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5篇文章
< 1 2 1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mtosecond laser additive and subtractive micro-processing:enabling a high-channeldensity silica interposer for multicore fibre to silicon-photonic packaging 被引量:2
1
作者 Gligor Djogo Jianzhao Li +5 位作者 Stephen Ho Moez Haque Erden Ertorer Jun Liu Xiaolu Song Jing Suoand Peter R Herm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 2019年第4期24-32,共9页
Great strides have been made over the past decade to establish femtosecond lasers i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for enabling new forms of non-contact processing of transparent materials.Research advances have show... Great strides have been made over the past decade to establish femtosecond lasers i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for enabling new forms of non-contact processing of transparent materials.Research advances have shown that a myriad of additive and subtractive techniques is now possible for flexible 2D and 3D structuring of such materials with micro-and nano-scale precision.In this paper,these techniques have been refined and scaled up to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for 3D writing of high-density optical packaging components,specifically addressing the major bottleneck for efficiently connecting optical fibres to silicon photonic(SiP)processors for use in telecom and data centres.An 84-channel fused silica interposer was introduced for high-density edge coupling of multicore fibres(MCFs)to a SiP chip.Femtosecond laser irradiation followed by chemical etching was further harnessed to open alignment sockets,permitting rapid assembly with precise locking of MCF positions for efficient coupling to laser written optical waveguides in the interposer.A 3D waveguide fanout design provided an attractive balancing of low losses,modematching,high channel density,compact footprint,and low crosstalk.The 3D additive and subtractive processes thus demonstrated the potential for higher scale integration and rapid photonic assembly and packaging of micro-optic components for telecom interconnects,with possible broader applications in integrated biophotonic chips or micro-displ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tosecond laser micro-processing photonic packaging waveguide fanout fibre socket multicore fibre space-division multiplexing silicon photonics interposer
下载PDF
Micro-process model of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with abnormal structural noise 被引量:1
2
作者 舒红宇 张伟伟 冯彧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6期853-859,共7页
In order to discover the causes of the abnormal noise of shock absorbers, it is necessary to identify 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ock absorbers. A micro-process model for operation of the hydraulic shock ab... In order to discover the causes of the abnormal noise of shock absorbers, it is necessary to identify 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ock absorbers. A micro-process model for operation of the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was presented. A novel concept, which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by dividing it into smaller steps, was proposed. The dynamic model and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ere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agree well with data obtained from the vibrostand test, indicating that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piston and the oil, the alternation of static friction and sliding friction acted between the piston and the cylinder, and the adherence between valve plate and piston result in impact on the piston head near the top dead center and the bottom dead center. Ultimately, the impact excites the high-frequency vibration of the piston structure, which can generate the abnormal noise in the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after its transfer. And the maximum vibration acceleration on the piston head and the abnormal noise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gap between the oil and piston rod head, the maximum static friction force and the adhering function,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震器 异响 间隙碰撞 机械学
下载PDF
Research on Opt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process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llodion Thin Film
3
作者 Chang-long CAI Xiong HAN +1 位作者 Xiao-ling NIU Wei-guo LI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3年第3期167-170,共4页
Colorless and transparent thin films of collodion are prepared on silicon wafers and K9 optical glass substrates by using spin-coating technique.The visible light transmittance,IR absorption spectra and optical consta... Colorless and transparent thin films of collodion are prepared on silicon wafers and K9 optical glass substrates by using spin-coating technique.The visible light transmittance,IR absorption spectra and optical constants of collodion thin film are measured by UV-3501Spectrophotometer,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and spectroscopic ellipsometry.The measured results show that its average visible light transmittance is 91.9%,and its average infrared absorptivity is better than 0.69/um.In the visible light region,the refractive index of collodion thin film changes in the range of 1.5—1.53,which accords with normal dispersion.The collodion films are etched using oxygen gas plasma.The surface morphology and thickness of etched thin film are measured by the polarizing microscope and MP-100S thickness measurement system,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llodion thin film is etched out in the oxygen gas plas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性能 火棉胶 薄膜 加工特性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可见光透射率 厚度测量系统 红外吸收光谱
下载PDF
涂镀铝+微弧氧化工艺制备复合涂层研究进展
4
作者 武宏 邵明增 杨洪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04-212,共9页
采用涂镀铝+微弧氧化的复合工艺可在钢材、镁合金、钛合金、陶瓷甚至高分子等多种材料表面制备以氧化铝为主的复合涂层,从而提高材料的绝缘、耐磨、耐腐蚀等性能。本文概述了热浸镀、喷涂、物理气相沉积、熔盐电镀以及包埋渗等涂镀铝工... 采用涂镀铝+微弧氧化的复合工艺可在钢材、镁合金、钛合金、陶瓷甚至高分子等多种材料表面制备以氧化铝为主的复合涂层,从而提高材料的绝缘、耐磨、耐腐蚀等性能。本文概述了热浸镀、喷涂、物理气相沉积、熔盐电镀以及包埋渗等涂镀铝工艺与微弧氧化工艺相结合制备复合涂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各种涂镀铝+微弧氧化工艺制备复合涂层的结构特点、影响因素及工艺的优缺点,最后对涂镀铝+微弧氧化复合工艺进行展望,并提出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镀铝 微弧氧化 氧化铝 复合涂层 热浸镀
下载PDF
三自由度微曲面电路3D打印方法及工艺
5
作者 李超 赵斌 +2 位作者 刘清涛 张义超 吕景祥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2-48,共7页
针对打印微曲面电路技术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三自由度打印机打印微曲面电路的方法,该方法旨在使用三自由度打印机在微曲面上打印共形电路,同时开发了一种自适应微曲面3D打印控制算法。该算法将DXF格式的文件作为输入,... 针对打印微曲面电路技术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三自由度打印机打印微曲面电路的方法,该方法旨在使用三自由度打印机在微曲面上打印共形电路,同时开发了一种自适应微曲面3D打印控制算法。该算法将DXF格式的文件作为输入,提取文件中的线路数据并对其进行离散处理,对离散后的数据逐点测量并根据反馈的数据进行线路重构,最终输出可以直接用于3D打印微曲面电路的G代码。利用三自由度打印机在不同基材制备的微曲面上完成电路打印实验和亮灯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对3D打印微曲面电路的工艺参数进行研究,通过设计正交试验分析了工艺参数对打印的微曲面电路的影响,得到了最优工艺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在针头直径为0.16 mm的情况下,打印气压为0.3 MPa、打印速度为100 mm/min和打印头高度为0.4 mm时,打印的微曲面电路连续且均匀,质量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微曲面电路 控制算法 打印工艺
下载PDF
超疏水表面加工技术及耐磨性能研究进展
6
作者 黄云 黄建超 +3 位作者 肖贵坚 刘帅 林瓯川 刘振扬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6,共25页
当前制备的超疏水表面耐磨性能普遍较差,因而其在各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研究表明微纳结构和低表面能是实现功能表面超疏水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首先基于超疏水表面作用机制,对超疏水表面织构进行了归纳,旨在通过优化表面织构来解决微... 当前制备的超疏水表面耐磨性能普遍较差,因而其在各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研究表明微纳结构和低表面能是实现功能表面超疏水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首先基于超疏水表面作用机制,对超疏水表面织构进行了归纳,旨在通过优化表面织构来解决微纳结构易磨损难题;然后对超疏水表面加工技术进行了梳理总结,从成本和效率两个方面分析了降低表面能的措施,为拓展超疏水表面加工体系提供思路;进而详细总结了超疏水表面耐磨性的分析手段,并阐述了提高超疏水表面耐磨性的方法;最后,展望了耐磨性超疏水表面的未来发展前景,以期推动超疏水表面在工程中的大规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加工技术 耐磨性 微纳结构 低表面能
下载PDF
基于激光加工的微安保机构设计与性能
7
作者 章云 姜倩 +3 位作者 刘卫 解瑞珍 任小明 刘兰 《含能材料》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1,共9页
复杂场景下火工品微安保机构需具有可恢复与抗过载特性,为此,研究设计了基于激光加工的金属材质电热驱动微安保机构,采用有限元模拟分析了镍基微电热执行器动作特性,通过调整双热臂U型电热执行器热臂和冷臂的长度、宽度以及各臂之间的间... 复杂场景下火工品微安保机构需具有可恢复与抗过载特性,为此,研究设计了基于激光加工的金属材质电热驱动微安保机构,采用有限元模拟分析了镍基微电热执行器动作特性,通过调整双热臂U型电热执行器热臂和冷臂的长度、宽度以及各臂之间的间隙,探究它们对输出位移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优化的超快激光加工工艺参数分别为频率100 kHz、能量113μJ、切割速度100 mm·s^(-1),实现了镍基电热微安保机构的超快脉冲激光精确制造;最后,搭建了安保机构性能验证平台,验证了该机构在不同电流激励下的驱动位移与隔爆性能。结果表明,在8 A激励电流下,加工的镍基微安保机构驱动位移可达1084μm,所组装的火工品微安保机构在传爆序列中能够有效隔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驱动 微机电系统(MEMS) 微安保机构 激光加工
下载PDF
IoT感知的业务微流程建模
8
作者 王潇璇 王桂玲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3,共8页
基于物联大数据赋能的业务流程能够更快更准地感知物理世界并及时做出响应的需求突现,提出一种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感知的业务微流程建模方法。首先,以单个IoT对象为中心建模,融合MAPE-K(monitor,analysis,plan,execution an... 基于物联大数据赋能的业务流程能够更快更准地感知物理世界并及时做出响应的需求突现,提出一种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感知的业务微流程建模方法。首先,以单个IoT对象为中心建模,融合MAPE-K(monitor,analysis,plan,execution and knowledge base,MAPE-K)模型思想,将IoT对象实例生命周期的行为状态与微流程实例状态一一映射,实现对单个IoT对象的环形自动监控和调节;其次,基于从IoT传感设备获取的数据,定义基于SASE+语言的业务规则,提取对业务流程有意义的业务事件,避免了无关事件对宏流程的干扰;最后,通过设计一个微流程建模工具原型系统,结合真实案例分析,验证了提出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实现了业务流程与IoT实时流式感知数据的结合,并显著减少了宏流程需要处理的业务事件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T流式感知数据 业务规则 环形自动监控调节 微流程
下载PDF
无掩模定域性电沉积微镍柱工艺研究
9
作者 吴蒙华 佐姗姗 +1 位作者 贾卫平 于昇元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9-164,共6页
无掩模定域性电沉积技术是一种以增材制造方式进行电化学沉积的先进制造方法。用定域性电沉积方法沉积微镍柱结构,通过实体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微镍柱沉积高度、直径及微观形貌,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平均沉积速率,设计双因素实验研究脉... 无掩模定域性电沉积技术是一种以增材制造方式进行电化学沉积的先进制造方法。用定域性电沉积方法沉积微镍柱结构,通过实体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微镍柱沉积高度、直径及微观形貌,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平均沉积速率,设计双因素实验研究脉冲电压、电解液浓度、添加剂及电极间隙对定域性电沉积微镍柱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镍柱平均直径及平均沉积速率随脉冲电压增大均快速增大,脉冲电压大于4.0V时微镍柱更为致密,但表面弯曲且粗细不均;不同脉冲电压下,改变电解液浓度产生的影响不同,主要影响微镍柱沉积速率及表面形貌;添加剂(PPS-OH)使微镍柱表面形貌变得光滑平整、光亮度增加,微镍柱平均直径及沉积速率随添加剂含量增大而减小;电极间隙主要影响微镍柱沉积形态及沉积速率,电极间隙大于10μm时沉积得到的微镍柱逐渐呈现圆锥状,平均沉积速率减小明显。当脉冲电压4.2V、氨基磺酸镍含量300g/L、添加剂(PPS-OH)含量0.5g/L及电极间隙10μm时,无掩模定域性电沉积得到的微镍柱形状规整、粗细均匀且表面光滑平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域性 电化学沉积 微镍柱 工艺研究 添加剂
下载PDF
微纳陶瓷基铂铑10-铂热电偶技术研究
10
作者 张洪泉 邢会明 +2 位作者 王辉 单国柱 罗嘉琪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67,共4页
针对燃气轮机温度检测高温热电偶存在的热容大、响应时间慢、无法表贴安装等诸多技术问题,利用陶瓷微纳加工技术制造出50μm厚度的柔性芯片基底,经薄膜工艺形成冗余结构的铂铑10-铂热电偶电极,通过“三明治”封装形成全陶瓷密封型热电偶... 针对燃气轮机温度检测高温热电偶存在的热容大、响应时间慢、无法表贴安装等诸多技术问题,利用陶瓷微纳加工技术制造出50μm厚度的柔性芯片基底,经薄膜工艺形成冗余结构的铂铑10-铂热电偶电极,通过“三明治”封装形成全陶瓷密封型热电偶,开展微纳陶瓷基高温热电偶性能与功能试验。试验表明,所设计的微纳陶瓷基高温热电偶具有快响应特点,能实现在圆滑表面进行柔性表贴安装,在0~1 000℃温度范围内,热电偶输出灵敏度与二级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比对,偏差在±0.3%,90%响应时间优于0.1 s,热电偶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加工 热电偶 快响应 冗余 柔性
下载PDF
硫铝酸盐水泥水化产物-铝凝胶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洋洋 张群力 +2 位作者 赵庆新 吴凯 常钧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22-130,共9页
硫铝酸盐水泥作为我国第三系列水泥,既是一种低碳绿色水泥,又是一种海工修补加固水泥。铝凝胶(AH_(3))是其最重要的水化产物之一,可有效提升该系列水泥石的宏观力学性能。本文结合化工中AH_(3)的基础研究,阐述了硫铝酸盐水泥石中AH_(3)... 硫铝酸盐水泥作为我国第三系列水泥,既是一种低碳绿色水泥,又是一种海工修补加固水泥。铝凝胶(AH_(3))是其最重要的水化产物之一,可有效提升该系列水泥石的宏观力学性能。本文结合化工中AH_(3)的基础研究,阐述了硫铝酸盐水泥石中AH_(3)的形成过程,归纳了AH_(3)的一般性特征,对比了化工中AH_(3)与硫铝酸盐水泥石中AH_(3)的异同点,具体分析了各类因素对AH_(3)微纳结构及含量的影响,总结了目前AH_(3)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铝酸盐水泥 铝凝胶 形成过程 微纳结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CO_(2)捕集过程中气液传质强化研究进展
12
作者 申强 杨峥豪 +4 位作者 张香港 段孝旭 马良 江霞 常玉龙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4,共11页
CO_(2)捕集是实现碳中和的托底性技术。化学吸收法是最具商业化潜力的技术之一,而吸收过程中气液传质强化是影响CO_(2)捕集效率、能耗和成本的重要因素。针对新的气液传质强化模式,从微流体强化、引入额外能量场、引入第二相介质和微界... CO_(2)捕集是实现碳中和的托底性技术。化学吸收法是最具商业化潜力的技术之一,而吸收过程中气液传质强化是影响CO_(2)捕集效率、能耗和成本的重要因素。针对新的气液传质强化模式,从微流体强化、引入额外能量场、引入第二相介质和微界面振荡技术全面总结和回顾了近年来的强化CO_(2)吸收手段和研究现状,重点关注微界面振荡技术的原理和研究方法,考察了不同强化手段的优劣势,为推动碳捕集过程中气液传质强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质 CO_(2)捕集 过程强化 微界面振荡
下载PDF
基于主动位移成像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
13
作者 张文雪 罗一涵 +2 位作者 刘雅卿 夏诗烨 赵开元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85,共19页
超分辨重建算法是一种将低分辨率图像恢复为高分辨率图像的算法,被广泛用于医学、遥感、军事安防以及人脸识别等领域。在黑夜、远场场景下构建数据集比较困难,基于深度学习的超分辨重建算法应用受到阻碍。而微扫描成像技术扫描模式固定... 超分辨重建算法是一种将低分辨率图像恢复为高分辨率图像的算法,被广泛用于医学、遥感、军事安防以及人脸识别等领域。在黑夜、远场场景下构建数据集比较困难,基于深度学习的超分辨重建算法应用受到阻碍。而微扫描成像技术扫描模式固定,对器件到位精度要求高。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们提出一种基于主动位移成像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具体地,在控制相机随机移动的同时记录采样时刻位移,通过解算、映射选图、精确匹配图像序列并获取多帧图像间的亚像素信息,然后对估计图像进行迭代和更新,最后重建获得高分辨率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在PSNR、SSIM和平均梯度三个指标上都优于最近提出的基于POCS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MFPOCS,与基于CNN的方法ACNet相比具有竞争力。值得提出的是,本算法无需固定的扫描模式,降低了微扫描技术对器件实时到位精度的要求,同时,本算法可以保证重建初始帧的优良选取,有效规避了POCS算法的固有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辨率重建 亚像素 图像处理 微扫描
下载PDF
基于激光加工的医疗器械功能性表面研究现状
14
作者 杜鑫豪 刘志华 +3 位作者 张智雷 杜策之 隋建波 王成勇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20,共15页
制备功能性表面是提升医疗器械治疗性能和安全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当前,基于激光加工的功能性表面微纳结构制造技术在优化医疗器械表面性能方面应用广泛。综述了医疗植入器械和手术器械表面激光加工功能性微纳结构在细胞功能调控、抗菌... 制备功能性表面是提升医疗器械治疗性能和安全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当前,基于激光加工的功能性表面微纳结构制造技术在优化医疗器械表面性能方面应用广泛。综述了医疗植入器械和手术器械表面激光加工功能性微纳结构在细胞功能调控、抗菌性、耐蚀性、摩擦特性、抗黏附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剖析了当前医疗器械功能性表面激光加工的优势和局限,展望了医疗器械功能性表面激光加工技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加工 微纳结构 功能性表面 植入器械 手术器械
下载PDF
基于离子液射流定域电沉积的微镍柱成形研究
15
作者 吴蒙华 姜炳春 +1 位作者 贾卫平 孙晓慧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2,47,共6页
为提高定域电沉积三维金属微结构的加工效率和质量,采用离子液射流定域电沉积方式制备直径50~100μm、高度450~500μm的微镍柱,探究了工艺参数对沉积速率、微镍柱直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选定的参数范围内,微镍柱直径和沉积... 为提高定域电沉积三维金属微结构的加工效率和质量,采用离子液射流定域电沉积方式制备直径50~100μm、高度450~500μm的微镍柱,探究了工艺参数对沉积速率、微镍柱直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选定的参数范围内,微镍柱直径和沉积速率随着电压的增大同时增大,占空比对微镍柱沉积速率的影响高于对平均直径的影响,而脉冲频率对于微镍柱沉积速率影响不大。通过体式显微镜观察微镍柱微观形貌呈尖端效应,表明在阳极尖端半径对应区域和离子液射流范围内的共有区域具有电沉积定域性和优先性。合理控制阳极运动轨迹,调节参数为极间电压4.4 V、占空比50%、脉冲频率10 kHz时,可获得轮廓平直、表面致密的直径为61μm微镍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射流 定域电沉积 微镍柱 成形工艺
下载PDF
镁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自组装/镍复合涂层的腐蚀过程和机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东 刘金玉 +3 位作者 孙世博 吴方 温玉清 尚伟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镁合金具有很强的活性,在水溶液或潮湿的大气中容易被腐蚀。为了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首先利用微弧氧化工艺进行微弧氧化,通过乙酸乙酯(C_(4)H_(8)O_(2))进行自组装,最后化学镀镍,在AZ91D镁合金表面制备微弧氧化(MAO)/自组装(SAM)/镍... 镁合金具有很强的活性,在水溶液或潮湿的大气中容易被腐蚀。为了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首先利用微弧氧化工艺进行微弧氧化,通过乙酸乙酯(C_(4)H_(8)O_(2))进行自组装,最后化学镀镍,在AZ91D镁合金表面制备微弧氧化(MAO)/自组装(SAM)/镍(Ni)复合涂层。通过形貌结构、电化学测试和腐蚀产物分析研究复合涂层在3.5 wt.%NaCl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并建立复合涂层的腐蚀过程模型。结果表明:Cl^(−)的存在加速了腐蚀的发生。复合涂层的腐蚀电流密度与镁合金相比下降3个数量级,复合涂层显著提高了镁合金的耐蚀性。复合涂层在盐雾环境中0~96 h时,Ni层表面结构仍然致密。当复合涂层暴露在腐蚀环境中120 h后,Ni层开始被破坏,腐蚀离子进行渗透,形成通道。之后,基体上的SAM层和MAO层的保护时间缩短。在144 h时,腐蚀离子直接穿透了复合涂层,使基体涂层保护失效。研究成果可为该类涂层的开发、制备和应用提供试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微弧氧化 复合涂层 耐蚀性能 腐蚀过程
下载PDF
微纳尺度气液传质强化油品催化加氢反应
17
作者 王立华 蔡苏杭 +3 位作者 江文涛 罗倩 罗勇 陈建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3,共15页
相比于经典的滴流床加氢技术,液相加氢技术由于其一次性投资成本和运行能耗低,受到了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如何进一步强化氢油相界面的传质速率来提高液相加氢效率,仍是一个重要的难题。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微纳尺度气泡或液滴的... 相比于经典的滴流床加氢技术,液相加氢技术由于其一次性投资成本和运行能耗低,受到了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如何进一步强化氢油相界面的传质速率来提高液相加氢效率,仍是一个重要的难题。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微纳尺度气泡或液滴的气液传质强化技术有助于油品催化加氢反应。本文以微纳气泡为例,首先总结了微纳气泡特点及产生方式,简述了微纳尺度气液传质强化液相加氢过程可行性判别,回顾了微纳尺度气液传质强化在油品液相加氢工艺中的相关研究及工业应用。最后分析了微纳尺度气液传质强化在油品液相加氢中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方向,即微纳尺度传质与本征反应的匹配、工况条件微纳气泡在反应器中的流动以及含微纳气泡混合物的气液分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尺度 气泡 加氢 传递过程 过程强化
下载PDF
溶液喷射纺丝参数对聚丙烯腈直径分布的影响
18
作者 桂早霞 刘茜 +1 位作者 孙光武 魏闯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0,共6页
利用溶液喷射纺丝技术,成功制备聚丙烯腈纤维膜。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纤维膜的形貌,探究不同纺丝工艺参数对纤维直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直径与聚合物质量分数、聚合物溶液挤出速度、喷丝孔内径呈正比,并且随上述工艺参数的增加,纤... 利用溶液喷射纺丝技术,成功制备聚丙烯腈纤维膜。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纤维膜的形貌,探究不同纺丝工艺参数对纤维直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直径与聚合物质量分数、聚合物溶液挤出速度、喷丝孔内径呈正比,并且随上述工艺参数的增加,纤维直径分布较为离散;纤维直径与喷射气流的压强、接收距离呈反比,并且随上述工艺参数增加,纤维直径分布逐渐集中。经分析,获得最优工艺参数:聚合物质量分数为12%,喷射气流的压强为0.15 MPa,接收距离为70 cm,溶液挤出速度为0.3 mL/min,喷丝孔内径为0.3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喷射纺丝 聚丙烯腈 工艺参数 微纳米纤维 直径分布 纤维形貌
下载PDF
微发泡工艺在乘用车上的应用与前景展望
19
作者 王精武 刘扬 李世刚 《汽车文摘》 2024年第5期53-57,共5页
为了充分挖掘微发泡工艺在乘用车零部件中的轻量化潜力,基于文献分析总结微发泡工艺原理、应用情况,并对微发泡工艺应用前景进行展望。目前,仪表板骨架、门板护板、发动机装饰罩等乘用车部分内外饰零部件利用该工艺成型,可实现乘用车质... 为了充分挖掘微发泡工艺在乘用车零部件中的轻量化潜力,基于文献分析总结微发泡工艺原理、应用情况,并对微发泡工艺应用前景进行展望。目前,仪表板骨架、门板护板、发动机装饰罩等乘用车部分内外饰零部件利用该工艺成型,可实现乘用车质量减轻5%~20%,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无需对模具进行反复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用车 微发泡工艺 轻量化
下载PDF
大面积微结构辊对板热压印装置研发及工艺优化
20
作者 李钦军 李波 +1 位作者 龚峰 闫超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4,共8页
目的研发一种模块化辊筒对平板类型的微结构热压加工装置,研究不同模具结构下的辊压工艺参数对光学聚合物微结构成形的影响,研究大尺寸的PMMA样品的翘曲规律。方法使用一种基于线接触的扫描连续辊压工艺,分别使用线槽模具、不锈钢网孔... 目的研发一种模块化辊筒对平板类型的微结构热压加工装置,研究不同模具结构下的辊压工艺参数对光学聚合物微结构成形的影响,研究大尺寸的PMMA样品的翘曲规律。方法使用一种基于线接触的扫描连续辊压工艺,分别使用线槽模具、不锈钢网孔模具进行辊压实验,根据实验结果确定最佳工艺参数范围。结果在辊筒温度为150~180℃、平板温度为25℃、辊压压力为200~500 N和辊压速度为1 mm/s的工艺条件下,甲基丙烯酸甲酯平板(PMMA)微槽阵列的线槽宽复制度最高可达90%,微圆柱结构在40 mm×40 mm PMMA衬底的覆盖率高达95%。结论优化辊压工艺参数后,可以实现聚合物的大面积槽阵列和圆孔微透镜的稳定连续辊压成形。针对大面积光学聚合物翘曲的问题,进行了双面热辊压实验,发现二次成形后微透镜样品的最大高度偏差小于0.16 mm,翘曲现象得到了有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辊对板热压印 微结构 光学聚合物 装置研发 工艺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