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5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磷浓度对太湖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群体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许慧萍 杨桂军 +4 位作者 周健 秦伯强 张光生 邹华 胡细全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3-220,共8页
大量微囊藻群体的形成和聚集是微囊藻水华形成的重要条件.氮、磷浓度是影响微囊藻群体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讨氮、磷浓度对微囊藻群体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太湖微囊藻水华优势种之一的水华微囊藻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氮、磷浓度... 大量微囊藻群体的形成和聚集是微囊藻水华形成的重要条件.氮、磷浓度是影响微囊藻群体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讨氮、磷浓度对微囊藻群体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太湖微囊藻水华优势种之一的水华微囊藻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氮、磷浓度对水华微囊藻群体生长的影响研究.以近几年太湖微囊藻水华暴发最严重的梅梁湾氮磷比的平均值作参考,氮、磷浓度设置为5个水平组,依次是T1(TN=0.1 mg/L,TP=0.005 mg/L)、T2(TN=1 mg/L,TP=0.05 mg/L)、T3(TN=10 mg/L,TP=0.5 mg/L)、T4(TN=100 mg/L,TP=5 mg/L)和T5(TN=250 mg/L,TP=5.44 mg/L)(BG-11培养基中氮、磷的浓度).结果显示,T1、T2、T3和T4 4组微囊藻群体均增大,且都发现有大于100个细胞的群体形成,群体大小分别为151、217、437和160 cells,而T5组微囊藻群体实验初期增大,实验后期变小,T5整个实验期间未发现有大于100个细胞的群体形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低的氮、磷浓度有利于水华微囊藻群体的生长,而过高的氮、磷浓度则会抑制微囊藻群体生长.本研究结果也表明目前太湖氮、磷浓度有利于水华微囊藻群体的生长,从而有利于微囊藻水华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华微囊藻 群体 太湖
下载PDF
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生长周期中腐殖酸的释放特性 被引量:3
2
作者 谷依露 高小峰 李仁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3-628,共6页
由于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太湖长期暴发蓝藻水华,这些蓝藻在代谢及消亡过程中大量释放包括腐植酸在内的有机物,不仅影响供水水质,并且进一步加重了水华程度.以太湖水华优势藻种——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 T34)为研究对象,... 由于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太湖长期暴发蓝藻水华,这些蓝藻在代谢及消亡过程中大量释放包括腐植酸在内的有机物,不仅影响供水水质,并且进一步加重了水华程度.以太湖水华优势藻种——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 T34)为研究对象,对藻株生长周期中的藻细胞、浮游细菌进行计数,并使用TOC仪与三维荧光光谱对培养液中提取的腐殖酸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探究水华微囊藻在生长过程中藻细胞密度、浮游细菌密度与腐殖酸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培养液中腐殖酸浓度的变化趋势与细菌数量变化趋势一致,但与细菌数量曲线拐点相比,腐殖酸浓度曲线拐点出现两周的延迟.腐殖酸产量在藻细胞对数期较低,当水华微囊藻进入稳定期与衰亡期后,腐殖酸大量产生,其浓度迅速增加,最高可达到28.6 mg/L.根据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水华微囊藻所产生的腐殖酸特征峰出现在(235~245 nm)/(380~425 nm),属于类富里酸荧光峰.本研究初步探究蓝藻与水体腐殖酸之间的关系,为水体腐殖酸来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华微囊藻 腐殖酸 三维荧光光谱
下载PDF
光照强度对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群体大小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艳晴 杨桂军 +4 位作者 秦伯强 周健 许慧萍 王颖 吴雅丽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9-566,共8页
大量微囊藻群体的形成和聚集是微囊藻水华形成的重要条件,光照强度是影响微囊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了解光照强度对水华微囊藻(Microeystis flos-aquae)群体大小增长的影响,以太湖微囊藻水华优势种之一的水华微囊藻作为研究对... 大量微囊藻群体的形成和聚集是微囊藻水华形成的重要条件,光照强度是影响微囊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了解光照强度对水华微囊藻(Microeystis flos-aquae)群体大小增长的影响,以太湖微囊藻水华优势种之一的水华微囊藻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光照强度对水华微囊藻群体大小增长的影响研究.共设置5个不同光强处理组,依次为G1:2000lx:G2:4000lx;G3:8000lx;G4:16000lx;G5:变化光照强度(模拟野外光强).实验期间,G1~G5组大于100细胞群体的平均大小分别为255、480、630、763和662cells/群体.胞外多糖含量分析显示水华微囊藻形成的群体越大,胞外多糖含量越高.结果表明,低光照强度不利于太湖水华微囊藻群体大小的增长,而变化光照强度和高光照强度有利于水华微囊藻群体大小的增长.研究结果解释了太湖夏季野外变化光照强度和高光照强度有利于微囊藻水华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强度 水华微囊藻 群体大小 胞外多糖 太湖
下载PDF
扰动方式对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群体大小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芮政 杨桂军 +4 位作者 刘玉 韩丽华 秦伯强 杨宏伟 钟春妮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5-364,共10页
风浪扰动是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为了解扰动方式对微囊藻群体大小的影响,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模拟不同扰动方式(持续扰动和间歇扰动)对太湖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群体大小的影响.结果显示,间歇扰动组水华... 风浪扰动是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为了解扰动方式对微囊藻群体大小的影响,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模拟不同扰动方式(持续扰动和间歇扰动)对太湖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群体大小的影响.结果显示,间歇扰动组水华微囊藻群体从35.09μm迅速增大至43.73μm,实验第17天时为59.00μm;而持续扰动组水华微囊藻群体大小先从35.07μm增大到43.51μm,实验第17天时减小至13.95μm;不扰动组整个实验期间群体大小相对稳定,实验初为35.38μm,实验第17天时为33.67μm.方差分析显示,间歇扰动组群体大小显著大于持续扰动组和不扰动组,持续扰动组显著小于不扰动组.实验第17天时间歇扰动组藻细胞密度(1.675×10~6cells/ml)显著高于持续扰动组(0.344×10~6cells/ml)和不扰动组(1.461×10~6cells/ml).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强度下的间歇扰动能促使水华微囊藻群体显著增大和生长,而长时间的持续扰动则会抑制水华微囊藻群体的聚集和生长,该结果有助于人们对太湖微囊藻水华暴发机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扰动 持续扰动 水华微囊藻 群体大小 太湖
下载PDF
Succession of Aphanizomenon flos-aquae and Microcystis aeruginosa in direct co-culture experi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biomasses
5
作者 Qianzhi WEN Peng XIAO +3 位作者 Hua LI Wenke LI Gongliang YU Renhui LI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5期1819-1828,共10页
Cyanobacterial blooms have become a serious global environmental issue due to their potential risk for releasing detrimental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to aquatic ecosystems,posing a great threat to water quality managem... Cyanobacterial blooms have become a serious global environmental issue due to their potential risk for releasing detrimental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to aquatic ecosystems,posing a great threat to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for public health authorities.Aphanizomenon,a common filamentous cyanobacterial genus belonging to Nostocales,is under particular concern because its several members are able to form harmful blooms.Furthermore,succession of bloom between A.flos-aquae and Microcystis occurs in many natural lakes.To evaluat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flos-aquae vs.M.aeruginosa,two sets of experiments at different ratios of biomass at 15℃and 25℃were conducted.Results show that at 15℃,the two species were able to coexist,and A.flos-aquae showed a specific higher growth rate,and its growth was promoted by the presence of M.aeruginosa.At 25℃,the growth of A.flos-aquae was inhibited by the biomass of M.aeruginosa,and M.aeruginosa suppressed A.flos-aquae in competition.Additionally,the vegetative cell size of A.flos-aquae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co-culture with M.aeruginosa,whereas the filament length of A.flos-aquae wa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This study confirms that temperature is the dominating factor on the succession of A.flos-aquae and M.aeruginosa of a different bioma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anobacterial bloom Aphanizomenon flos-aquae microcystis aeruginosa SUCCESSION temperature BIOMASS
下载PDF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Dolichospermum flos-aquae, light, and temperature on microcystin production by Microcystis aeruginosa
6
作者 陈若旗 李方方 +4 位作者 刘佳栋 郑红叶 沈飞 薛雅蓉 刘常宏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173-1182,共10页
The effects of light, temperature, and coculture on the intracellular microcystin-LR(MCLR) quota of M icrocystis aeruginosa were evaluated based on coculture experiments with nontoxic Dolichospermum( Anabaena) fl os- ... The effects of light, temperature, and coculture on the intracellular microcystin-LR(MCLR) quota of M icrocystis aeruginosa were evaluated based on coculture experiments with nontoxic Dolichospermum( Anabaena) fl os- aquae. The MC-LR quota and transcription of m cy B and m cy D genes encoding MC synthetases in M. aeruginosa were evaluated on the basis of cell counts,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reverse-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The MC-LR quotas of M. aeruginosa in coculture with a 1/1 ratio of inoculum of the two species were signifi cantly lower relative to monocultures 6-d after inoculation. Decreased MC-LR quotas under coculture conditions were enhanced by increasing the D. fl os- aquae to M. aeruginosa ratio in the inoculum and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and light intensity. Moreover, the transcriptional concentrations of mcy B and mcy D genes in M. aeruginosa were signifi cantly inhibited by D. fl os- aquae competition in coculture(P <0.01), lowered to 20% of initial concentrations within 8 days. These data suggested that coculture effects by D. fl os- aquae not only reduced M. aeruginosa 's intracellular MC-LR quota via inhibition of genes encoding MC synthetases, but also that this effect was regulated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cluding temperature and light intens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ulture 效果 microcystiN M。aeruginosa D。flos-aquae 生合成
下载PDF
Role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in resistance to allelochemical stress on Microcystis aeruginsosa and its mechanism
7
作者 Li YIN Ying XU +7 位作者 Desheng KONG Juan WANG Kaipian SHI Yong ZHANG Huan HE Shaogui YANG Lixiao NI Shiyin LI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6期2219-2231,共13页
Using allelochemicals to suppress cyanobacteria growth is a prospective method for its high efficiency and ecological safety.However,the suppression efficiency is affected inevitably by the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 Using allelochemicals to suppress cyanobacteria growth is a prospective method for its high efficiency and ecological safety.However,the suppression efficiency is affected inevitably by the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produced by cyanobacteria,and the knowledge about the roles of EPS in resistance to allelochemical stress is scarce.For the study,two typical anti-cyanobacterial allelochemicals were adopte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EPS in resistance to allelochemical stress on Microcystis aeruginosa.Results show that EPS was crucial in alleviating the toxicity of allelochemicals to algae,especially in stabilizing the metabolism and photosynthetic activity of algal cells.The aggregation rate of algal cell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EPS secretion,which alleviated the stress of allelopathy.Tryptophan proteins and humic acids in EPS provided a binding site for allelochemicals,and the EPS-allelochemicals complex were formed by chemical bonding.This study improved our comprehension of the role of EPS in algal inhibition by allelochemic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ELOCHEMICALS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CYANOBACTERIA microcystis aeruginosa ALLELOPATHY
下载PDF
溶藻细菌胶囊与植物共生系统的建立及其对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控制
8
作者 汪昱翰 黄金杰 +1 位作者 毛林强 张文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802-2812,共11页
当前,蓝藻水华时常爆发,其中铜緑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是我国蓝藻水华的典型代表.微生物控藻技术具有高效、生态安全性好、原位修复等特点,近年来已经成为治理蓝藻水华的主要手段.本文通过搭建芦苇湿地试验装置,模拟太湖近岸... 当前,蓝藻水华时常爆发,其中铜緑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是我国蓝藻水华的典型代表.微生物控藻技术具有高效、生态安全性好、原位修复等特点,近年来已经成为治理蓝藻水华的主要手段.本文通过搭建芦苇湿地试验装置,模拟太湖近岸水域原生环境,以水生植物控藻与溶藻细菌胶囊强化相结合的方式对Microcystis aeruginosa进行生态学-微生物操控试验.从藻胆蛋白、抗氧化系统、膜脂值活性等方面的研究来探究控藻系统的溶藻机制,并通过高通量技术与主成分分析来探索溶藻细菌与藻之间的群落动态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原位藻类控制系统效率高,14 d溶藻率为(88.74%±1.10%),其中溶藻细菌胶囊占主导地位,植物修复为辅.通过对藻胆蛋白的破坏和藻类抗氧化系统的摧毁来导致藻类膜结构的受损,胞内物质流出而死亡.利用高通量技术发现,溶藻细菌胶囊所包埋的菌株Bacillus sp.HL在微生物体系中成为优势菌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高效原位控藻体系促进了藻体内ROS水平,增强了藻的Zeta电位和抗氧化酶活性,从而抑制了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细菌 铜绿微囊藻 胶囊 溶藻机理 抗氧化系统
下载PDF
黑暗条件下不同氮源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和pH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孔倩 杨柳燕 +3 位作者 肖琳 袁丽娜 张丹宁 张哲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60-2064,共5页
在黑暗条件下,利用不同形态的氮源(硝酸盐氮,氨氮,有机氮和硝酸盐氮,有机氮)培养蓝藻水华优势种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分析其氮代谢和对水体pH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氮源的培养液中铜绿微囊藻密度在最初的24h内出... 在黑暗条件下,利用不同形态的氮源(硝酸盐氮,氨氮,有机氮和硝酸盐氮,有机氮)培养蓝藻水华优势种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分析其氮代谢和对水体pH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氮源的培养液中铜绿微囊藻密度在最初的24h内出现波动,之后下降。培养液中pH值在试验最初的24h显著下降,之后趋于稳定,在硝态氮培养液中pH值下降最大,从8.18下降到7.19,其反硝化作用产生的NO2-浓度也最大。不同氮源培养液中总氮含量都有所下降,以混合氮源培养液中总氮减少量最大,说明化合态氮经过反硝化作用生成了氮气并溢出培养液,因此,在黑夜条件下藻华水体中存在反硝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pH值 氮形态 反硝化作用
下载PDF
两种外源性磷及振荡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2
10
作者 张民 史小丽 +3 位作者 蒋丽娟 杨柳燕 高光 秦伯强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07-510,共4页
为了探索富营养化水体“水华”形成机理 ,研究了甘油磷酸钠和磷酸二氢钾这两种外源性磷和振荡与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在静止培养时 ,外源性磷能提高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速率 ,提高的程度随着外源性磷浓度的上升而下降 ... 为了探索富营养化水体“水华”形成机理 ,研究了甘油磷酸钠和磷酸二氢钾这两种外源性磷和振荡与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在静止培养时 ,外源性磷能提高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速率 ,提高的程度随着外源性磷浓度的上升而下降 .该有机磷比无机磷更有利于对数期铜绿微囊藻的生长 .同静止培养相比 ,振荡能大大降低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速率 .在振荡时 ,只有添加高浓度的外源性磷才能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 .因此 ,在“水华”暴发过程中 ,虽然水体中外源性磷数量是影响铜绿微囊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其它的环境因子可能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模拟风搅动的振荡就是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 ,振荡对铜绿微囊藻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要远远大于外源性磷的种类和数量所产生的影响 .图 6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磷 振荡 铜绿微囊藻 生长 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
下载PDF
温度、pH和氮、磷含量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5
11
作者 陈建中 刘志礼 +3 位作者 李晓明 张海洋 李利芳 李晓青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14-718,共5页
以南太湖水华蓝藻铜绿微囊藻为材料,研究了温度、pH和氮、磷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为阐述微囊藻水华形成的机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15—40℃温度范围内铜绿微囊藻均可生长,25—30℃为铜... 以南太湖水华蓝藻铜绿微囊藻为材料,研究了温度、pH和氮、磷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为阐述微囊藻水华形成的机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15—40℃温度范围内铜绿微囊藻均可生长,25—30℃为铜绿微囊藻的最适生长温度,当温度达到45℃时,铜绿微囊藻停止生长并逐渐死亡。在pH6.5—9.5范围内,铜绿微囊藻均有较高的生长量,最适pH为8.0—9.0,pH值高于9.0时,铜绿微囊藻的最终生长量略有下降。BG-11培养基中添加高浓度的氮(1g/LNH4Cl)后,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被显著抑制(P<0.01),但同时添加不同浓度的磷(0.36—10mg/LKH2PO4)后,显著地提高了铜绿微囊藻的生长(P<0.01),不同磷浓度处理之间无极显著差异,氮磷平衡是影响铜绿微囊藻生长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温度 PH
下载PDF
不同氮磷营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对正磷酸盐的蓄积效果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胜花 葛芳杰 +2 位作者 王红强 胡陈艳 吴振斌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09-914,共6页
铜绿微囊藻是中国湖泊、水库及其它水域生态系统发生、形成富营养化危害的主要藻类。采用了直接显色法对单细胞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蓄积正磷酸盐的浓度进行测定,并与传统测定方法进行比较。直接显色法测定的磷浓度值减... 铜绿微囊藻是中国湖泊、水库及其它水域生态系统发生、形成富营养化危害的主要藻类。采用了直接显色法对单细胞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蓄积正磷酸盐的浓度进行测定,并与传统测定方法进行比较。直接显色法测定的磷浓度值减去溶液中可溶性磷浓度值即得到铜绿微囊藻蓄积的磷浓度值。对用不同处理方式处理过的铜绿微囊藻藻液进行过滤显色和直接显色测定,结果表明聚磷酸盐(正磷酸盐)在铜绿微囊藻体内不是游离存在,而很可能是与细胞内某一活性部分结合。在确立测定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以修改了的MⅢ培养基为基本培养条件,改变氮磷浓度对产毒铜绿微囊藻(FACHB942)蓄积正磷酸盐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①氮磷比不变时,随着起始磷浓度的增加,铜绿微囊藻对正磷酸盐蓄积量也逐渐增加,成明显正相关;②氮浓度不变时,铜绿微囊藻对正磷酸盐的蓄积效果与磷浓度正相关;③而同一磷浓度下,铜绿微囊藻对正磷酸盐的蓄积效果与氮浓度负相关,但氮浓度超过21 mg/L时,氮浓度对于铜绿微囊藻蓄积磷的效果影响变得不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正磷酸盐 聚磷酸盐 蓄积
下载PDF
盐京九号水稻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余霞 张玲 +2 位作者 张阳阳 李倩 吴国荣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0年第4期99-104,共6页
以培养盐京九号水稻幼苗20 d的种植水配置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qsa),追踪测定微囊藻生长量、藻细胞水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叶绿素含量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水稻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生... 以培养盐京九号水稻幼苗20 d的种植水配置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qsa),追踪测定微囊藻生长量、藻细胞水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叶绿素含量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水稻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实验结果显示,藻细胞生长量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酶活性呈先升高后急剧下降的趋势.对水稻种植水抑藻物质作初步分离和鉴定,表明乙醚萃取液中有机酸和酚类组分抑藻效果明显.对有机酸组分进一步做GC/MS分析鉴定,可确定其中含有1,2-二甲基十三酸、棕榈酸和十八烷酸等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种植 铜绿微囊藻 抑制作用 microcystis AERUGINOSA the Growth Oryza Sativa 叶绿素含量 可溶性蛋白含量 超氧化物岐化酶 藻细胞 有机酸组分 生理生化指标 细胞生长量 培养液 分离和鉴定 SOD酶活性 GC/MS分析 追踪测定 抑藻效果 水稻幼苗
下载PDF
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释放的酚酸类物质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45
14
作者 高云霓 刘碧云 +5 位作者 王静 贺锋 梁威 徐栋 张丽萍 吴振斌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61-766,共6页
采用广谱性固相萃取小柱富集以10 g(FW)/L的密度培养三天后的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种植水,不同溶剂洗脱得到的各组分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生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甲醇洗脱组分抑藻活性最强.去除该组分... 采用广谱性固相萃取小柱富集以10 g(FW)/L的密度培养三天后的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种植水,不同溶剂洗脱得到的各组分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生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甲醇洗脱组分抑藻活性最强.去除该组分中的酚酸后,其抑藻活性下降了22.8%,表明酚酸参与到苦草的化感抑藻作用中.甲醇组分通过液液萃取进一步分离,得到的乙酸乙酯组分进行GC-MS分析,从中检测到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乙酸、邻苯二甲酸、对羟基苯丙酸、香草酸、原儿茶酸、阿魏酸和咖啡酸等九种酚酸.酚酸抑藻测试的结果显示其抑藻活性与本身的结构有关,不同酚酸以毒性效应比例多维混合表现出加和抑藻效应,且随着混合种数的增多,酚酸的加和效应增强.以上结果显示苦草可以释放酚酸,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多种化感物质的联合作用可能是水生态系统中沉水植物抑制蓝藻生长的一个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草 分泌物 酚酸 铜绿微囊藻 化感作用
下载PDF
滇池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Küitz)毒素及其在水体中的变化 被引量:13
15
作者 林毅雄 刘秀芬 +1 位作者 阎海 刘丽萍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13,共4页
本文研究了昆明市滇池富营养化所形成水华的主要藻类———铜绿微囊藻 (MicrocystisaeruginosaK櫣itz)的毒素及其在水体的变化。经研究 ,滇池铜绿微囊藻的提取液有一个毒峰出现 ,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发现于 2 4 0nm出现一... 本文研究了昆明市滇池富营养化所形成水华的主要藻类———铜绿微囊藻 (MicrocystisaeruginosaK櫣itz)的毒素及其在水体的变化。经研究 ,滇池铜绿微囊藻的提取液有一个毒峰出现 ,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发现于 2 4 0nm出现一个毒峰。用色质谱联用扫描得出 ,其分子离子峰为1 0 4 0 M/Z。用小白鼠注入藻类提取液进行试验 ,发现其肝脏肿大 ,并呈紫褐色。再将肝脏匀浆提取液用高压液相色谱测定 ,发现有毒峰出现。在不同季节、不同地点 ,采取湖水 ,经过滤后 (去除藻类和碎屑 )进行测定 ,结果得出 :在藻类生长旺季及生长繁茂的地点 ,水体中藻毒素的含量较高。而在藻类生长淡季及分布较少的地点 ,水中藻毒素含量则较少。但总的看来 ,经过过滤后的湖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铜绿微囊藻 毒素 滇池 水体污染 水体变化 水华现象
下载PDF
盐京九号水稻秸秆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余霞 张玲 +4 位作者 张阳阳 李倩 陆长梅 吴国荣 张卫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0-63,80,共5页
以盐京九号水稻为材料,研究经高温灭菌或物理粉碎后的水稻秸秆微细颗粒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抑制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藻液中水稻秸秆添加量≥10g·L-1时,高温灭菌与未灭菌的水稻秸秆同样能抑制微囊藻... 以盐京九号水稻为材料,研究经高温灭菌或物理粉碎后的水稻秸秆微细颗粒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抑制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藻液中水稻秸秆添加量≥10g·L-1时,高温灭菌与未灭菌的水稻秸秆同样能抑制微囊藻生长。灭菌稻秆试验组藻细胞的呼吸速率和SOD活性都呈现出先上升后迅速下降的趋势;通过有机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和乙醚)萃取稻秆水浸液,用滤纸片法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做的抑藻试验结果表明,乙醚提取液有明显的抑藻圈。提示抑藻效应是水稻秸秆中某些化学物质溶出而产生的作用,与微生物的活动无关。进一步分离鉴定乙醚提取液结果显示,浸提液中有机酸类和酚类物质有显著的抑藻效应。水稻秸秆微粒的粒径越小,产生的抑藻效应出现得越早,也越明显,这可能还与秸秆微粒的吸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铜绿微囊藻 抑藻效应
下载PDF
磷化氢及其氧化产物动态释放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牛晓君 张景飞 +4 位作者 史小丽 王晓蓉 高光 季江 Dietmar Glindemann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63-268,共6页
就磷化氢释放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进行了研究.采用藻类生长潜力试验(AGP)的方法,研究了磷化氢及其氧化产物亚磷酸盐、次亚磷酸盐对水华暴发优势藻类(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磷化氢及其氧化产物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重要的影响... 就磷化氢释放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进行了研究.采用藻类生长潜力试验(AGP)的方法,研究了磷化氢及其氧化产物亚磷酸盐、次亚磷酸盐对水华暴发优势藻类(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磷化氢及其氧化产物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重要的影响.富营养水体磷化氢的释放可能在引起湖泊水华暴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氢 氧化产物 动态释放 铜绿微囊藻
下载PDF
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化感抑制效应及其生理机制 被引量:67
18
作者 吴程 常学秀 +2 位作者 董红娟 李地福 刘军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95-2603,共9页
由于生物法,尤其是水生植物化感控藻方法在治理水体富营养化及水华现象中具有多方面的优势,近年来该领域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备受世界各国关注。采用初始添加种植水和连续添加种植水的方法,研究挺水型粉绿狐尾藻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抑藻效应... 由于生物法,尤其是水生植物化感控藻方法在治理水体富营养化及水华现象中具有多方面的优势,近年来该领域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备受世界各国关注。采用初始添加种植水和连续添加种植水的方法,研究挺水型粉绿狐尾藻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抑藻效应,并从光合作用的角度探讨其对铜绿微囊藻化感抑制的生理生态机制及作用靶点。研究结果表明:粉绿狐尾藻能够分泌某些化感物质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正常生长,其抑藻效应是通过连续释放某些化感物质作用于铜绿微囊藻而实现的,且具有累积性;粉绿狐尾藻分泌化感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的Chla、PC及APC的损伤程度存在差异(如处理5d后,Chla、PC、APC的相对含量分别降至52.7%、15.3%、7.6%),其中藻胆蛋白(尤其是APC)比Chla更为敏感,说明藻胆蛋白是粉绿狐尾藻化感物质抑制铜绿微囊藻的关键靶点。研究为水生植物化感控藻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并有助于深入了解水体生态系统的化学生态作用及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绿狐尾藻 铜绿微囊藻 化感抑制作用 光合系统
下载PDF
从光合作用特性看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竞争优势 被引量:40
19
作者 李小龙 耿亚红 +1 位作者 李夜光 胡鸿钧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5-230,共6页
通过测定净光合放氧速率,研究了温度、光照和pH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玫瑰拟衣藻(Chloromona srosae)光合作用的影响。两种藻的光合放氧速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10—35℃范围内,铜绿微囊藻净光合放氧速... 通过测定净光合放氧速率,研究了温度、光照和pH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玫瑰拟衣藻(Chloromona srosae)光合作用的影响。两种藻的光合放氧速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在10—35℃范围内,铜绿微囊藻净光合放氧速率随温度升高而直线上升,其最适温度高于35℃,而当温度高于30℃后玫瑰拟衣藻的净光合放氧速率迅速下降;两种微藻的光合放氧速率-光强变化曲线有所不同,铜绿微囊藻光饱和点在500μmol·m^-2·s^-1附近,光强达到900μmol·m^-2·8^-1时仍无光抑制现象发生,玫瑰拟衣藻光饱和点在630μmol·m^-2·s^-1附近,当光强进一步升高,光合放氧速率开始下降;铜绿微囊藻最适pH值是10.0,在pH值6.5—11.5范围内,光合放氧都很活跃,变化幅度不大,玫瑰拟衣藻最适pH值7.0,偏酸或偏碱光合放氧都迅速地下降,pH高于10.0出现了负值。比较两种藻的光合作用特性,铜绿微囊藻光合作用具有3个特点:(1)适应温度范围宽,对高温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并且光合作用随温度的升高显著提高;(2)光饱和点低,光合作用活性高,能在弱光环境中高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并且抗强光伤害;(3)对pH变化具有超强的适应能力,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都能进行活跃的光合作用。铜绿微囊藻在光能利用、温度和pH适应性方面的特点,可以使其快速生长繁殖,积累大量的生物量,在与其它藻类的竞争中占据显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玫瑰拟衣藻 温度 光照 PH值 光合作用
下载PDF
铵氮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oginosa)FACHB905的生长、生化组成和毒素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唐全民 陈峰 +2 位作者 向文洲 彭娟 何慧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0-294,共5页
研究了铵氮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oginosa)FACHB905的生长、生化组成和毒素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氮不利于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藻细胞最大比生长速率的铵氮浓度为0.2 mmol/L;藻细胞生化组成与铵氮的消耗程度密切相关,铵氮缺乏时... 研究了铵氮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oginosa)FACHB905的生长、生化组成和毒素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氮不利于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藻细胞最大比生长速率的铵氮浓度为0.2 mmol/L;藻细胞生化组成与铵氮的消耗程度密切相关,铵氮缺乏时细胞叶绿素含量降低,细胞C/N比急剧升高,铵氮的存在显著降低GS酶活力;该藻株毒素主要为MC-LR和去甲基MC-LR(desmethylMC-MR),铵氮浓度为1.0 mmol/L时毒素含量最高,为(1.66±0.47)μg/mg.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氮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机理,而且对于评估和预防有害蓝藻水华暴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铵氮 微囊藻毒素 碳氮比 谷氨酰胺合成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