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1
作者 严绍极 张城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8期81-84,115,共5页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脑出血术后应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脑出血术后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奇偶数法分为两组,各76例。对照组术后予以...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脑出血术后应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脑出血术后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奇偶数法分为两组,各76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术后予以常规治疗+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神经功能、炎症因子、血清指标、活动能力。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8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0,P=0.016)。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95%,对照组为2.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血管升压素及内皮素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肢、下肢活动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在ICU脑出血术后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重症监护室 亚低温治疗 神经功能 活动能力
下载PDF
亚低温脑保护应用于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的临床价值
2
作者 刘岳胜 蒋畅 《智慧健康》 2024年第6期149-152,共4页
目的 研究亚低温脑保护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8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展开研究。将所有的患者按照抽签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则使用常规... 目的 研究亚低温脑保护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8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展开研究。将所有的患者按照抽签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则使用常规治疗+亚低温脑保护。就两组的治疗总有效情况、神经功能情况、直肠温度、颅内压、血糖指标等展开比较,并且对患者实施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对比其预后情况。结果 连续治疗7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GCS评分、NIHSS评分和直肠温度、颅内压、血糖指标水平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GCS评分比对照组更高,但NIHSS评分、直肠温度、颅内压、血糖指标水平更低(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与对照组相比,处于更高的水平(P<0.05)。结论 将亚低温脑保护用在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中,能发挥出显著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体温、颅内压,使得脑部神经得到有效的保护,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脑保护 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 治疗 效果
下载PDF
头部亚低温联合主动风险护理程序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冰洁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2期4187-4190,共4页
目的 探讨头部亚低温联合主动风险护理程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21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HIE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全部患儿确诊后... 目的 探讨头部亚低温联合主动风险护理程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21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HIE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全部患儿确诊后即刻接受头部亚低温联合全身亚低温治疗,并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主动风险护理程序的护理。治疗后出院的患儿接受随访至患儿15月龄,记录患儿住院治疗期间病死情况、随访至15月龄严重伤残情况、28 d神经发育情况[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量表(NBNA)评估]、智力及心理运动发育情况[采用15月龄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SID)评估],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患儿住院治疗期间无病死病例,观察组28 d 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随访至15月龄,期间严重伤残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至15月龄,观察组MDI评分、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凝血功能异常、低血糖、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头部亚低温治疗联合主动风险护理程序用于新生儿HIE,可促进患儿神经、智力及心理运动发育,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减少,出院后严重伤残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主动风险护理程序 亚低温治疗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应用高压氧结合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马继羽 《智慧健康》 2023年第9期101-104,109,共5页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应用高压氧结合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6日-2021年5月6日本院收治的15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患后续治疗方式差异性,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77例、亚低温高压氧组77例。前者接受常规...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应用高压氧结合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6日-2021年5月6日本院收治的15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患后续治疗方式差异性,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77例、亚低温高压氧组77例。前者接受常规治疗,后者以此为基础接受高压氧结合亚低温治疗,分析结果。结果干预后3d亚低温高压氧组内皮素、皮质醇、血糖值指标改善情况好于常规治疗组(P<0.05);干预后7d亚低温高压氧组ICP值低于常规治疗组,PbtO_(2)值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干预后3周亚低温高压氧组GCS分数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来讲,为其实施高压氧结合亚低温治疗疾病效果显著。该法能改善患者实验室指标以及GCS分数,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高压氧 亚低温治疗 效果分析
下载PDF
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亚低温治疗对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5
作者 张树恒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5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亚低温治疗在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亚低温治疗在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滨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脑元神经性营养因子(BDNF)、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缺血修饰清蛋白(IM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BDN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MBP、NSE、IM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MBP、NSE、IM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全血高切黏度(HBV)、血浆黏度(PV)、全血低切黏度(L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HBV、PV、LBV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亚低温治疗联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在颅脑损伤并发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神经功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急性脑梗死 亚低温治疗 奥扎格雷钠注射液 临床疗效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亚低温治疗中的效果
6
作者 国丽佳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 评价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亚低温治疗期间的护理需求,评价预见性护理干预的预后效果,以促进新生儿治疗预后。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采取亚低温治疗,根据治疗期间护理方案的不同... 目的 评价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亚低温治疗期间的护理需求,评价预见性护理干预的预后效果,以促进新生儿治疗预后。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采取亚低温治疗,根据治疗期间护理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采取1∶1比例法。对照组(n=40)患儿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n=40)患儿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亚低温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的护理效果,包括新生儿行为神经评估量表(NBNA)、肌张力恢复时间、原始放射障碍恢复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组间肌张力、原始放射以及意识障碍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组间NBNA评分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心律失常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亚低温治疗的效果显著,但是患儿心率失常等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配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新生儿治疗的安全性,有助于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亚低温治疗 预见性护理 并发症
下载PDF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与全身性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发育、生命体征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对比
7
作者 耿爱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1期6-8,28,共4页
目的:研究对比选择性头部亚低温与全身性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发育、生命体征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将本院就诊的20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纳入研究中,将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 目的:研究对比选择性头部亚低温与全身性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发育、生命体征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将本院就诊的20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纳入研究中,将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100例/组。对照组实施全身性亚低温治疗,观察组实施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原始反射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神经行为评分、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并发症发生率、生命体征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8.0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原始反射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神经行为评分、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而治疗后组间神经行为评分、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对照组为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TT、PT、APTT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显著改变(P>0.05),而治疗前、治疗后各项指标在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不仅可有效改善患儿神经行为,促进其神经发育,还不会影响到患儿生命体征、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选择性亚低温治疗 全身性亚低温治疗
下载PDF
咪达唑仑联合亚低温治疗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8
作者 张莲 贾宏超 +3 位作者 张苗苗 吕博华 张玮 徐广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9期35-37,41,共4页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联合亚低温治疗化脓性脑膜炎(PM)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定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PM患儿,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A组42例和B组61例。A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采...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联合亚低温治疗化脓性脑膜炎(PM)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定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PM患儿,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A组42例和B组61例。A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咪达唑仑联合亚低温治疗,2组均治疗1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脑脊液相关指标(脑脊液压力、白细胞计数、葡萄糖水平、蛋白水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后遗症发生率。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16%,高于A组的64.29%(χ^(2)=10.262,P<0.001)。治疗1周后,2组脑脊液压力、白细胞计数及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脑脊液葡萄糖水平高于治疗前,且B组脑脊液压力、白细胞计数及蛋白水平低于A组,脑脊液葡萄糖水平高于A组(P<0.01)。B组意识恢复、抽搐消失、嗜睡症状消失、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P<0.05)。B组后遗症总发生率为4.92%,低于A组的19.05%(χ^(2)=5.206,P=0.023)。结论 咪达唑仑联合亚低温治疗PM患儿的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脑脊液指标,促进患儿快速恢复,降低后遗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儿童 咪达唑仑 亚低温 脑脊液 后遗症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亚低温联合脑保护在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纪婷婷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18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脑保护在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重度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复苏后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儿...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脑保护在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重度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复苏后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复苏后治疗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联合脑保护疗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和神经发育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和反射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智力发育指数、心理运动发育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脑保护在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重度窒息 复苏治疗 亚低温 脑保护 远期预后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英文) 被引量:8
10
作者 廖圣芳 陈汉民 +1 位作者 王玉差 张银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4期4-8,共5页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SHIH)的机理与疗效。方法 亚低温下综合治疗SHIH患者 4 2例 (实验组 )与常温下综合治疗的同类患者 4 2例 (对照组 )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患者发病后早期的高颅内压 (ICP)、高血浆...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SHIH)的机理与疗效。方法 亚低温下综合治疗SHIH患者 4 2例 (实验组 )与常温下综合治疗的同类患者 4 2例 (对照组 )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患者发病后早期的高颅内压 (ICP)、高血浆内皮素 (ET)分别明显下降 (P <0 .0 1) ,低灌注压 (CPP)明显上升 (P <0 .0 1) ;生命体征、血气及血电解质无显著差异 ;无严重并发症。发病后 3个月评定疗效 ,实验组治疗有效 2 7例 ,死亡 15例 ,对照组治疗有效 18例 ,死亡 2 4例 ,两组比较均差异显著 (P <0 .0 5 ) ;实验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SHIH患者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无严重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SHIH) 亚低温 治疗 血浆内皮素(ET) 预后
下载PDF
亚低温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朱曦 陈浩辉 +3 位作者 付军 王宇欣 伊敏 谢京诚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3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研究亚低温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机制和效果。方法67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亚低温组于伤后3~24h内,平均(12±3.3)h接受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RT)控制在31.3~34.7℃,平均(33.7±1.1)℃持... 目的研究亚低温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机制和效果。方法67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亚低温组于伤后3~24h内,平均(12±3.3)h接受亚低温治疗,直肠温度(RT)控制在31.3~34.7℃,平均(33.7±1.1)℃持续7~14d,平均(171±25.3)h。同时监测生命体征、ICP、CPP、血SOD和血MDA、脑葡萄糖摄取、血糖、血乳酸、血气、血电解质和并发症。对照组RT控制在38℃以内,其它治疗同亚低温组。两组患者均于伤后3月根据GOS评定疗效。结果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后36h两组ICP和CPP无显著差异。治疗120h开始亚低温组ICP明显降低(P<0.05),而CPP明显升高(P<0.05)。治疗36h后亚低温组血MD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SOD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和对照组治疗72h脑葡萄糖摄取分别为(6.33±0.2)mg%和(8.71±0.3)mg%,亚低温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复温后(第14天)分别为(12.7±0.5)mg%和(9.91±0.4)mg%,亚低温组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6h后亚低温组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乳酸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GOS评分,亚低温组良好率62.9%(22/35)、中残率8.6%(3/35)、重残率11.4%(4/35)、植物生存5.7%(2/35)、死亡率11.4%(4/35),对照组分别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及脑脊液乳酸的影响 被引量:26
12
作者 王永谦 王维平 张健生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 (r Sc O2 )、颅内压 (ICP)及脑脊液乳酸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49例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 2 5例和常温治疗对照组 2 4例。亚低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伤...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 (r Sc O2 )、颅内压 (ICP)及脑脊液乳酸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49例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 2 5例和常温治疗对照组 2 4例。亚低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伤后 2 0小时内行亚低温治疗 ,直肠温度控制在 32 .5℃~ 34 .5℃ ,持续 2~5日 ,同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ICP、脑灌注压 (CPP)、血电解质、颈静脉血氧饱和度 (Sj O2 )、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 )以及 r Sc O2 。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 2组患者均于伤后 3个月时评定预后。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伤后早期的高颅内压、脑脊液高乳酸分别显著下降 (P<0 .0 5或 P<0 .0 1) ,显著降低的 r Sc O2 和CPP早期即上升并维持正常 (P<0 .0 1或 P<0 .0 5 ) ,而患者的生命体征、血电解质及 Sj O2 、Sa O2 无明显差异 ,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病死率下降 ,预后明显改善。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重型脑损伤有明显疗效 ,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提高生存质量 ;无创持续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能反映脑伤后脑氧代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急性 亚低温 治疗 氧饱和度 预后
下载PDF
间歇性停用肌松剂降低颅脑损伤患者在亚低温状态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被引量:7
13
作者 沈春燕 汤莉伟 +2 位作者 刘忆菁 邸英莲 虞丽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9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间歇性停用肌松剂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亚低温治疗状态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重型颅脑损伤且需采用亚低温治疗的患者10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亚低温治疗方法。试验... 目的探讨间歇性停用肌松剂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亚低温治疗状态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重型颅脑损伤且需采用亚低温治疗的患者10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亚低温治疗方法。试验组根据医嘱每6 h停用肌松弛剂罗库溴铵30min,对照组按照常规持续使用。比较两组患者亚低温治疗72、120h后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亚低温治疗72 h后的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0h后的VA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停用肌松剂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采用亚低温治疗120h患者的VAP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呼吸道感染 肌松剂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廖圣芳 王汉东 +2 位作者 陈汉民 王玉差 张银清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3-375,共3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的机理与疗效。方法:选择伤后12h内入院的PADBS患者46例(实验组)接受亚低温治疗,同期入院常温下治疗的同类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基本相同。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的机理与疗效。方法:选择伤后12h内入院的PADBS患者46例(实验组)接受亚低温治疗,同期入院常温下治疗的同类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基本相同。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血糖、血乳酸、血气、血电解质。均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的高ICP、高血糖、高乳酸血症分别明显下降(P<0.01),低CPP明显上升(P<0.01);生命体征、血气及血电解质无显著差异;无严重并发症。将恢复良好、中残、重残合称为治疗有效,将植物生存、死亡合称为治疗无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觉醒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PADBS患者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昏迷时间,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 亚低温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早期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效果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青 张金燕 宋正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1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在入... 目的探讨早期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在入院后6h给予全身亚低温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急诊CT确诊后即刻给予头部冰帽亚低温护理。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量表评分(mRS)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亚低温治疗后观察组NIHSS、mR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头部亚低温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头部 亚低温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护理效果
下载PDF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MMP-9、颅内压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任志文 赵冬 +2 位作者 刘祺 王惠 王业忠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7期398-400,共3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MHT)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HT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MHT组术后1-3h行MHT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1。7... 目的探讨亚低温(MHT)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HT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MHT组术后1-3h行MHT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1。7d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颅内压(ICP)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治疗3~7d,MHT组血清MMP-9、IC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5~7d,MHT组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搏动指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HT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MMP-9、ICP及脑血流动力学等指标,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颅内压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miR-92a和miR-362-3p调节TOB2参与亚低温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洪 陈有林 +1 位作者 李平 杨晓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miR-92a和miR-362-3p调节TOB2参与亚低温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保护作用。方法前瞻性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就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发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42例)和亚低温+常规治疗组(42例)。常规治疗组患者给... 目的探讨miR-92a和miR-362-3p调节TOB2参与亚低温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保护作用。方法前瞻性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就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发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42例)和亚低温+常规治疗组(42例)。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脱水、止血、抗炎及神经营养药物等常规治疗;亚低温+常规治疗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外加亚低温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采集肘静脉血5 ml,用qRT-PCR法检测患者血清miR-92a和miR-362-3p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患者血清TOB2蛋白表达,用荧光素酶活性实验验证TOB2是否是miR-92a和miR-362-3p的靶基因,记录患者伤后6个月时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iR-92a和miR-362-3p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相比于常规治疗组,亚低温+常规治疗组患者血清miR-92a和miR-362-3p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此外,治疗期间TOB2表达水平逐渐增加。荧光素酶活性实验验证证实ARNTL是miR-92a和miR-362-3p靶基因。在伤后第6个月,相比于常规治疗组,亚低温+规治疗组患者预后良好率和中等残疾率均增加,而重度残疾率、植物生存率和死亡率均降低(P<0.05)。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后miR-92a和miR-362-3p调节TOB2参与亚低温对其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miR-92a miR-362-3p TOB2
下载PDF
山莨菪碱不同方式给药对亚低温治疗大鼠脑缺血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朱小莲 张来柱 +2 位作者 陈群 王小舟 曾因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用山莨菪碱对亚低温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利用前脑缺血动物模型,观察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的病理改变及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变化。结果:大鼠海马中央区(CA1区)...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用山莨菪碱对亚低温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利用前脑缺血动物模型,观察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的病理改变及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变化。结果:大鼠海马中央区(CA1区)存活神经元计数:亚低温大剂量山莨菪碱颈动脉灌注组>亚低温组,亚低温大剂量山莨菪碱静脉用药组>常温组。NOS活性则表现为亚低温大剂量山莨菪碱颈动脉灌注组<亚低温组,亚低温大剂量山莨菪碱静脉用药组和亚低温小剂量山莨菪碱颈动脉灌注组<常温组。而且亚低温及亚低温复合用山莨菪碱均能显著抑制NO值的升高,减轻大量NO生成所导致的细胞毒性作用。结论:亚低温,大剂量山莨菪碱颈动脉灌注可以提高亚低温治疗效果(优于静脉滴注法),能够减轻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损伤;并抑制NOS活性,减少NO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山莨菪碱 劲动脉给药 脑缺血
下载PDF
亚低温结合右美托咪定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亚斌 尚金星 +2 位作者 赵志煌 王希瑞 李刚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1年第6期488-490,共3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结合右美托咪定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自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3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54)与观察组(n=49)。观察组术中采取亚低温联合右美托... 目的探讨亚低温结合右美托咪定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自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3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54)与观察组(n=49)。观察组术中采取亚低温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常规组术中采取右美托咪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颅内压、直肠温度、血糖水平、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血流情况[血流动态阻力(DR)、平均血流流速(Vmean)、脑氧摄取量(CERO_(2))、搏动波速(Wv)及脑部平均血流量(Qmean)]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48 h的颅内压、直肠温度及血糖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两组患者的GCS评分显著升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指标变化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DR、Wv显著降低,Vmean、CERO_(2)、Qmean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指标变化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恢复良好率、轻度残疾率高于常规组,植物生存率、病死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采取亚低温结合右美托咪定镇痛镇静治疗,脑组织的血流量显著下调,患者的预后较好,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治疗 颅脑损伤 右美托咪定
下载PDF
亚低温脑保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孔权 刘家令 +2 位作者 王清华 黄小夫 欧阳淦权 《医学研究杂志》 2009年第6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研究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及方法。方法选自2007年3月~2009年2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选为Glasgow昏迷评分(GCS)4~8分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随机分为亚...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研究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及方法。方法选自2007年3月~2009年2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选为Glasgow昏迷评分(GCS)4~8分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与对照组,亚低温组患者入院后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Glasgow预后评分(GOS)。结果亚低温组30例患者,恢复良好20例,中残5例,重残及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对照组30例患者,恢复良好14例,中残9例,重残及植物生存4例,死亡3例。结论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较好的脑保护作用,使其预后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重型 亚低温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