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fucianism and Emotional Venting in Ming-Qing Novels: With the Cases of Heroes of the Marsh and Its Critiques
1
作者 Li Mengyuan 《孔学堂》 2016年第3期35-42,共8页
下载PDF
明清小说情节涉医描写的叙事意义
2
作者 汪燕岗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3-49,共7页
医学与叙事关系密切,中国古代小说有诸多涉医描写,在故事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情节展开的叙事动力。《金瓶梅》中的李瓶儿、《红楼梦》中的秦可卿之死,情节结构呈现因果链条,但前者显露、后者隐微;而不少明清小说的涉医情节是由巧合和偶... 医学与叙事关系密切,中国古代小说有诸多涉医描写,在故事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情节展开的叙事动力。《金瓶梅》中的李瓶儿、《红楼梦》中的秦可卿之死,情节结构呈现因果链条,但前者显露、后者隐微;而不少明清小说的涉医情节是由巧合和偶然行为组合而成,出人意料的情节发展往往是某种观念的图解。生老病死是人的生命历程,也是小说常见内容,涉医叙事在小说中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情节 涉医叙事 因果 巧合
下载PDF
论明清侠义章回小说的伦理叙事与女性观念的发展演变
3
作者 樊庆彦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120-128,共9页
明清时期,侠义章回小说逐步发展繁荣,女性人物的性别存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伦理叙事所反映出的女性观念逐渐增强,女性角色在书中所占地位也越发凸显。这反映了明清小说家对社会现实认识的逐步深入,更加符合下层民众的审美趣味,... 明清时期,侠义章回小说逐步发展繁荣,女性人物的性别存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伦理叙事所反映出的女性观念逐渐增强,女性角色在书中所占地位也越发凸显。这反映了明清小说家对社会现实认识的逐步深入,更加符合下层民众的审美趣味,从而给侠义小说的创作带来了崭新的面貌。女性角色增加与社会环境的变化、文化思潮的影响、创作观念的更新、文学艺术的发展不无关系。但是,由于封建时代伦理道德规范仍然占有统治地位,女性最终只有服膺于性别角色的固有设定,进入传统伦常秩序之中,才能获得人生价值的圆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家 侠义题材 章回小说 女性观念 伦理叙事
下载PDF
明清仙道小说的结构模式及其来源
4
作者 蒋振华 段淼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7,共11页
明清小说的繁荣,带来了小说观念和小说理论的繁富,小说家纷纷对小说的结构艺术进行深刻思考。在这个背景下,作为明清小说中一个新品种的道教仙道小说,据初步统计共48部,它们的作者都曾苦心经营过这些小说的结构模式,结果是全部48部仙道... 明清小说的繁荣,带来了小说观念和小说理论的繁富,小说家纷纷对小说的结构艺术进行深刻思考。在这个背景下,作为明清小说中一个新品种的道教仙道小说,据初步统计共48部,它们的作者都曾苦心经营过这些小说的结构模式,结果是全部48部仙道小说无一例外地按照“仙界开局式”“凡间发展式”“玉局结尾式”,即“仙界→人世→仙界”的三段结构形式来布局谋篇,这种模式同时也策应了明清文法、戏法、小说法等提倡的豹头、猪肚、凤尾的结构理论。究其原因,主要受诸如《太平经》等早期道教在经典制作上的文本模式的影响。但是明清仙道小说在结构安排、叙述风格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异性,这是服从于仙道小说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其他外在客观因素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仙道小说 仙界开局式 凡间发展式 玉局结尾式 道教经文
下载PDF
论明清小说的党争书写
5
作者 汤克勤 《嘉应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5-29,共5页
古代党争频仍、严酷,人们对“朋党”一般畏之如虎,避之不及,也有对之反思,提出“君子之朋”“小人之朋”。明清小说体现了古代朋党观念的多个层面,其党争书写表现为以下特点:小说人物基本上隶属于君子朋党和小人朋党两个群体,正邪对立,... 古代党争频仍、严酷,人们对“朋党”一般畏之如虎,避之不及,也有对之反思,提出“君子之朋”“小人之朋”。明清小说体现了古代朋党观念的多个层面,其党争书写表现为以下特点:小说人物基本上隶属于君子朋党和小人朋党两个群体,正邪对立,正反相照。其小说情节主要是:利用“朋党”之名攻击政敌;君子朋党往往斗不过小人朋党,遭到小人朋党的迫害。在党争中,君子朋党和小人朋党的胜与败,实际上皆由君王操控;朋党双方最后均遭受君王制裁甚至消灭,结局悲惨;有的明清小说客观上写出了“党争亡国”的思想。某些明清小说能迅速反映时代思潮,生动体现出朋党观念,这是其值得肯定的价值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党争书写 朋党观念
下载PDF
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锋作家对明清世情传统的承续与转换 被引量:1
6
作者 毛金灿 《写作》 2024年第1期61-70,共10页
20世纪90年代,先锋作家集体向古典文学传统汲取叙事经验,以完成审美风格的转变。这首先是源于“通俗文学热”和先锋文学“接受遇冷”带来的创作焦虑。大众化想象与精英化现实的二元对峙,倒逼先锋作家的创作观念向中国通俗文学传统急剧... 20世纪90年代,先锋作家集体向古典文学传统汲取叙事经验,以完成审美风格的转变。这首先是源于“通俗文学热”和先锋文学“接受遇冷”带来的创作焦虑。大众化想象与精英化现实的二元对峙,倒逼先锋作家的创作观念向中国通俗文学传统急剧倾斜。先锋作家试图重新承续明清世情小说的叙事资源,其文本的审美特征既有通俗文学传奇故事的基本要素,又蕴含严肃文学观照人性命运的叙述逻辑,以“外严肃,内通俗”的文学面貌,理性地汲取“雅俗融汇”的文学经验,扬弃明清小说说教劝讽的社会功效,超脱了“新写实小说”黯淡萎靡的时代情绪,进而完成对世情传统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文学 明清小说 世情传统 雅俗融合
下载PDF
明清人情小说西行之传播价值嬗变
7
作者 李颖 《怀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4-119,共6页
中国古典小说西行滥觞于明清人情小说。从18世纪初《好逑传》走进英语受众至今,该流派作品的英译传播已有300余年历史。目前,该流派中有18部作品已走入英语世界,英译本达77种。其英译传播活动以西方人发起为主,大致经历了道德教化、信... 中国古典小说西行滥觞于明清人情小说。从18世纪初《好逑传》走进英语受众至今,该流派作品的英译传播已有300余年历史。目前,该流派中有18部作品已走入英语世界,英译本达77种。其英译传播活动以西方人发起为主,大致经历了道德教化、信息猎取、价值鉴赏三个阶段,总体呈现外热内冷的局面。作品在中西交流史中的价值随着中西关系和传播环境的变化而嬗变,从实用主义逐渐走向学术鉴赏。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以时间为轴,通过历史分析法综观明清人情小说英译传播情况,揭示其流派价值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嬗变的经历和原因。同时,以史为镜,旨在通过发掘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供需契合点来提升明清人情小说英译传播效果,并为中国其他文学类型的对外传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人情小说 英译传播 传播价值
下载PDF
异境想象与现实摹写:明清小说中洞庭湖书写的双重镜像
8
作者 谷文彬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0-180,共11页
明清小说中洞庭湖书写呈现出双重镜像之表现,洞庭湖既是一个承载了爱情和神仙的文化记忆的异境空间,又是一个见证了灾害和动荡的历史事实的现实空间,从而表现出既有一脉相承的一致性和前后关联的逻辑性,也有细微隐秘的差异性和前后转化... 明清小说中洞庭湖书写呈现出双重镜像之表现,洞庭湖既是一个承载了爱情和神仙的文化记忆的异境空间,又是一个见证了灾害和动荡的历史事实的现实空间,从而表现出既有一脉相承的一致性和前后关联的逻辑性,也有细微隐秘的差异性和前后转化的变异性。这一特性的形成,既与源远流长的洞庭湖文学和文化传统的影响有关,也与明清时期水灾匪患的现实有关,小说家借此表达忧民情怀,思索生命价值,拓展了洞庭湖文学景观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洞庭湖 双重镜像 历史语境
下载PDF
近30年谶纬与明清小说研究述评
9
作者 郝振澳 杨萍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6-41,共6页
自1991年钟肇鹏的《谶纬论略》发表以来,诸多研究者将研究目光聚集到了谶纬学的研究中,21世纪是谶纬与明清小说的研究取得突破的重要时期。近30年谶纬与明清小说研究主要在明清小说中谶纬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和艺术功能等方面取得诸多... 自1991年钟肇鹏的《谶纬论略》发表以来,诸多研究者将研究目光聚集到了谶纬学的研究中,21世纪是谶纬与明清小说的研究取得突破的重要时期。近30年谶纬与明清小说研究主要在明清小说中谶纬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和艺术功能等方面取得诸多成就。但这些研究依旧处于零星、微观的阶段,缺乏从整体、宏观角度的把握,即使是已经取得重要成就的研究领域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有待后续研究继续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谶纬 明清小说 艺术功能
下载PDF
明清谐谑类小说序跋研究
10
作者 李长玉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2-27,共6页
明清谐谑类小说大量涌现,小说序跋反映出小说在成书宗旨上的反教化、反劝惩倾向,体现了明清谐谑类小说从关注笑话的功利作用向关注笑话文体本身转变。明清谐谑类小说序跋具有多样的文体特征,不仅带有小品文的清新脱俗,还有对八股文文风... 明清谐谑类小说大量涌现,小说序跋反映出小说在成书宗旨上的反教化、反劝惩倾向,体现了明清谐谑类小说从关注笑话的功利作用向关注笑话文体本身转变。明清谐谑类小说序跋具有多样的文体特征,不仅带有小品文的清新脱俗,还有对八股文文风的模拟与改造,在引用经史的同时也凝结着通俗文学的俗文学特性,展现出明清文学集大成的特点。明清谐谑类小说序跋还与小说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体现在促进传播和传播互证两个方面,序跋的广告效应无疑对小说的发展传播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整体而言,明清谐谑类小说序跋价值较高,对其研究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谐谑小说 序跋 文学特性
下载PDF
明清世情小说中的涉医文献及其文学价值
11
作者 王魁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8-93,共6页
明清世情小说中有较多求医问病场景的描写,涉及到医疗制度、医理、医药、诊疗、养生等诸多方面,再现了当时社会不同阶层就医、养生等日常生活的情状。这些涉医文献既有对望闻问切、辨证施治等医理的阐发,也有对诊疗中注重情绪与疾病关... 明清世情小说中有较多求医问病场景的描写,涉及到医疗制度、医理、医药、诊疗、养生等诸多方面,再现了当时社会不同阶层就医、养生等日常生活的情状。这些涉医文献既有对望闻问切、辨证施治等医理的阐发,也有对诊疗中注重情绪与疾病关系的叙述。就整体而言,此类涉医文献的文学书写大多具有一定的医学理论依据,同时作为文学素材,又起到了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以及揭示人物命运的作用。但涉医文献毕竟与医学文献有本质的不同,对此,我们既要充分重视,也要详加区分、核验,科学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世情小说 涉医文献 文学价值
下载PDF
谫论明清小说中的对联
12
作者 丁木子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6,40,共7页
在宋代话本中,已存在对联的雏形,至明代,对联已被成熟运用于小说的回目、篇内、回末等重要位置,成为明清小说中的主要文体表现形式之一。对联的分类丰富多样,按照内容,对联可以分为言对、事对;按照上下句表意关系,可以分为正对(顺对)、... 在宋代话本中,已存在对联的雏形,至明代,对联已被成熟运用于小说的回目、篇内、回末等重要位置,成为明清小说中的主要文体表现形式之一。对联的分类丰富多样,按照内容,对联可以分为言对、事对;按照上下句表意关系,可以分为正对(顺对)、反对(逆对)、流水对(串对)。对联可以帮助小说传达情感、营造意境,为读者提供线索、串联情节,并通过评价和暗示更好地刻画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联 明清小说 类型 作用
下载PDF
刘清源《巧奇冤全传》与明清司法观念的实践化
13
作者 余辉 顾宇涵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04-112,共9页
清嘉庆年间刘清源撰《巧奇冤全传》是山东临朐县第一部白话说唱小说,书中包含前后一个家族中多个离奇疑案,涉及大量法律问题。《巧奇冤全传》曾在民国年间成为民间流行鼓词并经多次刊印,该书另一版本《瑞白传》则证明了其故事在黑龙江... 清嘉庆年间刘清源撰《巧奇冤全传》是山东临朐县第一部白话说唱小说,书中包含前后一个家族中多个离奇疑案,涉及大量法律问题。《巧奇冤全传》曾在民国年间成为民间流行鼓词并经多次刊印,该书另一版本《瑞白传》则证明了其故事在黑龙江省双城、阿城一带满族中流传,在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但此书甚少被以往学者发现研究,通过对本书主要案件的分析,可体现出明清司法现实和故事背后体现的民间法律观念,为我国现代法律制度建设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巧奇冤全传》 明清白话小说 法律传播
下载PDF
明清小说戏曲中的女子“断发”情节研究
14
作者 王雪娇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0-68,共9页
“断发”之举,渊源有自,其来尚矣。早在原始社会,“断发”行为就是因地制宜的百越民俗和悖礼犯义的中原禁忌,与地域因素、生活方式、民族意识乃至社会伦理关联密切。而聚焦历史上发生的真实断发事件,主体犹以女性居多,女子“断发”的背... “断发”之举,渊源有自,其来尚矣。早在原始社会,“断发”行为就是因地制宜的百越民俗和悖礼犯义的中原禁忌,与地域因素、生活方式、民族意识乃至社会伦理关联密切。而聚焦历史上发生的真实断发事件,主体犹以女性居多,女子“断发”的背后暗含了其婚恋状况的反映、贞节观念的体现和内心悲愤的宣泄,现实寓意丰富深厚。明清小说戏曲借用此种情节结构,渲染描绘,呈现了矢志守节,割发立誓;男女恋爱,截发传情;意同折辱,剃发受惩;内心悲愤,断发绝念;夫妻分离,剪发寄情;看破红尘,削发空门;迫于生计,祝发谋生等特定类型。此情节叙写了不同情境下的个体故事,代表了不同遭遇下的女性心声,蕴含了广博精深的文化内蕴和独树一帜的审美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断发 明清 小说 戏曲
下载PDF
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中袭旧诗词的特征及成因
15
作者 杨志君 段海波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2-103,共12页
明末清初的9部代表性拟话本小说掺入了大量的古代诗词,其中诗歌275首、词作82首。拟话本小说中的袭旧诗词,以唐诗、宋词为主,是唐诗、宋词经典化的一种表现;以小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名家名作;以通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典雅含蓄的诗词;大... 明末清初的9部代表性拟话本小说掺入了大量的古代诗词,其中诗歌275首、词作82首。拟话本小说中的袭旧诗词,以唐诗、宋词为主,是唐诗、宋词经典化的一种表现;以小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名家名作;以通俗诗词为主,较少选用典雅含蓄的诗词;大部分诗词带有劝诫意义,承载着作者的教化意图。这些特点的形成,缘于明末清初“轶宋窥唐”的文学主张、通俗诗词受明人追捧及书商青睐、小说对道德劝诫的重视、儒家的“诗教”传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拟话本小说 袭旧诗词 唐诗宋词 通俗诗词
下载PDF
由明清小说看“称谓之不古”现象
16
作者 樊瑞冬 《现代语文》 2024年第6期78-83,共6页
在称呼语的使用方面,古人往往会严格遵守礼仪规范,并表现出鲜明的阶级属性或文化阶层属性。从明代后期至清代中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发生了很大改变,这也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 在称呼语的使用方面,古人往往会严格遵守礼仪规范,并表现出鲜明的阶级属性或文化阶层属性。从明代后期至清代中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发生了很大改变,这也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蒲松龄曾在《聊斋志异》中批判“称谓之不古”现象,而在《醒世姻缘传》《儒林外史》《红楼梦》中,也出现了不顾现实身份而任意改变称呼语的描写。称呼语反映着人们的社会属性,与整个社会文化、思想背景息息相关。在古典小说中,称谓具有点石成金的效果,分析不同阶层、地位之间使用称呼语的差别,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而探寻其背后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呼语 “称谓之不古” 明清小说 社会属性 民族心理
下载PDF
论明清小说命名的文化内涵
17
作者 蔡亚平 程国赋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共11页
小说命名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中最直观、最直接的外在形式之一,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不同时期小说作家的创作思想和文学观念。论文立足于小说文本,从文化学研究视角切入,探讨明清小说命名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特色,重点阐述明... 小说命名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中最直观、最直接的外在形式之一,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不同时期小说作家的创作思想和文学观念。论文立足于小说文本,从文化学研究视角切入,探讨明清小说命名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特色,重点阐述明清小说命名与民俗文化、科举文化、避讳文化等之间的关系。“三言”、《金瓶梅》《红楼梦》等小说中的人物命名折射出寄名、七夕“乞巧”等民俗文化;《女举人传》《女开科传》等小说命名包含科举因素,《封神演义》《镜花缘》等以金榜、题名录形式设置“榜”式结构的小说更是与科举文化密切相关;《水浒传》《红楼梦》《七侠五义》等小说中的人物命名反映了明清时期的避讳文化,“避讳”对相关小说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命名 民俗文化 科举文化 避讳文化
下载PDF
明清小说中喜脉诊断的叙事伦理困境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远达 《中医药文化》 2023年第6期544-554,共11页
“喜脉”诊断叙事挽结了医术、叙事、宗族与伦理诸要素,是探究传统医学叙事伦理困境的绝佳个案。《素问》《灵枢》等传统医学早期文本为临床医患沟通提供了原则性的伦理“指南”,而明清时代《红楼梦》《娱目醒心编》《风月梦》等小说和... “喜脉”诊断叙事挽结了医术、叙事、宗族与伦理诸要素,是探究传统医学叙事伦理困境的绝佳个案。《素问》《灵枢》等传统医学早期文本为临床医患沟通提供了原则性的伦理“指南”,而明清时代《红楼梦》《娱目醒心编》《风月梦》等小说和医案医话等叙事文本则为解决叙事伦理困境提供了具身性的医学情境。首先,上述文本呈现出医生受制于性别秩序等礼法习俗,无法准确辨证,难以兼顾病家颜面与宗族秩序,极易丧失医患互信,造成双输局面的叙事伦理困境;其次,叙述者将喜脉误诊归因于医患地位不平等、患者信息不全面、医生叙事能力差和医德缺位等缘由;最后,明清小说与医案还从讲脉清晰、曲为周全和挑战禁忌三个层次提出了破解叙事伦理困境的诊疗经验。喜脉诊断的叙事伦理困境破解对于叙事医学中国化之借鉴意义,可谓见微知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脉叙事 明清小说 叙事医学 具身性
下载PDF
关注灾害学与文学、民俗关系研究——《明清灾害叙事、御灾策略及民间信仰》感言
19
作者 万建中 《蒲松龄研究》 2023年第4期134-143,共10页
古代中国有着在世界上罕有可比的“荒政”制度、文献与赈灾实践经验,特别是明清荒政文献、民俗资源,为如何认识、应对和总结御灾策略,提供了宝贵资料。如何将灾害、御灾民俗资源最大限度地搜罗、审视,充分体现出民俗学的包容力。《明清... 古代中国有着在世界上罕有可比的“荒政”制度、文献与赈灾实践经验,特别是明清荒政文献、民俗资源,为如何认识、应对和总结御灾策略,提供了宝贵资料。如何将灾害、御灾民俗资源最大限度地搜罗、审视,充分体现出民俗学的包容力。《明清灾害叙事、御灾策略及其民间信仰》体现了明清民俗信仰研究,与明清小说、野史笔记文献等多学科较大幅度的结合,具有超现象性意义、跨学科性探索、整体性审视、实践应用性强四个特点。该著还体现出将民俗记忆、小说野史与晚清报纸副刊告灾募捐图画同赈灾、民间自救互助书写结合,同时,把揭露赈灾不法现象及唤起中外人士多方赈灾的小说描写,综合总结,增大了应灾工程及相关民俗现象的理解深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灾害叙事 民间信仰 民间故事 明清小说 跨学科
下载PDF
矛盾法则:文本现象与创作方法之契合——明清小说名著“矛盾”现象研究的新开拓
20
作者 刘卫英 《大连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48-53,63,共7页
明清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多有矛盾处,《红楼梦》亦不例外。而与“索引红学”“考证红学”均不同,《<红楼梦>“矛盾”现象考论》是文学的哲学研究著作。一是在“红学”方法论层面做有意探索;二是尝试着《红... 明清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多有矛盾处,《红楼梦》亦不例外。而与“索引红学”“考证红学”均不同,《<红楼梦>“矛盾”现象考论》是文学的哲学研究著作。一是在“红学”方法论层面做有意探索;二是尝试着《红楼梦》文学研究的体系性建构;三是对《红楼梦》接受与传播中“矛盾”现象予以探讨,关注文学理论体系四要素之二要素:“读者+社会”两维。该书特别着力于《红楼梦》文学研究的哲学思考,意在揭示小说“矛盾”现象的超现实意义及其辩证法则的认识论价值,以及文学书写中“矛盾法则”的精神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明清小说 “矛盾”现象 矛盾法则 主体认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