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5篇文章
< 1 2 1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imal models used to study direct peripheral nerve repair: a systematic review 被引量:1
1
作者 Francisco Javier Vela Guadalupe Martínez-Chacón +3 位作者 Alberto Ballestín JoséLuis Campos Francisco Miguel Sánchez-Margallo Elena Abellá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3期491-502,共12页
Objective:Peripheral nerve repair is required after traumatic injury.This common condition represents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worldwide.Recovery after nerve repair depends on several factors,including the severi... Objective:Peripheral nerve repair is required after traumatic injury.This common condition represents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worldwide.Recovery after nerve repair depends on several factors,including the severity of the injury,the nerve involved,and the surgeon’s technical skills.Despite the precise microsurgical repair of nerve lesions,adequate functional recovery is not always achieved and,therefore,the regeneration process and surgical techniques are still being studied.Pre-clinical animal models are essential for this research and,for this reason,the focus of the present systematic review(according to the PRISMA statement)was to analyze the different animal models used in pre-clinical peripheral nerve repair studies.Data sources:Original articles,published in English from 2000 to 2018,were collected using the Web of Science,Scopus,and PubMed databases.Data selection:Only preclinical trials on direct nerve repair were included in this review.The articles were evaluated by the first two authors,in accordance with predefined data fields.Outcome measures:The primary outcomes included functional motor abilities,daily activity and regeneration rate.Secondary outcomes included coaptation technique and animal model.Results:This review yielded 267 articles,of which,after completion of the screening,49 studies were analyzed.There were 1425 animals in those 49 studies,being rats,mice,guinea pigs,rabbits,cats and dogs the different pre-clinical models.The nerves used we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groups:head and neck(11),forelimb(8)and hindlimb(30).The techniques used to perform the coaptation were:microsuture(46),glue(12),laser(8)and mechanical(2).The follow-up examinations were histology(43),electrophysiological analysis(24)and behavioral observation(22).Conclusion:The most widely used animal model in the study of peripheral nerve repair is the rat.Other animal models are also used but the cost-benefit of the rat model provides several strengths over the others.Suture techniques are currently the first option for nerve repair,but the use of glues,lasers and bioengineering materials is increasing.Hence,further research in this field is required to improve clinical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MICROSURGERY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REPAIR reconstruction DIRECT NERVE REPAIR animal model coaptation PRISMA systematic review
下载PDF
A Review on Evaluation Methods of Climate Modeling 被引量:1
2
作者 ZHAO Zong-Ci LUO Yong HUANG Jian-Bin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SCIE 2013年第3期137-144,共8页
There is scientific progress in the evaluation methods of recent Earth system models(ESMs).Methods range from single variable to multi-variables,multi-processes,multi-phenomen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s in five layers(... There is scientific progress in the evaluation methods of recent Earth system models(ESMs).Methods range from single variable to multi-variables,multi-processes,multi-phenomen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s in five layers(spheres)of the Earth system,from climatic mean assessment to climate change(such as trends,periodicity,interdecadal variability),extreme values,abnormal characters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s of phenomena,from qualitative assessment to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of reliability and uncertainty for model simulations.Researchers started considering independence and similarity between models in multi-model use,as well as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climate prediction and projection efect and the quantitative uncertainty contribution analysis.In this manuscript,the simulations and projections by both CMIP5 and CMIP3 that have been published after 2007 are reviewed and summar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 system modelS evaluation methods(metrics) QUANTITATIVE EVALUATIONS review
下载PDF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iversified Knowledge Model for Paper Reviewers Recommendation
3
作者 Hua Zhao Wei Tao +1 位作者 Ruofei Zou Chunming Xu 《国际计算机前沿大会会议论文集》 2018年第2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Diversified KNOWLEDGE model reviewER recommendationResearch INTEREST
下载PDF
强迫症反应抑制缺陷(综述)
4
作者 张晨 范青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6-311,共6页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高致残性精神障碍,伴随多种认知功能的缺陷。其中,反应抑制缺陷可能是强迫症的一种潜在的内表型,对于理解强迫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和开发新的临床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强迫症反应抑制缺陷及其神经机制和临...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高致残性精神障碍,伴随多种认知功能的缺陷。其中,反应抑制缺陷可能是强迫症的一种潜在的内表型,对于理解强迫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和开发新的临床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强迫症反应抑制缺陷及其神经机制和临床干预效果,以期为进一步理解强迫症反应抑制缺陷和促进强迫症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反应抑制 额叶-基底神经节模型 综述
下载PDF
基于RoBERTa和图增强Transformer的序列推荐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明虎 石智奎 +1 位作者 苏佳 张新生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31,共11页
自推荐系统出现以来,有限的数据信息就一直制约着推荐算法的进一步发展。为降低数据稀疏性的影响,增强非评分数据的利用率,基于神经网络的文本推荐模型相继被提出,但主流的卷积或循环神经网络在文本语义理解和长距离关系捕捉方面存在明... 自推荐系统出现以来,有限的数据信息就一直制约着推荐算法的进一步发展。为降低数据稀疏性的影响,增强非评分数据的利用率,基于神经网络的文本推荐模型相继被提出,但主流的卷积或循环神经网络在文本语义理解和长距离关系捕捉方面存在明显劣势。为了更好地挖掘用户与商品之间的深层潜在特征,进一步提高推荐质量,提出一种基于Ro BERTa和图增强Transformer的序列推荐(RGT)模型。引入评论文本数据,首先利用预训练的Ro BERTa模型捕获评论文本中的字词语义特征,初步建模用户的个性化兴趣,然后根据用户与商品的历史交互信息,构建具有时序特性的商品关联图注意力机制网络模型,通过图增强Transformer的方法将图模型学习到的各个商品的特征表示以序列的形式输入Transformer编码层,最后将得到的输出向量与之前捕获的语义表征以及计算得到的商品关联图的全图表征输入全连接层,以捕获用户全局的兴趣偏好,实现用户对商品的预测评分。在3组真实亚马逊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Deep FM、Conv MF等经典文本推荐模型相比,RGT模型在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2种指标上有显著提升,相较于最优对比模型最高分别提升4.7%和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荐算法 评论文本 RoBERTa模型 图注意力机制 Transformer机制
下载PDF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在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唐鑫 谭洁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60,共7页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采用可视化、可量化的方法实时动态测量组织或器官的微循环血流量。因其活体检测、实时成像及操作简单等优点,已在微循环检测的多个领域中应用。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主要通过减少双侧颈总动脉向大脑输送血流量的方...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采用可视化、可量化的方法实时动态测量组织或器官的微循环血流量。因其活体检测、实时成像及操作简单等优点,已在微循环检测的多个领域中应用。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主要通过减少双侧颈总动脉向大脑输送血流量的方法造模,可造成脑供血长期不足。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可通过对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皮层脑血流量、侧支循环开放、神经血管耦合反应等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判断动物模型造模是否成功及干预方法对其的治疗效果。本文就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在慢性脑缺血动物模型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和科研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散斑衬比成像 慢性脑缺血 动物模型 综述
下载PDF
ICU患者再喂养综合征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杨帅 于红静 +5 位作者 何家欣 张小蝶 叶笑梅 郭玮 潘靖达 凌冬兰 《现代医院》 2024年第2期317-319,324,共4页
再喂养综合征(refeeding syndrome,RFS)在重症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通过对再喂养综合征的风险因素和风险预测模型进行综述,发现其风险因素包括患者相关因素、治疗相关因素和疾病相关因素三个方面;风险预测模型... 再喂养综合征(refeeding syndrome,RFS)在重症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通过对再喂养综合征的风险因素和风险预测模型进行综述,发现其风险因素包括患者相关因素、治疗相关因素和疾病相关因素三个方面;风险预测模型包括风险分层模型、风险评分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预防RFS的发生重点在于早期评估,但目前尚缺乏预测效能良好的RFS风险预测模型。关注营养和血清学指标等多方面因素对RFS的预防有着重要意义,未来需开展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以构建预测效能良好的ICU患者RFS风险预测模型,为RFS高危人群的早期评估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喂养综合征 重症患者 风险预测模型 综述
下载PDF
血栓形成综合征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吕丽琼 郭米霞 张诗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3-1025,共3页
对血栓形成综合征风险预测模型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综合分析比较各预测模型的特点,以期为我国临床医护人员精准选择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风险预测模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血栓形成综合征 预测模型 护理 综述
下载PDF
CMC-EBC损伤耦合机理及一体化设计研究进展
9
作者 方光武 谢浩元 +2 位作者 张华军 高希光 宋迎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7-661,共15页
陶瓷基复合材料与环境障碍涂层组合(CMC-EBC)是目前航空航天领域最具应用前景的热结构材料体系。本文对CMC-EBC失效机理与分析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首先,简要回顾了CMC-EBC材料体系的发展及主要制备工艺。然后,综述了CMC-EBC在服役... 陶瓷基复合材料与环境障碍涂层组合(CMC-EBC)是目前航空航天领域最具应用前景的热结构材料体系。本文对CMC-EBC失效机理与分析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首先,简要回顾了CMC-EBC材料体系的发展及主要制备工艺。然后,综述了CMC-EBC在服役环境下的主要损伤模式与失效机理,总结发现CMC预制体结构、孔洞缺陷和EBC内裂纹等损伤演化相互影响,这种细观损伤模式的耦合是决定其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目前的机理研究主要集中于涂层本身性能及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缺乏对涂层和复合材料编制结构在损伤演化过程中协同效应的考虑。接下来,详细分析了CMC-EBC的失效模拟与预测模型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环境因素建模方法和损伤耦合演化模拟技术。目前大部分工作致力于分别开发CMC和EBC的失效模型,而对于CMC-EBC构件的失效预测应考虑其损伤演化与微观结构之间的相互耦合影响。最后,对CMC-EBC材料体系研发与服役性能预测方法进行了展望,认为CMC本体和EBC失效模式相互耦合,开展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和分析是CMC-EBC构件研究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环境障碍涂层 损伤耦合 失效模型 一体化设计 综述
下载PDF
基于在线评论的乘用车需求趋势分析方法
10
作者 杨亚璪 李全森 唐浩冬 《运筹与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2,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在线产品评论的竞争情报挖掘方法,将网络评论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应用于乘用车设计开发中。结合LDA和TF-IDF算法,从主题特征和情感态度特征获取不同车型评论主题情感倾向性估值,并对应2009—2019年的乘用车销量,构建用户偏好... 提出一种基于在线产品评论的竞争情报挖掘方法,将网络评论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应用于乘用车设计开发中。结合LDA和TF-IDF算法,从主题特征和情感态度特征获取不同车型评论主题情感倾向性估值,并对应2009—2019年的乘用车销量,构建用户偏好分析的面板数据模型。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网络评论情报信息;通过与年份的交互作用分析产品需求趋势,过去11年间消费者只对油耗的关注度降低了8.64%,对动力、空间、外观、内饰和舒适性的关注度分别上升了3.16%,6.80%,89.69%,13.38%和18.47%。其中,与生活品质更加密切的外观、内饰和舒适性等指标的增量远高于传统关注的动力和空间指标。这表明燃油经济性越来越不受关注,已不再成为消费者购买乘用车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经济 乘用车需求趋势 LDA主题模型 在线评论 情感倾向
下载PDF
RM-RT^(2)NI:融合评论时效与可信近邻影响力的推荐模型
11
作者 韩志耕 周婷 +2 位作者 陈耿 付纯硕 陈健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00-706,共7页
基于矩阵分解的推荐模型虽然能够处理高维评分数据,但容易遭受评分数据稀疏性的困扰。基于评分和评论的推荐模型通过外加隐藏在评论中的用户偏好与物品属性信息,缓解了评分数据的稀疏性,但在特征提取时大多没有关注评论时效性和可信近... 基于矩阵分解的推荐模型虽然能够处理高维评分数据,但容易遭受评分数据稀疏性的困扰。基于评分和评论的推荐模型通过外加隐藏在评论中的用户偏好与物品属性信息,缓解了评分数据的稀疏性,但在特征提取时大多没有关注评论时效性和可信近邻影响力,无法获得更丰富的用户和物品特征。为进一步提高推荐精度,提出了融合评论时效与可信近邻影响力的推荐模型RM-RT^(2)NI。基于评分矩阵,该模型使用矩阵分解提取了用户偏好和物品属性的浅层特征,利用云模型和修正的用户相似度评估模型和新构建的信度评估模型提取出可信近邻影响力;基于评论文本,该模型利用BERT模型获得每条评论的隐表达,利用双向GRU提取评论间的联系,利用新构建的融合时间因子的注意力机制识别各评论的时效贡献度,以获取用户和物品的深层特征。在此基础上,将用户浅层特征、深层特征以及可信近邻影响力特征融合成用户特征,将物品浅层特征和深层特征融合成物品特征,并将它们输入全连接神经网络以预测用户-物品评分。在5组公开数据集上对RM-RM-RT^(2)NI的推荐性能进行了实验评估,结果显示,与7个基线模型相比,RM-RT^(2)NI具有更高的评分预测精度,且RMSE平均降低了3.06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荐模型 评分矩阵 评论文本 评论时效 可信近邻影响力 多特征融合
下载PDF
公共服务动机的副作用:文献评述与机制探究
12
作者 张书维 张晓会 +1 位作者 秦枭童 尚哲 《公共行政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5-194,200,共21页
公共服务动机是公共管理领域长久不衰的重要议题,也是公共部门组织行为研究的持续焦点。公共服务动机常与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行为相关联,但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公共服务动机会正向影响消极满意度、职业倦怠、缺勤等一系列消极的工作态度、... 公共服务动机是公共管理领域长久不衰的重要议题,也是公共部门组织行为研究的持续焦点。公共服务动机常与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行为相关联,但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公共服务动机会正向影响消极满意度、职业倦怠、缺勤等一系列消极的工作态度、心理健康和工作行为。论文利用PRISMA方法对现有讨论公共服务动机负面影响的文献进行全面梳理与总结,并借鉴个体-环境(不)匹配理论和工作需求-资源模型,揭示公共服务动机在作为自变量与调节变量时产生负面结果的机制差异,具体为:“物极必反”效应——个体-环境匹配在公共服务动机与工作投入的关系间发生催化作用;“负正得负”效应——公共服务动机增强个体-环境不匹配与资源损耗间的关系。未来研究可关注上述负面结果的可复制性,挖掘组织层面的负面影响,以及开发缓解公共服务动机负面结果的工具,从理论与实践层面重视公共服务动机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动机 负面结果 个体-环境(不)匹配 工作需求-资源模型 系统综述
下载PDF
国际开放同行评审平台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建议
13
作者 张智雄 王玉菊 赵旸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2024年第5期14-22,共9页
[目的/意义]梳理分析国际开放同行评审平台的基本模式与发展趋势,探讨国际开放同行评审平台对中国学术交流和科研治理的启示。[方法/过程]文章首先概述了国际开放同行评审平台的3种基本运营模式,之后通过对这些平台和社区发展动态的深... [目的/意义]梳理分析国际开放同行评审平台的基本模式与发展趋势,探讨国际开放同行评审平台对中国学术交流和科研治理的启示。[方法/过程]文章首先概述了国际开放同行评审平台的3种基本运营模式,之后通过对这些平台和社区发展动态的深入分析,归纳总结了其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经验与中国科研环境的具体特点,提出了针对中国开放开放同行评审(平台)建设的建议。[结果/结论]国际开放同行评审平台和社区正逐步成为推动科研创新、提升科研质量的重要力量。针对中国现状,文章提出加快建设国际开放同行评审平台和社区的6条建议,包括加强政策引导与制度支持,更新科技出版理念,鼓励案例示范,建设国家开放同行评审基础设施等,以抢占国际学术交流的新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同行评审 开放同行评审平台 开放同行评审模式 发展趋势 学术交流
下载PDF
基于逆向云算法的同行评议评价模型建设探析
14
作者 林振亮 李晓琴 +2 位作者 燕卿 郑嘉颖 黄江康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14期94-106,共13页
同行评议本质上依然是一种量化的主观定性评议,其基石是参与评议活动的每位评议者,只有做到对评议者的有效评估、监督、规范与约束,才能保证同行评议结果的客观和公正。但同行评议过程始终存在着不确定性,如何处理不确定性是同行评议需... 同行评议本质上依然是一种量化的主观定性评议,其基石是参与评议活动的每位评议者,只有做到对评议者的有效评估、监督、规范与约束,才能保证同行评议结果的客观和公正。但同行评议过程始终存在着不确定性,如何处理不确定性是同行评议需解决的难点问题。为此,在论述同行评议中评议者评价的必要性和当前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利用同行评议的评价数据分析评议者和评议影响因素,基于数据构建科学的同行评议评价模型。运用云模型理论,针对同行评议特点,选择符合正态分布统计性质、无确定度的逆向云生成算法,将方案分解为评议者评议评价与多任务协同评议评价2个层次,提出同行评议评价模型;并利用中国某省2018—2022年某类人才项目同行评议在技术、前瞻、产出、风险、经济和社会6个方向共18个评议指标的数据,通过该模型分类分层次计算出其云模型数字特征,根据数字特征构建云图和数字画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逆向云算法的同行评议评价模型对于评价评议者各方面的评议能力和整体评议效果、评价同行评议活动开展成效以及监管同行评议中的异常数据具有实操意义,能据此科学构建评议者个性化权限,能发挥评议者最大优势,并最大限度减小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缓解当前同行评议评价面临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行评议 评价模型 模型构建 逆向云算法 云模型 数字特征
下载PDF
ADDIE模型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袁丽 孙琳 储霞飞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7期167-171,共5页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教育体系中关键组成部分。临床护理教学的高低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学习和实践效果,间接影响护理质量及患者结局,故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优秀护理人才是临床护理教学人员急需考虑的问题。而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a...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教育体系中关键组成部分。临床护理教学的高低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学习和实践效果,间接影响护理质量及患者结局,故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优秀护理人才是临床护理教学人员急需考虑的问题。而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analysis-design-development-implementation-evaluation,ADDIE)模型作为最基础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型,具有以教学对象为中心,能够显著提高其专业知识及技能的优点,已较好地应用在临床护理教学中。故文章拟系统介绍ADDIE模型的发展与内涵,着重从教学对象与内容、5个研究阶段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及评价,以及应用效果综述ADDIE模型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及特点,为更好地应用该工具,进一步改善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DIE模型 临床护理教学 综述 教学质量 教学工具 教学模型
下载PDF
我国物流业2023年发展回顾与2024年展望 被引量:4
16
作者 何黎明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共6页
2023年,我国经济实现恢复发展,物流需求稳步复苏,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持续提升,物流供给质量稳步提高,物流运行环境持续改善,现代物流发展模式稳步转换,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全行业正在进入新的阶段。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一是物流... 2023年,我国经济实现恢复发展,物流需求稳步复苏,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持续提升,物流供给质量稳步提高,物流运行环境持续改善,现代物流发展模式稳步转换,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全行业正在进入新的阶段。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一是物流市场实现恢复增长;二是提质增效降本稳步推进;三是供应链物流引领转型发展;四是一流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五是创新驱动打造新质生产力;六是物流网络布局均衡发展;七是绿色低碳物流影响提升;八是制度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但是,我国物流业也面临一系列比较紧迫的问题,结构调整叠加有效需求偏弱,物流需求仍处于恢复期,需求不足企业占比较高,企业经营普遍承压,社会物流总额增速低于GDP增速,短期内行业新动能难以撬动存量大市场,现代物流正进入温和增长阶段,需要妥善应对。我国高度重视现代物流发展,建设现代物流体系是建设物流强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和保障。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尽管经过多年持续推进物流降本工作,但是无论从经济结构、货物结构、产业布局等宏观层面看,还是从市场主体、方式手段、主要环节、政策措施等微观方面看,我国未来一段时期进一步推动降本的难度仍然较大。为进一步提升物流业竞争力、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改变我国传统物流低价格、低效率、低效益的现实,通过激发物流需求侧变革动力、再造物流全链条组织方式、用好物流新质生产力、发力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供应链韧性安全,打造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新模式,激发产业升级新活力。可以预计,2024年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物流业将呈现出一系列新趋势:一是大盘稳定,市场保持温和增长;二是结构调整,需求贡献持续分化;三是提质增效,物流降本仍有空间;四是产业融合,全链条系统化整合;五是市场导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六是韧性安全,保供稳链更为迫切;七是设施联通,物流网络高效畅通;八是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提速;九是绿色低碳,物流社会价值提升;十是多方合力,行业共治统筹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业 回顾 社会物流成本 发展新模式 展望
下载PDF
糖尿病足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令君 郭俊 +3 位作者 王俊伟 高杨 陈惠盈 万永丽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7-363,380,共8页
背景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多数患者病情重,疾病进展快。性能良好的糖尿病足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识别高危患者,尽早采取干预措施。目的系统评价糖尿病足发病风险预测模型,为模型的构建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 背景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多数患者病情重,疾病进展快。性能良好的糖尿病足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识别高危患者,尽早采取干预措施。目的系统评价糖尿病足发病风险预测模型,为模型的构建和优化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发表的关于糖尿病足风险预测模型的相关文献,检索期限为建库至2023-05-15。由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文献数据,使用预测模型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PROBAST)对模型进行质量评价。使用Stata 17.0软件对模型中预测因子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包含13个模型,其中12个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0.7。7个模型进行了模型校准,8个模型进行了验证。PROBAST评估结果显示,纳入的13篇文献中有1篇为低偏倚风险,其余12篇均为高偏倚风险;模型适用性方面,1篇为低适用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3,95%CI=1.04~1.24)、糖化血红蛋白(OR=1.56,95%CI=1.26~1.94)、足溃疡史(OR=5.93,95%CI=2.85~12.37)、足截肢史(OR=7.79,95%CI=2.74~22.17)、单丝试验敏感性减弱(OR=1.59,95%CI=1.42~1.78)、足真菌感染(OR=6.14,95%CI=1.71~22.04)、肾病(OR=2.09,95%CI=1.65~2.65)是糖尿病足发病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足风险预测模型仍存在不足,未来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可重点关注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足溃疡史、足截肢史、单丝试验敏感性、足真菌感染、肾病等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足溃疡 危险性评估 预测 模型 系统评价
下载PDF
美国高等教育专业评估的兴起与应用
18
作者 饶燕婷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5,I0006,共13页
美国高等教育专业评估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问责的增加、政府资助的减少、专业的重复设置和新大学管理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专业评估的发展。专业评估的目的、类型和方法具有多样性,常用的评估模型有优先级评估模型、QPC评估模型、四级... 美国高等教育专业评估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问责的增加、政府资助的减少、专业的重复设置和新大学管理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专业评估的发展。专业评估的目的、类型和方法具有多样性,常用的评估模型有优先级评估模型、QPC评估模型、四级学习评估模型,以及州和高校独立设计的评估模型。目前专业评估在多重评估目的的有效性、与专业认证的有机结合,以及应用评估结果撤销专业等方面依然存在争议,并呈现出与学生学习成果相结合、与战略规划工作更紧密联系的发展趋势。借鉴美国的经验,中国应完善省市与高校两级专业评估制度,构建多元化的专业评估体系,加强评估结果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高等教育 专业评估 评估目的 评估模型
下载PDF
地铁车站BIM模型信息完备性审查研究
19
作者 赵钦 赵杨阳 +2 位作者 马召熙 刘彦明 黑新宏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随着智能建造的发展,三维正向设计逐渐替代了传统二维设计,对设计成果的交付审查也将同步转换为对建筑信息模型的审查。地铁建筑设计区别于其他建筑具备较强的功能性,在实际设计交付成果审查中,会存在错审率、漏项高等问题。为解决该问... 随着智能建造的发展,三维正向设计逐渐替代了传统二维设计,对设计成果的交付审查也将同步转换为对建筑信息模型的审查。地铁建筑设计区别于其他建筑具备较强的功能性,在实际设计交付成果审查中,会存在错审率、漏项高等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本文依据相关国家标准,构建适用于地铁车站建筑信息模型完备性审查的本体模型,同时集成工业基础类(IFC 4.0)实例信息、计算机规则技术,实现模型完备性审查。以地铁车站的建筑单元为例,实现地铁车站模型在方案设计阶段的交付工作。该方法的提出有助于促进整个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域本体 模型交付 语义网规则语言 地铁车站 完备性审查
下载PDF
铁路网车流分配问题研究综述
20
作者 薛锋 周琳 刘泳博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4年第1期206-219,共14页
铁路网车流分配是铁路运输组织中的热点研究问题,也是铁路运营管理层面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分析了铁路网车流分配优化问题的内涵及特点,并从模型构建及算法设计两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研究特点进行了综述。在模型构建方面,按... 铁路网车流分配是铁路运输组织中的热点研究问题,也是铁路运营管理层面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分析了铁路网车流分配优化问题的内涵及特点,并从模型构建及算法设计两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研究特点进行了综述。在模型构建方面,按照决策变量、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三个角度对既有研究进行分类,并指出决策变量主要依据点-弧模型和弧-路模型两种基本车流分配模型设置,其中弧-路模型的决策变量相对更少,在大规模车流分配模型中更为适用;优化目标通常选择广义费用中的一种或多种,并兼顾运输效益与点线能力协调进行设置;在约束条件的考虑上,大部分模型以传统约束条件为主,根据不同运输需求设置约束条件。在算法设计方面,分析发现启发式算法成为求解大规模路网问题的主要手段,而基于模型松弛和模型分解的精确算法以及基于模型修改的算法也逐步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归纳分析既有研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铁路货物运输内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进一步展望了车流分配在模型建立、算法求解和创新方面的研究趋势,可为铁路车流分配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车流分配 研究综述 数学模型 求解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