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C-LR磁性分子印迹微球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鱼肉中微囊藻毒素的测定
1
作者 徐潇颖 李帆 +1 位作者 刘柱 梁晶晶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441,共7页
建立了MC-LR磁性分子印迹微球(Fe_(3)O_(4)@MIP)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鱼肉中的8种微囊藻毒素(MCs)。以MC-LR为模板,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在磁性纳米颗粒外包裹SiO_(2),在其表面合成对MCs有特异性识别的MC-L... 建立了MC-LR磁性分子印迹微球(Fe_(3)O_(4)@MIP)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鱼肉中的8种微囊藻毒素(MCs)。以MC-LR为模板,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在磁性纳米颗粒外包裹SiO_(2),在其表面合成对MCs有特异性识别的MC-LR Fe_(3)O_(4)@MIP。并对其磁性、吸附性能和特异性进行检测。将MC-LR Fe_(3)O_(4)@MIP作为磁性固相萃取的吸附剂,在优化条件下测定鱼肉中8种MCs,该方法在0.1~10μg/L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检出限均为0.05μg/kg,定量限均为0.15μg/kg,平均回收率在74.8%~92.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1%~4.5%之间。结果表明,利用MC-LR Fe_(3)O_(4)@MIP能实现鱼肉中MCs的绿色、高效、特异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分子印迹微球(Fe_(3)O_(4)@MIP) 鱼肉 微囊藻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亮氨酸精氨酸(MC-LR)损伤睾丸支持细胞免疫反应及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朱凯丽 张长城 +4 位作者 邬小平 刘尚雨 赵雪怡 袁丁 赵海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53-758,共6页
微囊藻毒素亮氨酸精氨酸(MC-LR)是水华爆发时微囊藻属、鱼腥藻属等蓝藻产生的一种对人类有致癌性的藻毒素。MC-LR可对雄性动物生殖系统产生毒性,导致不育,主要表现为诱导细胞凋亡、破坏细胞骨架、干扰DNA损伤修复途径或损伤血睾屏障(BTB... 微囊藻毒素亮氨酸精氨酸(MC-LR)是水华爆发时微囊藻属、鱼腥藻属等蓝藻产生的一种对人类有致癌性的藻毒素。MC-LR可对雄性动物生殖系统产生毒性,导致不育,主要表现为诱导细胞凋亡、破坏细胞骨架、干扰DNA损伤修复途径或损伤血睾屏障(BTB)功能等。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细胞)是生精小管中与生精细胞直接接触的体细胞,可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免疫抑制因子调节免疫反应以维持睾丸免疫稳态,亦可与邻近生殖细胞形成BTB,为各级生精细胞提供营养、支持和保护作用的微环境。MC-LR可引发睾丸Sertoli细胞炎症、诱导细胞凋亡、破坏BTB完整性,进而造成睾丸生精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 睾丸支持细胞 凋亡 血睾屏障 综述
下载PDF
Uncertainty Evaluation of Determination of Microcystin MC-LR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by Solid Phase Extraction-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被引量:1
3
作者 Zhao Bin Zhang Min Zhang Fuhai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6年第6期54-57,共4页
To assess uncertainty of determination of MC-LR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by solid phase extraction-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the sources of the uncertainty were evaluated first... To assess uncertainty of determination of MC-LR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by solid phase extraction-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the sources of the uncertainty were evaluated firstly,and the expanded uncertainty was calculated finally.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MC-LR concentration in the water samples was 0.50 μg/L,the expanded uncertainty was 0.00628 μg/L(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certainty SOLID phase extraction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microcystin mc-lr China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MC-LR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肝脏谷胱甘肽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家长 宋超 +3 位作者 胡庚东 瞿建宏 盂顺龙 范立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70-1674,共5页
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研究了微囊藻毒素MC-LR(注射剂量为500μg.kg-1 BW)胁迫下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肝脏谷胱甘肽(GSH)含量及其相关酶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谷胱甘肽... 采用腹腔注射的方式研究了微囊藻毒素MC-LR(注射剂量为500μg.kg-1 BW)胁迫下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肝脏谷胱甘肽(GSH)含量及其相关酶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MC-LR能够对罗非鱼肝脏GSH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产生明显影响。在MC-LR胁迫下,与对照组相比,GSH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总体上被诱导;罗非鱼肝脏γ-GCS和GST在试验过程中出现两次显著升高现象,在GST作用下,GSH与MC-LR结合会造成GSH的消耗,γ-GCS和GR的活性增强能够使GSH含量升高,从而使罗非鱼肝脏GSH能够维持一定水平;GR和GPx的活性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它们能有效调节罗非鱼肝脏GSH-GSSG缓冲系统,从而在减轻或消除由MC-LR侵入而造成的肝细胞氧化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注射 罗非鱼 微囊藻毒素(mc-lr) 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相关酶
下载PDF
不同氧化剂对水中微囊藻毒素-LR(MC-LR)释放及降解的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钱林 李伟英 +1 位作者 张骏鹏 张佳 《净水技术》 CAS 2015年第5期60-63,75,共5页
该文探讨了3种氧化剂(臭氧、高锰酸钾和次氯酸钠)对微囊藻毒素-LR(MC-LR)的降解效果,并研究了氧化剂处理铜绿微囊藻过程中对MC—LR的释放及其降解特性。结果表明3种氧化剂均可有效降解MC—LR。氧化处理铜绿微囊藻时,在臭氧投加速... 该文探讨了3种氧化剂(臭氧、高锰酸钾和次氯酸钠)对微囊藻毒素-LR(MC-LR)的降解效果,并研究了氧化剂处理铜绿微囊藻过程中对MC—LR的释放及其降解特性。结果表明3种氧化剂均可有效降解MC—LR。氧化处理铜绿微囊藻时,在臭氧投加速率为0.41mg/L·min、氧化反应5min和高锰酸钾投加量为2mg/L、氧化反应5—8min的条件下,均可将水中的MC—LR去除完全;此外,3种氧化剂处理含藻水的同时,可引起胞内藻毒素不同程度的释放,其中次氯酸钠处理含藻水将严重破坏藻细胞,致使产生大量的、常规水处理工艺无法有效去除的胞外溶解性MC—LR,导致饮用水水质存在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lr(mc-lr) 氧化剂 臭氧 高锰酸钾 次氯酸钠 释放 降解
下载PDF
以干藻粉为原料的MC-LR提取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冬 蔡庆庆 +2 位作者 黄彬 陈泽慧 张文艺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86,共3页
针对实验室进行藻毒素(MC)相关研究过程中MC样品昂贵且难以获取这一难题,以太湖水体中的蓝藻干藻粉为研究对象,分别以甲醇、乙醇、乙酸和丁醇-甲醇-水混合溶液为提取剂进行MC提取试验。考察了提取剂种类、干藻粉研磨时间、提取剂体积分... 针对实验室进行藻毒素(MC)相关研究过程中MC样品昂贵且难以获取这一难题,以太湖水体中的蓝藻干藻粉为研究对象,分别以甲醇、乙醇、乙酸和丁醇-甲醇-水混合溶液为提取剂进行MC提取试验。考察了提取剂种类、干藻粉研磨时间、提取剂体积分数、搅拌时间、微波消解工艺条件对MC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提取剂都可以提取MC-LR,提取量约为250~300μg/g。而以甲醇为提取剂,研磨90 min,甲醇体积分数为60%,搅拌时间为2 h,微波消解1 min时,MC-LR提取量最多约为300μg/g左右。该方法可为实验室从事藻毒素毒性、化学或生物降解机制等研究工作提供便利,也可为藻泥的商品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干藻粉 藻毒素 提取
下载PDF
低浓度微囊藻毒素MC-LR对梭鱼草幼苗根系NH_4^+和H_2PO_4^-吸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国元 廖杰 +2 位作者 何彩庆 李振东 吴洪凯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40,共8页
运用营养液培养法和常规耗竭法,对低浓度(2和10μg·L^(-1))微囊藻毒素MC-LR分别处理6和12 d后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 Linn.)幼苗根系对不同浓度NH_4^+(0.05~1.50 mmol·L^(-1))和H_2PO_4^-(0.01~0.50mmol·L^(-1))的... 运用营养液培养法和常规耗竭法,对低浓度(2和10μg·L^(-1))微囊藻毒素MC-LR分别处理6和12 d后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 Linn.)幼苗根系对不同浓度NH_4^+(0.05~1.50 mmol·L^(-1))和H_2PO_4^-(0.01~0.50mmol·L^(-1))的吸收速率和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培养液中NH_4^+和H_2PO_4^-浓度的提高,各处理组幼苗根系的NH_4^+和H_2PO_4^-吸收速率均逐渐增大,但增幅则因MC-LR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而异。经2和10μg·L^(-1)MC-LR短期(6 d)处理后,幼苗根系的NH_4^+和H_2PO_4^-吸收速率总体上均显著高于CK(对照,0μg·L^(-1)MC-LR)组;经长期(12 d)处理后,2μg·L^(-1)MC-LR处理组幼苗根系的H_2PO_4^-和较高浓度NH_4^+吸收速率均显著高于CK组,而10μg·L^(-1)MC-LR处理组幼苗根系的NH_4^+吸收速率降低,但其较高浓度H_2PO_4^-吸收速率仍显著高于CK组。梭鱼草幼苗根系的NH_4^+和H_2PO_4^-吸收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函数关系均符合双倒数曲线,拟合关系均在α=0.001水平上显著,但最大吸收速率(V_(max))和表观米氏常数(K_m)变化规律不同。经2和10μg·L^(-1)MC-LR处理6和12 d后,幼苗根系NH_4^+吸收的V_(max)和K_m值均高于CK组;经2μg·L^(-1)MC-LR处理6和12 d后,幼苗根系H_2PO_4^-吸收的V_(max)值高于CK组、K_m值低于CK组;经10μg·L^(-1)MC-LR处理6 d后幼苗根系H_2PO_4^-吸收的V_(max)值高于CK组、K_m值与CK组无差异,但经10μg·L^(-1)MC-LR处理12 d后幼苗根系H_2PO_4^-吸收的V_(max)值略高于CK组、K_m值明显高于CK组。说明随处理时间延长,经2μg·L^(-1)MC-LR处理后幼苗根系的NH_4^+吸收潜力提高、NH_4^+亲和力略有降低,而H_2PO_4^-吸收潜力略有降低、H_2PO_4^-亲和力略有提高;经10μg·L^(-1)MC-LR处理后幼苗根系的NH_4^+吸收潜力略有提高、NH_4^+亲和力降低,而H_2PO_4^-吸收潜力和亲和力均降低。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和10μg·L^(-1)MC-LR处理均能够提升梭鱼草幼苗根系的NH_4^+和H_2PO_4^-吸收潜力,其中,2μg·L^(-1)MC-LR处理对其根系的NH_4^+和H_2PO_4^-吸收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10μg·L^(-1)MC-LR短期处理对其根系的NH_4^+和H_2PO_4^-吸收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mc-lr 梭鱼草 根系 吸收特性 NH4^+ H2PO4^-
下载PDF
Fast adsorption of microcystin-LR by Fe(Ⅲ)-modified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8
作者 DAI Guofei GAN Nanqin +2 位作者 SONG Lirong FANG Shaowen PENG Ningyan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4期1103-1111,共9页
Microcystins(MCs) are cyclic hepatotoxic peptides produced by the bloom-forming cyanobacterium Microcystis and present a public health hazard to humans and livestock. The removal of MCs from contaminated water with po... Microcystins(MCs) are cyclic hepatotoxic peptides produced by the bloom-forming cyanobacterium Microcystis and present a public health hazard to humans and livestock. The removal of MCs from contaminated water with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PAC) has been employed as a simple and economic treatment strategy. In this study, PAC-Fe(Ⅲ) was prepared and utilized for the fast and efficient removal of MCs from water. PAC-Fe(Ⅲ) exhibited superior microcystin-LR(MC-LR) removal capacity and efficiency compared to the unmodified PAC. The MC-LR removal efficiency of PAC-Fe(Ⅲ) increased with decreasing p H within the pH range of 4.3 to 9.6. PAC-Fe(Ⅲ) could be reused for 3 times by methanol elution while the MC-LR removal efficiency was still over 70 percent. The removal efficienc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ionic strength of water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alkalinity. Natural organic matter(NOM) such as humic acid(HA) and salicylic acid(SA) generated low interference with MC-LR adsorption by PAC-Fe(Ⅲ). The complexation reaction between Fe^(3+) in PAC-Fe(Ⅲ) and the functional groups of MCLR was suggested as the key mechanism of MC-LR removal by PAC-Fe(Ⅲ).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Femodified PAC is a promising material for the treatment of MC-contaminated wa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ystin (mc Fe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PAC) microcystin removal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去除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丹 王华生 +4 位作者 周振宁 曾益宣 吴文昱 周丰秋 李佳棋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5-223,共9页
蓝藻水华造成的最主要危害之一是产生和释放微囊藻毒素(MCs),其会直接危害到水环境和人类健康,因此选用切实可行的MCs去除新技术对于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至关重要。文章从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以及组合方法综述了目前国内外MCs... 蓝藻水华造成的最主要危害之一是产生和释放微囊藻毒素(MCs),其会直接危害到水环境和人类健康,因此选用切实可行的MCs去除新技术对于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至关重要。文章从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以及组合方法综述了目前国内外MCs的去除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主要包括吸附、膜滤、氧化剂氧化、光化学氧化、光催化、生物降解、吸附和光催化、吸附和生物降解组合等工艺。并在此基础上从4个方面提出未来MCs去除技术的发展方向:对蓝藻水华暴发机制进行详细研究,研究MCs更加详细的去除机理,对MCs的降解产物进行进一步毒性研究,以及开发天然可生物降解且易于从水中分离和回收的吸附材料。希望能为今后蓝藻水华污染修复,特别是消除MCs对水环境以及人类的影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吸附 催化 降解 发展方向
下载PDF
河北YH水库不同季节中微囊藻毒素-LR与N、P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旭光 李文奇 +1 位作者 周怀东 朱端卫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1-138,共8页
2005年5月至11月,在河北省YH水库选取5个具有代表性的样点,进行了微囊藻毒素-LR的调查,同时,测定了相应各样点的TN,TP,NH_4-N,NO_3-N和PO_4-P.结果显示,水库中微囊藻毒素-LR(MC-LR)随季节发生变化,其中,7 -10月期间相对较高,且大部分... 2005年5月至11月,在河北省YH水库选取5个具有代表性的样点,进行了微囊藻毒素-LR的调查,同时,测定了相应各样点的TN,TP,NH_4-N,NO_3-N和PO_4-P.结果显示,水库中微囊藻毒素-LR(MC-LR)随季节发生变化,其中,7 -10月期间相对较高,且大部分超过了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标准限值(1μg/L);MC-LR与水体中的N、P之间的相互关系表明,5-7月期间,水库MC-LR与TP呈正相关,与NH_4-N和TN/TP呈负相关;8-9月期间,水库中TP逐渐降低,但其它降低速率低于TN,造成TN/TP明显降低,MC-LR与TP和TN/TP呈正相关,与NH_4-N呈负相关;10-11月期间,大量藻细胞死亡,释放到水体中MC-LR也逐渐下降,这时,大量外源营养盐也进入水库,造成微囊藻毒素-LR的变化与TN、NH_4-N、NO_3-N.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在不同季节下,微囊藻毒素-LR与营养盐的关系不同,必须视实际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微囊藻毒素-lr 岭回归 水库
下载PDF
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s)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俊峰 钱元健 吴鹏飞 《环境科技》 2009年第5期57-62,共6页
当前,随着工业的发展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益严重。引起富营养化的主要藻类——蓝藻,能够释放对人体及鱼类具有多器官毒性、遗传性和致癌性的毒素--微囊藻毒素(MCs)。MCs治理技术种类繁多,传统的物理法如:混凝沉淀、膜过滤、活性炭吸附、... 当前,随着工业的发展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益严重。引起富营养化的主要藻类——蓝藻,能够释放对人体及鱼类具有多器官毒性、遗传性和致癌性的毒素--微囊藻毒素(MCs)。MCs治理技术种类繁多,传统的物理法如:混凝沉淀、膜过滤、活性炭吸附、气浮以及直接过滤只能对简单的处理细胞内的MCs;化学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以及高级氧化法虽然能有效处理水体中的MCs,但有成本高、易二次污染和操作复杂等缺点,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生物酶法除了具有生物降解法所具有的廉价、无二次污染、降解彻底和易操作等特点外,还被利用来监控水体中MCs,它将成为今后重点研究的技术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微囊藻毒素 物理法 化学氧化法 生物酶法
下载PDF
粤东地区重点水库微囊藻毒素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12
作者 黄丰明 《广西水利水电》 2024年第3期90-93,共4页
为了解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 MCs)在粤东地区水库中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对20座重点水库开展连续两年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20座水库的浮游植物门类组成全年均以蓝藻门为主,各季度的丰度平均值为7812~21515 cells/mL,... 为了解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 MCs)在粤东地区水库中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对20座重点水库开展连续两年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20座水库的浮游植物门类组成全年均以蓝藻门为主,各季度的丰度平均值为7812~21515 cells/mL,其中MCs蓝藻所占比例较低,仅为373~1156 cells/mL,且在季节间无显著差异。水体中的MCs浓度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变化范围为0.05~0.33μg/L,在季节性变化方面,春季和秋季之间的MCs浓度无显著差异,但冬季和夏季的MCs浓度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春、秋两季。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体中的MCs浓度与产MCs蓝藻丰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水温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水库 季节性变化 影响因素 粤东地区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MCs)对淡水池塘养殖业的危害及防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毕相东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5-545,共11页
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而导致的淡水养殖池塘蓝藻水华频发已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藻毒素是蓝藻水华对养殖动物最严重、最直接的危害,其中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分布范围最广、出现频率最高、危害最严重... 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而导致的淡水养殖池塘蓝藻水华频发已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藻毒素是蓝藻水华对养殖动物最严重、最直接的危害,其中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分布范围最广、出现频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一类蓝藻毒素。本文综述了MCs在养殖池塘的时空分布及其在养殖动物机体内的积累特征、MCs对养殖动物的毒害效应及其作用机理、养殖池塘中MCs的科学防控技术等,并针对当前养殖池塘中MCs危害及科学防控研究应用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因地制宜地构建多营养层级的淡水池塘生态立体养殖模式、建立兼具吸收氮磷营养及降解MCs功能的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循环水)处理模式、加强利用MCs高效降解菌(群)或高效降解酶对MCs危害的应急处置、结合MCs毒害作用的分子机制开发靶向药物等未来发展建议,旨在为降低蓝藻水华对淡水养殖业的危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养殖池塘 微囊藻毒素 危害 防控
下载PDF
滇池藻毒素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罗婧 陶冕 +5 位作者 李冲 李涛燕 王绍艳 蒋昌李 程云轩 段平洲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98-1507,共10页
滇池频繁暴发蓝藻水华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为实现对滇池水体藻毒素(MCs)的快速监测,厘清其时空分布特征和驱动因子,通过对滇池33个点位的调查采样,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UPLC-MS/MS)开发了在线固相萃取同时测定地... 滇池频繁暴发蓝藻水华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为实现对滇池水体藻毒素(MCs)的快速监测,厘清其时空分布特征和驱动因子,通过对滇池33个点位的调查采样,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UPLC-MS/MS)开发了在线固相萃取同时测定地表水中8种MCs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简便快捷,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强的特点.本文利用该方法分析了滇池MCs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MCs浓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滇池MCs浓度的时间分布规律表现为夏季(141.5475~896.8037 ng/L)>春季(51.2630~1245.2583 ng/L)>秋季(28.4733~409.1775 ng/L)>冬季(16.2716~122.8470ng/L);在空间上,滇池中部区域(观音山西-观音山中)在全年均检测出了较高的MCs浓度,同时,春夏季时外海和草海北部的整体浓度显著升高.(2)在MCs组成上,MC-LR是滇池的主要毒素种类,其次为MC-LW、MC-RR和MC-WR,而MC-LR和MC-LW的占比受到了水温的显著影响.(3)MCs浓度与藻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这可能与滇池特殊的水力条件和流场有关;MCs浓度与叶绿素(Chla)浓度、氨氮(NH_(4)^(+)-N)浓度、总磷(TP)浓度、高锰酸盐指数、透明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总氮(TN)浓度呈显著负相关,与BOD5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显示,光照强度(透明度)和营养盐(TN、TP、有机物)浓度是控制滇池MCs产生的重要因子,这为滇池MCs的预测预警和生态风险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毒素(mcs) 滇池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UPLC-MS/MS)
下载PDF
臭氧降解微囊藻毒素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文清 高乃云 +2 位作者 黎雷 张可佳 戎文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0-265,共6页
建立臭氧降解微囊藻毒素MC-LR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臭氧投加量、MC-LR初始质量浓度、pH等对降解速率的影响,并以反向传播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对多因素条件下的降解效果进行仿真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降解速率不受初始MC-LR质量浓度的影... 建立臭氧降解微囊藻毒素MC-LR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臭氧投加量、MC-LR初始质量浓度、pH等对降解速率的影响,并以反向传播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对多因素条件下的降解效果进行仿真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降解速率不受初始MC-LR质量浓度的影响;臭氧投加量的增加能有效提高MC-LR的降解速率;pH降低能大幅度改善降解效果,尤其在酸性条件下,pH的变化对降解速率的影响程度更大;在具备酸性条件和臭氧量较高时,在短时间内即可达到很高的去除率,否则降解效果不明显;该模型能预测复杂多因素试验条件下的有机物降解效果,为试验及实际降解MC-LR提供理论指导,克服了初等函数模型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mc-lr 臭氧 人工神经网络 模型 动力学 仿真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对尼罗罗非鱼原代肝细胞致毒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秀霞 梁旭方 +4 位作者 丁雪芬 王琳 林群 李光照 沈丹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5-30,共6页
采用离体细胞培养诱导方法,研究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原代肝细胞的毒性效应。尼罗罗非鱼原代肝细胞经10、50、150、500μg/L MC-LR体外诱导24h后,单细胞微量凝胶电泳(SCGE)检测显示... 采用离体细胞培养诱导方法,研究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原代肝细胞的毒性效应。尼罗罗非鱼原代肝细胞经10、50、150、500μg/L MC-LR体外诱导24h后,单细胞微量凝胶电泳(SCGE)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出现明显的彗星拖尾现象,说明MC-LR可引起尼罗罗非鱼肝细胞DNA的损伤,并随着剂量的增加,DNA的损伤程度增大。PI/Annexin V双染色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表明MC-LR能明显引起肝细胞凋亡,与SCGE结果一致,且DNA损伤程度越大,细胞早期凋亡率越高,呈现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本研究为进一步从分子、细胞水平阐明MC-LR的毒性以及致毒机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mc-lr) 原代肝细胞 致毒机理 尼罗罗非鱼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胁迫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易能 薛延丰 +1 位作者 石志琦 陈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9-735,共7页
为了明确微囊藻毒素污染的农用灌溉水对水稻生长的潜在威胁,研究了微囊藻毒素MC-LR对水稻种子萌发和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MC-LR(0.05-100μg/ml)对水稻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高浓度MC-LR(500μg/ml)则显著抑制种子萌... 为了明确微囊藻毒素污染的农用灌溉水对水稻生长的潜在威胁,研究了微囊藻毒素MC-LR对水稻种子萌发和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MC-LR(0.05-100μg/ml)对水稻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高浓度MC-LR(500μg/ml)则显著抑制种子萌发(P〈005);水稻种子淀粉酶活性随着MC-LR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P〈005);随着MC-LR处理浓度的升高,MC-LR在水稻幼苗体内的累计量逐渐升高,但生物富集系数逐渐降低,水稻幼苗地下部分的MC-LR累积量高于地上部;MC-LR处理显著抑制水稻幼苗的生长(P〈005),且水稻幼苗的长势与其体内累积的MC-LR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005μg/ml的MC-LR处理不影响水稻幼苗体内MDA含量和抗氧化酶(SOD、CAT、POD)的活性,而0.10-500μg/ml的MC-LR处理则导致上述生化指标的显著上升。表明,MC-LR胁迫能够抑制水稻种子萌发,并在水稻幼苗体内显著累积,诱导氧化损伤,抑制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水稻 淀粉酶 氧化损伤 生物富集系数
下载PDF
微囊藻毒素对凡纳滨对虾免疫相关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妍妍 李长玲 黄翔鹄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35-39,共5页
通过毒性注射实验,探究微囊藻毒素(MC-LR)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脏免疫相关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MC-LR后,凡纳滨对虾肝胰脏组织的超氧化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 通过毒性注射实验,探究微囊藻毒素(MC-LR)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脏免疫相关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MC-LR后,凡纳滨对虾肝胰脏组织的超氧化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的酶活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超氧化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力在对虾注射MC-LR 4 h后达到峰值,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5.62%、18.76%和32.86%,随后酶活力逐渐减小;而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酶活力在对虾注射MC-LR 2 h后即显著增加,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25.02%和37.99%,随后酶活力逐渐减小;溶菌酶在对虾注射MC-LR后8 h达到最大值,比对照组增加了33.57%,随后酶活力逐渐减小。MC-LR能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的免疫相关酶活力(P<0.05),引起凡纳滨对虾的应激反应和抑制它们的免疫相关酶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mc-lr) 凡纳滨对虾 免疫酶
下载PDF
滇池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的生物降解 被引量:53
19
作者 金丽娜 张维昊 +1 位作者 郑利 徐小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9-192,共4页
利用从滇池蓝藻水华生物量中提取的微囊藻毒素试验溶液,接种滇池沉积物的微生物,研究其在有氧条件下的生物降解过程.结果表明,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易被生物降解,其降解反应服从方程C=A/(1+Be-Ct).当温度在12~25℃,加入的沉积物量为1~10g... 利用从滇池蓝藻水华生物量中提取的微囊藻毒素试验溶液,接种滇池沉积物的微生物,研究其在有氧条件下的生物降解过程.结果表明,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易被生物降解,其降解反应服从方程C=A/(1+Be-Ct).当温度在12~25℃,加入的沉积物量为1~10g时,藻毒素粗提液的平均降解反应速率为3.18(1.13d-1,平均半衰期t1/2为2.66(1.27d,且藻毒素的生物降解速度随反应温度和沉积物量的增加而提高.研究结果还表明,生物降解是去除滇池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的一个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mc) 生物降解 滇池
下载PDF
鱼虾混养池中蓝藻群落结构及其微囊藻毒素含量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妍妍 黎春昶 +2 位作者 李长玲 黄翔鹄 朱雪冰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52-58,共7页
对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的低盐度鱼虾混养池进行连续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混养池中的蓝藻主要有螺旋藻(Spirulinasp.),鱼腥藻(Anabaenasp.),颤藻(Oscillatoriasp.)、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等,其中盐泽螺旋藻的优... 对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的低盐度鱼虾混养池进行连续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混养池中的蓝藻主要有螺旋藻(Spirulinasp.),鱼腥藻(Anabaenasp.),颤藻(Oscillatoriasp.)、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等,其中盐泽螺旋藻的优势度为0.52~0.73。蓝藻是水体中的优势微藻种群,蓝藻细胞数量占微藻细胞数量的88%~99%,蓝藻细胞数为0.99×109~5.89×l09cell/L。混养池微藻多样性指数(H’)为1.16~2.49,养殖水体处于中度污染状态。溶解性无机氮的质量浓度为0.13~2.30mg/L,正磷酸盐质量浓度为0.25~2.39mg/L,化学需氧量的质量浓度为1.94~13.79mg/L。微囊藻毒素(MC-LR)在水中质量浓度为0.18~0.79μg/L。蓝藻细胞数量与化学需氧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蓝藻的生长情况与养殖池中的有机污染程度有密切联系,低盐度的富营养化的水体能促进蓝藻的生长,成为微藻群落中的优势种群。MC-LR的质量浓度与蓝藻细胞数量之间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环境因子 微囊藻毒素(mc-lr) 鱼虾混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