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乌素沙地沉积物粒度特征与土地沙漠化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智佩 岳乐平 +5 位作者 薛祥煦 杨利荣 王岷 聂浩刚 王飞跃 孙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78-586,共9页
为了研究毛乌素沙地沉积物的粒度特征与土地沙漠化的地质成因类型,通过系统研究沙地及相邻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在沙地内部、覆沙黄土区、黄土高原和河流谷地与湖泊等不同地质构造地貌条件下所形成的沉积物粒度特征,指出不同地质成因类型的... 为了研究毛乌素沙地沉积物的粒度特征与土地沙漠化的地质成因类型,通过系统研究沙地及相邻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在沙地内部、覆沙黄土区、黄土高原和河流谷地与湖泊等不同地质构造地貌条件下所形成的沉积物粒度特征,指出不同地质成因类型的沉积物是这些地区土地沙漠化的物质基础,区分不同类型的沉积物也是构成不同地质成因类型土地沙漠化分类的理论基础,探讨了不同地质作用对土地沙漠化的贡献及其对土地沙漠化防治方面的意义。研究表明,研究区的土地沙漠化是以各种类型的就地起沙为主要特征,地表径流的水力搬运是沙漠化物质搬运的重要途径。现代毛乌素沙地及其邻区的土地沙漠化是对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各种沉积物的进一步搬运、分选和再沉积过程,具有相对复杂的粒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沉积物 粒度特征 土地沙漠化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东南部边缘不同地质成因类型土地沙漠化粒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智佩 岳乐平 +4 位作者 薛祥煦 王岷 杨利荣 聂浩刚 陈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7-275,共9页
首次对毛乌素沙地东南部边缘沙漠—黄土地带的土地沙漠化进行系统的地质学分类,提出了沙地内部就地起沙型沙漠化、河流谷地就地起沙型沙漠化、风化残积就地起沙型沙漠化和风沙侵入型沙漠化等四种土地沙漠化类型。通过深入分析不同地质... 首次对毛乌素沙地东南部边缘沙漠—黄土地带的土地沙漠化进行系统的地质学分类,提出了沙地内部就地起沙型沙漠化、河流谷地就地起沙型沙漠化、风化残积就地起沙型沙漠化和风沙侵入型沙漠化等四种土地沙漠化类型。通过深入分析不同地质成因类型土地沙漠化的粒度特征,探讨了不同地质作用对土地沙漠化的贡献及其对土地沙漠化防治方面的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研究区的土地沙漠化以就地起沙型为主,河流的水力搬运是沙漠化物质搬运的主要途径,风力作用则是对河流湖泊沉积物的进一步分选和再沉积。最后,提出了不同类型的土地沙漠化防治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索沙地 土地沙漠化 就地起沙 风沙侵入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表土粒度特征及其空间变异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占宏 海春兴 丛艳静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9年第2期74-79,92,共7页
沙漠化土地表土粒度条件研究对于区域土地利用与恢复以及防控土壤风蚀沙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毛乌素沙地表土粒度测定,采用矩法计算粒度参数,研究毛乌素沙地的表土粒度特征。结果表明:沙地内部各种土地类型的表土粒度主要集... 沙漠化土地表土粒度条件研究对于区域土地利用与恢复以及防控土壤风蚀沙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毛乌素沙地表土粒度测定,采用矩法计算粒度参数,研究毛乌素沙地的表土粒度特征。结果表明:沙地内部各种土地类型的表土粒度主要集中于砂粒段(1000~50μm),含量为41.22%~97.63%,粉砂粒(50~2μm)含量为0—51.61%,黏粒(〈2μm)含量为2.71%~10.38%;半固定沙丘和移动沙丘的平均粒径值分别为145.491和157.563μm,较为接近,处于各种土地类型的较低状态;固定沙丘与耕地的平均粒径值分别为128.782和118.175μm,居于中间状态;草地和林地的平均粒径值分别为94.667和108.819μm,颗粒级配较为细小;土地类型中以移动沙丘的粒度组成最为粗化。移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分选较好,表现出极强的正偏和较尖的峰值;耕地、林地、草地也表现出正偏,但其偏移值较小,峰值也较为平缓。毛乌素沙地不同土地类型间粒度特征值存在明显差异,充分表明不同土地类型受风蚀作用的差异性和风蚀作用的阶段性。从不同土地类型表土粒度的空间变异来看,毛乌素沙地表层土壤平均粒径存在比较明显的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变细的空间变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粒度 土壤风蚀 空间变异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地表土团聚体赋存状况
4
作者 李占宏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5-691,共7页
研究土壤团聚体的赋存状况对于土地利用与恢复以及防控土壤风蚀沙化具有重要意义。在野外采样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测试和相关统计分析对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下表土土壤团聚体的性状及其与土壤有机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土壤... 研究土壤团聚体的赋存状况对于土地利用与恢复以及防控土壤风蚀沙化具有重要意义。在野外采样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测试和相关统计分析对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下表土土壤团聚体的性状及其与土壤有机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土壤团聚体组成总体上以0.25~0.50mm的微团聚体为主;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团聚体含量存在差异,表土团聚体含量表现为0cm>10cm>20cm;不同生境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含量也存在差异,其中杨树(Populus)林地和拂子茅(Calamagrostise pigeios)草地表层土(0cm)中>1mm粒径的土壤干筛团聚体含量较高,分别达到4.27%和3.55%;总体而言,由于毛乌素沙地环境条件中水分的短缺,土壤团聚体发育缓慢且稳定性较差;土壤团聚体在有植被保护或恢复较好区域正在逐渐优化。有机质是影响团聚体赋存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聚体 稳定性 土壤 有机质 风蚀 土壤质量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