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味补中益气汤促进肠道益生菌生长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1
1
作者 冯兴忠 张娅南 +1 位作者 姜欣 王惠国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59-160,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加味补中益气汤在小鼠肠道正常菌群失调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为临床治疗消化道疾病及新型生物制品和营养疗法提供依据,并为进一步开发补中益气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造成小鼠腹泻,肠道菌群功能紊乱,然后通过灌服加味补中益... 目的通过观察加味补中益气汤在小鼠肠道正常菌群失调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为临床治疗消化道疾病及新型生物制品和营养疗法提供依据,并为进一步开发补中益气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造成小鼠腹泻,肠道菌群功能紊乱,然后通过灌服加味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并与正常组进行结果比较,评价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肠道菌群的调整功能。结果在造模后模型组与正常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经加味补中益气汤和整肠生治疗后的小鼠与正常组肠道益生菌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加味补中益气汤具有调节小鼠肠道益生菌的作用,使小鼠肠道益生菌数量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益生菌 肠道菌群 抗生素造模
下载PDF
调整肠道菌群对肝癌介入治疗后肝功能及内毒素的影响作用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胡文豪 董礼阳 +3 位作者 杨运俊 杜玉清 周为中 黄士勇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51-252,254,共3页
目的了解调整肠道菌群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56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前后常规治疗加服培菲康,对照组TACE前后按常规治疗,2组TACE前后检测转氨酶和内毒素水平。结果治疗组血肝功能水平与术前相... 目的了解调整肠道菌群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56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前后常规治疗加服培菲康,对照组TACE前后按常规治疗,2组TACE前后检测转氨酶和内毒素水平。结果治疗组血肝功能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血肝功能水平比术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血内毒素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血内毒素水平比术前升高(P<0.05);治疗组在TACE后血转氨酶和内毒素水平较对照组均降低(P<0.05)。结论肝癌TACE后应用微生态制剂,可降低血内毒素水平,改善肝功能状态,对于减少并发症,促进机体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治疗 培菲康 肠道菌群
下载PDF
中草药复方对草鱼鱼种肠道菌群与血液有形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祖国掌 李槿年 +3 位作者 张传亮 张晓华 韦众 许建新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草药复方对鱼种肠道菌群和血液有形成分的影响。方法以草鱼鱼种为动物模型,分别采用平板倾注法和ATB半自动化细菌鉴定法,测定投喂中草药复方药饵前、后鱼种肠道菌群数量及其优势菌群种类。同时使用常规计数法和改良沙利法,测... 目的探讨中草药复方对鱼种肠道菌群和血液有形成分的影响。方法以草鱼鱼种为动物模型,分别采用平板倾注法和ATB半自动化细菌鉴定法,测定投喂中草药复方药饵前、后鱼种肠道菌群数量及其优势菌群种类。同时使用常规计数法和改良沙利法,测定鱼种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含量。结果对照组鱼种肠道内的细菌总数为6.6×108CFU/g,其优势菌群为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和肠杆菌;投喂2.5%、5.0%和7.5%中草药复方药饵10d后,其肠道内细菌总数均有所减少,分别为3.0×107CFU/g、5.0×106CFU/g和1.5×107CFU/g,其优势菌群为吲哚黄杆菌、产碱假单胞菌和野油菜黄单胞菌。实验组与对照组鱼种的红细胞数量差异无显著性,但白细胞与血红蛋白的含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以黄连、大黄、金银花、连翘、黄芪和甘草组成的中草药复方对鱼种肠道菌群和血液有形成分均有一定影响,表现出该复方具有较好的免疫抗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复方 草鱼鱼种 肠道菌群 血液有形成分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技术分析传统红茶菌中菌群组成及其主要代谢通路 被引量:21
4
作者 徐伟 葛阳阳 +1 位作者 陈翠婷 马婷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9-123,129,共6页
由于传统红茶菌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随时间延长而不断变化,导致红茶菌发酵液代谢产物难以控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发酵7 d的传统红茶菌进行宏基因组测序,获得65771178个clean reads数据,经拼接组装,获得93449个Unigene片... 由于传统红茶菌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随时间延长而不断变化,导致红茶菌发酵液代谢产物难以控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发酵7 d的传统红茶菌进行宏基因组测序,获得65771178个clean reads数据,经拼接组装,获得93449个Unigene片段。以BLAST(E-value<1.0e-5)将Unigene对NR、KEGG数据库进行比对,与NR库比对共65515个Unigene得到注释信息,再将得到的注释信息根据GI(Gen Info Identifier)与物种分类的关系得到物种分类信息,分为细菌、真菌2个界,细菌界占96.57%,真菌界占3.40%,细菌的主要优势菌种是Gluconacetobacter sp.SXCC-1(29.17%)、Komagataeibacter medellinensis(7.84%)、Komagataeibacter xylinus(7.58%),真菌的优势菌种是Brettanomyces bruxellensis(1.86%);与KEGG数据库比对,共47234个Unigene注释到KEGG的代谢通路中,分属338类代谢通路,其中有2475个Unigene参与氨基酸代谢过程,307个属于次生代谢途径。序列已提交至Gen Bank数据库,登录号SRP103682。利用宏基因组技术将传统红茶菌中的微生物鉴定到"种"的水平,同时了解红茶菌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机理,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红茶菌的发酵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菌 菌群组成 代谢通路 宏基因组
下载PDF
低聚木糖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肠道菌群及免疫水平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1
5
作者 王继成 潘灵辉 +1 位作者 李淑云 王琦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6年第5期3-7,共5页
选用72头28±2日龄断奶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3、♀3),自由采食和饮水。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低聚木糖对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ADG)和B、C组的腹泻率有明显影响(P<0.05)... 选用72头28±2日龄断奶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3、♀3),自由采食和饮水。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低聚木糖对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ADG)和B、C组的腹泻率有明显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低聚木糖能显著降低仔猪肠道大肠杆菌的浓度(P<0.05)。并能有效促进B组的盲肠,C组的结肠、盲肠和直肠,D组结肠和盲肠中双歧杆菌的增殖(P<0.05)。不同低聚木糖添加量对直肠中乳酸杆菌的增殖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仅B组的结肠和C组、D组的盲肠中乳酸杆菌的浓度得到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低聚木糖没有显著提高血清猪瘟抗体效价、免疫球蛋白A及免疫球蛋白M含量(P>0.05),但能显著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G的含量(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木糖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抗体水平 肠道菌群
下载PDF
真空包装冷鲜鸭制品菌群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席军 蒋云升 +3 位作者 董杰 张文娟 许惠卿 闫婷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76-1778,1787,共4页
[目的]分析冷鲜鸭真空包装的菌群变化。[方法]真空包装冷鲜鸭不同部位制品,测定其耐藏性大小。[结果]结果表明,真空包装冷鲜鸭制品耐藏性大小依次为鸭腿、鸭脯、鸭颈、鸭肝、鸭肫、鸭掌、鸭翅,在4℃下保质期为6~24d。存放后期鸭肝... [目的]分析冷鲜鸭真空包装的菌群变化。[方法]真空包装冷鲜鸭不同部位制品,测定其耐藏性大小。[结果]结果表明,真空包装冷鲜鸭制品耐藏性大小依次为鸭腿、鸭脯、鸭颈、鸭肝、鸭肫、鸭掌、鸭翅,在4℃下保质期为6~24d。存放后期鸭肝、鸭腿、鸭颈、鸭掌和鸭翅中假单胞菌为优势菌,鸭肫部位肠杆菌与假单胞菌共同成为优势菌,鸭脯乳酸菌成为其优势菌。对真空包装制品来说,肠杆菌与假单胞菌性腐败较为迅速,而乳酸菌性腐败较为缓慢。鸭胸脯、腿比鸭肝、鸭肫较耐保藏,菌群不同决定了各部位易腐性的大小。[结论]该研究为构建冷鲜鸭综合保鲜技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鲜鸭 真空包装 菌相 优势菌 易腐性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组合对肉仔鸡消化道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永祥 胡忠宏 呙于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44-1446,共3页
[目的]研究短链脂肪酸组合(SCFAs)对小肠肉仔鸡生产性能、小肠的食糜消化酶的活性及消化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3×3+1试验安排,试验日粮在添加500 mg丁酸钠的基础上,进一步添加乙酸和丙酸,乙酸和丙酸的添加水平分别是500、1 0002... [目的]研究短链脂肪酸组合(SCFAs)对小肠肉仔鸡生产性能、小肠的食糜消化酶的活性及消化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3×3+1试验安排,试验日粮在添加500 mg丁酸钠的基础上,进一步添加乙酸和丙酸,乙酸和丙酸的添加水平分别是500、1 0002、000 mg,另设不添加乙酸和丙酸的日粮作为对照。[结果]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500 mg/kg乙酸和丙酸能够增加小肠消化酶活性,抑制肠道中大肠杆菌生长,从而改善肉仔鸡生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消化酶 细菌 小肠 肉仔鸡
下载PDF
应用PCR-DGGE技术分析鸭场水样样本中细菌群落结构 被引量:2
8
作者 嵇辛勤 李世静 +2 位作者 陈佳琪 雷云 陈强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36,共6页
为了解贵州省部分鸭场环境中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概况,试验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对贵州省三穗县8个鸭场24份水样样本中细菌群落组成和优势菌群进行分析,并建立DGGE指纹图谱,细菌16S r DNA V3区特异性片段经DGGE凝胶分离... 为了解贵州省部分鸭场环境中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概况,试验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对贵州省三穗县8个鸭场24份水样样本中细菌群落组成和优势菌群进行分析,并建立DGGE指纹图谱,细菌16S r DNA V3区特异性片段经DGGE凝胶分离、切胶、测序及Quantity One软件分析。结果表明:共有30条特异性条带,测序可见17条条带归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细菌种属,3条条带属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细菌种属,2条条带属于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细菌种属,另外有8条条带未确定细菌种属。DGGE图谱可见条带5,11,12出现在1~6号鸭场水样样本中,表明该细菌种属为1~6号鸭场的优势菌属;而条带1,2,3均出现在1~8号鸭场水样样本中,表明这三种细菌种属均为8个鸭场的优势细菌种属。说明应用PCR-DGGE技术能够客观反映出鸭场环境中真实的细菌群落结构信息,鸭场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场 水样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 细菌群落结构 优势菌群 细菌种属
下载PDF
施用根际有益微生物对盆栽紫花苜蓿土壤中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石杰 《黑龙江科学》 2013年第3期17-23,共7页
研究使用正交设计法,通过种植紫花苜蓿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根际有益微生物对土壤中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种植紫花苜蓿和施用根际有益微生物对退化土样的微生物数量的提高非常迅速,且会逐渐达到动态平衡,不会因再次加入根际有益微生物而再... 研究使用正交设计法,通过种植紫花苜蓿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根际有益微生物对土壤中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种植紫花苜蓿和施用根际有益微生物对退化土样的微生物数量的提高非常迅速,且会逐渐达到动态平衡,不会因再次加入根际有益微生物而再次增加。在未达平衡状态之前,施用根际有益微生物越多,退化土样的细菌总数也增加得越快。施用5mL.kg-1联合固氮菌菌悬液在第一个月基本上就使退化土样的细菌数量、固氮菌数量、硅酸盐细菌数量达到最高值;各处理对退化土样的放线菌数量影响不显著;空白处理的各个微生物指标虽然随后也达到了和其他处理相似的水平,但其形成的微生态系统非常不稳定。施用2.5mL.kg-1巨大芽孢杆菌菌悬液对退化土样固氮菌数量、根瘤菌数量、真菌数量的迅速提高有显著作用。施入纤维素分解菌对退化土样的微生物生态的平衡没有严重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根际有益微生物 微生物区系 退化土样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菌群与消化道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磊 吴永娜 +2 位作者 陈拓 李汛 刘光琇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84-90,共7页
人体肠道作为一个多元化的微生态系统,其中共生着100多万亿个微生物菌群,约有1 000多种,是人体细胞的10倍。肠道微生物固有的微生物基因有300多万个,是人体基因的100多倍,这些微生物基因帮助人体微生物适应多变的环境,与人类相互作用,... 人体肠道作为一个多元化的微生态系统,其中共生着100多万亿个微生物菌群,约有1 000多种,是人体细胞的10倍。肠道微生物固有的微生物基因有300多万个,是人体基因的100多倍,这些微生物基因帮助人体微生物适应多变的环境,与人类相互作用,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又伴随着潜在的威胁。总结了肠道微生物菌群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展开综述,以期为开展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菌群 消化道肿瘤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菊花溶液对发酵甘蓝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向美玲 邢勇 +3 位作者 燕平梅 王文慧 刘慧敏 寇晓月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5-57,61,共4页
实验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不同浓度的菊花溶液(0,0.5%,1%,4%,7%,10%)对蔬菜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每隔5天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发酵过程中的细菌、乳酸菌、酵母菌、霉菌计数,了解甘蓝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变化。测定结果表明... 实验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不同浓度的菊花溶液(0,0.5%,1%,4%,7%,10%)对蔬菜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每隔5天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发酵过程中的细菌、乳酸菌、酵母菌、霉菌计数,了解甘蓝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变化。测定结果表明:菊花溶液浓度为1%的发酵蔬菜中乳酸菌数量变化最明显,发酵成熟后乳酸菌数量最高,达到13.5854log cfu/mL,霉菌数量较少,仅有3.5498log cfu/mL,因此菊花溶液浓度为1%的泡菜最适合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发酵甘蓝 微生物区系
下载PDF
3种典型湿地基质脱氮潜在能力与微生物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沈炫旭 张建 +1 位作者 程呈 谢慧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23期35-38,68,共5页
[目的]比较3个典型湿地的脱氮潜能,探讨微生物学机制。[方法]在湿地中实地采样,测定基质脱氮能力,通过高通量及实时定量PCR分析微生物学机制。[结果]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YRD)更有利于NO-3的去除,东汶河人工湿地(DWR)与小湄河河流湿地(X... [目的]比较3个典型湿地的脱氮潜能,探讨微生物学机制。[方法]在湿地中实地采样,测定基质脱氮能力,通过高通量及实时定量PCR分析微生物学机制。[结果]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YRD)更有利于NO-3的去除,东汶河人工湿地(DWR)与小湄河河流湿地(XMR)更有利于NH+4的去除。DWR中nob L的拷贝数最高,而在YRD与XMR中差异不大;YRD基质中amo A的拷贝数低于DWR和XMR中。β-变形菌(β-Proteobacteria)在DWR和XMR中的相对丰度最高,而YRD中γ-变形菌(γ-Proteobacteria)最高。蓝藻细菌(Cyanobateria)在DWR和XMR群落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结论]虽然YRD中反硝化菌的数量最少,但是γ-Proteobacteria较高的丰度导致反硝化能力较高;而DWR与XMR具有较多的硝化和反硝化细菌,但是基质类型更有利于发生硝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微生物群落 功能基因 脱氮 环境因素
下载PDF
陕西农村母乳喂养儿肠道菌群与体格发育研究
13
作者 张水平 刘黎明 +6 位作者 孙晓勉 杨文方 杨媛媛 王懿 周博 贾梅 Kevin Acheson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0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陕西农村地区0~18个月婴幼儿肠道菌群与体格发育的关系。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5名0-18个月母乳喂养的健康婴幼儿进行粪便5种菌群的定量检测与体格发育的测量,菌群检测采用细菌培养法,调查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完成统... 目的探讨陕西农村地区0~18个月婴幼儿肠道菌群与体格发育的关系。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5名0-18个月母乳喂养的健康婴幼儿进行粪便5种菌群的定量检测与体格发育的测量,菌群检测采用细菌培养法,调查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地区婴幼儿肠道有益菌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构成比例较低,肠道乳酸菌与身长(r=0.379,P〈0.01)、体重(r=0.296,P〈0.05)显著正相关。营养优良儿肠道粪便中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数量的比值(B/E值:6.87)显著高于营养正常儿(B/E值:1.05)。结论肠道乳酸菌及较高的定植抗力对婴幼儿的体格发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应通过改善肠道菌群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肠道菌群 B/E值 营养发育
下载PDF
肠道菌群模式菌株的HPLC分离条件优化及其表征
14
作者 邱丹腾 张海玲 +4 位作者 陈玲琳 潘超逸 陈姗姗 饶平凡 刘树滔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3-600,共8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别考察了肠道菌群模式菌株及各单菌的色谱行为,成功建立了HPLC分离分析肠道菌群模式菌株的最佳洗脱方法,即阶梯式梯度洗脱.结果显示,肠道模式混合菌株经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5个明显的洗脱组分,分别为0.10 mol·...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别考察了肠道菌群模式菌株及各单菌的色谱行为,成功建立了HPLC分离分析肠道菌群模式菌株的最佳洗脱方法,即阶梯式梯度洗脱.结果显示,肠道模式混合菌株经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5个明显的洗脱组分,分别为0.10 mol·L^(-1)(脆弱拟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0.20 mol·L^(-1)(青春双歧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0.25 mol·L^(-1)(粪肠球菌)、0.30 mol.L^(-1)(奇异变形杆菌、克雷伯肺炎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和0.50 mol·L^(-1)(大肠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洗脱峰.色谱柱的上样浓度为培养菌液(OD600=0.576)的5倍时,其最大上样量为500μL,且方法分辨率高、重现性好、结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高效液相色谱 梯度洗脱 分离 表征
下载PDF
山茱萸多糖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艳 杨静 沈媛珍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0-392,共3页
目的研究山茱萸多糖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方法按50 mL·kg-1ig给予小鼠0.3 g·mL-1盐酸林可霉素,一天2次,连续3 d,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后,按50 mL·kg-1ig给予小鼠山茱萸多糖(3、2、1 g·mL-1)治疗,连续6 ... 目的研究山茱萸多糖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方法按50 mL·kg-1ig给予小鼠0.3 g·mL-1盐酸林可霉素,一天2次,连续3 d,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后,按50 mL·kg-1ig给予小鼠山茱萸多糖(3、2、1 g·mL-1)治疗,连续6 d。同时设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自然恢复组,于实验第10天取新鲜粪便检测肠道菌群(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变化。结果山茱萸多糖无明显毒性,ig给予小鼠的最大耐受量为150 g·kg-1;山茱萸多糖低、中剂量组小鼠肠道的有益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明显上升;中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及自然恢复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山茱萸多糖能扶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促进有益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增殖,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多糖 菌群失调
原文传递
直肠菌群对两种不溶性膳食纤维的体外发酵 被引量:4
16
作者 彭喜春 庞秋芳 +1 位作者 吴希阳 张宁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1-614,共4页
目的探究不溶性膳食纤维在肠道中被发酵利用的规律。方法以直肠菌群为研究对象,以去淀粉麦麸和甘蔗渣分别作为底物,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体外发酵,分别在发酵0、4、8、12和24h取样,测pH、运用选择性平板计数、气相色谱测短链脂肪酸含量。结... 目的探究不溶性膳食纤维在肠道中被发酵利用的规律。方法以直肠菌群为研究对象,以去淀粉麦麸和甘蔗渣分别作为底物,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体外发酵,分别在发酵0、4、8、12和24h取样,测pH、运用选择性平板计数、气相色谱测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以去淀粉麦麸和甘蔗渣为底物的发酵培养基在发酵24h后,pH分别降到了5.35和5.43;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肠球菌属、肠杆菌属、拟杆菌属以及总厌氧菌的数量在两种底物的培养条件下不同的时间段数量变化均不显著;去淀粉麦麸和甘蔗渣两种底物均能被肠道菌群利用产生短链脂肪酸,其中在发酵24h后丙酸含量最多,且分别为0.58和0.56mg/ml;乳酸在发酵过程中被积累并能被一些肠道菌利用而消耗减少。结论不溶性膳食纤维能被肠道菌群利用,并且在发酵过程中可能有不同菌属的生长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溶性膳食纤维 体外发酵 直肠菌群 短链脂肪酸
原文传递
MAP协同生物保鲜剂对贻贝贮藏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裘迪红 黄晓春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02-107,共6页
为了构建一个安全的贻贝保鲜体系,分析了贻贝在MAP贮藏过程中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K值、失水率、总菌数(TVC)及菌相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MAP配以生物保鲜剂于0~4°C贮藏,其T-VBN值、K值、总菌数上升缓慢,13d时T-VBN值11.29、K... 为了构建一个安全的贻贝保鲜体系,分析了贻贝在MAP贮藏过程中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K值、失水率、总菌数(TVC)及菌相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MAP配以生物保鲜剂于0~4°C贮藏,其T-VBN值、K值、总菌数上升缓慢,13d时T-VBN值11.29、K值59%、总菌数2.22×105cfu/g,而普通贮藏的贻贝上述各指标已分别达18.59、68%、3.2×106cfu/g。贮藏过程的菌相分析表明,弧菌属(Vibrio.spp.)、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putrefacien)是MAP贻贝的优势腐败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调包装 贻贝 菌相 T—VBN值 K值 失水率 总菌数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影响黏膜屏障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8
作者 邢肖伟 陶金华 +4 位作者 江曙 魏晓燕 崔祥 钱大玮 段金廒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725-730,共6页
肠道黏膜屏障具有防止致病性抗原侵入、维护肠道健康的功能。而肠道菌群是肠道黏膜屏障的重要构成部分,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肠道黏膜屏障的损伤,引起炎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及肝、肾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本文从肠道黏膜的结构与... 肠道黏膜屏障具有防止致病性抗原侵入、维护肠道健康的功能。而肠道菌群是肠道黏膜屏障的重要构成部分,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肠道黏膜屏障的损伤,引起炎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及肝、肾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本文从肠道黏膜的结构与功能及肠道菌群对其的影响等方面归纳总结肠道菌群对屏障系统的调控作用,从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黏液分泌、影响紧密连接和肠道上皮通透性、激发肠黏膜免疫、调控肠上皮凋亡、影响肠上皮DNA稳定性及产生特殊代谢产物等方面阐述其作用机制,为临床胃肠道疾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 肠道菌群 肠道黏膜屏障
原文传递
老年人大便性状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姝敏 张勤 +2 位作者 吴月 李金优 杨云梅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8年第4期217-222,共6页
目的比较老年人不同大便性状与肠道菌群间的相关性。方法将23例老年患者根据bristol大便分型分成便秘组(13例)及便溏组(10例),并同期选择9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留取新鲜粪便样本并提取DNA,对细菌16S r DNA基因V4区进行粪便微生物DNA测序... 目的比较老年人不同大便性状与肠道菌群间的相关性。方法将23例老年患者根据bristol大便分型分成便秘组(13例)及便溏组(10例),并同期选择9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留取新鲜粪便样本并提取DNA,对细菌16S r DNA基因V4区进行粪便微生物DNA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IL-17、IL-22、白三烯B4(LTB-4)及前列腺素E2(PGE2)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肠道菌群相对丰度与大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者间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8.449,P=0.015;H=6.884,P=0.032),且便秘组患者Shannon指数[6.4(5.8,6.6)vs. 5.0(4.8,5.6)]和Simpson指数[0.95(0.93,0.97)vs. 0.88(0.83,0.94)]均显著高于便溏组患者(P均<0.05)。但三组患者间Ace指数和Chao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3.821,P=0.148;H=3.516,P=0.172)。三组患者间柯林斯均属(H=6.599,P=0.037)、丁酸弧菌属(H=8.707,P=0.013)、嗜胆菌属(H=7.354,P=0.025)、厌氧棍状均属(H=6.179,P=0.046)、巨球形均属(H=6.095,P=0.047)的相对丰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三组患者间TNF-α、IL-10、IL-17、IL-22、LTB-4及PGE2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442、1.034、3.217、0.957、0.595、1.440,P均> 0.05)。同时,柯林斯菌属、丁酸弧菌属、嗜胆菌属、厌氧棍状菌属与大便稠度显著正相关(r=0.455、0.415、0.449、0.411,P=0.009、0.018、0.010、0.019)。结论在老年人中,大便性状的不同与肠道菌群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 菌群 肠道 老年人
原文传递
饮水镍暴露对小鼠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影响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陈清玉 吴天遂 +1 位作者 李知同 李军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8期573-578,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小鼠体内镍离子含量、皮肤、细胞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变化,评价镍对小鼠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雌性ICR小鼠30只,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肾脏镍含量、耳朵厚度评价镍攻击的... 目的通过观察小鼠体内镍离子含量、皮肤、细胞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变化,评价镍对小鼠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雌性ICR小鼠30只,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肾脏镍含量、耳朵厚度评价镍攻击的反应、ELISA测细胞因子、16SrDNA测序法评价肠道菌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肾脏中镍含量明显升高,分别为(0.33±0.11)和(2.6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趋化因子CXCL1与耳朵厚度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6、0.117)。和对照组相比,部分肠道菌群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毛螺菌科(P=0.002)、Lachnospiraceae_UCG-001毛螺菌科(P=0.042)、Bacteroides拟杆菌科(P=0.016),以及Intestinimonas属(P=0.018)在高剂量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饮水镍暴露小鼠,会导致镍在体内沉积。镍暴露可以导致肠道菌群发生改变。实验结果未显示镍暴露可以引发先天性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变化以及镍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暴露 CXC趋化因子配体1 肠道菌群 接触性皮炎 16SrDNA 盲肠内容物 操作分类单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