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mson:A Vivid Reflection of Milton
1
作者 赵谦 《海外英语》 2011年第5X期229-229,247,共2页
Milton,a great English poet,was a whole man,integrated in both his art and his moral.He prepared himself for many years to create some famous religious poems.Samson Agonistes,the last great creation of his old age,was... Milton,a great English poet,was a whole man,integrated in both his art and his moral.He prepared himself for many years to create some famous religious poems.Samson Agonistes,the last great creation of his old age,was one of them.Samson was an ancient Israeli hero of the Old Testament.Milton and Samson have a lot in common.This thesis is trying to analyze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Milton and Samson from three aspects.Namely,they have the same unhappy marriage.Both of them came to know more about life through bitter experiences and were blind in the later part of their lives with strong determinations to destroy their enem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ton Samson SIMILARITIES
下载PDF
On Satan in Paradise Lost from the View of Milton's Loss of Freedom
2
作者 杜艳红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5年第4期49-52,共4页
The motive forces of literary crea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an author’s personal experiences.Milton experienced great losses during his lifetime,which produced deep infl uences on his poetic writing.This thesis,bas... The motive forces of literary crea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an author’s personal experiences.Milton experienced great losses during his lifetime,which produced deep infl uences on his poetic writing.This thesis,based on Freud’s"repression"and"compensation"theory,analyzes Milton’s psychological state in the creation of Paradise Lost,aiming at exploring infl uences of the poet’s experience of loss on the creation of Satan in his masterpie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AN PARADISE Lost milton LOSS of FREEDOM REPRESSION compensation
下载PDF
On the Encounter of Satan and Christ in John Milton's Paradise Lost
3
作者 SHEN Ho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5期528-541,共14页
In Milton's Paradise Lost, Satan is conspicuously depicted as the "mighty chief" (I 566) and "the dread commander" (I 589) of the rebel army. True to the Hebrew meaning of his name, Satan poses appropriately ... In Milton's Paradise Lost, Satan is conspicuously depicted as the "mighty chief" (I 566) and "the dread commander" (I 589) of the rebel army. True to the Hebrew meaning of his name, Satan poses appropriately as a grand "Adversary" (I 629; II 282) to "wage by force or guile eternal war" (I 121) against God. The poet has deliberately built up a parallel between Satan and Christ the Son, who is the commander-in-chief of the angelic army. With "Almighty arms / Gird on, and Sword upon [his] puissant Thigh" (VI 713-14), the Son certainly makes an impressive figure of warrior-general. Satan's stance as the "idol of majesty divine" is really extraordinary. During the War in Heaven, he does show superhuman courage and strength; his ability to change his bodily form has no doubt increased his potential as a warrior. Furthermore, he commands a highly disciplined army, surpassing by far the best troops in human history. All this seems to indicate Satan as a great hero. Even before God proclaims the Son to be raised "by merit" to the position of"second omnipotence" (III 309), Milton has already made it clear to the reader that Satan, too, is "by merit rais'd / To that bad eminence" (II 5-6). This ambivalent merit of Satan has incurred heated controversy among the critics. The present paper will set out to analyze the encounter between Satan and the Son in Paradise Lost, in an effort to determine the true meaning of hero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AN CHRIST John milton Paradise Lost HEROISM pagan warrior Christian virtues literary tradition
下载PDF
An Analysis of Milton's Free Will Defense From the Two Falls in Paradise Lost
4
作者 ZHU Feng-me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4年第12期1037-1043,共7页
Paradise Lost is a great epic written by John Milton. Deeply influenced by Christian Humanism, Milton fully shows his free will defense in Paradise Lost. Based on the text of Paradise Los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 Paradise Lost is a great epic written by John Milton. Deeply influenced by Christian Humanism, Milton fully shows his free will defense in Paradise Lost. Based on the text of Paradise Los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auses of Milton's free will defense, his pursuit for free will shown in the two falls in the work: Satan's fall and Adam and Eve's fall.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meaning of free will defense in Paradise Lost: it reveals his grief and anger of the failure of England revolution and shows the idea that people don't have the freedom to interfere or destroy other people's free wi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ton Paradise Lost FALL free will defense
下载PDF
Milton's Dalila: An Incarnation of Temptation
5
作者 李沁怡 《海外英语》 2019年第1期186-187,共2页
John Milton's Samson Agonistes drew on the materials from the Old Testament and told a sorrow story of Samson who experienced a misfortune and then was reborn as an Israelite hero. In Samson Agonistes, Samson'... John Milton's Samson Agonistes drew on the materials from the Old Testament and told a sorrow story of Samson who experienced a misfortune and then was reborn as an Israelite hero. In Samson Agonistes, Samson's wife Dalila is an important character, who was portrayed by Milton as an incarnation of temptation. Through building Dalila's role, Milton could represent his own understanding of Samson's story, and meanwhile Dalila's temptation influenced on Samson's destiny from his degradation to his spiritual rebir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hn milton Dalila Samson Agonistes FEMALE CHARACTER TEMPTATION
下载PDF
外国文学经典之中国化研究范例——中国内地近十年弥尔顿三部曲研究述评(2013—2022)
6
作者 吴玲英 李未雪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93,共11页
自1832年弥尔顿进入中国至2012年,中国内地研究弥尔顿三部曲的论文与著作数目逾百,而近十年来(2013—2022)相关研究发展更为迅速:一是研究内容得到纵深性开拓,特别在弥尔顿多重思想之主题探微、恶魔与英雄之人物探讨、多元文化影响之风... 自1832年弥尔顿进入中国至2012年,中国内地研究弥尔顿三部曲的论文与著作数目逾百,而近十年来(2013—2022)相关研究发展更为迅速:一是研究内容得到纵深性开拓,特别在弥尔顿多重思想之主题探微、恶魔与英雄之人物探讨、多元文化影响之风格探索等三个维度;二是研究方法取得开拓式创新,尤其是跨学科交叉探究方法和跨文化研究路径。通过将弥尔顿研究作为外国文学经典之中国化研究范例展开分析和探讨,并指出当下研究存在的拓进空间,希望能为中国内地未来的弥尔顿三部曲研究指明方向,或能为中国的外国文学经典研究提供一定的方法论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弥尔顿 弥尔顿三部曲 外国文学经典之中国化研究 中国内地 共同体
下载PDF
论弥尔顿对荷马史诗传统中女性之“他者”定位的改写——以《伊利亚特》和《失乐园》为例
7
作者 吴玲英 李蒙蒙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49,共8页
荷马在其被视为“西方最古老的史诗”《伊利亚特》里将女性人物定位为“他者”,由此开启西方史诗对女性的“自我”之探索。在西方史诗史上,随着史诗从“原始史诗”向“文学史诗”发展,史诗里的女性形象慢慢脱离“他者”而向“自我”演... 荷马在其被视为“西方最古老的史诗”《伊利亚特》里将女性人物定位为“他者”,由此开启西方史诗对女性的“自我”之探索。在西方史诗史上,随着史诗从“原始史诗”向“文学史诗”发展,史诗里的女性形象慢慢脱离“他者”而向“自我”演进。本文在分析“原始史诗”之代表《伊利亚特》中女性人物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弥尔顿在“文学史诗之冠”《失乐园》中改写了荷马史诗传统中女性之“他者”定位。首先,《失乐园》的史诗英雄虽名为亚当夏娃之整体,但很大程度上乃史诗中唯一的女性夏娃之个体,弥尔顿在塑造史诗英雄的过程中将其主要关注锁定在夏娃身上。其次,诗人始终突显夏娃的“自我”,不仅展示了夏娃因“原初自我”中的“自恋”“自傲”而堕落的经过,而且呈现了夏娃通过“自省”“自知”“自赎”而将“自我”重构为“生态自我”并获得精神再生的过程。女性人物在史诗中的重新定位是弥尔顿对史诗传统的重要贡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尔顿 《失乐园》 荷马史诗传统 《伊利亚特》 女性定位 “他者” 改写 “自我”
下载PDF
色彩探幽:米尔顿•艾弗里绘画中色彩构成与隐喻解析
8
作者 金玥彤 林均晔 《色彩》 2024年第6期70-72,共3页
米尔顿•艾弗里是20世纪美国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绘画作品以其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色彩而闻名。在他的作品中,色彩不仅仅是对客观事物的再现,更是艺术家内心情感和情绪的抒发。因此,对米尔顿•艾弗里绘画中色彩的探索不仅有助于理解他的... 米尔顿•艾弗里是20世纪美国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绘画作品以其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色彩而闻名。在他的作品中,色彩不仅仅是对客观事物的再现,更是艺术家内心情感和情绪的抒发。因此,对米尔顿•艾弗里绘画中色彩的探索不仅有助于理解他的艺术创作,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色彩在绘画艺术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尔顿•艾弗里 色彩 隐喻
下载PDF
美国设计大师Milton Glaser海报作品探析
9
作者 张浙丽 《现代装饰(理论)》 2013年第4期129-129,共1页
尽管我们对海报创作方法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当你想设计出一件优秀巨作时,似乎所有的方法都变得爱莫能助。因此,我们不仅需要设计的技法,更需要设计的思维方法。大师们的设计巨作无疑使最好的分析对象,从他们的优秀作品中我们能够分析和... 尽管我们对海报创作方法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当你想设计出一件优秀巨作时,似乎所有的方法都变得爱莫能助。因此,我们不仅需要设计的技法,更需要设计的思维方法。大师们的设计巨作无疑使最好的分析对象,从他们的优秀作品中我们能够分析和发现海报创作的精要之处本文通过介绍美国设计大师Milton Glaser海报作品并对其加以分析,从而进一步拓展设计师的眼界,提高优秀海报的创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ton Glaser 设计大师 字体设计 创作能力 平面设计 思维方法 图形创意 视觉艺术学院
原文传递
莎士比亚对青年弥尔顿的影响
10
作者 约翰·拉姆里奇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4年第1期3-22,共20页
60年前,一篇影响深远的短文证实,长期被认为是弥尔顿所有的一本品达诗集并不符合他的读者形象,这为确定弥尔顿关联提供了新的标准。这些标准使我们确信:正是弥尔顿评注了费城自由图书馆收藏的莎士比亚第一对开本。弥尔顿的编辑干预和页... 60年前,一篇影响深远的短文证实,长期被认为是弥尔顿所有的一本品达诗集并不符合他的读者形象,这为确定弥尔顿关联提供了新的标准。这些标准使我们确信:正是弥尔顿评注了费城自由图书馆收藏的莎士比亚第一对开本。弥尔顿的编辑干预和页边评注揭示了他对于传达时空环境和氛围的比喻的一贯兴趣,同时也表明弥尔顿关注歌曲和类似假面剧的娱乐活动,这意味着莎士比亚影响到了弥尔顿在17世纪30年代的诗歌发展。莎士比亚的《亨利四世》四联剧也可能在弥尔顿身上产生了共鸣,因为当时正是他抛弃在英国圣公会的职业,选择成为独立诗人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尔顿 莎士比亚 第一对开本 古文书学 页边评注 《亨利四世》四联剧 《致友人书》
下载PDF
隐含在史诗《失乐园》里的教育哲学
11
作者 陈敬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76-86,共11页
约翰·弥尔顿在书信《论教育》中对教育目的做了两种界定,在史诗《失乐园》里则通过两类天堂教师和三种话语主题、多幅启示性幻景对教育目的进行了哲学意义上的思考。拉斐尔借助天使堕落、创世和天体运行的话语主题将教育目的界定... 约翰·弥尔顿在书信《论教育》中对教育目的做了两种界定,在史诗《失乐园》里则通过两类天堂教师和三种话语主题、多幅启示性幻景对教育目的进行了哲学意义上的思考。拉斐尔借助天使堕落、创世和天体运行的话语主题将教育目的界定为上帝般理性力量的培养,米迦勒则借助人类未来的幻景将其界定为理智与情感的同步训练。两种界定实则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一种在将理性力量强化,另一种则是为善与恶的思考提供素材。二者之间又暗含某种一致:都是为了培养美德,强化意志,提升理智并使所有的官能都始终处于合适的关系之中。两类天堂老师都无意去压制感觉,而是要将感觉来培养,以便让人在造物主的形象中健康成长。这正是英国文艺复兴最后一位人文主义者的教育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弥尔顿 《失乐园》 教育目的 哲学思考
下载PDF
基于对称性思维的嵌套式结构布局——巴比特《三首钢琴曲》中第三首的音高组织逻辑
12
作者 李峥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6-166,168,共12页
巴比特在《三首钢琴曲》中汲取了勋伯格基于“结缘性”的十二音创作技法,利用倒影、移位等组织手段,使这三首钢琴曲的序列之间具有内部相对统一的总体组织原则,又在每首的元素控制程度上呈现出递进状态,在细节处展现出逻辑关系与形态布... 巴比特在《三首钢琴曲》中汲取了勋伯格基于“结缘性”的十二音创作技法,利用倒影、移位等组织手段,使这三首钢琴曲的序列之间具有内部相对统一的总体组织原则,又在每首的元素控制程度上呈现出递进状态,在细节处展现出逻辑关系与形态布局之间的联系。文章针对《三首钢琴曲》之第三首的音高组织逻辑,通过序列内部音高的构建、序列本身的换序变型以及作品整体结构这三层不同视角的分析,揭示整部作品基于对称性思维的嵌套式结构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比特 整体序列 结缘关系 嵌套式对称 三音组
下载PDF
何以苹果?——《失乐园》禁果意象的来源与演变
13
作者 刘治中 《文学与文化》 2023年第4期139-144,共6页
弥尔顿在史诗《失乐园》中两次将禁果指认为苹果,这并非《创世记》伊甸园故事的本意。在伪典、拉比犹太教和早期基督教的释经传统中,葡萄与无花果是禁果的主流意象。禁果是如何演变为苹果的?本文从相关语言、文本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历... 弥尔顿在史诗《失乐园》中两次将禁果指认为苹果,这并非《创世记》伊甸园故事的本意。在伪典、拉比犹太教和早期基督教的释经传统中,葡萄与无花果是禁果的主流意象。禁果是如何演变为苹果的?本文从相关语言、文本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历时性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禁果意象演变背后的观念加以钩沉,最后在17世纪英国知识史语境下探讨弥尔顿《失乐园》中“苹果”的意义,认为弥尔顿的苹果并非简单沿用拉丁文圣经译本中的误译,而是基于充分的自然史知识有意以作为阐释谬误的苹果表达自身对知识与善恶关系之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果 苹果 弥尔顿 意象演变
下载PDF
弥尔顿的意大利之行与《论教育》
14
作者 周兰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3年第2期122-136,共15页
弥尔顿的教育思想具有人文主义色彩。在对这种人文主义来源的研究中,学界长期以来将之归于他早年在圣保罗学校和剑桥大学基督学院所接受的正规教育,而忽略了他的出国游学经历。意大利之行是弥尔顿接受教育的最后阶段,在那之后他的身份... 弥尔顿的教育思想具有人文主义色彩。在对这种人文主义来源的研究中,学界长期以来将之归于他早年在圣保罗学校和剑桥大学基督学院所接受的正规教育,而忽略了他的出国游学经历。意大利之行是弥尔顿接受教育的最后阶段,在那之后他的身份由学生转变为教师,并写了《论教育》这一著名的小册子。本文将意大利之行作为《论教育》的重要来源进行考察,试图论证弥尔顿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他所接触的意大利社会文化和文人,并通过分析意大利之行对弥尔顿的语言观、诗学观和理想教育模式产生的影响,探讨弥尔顿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尔顿 意大利 人文主义 《论教育》
下载PDF
《失乐园》中的政治、虔敬与诗学
15
作者 戴维·斯科特·卡斯顿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3年第2期71-96,共26页
本文标题中“政治”“虔敬”“诗学”这三个押头韵的名词是弥尔顿史诗最根本的关注点。这些关注点在诗人最伟大的诗歌《失乐园》(也可算是最伟大的英语诗歌)里表现得最为明显和紧迫。然而,这首诗也提出了政治、虔敬和诗学如何结合的问... 本文标题中“政治”“虔敬”“诗学”这三个押头韵的名词是弥尔顿史诗最根本的关注点。这些关注点在诗人最伟大的诗歌《失乐园》(也可算是最伟大的英语诗歌)里表现得最为明显和紧迫。然而,这首诗也提出了政治、虔敬和诗学如何结合的问题。它们是彼此一致、互相合作,还是相互抵制和竞争?它们之间复杂的关系能说明什么?对于17世纪晚期的读者而言,这首诗意味着什么?也许更重要的是,它对今天的读者来说有什么意义,为什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尔顿 《失乐园》 政治 虔敬 诗歌
下载PDF
约翰·弥尔顿的第8首十四行诗与诗歌的力量
16
作者 斯蒂芬·B.多布兰斯基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 2023年第2期97-110,共14页
1642年秋天,英国深陷内战中,国王的军队正准备对伦敦发动进攻。对于即将到来的军事冲突,约翰·弥尔顿赋诗一首,并将诗钉在自家门上,以此表明他对语言的力量抱有的信念。本文考察弥尔顿的诗歌与其切身环境的关系,并讨论诗人对诗歌话... 1642年秋天,英国深陷内战中,国王的军队正准备对伦敦发动进攻。对于即将到来的军事冲突,约翰·弥尔顿赋诗一首,并将诗钉在自家门上,以此表明他对语言的力量抱有的信念。本文考察弥尔顿的诗歌与其切身环境的关系,并讨论诗人对诗歌话语、民族语言,以及对正义表达克服巨大困难的保护能力的坚定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弥尔顿 十四行诗 诗歌 英国内战 民族语言
下载PDF
英国米尔顿·凯恩斯新城城市品质提升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红 孙艳艳 +1 位作者 张敏 童爱香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19年第10期5-13,共9页
米尔顿·凯恩斯新城被评为英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就业率也一直居英国城市前列。本文总结了米尔顿·凯恩斯新城发展现状,并通过对新城发展阶段、产业特征以及城市创新发展政策的分析,总结得出可持续的城市规划体系、明确的产... 米尔顿·凯恩斯新城被评为英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就业率也一直居英国城市前列。本文总结了米尔顿·凯恩斯新城发展现状,并通过对新城发展阶段、产业特征以及城市创新发展政策的分析,总结得出可持续的城市规划体系、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不断完善的创业就业环境以及与时俱进的发展政策是一些全球知名企业和人才落足于此的原因,也是其成为都市圈内反磁力中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米尔顿·凯恩斯 反磁力中心 城市建设
下载PDF
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失乐园》评论综述 被引量:3
18
作者 乔莉萍 赵志勇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11-112,共2页
约翰.弥尔顿的《失乐园》被视为英国诗歌史上的最宏伟的史诗性作品。新古典主义批评的主要代表人物对这部作品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从而开创了《失乐园》的评论历程。德莱顿,着眼于《失乐园》与古希腊罗马史诗相比较,认为弥尔顿兼有荷马... 约翰.弥尔顿的《失乐园》被视为英国诗歌史上的最宏伟的史诗性作品。新古典主义批评的主要代表人物对这部作品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从而开创了《失乐园》的评论历程。德莱顿,着眼于《失乐园》与古希腊罗马史诗相比较,认为弥尔顿兼有荷马和维吉尔两人的优点;艾迪生就《失乐园》中的人物刻画、史诗的主题性质、诗人丰富的想象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他也指出了史诗中的不足;新古典主义批评的集大成者约翰逊全面肯定了史诗的道德意义及崇高的风格,但他认为弥尔顿的词汇乖癖、笨拙。这个时期的《失乐园》评论都是以新古典主义理论为根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尔顿 新古典主义 评论 综述
下载PDF
《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重新审视 被引量:15
19
作者 黄德林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5期47-52,共6页
长时期以来,《失乐园》中的撒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其形象的复杂性激发人们从不同角度进行阐释。我们认为,对撒旦形象的阐释要基于一个前提条件:撒旦究其本质是"恶棍"形象,这一点在诗中是不曾改变的;同时又进一步对撒旦形... 长时期以来,《失乐园》中的撒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其形象的复杂性激发人们从不同角度进行阐释。我们认为,对撒旦形象的阐释要基于一个前提条件:撒旦究其本质是"恶棍"形象,这一点在诗中是不曾改变的;同时又进一步对撒旦形象的复杂性作了心理解读,认为它是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相结合的产物,是诗人无意识中倾吐了自己和广大人们的苦闷、渴望和追求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尔顿 撒旦 恶棍英雄 个人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
下载PDF
论弥尔顿《失乐园》中的撒但形象及长诗主题 被引量:17
20
作者 齐宏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1期109-113,共5页
受德莱顿、布莱克等对弥尔顿《失乐园》中撒但形象误读之影响,学界认为《失乐园》是在宣扬魔鬼的反叛精神,弥尔顿与撒但同党,他通过长诗反映了17世纪的革命精神。本文认为这一观点既不合乎诗歌文本,也完全背离了弥尔顿创作撒但形象的原... 受德莱顿、布莱克等对弥尔顿《失乐园》中撒但形象误读之影响,学界认为《失乐园》是在宣扬魔鬼的反叛精神,弥尔顿与撒但同党,他通过长诗反映了17世纪的革命精神。本文认为这一观点既不合乎诗歌文本,也完全背离了弥尔顿创作撒但形象的原意。弥尔顿其实是通过《失乐园》来谴责撒但带给人类的悖逆和堕落,认为只有回归神圣真理才能带来真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尔顿 《失乐园》 撒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