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ROI-C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章戈 张亚中 +5 位作者 郑培炎 王根林 朱璇琛 彭鹏 姜为民 杨惠林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6期481-487,504,共8页
目的比较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ROI-C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单节段颈椎病患者,对符合标准的35例患者资料进行分组,其中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15例,R... 目的比较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ROI-C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单节段颈椎病患者,对符合标准的35例患者资料进行分组,其中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15例,ROI-C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20例,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相关并发症。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部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临床疗效。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手术节段局部前凸椎间盘Cobb角和颈椎整体前凸C 2~7 Cobb角,过伸过屈位X线片测量颈椎整体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对术前及随访时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35例患者均完成随访。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JOA评分、NDI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两组术前的JOA评分、NDI评分及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末次随访的JOA评分、NDI评分及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组末次随访椎间盘Cobb角、C 2~7 Cobb角、颈椎整体活动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ROI-C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末次随访椎间盘Cobb角及C 2~7 Cobb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末次随访颈椎整体活动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术前椎间盘Cobb角、C 2~7 Cobb角、颈椎整体活动度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末次随访时椎间盘Cobb角、C 2~7 Cobb角、颈椎整体活动度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相比于ROI-C辅助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可以取得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相同的临床效果,而且更好地保持了颈椎活动度,可以作为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bi-c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ROI-C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下载PDF
单节段Mobi-C人工间盘置换术后颈椎活动度的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田天 谭荣 +3 位作者 陈晓明 张晔 崔凯 刘涛 《颈腰痛杂志》 2017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单节段Mobi-C人工间盘置换术后颈椎曲度、活动度的变化。方法 2012-07-2015-01我院行22例单节段Mobi-C人工间盘置换术,年龄27-55岁,平均42.3岁,置换节段C_(4-5)5例,C_(5-6)10例,C_(6-7)7例。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和活... 目的观察单节段Mobi-C人工间盘置换术后颈椎曲度、活动度的变化。方法 2012-07-2015-01我院行22例单节段Mobi-C人工间盘置换术,年龄27-55岁,平均42.3岁,置换节段C_(4-5)5例,C_(5-6)10例,C_(6-7)7例。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和活动度。结果随访时间3-26个月,平均9.3个月。术后颈椎整体曲度和置换节段局部曲度均较术前改善:颈椎整体曲度术前(0.91±9.77)°,术后(4.91±10.67)°,脊柱功能单位角术前(0.23±5.17)°,术后(5.73±4.45)°,置换节段前柱高度术前(34.07±3.29)mm,术后(35.73±3.46)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颈椎整体活动度、置换节段活动度、相邻节段活动度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obi-C置换术后颈椎整体曲度和置换节段局部曲度均较术前改善,保留了置换节段活动度,相邻节段活动度无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椎间盘 mobi-c 活动度
下载PDF
Mobi-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前路手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严力生 罗旭耀 +3 位作者 钱海平 梁伟 鲍宏伟 宫峰 《颈腰痛杂志》 2011年第5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观察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技术治疗颈椎病、颈椎间盘脱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10-2010-03,应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8例13个椎间隙、颈椎间盘脱出症5例6个间隙,对手术操作、术中出血、术后影像学检查及临... 目的探讨观察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技术治疗颈椎病、颈椎间盘脱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10-2010-03,应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8例13个椎间隙、颈椎间盘脱出症5例6个间隙,对手术操作、术中出血、术后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疗效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患者手术后1周均感到上胸部紧缩感及手指麻木等神经症状明显好转,手指持物及下肢肌力增加。术后1周X线片检查显示:椎间隙高度、位置良好。随访6~23个月,根据JOA评分:从手术前的平均9.5分增加到随访时16.5分,术后改善率93.4%。X线摄片示无椎间隙的高度丢失、椎体后缘自发骨化及后凸畸形,动力性摄片未见不稳、假体移位、松动征象。术后未出现喉头水肿、伤口血肿、切口感染、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结论 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能获得优良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人工椎间盘 置换术 mobi-c
下载PDF
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5年19例随访报告 被引量:2
4
作者 鲍达 马远征 陈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9期6291-6295,共5页
背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人工椎间盘置换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颈椎退行性疾患的治疗,其近期疗效虽令人鼓舞,但仍缺乏长期、综合评价。目的:观察一组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Mobi-C人工椎间盘置换病例5年以上随访结果。方法:2009年1至... 背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人工椎间盘置换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颈椎退行性疾患的治疗,其近期疗效虽令人鼓舞,但仍缺乏长期、综合评价。目的:观察一组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Mobi-C人工椎间盘置换病例5年以上随访结果。方法:2009年1至9月解放军第309医院收治符合颈椎间盘置换指征的颈椎病变手术患者25例,至今获随访19例。所有患者均行经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Mobi-C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共植入Mobi-C人工颈椎间盘假体23枚。所有患者在颈椎伸屈侧位X射线片上测量置换节段活动度;在侧位X射线片上采用Mc Afee异位骨化分级方法评定异位骨化情况;根据颈椎MRI片,参考Pearce分级判断邻近节段退变情况;采用NDI评分评估患者颈椎功能;目测类比评分评价患者疼痛改善情况。结果与结论:19例患者获得59-65个月随访,平均随访62个月。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活动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期内发生异位骨化2例,发生邻近节段退变1例,未见假体松动、移位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目测类比评分及N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在合理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采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假体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退行性颈椎疾患,5年随访临床疗效满意:置换节段活动度维持较好,异位骨化及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颈椎 随访研究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人工椎间盘置换 mobi-c假体 邻近节段退变 异位骨化
下载PDF
Mobi-C假体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15例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4
5
作者 尤祥妹 董旭芬 《护理与康复》 2010年第12期1082-1083,共2页
关键词 颈椎病 mobi-c假体 颈椎间盘置换术 手术配合
下载PDF
Mobi-C人工间盘联合ROI-C自稳性融合器与单纯ROI-C自稳性融合器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中期疗效随访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琦 熊洋 +7 位作者 俞兴 杨永栋 宋佳伟 仇子叶 马昱堃 姜国正 冯宁宁 王舒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7-402,共6页
背景:早期有文献报道了部分人工间盘与融合假体联合的颈椎前路杂合手术(Hybrid手术)可获得满意的初中期临床结果,但对于不同的假体,其应用与临床疗效仍不清楚。目的:比较Mobi-C人工间盘联合ROI-C椎间融合器与单纯ROI-C治疗双节段颈椎病... 背景:早期有文献报道了部分人工间盘与融合假体联合的颈椎前路杂合手术(Hybrid手术)可获得满意的初中期临床结果,但对于不同的假体,其应用与临床疗效仍不清楚。目的:比较Mobi-C人工间盘联合ROI-C椎间融合器与单纯ROI-C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中期的临床疗效与影像学结果。方法:选择至少完成4年有效随访的连续双节段病变颈椎病患者91例,均为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东直门医院骨伤三科收治,其中48例行颈椎前路Hybrid手术(Hybrid组),43例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组)。比较两组以下指标:临床结果包括术前、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颈痛及上肢痛目测类比评分、改良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及患者满意度;影像学测量包括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C2-C7整体活动度、Mobi-C置入节段活动度、手术相邻上下节段活动度、手术节段曲度、ROI-C自稳性融合器置入节段融合率及下沉率。结果与结论:(1)临床结果:末次随访时,两组的各项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影像学测量:末次随访时,Hybrid组的C2-C7整体活动度显著大于ACDF组[(40.84±15.19)°vs.(30.78±12.10)°,P<0.05];两组的手术节段曲度较术前均有所改善(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相邻节段活动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Hybrid组与ACDF组ROI-C自稳性融合器置入节段下沉率分别为26.09%和36.00%,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结论:Mobi-C联合ROI-C治疗连续双节段颈椎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中期临床疗效不劣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对于保留颈椎活动具备一定优势;骨吸收可能是ROI-C自稳性融合器植骨融合过程中早期的一个固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杂合手术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mobi-c人工间盘 ROI-C自稳性融合器 颈椎病 双节段
下载PDF
单节段Mobi-C人工间盘置换与ROI-C颈椎前路融合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冉宇 白春晓 +7 位作者 刘楚吟 赵学千 龙水文 覃昌龙 李忠泽 张超 贾育松 陈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4297-4303,共7页
背景:前期研究显示,双节段颈椎间盘置换对于颈椎矢状位参数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双节段ROI-C融合器,但不同手术节段的颈椎矢状位参数存在差异。目的:研究单节段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ROI-C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差异。方法:... 背景:前期研究显示,双节段颈椎间盘置换对于颈椎矢状位参数有明显改善,且优于双节段ROI-C融合器,但不同手术节段的颈椎矢状位参数存在差异。目的:研究单节段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ROI-C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就诊的60例神经根型、脊髓型或混合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Mobi-C间盘组和ROI-C融合组。所有患者均完成半年以上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1±5.0)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行目测类比评分、颈椎JOA评分以及拍摄X射线片,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C_(2-7)Cobb角、C_(0-2)Cobb角、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颈椎斜率、T_(1)倾斜角、C_(7)倾斜角、胸廓入口角、脊柱功能单位角,分析两组患者的组内和组间差异,并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颈椎JOA评分显著增高(P<0.05)。②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的随访间盘组C_(2-7)Cobb、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和T_(1)倾斜角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C_(0-2)Cobb角、高T_(1)倾斜角减小(P<0.05),脊柱功能单位角增大(P<0.05);融合组C_(2-7)Cobb、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和T_(1)倾斜角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脊柱功能单位角和C_(7)倾斜角增高(P<0.05);间盘组比融合组脊柱功能单位角增高(P<0.05)。③患者术后矢状位参数,融合组C_(2-7)Cobb与C_(7)倾斜角呈显著正相关;颈椎斜率与胸廓入口角呈显著正相关;T_(1)倾斜角与C_(7)倾斜角呈显著正相关;C_(7)倾斜角与C_(0-2)Cobb角呈显著负相关。置换组C_(2-7)Cobb与C_(7)倾斜角、脊柱功能单位角和T_(1)倾斜角呈显著正相关,与C_(0-2)Cobb角呈显著负相关;颈椎斜率与胸廓入口角呈显著正相关,与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T_(1)倾斜角和脊柱功能单位角呈显著负相关;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与C_(7)倾斜角、脊柱功能单位角、T_(1)倾斜角呈显著正相关;T_(1)S与C_(7)倾斜角、脊柱功能单位角呈显著正相关,C_(7)倾斜角与脊柱功能单位角呈显著正相关。④间盘组中,高T_(1)倾斜角型患者术后胸廓入口角、T_(1)倾斜角和C_(0-2)Cobb角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脊柱功能单位角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而融合组未发现显著变化。⑤结论:Mobi-C间盘和ROI-C融合器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疗效显著,与ROI-C融合器相比,Mobi-C间盘主要通过重建颈椎局部前凸角和上颈椎前凸角来恢复生理曲度,并且在高T_(1)倾斜角患者群体中仍然保持这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颈椎病 mobi-c人工间盘 ROI-C融合器 颈椎矢状位参数
下载PDF
Mobi-C人工颈椎间盘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被引量:5
8
作者 鲍达 马远征 +3 位作者 陈兴 李宏伟 胡明 高天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ADR)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6月,收治符合颈椎间盘置换指征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 目的探讨采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ADR)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6月,收治符合颈椎间盘置换指征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29~54岁,平均45.2岁。颈椎间盘突出症1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7例。病程4d~5年,平均1.2年。病变节段:C3、41例,C4、52例,C5、67例,C6、75例,C4、5合并C5、62例,C5、6合并C6、73例。术前常规行颈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及MRI检查。均行经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Mobi-C人工颈椎间盘假体ADR,共植入Mobi-C人工颈椎间盘假体25枚。所有患者术后定期摄X线片测量置换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采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40分(COA)评分系统评价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颈脊髓功能;采用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DI)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中、术后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18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8,P=0.440)。随访期内未见异位骨化。术前及末次随访时COA评分分别为(32.10±2.96)分和(38.20±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78,P=0.000);末次随访时改善率为77.2%±5.4%。术前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5.10±1.29)分和(3.20±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85,P=0.000);NDI评分分别为(39.20±3.80)分和(29.40±4.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39,P=0.000)。结论在合理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采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假体行ADR治疗退行性颈椎疾患,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mobi-c人工颈椎间假体 颈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根型颈椎病
原文传递
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对颈椎曲度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鲍达 陈兴 +2 位作者 李力韬 于龙 马远征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7期673-675,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术后对患者颈椎曲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1—2010-12经前路行椎间盘切除减压、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的25例颈椎退行性疾病,并进行了5年以上的随访观察。比较... 目的探讨采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术后对患者颈椎曲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1—2010-12经前路行椎间盘切除减压、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的25例颈椎退行性疾病,并进行了5年以上的随访观察。比较术前、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SU)曲度。结果 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2.5(60~65)个月。术前FSU曲度为(0.28±4.69)°,术后即刻为(2.09±4.15)°,末次随访时为(1.97±4.10)°;手术前后FSU曲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87,P=0.003),且术后即刻FSU曲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3),但末次随访时FSU曲度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44)。术前2例FSU后凸>10°(即FSU曲度<-10°),术后置换节段仍存在后凸畸形。结论采用Mobi-C假体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可以部分矫正置换节段的后凸畸形,术后置换节段曲度维持良好,但对于术前FSU后凸>10°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不建议行该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退行性疾病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mobi-c假体 脊柱后凸畸形
原文传递
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皓轩 聂林 +1 位作者 侯勇 程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分析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改变,探讨其重建或保留椎间高度及颈椎整体、置换节段、临近节段活动度的作用。[方法]回顾2009年10月~2010年6月本科收治的行Mobi-C单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颈椎病患... [目的]分析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改变,探讨其重建或保留椎间高度及颈椎整体、置换节段、临近节段活动度的作用。[方法]回顾2009年10月~2010年6月本科收治的行Mobi-C单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颈椎病患者31例,其中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22例。于术前、术后7d,术后1、3、6、12、24个月行临床评估和影像学数据采集。使用Odom评级、VAS评分、JOA评分、NDI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通过颈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观察椎间高度及颈椎整体、置换节段、临近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SU)的活动度。[结果]22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24~30个月,平均26.3个月。与术前相比,24个月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NDI评分均有改善(P>0.05)。术后颈椎活动度、FSU活动度、置换节段及临近节段活动度维持了术前水平。置换节段椎间高度均有恢复,上下临近节段椎间高度维持术前水平。[结论]使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假体行椎间盘置换术临床效果可靠,影像学资料显示术后可重建或保留椎间高度及颈椎整体、置换节段、临近节段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 Mobi—C假体 颈椎病 活动度
原文传递
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ROI-C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邹开伟 徐皓 +4 位作者 林雅桑 姚晓东 李金泉 孙则干 黄青松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9期897-900,共4页
目的比较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ROI-C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6—2018-06诊治的65例颈椎病患者,31例采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Mobi-C组),34例采用ROI-C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 目的比较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ROI-C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6—2018-06诊治的65例颈椎病患者,31例采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Mobi-C组),34例采用ROI-C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ROI-C组),比较2组术后1年颈椎整体活动度、颈椎曲度、椎间高度、疼痛VAS评分、JOA评分及NDI指数。结果6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0.0(13~27)个月。2组切口均一期愈合,Mobi-C组出现1例异位骨化(McAcfeeⅠ级),ROI-C组出现2例手术节段下位椎体骨赘增生、椎间高度丢失及椎间盘突出,其中1例出现神经根压迫症状。Mobi-C组术后1年颈椎整体活动度、颈椎曲度、椎间高度优于RO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VAS评分、JOA评分、N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ROI-C颈椎间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相似,但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可较好地保留颈椎整体活动度,同时在改善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具有一定的优势,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目前尚无法完全取代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ROI-C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
原文传递
杂交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后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羽晨 闵少雄 +4 位作者 张力 张辉 曹延林 段扬 靳安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目的有限元分析法探讨应用Mobi-C假体的颈人工椎间盘置换(artificial cervical discreplacement,ACDR)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在已验证的下颈椎有... 目的有限元分析法探讨应用Mobi-C假体的颈人工椎间盘置换(artificial cervical discreplacement,ACDR)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在已验证的下颈椎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对模型施加了头颅预载荷74 N及1.8 Nm纯力矩,模拟2组行C-ADR联合ACDF手术方式及1组行三节段ACDF手术方式,在各工况下分析术后2组杂交术式假体各部件的应力特点和3组重建模型各节段关节突关节的应力改变。结果⑴杂交术式重建模型中Mobi-C假体上终板应力均高于下终板应力;⑵终板应力分布主要集中在终板中央偏后,最高值分别为M1组79.4Mpa,M2组为70.9Mpa;内衬应力分布集中于中央两翼,最高值分别为M1组11.6Mpa,M2组为14.4Mpa;⑶三处理组与正常组相比,行C-ADR节段的关节突关节应力增加;行ACDF节段的关节突关节应力降低;而三节段融合组邻段关节突关节应力较正常组及杂交术式组明显增高。结论应用Mobi-C假体的杂交术式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假体不易出现下沉,较多节段融合术式能更好的维持邻段关节突关节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人工椎间盘 杂交术式 mobi-c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颈椎间盘置换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树军 解妍琪 +2 位作者 王巧英 唐晓杰 王春晓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9期171-175,共5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颈椎病行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自2017年1月—2018年9月科室收治的17例(23个节段)因颈椎病行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患者,术前保守治疗...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颈椎病行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自2017年1月—2018年9月科室收治的17例(23个节段)因颈椎病行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患者,术前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围手术期应用ERAS理念,术前给予全面评估及治疗相关原发病、多方式详尽的术前指导,减轻患者心理负面情绪、超前镇痛、术前6小时禁食、2小时禁饮、不常规留置尿管;术中加强体温管理、限制液体入量、不放置切口引流管;术后保证有效可行的镇痛、全麻清醒后即可漱口、饮水,术后4~6小时开始进食、术后第1天佩戴颈托,下床活动,术后第4天去除颈托等措施。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的上下肢运动、感觉、躯体感觉及膀胱功能评分。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例(%)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描述,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7例患者均获得连续随访,数据采集在术前、术后1个月进行。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未出现新的神经症状,脊髓功能改善,患者手术前后上下肢运动及膀胱功能JOA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下肢及躯干感觉JOA评分均有差异,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术后未发生护理并发症,复查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无变化,未出现偏移、下沉。结论将ERAS理念应用于颈椎病行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患者围手术期,有利于减轻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缓解术后疼痛,降低术后不适,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成本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 颈椎病 mobi-c人工颈椎间盘 颈椎间盘置换 围手术期 脊髓功能
下载PDF
人工颈椎间盘治疗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5年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蓝浩斌 苏红英 王涛 《微创医学》 2015年第6期743-747,755,共6页
目的比较单节段人工颈椎(Mobi-C)椎间盘置换术和颈椎前路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脱出症的临床效果,验证Mobi-C椎间盘置换术的长期疗效。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6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患... 目的比较单节段人工颈椎(Mobi-C)椎间盘置换术和颈椎前路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脱出症的临床效果,验证Mobi-C椎间盘置换术的长期疗效。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6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Mobi-C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颈椎前路融合术治疗。两组均随访5年以上,比较两组责任间隙活动度、颈椎再次手术率、JOA评分、VAS评分。结果最后观察组56例,对照组55例参加至少5年时间的随访。观察组术后责任间隙的活动度显著的大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再次手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而在JOA评分及VAS评分上,两组之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Mobi-C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疗效相当,但Mobi-C手术保留了颈椎责任间隙的活动度并显著降低了临近节段椎间盘的退变及再次手术率。在掌握适应症的前提下,Mobi-C手术可以作为前路减压融合术的有效替代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bi-c椎间盘置换 责任间隙 继发性椎间盘退变 再次手术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