaetomium subspirilliferum, Septoria orchidearum and Cephaliophora tropica we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Lactobacillus spp.Conclusion: Altogether, this preliminary study first demonstrated the modulation effect of PAL on both gut bacteria and gut fungi, which may shed light on the elucidation of PAL’s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t bacteria gut fungi Physalis alkekengi 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icro-ecosystem
原文传递
共享制造平台生态系统数字化赋能小微企业的路径
2
作者 李正标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8-82,共5页
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法分析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过程中的行为事件,探索共享制造平台生态系统数字化赋能小微企业的内容与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共享制造平台聚集先进制造资源提供企业、小微制造企业和价值互补企业,构建共享制造平台生态系统... 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法分析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过程中的行为事件,探索共享制造平台生态系统数字化赋能小微企业的内容与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共享制造平台聚集先进制造资源提供企业、小微制造企业和价值互补企业,构建共享制造平台生态系统,通过集聚先进制造资源,利用数字化手段赋能小微企业建立数字化基础设施,为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的先进制造资源共享服务、智能生产服务、数字化运营服务和供应链金融服务,赋能小微企业创建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网络协同制造模式、制造业服务化延伸模式和智能化生产模式,有效降低小微企业获取先进制造资源的成本与运营成本,提高小微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平台生态系统内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提高小微企业的数字制造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制造 平台生态系统 小微企业 数字化 赋能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固沙植被区蚁丘对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3
作者 周磊 刘任涛 曾飞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252-9263,共12页
为阐明固沙植被区中蚂蚁筑巢活动形成蚁丘对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规律,于2022年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建植第5、8、34、57年的固沙植被区中,分别采集蚁丘内、外土壤样品,采用干漏斗法分离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调查了固沙植被演替过... 为阐明固沙植被区中蚂蚁筑巢活动形成蚁丘对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规律,于2022年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建植第5、8、34、57年的固沙植被区中,分别采集蚁丘内、外土壤样品,采用干漏斗法分离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调查了固沙植被演替过程中蚁丘内外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包括球角虫兆属、等节虫兆属和小真古螨科,分别从第8、34、57年开始呈现出蚁丘内显著高于蚁丘外的分布特征(P<0.05)。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优势类群个体数及总个体数均从固沙植被建植第8年开始,蚁丘内显著高于蚁丘外(P<0.05)。(2)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表现为从固沙植被建植第34年开始,表现为蚁丘内显著高于蚁丘外(P<0.05),而且34年固沙植被区蚁丘内分别是蚁丘外的1.6倍、2.2倍,57年固沙植被区蚁丘内分别是蚁丘外的2.3倍、3.9倍;均匀度指数仅在固沙57年呈现出蚁丘内显著高于蚁丘外(P<0.05)的分布特征,即蚁丘内是蚁丘外的5.4倍。(3)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在固沙初期,土壤黏粒含量是影响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而在中后期则为土壤全氮和全钾含量。综合分析表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固沙植被演替初期蚁丘仅增加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个体数,而只有在长期演替后蚁丘才表现为显著增加其个体数和多样性、直至改变群落组成结构,并对裸沙地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个体数分布具有重要辐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 群落多样性 固沙植被区 生态系统演替 蚁丘 腾格里沙漠
下载PDF
外源氮输入对黄河三角洲盐地碱蓬CHCl_(3)和CHBr_(3)通量特征的影响
4
作者 许佳宁 李玲玉 +2 位作者 谢文霞 张嘉乐 丁文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88-4399,共12页
氯仿(CHCl_(3))和溴仿(CHBr_(3))是两种重要的挥发性卤代烃(Volatile halohydrocarbon,VHCs),可通过光化学作用,引起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以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优势物种—盐地碱蓬(Suaeda glauca)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 氯仿(CHCl_(3))和溴仿(CHBr_(3))是两种重要的挥发性卤代烃(Volatile halohydrocarbon,VHCs),可通过光化学作用,引起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以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优势物种—盐地碱蓬(Suaeda glauca)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盆栽培养来探究不同浓度氮输入水平(CK,对照,6.0 g N m^(-2) a^(-1);1.5N0,低氮处理,9.0 g N m^(-2) a^(-1);3.0N0,高氮处理,18.0 g N m^(-2) a^(-1))对盐地碱蓬以及盆栽微生态系统CHCl_(3)、CHBr_(3)通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梯度下盐地碱蓬CHCl_(3)和CHBr_(3)排放通量均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低浓度1.5N0下可以促进盐地碱蓬CHCl_(3)的释放,高浓度3.0N0则抑制;盐地碱蓬CHCl_(3)、CHBr_(3)气体通量的峰值分别出现在枯萎期与苗期,其主要原因是不同氮梯度刺激了气体消耗与产生之间的平衡以及植物各生长期生长因子的改变。由相关性分析可知,盐地碱蓬CHCl_(3)排放通量受多种因子相互作用,植物根长与CHBr_(3)排放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根部越长,CHBr_(3)的排放通量越低。不同氮梯度下盆栽微生态系统内CHCl_(3)、CHBr_(3)排放通量的变化趋势不同,CHCl_(3)通量为先升后降,CHBr_(3)为先降后升,气体通量的最高值与最低值出现在植物不同生长时期,盆栽微生态系统气体排放通量主要受土壤NH^(+)_(4)-N、NO^(-)_(3)-N、以及植物凋落物等交互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氮输入 挥发性卤代烃 盐地碱蓬 盆栽微生态系统 通量特征
下载PDF
CDIO模式下创新创业微生态系统构建——麻省理工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3
5
作者 解明利 姚建涛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3年第3期169-177,共9页
基于项目式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如何将学生的创新产出向创业层面推进,是目前高等工程教育在积极探索的问题。以麻省理工学院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将创新创业教育聚焦学校内在教学活动中,提... 基于项目式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如何将学生的创新产出向创业层面推进,是目前高等工程教育在积极探索的问题。以麻省理工学院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将创新创业教育聚焦学校内在教学活动中,提出构建基于需求的创新创业微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通过研究教师、学生、资源三者自身的角色、行动方式以及交互作用,建立在学校内部推动创新创业持续发展的可操作机制。这对构建新时期面向产业需求、注重跨界交叉融合、支撑服务产教以及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创业工程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创业 CDIO 微生态系统 麻省理工
下载PDF
褐藻多糖对动物肠道微生态调节作用及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侯萍 马军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74,共6页
动物肠道是机体最重要和复杂的微生态系统,肠道微生态系统失衡会严重影响机体的生理和生化代谢,从而导致各种肠道及消化系统疾病。褐藻多糖是一类重要的海藻生物活性大分子,在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保护肠道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 动物肠道是机体最重要和复杂的微生态系统,肠道微生态系统失衡会严重影响机体的生理和生化代谢,从而导致各种肠道及消化系统疾病。褐藻多糖是一类重要的海藻生物活性大分子,在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保护肠道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应用于动物生产。本文从褐藻多糖调节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屏障稳态、刺激肠道免疫活性3个方面综述其对肠道微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及相关机理,以期为褐藻多糖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多糖 微生态系统 肠道菌群 肠道屏障 肠道免疫
下载PDF
春沼生态系统概述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袁兴中 李祖慧 +1 位作者 蒋启波 余先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235-5250,共16页
小微湿地是全球最重要的淡水栖息地之一,其价值不仅在于单个小微湿地,而是由多种小微湿地构成的流域小微湿地网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淡水生物多样性保育功能。春沼作为自然界一种独特的临时性小微湿地类型,是流域小微湿地网络的重要组成... 小微湿地是全球最重要的淡水栖息地之一,其价值不仅在于单个小微湿地,而是由多种小微湿地构成的流域小微湿地网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淡水生物多样性保育功能。春沼作为自然界一种独特的临时性小微湿地类型,是流域小微湿地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多种生态服务功能。但迄今为止对于春沼生态系统,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少,这类特殊而又重要的小微湿地生态系统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阐述了春沼的概念和形成原因,对春沼生态系统干湿交替的水文特征,以及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和群落动态等春沼生物群落特征进行了概述,探讨了春沼维持流域淡水生物多样性、提供物种生境、水文调节和均化洪水、净化水质和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春沼生态系统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该领域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沼 临时性湿地 小微湿地生态系统 水文特征 生物群落特征
下载PDF
从生态学角度看植物医学与植物健康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志模 《植物医学》 2023年第2期14-17,共4页
本文从生态学角度对植物医学和植物健康进行了深度思考,论述了同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进行研究对植物医学学科的重要性,强调了植物群体健康在植物医学中的作用,分析植物医学观念下的自然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的功能,给出了基于生态学的... 本文从生态学角度对植物医学和植物健康进行了深度思考,论述了同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进行研究对植物医学学科的重要性,强调了植物群体健康在植物医学中的作用,分析植物医学观念下的自然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的功能,给出了基于生态学的植物健康和植物医学的新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医学 植物健康 微观与宏观 农田生态系统 植物个体 植物群体
下载PDF
土壤中微/纳塑料的生物健康效应和食物链传递风险 被引量:3
9
作者 冯裕栋 杨杰 +4 位作者 涂晨 李连祯 李瑞杰 潘响亮 骆永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1-674,共14页
微/纳塑料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微/纳塑料进入土壤后会长期累积在土壤中,并对土壤生态系统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该文从土壤生物健康效应和食物链传递风险角度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土壤微/纳塑料调查研究进展,分类介绍了土... 微/纳塑料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微/纳塑料进入土壤后会长期累积在土壤中,并对土壤生态系统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该文从土壤生物健康效应和食物链传递风险角度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土壤微/纳塑料调查研究进展,分类介绍了土壤中微/纳塑料对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影响及在陆地生物和食物链中的传递,并展望了土壤中微/纳塑料的未来研究方向。该文指出,微/纳塑料广泛存在于不同功能的土壤中,可以被植物吸收和动物摄食,通过食物链传递进入人体。未来需要加强土壤中微/纳塑料污染过程与生物健康效应研究,加强对微/纳塑料在土壤生态系统和食物链中传递的风险评估,为土壤中微/纳塑料的监测、管控和治理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塑料 土壤生态系统 生物健康效应 食物链传递 生态风险评估
下载PDF
土壤微食物网与森林土壤固碳的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闫文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2,共12页
森林土壤碳库在全球气候调控和碳平衡维持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碎屑食物网的起点,土壤微食物网是森林生态系统地上-地下碳转化的关键驱动者,决定着森林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和储存等过程,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首先... 森林土壤碳库在全球气候调控和碳平衡维持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碎屑食物网的起点,土壤微食物网是森林生态系统地上-地下碳转化的关键驱动者,决定着森林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和储存等过程,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首先,从土壤微食物网的结构组成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微食物网不同组分对森林土壤碳库的影响途径。其次,以土壤微食物网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支点,进一步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其对土壤有机碳的传递过程,从营养级联层面探讨其对土壤碳储存的调控作用,从微食物网复杂性和稳定性的变化探索其对森林土壤固碳能力的反馈机制。最后,针对目前土壤微食物网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在厘清多组分的微食物网结构特征,解构多元化的微食物网关系网络,以及探索切实有效的微食物网调控策略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在“双碳”战略目标建设背景下,本研究为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食物网 能量流动 营养级联 复杂性和稳定性 森林生态系统 土壤固碳
下载PDF
数据驱动高校创新教育生态化研究
11
作者 石宗辉 张多蕾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61-64,共4页
科技是大国竞争的核心要素,高校创新教育变革是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经济、社会和政治向智能化、智慧化和虚实融生的方向发展,数据成为关键驱动力量。顺应数字时代发展要求,高校应构建共生竞合、动态演化的创新生态系统,该系统目前... 科技是大国竞争的核心要素,高校创新教育变革是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经济、社会和政治向智能化、智慧化和虚实融生的方向发展,数据成为关键驱动力量。顺应数字时代发展要求,高校应构建共生竞合、动态演化的创新生态系统,该系统目前尚存在课程体系创新嵌入不够、环境支撑乏力、创新与技术商业化耦合难等问题。微创新与微认证是化解创新生态系统问题的有效策略,数据成为驱动高等教育创新生态系统的持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微创新 微认证 创新教育生态系统
下载PDF
创业生态系统:概念、模型与研究趋势
12
作者 刘九万 王坤 王萍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07-118,共12页
创业教育自2015年以来成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突破,但其对创业的专业属性、创业教育开展的模式有许多模糊的理解,创业教育开展的模式也有许多不同探索。本文基于创业生态系统建设的理论研究,系统研究高校创业教育的建设途径,提... 创业教育自2015年以来成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突破,但其对创业的专业属性、创业教育开展的模式有许多模糊的理解,创业教育开展的模式也有许多不同探索。本文基于创业生态系统建设的理论研究,系统研究高校创业教育的建设途径,提出创业教育微生态的概念。创业教育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无疑是有创新意义的改革。创业教育既非传统学科建设,也非高校非常重视的通识(博雅)教育。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系统构建创业教育的体系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生态系统 结构模型 创业微生态
下载PDF
中国流域生态系统微纳塑料污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莉 韩郭兰 +2 位作者 张昭 姜慧琪 邵媛媛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5期16-20,共5页
微纳塑料作为一种环境新兴污染物,近年来备受关注,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环境中。海洋中的微纳塑料主要来自陆地,因此流域生态系统的微纳塑料更加值得关注。中国流域生态系统微纳塑料研究起步较晚。基于微纳塑料的产生与人类活动有直... 微纳塑料作为一种环境新兴污染物,近年来备受关注,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环境中。海洋中的微纳塑料主要来自陆地,因此流域生态系统的微纳塑料更加值得关注。中国流域生态系统微纳塑料研究起步较晚。基于微纳塑料的产生与人类活动有直接密切关系,目前中国对陆地河流、湖泊、饮用水等淡水水体环境中微纳塑料的分类已经比较清晰,现阶段对各类微纳塑料的来源解析仍不够充分,对其在陆地水域间的转移路径需要明确。通过归纳总结微纳塑料在中国流域中的污染现状、监测手段以及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初步揭示陆地水体中微纳塑料与其他污染物的联合毒作用机理,为今后中国流域生态系统的微纳塑料污染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塑料 新兴污染物 流域环境 迁移转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政银企社协同的小微企业“两融”难题治理
14
作者 韩岳麒 《晋中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9-52,共4页
融资难、融资贵是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究其主因,一是需求侧(小微企业)实力不足,二是供给侧(金融机构)风险厌恶。要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两融”难题,必须构建基于政府、银行、企业、社会四方协同的小微企业“两融”难题治理体系。
关键词 小微企业 融资难 融资贵 治理体系
下载PDF
滇池蓝藻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7
15
作者 陈开宁 李文朝 +1 位作者 吴庆龙 强胜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64-368,共5页
本文通过模拟生态系统和大型试验围隔,研究了蓝藻(Cycanobateria)胁迫下的蓖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和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生长情况. 模拟生态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蓖齿眼子菜生长受蓝藻的影响不大,其在有大量蓝... 本文通过模拟生态系统和大型试验围隔,研究了蓝藻(Cycanobateria)胁迫下的蓖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和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生长情况. 模拟生态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蓖齿眼子菜生长受蓝藻的影响不大,其在有大量蓝藻胁迫的水体中生长22d后,生物量为试验初始时的91.6%,在没有蓝藻胁迫的水体中,其生物量增加了27.7%,差异不显著;而竹叶眼子菜生长受蓝藻影响显著,在有蓝藻胁迫的水体中生长22d后,其生物量下降了57.1%,在没有蓝藻胁迫的水体中,其生物量增加了24.1%. 野外10 hm2大型围隔栽种试验结果显示,在有蓝藻胁迫条件下蓖齿眼子菜生长良好,经过5 个月生长其覆盖率达到60%,而竹叶眼子菜几乎全部死亡. 综合上述两方面试验结果表明蓖齿眼子菜耐受蓝藻胁迫的能力比竹叶眼子菜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沉水植物 蓖齿眼子菜 竹叶眼子菜 模拟生态系统 滇池
下载PDF
生防放线菌对西瓜根域微生态的调整效应 被引量:44
16
作者 周永强 薛泉宏 +4 位作者 杨斌 张晓鹿 许英俊 郭志英 林超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3-150,共8页
【目的】探讨接种生防放线菌对西瓜根域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方法】采用营养钵育苗基质拌菌法接种,进行盆栽和小区种植,通过稀释平板涂抹法测定西瓜根区、根表土壤及根内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并对优势细菌和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 【目的】探讨接种生防放线菌对西瓜根域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方法】采用营养钵育苗基质拌菌法接种,进行盆栽和小区种植,通过稀释平板涂抹法测定西瓜根区、根表土壤及根内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并对优势细菌和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生防放线菌Act1接入西瓜育苗基质后,西瓜根域细菌数量较对照提高3.3%-1 263.2%,其中西瓜根表土壤中芽孢杆菌数量较对照增加122.2%-867.7%;放线菌数量提高17.8%-478.4%;真菌数量减少29.2%-45.2%,其中接种5.0 g/kg放线菌制剂处理西瓜根区和根表土壤中镰刀菌数量较对照分别降低55%和60%;细菌/放线菌较对照提高75.4%-369.5%。接种100 d后,西瓜根域土壤中Act1活菌数量仍然高达10^6g^-1以上。【结论】生防放线菌Act1具有较好的定殖稳定性,能够促使西瓜根域土壤由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变,可在西瓜根域形成含有大量拮抗性放线菌、可抗御西瓜枯萎菌等土传病害致病菌的生物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西瓜 连作障碍 土传病害 放线菌 微生物区系 微生态
下载PDF
除磷工艺中含氧条件对聚磷菌种群结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傅以钢 戴睿 +2 位作者 刘洪波 赵建夫 夏四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74-481,共8页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直接从活性污泥样品中提取DNA,采用套式PCR技术对特征基因片断进行扩增,结合DGGE(变性浓度梯度凝胶电泳)分析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研究了除磷工艺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的微生态系统种群结构,并分析了微生物群落结构...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直接从活性污泥样品中提取DNA,采用套式PCR技术对特征基因片断进行扩增,结合DGGE(变性浓度梯度凝胶电泳)分析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研究了除磷工艺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的微生态系统种群结构,并分析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及行为特征.测定了活性污泥中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a)和产酸菌(Acidobacterium)部分菌种的16S rDNA V3区片段序列,通过NCBI(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基因库比对,初步确定了部分细菌的属.在厌氧/好氧和缺氧/好氧工艺中各类优势菌群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除磷效果稳定的情况下,系统中除磷微生物种群结构大致能保持不变,少数数量或种类发生变化的种群与系统中含氧量变化有关,但是处于动态变化中的菌群结构总体能够适应工艺运行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杆菌 产酸菌 16SrDNA 微生态 厌氧
下载PDF
利用T-RFLP技术对温榆河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董萍 孙寓姣 +2 位作者 王红旗 陈利顶 张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1-636,共6页
利用T-RFLP技术(综合运用PCR技术、DNA限制性酶切技术和DNA序列自动分析技术)对温榆河不同尺度、不同时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从微生物的种类数、物种丰度、优势菌落、群落结构稳定性等方面特征着手,找出其优势群落;利用两种多... 利用T-RFLP技术(综合运用PCR技术、DNA限制性酶切技术和DNA序列自动分析技术)对温榆河不同尺度、不同时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从微生物的种类数、物种丰度、优势菌落、群落结构稳定性等方面特征着手,找出其优势群落;利用两种多样性指数(香侬一威勒多样性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探讨各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以及同一群落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比较了微生物指标与水质指标COD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温榆河不同尺度、不同时期的微生物具有明显变化,说明季节性变化对水体中微生物群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T-RF67bp、151bp、440bp、481bp、488bp所代表的微生物群落体现其为优势种群;T-RF为135bp、151bp、440bp的微生物群落对于外界反映最敏感,验证其有可能能作为环境变化的指示性生物;微生物指标与COD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FLP 微生态系统 群落结构 16SRRNA基因
下载PDF
不同添加剂(物)对玉米秸秆青贮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6
19
作者 梁瑜 雷赵民 +1 位作者 吴建平 刘婷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4-39,共6页
以玉米为原料,添加碳酸钙、尿素、玉米籽实、麸皮、青贮发酵益生菌(Max200)、矿物盐载体结合益生菌合剂以及植物细胞壁降解活性制剂(MixⅡ),通过测定青贮发酵期有机酸含量,评价不同添加剂(物)对青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贮(全株玉米)... 以玉米为原料,添加碳酸钙、尿素、玉米籽实、麸皮、青贮发酵益生菌(Max200)、矿物盐载体结合益生菌合剂以及植物细胞壁降解活性制剂(MixⅡ),通过测定青贮发酵期有机酸含量,评价不同添加剂(物)对青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贮(全株玉米)中,在发酵期第1、7、14、21d添加MixⅡ组和Max200组乳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及对照组(P<0.01),添加MixⅡ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Max200组(P<0.01);黄贮(摘除果穗)中,在发酵期第1、7、14、21d添加MixⅡ组和Max200组乳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及对照组(P<0.01),第7、21d添加MixⅡ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添加Max200组(P<0.01).青贮第21d,添加麸皮组、尿素组、碳酸钙组、Max200组、MixⅡ组和对照组乳酸与乙酸的比值在全贮中分别达到1.93、2.36、1.60、3.74、3.64、2.13,黄贮中分别为1.53、2.25、1.98、2.54、3.11、1.33,添加MixⅡ组和Max200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1).发酵期第14d和21d,仅在全贮和黄贮个别样中检测到微量丁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青贮 微生态系统 有机酸
下载PDF
根际动态过程与植物营养 被引量:216
20
作者 张福锁 曹一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39-250,共12页
养分的有效性是由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特别是根系主导的根际动态过程所决定的。根系引起根际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根分泌物以及由此引起微生物种群、数量和活性的改变,从根本上决定着根际养分的动态。而根系主导的根际动态又具... 养分的有效性是由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特别是根系主导的根际动态过程所决定的。根系引起根际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根分泌物以及由此引起微生物种群、数量和活性的改变,从根本上决定着根际养分的动态。而根系主导的根际动态又具有明显的基因型差异,并受植物营养状况的诱导和调控。因此,根际动态变化的方向和强度对植物适应土壤化学和物理逆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根际的一般概念入手,综述了近十余年来国内外根际动态研究的新成果,重点讨论了根际动态与植物营养的关系,并运用根际微生态系统的概念,把根际动态与植物对养分胁迫的适应性及其调控机理紧密联系起来,使根际动态和植物矿质营养基因型差异机理两个基础性研究热点融为一体,为解决重大的全球性环境、生态以及农业持续发展问题提供新的途径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 植物 营养 养分胁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