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5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Scanning Error Correction Technique for an Optical Micro-Scanning Thermal Microscope Imaging System
1
作者 Meijing Gao Ying Han +3 位作者 Qiushi Geng Yong Zhao Bozhi Zhang Liuzhu Wang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19年第3期510-518,共9页
An error correction technique for the micro-scanning instrument of the optical micro-scanning thermal microscope imaging system is proposed. The technique is based on micro-scanning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the propos... An error correction technique for the micro-scanning instrument of the optical micro-scanning thermal microscope imaging system is proposed. The technique is based on micro-scanning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the proposed second-order oversampling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and local gradient imag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the local gradient image reconstruction model, the error correction technique, down-sampling model and the error correction principle. In this paper, we use a Lena original image and four low-resolution images obtained from the standard half-pixel displacement to simulate and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technique. In order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technique, two groups of low-resolution thermal microscope images are collected by the actual thermal microscope imaging system for experimental study.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technique can reduce the optical micro-scanning errors, improve the imaging effect of the system and improve the system's spatial resolution. It can be applied to other electro-optical imaging systems to improve their re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microscope imaging system OPTICAL micro-scanning local gradient image RECONSTRUCTION second-order OVERSAMPLING RECONSTRUCTION spatial resolution
下载PDF
Optical micro-scanning location calibration of thermal microscope imaging system
2
作者 关丛荣 高美静 +1 位作者 金伟其 王吉晖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13年第2期250-255,共6页
A method of micro-scanning location adaptive calibration was proposed, which was real- ized by the digital image micro-displacement estimation. With geometric calculation, this calibration method used the displacement... A method of micro-scanning location adaptive calibration was proposed, which was real- ized by the digital image micro-displacement estimation. With geometric calculation, this calibration method used the displacement estimation of two thermal microscope images to get the size and direc- tion of each scanning location calibration angle. And each location calibration process was repeated according to the offset given by the system beforehand. The comparison experiments of sequence oversampling reconstruc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micro-scanning location calibration were do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libration method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thermal microscope imaging qual- 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microscope imaging micro-scanning location calibration oversampling recon- struction
下载PDF
超薄磨耗层抗滑性能的衰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王端宜 李彦标 潘艳珠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为了精确评价沥青超薄磨耗层开放交通后抗滑性能衰变过程、机理及影响因素,首先利用弧形模具及其配套的轮碾机来制备弧形超薄磨耗层试件;然后通过驱动轮式加速加载系统对4种级配类型和3个沥青胶结料等级的沥青超薄磨耗层试件进行加速加... 为了精确评价沥青超薄磨耗层开放交通后抗滑性能衰变过程、机理及影响因素,首先利用弧形模具及其配套的轮碾机来制备弧形超薄磨耗层试件;然后通过驱动轮式加速加载系统对4种级配类型和3个沥青胶结料等级的沥青超薄磨耗层试件进行加速加载试验;最后借助激光纹理扫描仪对一定轮载次数作用后的试件分别进行扫描。结合试验数据分别建立了基于S型函数的沥青超薄磨耗层宏观和微观构造深度衰变模型,以及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来分析各空隙率和沥青胶结料对抗滑性能的独立和耦合作用。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驱动轮式加速加载系统结合S型函数模型可以定量地评价和预测沥青超薄磨耗层性能的演变过程;空隙率影响超薄磨耗层宏观和微观构造深度的前期衰减速率,空隙率越大,则超薄磨耗层的宏观和微观构造深度的前期衰减速率越大;宏观构造深度的中后期衰减速率受沥青胶结料等级影响更大,沥青胶结料性能等级越高,则宏观构造深度的中后期衰减速率越慢;空隙率和沥青胶结料等级对超薄磨耗层微观构造深度中后期衰减速率的影响相当。因此,在进行超薄磨耗层抗滑性能设计时,选择大空隙率的开级配超薄磨耗层混合料级配对路面抗滑耐久性是有益的,而沥青胶结料的性能等级则可以根据交通量的大小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磨耗层 加速加载试验 抗滑性能衰变模型 3D激光纹理扫描 宏观纹理 微观纹理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共定位表征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4
作者 蔡蕊 万鹏 +2 位作者 徐强 吕天明 孙智广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微纳加工过程中,常有样品需要进行聚焦离子束(FIB)溅射、切割,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而这三类仪器都需要将样品固定在样品台上才可测试,固定不佳会影响表征结果.但固定好的样品在不同仪器之间转移、拆卸、再固... 微纳加工过程中,常有样品需要进行聚焦离子束(FIB)溅射、切割,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而这三类仪器都需要将样品固定在样品台上才可测试,固定不佳会影响表征结果.但固定好的样品在不同仪器之间转移、拆卸、再固定的过程中极易受到破坏.基于以上问题,设计了AFM-SEM-FIB样品共定位系统,可实现样品在此三种仪器之间的无损转移及共定位,避免珍贵样品破坏及目标丢失,以及解决AFM扫描无法控制方向、迅速调整位点等问题.在微纳表征中有优异的表现,系统已被开发成产品并量产销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定位系统 原子力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聚焦离子束 微纳表征
下载PDF
饱水-失水循环劣化条件下泥岩层理裂隙演化特征
5
作者 屈文航 贾鹏飞 +2 位作者 陈子浩 李瑞珂 王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98-2207,共10页
为了研究饱水-失水循环劣化条件下膨胀性泥岩的裂隙演化特征,首先,对制备的圆柱体泥岩样品进行5次饱水-失水循环试验;然后,对原状样、1次和5次循环后的泥岩样品进行CT扫描;最后,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对泥岩内部层理裂隙网络进行三维数字重构... 为了研究饱水-失水循环劣化条件下膨胀性泥岩的裂隙演化特征,首先,对制备的圆柱体泥岩样品进行5次饱水-失水循环试验;然后,对原状样、1次和5次循环后的泥岩样品进行CT扫描;最后,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对泥岩内部层理裂隙网络进行三维数字重构,对泥岩层理裂隙演化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构的三维数字模型体积与真实泥岩样品体积相近,能够准确地表征样品体积特征和变化情况;随着饱水-失水循环次数增加,泥岩在不同部位上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即上部的裂隙增长速率较快,而下部的增长速率相对较慢;随着饱水-失水循环次数增加,裂隙总体积和连通裂隙体积不断增大,而独立裂隙的体积基本保持不变;随着饱水-失水循环次数增加,孔隙网络模型中各参量都呈增大趋势,裂隙的宽度和连通性都逐渐增大;在饱水-失水循环中,楔裂压力作用形成连通的层理主裂隙,失水收缩作用形成矩形裂隙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 层理裂隙 饱水-失水循环 显微CT扫描
下载PDF
AlSc15中间合金中Al_(3)Sc金属间化合物的电化学行为及对局部腐蚀的影响
6
作者 蒋伟 高坤元 +6 位作者 胡秀华 文胜平 黄晖 吴晓蓝 魏午 聂祚仁 启世亮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54-58,共5页
将过共晶AlSc15合金加热至液态,以10℃/h速率冷却得到毫米级尺寸的Al_(3)Sc金属间化合物。利用微区电化学和扫描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SKPFM)研究了Al_(3)Sc金属间化合物在不同pH值的0.1 mol/L 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特征及对局部腐蚀敏感性... 将过共晶AlSc15合金加热至液态,以10℃/h速率冷却得到毫米级尺寸的Al_(3)Sc金属间化合物。利用微区电化学和扫描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SKPFM)研究了Al_(3)Sc金属间化合物在不同pH值的0.1 mol/L 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特征及对局部腐蚀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_(3)Sc金属间化合物存在自钝化现象,且在碱性环境中有明显的维钝区域;随着pH值的增加,Al_(3)Sc腐蚀电位逐渐降低,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的腐蚀速率明显低于酸性条件下的;Al_(3)Sc金属间化合物与周围铝基体之间的伏打电位差约为40 mV,在铝合金中可能作为较弱的局部阴极,对电偶腐蚀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3)Sc金属间化合物 微电化学技术 扫描开尔文 局部腐蚀
下载PDF
不同含盐量条件下硫酸盐渍土蠕变特性与微观孔隙变化
7
作者 田思宇 李晓 +1 位作者 张卫兵 刘臻祥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60-167,共8页
为了探究不同含盐量条件下硫酸盐渍土的蠕变特性以及微观孔隙变化规律,采用自制一维蠕变仪对宁夏红寺堡地区的硫酸盐渍土进行蠕变试验,并对试验后的土样进行扫描电镜试验。结果表明:经历一维蠕变后,土体最终蠕变量随含盐量的增大而增大... 为了探究不同含盐量条件下硫酸盐渍土的蠕变特性以及微观孔隙变化规律,采用自制一维蠕变仪对宁夏红寺堡地区的硫酸盐渍土进行蠕变试验,并对试验后的土样进行扫描电镜试验。结果表明:经历一维蠕变后,土体最终蠕变量随含盐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蠕变速率随时间的增长而减小,且随含盐量的增大、温度的升高,土体经历衰减蠕变的时间越长,进入稳定蠕变的时间越晚;一维蠕变后,随含盐量的增加,大孔隙和中孔隙的数量减小,小孔隙和微孔隙的数量增加,孔隙形状以近椭圆形为主,复杂度增加,孔隙形状趋于复杂化,孔隙分形维数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渍土 一维蠕变 扫描电镜试验 微观结构
下载PDF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Applications in Dentistry
8
作者 Ahmad Assari Maha Al Bukairi Reema Al Saif 《Open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24年第1期32-41,共10页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MCT) encompasses two primary scanning options: ex-vivo and in-vivo imaging. Ex-vivo scanning involves the examination of extracted teeth or dental specimens, allowing for detailed analyses o...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MCT) encompasses two primary scanning options: ex-vivo and in-vivo imaging. Ex-vivo scanning involves the examination of extracted teeth or dental specimens, allowing for detailed analyses of the microarchitecture of mineralized tissue. By analyzing the microarchitecture of dental tissues, MCT 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about bone density, porosity, and microstructural changes, contributing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treatment outcomes. Moreover, MCT facilitates the quantification of dental parameters, such as bone volume, trabecular thickness, and connectivity density, which are crucial for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of dental interventions. This present study aims to comprehensively review and explore the applications of MCT in dentistry and highlight its potential in advancing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The results depicted that the quantitative approach of MCT enhances the precision and reliability of dental research. Researchers and clinicians can make evidence-based decisions regarding treatment strategies and patient management, relying on quantifiable data provided by MCT. The applications of MCT in dentistry extend beyond research, with potential clinical implications in fields such as dental implantology and endodontics. MCT is expected to play an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role in enhanc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dental pathologies, improving treatment outcomes, and ultimately, benefiting patient care in the field of denti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nical Practice DENTISTRY Ex-Vivo Scanning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下载PDF
日照市雾霾天气大气颗粒物微观形貌及物质来源研究
9
作者 李峰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1期85-88,共4页
以日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雾霾天气大气颗粒物样本,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ICP-MS等工具对其进行形态特征分析,探讨了日照市雾霾天气大气颗粒物(PM_(2.5))的微观形态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日照市PM_(2.5)颗粒物主要以无定形态为主,... 以日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雾霾天气大气颗粒物样本,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ICP-MS等工具对其进行形态特征分析,探讨了日照市雾霾天气大气颗粒物(PM_(2.5))的微观形态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日照市PM_(2.5)颗粒物主要以无定形态为主,为含铁、镁、铝、钾、钠的硅酸盐颗粒;日照市PM_(2.5)的主要来源包括道路扬尘及建筑施工排放、交通汽车尾气排放、燃煤、电子垃圾拆解等。通过对日照市PM_(2.5)微观形态特征和来源的研究,可为改善日照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天气 PM_(2.5) 微观形貌 物质来源 扫描电镜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界面区微米划痕试验与参数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付军 熊定邦 +2 位作者 李忠杰 丁庆军 贾大伟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8-84,共7页
用微米划痕试验联合扫描电镜技术,分析了室温下沥青混合料界面过渡区(ITZ)的特性,推定了ITZ区域空间几何范围,测试了其断裂韧度及摩擦系数,并采用三点弯曲试验及纳米压痕试验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ITZ区域特性明显,荷载为1... 用微米划痕试验联合扫描电镜技术,分析了室温下沥青混合料界面过渡区(ITZ)的特性,推定了ITZ区域空间几何范围,测试了其断裂韧度及摩擦系数,并采用三点弯曲试验及纳米压痕试验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ITZ区域特性明显,荷载为100 mN时更适用于微米划痕试验,此时ITZ区域在划痕作用下会出现较大破裂面,且其厚度在10~30μm波动,与纳米压痕试验结果相近;ITZ摩擦系数由集料至沥青胶浆呈线性增加,达到最大值后趋于稳定;微米划痕试验测得的断裂韧度值与三点弯曲试验结果相近,且断裂韧度曲线可以较好地识别集料、ITZ和沥青胶浆三相介质,微米划痕试验可以相对简便有效地实现沥青混合料ITZ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界面过渡区 微米划痕 电镜扫描 微观力学参数
下载PDF
基于电成像测井的火山碎屑砂砾岩支撑类型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小青 王翔宇 +2 位作者 张志国 张维峰 陈海峰 《测井技术》 CAS 2023年第3期326-333,共8页
火山碎屑砂砾岩在沉积过程中受河流搬运与火山作用共同影响,造成岩石粒径变化大、不同粒级组合的孔隙结构复杂,影响储层品质。如何利用测井资料评价岩石粒级及不同粒级的组合模式是储层评价亟待解决的问题。依据X衍射的全岩分析实验结... 火山碎屑砂砾岩在沉积过程中受河流搬运与火山作用共同影响,造成岩石粒径变化大、不同粒级组合的孔隙结构复杂,影响储层品质。如何利用测井资料评价岩石粒级及不同粒级的组合模式是储层评价亟待解决的问题。依据X衍射的全岩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研究区主要矿物成分及母岩类型特征。通过观察岩心照片结合岩电实验数据,发现研究区火山碎屑砂砾岩普遍存在骨架含有酸性火山岩的低阻砾石及正常沉积的高阻砾石。基于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资料,利用分水岭算法,定量计算高、低阻砾石含量,并建立研究区岩性识别划分标准。在基于滑动窗口法生成的粒度谱基础上,构建粒度面积谱用来定量评价不同粒级砾石的含量,以获得不同粒级砾石的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岩心不同粒级组合关系的含油性特征,确定砾石颗粒支撑类型,结合粒度谱及粒度面积谱,形成基于电成像测井的火山碎屑砂砾岩支撑类型评价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电成像测井资料在砾石识别中的优势,为火山碎屑砂砾岩岩性识别及粒级组合模式评价提供了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评价 火山碎屑砂砾岩 母岩类型 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 粒度面积谱 砾石颗粒支撑类型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
下载PDF
基于显微CT扫描和统计强度的煤岩损伤破裂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良 齐庆新 +5 位作者 REN Ting 李祥春 高科 李春元 李晓鹏 袁红辉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12,共12页
冲击地压与瓦斯等灾害制约了我国煤矿安全高效开采,但诸多煤岩动力灾害的发生机理不明。从巷道围岩冲击-瓦斯灾害实例出发,着重研究煤岩损伤破裂演化规律与模型。开展了X射线高精度显微CT扫描试验,利用三维重构技术获得了冲击倾向性煤... 冲击地压与瓦斯等灾害制约了我国煤矿安全高效开采,但诸多煤岩动力灾害的发生机理不明。从巷道围岩冲击-瓦斯灾害实例出发,着重研究煤岩损伤破裂演化规律与模型。开展了X射线高精度显微CT扫描试验,利用三维重构技术获得了冲击倾向性煤高分辨率三维数字岩心图像,定量分析了非连续结构分布特征;采用计盒维数法和三维可视化软件AVIZO编程计算,得到了矿物条带和裂隙结构的表征参数;基于CT扫描重构和统计强度理论,提出了一种考虑三参量韦伯分布、瓦斯作用与有效应力的煤岩损伤破裂模型;进而,开展了含瓦斯煤岩三轴压缩试验,求解模型参数并验证模型可靠,揭示了煤岩渐进破坏过程中的损伤演化规律。具体而言,显微CT扫描重构和分形计算结果表明,冲击倾向煤内部矿物条带的表面积和分形维数分别处于0.0035~0.0137和1.1214~1.2342之间,而裂隙结构的表面积占比和分形维数则分别处于0.0006~0.0040和1.0651~1.1454范围。矿物条带的表面积占比和分形维数整体上大于裂隙结构的,说明冲击倾向煤内部的非连续结构数量多且分布复杂。此外,含瓦斯煤岩三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围压作用下煤样应力应变关系呈现出典型的I类曲线特征,以剪切破坏为主,峰值强度和峰值应变随围压升高而增大。进一步,给出了损伤破裂模型7个参数的确定方法,并利用试验结果求解了模型参数和损伤变量。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煤岩压缩变形、准线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峰值强度和峰后软化等渐进破坏特征。而且,在前2个阶段煤岩损伤变量小于0.2,进入塑性阶段尤其是峰后阶段,损伤变量急剧增大直至破裂。因此,提出了损伤阈值的概念,建议将损伤阈值0.2作为煤岩损伤破裂的预警值。研究结果将为煤岩动力灾害的发生机理、预警及防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围岩冲击-瓦斯灾害 显微CT扫描 三维重构 数字岩心 非连续结构 三参量韦伯分布 损伤变量 损伤破裂模型
下载PDF
干燥失水条件下膨胀土的细观裂隙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浩东 安然 +2 位作者 孔令伟 张先伟 雷学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2-450,460,共10页
干燥失水现象是引起膨胀土裂隙萌生和扩展的关键性因素,裂隙的演化过程对土体结构完整性和地基的长期稳定与安全具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膨胀土干缩裂隙的演化特点,对原状土试样开展显微CT扫描试验,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获取了土体细观裂隙... 干燥失水现象是引起膨胀土裂隙萌生和扩展的关键性因素,裂隙的演化过程对土体结构完整性和地基的长期稳定与安全具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膨胀土干缩裂隙的演化特点,对原状土试样开展显微CT扫描试验,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获取了土体细观裂隙的二维/三维图像与特征参数,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分析了干缩裂隙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三维重构后的数字模型还原了膨胀土在干燥过程中的体积收缩特征,与试样实测的体积有较好的一致性;从显微CT图像中可以提取细观裂隙的量化指标,如裂隙率、裂隙数量、裂隙体积与裂隙结构特征参数等;随着含水率从24.0%下降至12.0%,膨胀土的裂隙率、裂隙体积呈增大趋势,裂隙数量呈减小趋势;根据裂隙的体积和几何形态特征将其分为连通裂隙和独立裂隙,干燥过程中连通裂隙的体积占比显著提高,独立裂隙数量不断减少;球棒模型有效地模拟了膨胀土裂隙的几何形态特征,在干燥失水过程中等效孔隙半径、喉道半径、喉道长度与孔喉配位数均有增大趋势,裂隙连通性显著增强;SEM图像表明细观裂隙的连通与黏土颗粒排列形式、粒间孔隙发育程度等存在重要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干燥失水 裂隙 显微CT扫描试验
下载PDF
红外微扫描超分辨率仿真分析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快快 郝克 +5 位作者 刘严严 刘政 杜玉萍 梁志强 常瑶 李宇海 《光电技术应用》 2023年第1期46-51,共6页
对微扫描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红外成像系统模型,分析了微扫描成像技术的技术原理,对其超分辨能力理论仿真分析,并通过实际红外微扫描成像系统对超分辨率效果进行验证,并对成像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 微扫描 超分辨率 信息熵 质量评价
下载PDF
分焦平面红外偏振微扫描图像超分辨重建
15
作者 马一哲 王世勇 +2 位作者 雷腾 李博翰 李范鸣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418-2429,共12页
分焦平面偏振探测系统受其探测器结构的影响,成像分辨率低于探测器实际分辨率,本文在不改变光学系统结构下使用微扫描获取亚像元微位移帧序列,提出一种改进的凸集投影(Projection On Convex Sets,POCS)算法用于提升偏振成像系统的成像... 分焦平面偏振探测系统受其探测器结构的影响,成像分辨率低于探测器实际分辨率,本文在不改变光学系统结构下使用微扫描获取亚像元微位移帧序列,提出一种改进的凸集投影(Projection On Convex Sets,POCS)算法用于提升偏振成像系统的成像分辨率。该算法首先对获取到的偏振微扫描图像序列进行检偏角分离,将同组检偏角图像序列作为输入,其次进行位移匹配与凸集投影迭代初步重建高分辨率图像,然后将图像分组进行滑动窗口非邻域聚类,利用主成分分析将聚类后的图像进行降维,最后将每一维信息视为时间采样函数,在小波域进行软阈值降噪。实验表明,本算法可以有效的提高传统POCS算法的抗噪性能,提高分焦平面偏振探测系统的成像分辨率,和同类算法相比结构相似性系数提升0.02,峰值信噪比提升约1 dB,并且拥有更高的噪声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 图像超分辨率重建 凸集投影 微扫描
下载PDF
含原生隐微裂隙岩石颗粒流模型构建及细观参数标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志强 刘国锋 +2 位作者 晏长根 董凯 崔洁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42-1853,共12页
离散元仿真是研究裂隙岩石破坏机理最常用的手段之一,颗粒流模型的准确性及细观参数的合理性左右着数值仿真的质量。现有研究多以预设规则裂隙颗粒流模型为对象,侧重于模拟现象的深度解译,忽略了真实裂隙颗粒流模型构建及参数确定方法... 离散元仿真是研究裂隙岩石破坏机理最常用的手段之一,颗粒流模型的准确性及细观参数的合理性左右着数值仿真的质量。现有研究多以预设规则裂隙颗粒流模型为对象,侧重于模拟现象的深度解译,忽略了真实裂隙颗粒流模型构建及参数确定方法的介绍。鉴于此,本文以前人研究为基础,同时引入CT扫描及图像数字化等技术提出含隐微裂隙岩石颗粒流模型构建及细观参数标定方法,并以原生隐微裂隙发育的隐晶质玄武岩为例,对上述方法进行应用和验证。研究发现:CT扫描配合图像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试样内裂隙形态的精确刻画,可服务于含隐微裂隙岩石真实颗粒流模型的精细化构建。由于各细观参数的交互影响,初步确定的平行黏结模型细观参数仍需微调后方可使用。确定光滑节理模型细观参数时,应先根据已建模型定性分析不同倾角下宏观结果与细观参数间的响应。对于含原生闭合隐微裂隙的隐晶质玄武岩“平行黏结+光滑节理”的数值本构组合能够很好地描述其颗粒流模型接触间的力学性质。上述研究发现极大增强了含隐微裂隙岩石颗粒流模型构建的准确性及细观参数取值的透明性和合理性,同时可为内置多接触本构颗粒流模型细观参数的标定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微裂隙 离散元仿真 岩石 细观参数 CT扫描
下载PDF
面向3D打印多孔陶瓷材料外科植入物宏微观结构特征的分析评价方法
17
作者 张晨 董双鹏 +5 位作者 张述 马会 董恩纯 康建峰 李涤尘 王玲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2期17-24,共8页
目的探究3D打印多孔结构陶瓷材料外科植入物孔隙结构的宏微观特征分析及评价方法。方法基于微米X射线CT(Micro-CT)扫描获取的多孔样品图像数据,利用VG Studio MAX 3.0软件及Mimics 16.0软件的多孔结构分析功能,对多孔结构的宏观结构特... 目的探究3D打印多孔结构陶瓷材料外科植入物孔隙结构的宏微观特征分析及评价方法。方法基于微米X射线CT(Micro-CT)扫描获取的多孔样品图像数据,利用VG Studio MAX 3.0软件及Mimics 16.0软件的多孔结构分析功能,对多孔结构的宏观结构特征包括总孔隙率、宏孔孔径、内连接、开/闭孔率等进行测量和分析;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表面微观多孔形貌进行特征分析和评价。结果基于Micro-CT和SEM扫描及影像学分析实现了针对3D打印多孔结构陶瓷样件的孔隙结构的宏微观特征表征和统计分析,并验证了其可行性和准确性,形成了一套面向3D打印多孔结构陶瓷材料外科植入物形貌宏微结构尺寸特征的有效的测量和评价方法。结论本文提出的基于Micro-CT和SEM扫描成像进行3D打印多孔结构陶瓷样件的孔隙结构的宏微观特征表征和分析的统计方法,有利于实现多孔结构宏微观特征的相关测试内容和试验过程的规范统一,确保测试过程方法有据可依,结果评价准确有效,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加工精度,便于不同企业同种工艺制造的多孔结构特征参数之间等同比较,为医疗器械行业多孔结构宏微观特征的数据积累奠定基础,有利于提高与人体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外科植入物产品的研发和制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多孔陶瓷 外科植入物 宏微结构特征 微米X射线CT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一种基于集成扫描光栅微镜和改进型非对称式C-T结构的微型近红外光谱仪
18
作者 谢瑛珂 王晰晨 +1 位作者 梁恒恒 温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63-568,共6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环境检测、食品安全等众多领域均有广泛应用。高性能、微型化、低成本近红外光谱仪是制约基于近红外连续光谱分析的微小型检测装备发展的主要瓶颈,是当前光谱仪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提出了一...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环境检测、食品安全等众多领域均有广泛应用。高性能、微型化、低成本近红外光谱仪是制约基于近红外连续光谱分析的微小型检测装备发展的主要瓶颈,是当前光谱仪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光机电系统(Micro-optical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OEMS)集成扫描光栅微镜和改进型非对称式切尼-特纳(Czerny-Turner,C-T)光学结构的微型近红外光谱仪系统结构,分析了光谱仪系统和集成扫描光栅微镜的工作原理,基于光栅相关参数和光谱仪性能指标要求确定了集成扫描光栅微镜最大扫描角度。分析了改进型非对称式C-T初始光学结构像差,基于ZEMAX光学设计平台完成了光谱仪光学系统的仿真和优化设计,确定了系统关键参数。仿真分析了平凸柱面透镜对改进型非对称式C-T光学结构系统分辨率、检测灵敏度等性能参数的影响。基于仿真优化结果,完成了微型近红外光谱仪机械结构设计、加工与装调,搭建实验平台完成了光谱仪相关性能参数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基于MOEMS集成扫描光栅微镜和改进型非对称式C-T光学结构的微型近红外光谱仪,采用重庆大学自主研发的谐振频率为677.1 Hz的MOEMS集成扫描光栅微镜来实现同步扫描和分光,0.8 ms时间内即可完成一次波长范围800~1800 nm的光谱测量,光谱准确性与国外品牌光谱仪比较无明显差异,光谱整体分辨率半峰全宽(FWHM)≤11 nm,波长稳定性≤±1 nm;基于平凸柱面透镜的光学结构设计可将探测输出光强值提高15%以上,可有效提高光谱测量的灵敏度;同时,经过平凸透镜二次聚焦后的光斑尺寸更小,可选用感光面积小、截至频率大的单管探测器实现光谱探测,可降低系统成本、抑制外部光噪声,满足扫描频率较高的扫描光栅式光谱仪的光谱分辨率需求。因此,提出的基于MOEMS集成扫描光栅微镜和改进型非对称式C-T结构的近红外光谱仪满足高性能、微型化和低成本的光谱仪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扫描光栅微镜 MOEMS 微型近红外光谱仪 光谱分辨率 C-T光学结构
下载PDF
高性能绿色预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水智 宋立凯 曹玉霞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3年第9期139-143,共5页
由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混凝土细骨料中的石英砂资源日益缺乏,已逐渐成为全球重要战略资源。为研究开发新型高性能绿色预拌混凝土,利用陶瓷颗粒材料替代高性能混凝土中的石英砂材料,制备了掺陶瓷颗粒和钢纤维的高性能绿色混凝土(CSFRC),... 由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混凝土细骨料中的石英砂资源日益缺乏,已逐渐成为全球重要战略资源。为研究开发新型高性能绿色预拌混凝土,利用陶瓷颗粒材料替代高性能混凝土中的石英砂材料,制备了掺陶瓷颗粒和钢纤维的高性能绿色混凝土(CSFRC),并对其开展了抗压强度试验、抗折强度试验、微观电镜扫描以及经济性分析。研究发现:(1)利用陶瓷颗粒材料完全替代石英砂制备的CSFRC力学性能优良,且综合成本均低于石英砂高性能混凝土,100%陶瓷颗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相对石英砂高性能混凝土分别高出17.74%和36.12%。(2)石英砂高性能混凝土和100%陶瓷颗粒材料替代石英砂组CSFRC试件的内部结构完整性强,而陶瓷颗粒材料50%替代石英砂组试件的内部存在大量的孔洞,结构完整性较差。(3)在不同陶瓷颗粒材料掺量条件下,制备CSFRC的成本分别为3240.04元/m^(3)、3135.16元/m^(3)、3029.96元/m^(3)、2924.76元/m^(3)、2819.58元/m^(3),利用陶瓷颗粒材料完全替代石英砂制备的CSFRC的综合成本较石英砂高性能混凝土降低了12.98%。研究成果为我国建筑废弃材料的资源回收和高性能混凝土的开发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混凝土 陶瓷颗粒 建筑废弃物 石英砂 微观扫描 经济性分析
下载PDF
发动机不同喷油时刻下烟炱对磨损的影响
20
作者 杨国峰 张恩兴 +3 位作者 银增辉 湛日景 郝婧 林赫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39-546,共8页
为研究不同喷油时刻下烟炱对磨损的影响,选定发动机在两种不同喷油时刻分别运行100 h,并对不同运行时间下发动机润滑油中的烟炱进行分离提取.采用四球机研究了发动机在不同喷油时刻、运行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烟炱对宏观磨损的影响,并采用... 为研究不同喷油时刻下烟炱对磨损的影响,选定发动机在两种不同喷油时刻分别运行100 h,并对不同运行时间下发动机润滑油中的烟炱进行分离提取.采用四球机研究了发动机在不同喷油时刻、运行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烟炱对宏观磨损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多种分析技术对磨损钢球形貌以及烟炱颗粒的微观结构、石墨层信息、官能团结构及元素等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得出烟炱宏观磨损特性与微观特性的内在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润滑油 磨损 宏观特性 微观特性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