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贯通节理岩体单轴压缩动态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26
1
作者 刘红岩 王新生 +1 位作者 张力民 张力国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6-436,共11页
非贯通节理岩体是同时含有节理、裂隙等宏观缺陷及微裂隙、微孔洞等细观缺陷的复合损伤地质材料,基于此提出了在非贯通节理岩体动态损伤本构模型中应同时考虑宏、细观缺陷的观点。首先对基于细观动态断裂机理的经典动态损伤本构模型——... 非贯通节理岩体是同时含有节理、裂隙等宏观缺陷及微裂隙、微孔洞等细观缺陷的复合损伤地质材料,基于此提出了在非贯通节理岩体动态损伤本构模型中应同时考虑宏、细观缺陷的观点。首先对基于细观动态断裂机理的经典动态损伤本构模型——TCK模型进行了阐述,其次针对目前节理岩体损伤变量定义中仅考虑节理几何参数而未考虑其强度参数的不足,基于能量原理和断裂力学理论推导得出了同时考虑节理几何及强度参数的宏观损伤变量(张量)的计算公式;第三,基于Lemaitre等效应变假设推导了综合考虑宏、细观缺陷的复合损伤变量(张量);第四,借鉴前人基于复合材料力学的观点,考虑了节理法向及切向刚度等变形参数对岩体动态力学特性的影响,进而建立了基于TCK模型的非贯通节理岩体单轴压缩动态损伤本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讨论了载荷应变率、节理内摩擦角、节理厚度、节理法向及切向刚度和节理倾角等对岩体动态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与目前的理论及试验研究结果比较吻合,从而说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 非贯通节理 动态损伤本构模型 宏、细观缺陷 损伤耦合 应力强度因子 等效弹性模型
下载PDF
影响企业新产品开发决策的宏观动力场因素研究
2
作者 郑全全 《人类工效学》 1996年第1期13-19,共7页
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决策研究面临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宏观动力场的不确定因素,管理人员对这些不确定因素的认知影响了企业新产品开发的决策。本文在先前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工效学的角度,考察了宏观动力场因素的不确定性... 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决策研究面临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宏观动力场的不确定因素,管理人员对这些不确定因素的认知影响了企业新产品开发的决策。本文在先前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工效学的角度,考察了宏观动力场因素的不确定性质,涉及到全国3个地区121名管理人员和15家企业。研究确认了宏观因素形式变化性的主要维度是:动速性、趋势性和时距性。"信息、经营和政策不确定度"、"外部管理与招工不确定度"、"供应与公关不确定度"构成了总的动力场不确定性。最后,本文就宏观工效学对研究管理人员的认知结构及其对新产品开发决策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 新产品开发 宏观 决策 不确定因素 管理人员 供应 系列研究 因素研究 影响
下载PDF
极端金融事件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分析——以中国银行部门为例 被引量:46
3
作者 唐文进 苏帆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33,共17页
极端金融事件往往因为发生概率极小而被主流研究所忽略,而且基于平稳随机过程的传统理论和模型难以刻画和分析风险突然全面爆发的现象。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从理论上将风险激增的非线性机制纳入考量,改进已有模型使之更贴近极端金融事... 极端金融事件往往因为发生概率极小而被主流研究所忽略,而且基于平稳随机过程的传统理论和模型难以刻画和分析风险突然全面爆发的现象。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从理论上将风险激增的非线性机制纳入考量,改进已有模型使之更贴近极端金融事件的实际;从方法上探索利用改进后模型预警系统性风险的可行性并验证其先进性。以中国银行部门为例的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跳跃未定权益分析模型将传统模型的连续扩散假设放松为跳跃扩散假设,能更好地刻画极端金融事件的风险激增特征,并可比传统研究提前大约3—6个月预警其系统性风险;而如果进一步纳入本文创造性地综合利用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信息构建的混频宏观动态因子作为风险信息源,就还可提前识别金融市场噪声信号并降低其影响,即使在噪声条件下也能为防范系统性风险提供2—3个月的政策反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极端金融事件 宏观跳跃未定权益分析 混频宏观动态因子
原文传递
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基于动态潜在因子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守东 王妍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2-61,172-173,共10页
基于2002年1月至2013年5月的我国国债收益率和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建立并估计了包含宏观经济变量的利率期限结构动态潜在因子模型,得到了收益率曲线的水平、倾斜和曲度因子,并对收益率曲线因子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动态关联以及不同期限的国... 基于2002年1月至2013年5月的我国国债收益率和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建立并估计了包含宏观经济变量的利率期限结构动态潜在因子模型,得到了收益率曲线的水平、倾斜和曲度因子,并对收益率曲线因子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动态关联以及不同期限的国债收益率受到冲击后的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之间具有双向的动态影响关系;同时,不同期限的收益率对于收益率曲线因子和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反应呈现较大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率期限结构 宏观经济 收益率曲线因子 动态潜在因子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宏观替代弹性视角 被引量:16
5
作者 沈春苗 郑江淮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6-123,共18页
宏观替代弹性是经济研究中的关键参数,在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Oberfield&Raval(2021)分析框架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1998—2013年中国制造业分全国和地区层面宏观替代弹性的时间序列值进行了完整... 宏观替代弹性是经济研究中的关键参数,在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Oberfield&Raval(2021)分析框架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1998—2013年中国制造业分全国和地区层面宏观替代弹性的时间序列值进行了完整细致的估算,并利用宏观替代弹性的动态估计,系统考察了要素替代、偏向性技术进步和偏向性结构变迁在相对工资上涨影响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变动过程中的作用方向和相对贡献。研究表明:(1)制造业宏、微观替代弹性存在显著差异,需要重视宏观替代弹性在要素收入份额变动过程中的作用;(2)除入世后过渡期(2001—2004年)外,样本期内各年份制造业宏观替代弹性始终小于1,说明制造业的资本劳动关系总体表现为互补而非替代;(3)劳动收入份额年度和累计变动的分解结果显示,偏向性技术进步是相对工资持续上涨引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机制,要素替代和偏向性结构变迁是减缓制造业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重要力量,但前者贡献更大;(4)制造业宏观替代弹性呈现“N”形阶段性变动特征和地区经济发展阶段性差异。本文细致估算得到的宏观替代弹性不仅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设定参考,也有助于厘清制造业资本劳动关系的争论,对于持续提高劳动收入份额进而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替代弹性 动态估计 要素替代 技术进步 结构变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