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TP50荧光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在TM3小鼠睾丸Leydig细胞定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亮 辛钟成 +5 位作者 姜学军 田龙 袁亦铭 刘刚 宋卫东 郭应禄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992-996,共5页
目的:构建ATP50的荧光表达载体,研究其在原代培养的小鼠睾丸Leyd ig细胞中的表达和在TM3小鼠睾丸Leyd ig细胞中的定位。方法:原代培养小鼠睾丸Leyd ig细胞并利用3β-HSD染色法鉴定,应用PCR方法研究ATP50在小鼠睾丸Leyd ig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构建ATP50的荧光表达载体,研究其在原代培养的小鼠睾丸Leyd ig细胞中的表达和在TM3小鼠睾丸Leyd ig细胞中的定位。方法:原代培养小鼠睾丸Leyd ig细胞并利用3β-HSD染色法鉴定,应用PCR方法研究ATP50在小鼠睾丸Leyd ig细胞中的表达。利用BamH I和EcoR I酶切位点把ATP50克隆到pEYFP-N1。细胞转染和细胞荧光显微镜技术观察YFP-ATP50在TM3小鼠睾丸Leydig细胞的定位。结果:ATP50表达在原代培养的小鼠睾丸Leydig细胞中。TM3小鼠睾丸Leydig细胞中,绿色荧光的YFP-ATP50和红色荧光的线粒体标记物M ito-tracker有完全的共定位。结论:ATP50在小鼠睾丸Leydig细胞表达,成功构建了ATP50真核荧光蛋白表达载体,明确YFP-ATP50定位在Leydig细胞的线粒体。这些结果将对老年男性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功能障碍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50 荧光表达蛋白 睾丸 间质细胞 线粒体 小鼠
下载PDF
高氧环境对新生未成熟大鼠视网膜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春玲 李强 邓敏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7期489-491,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高氧环境对未成熟大鼠视网膜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为临床安全应用高氧,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0只新生孕21d(足月为22~23d)SD大鼠随机分为空气组、高氧组,每组30只,每组又随机分为Ⅰ、Ⅱ、Ⅲ亚组各10... 目的通过研究高氧环境对未成熟大鼠视网膜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为临床安全应用高氧,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0只新生孕21d(足月为22~23d)SD大鼠随机分为空气组、高氧组,每组30只,每组又随机分为Ⅰ、Ⅱ、Ⅲ亚组各10只。空气组在空气中饲养;高氧组置于同一室的高浓度氧(>95%)箱中饲养。Ⅰ亚组出生当天取眼球,Ⅱ亚组出生7d取眼球,Ⅲ亚组出生14d取眼球。用电镜观察各亚组视网膜的结构,并对各亚组未成熟大鼠视网膜线粒体进行体视学研究。结果(1)高氧组在7d、14d视网膜线粒体出现显著肿胀的超微结构变化;(2)Ⅰ亚组间未成熟大鼠视网膜线粒体体积密度、表面积密度各参数均数间两两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亚组间未成熟大鼠视网膜线粒体各参数均数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氧环境对未成熟大鼠视网膜线粒体超微结构有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氧 未成熟大鼠 视网膜 线粒体
下载PDF
大鼠肝线粒体中的脂肪酸分析
3
作者 刘惠敏 骆子生 +1 位作者 魏素珍 姜玲玲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1年第4期11-13,共3页
用双 2 乙基己基酚酞酸酯 (DEHP)诱导大鼠肝过氧化物酶体增殖 ,然后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肝线粒体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肝线粒体中的脂肪酸含量。测定结果 :所测 1 4种脂肪酸的总量 ,青年正常组大于青年诱导组 (P <0 .0... 用双 2 乙基己基酚酞酸酯 (DEHP)诱导大鼠肝过氧化物酶体增殖 ,然后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肝线粒体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肝线粒体中的脂肪酸含量。测定结果 :所测 1 4种脂肪酸的总量 ,青年正常组大于青年诱导组 (P <0 .0 1 ) ,青年正常组大于老年正常组 (P <0 .0 5 )。不饱和脂肪酸与脂肪酸总量的比例 ,老年诱导组大于老年正常组 (P <0 .0 5 ) ,青年正常组大于老年正常组 (P <0 .0 5 )。长链脂肪酸与脂肪酸总量的比例 ,老年正常组小于老年诱导组 (P <0 .0 5 )。结果表明 ,用DEHP诱导大鼠肝过氧化物酶体增值 ,影响肝线粒体脂肪酸正常代谢 ,使线粒体膜结构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线粒体 脂肪酸含量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代谢变化
下载PDF
Protein in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may cause injury to mitochondria of mouse peritoneal macrophages
4
作者 刘尚喜 周玫 +1 位作者 陈瑗 文维延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7年第4期265-268,272,共5页
Injury to mitochondria of macrophages caused by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 and the role of lipid hydroperoxides (LOOH). lipid and protein in Ox-LDL on the injury were studied by measuring mito-chondrial... Injury to mitochondria of macrophages caused by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 and the role of lipid hydroperoxides (LOOH). lipid and protein in Ox-LDL on the injury were studied by measuring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MMP) on ACAS57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MP decreased when macrophageswere treated by Ox-LDL. If LOOH in Ox-LDL was pre cleared by ebselen plus GSH. the decreased MMP could be recovered by about 20 %. Lipid moiety alone had no effect on IMP, but protein moiety could cause decrease ofMMP, the extent of the decrease was equivalent to that caused by Ox-LDL in which LOOH was pre-cleared by ebselen plus G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ipid HYDROPEROXIDE APOB MACROPHAGES mitochondron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下载PDF
脾气虚大鼠肝脏细胞线粒体蛋白质控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艺璇 刘文俊 +4 位作者 许欣竹 马丽娜 陈文娜 宋囡 单德红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14期19-22,共4页
目的:观察肝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及其蛋白质控,探讨肝耐受脾气虚的可能机制。方法:16只SPF级雄性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两组,即8只正常组(对照组)和8只脾气虚组(模型组)。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线粒体结构,比色法和JC-1法分别检... 目的:观察肝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及其蛋白质控,探讨肝耐受脾气虚的可能机制。方法:16只SPF级雄性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两组,即8只正常组(对照组)和8只脾气虚组(模型组)。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线粒体结构,比色法和JC-1法分别检测肝组织ATP和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embrane membrane potential,MMP),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细胞线粒体热休克蛋白(hot shock protein,HSP)70、Lon蛋白酶(Lon protease,LonP)以及酪蛋白裂解酶(caseinolytic protease,Clp)XP复合物等表达。结果:两组线粒体大量分布于细胞核附近,形态相似,均呈卵圆形,边缘清楚,内部致密,未见到明显异常变化。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TP和MMP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HSP70、ClpX、ClpP表达均上升,LonP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耐受脾气虚的机制与肝细胞线粒体蛋白质控机制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气虚 线粒体 HSP70蛋白 Lon蛋白酶 ClpXP复合物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RIN—m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鲁辛 张桦 +2 位作者 吕俊 陈宏 蔡德鸿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RIN-m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探讨AngⅡ损伤β细胞功能的机制。方法RIN—m细胞以不同浓度AngⅡ(0.1、1、10、100nmol/L)干预24h后,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基础(3.3mmol/L)和葡萄糖(16.7mmol...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RIN-m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探讨AngⅡ损伤β细胞功能的机制。方法RIN—m细胞以不同浓度AngⅡ(0.1、1、10、100nmol/L)干预24h后,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基础(3.3mmol/L)和葡萄糖(16.7mmol/L)刺激下RIN—m细胞胰岛素分泌量;RT—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解耦联蛋白2(UCP2)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检测细胞内ATP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Ca^2+浓度。结果(1)在低糖刺激下,各AngⅡ处理组RIN-m细胞胰岛素分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44,P=0.634);在高糖刺激下,除0.1nmol/L AngⅡ组外,其余各组胰岛素分泌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F=118.528,P=0.000)。(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各AngⅡ处理组的UCP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F=1370,P=0.000;F=675.175,P=0.000)。(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除0.1nmoL/L AngⅡ组外,其余各组的RIN—m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内ATP含量和Ca^2+浓度显著减少(F=4.035,P=0.008;F=3.353,P=0.013;F=5.867,P=0.001)。结论AngⅡ损伤胰岛β细胞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功能,其机制可能是AngⅡ上调β细胞UCP2表达,进而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减少细胞内ATP含量及Ca^2+浓度,最终损伤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Β细胞 解耦联蛋白2 线粒体 胰岛素分泌
原文传递
线粒体基因组在红血南极鱼和白血南极鱼中的适应性进化 被引量:1
7
作者 胡田伟 王世航 张东升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448-3457,共10页
线粒体有着自身独有的线粒体基因组并且编码氧化磷酸化相关的13个蛋白。通过氧化磷酸化反应,线粒体可以产生大量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和活性氧以满足生物日常活动中对能量的需求。血红蛋白的丢失使得白血南极鱼运... 线粒体有着自身独有的线粒体基因组并且编码氧化磷酸化相关的13个蛋白。通过氧化磷酸化反应,线粒体可以产生大量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和活性氧以满足生物日常活动中对能量的需求。血红蛋白的丢失使得白血南极鱼运输氧气的能力大幅下降,其线粒体基因组中的蛋白编码基因会在选择压力的作用下产生适应性的进化以补偿氧气供给的不足。为了分析血红蛋白对南极鱼线粒体基因组进化的影响,本文选取了三类鱼进行分析:6种白血南极鱼,5种红血南极鱼,以及与它们亲缘关系较近的9种热带地区鱼类作为实验对象,来探究这三类鱼线粒体蛋白编码基因在进化上的差异,包括进化速率分析、放松性选择分析、多态性氨基酸位点检测以及3D结构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红血南极鱼线粒体基因组的进化速率远高于白血南极鱼和热带鱼,并且只有红血南极鱼的线粒体蛋白编码基因受到了放松性的选择压力作用。此外,多态性氨基酸位点检测表明红血南极鱼线粒体基因组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多态性位点数量远远高于白血南极鱼和热带鱼;进一步证明红血南极鱼受到了放松性的选择作用。与此相对的是,白血南极鱼的线粒体蛋白编码基因进化速率较低,大部分基因受到强化性选择作用,蛋白质序列中的多态性位点也较少。本研究表明,血红蛋白在南极鱼中的存在与否可能影响线粒体基因组的适应性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鱼 线粒体 系统发育 血红蛋白 适应性进化
原文传递
外源性线粒体移植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吴梅艳 张占琴 王强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622-626,共5页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大脑或脊髓结构和功能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安全。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线粒体能够促进神经元发生、重塑和神经递质释放,并为神经元提供足够的能量。线粒体功...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大脑或脊髓结构和功能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安全。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线粒体能够促进神经元发生、重塑和神经递质释放,并为神经元提供足够的能量。线粒体功能障碍在CNS疾病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及时有效地改善线粒体功能是治疗CNS疾病的关键环节。目前发现外源性线粒体移植(exogenous mitochondrial transplantation,EMT)能够替代受损线粒体、改善和恢复细胞和组织功能障碍,可以作为CNS疾病治疗的强有力手段,为CNS疾病的治疗及其临床转化提供新的方向。文章重点概述EMT的起源及发展,阐述EMT在不同CNS疾病中的功能及其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 线粒体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脑保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