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tic Variability of the Mitochondrial DNA in Honeybees (Apis mellifera L.) from Benin
1
作者 Aude Kelomey Armand Paraiso +4 位作者 Haziz Sina Helene Legout Adolphe Adjanohoun Lionel Gamery Lamine Baba-Mouss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7年第8期557-566,共10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genetic variability in bees Apis mellifera from Benin by using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as a molecular marker in their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 and II (COI-COI1) i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genetic variability in bees Apis mellifera from Benin by using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as a molecular marker in their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 and II (COI-COI1) intergenic region. A total of 304 bee colonies were sampled in 27 municipalities of the cashew growing area of Benin. These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the 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 technique for determining the haplotypes of subspecies present in the sampled population. Eight PCR-RFLP profiles of African lineage A were then identified in the 304 samples of bees investigated. Forty-nine percent (49%) of the samples showed the profile of haplotype A1 (subspecies adansonii of Zambia), 40% of haplotype A4 (subspecies scutellata of South Africa) and 3% of haplotype A 19 (subspecies adansonii of Guinea). Five other haplotypes of the African branch (A) that had been described in a previous study were also identified: new 1 (2%), new 2 (2%), new 3 (1%), new 4 (2%) and new 5 (1%). This study showed that A. rnellifera from Benin belonged only to lineage A with the predominance of haplotypes AI and A4. This study will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herent policies for conservation of local bees in Ben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is mellifera adansonii mitochondrial dna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and African lineage Benin.
下载PDF
DNA条形码技术鉴定中国地方鸡品种的重新评估 被引量:19
2
作者 黄勋和 陈洁波 +2 位作者 何丹林 张细权 钟福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622-2633,共12页
【目的】探讨COI基因作为标准DNA条形码技术鉴定外形差异较小的地方鸡品种的可行性。【方法】以华南地区9种优质地方鸡(怀乡鸡、清远麻鸡、惠阳胡须鸡、中山沙栏鸡、阳山鸡、杏花鸡、五华三黄鸡、文昌鸡和广西三黄鸡)和国外引进品种隐... 【目的】探讨COI基因作为标准DNA条形码技术鉴定外形差异较小的地方鸡品种的可行性。【方法】以华南地区9种优质地方鸡(怀乡鸡、清远麻鸡、惠阳胡须鸡、中山沙栏鸡、阳山鸡、杏花鸡、五华三黄鸡、文昌鸡和广西三黄鸡)和国外引进品种隐性白羽鸡为试验材料,测定标准的DNA条形码技术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同时下载已发表的31条家鸡和原鸡及绿头鸭的COI基因序列,分析品种遗传多样性与遗传距离,构建单倍型中介网络图和系统发生邻接树,界定区分品种特异的单倍型。【结果】除去PCR引物序列,获得了695 bp COI基因片段。根据标准的DNA条形码序列,截取648 bp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分析。10个鸡品种203个个体共检测到110个变异位点,占分析位点的16.98%,其中90个单一位点突变,20个简约信息位点。平均核苷酸多样性为0.00394(0.00349—0.00560),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832(0.763—0.905),其中五华三黄鸡最高,中山沙栏鸡次之,文昌鸡最低。定义了84种单倍型,单倍型1为9个地方鸡种所共享,出现频率为64次;单倍型9和5为家鸡和隐性白羽鸡共享,出现频率分别为29次和19次;每个鸡品种均有品种特异的单倍型。广西三黄鸡、五华三黄鸡与中山沙栏鸡的单倍型数最多,为13个,隐性白羽鸡与清远麻鸡的最少,为8个。不同品种的单倍型分布差异较大,如杏花鸡的单倍型主要分布在1,清远麻鸡主要分布在1和9,惠阳胡须鸡主要分布在1、5和9,隐性白羽鸡主要分布在9和79。10个鸡种品种间遗传距离范围为0.003—0.006,净遗传距离为0—0.003;鸡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一般大于鸡品种内的遗传距离;绿头鸭与鸡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大于0.2。中介网络图将84个单倍型分为3条进化枝,呈现出一定的品种特异性,如以单倍型9为起点的进化枝没有广西三黄鸡和文昌鸡分布,但另外两枝未表现出此特征;1为祖先单倍型,由此逐渐衍生出其他单倍型。邻接树显示中国家鸡与红原鸡聚为一簇,与黑尾原鸡、灰原鸡和绿原鸡分开;中国地方鸡聚为同一簇,且存在明显的交叉现象,无显著的品种特异性。【结论】COI基因可作为研究鸡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候选分子标记。仅依靠标准的DNA条形码技术无法有效区分差异外形较小的地方鸡种,需要联合多种分子标记如COI基因、细胞色素b、AFLP指纹技术、微卫星位点LEI0258、基因组SNP和品种特异的外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COI基因 dna条形码 地方鸡种 品种鉴定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DNA条形编码技术在动物分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3
作者 王鑫 黄兵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67-72,共6页
DNA条形编码(DNA Barcoding)技术是一种新的生物分类方法,它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产物。这一概念认为,就像在商店里扫描仪读取条形码那样,对地球上每一种生物也能通过快速分析其DNA中的一小段(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 DNA条形编码(DNA Barcoding)技术是一种新的生物分类方法,它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产物。这一概念认为,就像在商店里扫描仪读取条形码那样,对地球上每一种生物也能通过快速分析其DNA中的一小段(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mt COI)加以识别。在最近3年里,该技术已成为生物分类学中研究的热点。理论上,DNA条形编码在生物分类鉴定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国际上对其的争论也不少。综述了DNA条形编码技术的产生、发展概况、原理与操作及其在动物分类中的应用,突出了该技术在寄生虫分类中应用的意义与可行性,并讨论了DNA条形编码在生物分类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编码 动物 寄生虫 分类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mt COI)
下载PDF
不同寄主植物上茶黄硬蓟马mtDNACOⅠ序列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黄华 牛黎明 +2 位作者 韩冬银 张方平 符悦冠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6期1009-1013,共5页
采用线粒体DNACOⅠ基因片段作为分子标记,对11个不同寄主上的茶黄硬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进行系统发育研究,获得655bp的线粒体DNACOⅠ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寄主上茶黄硬蓟马mtDNACOⅠ的遗传距离在0~0.046之间... 采用线粒体DNACOⅠ基因片段作为分子标记,对11个不同寄主上的茶黄硬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进行系统发育研究,获得655bp的线粒体DNACOⅠ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寄主上茶黄硬蓟马mtDNACOⅠ的遗传距离在0~0.046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12。其中遗传距离最大的是木棉,遗传距离为0.046;杧果、荔枝、鳄梨、番荔枝、龙眼、咖啡无差异,遗传距离为0。基于COⅠ构建的11种寄主上茶黄硬蓟马之间的系统发育MP树显示:杧果、荔枝、鳄梨、番荔枝、龙眼、咖啡、花生、茶树紧密的聚合在一起;辣椒、台湾相思、木棉各为一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黄硬蓟马 mtdnaCOⅠ 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COX基因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柏干荣 陆松敏 +4 位作者 李伟文 刘建仓 李萍 郭素清 程凤 《创伤外科杂志》 2004年第6期451-454,共4页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对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编码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的损伤作用。方法 采用失血性休克模型,提取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对细胞色素氧化酶(COXI、COXⅡ、COXⅢ)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 细胞色素...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对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编码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的损伤作用。方法 采用失血性休克模型,提取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对细胞色素氧化酶(COXI、COXⅡ、COXⅢ)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 细胞色素氧化酶COXI、COXⅡ基因序列产生散在性点突变,其中1只休克鼠细胞色素氧化酶COXI基因从5545-6838出现了35个散在性点突变;1只休克鼠COXⅡ序列在7191-7542有5个点突变(t7191c、t7212c、a7386g、a7483g、e7542g);COXⅢ未出现突变。结论失血性休克缺血缺氧可造成线粒体DNA编码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失血性休克 线粒体 dna 细胞色素氧化酶
下载PDF
过氧化氢导致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编码基因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蔡黔 周红 +3 位作者 肖光夏 于晟 刘毅 马丽梅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 (H2 O2 )对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编码细胞色素C氧化酶、ATP合成酶基因的损伤作用。方法 :肠上皮细胞株 (SW - 4 80 ) ,采用 4mmol·L-1H2 O2 处理细胞后进行线粒体DNA的提取 ,对细胞色素C氧化酶 (COXⅠ、COXⅡ、...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 (H2 O2 )对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编码细胞色素C氧化酶、ATP合成酶基因的损伤作用。方法 :肠上皮细胞株 (SW - 4 80 ) ,采用 4mmol·L-1H2 O2 处理细胞后进行线粒体DNA的提取 ,对细胞色素C氧化酶 (COXⅠ、COXⅡ、COXⅢ )基因、ATP合成酶 (ATPase 6亚基、ATPase8亚基 )基因进行PCR扩增 ,并将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 :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Ⅰ从 6 80 3~ 6 84 8出现大范围的点突变及 70 2 7出现点突变 (TC) ,在 732 9(CG)、7341(TG)、735 2 (GA)出现点突变 ,在 7337出现缺失突变 (缺T) ;COXⅡ序列在 82 19~ 82 6 0段出现大范围的点突变 ;Atpase 8亚基基因在 8385~ 85 4 3段出现大范围的点突变。结论 :H2 O2 可明显损伤mtDNA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及ATP合成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突奕 过氧化氢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C氧化酶 ATP合成酶 肠上皮细胞 dna损伤 编码基因
下载PDF
缺血缺氧与线粒体DNA编码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损伤 被引量:11
7
作者 柏干荣 陆松敏 《创伤外科杂志》 2004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细胞色素氧化酶是线粒体呼吸链氧化磷酸化过程中的关键酶 ,缺血缺氧与线粒体DNA编码细胞色素氧化酶基因损伤关系密切。
关键词 缺血 缺氧 细胞色素氧化酶 dna 线粒体 基因损伤
下载PDF
保心康联合常规药物对心衰大鼠心肌线粒体DNA及COX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叶子青 苏一飞 +3 位作者 赵静 李小兵 傅思莹 洪永敦 《今日药学》 CAS 2015年第8期556-560,共5页
目的观察保心康与常规药物疗法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的心肌线粒体DNA及COX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保心康组、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保心康组、常规治疗+曲美他嗪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复制... 目的观察保心康与常规药物疗法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的心肌线粒体DNA及COX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保心康组、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保心康组、常规治疗+曲美他嗪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复制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各治疗组分别给予保心康(1 020 mg/kg)、常规治疗(美托洛尔10 mg/kg、卡托普利5 mg/kg、地高辛0.022 5 mg/kg)、曲美他嗪(10 mg/kg)6周,以心脏彩超测定各组大鼠的心功能后处死取心肌组织,以q PCR测定线粒体DNA缺失率、光谱法测定线粒体COX酶活性。结果保心康组COX酶活性高于模型组(P<0.05),保心康组与常规治疗组间COX酶活性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治疗+保心康组COX酶活性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常规治疗+曲美他嗪组与模型组比较,mtDNA缺失率较低(P<0.01)。其它各药物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较,mtDNA缺失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保心康可能通过保护心肌COX酶活性来改善衰竭心肌的能量代谢障碍,但其对COX酶活性的改善并不是通过保护编码COX酶的mtDNA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97慢性心力衰竭 药物治疗 大鼠模型 线粒体dna COX酶活性
下载PDF
mtDNA细胞色素氧化酶-Ⅱ突变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
9
作者 闫斌 韩丽红 于跃利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273-275,共3页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氧化酶-Ⅱ突变情况,探讨mtDNA基因突变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DNA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50例胃癌患者癌组织细胞色素氧化酶-Ⅱ扩增并测序,检测突变情况。结果 50...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氧化酶-Ⅱ突变情况,探讨mtDNA基因突变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DNA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50例胃癌患者癌组织细胞色素氧化酶-Ⅱ扩增并测序,检测突变情况。结果 50例胃癌患者中共有13例患者mtDNA细胞色素氧化酶-Ⅱ检测到突变,突变率为26%,类型以点突变G→A为主。在13例突变的胃癌组织中共有10个细胞色素氧化酶-Ⅱ发生了突变,其中引起编码氨基酸改变的突变有3个。结论mtDNA细胞色素氧化酶-Ⅱ突变与胃癌发生发展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基因突变 细胞色素氧化酶-Ⅱ 胃癌
下载PDF
DNA条形码技术在深圳鱼肉制品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0
作者 王敏 刘荭 +4 位作者 黄海 赵晓萌 石琼 何舜平 孙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47-251,共5页
以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为目标基因,应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别深圳批发市场和超市零售鱼肉制品的种类来源,判别其产品标签是否正确。本研究调查的77份鱼肉制品均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28份样品与产品标签标示不符,"错贴... 以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为目标基因,应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别深圳批发市场和超市零售鱼肉制品的种类来源,判别其产品标签是否正确。本研究调查的77份鱼肉制品均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28份样品与产品标签标示不符,"错贴"率高达36.36%,其中所有标示"龙俐鱼"的商品都是低价的"巴丁鱼"(Pangasianodon hypophthalmus)。DNA条形码技术可用于鱼肉制品的来源物种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COⅠ基因 物种鉴定 鱼肉制品
下载PDF
重型胰腺炎大鼠血浆线粒体DNA变化与器官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韦鋆 余剑波 +5 位作者 蔡旺 李东华 张一 聂卫 刘大卫 刘洪斌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33-637,共5页
目的:检测重型急性胰腺炎(SAP)模型大鼠血浆线粒体DNA(mt DNA)浓度,探讨循环血中mt DNA水平与SAP器官损伤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SAP模型组,以5%牛磺胆酸钠胆胰管逆行注射法制备SAP大鼠模型,24 h... 目的:检测重型急性胰腺炎(SAP)模型大鼠血浆线粒体DNA(mt DNA)浓度,探讨循环血中mt DNA水平与SAP器官损伤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SAP模型组,以5%牛磺胆酸钠胆胰管逆行注射法制备SAP大鼠模型,24 h后麻醉,取全血,留取血浆,测定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提取血浆中游离DNA,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Ⅲ引物,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以其扩增产物量代表循环血中mt DNA水平;取肺脏、肝脏、肾脏组织,一部分行HE染色、病理组织学检查及评分,一部分匀浆提取组织上清液,ELISA法检测TNF-α、IL-1及IL-6水平,两组间各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mt DNA水平与病理组织评分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P模型组大鼠血中淀粉酶活性[(10 444.5±1863.2)U/L]和脂肪酶活性[(1751.3±121.3)U/L]显著升高(P<0.01);各脏器损伤评分和TNF-α[肺脏(88.4±15.4)pg/mg;肝脏(79.3±10.3)pg/mg;肾脏(69.5±9.6)pg/mg]、IL-1[肺脏(0.68±0.11)μg/g;肝脏(0.72±0.17)μg/g;肾脏(0.85±0.17)μg/g]、IL-6[肺脏(252.1±18.7)pg/mg;肝脏(107.5±12.3)pg/mg;肾脏(118.5±15.2)pg/mg]水平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循环血中线粒体细胞色素B(0.4891±0.0921)及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Ⅲ相对表达量(0.6082±0.1142)均较假手术组[细胞色素B(0.2856±0.0878);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Ⅲ(0.1985±0.0854)]显著升高(P<0.01),且二者水平与脏器损伤评分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SAP大鼠循环血中mt DNA水平升高与器官损伤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急性胰腺炎 线粒体dna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细胞色素B 细胞色素C氧化酶
下载PDF
基于COI基因的赣北地区小泡巨鼠的鉴定
12
作者 陈飞 胡海军 +3 位作者 刘占斌 陶卉英 钱科 郑卫青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3年第6期495-498,共4页
目的以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COI)基因为目的基因,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未知鼠样本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夹夜法对九江市武宁县宋溪镇某村的鼠密度进行调查,经形态学初步鉴定后,以捕获的1只无法明确鉴定的大型鼠样本为对象,提取基因组DN... 目的以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COI)基因为目的基因,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未知鼠样本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夹夜法对九江市武宁县宋溪镇某村的鼠密度进行调查,经形态学初步鉴定后,以捕获的1只无法明确鉴定的大型鼠样本为对象,提取基因组DNA并采用COI基因通用引物BatL5310和R6036R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将测序结果在NCBI网站进行BLAST比对,采用MEGA7软件选择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共捕获小型兽类7只,密度为3.38%,经形态学鉴定有褐家鼠2只,黑线姬鼠2只,臭鼩鼱2只,形态学初步鉴定为青毛巨鼠或小泡巨鼠的未知鼠1只,提取的未知鼠样本DNA通过PCR成功扩增出COI基因目的条带,与NCBI基因库中小泡巨鼠(KP995219)序列同源性高达100%,系统发育树显示该鼠样本与小泡巨鼠(KP995219、KP995203)处于同一分支,遗传距离分别为0、0.0016,而青毛巨鼠(NC_036730)单独处于另一分支,遗传距离较远.结论赣北地区首次报道小泡巨鼠,采用COI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可快速、准确的进行鼠种鉴定,有助于弥补非常见鼠形态学鉴定困难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泡巨鼠 dna条形码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 系统发育
下载PDF
Mitochondrial DNA-Based Identification of Developmental Stages and Empty Puparia of Forensically Important Flies(Diptera)in Egypt
13
作者 Hedayat A.Abdel Ghaffar Marie Z.Moftah +4 位作者 Alexandre Favereaux Mohamed Swidan Omar Shalaby Sara El Ramah Reda Gamal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 and Medicine》 2018年第3期129-134,共6页
Relying on morphology in the estimation of postmortem intervals is not always accurate for all life phases of flies,especially for immature stages.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cytochrome oxidase I... Relying on morphology in the estimation of postmortem intervals is not always accurate for all life phases of flies,especially for immature stages.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cytochrome oxidase I sequences,a partial mitochondrial(mt)gene region,to differentiate forensically important flies in Alexandria,Egypt.Thirty-three adult flies,larvae,and pupae were collected from rabbit carcasses.Nineteen were used for genotyping.Sequence analysis revealed no significant intraspecific divergence in Diptera species.Accordingly,a neighbor-coining tree using the Kimura 2-parameter model illustrated reciprocal morphology between species.Specimens represented five species,four genera,four subfamilies,two families,and one order.We herein identify five different species,Chrysomya albiceps,Chrysomya megacephala,Calliphora vicina,Lucilia sericata,and Ophyra capensis,using mt DNA as a species-specific marker for identification in a local database set-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tochrome oxidase DIPTERA mitochondrial dna phylogenetic analysis
原文传递
6种帘蛤科贝类及4个地理种群文蛤线粒体COI基因片段序列分析 被引量:34
14
作者 程汉良 夏德全 +4 位作者 吴婷婷 孟学平 吉红九 董志国 陈淑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9-116,共8页
对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1758)、青蛤(Cyclina sinensis G.,1791)、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 L.,1758)、江户布目蛤(Protothaca jedoensis L.,1874)、薄片镜蛤(Dosinia corrugata R.,1850)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 对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1758)、青蛤(Cyclina sinensis G.,1791)、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 L.,1758)、江户布目蛤(Protothaca jedoensis L.,1874)、薄片镜蛤(Dosinia corrugata R.,1850)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A.,1850)6种帘蛤科贝类和4个地理种群文蛤(大连、连云港、湛江、防城港)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以探讨这一序列在种质鉴定、种群遗传结构和分子系统发生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测序结果表明,所有物种扩增片段长度均为709 bp,序列A+T含量(62.2%-67.6%)明显高于GC含量.物种间共有变异位点311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202个;文蛤4个地理种群间共有变异位点46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2个.此区段共编码235个氨基酸,种间共有氨基酸变异位点85个;文蛤种群间只有1个氨基酸变异位点.以COⅠ基因片段序列为标记,用大竹蛏(Solen grandis)作外群,构建了帘蛤科贝类的系统发生树,其拓扑结构显示4个地理种群文蛤首先聚为1个单元,然后与青蛤聚在一起,最后所有帘蛤科物种聚为一枝,与外群相区别,其结果与传统形态分类基本一致,说明COⅠ基因适合作为该科贝类种群遗传结构和系统发生研究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帘蛤科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系统发生学 系统发生生物地理学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序列的帘蛤科贝类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程汉良 彭永兴 +5 位作者 董志国 易乐飞 孟学平 申欣 周旻纯 陈冬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744-2753,共10页
对21种帘蛤科贝类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以探讨这一序列在种质鉴定、分子系统发生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测序结果表明,所有物种扩增片段长度均为707 bp(含引物),序列... 对21种帘蛤科贝类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以探讨这一序列在种质鉴定、分子系统发生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测序结果表明,所有物种扩增片段长度均为707 bp(含引物),序列A+T含量(62.4%—67.8%)明显高于G+C含量。物种间共有变异位点379个,其中简约信息位点334个;此区段共编码235个氨基酸,种间共有氨基酸变异位点100个。以COI基因片段序列为标记,用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作外群,构建了35种帘蛤科贝类(其中14种贝类COI序列从GenBank下载)的系统发生树,结合拓扑结构分析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支持将短文蛤(Meretrix petechinalis)和丽文蛤(M.lusoria)订为文蛤(M.meretrix)的同物异名的观点,建议将丽文蛤和短文蛤订为文蛤的地理亚种;支持将薄片镜蛤(Dosinia corrugata)和D.angulosa订为2个独立种的观点;认为将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和织锦巴非蛤(P.textile)订为2个独立种是合适的。COI基因序列含有丰富的遗传信息,适合作为帘蛤科贝类种群遗传结构和系统发生研究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帘蛤科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系统发生
下载PDF
两种鲷属鱼类线粒体COI基因片段序列的比较 被引量:29
16
作者 张凤英 马凌波 +2 位作者 施兆鸿 夏连军 马春艳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3-408,共6页
利用通用引物成功扩增了黄鳍鲷和黑鲷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I)基因序列。通过序列测定,得到581bp的基因片段,碱基A、T、G、C平均含量分别为25.8%、32.6%、18.0%和23.6%,序列中的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与其... 利用通用引物成功扩增了黄鳍鲷和黑鲷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I)基因序列。通过序列测定,得到581bp的基因片段,碱基A、T、G、C平均含量分别为25.8%、32.6%、18.0%和23.6%,序列中的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与其他鱼类的C01基因片段研究结果相一致。通过序列分析发现黄鳍鲷和黑鲷两序列共存在14处碱基变异,其中在第19~139bp之间检测到13个变异位点,是变异频率较高的区段,可以考虑作为鲷属或者种群鉴别的分子标记。与黄鲷、真鲷、三长棘真鲷等鱼类比较,无插入和缺失位点,转换明显高于颠换。序列差异比较结果显示,真鲷与黄鳍鲷的序列差异在这5种鱼类中最大,达到了18.2%,黄鳍鲷和黑鲷的筹异最小(2.4%)。两个序列已提交到GenBank数据库中.序列臀录号为DQ185608和DQ1856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鲷属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南海海区鲻鱼(Mugil cephalus)COⅠ基因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孙鹏 彭士明 +1 位作者 尹飞 施兆鸿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136,共6页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Ⅰ)序列研究了南海海区鲻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通过PCR扩增与序列测定获得了长度为621bp的基因片段。在35个样品中共发现47处碱基变异,A、T、G、C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6%、24.1%、2...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Ⅰ)序列研究了南海海区鲻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通过PCR扩增与序列测定获得了长度为621bp的基因片段。在35个样品中共发现47处碱基变异,A、T、G、C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6%、24.1%、25.0%和19.2%。35条COⅠ序列共定义了25个单倍型,存在47个多态性位点,产生49个突变。其中,简约信息位点有36个,占总位点数的5.8%,同义替换位点7个,占总变异位点的14.9%,没有发现插入或缺失现象。单倍型多样性(Hd)为0.9563,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2795,平均碱基差异(K)为17.36。Tajima’sD中性检验结果为1.29916,但差异不显著(P>0.10)。采用邻接法(NJ)和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构建分子系统树,所有的25个单倍型被分成两个分支。结果表明,南海海区鲻鱼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其结果可以为合理开发和利用鲻鱼野生资源,以及建立和保护鲻鱼种质资源提供必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鲻鱼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 I)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COⅡ基因在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 被引量:36
18
作者 卜云 郑哲民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2,共5页
细胞色素氧化酶Ⅱ(cytochromeoxidaseⅡ,COⅡ)基因位于线粒体DNA(mtDNA)上,编码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Ⅱ,该亚基为细胞色素c提供重要的结合位点。COⅡ基因进化速率较快,是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理想的分子标记。目前,已经利用该基因从各个... 细胞色素氧化酶Ⅱ(cytochromeoxidaseⅡ,COⅡ)基因位于线粒体DNA(mtDNA)上,编码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Ⅱ,该亚基为细胞色素c提供重要的结合位点。COⅡ基因进化速率较快,是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理想的分子标记。目前,已经利用该基因从各个分类水平对昆虫系统发育关系、物种形成与分化、种群遗传与变异及生物地理等方面做了广泛的研究。研究表明,利用该基因可以很好地解决昆虫属、种及种下分类单元的系统发育问题,但是在解决科、亚科等高级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时仍存在一些局限,COⅡ基因与其他mtDNA及核基因的联合分析能够更好地解决昆虫的系统发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分子系统学研究 COⅡ 系统发育关系 生物地理 亚科 种下分类 基因 细胞色素氧化酶 细胞色素c
下载PDF
SAM P10衰老相关性能量代谢障碍的分子因素及针刺干预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陆明霞 于建春 +4 位作者 于涛 王舒 刘庆忠 董承超 韩景献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58-262,254,共6页
目的 :采用mRNA AFLP技术 ,探讨SAMP10衰老相关性脑细胞基因表达的变化及针刺的干预作用。方法 :应用由磁珠分离法纯化mRNA ,SMART PCRcDNA合成和AFLP 银染法结合形成的mRNA AFLP分析技术 ,进行mRNA指纹检测 ,寻找衰老相关性差异表达的... 目的 :采用mRNA AFLP技术 ,探讨SAMP10衰老相关性脑细胞基因表达的变化及针刺的干预作用。方法 :应用由磁珠分离法纯化mRNA ,SMART PCRcDNA合成和AFLP 银染法结合形成的mRNA AFLP分析技术 ,进行mRNA指纹检测 ,寻找衰老相关性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 ,并观察针刺对其表达水平的影响 ,研究衰老相关基因与针刺的关系。结果 :发现规律性变化的一条cDNA带与多品系小鼠的线粒体DNA、编码小鼠ATPase亚基 6和大鼠ATPase亚基 6和亚基 8的mRNA及编码大鼠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Ⅱ、Ⅲ的部分基因序列均有高度同源性。实验表明该cD NA带呈现衰老相关性低表达 ,并可受针刺单穴“水沟”、“内关”和“后三里”的良性干预。结论 :SAMP10的快速衰老与体内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针刺可能从分子水平影响了能量代谢的相关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MP10 衰老 能量代谢障碍 分子因素 针刺 干预作用
下载PDF
黄鲷线粒体COⅠ基因部分序列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凤英 夏连军 +2 位作者 马凌波 施兆鸿 马春艳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3-89,共7页
对采自中国东海外海和日本海的黄鲷Taius tumifrons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进行了研究。利用通用引物对该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去掉两端引物及部分序列共得到590bp的碱基片断,其中A、T、G、C平均含量分别为30.4%、24.3%、25... 对采自中国东海外海和日本海的黄鲷Taius tumifrons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进行了研究。利用通用引物对该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去掉两端引物及部分序列共得到590bp的碱基片断,其中A、T、G、C平均含量分别为30.4%、24.3%、25.0%和20.3%,A+T(54.7%)高于G+C(45.3%)含量。在获得的9个序列中共发现有156个碱基存在变异,其中包括42处简约信息位点,没有发现碱基的插入和缺失,序列中的转换大于颠换。实验结果显示,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0.223 6之间,c3和j3与其它个体相比遗传差异明显。2群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89 7,而东海和日本海群体内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86 9和0.113 3,说明黄鲷个体间遗传差异较大,但群体间的遗传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鲷Taius tumifrons 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氧化酶Ⅰ亚基(COⅠ)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