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 of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 in the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the Middle andUpper Proterozoic in the Ming Tombs Area, Beijing
1
作者 LI Rufe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 (δ13C and δ18O) in the depositional sequences of Gaoyuzhuangian, Yangzhuangian and Wumishanian ag...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 (δ13C and δ18O) in the depositional sequences of Gaoyuzhuangian, Yangzhuangian and Wumishanian ages of the established Middle and Upper Proterozoic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in the Ming Tombs area lying in western Yanshan Mountain of Beijing. Besides, sketchy determination of δ13C and δ18O was also performed for other formations and members. Th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lear-water carbonate sediments, δ13C and δ18O, featuring smaller variation of δ13C but larger variation of δ18O, can well delineate the relative change of sea level, which reflects the difference of primary sedimentary settings; in the presence of terrigenous substances, δ13C values vary greatly while δ18O slightly; the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 show marked changes at sequence boundaries. Besides, particular patterns can be found in regard to the distribution of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 within the sequ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g tombs in the western Yanshan Mountains of Beijing Middle and Upper Proterozoic sequence stratigraphy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
下载PDF
SHRIMP ages of detrital zircons from the Changcheng System in the Ming Tombs area,Beijing:Constraints on the protolith nature and maximum depositional age of the Mesoproterozoic cover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被引量:62
2
作者 WAN Yusheng1,2, ZHANG Qiaoda1 & SONG Tianrui1 1.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China 2. Beijing SHRIMP Laboratory, Beijing 100037, China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to Wan Yusheng (e-mail: wanyusheng@cags.net.c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3年第22期2500-2506,共7页
The Mesoproterozoic Changcheng System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Determining its time of deposition and sources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Precambrian crustal evolu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 The Mesoproterozoic Changcheng System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Determining its time of deposition and sources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Precambrian crustal evolu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This paper suggests age distribution patterns for detrital zircons from clastic sediments of the Changcheng System in the Ming Tombs area, Beijing. Samples of feldspar-bearing sandstone (CHc-2) and pure sandstone (CHc-9)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Changzhougou Formation, which constitutes the basal part of the Changcheng System. Detrital zircons show an age range from 2.35 to 2.60 Ga. However, sample CHc-9 in the upper Changzhougou Formation also contains some zircons with ages of 1.9-1.8 Ga and 2.3-2.1 Ga. The age patterns lead to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Most of the detrital material came from a source area composed predominantly of ~2.5 Ga continental crust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2) 1.9-1.8 Ga reflects the age record of Palaeoproterozoic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al event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and (3) the oldest age for deposition of the Changcheng System is 1.8 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原岩 中国 北部地区 地壳演变
原文传递
A PROBABLE EARTHQUAKE-TSUNAMI SEQUENCE IN PRECAMBRIAN CARBONATE STRATA OF MING TOMBS DISTRICT, BEIJING 被引量:16
3
作者 宋天锐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88年第13期1121-1124,共4页
Many abnormal sedimentary structures in the Precambrian carbonate strata of the Ming Tombs District,Beijing, are recognized by the author as a probable earth- quake-tsunami sequence. These structures include a series ... Many abnormal sedimentary structures in the Precambrian carbonate strata of the Ming Tombs District,Beijing, are recognized by the author as a probable earth- quake-tsunami sequence. These structures include a series of soft sedimentary de- formation and elasticoplastic folding and are implicated not only in geological cat- astrophic events but also more or less in the prediction of recent earthqua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g tombS earthquake-tsunami structure graded BEDDING
原文传递
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Dynasty
4
《China Today》 2001年第5期26-31,共6页
关键词 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Dynasty
下载PDF
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5
《ChinAfrica》 2018年第8期60-61,共2页
Built between 1368 and 1911, The 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1368- 1644) and Qing (1644-1911) dynaslies includes Xianling Tombs of theMing Dynast). Eastern and Western Qing Tornbs, Xiaoling Tomb of the Ming Dynasty.
关键词 Imperial tomb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下载PDF
世界遗产地保护传承导向的镇域国土空间规划探索
6
作者 袁方 吴克捷 +1 位作者 林泷嵚 刘李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444,共10页
自北京总规批复以来,国土空间规划按照三级三类四体系的整体框架层层推进,镇域国土空间规划作为“中腰”部分,重在对控制要求的上传下达,做好各类指标和空间管控要素的刚性传导.北京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是全国文化中心,如何保护好北... 自北京总规批复以来,国土空间规划按照三级三类四体系的整体框架层层推进,镇域国土空间规划作为“中腰”部分,重在对控制要求的上传下达,做好各类指标和空间管控要素的刚性传导.北京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是全国文化中心,如何保护好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将历史文化保护的要求更好地传导到镇域国土空间规划中,又能向下贯彻落实,指引城乡发展建设,让历史文化遗产能够保得住、用得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在分析世界遗产地面临的核心挑战的基础上,提出镇域国土空间规划应转变认知,协调好“遗产与区域、文物与本底、文化与空间、保护与发展”四组关系,并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乡镇发展共荣的十三陵实践为例,搭建起“整体认知-格局引领-分层保护-传承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框架,以期能给相关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地 国土空间规划 历史文化保护 十三陵
下载PDF
明宁靖王夫人吴氏墓出土团窠双龙戏珠纹暗花缎褶裙形制考 被引量:1
7
作者 高丹丹 王亚蓉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94-103,117,共11页
对明代吴氏墓出土团窠双龙戏珠纹暗花缎褶裙形制进行研究推考,探讨明代命妇褶裙形制特征。运用实验考古学、文献图像查阅、个案分析与多元类比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裙的出土背景、面料、形制、裙片拼缝方式、褶裥制式及数量、裙与上衣组配... 对明代吴氏墓出土团窠双龙戏珠纹暗花缎褶裙形制进行研究推考,探讨明代命妇褶裙形制特征。运用实验考古学、文献图像查阅、个案分析与多元类比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裙的出土背景、面料、形制、裙片拼缝方式、褶裥制式及数量、裙与上衣组配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团窠双龙戏珠纹暗花缎褶裙为两片一腰样式的侧褶裙,裙片共用七幅料拼缝,裙两侧捏“四对四”抱合对褶,为明代较为典型的褶裙制式,具有明显的传承性;该裙与墓中出土短上衣组配,体现了弘治年间江南地区命妇着装的礼仪性与时尚性,代表了明中期命妇典型的生活着装配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藩王 宁靖王夫人 吴氏墓 褶裙 形制
下载PDF
明十三陵遗址生长树木受力及破坏分析
8
作者 吕宁 安程 马田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4年第5期67-77,共11页
作为世界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的明十三陵具有极高的突出普遍价值和文物、文化价值,其核心遗存13座帝陵中有12座存在文物本体上生长树木的情况,造成方城、宝城砖石墙体的多种残损和持续增长的、不定性的安全威... 作为世界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的明十三陵具有极高的突出普遍价值和文物、文化价值,其核心遗存13座帝陵中有12座存在文物本体上生长树木的情况,造成方城、宝城砖石墙体的多种残损和持续增长的、不定性的安全威胁。为解决文物保护与古树名木保护之间的矛盾,工作组在现场检测和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树木和文物关系的简化模型,分析树木在自重、风荷载、雪荷载之下破坏文物本体的机理,并归纳为6种类型,最终通过边界条件,为后续如何处理树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十三陵遗址 模型 树木受力分析 破坏
下载PDF
北京市十三陵林场管理处生物多样性分析与思考
9
作者 张恒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该文通过2021年在十三陵林场管理处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通过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野猪、岩松鼠和亚洲狗獾是十三陵林场管理处较为优势的兽类物种,整体生物多样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②鸟类物种丰富度在天然和恢复较好的混交林和... 该文通过2021年在十三陵林场管理处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通过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野猪、岩松鼠和亚洲狗獾是十三陵林场管理处较为优势的兽类物种,整体生物多样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②鸟类物种丰富度在天然和恢复较好的混交林和阔叶林中较高;③建议减少人类的干扰,杜绝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行为,从而打造良好的城市名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陵林场管理处 生物多样性 兽类 鸟类
下载PDF
山西汾阳冯家庄明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10
作者 王京燕 曾彩婷(绘图) 崔俊俊(执笔/绘图) 《文物季刊》 2024年第1期50-64,共15页
2019年11月,为配合汾阳博物馆项目建设发掘了两座明代墓葬,墓葬形制均为仿木结构八角形砖雕壁画墓,墓室装饰风格及壁画内容相近,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年代应为明代初年,为研究这一时期的丧葬制度提供了新材料。
关键词 汾阳 明代 壁画墓
下载PDF
基于明代毕宗贤墓出土棉布衣的造型研究与数字化复原
11
作者 苑月欣 刘大玮 朱博伟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4-73,共10页
明代毕宗贤墓出土棉布衣因其结构保存完整,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本文以出土棉布衣实物为研究对象,考证其称谓,探析其服装造型,并使用CLO3D数字化技术实现明代服装造型虚拟复原。以直观的角度呈现基于明代无摆式曳撒的着装搭配,并探讨数... 明代毕宗贤墓出土棉布衣因其结构保存完整,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本文以出土棉布衣实物为研究对象,考证其称谓,探析其服装造型,并使用CLO3D数字化技术实现明代服装造型虚拟复原。以直观的角度呈现基于明代无摆式曳撒的着装搭配,并探讨数字化复原作为一种新型古代服饰复原手段的必要性与局限性,为古代纺织服饰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宗贤墓 明代服装结构 曳撒 数字化复原
下载PDF
风景园林墓葬遗产保护刍议——以萧大亨墓为例
12
作者 徐放 张佳玮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2期231-234,共4页
文章通过对萧大亨墓遗址的现场考察,研究了墓址现状及构筑物、石像生的摆放形式。将萧大亨与明朝同等身份的历史人物的墓地做了分析对比,推测出萧大亨墓址石像生可能存在的布局失误,以期推动风景园林专业对历史古墓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利用。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泰山 萧大亨 墓葬 明朝
下载PDF
明十三陵石五供香炉的形态与雕刻研究
13
作者 王啸宇 肖东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2期35-40,共6页
石五供最早见于明成祖朱棣的明长陵,是明清皇家陵寝建筑中极具拟物特征性和礼制象征性的石质供养祭祀器具。石五供由“石供案”和“石供器”构成,与佛教祭祀器具“三具足”关联密切。本文以明十三陵中石五供的香炉为研究对象,采用贴近... 石五供最早见于明成祖朱棣的明长陵,是明清皇家陵寝建筑中极具拟物特征性和礼制象征性的石质供养祭祀器具。石五供由“石供案”和“石供器”构成,与佛教祭祀器具“三具足”关联密切。本文以明十三陵中石五供的香炉为研究对象,采用贴近摄影测量测绘技术,记录香炉形体的三维数据;并以帝陵营建时间为序,对各自香炉的形态、尺度、题材、雕刻技艺等内容进行比较研究,梳理出明十三陵中石五供的香炉历史源流,概括了其形态特征的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十三陵 石五供 香炉 圆雕 形态特征
下载PDF
北京明代帝陵神功圣德碑碑座形态研究
14
作者 武倩 肖东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6期7-11,共5页
神功圣德碑是明清皇家陵寝中具有瞻仰性质的礼制构筑物,旨在歌颂皇帝的功德。作为帝陵空间序列的关键节点,神功圣德碑呈现与包涵了独特的历史信息及价值。本文以北京明代帝陵中的神功圣德碑碑座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贴近摄影和3d激光扫... 神功圣德碑是明清皇家陵寝中具有瞻仰性质的礼制构筑物,旨在歌颂皇帝的功德。作为帝陵空间序列的关键节点,神功圣德碑呈现与包涵了独特的历史信息及价值。本文以北京明代帝陵中的神功圣德碑碑座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贴近摄影和3d激光扫描的测绘调查技术记录碑座的三维数据,对碑座的形态、题材和雕刻技艺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梳理了其历史源流,概括了其形态特征的演变规律,揭示了神功圣德碑在明代陵寝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十三陵 景泰陵 神功圣德碑 碑座 形态特征
下载PDF
明代宁夏巡抚王邦瑞所作墓志铭浅析
15
作者 赵文雨 杨学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7期60-64,共5页
墓志铭在当今文学研究界逐渐受到更多关注,它所涉及的丧葬文化观念、古人生平事迹、叙事文学发展等都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与史学价值。明朝时期,政治与社会经济发展到了新阶段,墓志铭这种与社会密切联系的文体也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进一... 墓志铭在当今文学研究界逐渐受到更多关注,它所涉及的丧葬文化观念、古人生平事迹、叙事文学发展等都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与史学价值。明朝时期,政治与社会经济发展到了新阶段,墓志铭这种与社会密切联系的文体也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明代巡抚王邦瑞著有《王襄毅公集》二十卷(附录一卷),其中收录墓志铭14篇,在艺术表现上,这些墓志铭展现出求真务实、灵活多变的特点,体现了王邦瑞的文学功底与特色,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学价值。该文从创作动机和墓主身份两个角度做王邦瑞墓志铭创作考略,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王邦瑞墓志铭作品的特点,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文学 王邦瑞 墓志铭 士商关系 墓主分析 女性文学
下载PDF
基于GIS的视觉景观影响定量评价方法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31
16
作者 张林波 王维 +1 位作者 吴春旭 熊严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784-2791,共8页
在人地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一些可能产生视觉景观不良影响的项目不得不建设于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遗迹等视觉景观敏感区内或附近,为避免建设项目对自然、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或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视觉景观环境影响... 在人地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一些可能产生视觉景观不良影响的项目不得不建设于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遗迹等视觉景观敏感区内或附近,为避免建设项目对自然、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或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视觉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的研究多数集中在理论综述和定性的评价。以某建设项目对明十三陵景区的景观影响评价为例,对如何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开展视觉景观环境影响定量评价研究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S 视觉景观 环境影响 定量评价 明十三陵
下载PDF
北京十三陵地区中—新元古界碳酸盐岩Pb-Pb年龄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巧大 宋天锐 +1 位作者 和政军 丁孝忠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6-423,共8页
对北京十三陵地区中—新元古界碳酸盐岩进行了系统地采样和^(207)Pb/^(204)Pb-^(206)Pb/^(204)Pb年龄测定。共测定了63个样品(大部分样品采取两种溶解方式),得到中元古界雾迷山组第三段的^(207)Pb/^(204)Pb-^(206)Pb/^(204)Pb等时线年龄... 对北京十三陵地区中—新元古界碳酸盐岩进行了系统地采样和^(207)Pb/^(204)Pb-^(206)Pb/^(204)Pb年龄测定。共测定了63个样品(大部分样品采取两种溶解方式),得到中元古界雾迷山组第三段的^(207)Pb/^(204)Pb-^(206)Pb/^(204)Pb等时线年龄为1373±92Ma(95%置信度误差,下同,MSWD=4.7),杨庄组为1488±55Ma(MSWD=14),高于庄组第三段为1608±74Ma(MSWD=8.1)。这些年龄数据与目前已有地质记录相吻合。串岭沟组的碳酸盐相的^(206)Pb/^(204)Pb-^(207)Pb/^(204)Pb未构成等时线,但全岩的^(206)Pb/^(204)Pb-^(207)Pb/^(204)Pb比碳酸盐相具有更明显的线性趋势,其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另外,根据同一个样品用稀盐酸溶解和用氢氟酸加硝酸混合酸溶解的铅同位素比值的接近的现象,显示碳酸盐岩中的硅质没有陆源的特征,是沉积盆地中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陵地区 中元古界 碳酸盐岩 同位素地质年龄 Pb-Pb法 北京
下载PDF
北京十三陵中元古代串岭沟期地质事件的探索 被引量:14
18
作者 宋天锐 和政军 +1 位作者 丁孝忠 张巧大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0-406,共7页
宏观、微观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证明在北京十三陵中元古界长城系串沟组有地质事件层。宏观标志包括一系列地震滑塌、砂体液化、层内错断和角砾化构造等;微观标志包括火山晶屑、火山玻璃的假像、显微层内错位等。地球化学资料表明,Re、Os... 宏观、微观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证明在北京十三陵中元古界长城系串沟组有地质事件层。宏观标志包括一系列地震滑塌、砂体液化、层内错断和角砾化构造等;微观标志包括火山晶屑、火山玻璃的假像、显微层内错位等。地球化学资料表明,Re、Os及其同位素和Ir含量异常,某些稀有元素含量的对比等等,都有可能说明地质事件引起了异常现象的出现。笔者认为串岭沟组的地质事件是由于燕山裂陷槽形成早期的火山活动及由其引发的地震事件产生的。根据北京十三陵串岭沟组地质事件记录的研究,对比蓟县、宽城和曲阳等地的剖面后,笔者认为十三陵地区的串岭沟组相当于蓟县串岭沟组的上部层位。此外,串岭沟组出现火山—地震事件可能导致常州沟组后生动物遗迹化石的延续性被破坏;串岭沟组和常州沟组泥岩中有可能存在自生独居石,自生独居石为U,Th-Pb法同位素测年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事件 元古界 串岭沟组 北京十三陵
下载PDF
北京十三陵不同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研究 被引量:65
19
作者 徐娟 余新晓 席彩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9-193,共5页
对北京十三陵林场4种林分枯落物层及土壤层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侧柏林枯落物的总蓄积量为3.67 t/hm2,最大持水量为8.54 t/hm2,有效拦蓄量为9.83 t/hm2;油松林枯落物的总蓄积量为12.44 t/hm2,最大持水量为20.45 t/hm2,有效拦蓄量... 对北京十三陵林场4种林分枯落物层及土壤层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侧柏林枯落物的总蓄积量为3.67 t/hm2,最大持水量为8.54 t/hm2,有效拦蓄量为9.83 t/hm2;油松林枯落物的总蓄积量为12.44 t/hm2,最大持水量为20.45 t/hm2,有效拦蓄量为26.75 t/hm2;黄栌林枯落物的总蓄积量为12.29 t/hm2,最大持水量为21.81 t/hm2,有效拦蓄量为26.67 t/hm2;黄栌、油松混交林枯落物的总蓄积量为13.27 t/hm2,最大持水量为21.10 t/hm2,有效拦蓄量为27.29 t/hm2;②未分解层枯落物10 h基本达到饱和,半分解层在8 h已经达到饱和,持水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为Q=aln(t)+b;枯落物在浸水的0.5 h内吸水速率最大,4 h左右时下降速度明显减缓,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为V=ktn。③油松林土壤层持水能力最强,为206.9 t/hm2,黄栌、油松林土壤层的持水能力最差,为130.2 t/hm2,并利用幂函数对入渗速率和入渗时间进行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落物 森林土壤 水文效应 十三陵林场
下载PDF
北京十三陵-西山髫髻山组火山岩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20
作者 于海飞 张志诚 +2 位作者 帅歌伟 陈彦 汤文豪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7-826,共20页
北京西北部地区分布着大量的火山岩,对北京西山大台和十三陵地区的髫髻山组火山岩分别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和LA-ICP-MS定年,并对十三陵地区的髫髻山组火山岩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十三陵地区的髫髻山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北京西北部地区分布着大量的火山岩,对北京西山大台和十三陵地区的髫髻山组火山岩分别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和LA-ICP-MS定年,并对十三陵地区的髫髻山组火山岩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十三陵地区的髫髻山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和北京西山髫髻山组火山岩具有相似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Al2O3、CaO、Na2O,低TiO2和MgO,在TAS图中落入粗安岩和英安岩区域,REE分馏明显,LREE富集,HREE亏损,Eu异常不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Sr、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高的Sr/Y比值,同时Yb和Y的含量较低。在大台地区,分别获得了髫髻山组火山岩底部角砾岩和中部安山岩的SHRIMP 锆石U Pb年龄为152.1±1.9Ma、149±2Ma,侵入到髫髻山组下覆九龙山组地层中一闪长岩岩床年龄为149±3.2Ma;在十三陵地区,分别获得了髫髻山组底部凝灰岩、中部火山角砾岩和上部安山岩的LA-ICP-MS 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57.2±1.2Ma、155.2±1.7Ma、153.1±2.2Ma。结合前人研究,十三陵地区髫髻山组火山时代为157~153Ma,大台地区髫髻山组火山活动时间为152~137Ma,十三陵地区的火山活动时间要稍早于北京西山大台地区。大台地区和十三陵地区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及区域地质特征表明,北京西山和十三陵地区喷发时间的差异是由于燕山运动所形成不整合面的穿时性导致的,位于髫髻山组之下的不整合是一个主不整合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西山 十三陵 髫髻山组 燕山运动 不整合面 穿时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