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rrelation of leaking microaneurysms with retinal thickening in diabetic retinopathy 被引量:2
1
作者 Lukas Reznicek Marcus Kernt +3 位作者 Christos Haritoglou Michael Ulbig Anselm Kampik Aljoscha S Neubau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1年第3期269-271,共3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contribution of fluorescein angiographic leaking microaneurysms (leak-MA) versus non-leaking microaneurysms (non-leak-MA) to retinal thickening in diabetic retinopathy.METHODS: A consecutive se... AIM: To investigate the contribution of fluorescein angiographic leaking microaneurysms (leak-MA) versus non-leaking microaneurysms (non-leak-MA) to retinal thickening in diabetic retinopathy.METHODS: A consecutive series of 38 eyes from 24 patients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was included.Leak-MA and non-leak-MA in each eye were selected in pairs at corresponding topographic location.Leaking was defined by late phase fluorescein angiograms compared to early phase.Retinal thickness was measured with Heidelberg Spectralis OCT topographically aligned on early phase angiograms at the MA site and within a 1 mm circle.RESULTS: In all eyes,significant retinal thickening at the site of leaking compared to non-leaking microaneurysms was observed (356±69μm vs 318±56μm,P <0.001),showing a mean increase in thickness in the areas of leak-MA vs non-leak-MA of 38±39μm (95% confidence interval 2551μm,P<0.001).All 1mm area measurements also showed significant (P<0.001) thickening of the leak-MA with average thickness of leak-MA vs non-leak-MA as 351±67μmvs 319±59μm;minimum thickness 311±62μm vs 284±60μm;maximum thickness 389±78μm vs 352±66μm;and retina volume 26.4±6.0mmvs 23.6±3.7mm3,respectively.CONCLUSION: Leaking of microaneurysms on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appears to cause focal thickening of retina,which can be measured with high-resolution OCT.Therefore,targeting leaking microaneursyms in diabetic retinopathy has the potential to reduce retinal thicke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ic retinopathy microaneurysm retinal thickness OCT
下载PDF
一种多任务学习结合U-Net的微动脉瘤图像分割方法
2
作者 崔永俊 雷凯杰 马巧梅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15期190-195,共6页
微动脉瘤是检测糖尿病初期视网膜病变的关键病灶,针对微动脉瘤图像分割问题,提出了多种图像预处理技术与多任务学习网络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使用了多种图像预处理技术,在UNet中引入了注意力机制,并将微动脉瘤图像分割作为主任务,微动... 微动脉瘤是检测糖尿病初期视网膜病变的关键病灶,针对微动脉瘤图像分割问题,提出了多种图像预处理技术与多任务学习网络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使用了多种图像预处理技术,在UNet中引入了注意力机制,并将微动脉瘤图像分割作为主任务,微动脉瘤存在性检测作为副任务,利用多任务学习结合U-Net来提升主任务分割效果。在国际公开数据集上进行实验,获得了AUC为9.48%以及AP为51.40%的结果,与单任务图像分割相比,AP值提升了3.82%,由实验结果可知该方法能够提升微动脉瘤的分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微动脉瘤 图像分割 多任务学习
下载PDF
嵌入CBAM的改进Faster RCNN眼底微动脉瘤检测方法
3
作者 杨丽 邵虹 崔文成 《长江信息通信》 2024年第5期40-43,共4页
眼底微动脉瘤检测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该病灶的目标区域较小且存在眼底出血和其他结构的干扰,同时眼底图像存在亮度、对比度不均的问题,给检测任务带来了巨大挑战。针对此问题提出一... 眼底微动脉瘤检测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该病灶的目标区域较小且存在眼底出血和其他结构的干扰,同时眼底图像存在亮度、对比度不均的问题,给检测任务带来了巨大挑战。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Faster RCNN网络的微动脉瘤小目标检测方法,先对数据集进行以病灶为中心的分块处理,提升目标区域的占比;再将主干网络替换为特征表达能力强的ResNet网络,并引入注意力机制,结合加入融合因子的特征金字塔模块进行多尺度特征融合,改善主干网络提取小目标特征信息的能力,增加其对目标区域的关注程度。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在E-Ophtha MA数据集上取得了良好的检测效果,精确率为91.3%,召回率为80.2%,较原模型精确率提高了13.1%,召回率提高了8%,且与其他方法相比检测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目标检测 Faster RCNN 微动脉瘤 注意力机制 多尺度特征融合
下载PDF
基于视网膜中央视野微动脉瘤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可行性
4
作者 邢球 黄晓波 +1 位作者 谢青 彭立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03-208,共6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微动脉瘤(MAs)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严重程度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纳入我院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100只眼),针对受检眼均进行眼底照相和检眼镜下眼底检查,定量评估视网膜... 目的探讨视网膜微动脉瘤(MAs)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严重程度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纳入我院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100只眼),针对受检眼均进行眼底照相和检眼镜下眼底检查,定量评估视网膜MAs、出血(Hmas)和硬性渗出(HEs)与DR程度的关系。结果无DR患者的图像中量化的MAs数量可以忽略不计,而轻、中、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的平均MAs数量随着DR严重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中度和重度NPDR患者均检测到Hmas,红色病变(RLs)代表MAs和Hmas平均值的组合,与单独量化MAs的趋势相同,但由于Hmas的影响,RLs的数值更高。最后,无NPDR或轻度NPDR患者未检出HEs,中度NPDR和重度NPDR患者的HEs值均检出。在所有病例中,不同严重程度的视网膜病变量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视网膜中心区域的眼底彩色照相(CFP)图像可量化视网膜病变数量,评估DR严重程度,其间存在强大的相关性。此外,MAs和Hmas作为眼底图像中疾病严重程度的可量化变量,可以作为临床试验的相关疗效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微动脉瘤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中央视野 预测
下载PDF
基于并联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微动脉瘤检测方法
5
作者 苑玮琦 王安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4-233,共10页
由于视网膜图像中微动脉瘤尺寸小、背景干扰多,导致传统方法检测时准确率低,现阶段的深度学习模型大多针对大尺寸目标进行检测,存在结构复杂、对小目标的检测效果不佳的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联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微... 由于视网膜图像中微动脉瘤尺寸小、背景干扰多,导致传统方法检测时准确率低,现阶段的深度学习模型大多针对大尺寸目标进行检测,存在结构复杂、对小目标的检测效果不佳的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联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微动脉瘤检测方法。首先,建立微动脉瘤尺寸与检测用理论感受野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根据微动脉瘤的类型和尺寸范围构建包含两个感受野尺度的并行卷积网络;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动学习的训练集构建与数据增广方式,以提高模型的检测性能。方法在两个公开数据集和1个自采眼底数据集中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实现微动脉瘤的检测,相比于同类方法对于小尺寸和与血管粘连的微动脉瘤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微动脉瘤检测 感受野 数据增广
下载PDF
老年前循环小动脉瘤破裂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黎峻 裴景春 +2 位作者 杨淋 王进昆 汤志伟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3年第1期105-110,116,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颅内前循环小动脉瘤(≤5 mm)的临床特征、动脉瘤形态学特征及其参数对小动脉瘤破裂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1月在昆医附一院就诊的202例前循环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动脉瘤影像学特征资料,所有患者均在院内外行... 目的探讨老年颅内前循环小动脉瘤(≤5 mm)的临床特征、动脉瘤形态学特征及其参数对小动脉瘤破裂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1月在昆医附一院就诊的202例前循环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动脉瘤影像学特征资料,所有患者均在院内外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诊断,分为破裂组(135例)和未破裂组(67例)。采用单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析患者的临床及动脉瘤形态特征。结果前循环小动脉瘤破裂组与未破裂组间比较,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动脉瘤位置、带有子囊、形状不规则、AR、SR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收缩压、血糖值、带有子囊、不规则形、AR、SR为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血糖最佳预测值为5.55 mmol/L(曲线下面积:0.674,95%CI:0.586~0.761)、收缩压最佳预测值为130 mmHg(曲线下面积:0.707,95%CI:0.634~0.780)、AR最佳预测值为1.13(曲线下面积:0.621,95%CI:0.540~0.703)、SR最佳预测值为1.25(曲线下面积:0.614,95%CI:0.533~0.694)。结论子囊、形态不规则、收缩压、血糖、长颈比AR、大小比SR是前循环小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收缩压>130 mmHg、血糖>5.55 mmol/L、AR>1.13、SR>1.25的前循环小动脉瘤的破裂危险显著增加,应积极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颅内小动脉瘤 危险因素 蛛网膜下腔出血 形态学参数
下载PDF
抗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瘤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马继贤 李晶明 刘秋平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1期88-94,共7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究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瘤的作用。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关于使用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糖尿病...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究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瘤的作用。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关于使用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文献,使用RevMan5.3软件、Stata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包括375例患者(413只眼)。与治疗前比较,DR患者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后视网膜微血管瘤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11,95%CI(-1.59,-0.63),Z=4.530,P=0.000]。对9项研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抗VEGF药物(总体异质性:P=0.000,I^(2)=88.8%;阿柏西普亚组异质性:P=0.560,I^(2)=0.0%)和不同的微血管瘤计数方式(总体异质性:P=0.000,I^(2)=90.1%;荧光素血管造影亚组异质性:P=0.370,I^(2)=0.0%)是导致异质性的来源;但根据注药频率、检测时间、不同人种进行亚组分析时,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认为上述因素是异质性来源。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能减少DR患者视网膜的微血管瘤数量,并且微血管瘤数量减少程度与抗VEGF药物的种类及计数方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微血管瘤 糖尿病 META分析
下载PDF
多特征尺度融合改进Faster-RCNN视网膜微动脉瘤自动检测算法 被引量:2
8
作者 高玮玮 杨亦乐 +2 位作者 方宇 樊博 宋楠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0-231,共12页
视网膜微动脉瘤的检测对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重要疾病至关重要,但该病灶尺寸相对较小,属于眼底图像中的微小目标,现有的微动脉瘤检测算法难以实现该病灶的精准检测,为此提出了基于多特征尺度融合的改进Faster-RCNN微动脉瘤自... 视网膜微动脉瘤的检测对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重要疾病至关重要,但该病灶尺寸相对较小,属于眼底图像中的微小目标,现有的微动脉瘤检测算法难以实现该病灶的精准检测,为此提出了基于多特征尺度融合的改进Faster-RCNN微动脉瘤自动检测算法。该算法在Faster-RCNN网络模型的基础上,首先采用多特征尺度融合对特征提取网络与RPN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网络对于微小目标特征的利用;然后,通过感兴趣区域齐平池化以消除感兴趣区域池化过程中引入的量化误差;最后,通过对损失函数中的smooth L1损失函数进行重新设计得到平衡L1损失函数以实现损失函数优化,从而有效降低大梯度难学样本与小梯度易学样本间的不平衡问题,进而使得模型能够得到更好地训练。针对眼底图像中微动脉瘤的自动检测,将优化后的Faster-RCNN网络模型在Kaggle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及测试,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各种结构的Faster-RCNN网络模型相比,所提出的基于多特征尺度融合的改进Faster-RCNN算法能显著提高检测结果(F-score与原始Faster-RCNN相比提升了9.36%);与其他网络模型以及方法相比,所提出的基于多特征尺度融合的改进Faster-RCNN的自动检测精度明显更优。故所提出的基于多特征尺度融合的改进Faster-RCNN算法性能较优,能准确、有效地检测出眼底图像中的微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图像 微动脉瘤 Faster-RCNN 多特征尺度融合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全域扫频OCTA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用中的对比分析
9
作者 丁煜 蒋正轩 陶黎明 《安徽医学》 2023年第9期1017-1020,共4页
目的比较全域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门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5例(70眼),每位患者均使... 目的比较全域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门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5例(70眼),每位患者均使用超广角彩色眼底照相(UWF CFP)检查。采用全域扫频OCTA和FFA分别检查受试者视网膜,并分析两者对视网膜微血管瘤(MA)、视网膜新生血管(RNV)、视网膜无灌注区(NPAs)、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IRMA)、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检出率差异。结果全域扫频OCTA中MA、RNV、NPAs、IRMA、DME的检出率与FF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域扫频OCTA与FFA对DR的筛查、诊断、分类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5)。结论全域扫频OCTA在DR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可作为DR无创性筛查、诊断、随访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视网膜微血管瘤 视网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无灌注区 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
下载PDF
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10
作者 彭彬 张欣瑜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颅内微小动脉瘤7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将其分为介入组(n=34,采取介入栓塞治疗)与夹闭组(n=33,采取开颅夹闭治疗)...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颅内微小动脉瘤7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将其分为介入组(n=34,采取介入栓塞治疗)与夹闭组(n=33,采取开颅夹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生活能力、术中及术后不良情况及远期疗效。结果:介入组患者有效率高于夹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介入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夹闭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夹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情况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远期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近期临床效果较好,远期疗效与开颅夹闭术相当,安全性较高,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生活能力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栓塞治疗 颅内微小动脉瘤 神经功能 生活能力
下载PDF
基于多角度分析统计的眼底图像微动脉瘤自动检测
11
作者 马莹 张旭刚 姚军平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2023年第4期93-98,共6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新增失明的主要原因,而视网膜微动脉瘤(MA)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临床表现之一。然而,由于微动脉瘤体积小,与周围背景的对比度差,很难用肉眼直接观察出来。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角度分析统计的特征提取方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新增失明的主要原因,而视网膜微动脉瘤(MA)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临床表现之一。然而,由于微动脉瘤体积小,与周围背景的对比度差,很难用肉眼直接观察出来。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角度分析统计的特征提取方法,每种预处理方法作为一个角度提取一组特征,利用多层感知机分类器(MLP)进行分类,最后对所有的分类统计求均值。该方法在e-ophtha-MA数据库上进行了评估,并获得了较高的灵敏度。使用FROC指标,最终平均得分为0.510,灵敏度为0.91,AUC值为0.98,与现有最先进的方法相当。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多角度分析统计提取微动脉瘤的方法增强了MA的识别能力,有利于分类,提高了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图像 微动脉瘤 多角度分析统计
下载PDF
一例复发性鼻侧视网膜大动脉瘤出血的诊治
12
作者 杜雅丽 曾爱萍 刘欣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7-99,共3页
视网膜大动脉瘤(RAM)是视网膜大动脉获得性囊状或者梭状扩张,通常发生于视网膜中央动脉第1~3分支,患者多单眼发病。老年、女性、动脉硬化和胶原蛋白疾病是RAM的危险因素,颞侧分支动脉的发生率高于鼻侧分支动脉,复发性破裂和再出血都极... 视网膜大动脉瘤(RAM)是视网膜大动脉获得性囊状或者梭状扩张,通常发生于视网膜中央动脉第1~3分支,患者多单眼发病。老年、女性、动脉硬化和胶原蛋白疾病是RAM的危险因素,颞侧分支动脉的发生率高于鼻侧分支动脉,复发性破裂和再出血都极为罕见。本文报告一例反复发作的鼻侧视网膜大动脉瘤破裂出血,经玻璃体切除、玻璃体腔灌洗、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硅油填充术及眼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好转的患者,为本病的诊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大动脉瘤 抗VEGF 硅油
下载PDF
OCTA与炫彩激光扫描眼底成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微动脉瘤的检出比较
13
作者 汤远琳 邵东平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炫彩激光扫描眼底成像(MSLI)与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在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眼黄斑区微动脉瘤(MAs)的检出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DR患者32例(49只眼)纳入研究。采用Heidelberg HRA行荧光素眼... 目的对比观察炫彩激光扫描眼底成像(MSLI)与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在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眼黄斑区微动脉瘤(MAs)的检出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DR患者32例(49只眼)纳入研究。采用Heidelberg HRA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炫彩眼底照相检查;采用Cirrus OCTA行黄斑区OCTA检查,扫描范围3 mm×3 mm。将MSLI、OCTA、FFA各自检出的MAs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种检测手段对MAs检出数结果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FA[13(9,20)]>OCTA[9(7,14)]>MSLI[6(5,9)],(Wald=136.907,P<0.001)。结论OCTA与MSLI对黄斑区的MAs都能很好的进行检测,但OCTA的检出数明显高于MS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炫彩眼底成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微动脉瘤
下载PDF
微动脉瘤与出血自动检测的NPDR图像分型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郑绍华 潘林 +2 位作者 陈健 郭健 余轮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9-67,共9页
为构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自动筛查系统,依据新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型标准,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动脉瘤(MAs)和视网膜内出血(HAs)自动检测的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图像分型方法。首先在红色通道上利用自适应阈值、形态... 为构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自动筛查系统,依据新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型标准,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动脉瘤(MAs)和视网膜内出血(HAs)自动检测的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图像分型方法。首先在红色通道上利用自适应阈值、形态学技术及区域主动轮廓模型对视盘中心进行精确定位;再者,在绿色通道预处理及现有算法改进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Radon变换的方法对HAs和MAs进行识别,有效地抑制了血管或背景纹理的干扰,算法不依赖于血管的分割,也无需多尺度匹配滤波器。实验选取了120幅高分辨率的NPDR图像,对HAs和MAs的检测均得到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各分型上准确率都达到了85%以上,不存在漏诊的情况。算法稳定,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微动脉瘤 出血 视盘 RADON变换
下载PDF
免散瞳眼底图像中微动脉瘤的高效自动检测 被引量:7
15
作者 高玮玮 沈建新 +2 位作者 王玉亮 梁春 左晶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39-845,共7页
为快速、有效地自动检测免散瞳眼底图像中的微动脉瘤,构建基于免散瞳眼底图像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自动筛查系统,提出了一种简单而高效的微动脉瘤自动检测算法。在对免散瞳眼底图像G通道预处理的基础上,利用数学形态学分割提取硬性渗出和... 为快速、有效地自动检测免散瞳眼底图像中的微动脉瘤,构建基于免散瞳眼底图像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自动筛查系统,提出了一种简单而高效的微动脉瘤自动检测算法。在对免散瞳眼底图像G通道预处理的基础上,利用数学形态学分割提取硬性渗出和血管;并通过将二者从扩展极小值变换后的二值图像中去除而获得微动脉瘤候选区域;进而根据尺寸信息获取真正的微动脉瘤。利用该算法对两组不同质量免散瞳眼底图像进行微动脉瘤自动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图像检测结果精度均较高,相应指标间的相对误差均低于4%,且处理效率高(平均一幅图像的处理时间为9.7 s)。该算法能够高效地自动检测出免散瞳眼底图像中的微动脉瘤,且算法稳定可靠,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散瞳眼底图像 微动脉瘤 数学形态学 扩展极小值变换 自动检测
下载PDF
3.0T三维时间飞跃法无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诊断颅内微小动脉瘤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永东 陆靖 +4 位作者 孙贞魁 李明华 谭华侨 王武 陈元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31-37,共7页
目的评价3.0 T三维时间飞跃法无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术(3D-TOF-MRA)诊断颅内微小动脉瘤(直径≤3 mm)的准确性。方法选择513例疑似动脉瘤或因其他脑血管疾病行3D-TOF-MRA检测的患者。经DSA确诊131例患有微小动脉瘤(143个),170例无动脉瘤... 目的评价3.0 T三维时间飞跃法无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术(3D-TOF-MRA)诊断颅内微小动脉瘤(直径≤3 mm)的准确性。方法选择513例疑似动脉瘤或因其他脑血管疾病行3D-TOF-MRA检测的患者。经DSA确诊131例患有微小动脉瘤(143个),170例无动脉瘤。以该301例为研究对象,容积重建DSA(VR-DSA)为金标准,评估3D-TOF-MRA在诊断微小动脉瘤中的价值。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动脉瘤的数目及动脉瘤位置对诊断准确性的影响。结果 301例中,3D-TOF-MRA共检测出动脉瘤患者135例(149个)。①以患者为样本数,3D-TOF-MRA检测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3%、98.5%、94.7%、95.6%及97.0%。以动脉瘤为样本数,上述指标分别为96.8%、98.6%、95.3%、94.6%及98.9%。②与无SAH患者比较,3D-TOF-MRA诊断SAH的假阴性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准确率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单发或多发动脉瘤对诊断动脉瘤无影响。④3D-TOF-MRA诊断位于大脑前动脉、椎-基底动脉的微小动脉瘤的准确性最高,均为100%,诊断位于颈内动脉系统、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瘤的准确性分别为97.3%和98.4%。与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椎-基底动脉的微小动脉瘤比较,3D-TOF-MRA诊断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的准确性略低,P=0.039。结论 3D-TOF-MRA对微小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高,基本可以替代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微小动脉瘤 容积重建
下载PDF
3D-CTA与3D-DSA对颅内小动脉瘤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19
17
作者 林宇佳 廖政贤 +3 位作者 谢锋 张国栋 张文 吴丽丽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698-701,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0例颅内小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的头颅3D-CTA及3D-DSA图像,3D-CTA图像及3D-DSA图像均由1名副高以上... 目的探讨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0例颅内小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的头颅3D-CTA及3D-DSA图像,3D-CTA图像及3D-DSA图像均由1名副高以上影像诊断医师及1名高年资神经介入医师进行阅读判断,以外科开颅夹闭或血管介入手术确诊为标准,对比分析二种检查手段对不同位置、不同大小的颅内小动脉瘤的检出的准确性。结果 30例患者共发现35枚小动脉瘤(26例为单发,3例为2个小动脉瘤,1例为3个小动脉瘤),CTA共检出30枚,准确率85.7%,漏诊5枚,假阴性率(漏诊率)14.3%,假阳性4个,误诊率为10.3%;DSA共检出35枚,准确率100%,假阴性率(漏诊率)0,假阳性1个,误诊率2.7%。其中CTA漏诊的小动脉瘤中3枚直径为≤3 mm的微小动脉瘤(颈内动脉1枚,小脑后下1枚,后交通1枚);2枚直径3~5 mm(颈内动脉1枚,前交通1枚)。3D-CTA与3D-DSA对小动脉瘤(3 mm^5 mm)的检出率分别为93.3%和100%,2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微小动脉瘤(≤3 mm)的检出率分别为62.5%和100%,2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小动脉瘤(3 mm^5 mm)的诊断,3D-CTA是无创、快速及安全可靠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但对于颅内微小动脉瘤(≤3 mm)的诊断上漏诊率及误诊率较高;而3D-DS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3D-CTA,并且3D-DSA可以为临床下一步治疗小动脉瘤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小动脉瘤 微小动脉瘤
下载PDF
基于Canny边缘检测和外观特征的微血管瘤检测方法 被引量:10
18
作者 薛岚燕 刘杜鹃 陈艺慧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3-108,共6页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行早期筛查可以减少疾病的发展并且阻止随后的视力损害。微血管瘤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临床症状,可以通过微血管瘤检测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行早期筛查。针对眼底图像中视网膜血管、视盘、渗出物以及微血...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行早期筛查可以减少疾病的发展并且阻止随后的视力损害。微血管瘤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临床症状,可以通过微血管瘤检测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行早期筛查。针对眼底图像中视网膜血管、视盘、渗出物以及微血管瘤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红色通道和绿色通道加权图上定位出视盘,在绿色通道上采用基于简单统计的自适应双阈值Canny算子进行边缘检测,并进行封闭区域的填充。设定阈值消除大面积对象并移除视网膜血管、视盘和渗出物得到微血管瘤的候选区域,最后根据形状特征和颜色特征从候选区域中得到真正的视网膜微血管瘤。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提取视网膜眼底图像中的微血管瘤,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达到92%和86%,优于现有一些典型的微血管瘤检测方法,能够精确地检测出微血管瘤,可用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筛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微血管瘤 CANNY算子 区域填充
下载PDF
基于相位一致性模型的眼底微动脉瘤检测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肖志涛 刘璐 +6 位作者 耿磊 张芳 吴骏 张欣鹏 苏龙 陈莉明 单春燕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5,共8页
眼底微动脉瘤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早期的症状,准确检测眼底图像中的微动脉瘤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基于相位一致性模型的微动脉瘤检测方法。首先采用相位一致性模型获取微动脉瘤候选者,然后通过构建灰度剖面... 眼底微动脉瘤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早期的症状,准确检测眼底图像中的微动脉瘤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基于相位一致性模型的微动脉瘤检测方法。首先采用相位一致性模型获取微动脉瘤候选者,然后通过构建灰度剖面图去除图像中血管片段等无关信息,从而筛选出真正的微动脉瘤。通过对ROC网站提供的50幅眼底图像进行实验,在图像水平上实现了灵敏度94%、特异性100%、准确率96%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图像的亮度、对比度不敏感,能够高效自动地检测出彩色眼底图像中的微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脉瘤检测 相位一致性 灰度剖面图 眼底图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基于背景估计和血管提取眼底图像微脉瘤检测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东波 彭英辉 +1 位作者 尚星宇 王耀南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5-461,共7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背景估计建模和精细血管提取的微脉瘤检测方法。候选微脉瘤对象由背景估计和Mahalanobis距离进行定位,非血管抑制算子结合多尺度和多滞后阈值技术实现精细的血管结构提取,经过形状分析和双环滤波处理后,非微脉瘤像素点被... 提出了一种基于背景估计建模和精细血管提取的微脉瘤检测方法。候选微脉瘤对象由背景估计和Mahalanobis距离进行定位,非血管抑制算子结合多尺度和多滞后阈值技术实现精细的血管结构提取,经过形状分析和双环滤波处理后,非微脉瘤像素点被去除。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性能优于或逼近于其它同类方法,而且能够极大提高邻近血管的微脉瘤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估计 微脉瘤 血管提取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