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7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oxification strategy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 to the toxicity of Cd(Ⅱ):role of EPS in alleviating toxicity
1
作者 Xingye HAN Fangyuan LIU +3 位作者 Yibo ZHANG Kai CHENG Heyun WANG Hongmei G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802-815,共14页
Although many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cadmium(Cd)can be toxic to microalgae,only a few reports focused on the role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in Cd(Ⅱ)detoxification.The biochemical and physiological en... Although many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cadmium(Cd)can be toxic to microalgae,only a few reports focused on the role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in Cd(Ⅱ)detoxification.The biochemical and physiological endpoints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including the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al groups of soluble EPS(SL-EPS),loosely bound EPS(LB-EPS),and tightly bound EPS(TB-EPS),were detected to elucidate the toxicity and detoxification mechanisms of Cd(Ⅱ)for cyanobacteria.Toxic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assays on M.aeruginosa showed that the 0.25-mg/L Cd(Ⅱ)resulted in a larger inhibition on growth and F_(v)/F_(m).Nevertheless,Cd(Ⅱ)significantly induced much higher content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SOD),intracellular microcystin LR(MC-LR),extracellular MC-LR,and EPS.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ith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confirmed that Cd(Ⅱ)was absorbed into the EPS layer.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um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functional groups bound with Cd(Ⅱ)of algae biomass,SL-EPS,LB-EPS,and TB-EPS were somewhat different.The C=O/C=N groups ofδ-lactam or protein were their prominent functional groups,suggesting that amide or proteins in the EPS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adsorption in Cd(Ⅱ).The concentration of 0.25 mg/L of Cd(Ⅱ)may change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EPS by altering the production of protein-like substances containing tryptophan.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M.aeruginosa could detoxify Cd(Ⅱ)stress via induction of antioxidant capacity(higher SOD activity and MC synthesis),EPS production,and modification in chemical structure of E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ystis aeruginosa CADMIUM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 MICROCYSTIN DETOXIFICATION
下载PDF
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抑制作用 被引量:43
2
作者 王立新 吴国荣 +3 位作者 王建安 章浩 陆长梅 徐勤松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37-342,共6页
采用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共同培养的实验方法,追踪测定微囊藻的生长量、光合速率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以及观察藻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研究黑藻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黑藻... 采用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共同培养的实验方法,追踪测定微囊藻的生长量、光合速率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以及观察藻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研究黑藻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黑藻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藻细胞生长量显著降低,细胞超微结构进行性损伤直至细胞解体,藻体叶绿素a含量和光合速率急剧下降,呼吸速率、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量与膜的损伤程度相一致.在黑藻养殖水中初步分离得到黑藻分泌的抑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藻 光合速率 生长量 养殖水 积累量 生理生化指标 膜脂过氧化 铜绿微囊藻 藻细胞 叶绿素A
下载PDF
黑暗条件下不同氮源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和pH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孔倩 杨柳燕 +3 位作者 肖琳 袁丽娜 张丹宁 张哲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60-2064,共5页
在黑暗条件下,利用不同形态的氮源(硝酸盐氮,氨氮,有机氮和硝酸盐氮,有机氮)培养蓝藻水华优势种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分析其氮代谢和对水体pH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氮源的培养液中铜绿微囊藻密度在最初的24h内出... 在黑暗条件下,利用不同形态的氮源(硝酸盐氮,氨氮,有机氮和硝酸盐氮,有机氮)培养蓝藻水华优势种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分析其氮代谢和对水体pH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氮源的培养液中铜绿微囊藻密度在最初的24h内出现波动,之后下降。培养液中pH值在试验最初的24h显著下降,之后趋于稳定,在硝态氮培养液中pH值下降最大,从8.18下降到7.19,其反硝化作用产生的NO2-浓度也最大。不同氮源培养液中总氮含量都有所下降,以混合氮源培养液中总氮减少量最大,说明化合态氮经过反硝化作用生成了氮气并溢出培养液,因此,在黑夜条件下藻华水体中存在反硝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pH值 氮形态 反硝化作用
下载PDF
两种外源性磷及振荡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2
4
作者 张民 史小丽 +3 位作者 蒋丽娟 杨柳燕 高光 秦伯强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07-510,共4页
为了探索富营养化水体“水华”形成机理 ,研究了甘油磷酸钠和磷酸二氢钾这两种外源性磷和振荡与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在静止培养时 ,外源性磷能提高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速率 ,提高的程度随着外源性磷浓度的上升而下降 ... 为了探索富营养化水体“水华”形成机理 ,研究了甘油磷酸钠和磷酸二氢钾这两种外源性磷和振荡与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在静止培养时 ,外源性磷能提高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速率 ,提高的程度随着外源性磷浓度的上升而下降 .该有机磷比无机磷更有利于对数期铜绿微囊藻的生长 .同静止培养相比 ,振荡能大大降低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速率 .在振荡时 ,只有添加高浓度的外源性磷才能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 .因此 ,在“水华”暴发过程中 ,虽然水体中外源性磷数量是影响铜绿微囊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其它的环境因子可能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模拟风搅动的振荡就是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 ,振荡对铜绿微囊藻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要远远大于外源性磷的种类和数量所产生的影响 .图 6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磷 振荡 铜绿微囊藻 生长 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
下载PDF
温度、pH和氮、磷含量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5
5
作者 陈建中 刘志礼 +3 位作者 李晓明 张海洋 李利芳 李晓青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4-718,共5页
以南太湖水华蓝藻铜绿微囊藻为材料,研究了温度、pH和氮、磷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为阐述微囊藻水华形成的机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15—40℃温度范围内铜绿微囊藻均可生长,25—30℃为铜... 以南太湖水华蓝藻铜绿微囊藻为材料,研究了温度、pH和氮、磷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为阐述微囊藻水华形成的机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15—40℃温度范围内铜绿微囊藻均可生长,25—30℃为铜绿微囊藻的最适生长温度,当温度达到45℃时,铜绿微囊藻停止生长并逐渐死亡。在pH6.5—9.5范围内,铜绿微囊藻均有较高的生长量,最适pH为8.0—9.0,pH值高于9.0时,铜绿微囊藻的最终生长量略有下降。BG-11培养基中添加高浓度的氮(1g/LNH4Cl)后,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被显著抑制(P<0.01),但同时添加不同浓度的磷(0.36—10mg/LKH2PO4)后,显著地提高了铜绿微囊藻的生长(P<0.01),不同磷浓度处理之间无极显著差异,氮磷平衡是影响铜绿微囊藻生长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温度 PH
下载PDF
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释放的酚酸类物质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47
6
作者 高云霓 刘碧云 +5 位作者 王静 贺锋 梁威 徐栋 张丽萍 吴振斌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61-766,共6页
采用广谱性固相萃取小柱富集以10 g(FW)/L的密度培养三天后的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种植水,不同溶剂洗脱得到的各组分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生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甲醇洗脱组分抑藻活性最强.去除该组分... 采用广谱性固相萃取小柱富集以10 g(FW)/L的密度培养三天后的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种植水,不同溶剂洗脱得到的各组分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生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甲醇洗脱组分抑藻活性最强.去除该组分中的酚酸后,其抑藻活性下降了22.8%,表明酚酸参与到苦草的化感抑藻作用中.甲醇组分通过液液萃取进一步分离,得到的乙酸乙酯组分进行GC-MS分析,从中检测到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乙酸、邻苯二甲酸、对羟基苯丙酸、香草酸、原儿茶酸、阿魏酸和咖啡酸等九种酚酸.酚酸抑藻测试的结果显示其抑藻活性与本身的结构有关,不同酚酸以毒性效应比例多维混合表现出加和抑藻效应,且随着混合种数的增多,酚酸的加和效应增强.以上结果显示苦草可以释放酚酸,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多种化感物质的联合作用可能是水生态系统中沉水植物抑制蓝藻生长的一个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草 分泌物 酚酸 铜绿微囊藻 化感作用
下载PDF
不同氮磷营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对正磷酸盐的蓄积效果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胜花 葛芳杰 +2 位作者 王红强 胡陈艳 吴振斌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09-914,共6页
铜绿微囊藻是中国湖泊、水库及其它水域生态系统发生、形成富营养化危害的主要藻类。采用了直接显色法对单细胞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蓄积正磷酸盐的浓度进行测定,并与传统测定方法进行比较。直接显色法测定的磷浓度值减... 铜绿微囊藻是中国湖泊、水库及其它水域生态系统发生、形成富营养化危害的主要藻类。采用了直接显色法对单细胞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蓄积正磷酸盐的浓度进行测定,并与传统测定方法进行比较。直接显色法测定的磷浓度值减去溶液中可溶性磷浓度值即得到铜绿微囊藻蓄积的磷浓度值。对用不同处理方式处理过的铜绿微囊藻藻液进行过滤显色和直接显色测定,结果表明聚磷酸盐(正磷酸盐)在铜绿微囊藻体内不是游离存在,而很可能是与细胞内某一活性部分结合。在确立测定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以修改了的MⅢ培养基为基本培养条件,改变氮磷浓度对产毒铜绿微囊藻(FACHB942)蓄积正磷酸盐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①氮磷比不变时,随着起始磷浓度的增加,铜绿微囊藻对正磷酸盐蓄积量也逐渐增加,成明显正相关;②氮浓度不变时,铜绿微囊藻对正磷酸盐的蓄积效果与磷浓度正相关;③而同一磷浓度下,铜绿微囊藻对正磷酸盐的蓄积效果与氮浓度负相关,但氮浓度超过21 mg/L时,氮浓度对于铜绿微囊藻蓄积磷的效果影响变得不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正磷酸盐 聚磷酸盐 蓄积
下载PDF
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化感抑制效应及其生理机制 被引量:68
8
作者 吴程 常学秀 +2 位作者 董红娟 李地福 刘军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95-2603,共9页
由于生物法,尤其是水生植物化感控藻方法在治理水体富营养化及水华现象中具有多方面的优势,近年来该领域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备受世界各国关注。采用初始添加种植水和连续添加种植水的方法,研究挺水型粉绿狐尾藻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抑藻效应... 由于生物法,尤其是水生植物化感控藻方法在治理水体富营养化及水华现象中具有多方面的优势,近年来该领域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备受世界各国关注。采用初始添加种植水和连续添加种植水的方法,研究挺水型粉绿狐尾藻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抑藻效应,并从光合作用的角度探讨其对铜绿微囊藻化感抑制的生理生态机制及作用靶点。研究结果表明:粉绿狐尾藻能够分泌某些化感物质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正常生长,其抑藻效应是通过连续释放某些化感物质作用于铜绿微囊藻而实现的,且具有累积性;粉绿狐尾藻分泌化感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的Chla、PC及APC的损伤程度存在差异(如处理5d后,Chla、PC、APC的相对含量分别降至52.7%、15.3%、7.6%),其中藻胆蛋白(尤其是APC)比Chla更为敏感,说明藻胆蛋白是粉绿狐尾藻化感物质抑制铜绿微囊藻的关键靶点。研究为水生植物化感控藻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并有助于深入了解水体生态系统的化学生态作用及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绿狐尾藻 铜绿微囊藻 化感抑制作用 光合系统
下载PDF
磷化氢及其氧化产物动态释放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牛晓君 张景飞 +4 位作者 史小丽 王晓蓉 高光 季江 Dietmar Glindemann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63-268,共6页
就磷化氢释放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进行了研究.采用藻类生长潜力试验(AGP)的方法,研究了磷化氢及其氧化产物亚磷酸盐、次亚磷酸盐对水华暴发优势藻类(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磷化氢及其氧化产物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重要的影响... 就磷化氢释放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进行了研究.采用藻类生长潜力试验(AGP)的方法,研究了磷化氢及其氧化产物亚磷酸盐、次亚磷酸盐对水华暴发优势藻类(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磷化氢及其氧化产物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重要的影响.富营养水体磷化氢的释放可能在引起湖泊水华暴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氢 氧化产物 动态释放 铜绿微囊藻
下载PDF
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抑制效应及其机制 被引量:26
10
作者 汪丽 王国祥 +2 位作者 唐晓燕 陈正勇 王文林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7-263,共7页
构建了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与以铜绿微囊藻为优势种的自然藻体共培养系统,分析系统中各藻种藻细胞密度、藻体叶绿素a含量、荇菜生长指标及水下[光]照度的变化;同时以荇菜种植水配置培养基,在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铜绿微囊藻,分析藻... 构建了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与以铜绿微囊藻为优势种的自然藻体共培养系统,分析系统中各藻种藻细胞密度、藻体叶绿素a含量、荇菜生长指标及水下[光]照度的变化;同时以荇菜种植水配置培养基,在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铜绿微囊藻,分析藻类生长生理指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共培养系统中藻类总藻细胞密度显著下降(P<0.05),其中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藻细胞密度下降最为明显,40 d时比初始藻细胞密度减少了94.68%,而三角四角藻(Tetraedron minimum)数量逐渐增多,成为优势藻种,表明荇菜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共培养系统中荇菜鲜重、水下20 cm深处光衰减率均与藻类叶绿素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藻细胞光合能力的大小与荇菜植株的生长及其产生的遮光作用密切相关。随培养时间延长,添加荇菜种植水的培养基中铜绿微囊藻藻细胞光密度值(D650)下降明显;叶绿素a、藻胆蛋白(包括藻蓝蛋白、别藻蓝蛋白、藻红蛋白)相对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培养9 d后4者相对含量分别降至5.27%、15.53%、21.11%和48.48%;藻细胞Ca2+Mg2+-ATP酶活性下降明显,表明荇菜种植水中存在着某种对铜绿微囊藻产生抑制作用的活性物质,通过对铜绿微囊藻光反应系统(PSⅠ和PSⅡ)的作用来阻碍藻细胞光合作用进程,抑制藻类生长,说明除了遮光效应外,分泌抑藻活性物质也是荇菜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荇菜 铜绿微囊藻 抑制效应 藻胆蛋白 ATP酶活性
下载PDF
盐京九号水稻秸秆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余霞 张玲 +4 位作者 张阳阳 李倩 陆长梅 吴国荣 张卫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0-63,80,共5页
以盐京九号水稻为材料,研究经高温灭菌或物理粉碎后的水稻秸秆微细颗粒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抑制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藻液中水稻秸秆添加量≥10g·L-1时,高温灭菌与未灭菌的水稻秸秆同样能抑制微囊藻... 以盐京九号水稻为材料,研究经高温灭菌或物理粉碎后的水稻秸秆微细颗粒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抑制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藻液中水稻秸秆添加量≥10g·L-1时,高温灭菌与未灭菌的水稻秸秆同样能抑制微囊藻生长。灭菌稻秆试验组藻细胞的呼吸速率和SOD活性都呈现出先上升后迅速下降的趋势;通过有机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和乙醚)萃取稻秆水浸液,用滤纸片法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做的抑藻试验结果表明,乙醚提取液有明显的抑藻圈。提示抑藻效应是水稻秸秆中某些化学物质溶出而产生的作用,与微生物的活动无关。进一步分离鉴定乙醚提取液结果显示,浸提液中有机酸类和酚类物质有显著的抑藻效应。水稻秸秆微粒的粒径越小,产生的抑藻效应出现得越早,也越明显,这可能还与秸秆微粒的吸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铜绿微囊藻 抑藻效应
下载PDF
从光合作用特性看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竞争优势 被引量:40
12
作者 李小龙 耿亚红 +1 位作者 李夜光 胡鸿钧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5-230,共6页
通过测定净光合放氧速率,研究了温度、光照和pH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玫瑰拟衣藻(Chloromona srosae)光合作用的影响。两种藻的光合放氧速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10—35℃范围内,铜绿微囊藻净光合放氧速... 通过测定净光合放氧速率,研究了温度、光照和pH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玫瑰拟衣藻(Chloromona srosae)光合作用的影响。两种藻的光合放氧速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10—35℃范围内,铜绿微囊藻净光合放氧速率随温度升高而直线上升,其最适温度高于35℃,而当温度高于30℃后玫瑰拟衣藻的净光合放氧速率迅速下降;两种微藻的光合放氧速率-光强变化曲线有所不同,铜绿微囊藻光饱和点在500μmol·m^-2·s^-1附近,光强达到900μmol·m^-2·8^-1时仍无光抑制现象发生,玫瑰拟衣藻光饱和点在630μmol·m^-2·s^-1附近,当光强进一步升高,光合放氧速率开始下降;铜绿微囊藻最适pH值是10.0,在pH值6.5—11.5范围内,光合放氧都很活跃,变化幅度不大,玫瑰拟衣藻最适pH值7.0,偏酸或偏碱光合放氧都迅速地下降,pH高于10.0出现了负值。比较两种藻的光合作用特性,铜绿微囊藻光合作用具有3个特点:(1)适应温度范围宽,对高温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并且光合作用随温度的升高显著提高;(2)光饱和点低,光合作用活性高,能在弱光环境中高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并且抗强光伤害;(3)对pH变化具有超强的适应能力,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都能进行活跃的光合作用。铜绿微囊藻在光能利用、温度和pH适应性方面的特点,可以使其快速生长繁殖,积累大量的生物量,在与其它藻类的竞争中占据显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玫瑰拟衣藻 温度 光照 PH值 光合作用
下载PDF
滇池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Küitz)毒素及其在水体中的变化 被引量:13
13
作者 林毅雄 刘秀芬 +1 位作者 阎海 刘丽萍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13,共4页
本文研究了昆明市滇池富营养化所形成水华的主要藻类———铜绿微囊藻 (MicrocystisaeruginosaK櫣itz)的毒素及其在水体的变化。经研究 ,滇池铜绿微囊藻的提取液有一个毒峰出现 ,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发现于 2 4 0nm出现一... 本文研究了昆明市滇池富营养化所形成水华的主要藻类———铜绿微囊藻 (MicrocystisaeruginosaK櫣itz)的毒素及其在水体的变化。经研究 ,滇池铜绿微囊藻的提取液有一个毒峰出现 ,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发现于 2 4 0nm出现一个毒峰。用色质谱联用扫描得出 ,其分子离子峰为1 0 4 0 M/Z。用小白鼠注入藻类提取液进行试验 ,发现其肝脏肿大 ,并呈紫褐色。再将肝脏匀浆提取液用高压液相色谱测定 ,发现有毒峰出现。在不同季节、不同地点 ,采取湖水 ,经过滤后 (去除藻类和碎屑 )进行测定 ,结果得出 :在藻类生长旺季及生长繁茂的地点 ,水体中藻毒素的含量较高。而在藻类生长淡季及分布较少的地点 ,水中藻毒素含量则较少。但总的看来 ,经过过滤后的湖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铜绿微囊藻 毒素 滇池 水体污染 水体变化 水华现象
下载PDF
Study on the Phosphorus Metabolism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 and Adnascent Pseudomonas under Different pH Conditions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宇科 邹迪 +2 位作者 陆琦 肖琳 杨柳燕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0年第8期84-87,97,共5页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pH value on the growth metabolism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 and the phosphorus metabolism relationship with adnascent Pseudomonas.[Method] By the phosphorus uptake...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pH value on the growth metabolism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 and the phosphorus metabolism relationship with adnascent Pseudomonas.[Method] By the phosphorus uptake experiment of M.aeruginosa under different pH conditions(8.0-10.0) and the effect experiment on the phosphorus metabolism of M.aeruginosa and adnascent Pseudomonas under different pH conditions(7.0-9.0),the phosphorus uptake of M.aeruginosa in the short time and the growth curve of M.aeruginosa,the change of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in the water,the change of total phosphorus content in M.aeruginosa in the longer time were measured.[Results] In the short time,pH value had the effects on the absorption phosphorus ability of M.aeruginosa.As pH value rose,the absorption phosphorus ability enhanced.During the longer time,the higher pH value was,the quicker the growth speed of M.aeruginosa was,and the better the growth situation was.M.aeruginosa had the ability of self regulation pH value and could use the phosphorus well in the water which was released from Pseudomonas.In the system of the algae,bacteria and water,the phosphorus in the bacteria played the role of phosphorus source which was released slowly.Though the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was lower,it was favorable to the growth of algae.[Conclusions] pH value was the factor that affected the circle of the phosphorus element in the system of algae-bacteria-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ystis aeruginosa PSEUDOMONAS PHOSPHORUS PH China
下载PDF
光照强度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nus)生长及吸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殷燕 张运林 +2 位作者 王明珠 刘笑菡 时志强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5-764,共10页
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测定了铜绿微囊藻、斜生栅藻在不同生长期的藻细胞密度、粒径、叶绿素a浓度、浮游植物吸收系数以及比吸收系数.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整个培养周期中,光照强度对铜绿微囊藻及斜生栅藻的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浓度以及... 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测定了铜绿微囊藻、斜生栅藻在不同生长期的藻细胞密度、粒径、叶绿素a浓度、浮游植物吸收系数以及比吸收系数.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整个培养周期中,光照强度对铜绿微囊藻及斜生栅藻的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浓度以及440、675 nm处吸收系数均有着显著的影响.两种藻在光照强度为50μmol/(m2.s)条件下,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浓度及吸收系数值相对最大.相关性分析表明:藻类特征波段440、675 nm吸收系数与叶绿素a浓度、藻细胞密度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都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中叶绿素a浓度与藻类吸收系数存在着幂函数的关系,而线性关系能更好的说明藻细胞密度与吸收系数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光照强度及培养时期,藻类比吸收系数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随光强增加比吸收系数呈上升趋势.铜绿微囊藻440、675 nm处比吸收系数与叶绿素a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斜生栅藻比吸收系数与叶绿素a浓度之间无显著相关,体现了不同藻类由于色素组成及比例差异其色素包裹效应也各不相同.对不同光照强度下的铜绿微囊藻及斜生栅藻进行400~700 nm波段积分,得到了两者在5、50及100μmol/(m2.s)不同种光强下的平均比吸收系数分别为0.0144、0.0134、0.0160,0.0086、0.0088、0.0105 m2/(mg Chl.a),铜绿微囊藻比吸收系数明显大于斜生栅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斜生栅藻 吸收系数 比吸收系数 光照强度
下载PDF
盐京九号水稻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余霞 张玲 +2 位作者 张阳阳 李倩 吴国荣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0年第4期99-104,共6页
以培养盐京九号水稻幼苗20 d的种植水配置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qsa),追踪测定微囊藻生长量、藻细胞水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叶绿素含量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水稻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生... 以培养盐京九号水稻幼苗20 d的种植水配置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qsa),追踪测定微囊藻生长量、藻细胞水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叶绿素含量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水稻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实验结果显示,藻细胞生长量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酶活性呈先升高后急剧下降的趋势.对水稻种植水抑藻物质作初步分离和鉴定,表明乙醚萃取液中有机酸和酚类组分抑藻效果明显.对有机酸组分进一步做GC/MS分析鉴定,可确定其中含有1,2-二甲基十三酸、棕榈酸和十八烷酸等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植 铜绿微囊藻 抑制作用 microcystis aeruginosa the Growth Oryza Sativa 叶绿素含量 可溶性蛋白含量 超氧化物岐化酶 藻细胞 有机酸组分 生理生化指标 细胞生长量 培养液 分离和鉴定 SOD酶活性 GC/MS分析 追踪测定 抑藻效果 水稻幼苗
下载PDF
温度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鱼腥藻(Anabaena sp.)生长及胞外有机物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刘菲菲 冯慕华 +2 位作者 尚丽霞 何延召 李文朝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80-788,共9页
以巢湖优势种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鱼腥藻(Anabaena sp.)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温度(35、25和10℃)对这两种藻生长特性和胞外有机物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铜绿微囊藻和鱼腥藻的藻细胞密度、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胞外有... 以巢湖优势种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鱼腥藻(Anabaena sp.)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温度(35、25和10℃)对这两种藻生长特性和胞外有机物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铜绿微囊藻和鱼腥藻的藻细胞密度、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胞外有机物浓度影响显著.25℃是铜绿微囊藻和鱼腥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最高细胞密度分别达到3.12×107cells/ml和2.03×107cells/ml.不同温度下两种藻的碱性磷酸酶活性特征,证实了高温对鱼腥藻生长的抑制和低温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胞外有机物释放总量受蓝藻生物量和单位细胞有机物释放速率的影响.铜绿微囊藻的溶解性有机碳和胞外总多糖释放量在25℃最高,最大值分别为49.28和38.46 mg/L;而鱼腥藻在35℃时释放量最高,最大值分别为45.82和40.60 mg/L;10℃条件抑制了两种藻的生长及胞外有机物的释放.鱼腥藻胞外多糖含量在35℃培养条件下最高,而铜绿微囊藻在10℃条件下最高,说明不利的生长条件会促进蓝藻胞外多糖的分泌.三维荧光图谱分析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和鱼腥藻胞外有机物以类蛋白质和类腐殖酸为主,温度主要影响藻细胞胞外有机物浓度,而对有机物种类组成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鱼腥藻 碱性磷酸酶活性 胞外多糖 温度 巢湖 ANABAENA sp.
下载PDF
一株产碳酸酐酶附生菌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邓洁 李建宏 +3 位作者 管章玲 胡碧洋 赵蕾 李朋富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9-435,共7页
为研究生长环境中微生物对铜绿微囊藻碳代谢的影响,本文分析太湖典型微囊藻水华样品附生菌中产碳酸酐酶(CA)细菌的比例,结果显示CA菌占11.6%;从微囊藻群体中分离获得了一株高胞外CA附生菌P201,通过ITS基因鉴定,该菌为一株荧光假单胞菌(P... 为研究生长环境中微生物对铜绿微囊藻碳代谢的影响,本文分析太湖典型微囊藻水华样品附生菌中产碳酸酐酶(CA)细菌的比例,结果显示CA菌占11.6%;从微囊藻群体中分离获得了一株高胞外CA附生菌P201,通过ITS基因鉴定,该菌为一株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ce).并研究了该菌在不同浓度HCO3-条件下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高HCO3-浓度还是低HCO3-浓度环境中,加入该菌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说明产CA酶附生菌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荧光假单胞菌 附生菌 碳酸酐酶
下载PDF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生长及光合活性对温度和光照交互作用的响应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世明 朱雪竹 张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73-779,共7页
通过室内纯培养,分别设定不同温度梯度(14、16、18℃)和光照梯度(100、250、360μmol/(m2·s)),以模拟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温带湖泊春季温度升高与光照减弱交互作用对铜绿微囊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生长和光合活性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计... 通过室内纯培养,分别设定不同温度梯度(14、16、18℃)和光照梯度(100、250、360μmol/(m2·s)),以模拟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温带湖泊春季温度升高与光照减弱交互作用对铜绿微囊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生长和光合活性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计数测定其生长曲线,观测其变化趋势,并利用叶绿素荧光仪PHYTO-PAM测定藻类光合活性.结果表明,当温度为18℃,光强为100μmol/(m2·s)时,铜绿微囊藻生长速率最大,细胞密度达到2.99×106cells/ml.在该温度和光照强度下,其光合活性也远高于其他实验组,其Fv/Fm值达到最大值0.39.蛋白核小球藻在温度为16和18℃时,其生长速率差异不大,但明显高于在温度为14℃时的生长速率,其光合活性处于波动状态.与蛋白核小球藻相比,温度升高和光照减弱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光合活性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铜绿微囊藻生长对低光的偏好更为显著.因此,全球变暖所导致的高温低光环境可能有利于确立铜绿微囊藻在湖泊中的优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蛋白核小球藻 升温 光减弱 光合活性
下载PDF
Ni^(2+)胁迫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集胞藻(Synechocystis sp.)的生长和光合色素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赵瑾 常学秀 +1 位作者 吴程 何玉芹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5期679-684,共6页
光合作用是蓝藻生长繁殖的生理基础,研究重金属胁迫下蓝藻光合色素的变化和响应,有助于揭示其受害机理.在实验室无菌纯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Ni2+处理下铜绿微囊藻和集胞藻的生物量和光合色素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浓度为5mg&#... 光合作用是蓝藻生长繁殖的生理基础,研究重金属胁迫下蓝藻光合色素的变化和响应,有助于揭示其受害机理.在实验室无菌纯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Ni2+处理下铜绿微囊藻和集胞藻的生物量和光合色素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浓度为5mg·L-1~25mg·L-1的Ni2+对M.aerugonisa的生长有抑制作用,随着处理剂量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愈加显著;在短时间(24h)内,Ni2+对Synechocystissp.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随胁迫时间延长呈现出抑制作用;Ni2+处理M.aerugonisa至24h及Synechocystis sp.至48h时,藻细胞光吸收能力整体上受到明显抑制;5mg·L-1~25mg·L-1的Ni2+胁迫下,M.aerugonisa和Synechocystis sp.的叶绿素a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而降低;在叶绿素a(Chla)、藻蓝蛋白(PC)和别藻蓝蛋白(APC)三种光合色素中,藻蓝蛋白(PC)对Ni2+胁迫最为敏感,是Ni2+伤害蓝藻的重要作用位点.Ni2+对M.aerugonisa的抑制作用比Synechocystis sp.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2+胁迫 铜绿微囊藻 集胞藻 光合色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