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gnostic value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following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被引量:44
1
作者 Xiao-ru Che Yong-jie Wang Hai-yan Zheng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3期169-173,共5页
BACKGROUND:The incidence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has been increasing during the recent years in low-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With high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rates,it brings huge burden to th... BACKGROUND:The incidence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has been increasing during the recent years in low-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With high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rates,it brings huge burden to the families.It lacks evidence regarding the application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ICP)monitoring in HICH.In the current study,the authors aimed to evaluate whether ICP monitoring could make any difference on the prognosis of HICH patients afte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ETHODS:A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116 HICH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between 2014 and 2016,was performed.The effects of ICP monitoring on 6-month mortality and favorable outcomes were evaluated by univariate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ICP monitors were inserted into 50 patients.Patients with ICP monitoring had a significantly better outcome(P<0.05).The average in-hospital duration in patients with ICP monitoring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patients without ICP monitoring(16.68 days vs.20.47 days,P<0.05).Mortality rates between ICP monitoring and no ICP monitoring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16.0%vs.15.1%,P=0.901).On univariate analysis,age,Glasgow Coma Scale(GCS)on admission and presence of ICP monitor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6-month favorable outcomes.CONCLUSION:ICP monitoring is associated with a better 6-month functional outcome compared with no ICP monitoring.Future study is still needed to confirm our results and elucidate which subgroup of HICH patients will benefit most from th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intervention and ICP monito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tracranial pressur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下载PDF
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轻中度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2
作者 魏峰 李修龙 +2 位作者 张雷 董国平 崔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期46-49,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应用在轻中度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中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轻中度的基底核区HICH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方式治疗,研究组实施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 目的分析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应用在轻中度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中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轻中度的基底核区HICH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方式治疗,研究组实施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与对照组77.50%相比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13.64±2.12)分比对照组的(19.74±5.26)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注意评分(5.71±0.43)分、命名评分(2.76±0.24)分、语言流畅评分(1.99±0.37)分、定向力评分(5.97±0.45)分、延迟记忆评分(2.96±0.33)分、抽象思维评分(1.65±0.33)分、视空间的执行能力评分(4.79±0.53)分、总分(23.85±5.47)分与对照组的(4.12±0.49)、(2.04±0.03)、(1.52±0.08)、(4.06±0.32)、(1.76±0.14)、(1.14±0.21)、(4.02±0.46)、(17.28±2.35)分相比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50%与对照组25.00%相比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应用在轻中度的基底核区HICH患者效果较好,可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其神经功能,帮助患者提升认知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能有效促进其早日康复,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颅内血肿 微创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认知功能 基底核区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微创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李铁男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4期117-121,共5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微创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微创手术组、开颅手术组两组,每组各50例。统计分析两组血肿清除效果、颅内压、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微创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微创手术组、开颅手术组两组,每组各50例。统计分析两组血肿清除效果、颅内压、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手术组和开颅手术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分别为96.00%(48/50)和98.00%(49/50),差异不显著(χ^(2)=0.000,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的颅内压、NDS评分、MB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颅内压、NDS评分均低于手术前(P<0.05),MB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手术前(P<0.05),微创手术组患者的颅内压、NDS评分均低于开颅手术组(P<0.05),MB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开颅手术组(P<0.05)。微创手术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00%(48/50)高于开颅手术组82.00%(41/50)(χ^(2)=5.005,P<0.05)。微创手术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少于开颅手术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颅手术组(P<0.05),住院费用低于开颅手术组(P<0.05)。微创手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00%(7/50)低于开颅手术组38.00%(19/50)(χ^(2)=7.484,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微创手术的效果较开颅手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手术 微创手术
下载PDF
ICP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中的指导价值
4
作者 黎文汉 罗斌 王玉波 《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9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给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过程中行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的价值。方法选取天津市环湖医院在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6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术中通过普通技术完成血肿穿刺操作,观察... 目的探讨给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治疗过程中行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的价值。方法选取天津市环湖医院在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6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术中通过普通技术完成血肿穿刺操作,观察组术中行ICP监测,观察患者血肿抽吸量、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血肿抽吸量与初始量对比的体积比相比对照组均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20、12.703,P<0.05);观察组平均血肿清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均显著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27、13.229,P<0.05);观察组术后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15%,对照组为36.3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2,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手术治疗期间行ICP监测,可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患者术后更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手术 颅内压 血肿量 并发症 术后住院时间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手术清除脑室内血肿后液压耦合监测颅内压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虞凯迪 宋黄成 +5 位作者 龚辉 顾旭辉 袁斌斌 刘婷婷 王耀娟 虞聪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7期780-784,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清除脑室内血肿后采用液压耦合技术监测颅内压的疗效及优势。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21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海门医院收治的60例脑室内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术中清除血肿分为神经内镜下清除脑室内血肿+...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清除脑室内血肿后采用液压耦合技术监测颅内压的疗效及优势。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21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海门医院收治的60例脑室内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术中清除血肿分为神经内镜下清除脑室内血肿+外引流(内镜组30例)和单纯侧脑室穿刺+外引流(单纯组30例)。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出血量、出血部位)、术后采用液压耦合监测颅内压数据、术后脑室外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脑积水和3个月时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量表评分,观察内镜组和单纯外引流组短期和长期预后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内镜组颅内压均值明显低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3、14.95、40.00、26.20、22.07、20.50、45.40,P<0.05);术后30 d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较术前明显降低,且与单纯组相比,内镜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0,P<0.05)。术后内镜组患者血肿量少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预后结果显示,内镜组的血肿清除率高于单纯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引流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颅内感染、脑积水)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预后结果显示,内镜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单纯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04,P<0.05)。结论:应用神经内镜清除脑室内血肿+外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具有微创、血肿清除率高、并发症少和改善患者预后的优点,同时采用液压耦合技术监测颅内压具有准确、方便、价廉的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脑室内出血 微创手术 液压耦合 颅内压 疗效
下载PDF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杨子伟 周海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6期42-44,共3页
目的: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江苏省滨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HCH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 目的:研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江苏省滨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HCH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死亡率、神经功能、精神状态。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术后6个月,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HCH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精神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7
作者 韦拳堂 钟志伟 +2 位作者 张子衡 黄杰浩 许益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探索颅内压(ICP)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术中及术后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和优势。方法:抽取73例HICH的病例,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治疗组(ICP监测组)。对照组34例,术中使用立体定向软通道技术对血肿进行穿刺,抽吸术前计算血肿量的1/... 目的:探索颅内压(ICP)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术中及术后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和优势。方法:抽取73例HICH的病例,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治疗组(ICP监测组)。对照组34例,术中使用立体定向软通道技术对血肿进行穿刺,抽吸术前计算血肿量的1/3~1/2后停止,术后常规血肿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组39例,血肿穿刺前放置ICP监测,然后对血肿进行控制性抽吸,设定目标ICP为15 mm Hg,达到目标ICP则停止抽吸,术后根据ICP监测数值控制性血肿腔内注射尿激酶2~5万单位等治疗方案。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血肿排空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评判ICP控制在HICH的价值。结果:通过治疗组观察发现,要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ICP,术中抽吸初始血肿量的1/5左右即可;术后再出血:治疗组0例,对照组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血肿排空用时:治疗组(7.36±2.06)d,对照组(10.00±2.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19.45±5.942)d,对照组(25.52±9.8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ICP监测联合定向软通道微创手术治疗HICH,改变既往术中经验性抽吸血肿和术后推注药物的观念,提出控制性引流和注药的理念,抽吸初始血肿量的1/5左右(约4~10 m L),即可降低ICP至目标值,还可明显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为临床上提供灵敏、客观的指标和依据,提高疗效,减少继发性损伤,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颅内压监测 控制性抽吸 高血压 微创手术
下载PDF
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及其对神经功能早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高添喜 黄波 +1 位作者 伍爱平 林飞燕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52-354,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优越性及其对神经功能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微创组42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行CT片定位法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B组:开颅组36例,在内科治疗基础...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优越性及其对神经功能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微创组42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行CT片定位法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B组:开颅组36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开骨瓣或骨窗行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死亡率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开颅组有效率为55.6%,死亡率为11.1%;微创组有效率90.5%,死亡率为4.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两组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能提高有效率、降低死亡率,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神经功能 早期康复 适应证
下载PDF
神经内镜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文桢 任海军 +12 位作者 侯博儒 赵志勇 王登峰 王刚 刘吉星 严贵忠 郑峰伟 王栋 李瑞豪 白若冰 康军林 薛鑫 李强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7期20-25,共6页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探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联合对侧脑室穿刺颅内压监测组(A组,20例);锥颅血肿穿刺引流术组(B组,25例);开颅血肿清除术组(C组,23...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探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联合对侧脑室穿刺颅内压监测组(A组,20例);锥颅血肿穿刺引流术组(B组,25例);开颅血肿清除术组(C组,23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的甘露醇使用次数、术后监护时间、气管切开率及预后情况。结果 (1)甘露醇使用次数:A组使用甘露醇次数(17.25±2.55)明显少于B组(20.32±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监护时间:A组(63.60±11.74)h明显少于B组(104.64±16.80)h和C组(138.78±23.9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气管切开率:A组患者的气管切开率(5.0%)明显低于B组(36.0%)和C组(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预后:A组患者的预后(100.0%)优于B组(72.0%)和C组(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是一种明确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微创外科 颅内压监测 高血压脑出血
下载PDF
翼点微骨孔入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硕 赵继宗 +2 位作者 隋大立 王嵘 齐巍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193-194,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微骨孔入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1月~2001年12月采用翼点微骨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病人83例,共86个动脉瘤。其中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C2段动脉瘤40例,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4例,前交通... 目的探讨应用微骨孔入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1月~2001年12月采用翼点微骨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病人83例,共86个动脉瘤。其中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C2段动脉瘤40例,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4例,前交通动脉瘤19例,前动脉水平段动脉瘤2例,中动脉水平段5例,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13例。结果成功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病人83例,共夹闭86个动脉瘤。术后出现肢体活动障碍4例,占4.8%;无手术死亡。术后80例复查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消失。无与开颅入路相关的并发症。本组均未输异体血液,术中采用自体血回收后输血26例。结论翼点微骨孔入路夹闭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可以降低手术中的医源性损伤并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微骨孔入路 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显微手术 颅内肿瘤 手术方式 手术入路
下载PDF
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56
11
作者 肖涛 万娟 蒋文武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56-460,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及开颅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5例,发病至手术时间3~36 h,平均(14±7) h;均为幕... 目的对比分析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及开颅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5例,发病至手术时间3~36 h,平均(14±7) h;均为幕上脑出血,其中基底节区脑出血42例,丘脑出血28例,皮质出血15例;出血位于左侧44例,右侧41例;破入脑室38例;出血量32~82 ml,平均(52±11) ml;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6~12分,平均(8. 2±1. 5)分。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5例患者分为开颅手术组(51例)和内镜治疗组(34例)。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出血量、出血部位)、手术及其相关并发症情况(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对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进行评价,以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4~5分为预后良好,以1~3分为预后不良。结果(1)两组患者男性、高血压病史、年龄、术前GCS评分、出血量和出血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2)内镜治疗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开颅手术组[(86. 7±2. 2)%比(70. 4±7. 2)%,t=9. 135],手术时间少于开颅手术组[(72±6) min比(149±21) min,t=-20. 34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及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3)内镜治疗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开颅手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 4%(28/34)比60. 8%(31/51),χ2=4. 470,P=0. 034]。结论对于治疗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安全和疗效,与开颅手术相比,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下血肿清除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镜手术 颅骨切开术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4
12
作者 刘学聪 刘宝玲 宋丹丹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2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59)与观察组(n=63),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AD... 目的探讨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59)与观察组(n=63),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ADL评分情况、治疗前后血肿量、治疗前后GCS评分及CSS评分。结果 (1)经治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74.38%)(P<0.05);(2)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为I级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后血肿量均显著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血肿量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4)两组治疗后GCS及CS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评分均显著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 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龄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CT定位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下载PDF
神经导航在颅内病变微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谭国伟 王占祥 +9 位作者 郭剑峰 陈四方 沈上杭 方耀春 姜月明 薛伟明 叶永造 朱宏伟 刘希尧 马永会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454-457,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技术在颅内病变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颅内肿瘤和血管性病变患者,经术前MRI薄层扫描(1mm/层)或CT薄层扫描(1mm/层)检查,将影像数据输入Stryker导航系统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包括头皮、病灶、重要功能...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技术在颅内病变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颅内肿瘤和血管性病变患者,经术前MRI薄层扫描(1mm/层)或CT薄层扫描(1mm/层)检查,将影像数据输入Stryker导航系统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包括头皮、病灶、重要功能区及标志点),靶点设定,手术切口入路设计,精确定位微小病灶位置,术中神经导航引导下确定病灶位置及范围,以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病变,术后进行临床评估和影像学评价。结果应用神经导航对颅内病变、重要结构定位准确,定位误差均在3mm以内。32例手术导航下寻找病变成功率达100%,病变全切除率达90%,同时未发生严重神经功能损害。结论神经导航系统能提供精确的术前手术入路设计和术中实时导向,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死亡率、病残率,在微创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 颅内病变 微创手术
下载PDF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姬明 焦晓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150-152,共3页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按照患者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内镜组(接受神经内镜微创手术,40例)和开颅组(接受开颅血肿清...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按照患者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内镜组(接受神经内镜微创手术,40例)和开颅组(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40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开颅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高于内镜组(P<0.05);内镜组、开颅组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P<0.05)。术后开颅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低于内镜组(P<0.05);内镜组、开颅组术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P<0.05)。开颅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内镜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要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能够更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升手术安全性,可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治疗结果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
下载PDF
颅内血肿的简易精确体表定位及微创手术治疗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宝林 方耀春 +2 位作者 房正华 宋湖平 林吴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4期262-263,265,共3页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精确定位及手术方法。方法在头颅CT引导下,以医用齿科砂轮做定位标记,应用颅内血肿粉碎引流器对2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3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结果慢性硬膜下血肿24例,均痊愈...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精确定位及手术方法。方法在头颅CT引导下,以医用齿科砂轮做定位标记,应用颅内血肿粉碎引流器对2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3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结果慢性硬膜下血肿24例,均痊愈。高血压性脑出血31例,29例有效(93.5%),死亡2例(6.5%)。结论应用简易精确体表定位法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操作简单易行、实用有效、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适应征宽、并发症少、保全神经功能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 定位 微创手术
下载PDF
颅内血肿微创手术及亚低温脑保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庆宣 熊家锐 +2 位作者 薛松安 成文平 张曲娣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0年第3期170-171,共2页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手术的优越性及围手术期亚低温脑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0例内血肿病人围手术期亚低温脑保护同时予以微创血肿清除术。其中外伤性颅内血肿53例,高血压性脑内血肿40例,自发性脑内血肿(脑动静脉畸形或脑动脉瘤)7...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手术的优越性及围手术期亚低温脑保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0例内血肿病人围手术期亚低温脑保护同时予以微创血肿清除术。其中外伤性颅内血肿53例,高血压性脑内血肿40例,自发性脑内血肿(脑动静脉畸形或脑动脉瘤)7例。结果 术后半年随访内血肿ADL1(社会生活能力正常)37例,ADL2(有自理生活能力)25例,ADL3(部分生活处理)26例,ADL4(卧床)7例,ADL5(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手术,创伤小、安全。而围手术期亚低温脑保护,对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有很多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亚低温 脑保护 颅内血肿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碎吸术后血肿引流物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石滴坚 余野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11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微创碎吸术后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引流物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监测血肿引流... 目的观察微创碎吸术后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引流物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监测血肿引流物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的动态变化。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术后48h和72h检测血肿引流物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质量浓度较高,而丙二醛质量浓度较低。观察者患者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增高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引流物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降低丙二醛水平,有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性外科手术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依达拉奉
下载PDF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炎性因子变化及短期预后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杜敬华 刘国军 +1 位作者 王位坐 包义君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14-17,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炎性因子、神经功能影响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89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47例)和对照组(42例)2组。研究组行神...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炎性因子、神经功能影响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89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47例)和对照组(42例)2组。研究组行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神经功能及治疗后并发症,分析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因素。结果治疗前,2组炎性因子及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2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手术方式、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有无破入脑室和出血量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改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好。高血压病史、手术方式、入院GCS评分、有无破入脑室和出血量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2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消瘀康胶囊联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及对血清h-FABP、8-iso-PGF2α、SF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永兵 程延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25期2757-2760,共4页
目的观察消瘀康胶囊联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8-表氧前列腺素(8-iso-PGF2α)及血清铁蛋白(SF)的影响。方法将109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 目的观察消瘀康胶囊联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8-表氧前列腺素(8-iso-PGF2α)及血清铁蛋白(SF)的影响。方法将109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消瘀康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7,14天的颅内血肿量、血肿周围水肿量、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BI评分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7,14天血清h-FABP、8-iso-PGF2α、SF水平。结果 2组治疗第7,14天颅内血肿量、血肿周围水肿量、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第7、14天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前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7,14天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第7,14天血清h-FABP、8-iso-PGF2α、SF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消瘀康胶囊能够显著改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及周围血肿量,促进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h-FABP、8-iso-PGF2α、SF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瘀康胶囊 颅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8-表氧前列腺素 血清铁蛋白
下载PDF
舒血宁注射液结合微创穿刺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4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晓东 安志红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27-928,共2页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结合微创穿刺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微创治疗及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72 h予舒血宁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共2周,对照组微创...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结合微创穿刺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微创治疗及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72 h予舒血宁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共2周,对照组微创治疗及内科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治疗组基本痊愈率明显提高,而死亡率显著降低。结论舒血宁结合微创穿刺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血宁注射液 微创穿刺抽吸术 高血压脑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