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 vitro Antigenotoxicity of Ulva rigida C. Agardh (Chlorophyceae) Extract against Induction of Chromosome Aberration, 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 and Micronuclei by Mutagenic Agent MMC 被引量:3
1
作者 SERAP CELIKLER GAMZE YILDIZ +1 位作者 OZGUR VATAN RAHMI BILALOGLU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92-498,共7页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in vitro possible clastogenic and cytotoxic activities of Ulva rigida crude extracts (URE), and identify their antigenotoxic and protective effects on chemotherapeutic agent mitomycine-C ...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in vitro possible clastogenic and cytotoxic activities of Ulva rigida crude extracts (URE), and identify their antigenotoxic and protective effects on chemotherapeutic agent mitomycine-C (MMC). Methods Anti-clastogenic and anti-genotoxic activities of Ulva rigida crude extracts (URE) were studied using chromosome aberration (CA), 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 (SCE), and micronuclei (MN) tests in human lymphocytes cultured in vitro. Results The chromosome aberration, 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 or micronuclei tests showed that URE at concentrations of 10, 20, and 40 lag/mL had no clastogenic activity in human lymphocyte cell culture. Three doses of U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number of chromosomal aberrations and the frequencies of SCE and MN when compared with the culture treated with MMC (P〈0.0001). Conclusion Although URE itself is not a clastogenic or cytotoxic substance, it possesses strong antigenotoxic, anti-clastogenic, and protective effects on MMC in vit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va rigida Anticlastogenicity ANTIGENOTOXICITY Chromosomal aberration 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 micronuclei MITOMYCIN-C
下载PDF
Micronuclei in Nasal Mucosa, Oral Mucosa and Lymphocytes in Students Exposed to Formaldehyde Vapor in Anatomy Class 被引量:7
2
作者 YING CHEN -JlANG YAN WEN-SHENG +4 位作者 ZHAO MEI-YING YE XIAO-LEI XIE HONG YIN SHU-YI ZHU XIAN-SHU(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n Dgurtment of Anatomy,Tongji the ical University, Wuhan, China)(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Wengzhou theical Chllege, Ch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51-455,共5页
The frequency of micronuclei (MN) in cells of the nasal mucosa, oral mucosa and in lym-phocytes was evaluated for 25 students in anatomy classes exposed to formaldehyde (FA) overan 8-week period. Each student served a... The frequency of micronuclei (MN) in cells of the nasal mucosa, oral mucosa and in lym-phocytes was evaluated for 25 students in anatomy classes exposed to formaldehyde (FA) overan 8-week period. Each student served as his or her own control. The time-weighted averageconcentration (TWA) of fOrmaldehyde in anatomical laboratories and in students' dormitorieswas 0. 508 ± 0. 299 mg/m3 and 0. 012 ± 0. 0025mg/m3, respectively. A higher frequency ofmicronuclei was observed in nasal and oral exfoliative cells after formaldehyde exposure (3. 85± 1. 48 vs 1 .20± 0. 676 and 0. 857 ± 0. 558 vs 0. 568 ± 0. 317, paired-t test: P< 0. 001and P < 0. 01, respectively). No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frequency of lymphocyte micronu-clei was found after formaldehyde exposure (P >0. 05 ). The present study shows that nasalmucosa cel1s exposed through respiration are the chief target of FA-induced genotoxic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 Oral Mucosa and Lymphocytes in Students Exposed to Formaldehyde Vapor in Anatomy Class micronuclei in Nasal Mucosa NIOSH
下载PDF
3-77 Induction of Micronuclei in Bystander Cells after X-ray and Carbon Ion Irradiation
3
作者 Wu Ruqun Du Guanghua +4 位作者 Hu Burong Guo Jinlong Liu Wenjing Guo Na Chen Hao 《IMP & HIRFL Annual Report》 2014年第1期170-170,共1页
Since the first report by Nagasawa et al.[1] in 1992, which demonstrates evidences that non-irradiated bystandercells also showed damage of 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 in samples irradiated with low-dose α particles, r... Since the first report by Nagasawa et al.[1] in 1992, which demonstrates evidences that non-irradiated bystandercells also showed damage of 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 in samples irradiated with low-dose α particles, radiationinduced bystander effect (RIBE) has been studied for more than decades and many publications showed that RIBEswere found after treatment of both low and high-LET radiations. However, there are also some reports showingcontrary facts that no obvious bystander effects can be found, for example Fournier et al.[2] reported that theyobserved no early cytogenetic damage in the bystander cells after heavy ion microbeam irradiation. RIBE is ofgreat interest in radiotherapy using X-ray radiation or high-LET heavy ions because of RIBE-related cell killing andcarcinogenesis in neighboring normal cells[3]. In this work, we investigated the damage in bystander cells exposedto medium from cells irradiated with X-ray and carbon be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UCTION micronuclei BYSTANDER
下载PDF
Computerized image in automatic recognition of micronuclei of bi-nucleated lymphocytes
4
作者 易东 李辉智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8年第4期313-315,共3页
To put forward a method of automatic recognition of the micronuclei on computerized image in bi-nucleated lymphocytes. Methods: The procedure was as the follows: ① The nuclei and cytoplasm images were automatically e... To put forward a method of automatic recognition of the micronuclei on computerized image in bi-nucleated lymphocytes. Methods: The procedure was as the follows: ① The nuclei and cytoplasm images were automatically extracted from the background in order that the nuclei and cytoplasm images could be preprocessed individually.② Noise in two images was reduced, the edges in the nuclei image smoothed and then the big-point noise in the cytoplasm image taken off. ③ The nuclei was identified and the single cytoplasm acquired individually form nuclei and cytoplasm image. ④ The two preprocessed images were put together to identify the bi-nuclei and micronuclei form the overlapped map. Results: Many new models for image processing have been established. Preliminary measurement showed that the accuracy of recognition reached a high percentage of 85%. Conclusion: It is of great value to put the automatic recognition system into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nucleated LYMPHOCYTE micronuclei COMPUTERIZED IMAGE automatic RECOGNITION
全文增补中
Effects of ELF magnetic fields exposure with or without X-rays on in-duction of kinetochore positive and negative micronuclei in CHO cells
5
作者 DINGGuirong GUOGuozhen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5-95,共1页
关键词 超低频率磁场 X-射线 着丝点 中国鼠 卵巢细胞
下载PDF
大蒜对尼古丁诱发蚕豆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6
作者 王春艳 翁贵英 +3 位作者 常嗯鸣 王润月 辛佳乐 张超利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8-113,共6页
为了探究大蒜对香烟中尼古丁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实验采用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选用贵州常见的三种香烟制作烟丝水提液,在烟丝水提液中加入等体积不同浓度大蒜提取液为实验组,以不加大蒜提取液为对照组,统计产生微核千分率... 为了探究大蒜对香烟中尼古丁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实验采用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选用贵州常见的三种香烟制作烟丝水提液,在烟丝水提液中加入等体积不同浓度大蒜提取液为实验组,以不加大蒜提取液为对照组,统计产生微核千分率的平均值,运用数据处理系统(DP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与各实验组间皆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表明大蒜提取液对香烟中尼古丁诱发蚕豆根尖微核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大蒜提取液浓度为0.04 g/mL时,对尼古丁毒害抑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尼古丁 蚕豆 微核
下载PDF
低浓度溴氰菊酯连续暴露对罗非鱼DNA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冷春梅 胡庚东 +2 位作者 瞿建宏 孟顺龙 陈家长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1-35,共5页
运用RAPD技术和外周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来分析和评价低浓度溴氰菊酯连续暴露对罗非鱼DNA的影响。RAPD试验结果表明,在12个能扩增出罗非鱼基因组DNA的引物中,引物S326能检测出3μg/L以上浓度溴氰菊酯暴露前后罗非鱼基因组DNA的差异,... 运用RAPD技术和外周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来分析和评价低浓度溴氰菊酯连续暴露对罗非鱼DNA的影响。RAPD试验结果表明,在12个能扩增出罗非鱼基因组DNA的引物中,引物S326能检测出3μg/L以上浓度溴氰菊酯暴露前后罗非鱼基因组DNA的差异,而小于2.0μg/L的低浓度溴氰菊酯对罗非鱼基因组DNA没有影响。外周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的溴氰菊酯连续暴露后,2.0μg/L以下浓度组罗非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3μg/L以上浓度组可诱导罗非鱼外周血红细胞产生微核。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研究表明,溴氰菊酯在一定条件下可对鱼类DNA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理遗传学 溴氰菊酯 罗非鱼 DNA RAPD 微核
下载PDF
昆明山海棠在微核实验中非整倍体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曹佳 胡斌 +1 位作者 程天民 程舸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3,共3页
本文报道以小鼠着丝粒次要卫星DNA探针FISH和抗着丝粒CREST染色,研究了可疑的非整倍体毒剂昆明山海棠(THH)诱导的小鼠NIH3T3细胞微核(MN)的着丝粒组成情况,结果THH(10~60μg/ml)诱导的62... 本文报道以小鼠着丝粒次要卫星DNA探针FISH和抗着丝粒CREST染色,研究了可疑的非整倍体毒剂昆明山海棠(THH)诱导的小鼠NIH3T3细胞微核(MN)的着丝粒组成情况,结果THH(10~60μg/ml)诱导的621~684%的MN为FISH阳性,359~422%的MN为CREST阳性,较精确的FISH结果显示THH具有较强的非整倍体诱发效应,同时认为次要卫星DNA探针比CREST染色更适合于MN的着丝粒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昆明山海棠 微核 非整倍体 毒性
下载PDF
四种除草剂对泥鳅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诱导 被引量:30
9
作者 谢志浩 蔡亚非 +2 位作者 陈国 黄剑锋 余红卫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7-19,共3页
采用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测试法,研究了除草剂精禾草克、氟乐灵、扫艹弗特,2-甲-4氯钠水剂对泥鳅红细胞核的遗传毒性。泥鳅在各除草剂试验液中染毒24h,采血制片。结果表明,四种除草剂均不同程度地引起微核细胞率和核异常细胞率等遗传指... 采用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测试法,研究了除草剂精禾草克、氟乐灵、扫艹弗特,2-甲-4氯钠水剂对泥鳅红细胞核的遗传毒性。泥鳅在各除草剂试验液中染毒24h,采血制片。结果表明,四种除草剂均不同程度地引起微核细胞率和核异常细胞率等遗传指标的上升,其中部分浓度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 05)或极显著(P<0 01)。除草剂浓度与微核率或核异常率无显著相关,不表现剂量-效应关系。四种除草剂对泥鳅红细胞具有明显的诱变效应,其中扫特的诱变效应要大于其它三种除草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泥鳅 微核 核异常 诱变
下载PDF
长期接触贫铀对大鼠遗传毒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冷言冰 李蓉 +4 位作者 艾国平 徐辉 粟永萍 程天民 冉新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69-871,共3页
目的研究贫铀植入/摄入3个月后对大鼠的毒性作用。方法观察大鼠精子畸形率,骨髓微核率的改变,睾丸的超微结构和病理形态学改变以及采用显性致死突变试验观察贫铀对大鼠的生殖毒性。结果植入/摄入贫铀后大鼠精子畸形率和微核率均有增加,... 目的研究贫铀植入/摄入3个月后对大鼠的毒性作用。方法观察大鼠精子畸形率,骨髓微核率的改变,睾丸的超微结构和病理形态学改变以及采用显性致死突变试验观察贫铀对大鼠的生殖毒性。结果植入/摄入贫铀后大鼠精子畸形率和微核率均有增加,睾丸超微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而病理形态学观察则未见显著影响。植入组大鼠受孕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贫铀长时间暴露可对大鼠产生生殖毒性损害以及超微结构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铀 精子 微核 毒性
下载PDF
苯酚和邻甲酚的遗传毒理学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吴笛 张国栋 +5 位作者 孙立伟 陈源高 吴玉璘 史小丽 孔志明 刘征涛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19-723,共5页
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及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小鼠睾丸生殖细胞、鲫鱼红细胞彗星试验 ,研究了苯酚和邻甲酚的致突变效应及对生殖细胞的DNA损伤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苯酚和邻甲酚能诱发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增加 ,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及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小鼠睾丸生殖细胞、鲫鱼红细胞彗星试验 ,研究了苯酚和邻甲酚的致突变效应及对生殖细胞的DNA损伤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苯酚和邻甲酚能诱发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增加 ,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剂量效应关系 .苯酚和邻甲酚对人淋巴细胞、小鼠睾丸生殖细胞及鲫鱼红细胞的DNA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作用 .3种彗星试验的结果均表明 ,阴性对照组仅有 2 .5 %~ 7.5 %的细胞出现DNA迁移 ,且迁移距离很小 ,损伤程度为 2 .5~ 8.0 (专用单位 ) ,而阳性对照组表现出 99.5 %~ 10 0 %的细胞拖尾率 ,并且细胞严重损伤 ,其损伤程度为 2 4 8~ 36 1.8(专用单位 ) ,这证明了实验系统的可靠性 .试验结果还表明 ,苯酚和邻甲酚对 3种细胞DNA损伤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 .小鼠睾丸细胞及鲫鱼红细胞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相比 ,DNA损伤程度更为严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邻甲酚 微核试验 彗星试验 遗传毒理学 生殖细胞 损伤程度
下载PDF
甲醛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晓平 段丽菊 +1 位作者 严彦 杨旭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73-378,共6页
研究了液态和气态甲醛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的毒作用.选用SPF级昆明种纯系雄性小鼠作为研究对象,液态甲醛染毒剂量分别为0.20,2.00,20.00 m g/kg体重,采用腹腔注射染毒7 d,观察睾丸组织的病理改变,并计算脏器系数、精子存活率、活动率、... 研究了液态和气态甲醛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的毒作用.选用SPF级昆明种纯系雄性小鼠作为研究对象,液态甲醛染毒剂量分别为0.20,2.00,20.00 m g/kg体重,采用腹腔注射染毒7 d,观察睾丸组织的病理改变,并计算脏器系数、精子存活率、活动率、精子数及畸形率.气态甲醛染毒剂量分别为0.5,1.0,3.0 m g/m3,连续动态染毒72 h,于首次染毒后第15天观察睾丸细胞的微核率.结果表明,液态甲醛能引起睾丸组织病理损伤,脏器系数、精子存活率、活动率和精子数减少,畸形率升高;气态甲醛能诱导早期精细胞微核率增加,均呈现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液态甲醛和气体甲醛均具有小鼠生殖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生殖毒性 微核 精子
下载PDF
二氧化硫体内衍生物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效应 被引量:44
13
作者 孟紫强 桑楠 +1 位作者 张波 孟光萌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39-243,共5页
:通过微核试验证明,给小鼠腹腔注射SO2体内衍生物———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混合液(摩尔比:3∶1)可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EC)微核形成,导致微核细胞率显著升高,且呈明确的剂量效应关系,从整体水平证明了SO2是染色体断裂剂和基因... :通过微核试验证明,给小鼠腹腔注射SO2体内衍生物———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混合液(摩尔比:3∶1)可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EC)微核形成,导致微核细胞率显著升高,且呈明确的剂量效应关系,从整体水平证明了SO2是染色体断裂剂和基因毒性因子.结果也指出,SO2衍生物对丝裂霉素C(MMC)诱发PCE微核有促进作用,而对环磷酰胺(CP)诱发微核有抑制效应,表明SO2对阳性致突变剂的影响是复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硫 微核 小鼠 骨细胞细胞 污染物质
下载PDF
甲醛接触工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王立 韩志英 +1 位作者 孙忠欢 陈玉清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甲醛(FA)在多种体外诱变测试中呈阳性,啮齿动物吸入甲醛蒸气后可引起鼻腔鳞状上皮细胞癌(1,2),接触人群的肿瘤发病率有升高趋势(3,5),因此对甲醛接触人群进行简单有效的遗传毒理学的生物学监测是十分必要的。本次研究... 甲醛(FA)在多种体外诱变测试中呈阳性,啮齿动物吸入甲醛蒸气后可引起鼻腔鳞状上皮细胞癌(1,2),接触人群的肿瘤发病率有升高趋势(3,5),因此对甲醛接触人群进行简单有效的遗传毒理学的生物学监测是十分必要的。本次研究微核测试的结果证实:80名平均工龄12年的甲醛接触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较对照组有极显著的增加(P<0.01).接触组吸烟人群较对照组吸烟人群的微核细胞率有极明显的增高(P<0.01),接触组非吸烟人群较对照组非吸烟人群的微核细胞率有明显的增高(P<0.05)。因此我们认为甲醛是一种染色体断裂剂及非整倍体诱变剂。我国现行车间空气中甲醛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979年颁布国家标准3mg/m3,尽管空气中甲醛浓度低于国家标准,但接触人群微核细胞率及CA率仍有极显著性的增加,说明我国现行的甲醛浓度标准是不安全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测试法取材方便,操作方法简便、快速、敏感,针对甲醛接触人群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遗传毒理学的生物学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微核 淋巴细胞 工业毒理
下载PDF
低剂量电离辐射和适当干预措施对医务放射工作人员遗传物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旺东 周琳艳 +2 位作者 王秋菊 邵根阵 李文艺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7期2075-2076,共2页
目的研究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医务放射工作人员遗传物质损伤及适当干预措施对遗传物质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对放射诊断工作人员、放射治疗工作人员以及健康成人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检测。... 目的研究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医务放射工作人员遗传物质损伤及适当干预措施对遗传物质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对放射诊断工作人员、放射治疗工作人员以及健康成人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检测。对于2009年微核细胞率大于6‰的人员进行适当干预。结果 2009年,对照组、放射诊断组和放射治疗组的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分别是0.27‰、2.47‰和3.24‰。各放射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放射工龄(<5年、5~15年、>15年)的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分别是1.43‰、2.80‰和4.58‰。不同工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核细胞率大于6‰的放射工作人员经干预后,其2011年微核细胞率较2009年有所降低。结论低剂量电离辐射会造成医务放射工作人员遗传物质损伤,其损伤程度与放射工龄和工种相关,与性别无关,适当干预措施对减缓遗传物质损伤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电离 遗传 微核
下载PDF
八氯二丙醚暴露工人微核及DNA损伤程度 被引量:8
16
作者 唐萌 叶明宪 +7 位作者 袁震华 周天文 王波 刘岚 熊丽林 曾垂焕 李倩 王晓娜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82-1083,共2页
目的了解八氯二丙醚暴露可能对工人造成的健康危害。方法对八氯二丙醚(S2)生产工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外周血进行微核(MN)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SCGE),了解S2可能对工人健康的损伤。结果八氯二丙醚接触者外周血微核发生率较对照组... 目的了解八氯二丙醚暴露可能对工人造成的健康危害。方法对八氯二丙醚(S2)生产工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外周血进行微核(MN)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SCGE),了解S2可能对工人健康的损伤。结果八氯二丙醚接触者外周血微核发生率较对照组无明显增加(P>0.05),DNA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损伤(P<0.01)。结论目前S2生产车间有害气体的暴露水平对工人外周血DNA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氯二丙醚 微核 DNA损伤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大蒜油抗辐射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和DNA损伤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谢克勤 于丽华 +3 位作者 朱振平 赵秀兰 赵丽 张翠丽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大蒜油抗辐射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和DNA损伤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辐射对照组、大蒜油低、中、高剂量4组,观察辐射前后小鼠外周白细胞数量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数的改变。结果:照射前第3天,小鼠外周白细胞总数增多,低、中... 目的:探讨大蒜油抗辐射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和DNA损伤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辐射对照组、大蒜油低、中、高剂量4组,观察辐射前后小鼠外周白细胞数量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数的改变。结果:照射前第3天,小鼠外周白细胞总数增多,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增加了22%、80%和71%(P<0.05,P<0.01);照射后第3天,中、高剂量组白细胞总数均增加了46%(P<0.05);照射后第15天,中、高剂量白细胞总数分别增加65%和69%(P<0.01)。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数表明,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小鼠微核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蒜油具有对抗辐射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和DNA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油 辐射 白细胞 微核 小鼠
下载PDF
底泥重金属铅对鲤鱼红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艳平 李炼 +2 位作者 李忠魁 何莉芳 郑杰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3年第3期333-335,共3页
目的 研究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对水生生物遗传物质的损伤。 方法 在含不同浓度 Pb2 +的底泥环境下饲养鲤鱼 ,取其红细胞涂片、染色 ,测定其微核细胞率。 结果 底泥 Pb2 + 含量在 1 96.2 3~ 2 51 9.60 mg/kg范围内时 ,随Pb2 +浓度升... 目的 研究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对水生生物遗传物质的损伤。 方法 在含不同浓度 Pb2 +的底泥环境下饲养鲤鱼 ,取其红细胞涂片、染色 ,测定其微核细胞率。 结果 底泥 Pb2 + 含量在 1 96.2 3~ 2 51 9.60 mg/kg范围内时 ,随Pb2 +浓度升高 ,鲤鱼红细胞的微核细胞率也升高 (P<0 .0 1 ) ,表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同时观察到 ,随高浓度的 Pb2 +作用时间延长 ,红细胞的微核细胞率有升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核 红细胞
下载PDF
铬对鲤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诱变效应 被引量:5
19
作者 耿龙武 蔺玉华 +1 位作者 王海涛 刘永 《水产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63-67,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不同浓度Cr6+( 0 1 2 2、 0 670、 1 2 1 9、 3 65 7、 1 0 971和32 91 3mg/L)水体染毒鲤鱼种 40d ,微核试验结果表明 :处理组铬浓度的提高 ,其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相应提高。鲤暴露于Cr6 +3 66~ 32 91mg/L时 ,...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不同浓度Cr6+( 0 1 2 2、 0 670、 1 2 1 9、 3 65 7、 1 0 971和32 91 3mg/L)水体染毒鲤鱼种 40d ,微核试验结果表明 :处理组铬浓度的提高 ,其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相应提高。鲤暴露于Cr6 +3 66~ 32 91mg/L时 ,铬处理鱼微核细胞率较对照组鱼有明显差异。鱼肌肉、鳃、肝和肾组织内的Cr6+残留量同其微核率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 微核试验 诱变效应 重金属污染 残留量
下载PDF
盐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15
20
作者 戴伟民 蔡润 +1 位作者 潘俊松 何欢乐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58-62,共5页
系统地研究了培养基中盐胁迫对番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状况及根尖微核率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 ,低盐浓度 (0 %~ 0 .2 % )条件对番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根尖微核率影响不大 ,但盐浓度从 0 .3%开始无论是对种子萌发或幼苗生长状况 ,还是... 系统地研究了培养基中盐胁迫对番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状况及根尖微核率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 ,低盐浓度 (0 %~ 0 .2 % )条件对番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根尖微核率影响不大 ,但盐浓度从 0 .3%开始无论是对种子萌发或幼苗生长状况 ,还是根尖微核率 ,都有明显影响。同时发现根尖微核率的变化趋势与平均侧根数的变化趋势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番茄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根尖细胞微核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