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g-7通过MEK/ERK信号通路抑制胶质瘤U251侵袭及血管生成拟态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帆 陈锋龙 +1 位作者 胡伟鹏 张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6-571,共6页
目的研究迁移诱导基因7(Mig-7)通过MEK/ERK信号通路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体外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能力和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将特异性针对Mig-7基因的sh-Mig-7转入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中,并观察感染效率;用... 目的研究迁移诱导基因7(Mig-7)通过MEK/ERK信号通路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体外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能力和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将特异性针对Mig-7基因的sh-Mig-7转入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中,并观察感染效率;用携带有sh-Mig-7和阴性对照(sh-NC)的慢病毒感染U251细胞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ig-7的表达水平;采用体外三维培养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观察Mig-7基因沉默对各组U251细胞VM形成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MEK/ER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携带有sh-Mig-7和sh-NC的慢病毒成功感染U251细胞,并获得稳定低表达Mig-7基因的U251细胞株;与感染sh-NC慢病毒和未感染病毒的的细胞相比,sh-Mig-7感染组U251细胞中Mig-7的表达水平以显著降低(P均<0.01);与空白对照组和sh-NC感染组相比,sh-Mig-7感染组U251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1),并且sh-Mig-7感染组U251细胞VM形成能力明显下降(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sh-NC感染组相比,sh-Mig-7感染组U251细胞的MEK、ERK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沉默Mig-7基因的表达,可能通过MEK/ERK信号通路抑制U251细胞的VM形成及侵袭能力,提示Mig-7基因在人脑胶质瘤细胞的VM和侵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小分子干扰 血管生成拟态 肿瘤浸润 mig-7
下载PDF
血管生成拟态及相关蛋白Mig-7、MM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廖世平 高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4-196,共3页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务管生成拟态(VM)及相关蛋白Mig-7、MMP-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110例胃癌中的CD34、Mig-7和MMP-2的表达,VM用CD34、PAS双染色法确定,并结合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10例胃癌...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务管生成拟态(VM)及相关蛋白Mig-7、MMP-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110例胃癌中的CD34、Mig-7和MMP-2的表达,VM用CD34、PAS双染色法确定,并结合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10例胃癌组织中存在35例VM,阳性率为31.82%;VM与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中低分化组的阳性率(34%)高于高分化组(10%),有淋巴结转移组的VM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110例胃癌组织Mig-7表达104例,阳性率为94.54%;Mig-7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M阳性组Mig-7及MMP-2高表达率均高于VM阴性组(P<0.05)。VM阳性组平均生存时间及中位生存时间均低于VM阴性组(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VM,Mig-7及MMP-2高表达可能协同促进VM形成;VM与胃癌的侵袭、转移以及预后差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管生成拟态 mig-7 预后
下载PDF
基于血管生成拟态相关分子MIG-7的四肢骨肉瘤预后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3
作者 任可 姚楠 +3 位作者 吴苏稼 施鑫 李超 陆军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1年第1期31-37,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拟态(VM)与MIG-7的关系及其在骨肉瘤预后中的作用,并构建骨肉瘤的预后预测模型。方法156例AJCCⅡ期的四肢骨肉瘤标本行MIG-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再行CD31/PAS双重染色观察VM,分析两者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拟态(VM)与MIG-7的关系及其在骨肉瘤预后中的作用,并构建骨肉瘤的预后预测模型。方法156例AJCCⅡ期的四肢骨肉瘤标本行MIG-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再行CD31/PAS双重染色观察VM,分析两者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独立预后因素,并构建预测患者3年和5年生存率的列线图。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正曲线验证列线图,检查预测精度。结果骨肉瘤MIG-7表达水平与VM显著相关,但MIG-7与性别、年龄、AJCCⅡA/ⅡB期、肿瘤部位、术式、术前化疗效果等临床病理参数均无相关性。生存分析显示,MIG-7表达、VM水平与术前化疗效果是预测四肢骨肉瘤患者生存时间和转移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列线图中C-index大于0.7,校准曲线拟合良好。结论MIG-7通过促进VM形成加速骨肉瘤进展,还可能通过其他机制影响预后。列线图可为骨肉瘤患者提供较准确的预后评估和个性化诊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血管生成拟态 mig-7 列线图
下载PDF
金龙胶囊对结肠癌血管生成拟态及Mig-7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娇萍 袁昌劲 +1 位作者 余涛 刘礼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59-1062,共4页
目的探讨金龙胶囊对结肠癌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及迁移诱导蛋白7(Mig-7)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三维培养技术观察HCT116、HT29结肠癌细胞株VM的形成能力。对VM(+)组细胞进行后续实验,实验分为空白组、中药组(金龙胶囊)... 目的探讨金龙胶囊对结肠癌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及迁移诱导蛋白7(Mig-7)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三维培养技术观察HCT116、HT29结肠癌细胞株VM的形成能力。对VM(+)组细胞进行后续实验,实验分为空白组、中药组(金龙胶囊)和阳性对照组(200μmol/L,5-氟尿嘧啶组),其中金龙胶囊组按培养液浓度分为低浓度(0.01 mg/ml)、中浓度(0.02 mg/ml)和高浓度组(0.04 mg/ml)三组。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Mig-7 mRNA和Mig-7蛋白的表达。结果 HCT116细胞可形成VM,HT29细胞无形成VM能力;Mig-7在HCT116细胞中阳性表达;金龙胶囊高、中、低剂量及5-氟尿嘧啶组均可干扰HCT116细胞VM形成,下调Mig-7 mRNA和蛋白的表达,各药物组VM及Mig-7的表达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金龙胶囊剂量增大,VM及Mig-7的表达量逐渐减少。以金龙胶囊高剂量组(0.04 mg/ml)和5-氟尿嘧啶组效果更为明显(P<0.01),且5-氟尿嘧啶组效果优于金龙胶囊高剂量组(0.04 mg/ml)(P<0.05)。结论VM(+)组细胞可表达Mig-7 mRNA和Mig-7蛋白,金龙胶囊抑制VM的形成,可能与下调Mig-7mRNA和Mig-7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龙胶囊 结肠癌 血管生成拟态 迁移诱导蛋白7
下载PDF
siRNA干扰Mig-7基因对人胃癌MKN45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5
作者 陈勇华 高青 李文丽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79-983,共5页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 RNA)抑制迁移诱导基因7(Mig-7)基因表达,对人胃癌MKN45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化学合成靶向Mig-7基因的si RNA,脂质体法转染MKN45细胞,分别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 RNA)抑制迁移诱导基因7(Mig-7)基因表达,对人胃癌MKN45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化学合成靶向Mig-7基因的si RNA,脂质体法转染MKN45细胞,分别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验证其沉默效率;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方法检测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蛋白表达。结果化学合成si RNA转染胃癌MKN45细胞后,Mig-7的m RNA水平下降(80±2.9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89.1±2.67)%;沉默Mig-7基因后,各组细胞体外生长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侵袭和迁移能力下降,MMP-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与阴性转染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各组MMP-9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调人胃癌MKN45细胞中Mig-7的表达,可能通过下调MMP-2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mig-7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MIG-7及MMP-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6
作者 李明玉 贾喜花 +1 位作者 周炳娟 张丙信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363-366,共4页
目的:研究迁移诱导蛋白7(MIG-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70例结肠癌组织与对应癌旁组织MIG-7及MMP-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IG-7及MMP-2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结肠癌组织中二... 目的:研究迁移诱导蛋白7(MIG-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70例结肠癌组织与对应癌旁组织MIG-7及MMP-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MIG-7及MMP-2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结肠癌组织中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70例结肠癌组织中MIG-7、MMP-2的阳性率分别为61.43%、70.00%,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结肠癌组织中,MIG-7及MMP-2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和肿瘤直径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并且,结肠癌组织MIG-7与MMP-2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06,P<0.05)。结论:MIG-7和MMP-2可能共同参与了结肠癌的生长和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迁移诱导蛋白7 基质金属蛋白酶2
下载PDF
Mig-7与血管生成拟态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帆 陈祥荣 +3 位作者 王春华 胡昌建 胡伟鹏 陈春美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4-220,共7页
目的:探讨迁移诱导蛋白7(migration inducing-protein 7,Mig-7)和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胶质瘤组织和正常对照组(外伤脑组织)中Mig-7的表... 目的:探讨迁移诱导蛋白7(migration inducing-protein 7,Mig-7)和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胶质瘤组织和正常对照组(外伤脑组织)中Mig-7的表达,CD34和PAS(periodic acid-Schif)双重染色法检测胶质瘤组织的VM,分析Mig-7的表达和VM与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Mig-7的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胶质瘤组织中Mig-7的阳性表达率为56.7%(34/60),正常对照组脑组织中Mig-7的阳性表达率为0%(0/10)。Ⅰ+Ⅱ级胶质瘤组织中Mig-7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Ⅲ级和Ⅳ级胶质瘤组织(P<0.001)。胶质瘤组织中VM的阳性率为70%(42/60),正常对照组脑组织中VM阳性率为0%(0/10)。Ⅰ+Ⅱ级胶质瘤组织中的VM数明显低于Ⅲ级和Ⅳ级胶质瘤组织(P=0.003,P<0.001)。Mig-7和VM与胶质瘤患者的级别有关(P<0.001,P=0.011)。Mig-7低表达组、中表达组和高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5.00、36.00和10.00个月(P<0.05)。结论:胶质瘤组织中存在Mig-7的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的级别有关;Mig-7可能促进VM的形成,且影响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肿瘤浸润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生成拟态 mig-7
原文传递
沉默Mig-7基因的表达可抑制人脑胶质瘤U87细胞的体外血管生成拟态形成能力及侵袭能力 被引量:5
8
作者 胡昌建 陈祥荣 胡伟鹏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0-537,共8页
目的 :研究沉默迁移诱导基因7(migration-inducing gene-7,Mig-7)表达对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87体外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形成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慢病毒感染系统将特异性针对Mig-7基因... 目的 :研究沉默迁移诱导基因7(migration-inducing gene-7,Mig-7)表达对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87体外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形成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慢病毒感染系统将特异性针对Mig-7基因的Mig-7-shRNA转入人脑胶质瘤U87细胞中,并观察感染效率;用携带有Mig-7-shRNA和阴性对照-shRNA(negative control-shRNA,NC-shRNA)的慢病毒感染U87细胞后,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ig-7、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BK,AKT)、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MMP-9 mR NA的表达水平以及PI3K、AKT、磷酸化AKT[phospho-AKT(ser473),p-AKT]、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体外三维培养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观察Mig-7基因沉默对各组U87细胞VM形成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携带有Mig-7-shRNA和NC-shRNA的慢病毒成功感染U87细胞,并获得稳定低表达Mig-7基因的U87细胞株;与感染NC-shRNA慢病毒和未感染病毒的U87细胞相比,Mig-7-shRNA感染组U87细胞中Mig-7、PI3K、AKT、MMP-2和MMP-9 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PI3K、AKT、p-AKT1、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值均<0.01);与空白对照组和NC-shRNA感染组相比,Mig-7-shRNA感染组U87细胞的侵袭抑制率分别为75.67%和75.08%(P值均<0.01),并且Mig-7-shRNA感染组U87细胞VM形成能力分别下降了79.35%和78.90%(P值均<0.05)。结论 :沉默Mig-7基因的表达降低U87细胞的VM形成及侵袭能力,这可能与Mig-7基因沉默后下调PI3K、AK,p-AKT、MMP-2和MMP-9的表达有关,提示Mig-7基因在人脑胶质瘤细胞的VM和侵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RNA 小分子干扰 血管生成拟态 肿瘤浸润 mig-7基因
原文传递
Mig-7、VEGF及血管生成拟态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顾玉州 胡腾龙 +3 位作者 静广平 于洋 李席 俞晴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217-220,M0002,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OSCC)组织中迁移诱导蛋白7(Mig-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拟态(VM)的表达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OSCC患者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其Mig-7、VEGF的表达情况,VM用CD34/PAS双重染色技...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OSCC)组织中迁移诱导蛋白7(Mig-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拟态(VM)的表达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OSCC患者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其Mig-7、VEGF的表达情况,VM用CD34/PAS双重染色技术确定,并结合OSCC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VM、Mig-7及VEGF的表达率皆为0%,在80例OSCC组织中三者分别为41.25%、53.75%及7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VM及Mig-7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五年生存率有关(P<0.05),VEGF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五年生存率有关(P<0.05),低分化组VM及Mig-7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分化组及高分化组,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组VM、Mig-7及VEGF阳性率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VM、Mig-7及VEGF的表达与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有关,阳性表达组的患者五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VM阳性组Mig-7及VEG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VM阴性组。结论 OSCC组织中存在VM、Mig-7及VEGF的表达,Mig-7及VEGF的表达极有可能协同促进VM的形成,三者与OSCC的侵袭、转移及较差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诱导蛋白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拟态 口腔鳞癌 预后
原文传递
迁移诱导蛋白7促进胃癌血管生成拟态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文丽 高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42-1145,共4页
目的:体外观察胃癌细胞株形成血管生成拟态(VM)的能力,并通过Mig-7-siRNA转染SGC7901细胞,观察其对VM形成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体外三维培养技术,在光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形成VM的能力,并检测迁... 目的:体外观察胃癌细胞株形成血管生成拟态(VM)的能力,并通过Mig-7-siRNA转染SGC7901细胞,观察其对VM形成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体外三维培养技术,在光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形成VM的能力,并检测迁移诱导蛋白7(Mig-7)表达;通过Mig-7-siRNA转染SGC7901细胞,观察其对VM、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SGC7901细胞中Mig-7、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结果:体外实验显示MKN45和SGC7901能形成VM,表达Mig-7;而MKN28和GES-1无形成VM能力,Mig-7表达阴性;Mig-7-siRNA转染SGC7901细胞后可干扰VM形成、侵袭及迁移能力;下调p-ERK1/2和MMP-2蛋白表达,可干扰VM形成。结论:能形成VM的细胞,可表达Mig-7;干扰Mig-7的表达,抑制VM的形成,可能与下调p-ERK1/2和MMP-2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管生成拟态 mig-7 小干扰RNA
下载PDF
迁移诱导蛋白7在肠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的研究
11
作者 许冰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25期141-142,共2页
目的研究Mig-7对肠癌组织中VM的形成、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形成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肠癌组织和正常肠黏膜组织中Mig-7、VEGF、MMP-2的表达,CD34和PAS双重染色法检测肠癌组织VM,分析Mig-7... 目的研究Mig-7对肠癌组织中VM的形成、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形成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肠癌组织和正常肠黏膜组织中Mig-7、VEGF、MMP-2的表达,CD34和PAS双重染色法检测肠癌组织VM,分析Mig-7的表达和VM、VEGF、MMP-2与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正常肠管黏膜组织中Mig-7、VEGF、MMP-2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和VM检出率分别为0%、21.2%、23.3%和0%,在肠癌组织中四者表达分别为65.6%、31.1%、41.1%和69.2%,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1)。癌组织中,Mig-7的表达与VEGF、MMP-2、VM的形成呈正相关(r=0.487,P <0.05)。结论 Mig-7主要通过磷酸化以及VEGF进行表达,会导致MMP-2的表达逐渐减少,二者受到裂解层粘连蛋白链裂解为前迁移片段减少,最终形成了抑制肠癌的抑制作用,为肠癌治疗提供新的靶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癌 mig-7 血管生成拟态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骨肉瘤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的表现及预后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任可 陆晓 +3 位作者 黄伟谦 施鑫 吴苏稼 孙晓亮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38-243,共6页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VM)的存在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骨肉瘤标本66例,采用CD34和PAS双重染色方法检测骨肉瘤组织中VM存在情况,探讨骨肉瘤VM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以及VM与黏着斑激酶(FAK)...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VM)的存在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骨肉瘤标本66例,采用CD34和PAS双重染色方法检测骨肉瘤组织中VM存在情况,探讨骨肉瘤VM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以及VM与黏着斑激酶(FAK)、迁移诱导基因(Mig)-7表达的关系。结果 66例骨肉瘤中存在15例VM,阳性率为22.7%。骨肉瘤VM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部位、术式及术前化疗坏死率无关。VM(+)组FAK及Mig-7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VM(-)组。VM(+)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转移生存期均短于VM(-)组患者(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显示VM和术前化疗效果是预测骨肉瘤生存期和发生转移的两个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VM存在于骨肉瘤组织中并且是其重要的预后指标,FAK及Mig-7与骨肉瘤VM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拟态 骨肉瘤 黏着斑激酶(FAK) 迁移诱导基因-7(mig-7)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