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及其变型 被引量:4
1
作者 潘建良 李道棠 杨虹 《净水技术》 CAS 2003年第4期6-9,共4页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IC)由于在同一反应器内完成污染物的生物氧化以及固液分离等功能,因此具有流程简单.脱 磷除氮功能强,占地小投资省等优点,在70年代中后期逐步得到广泛应用并发展成多种变型工艺。在对多种常用IC工艺分 类后重点介绍了...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IC)由于在同一反应器内完成污染物的生物氧化以及固液分离等功能,因此具有流程简单.脱 磷除氮功能强,占地小投资省等优点,在70年代中后期逐步得到广泛应用并发展成多种变型工艺。在对多种常用IC工艺分 类后重点介绍了各典型工艺的反应器技术特点及应用简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活性污泥性 间歇工艺 SBR 反应器
下载PDF
交替活性污泥工艺发展类型及研究方向 被引量:3
2
作者 戈军 荆肇乾 +1 位作者 吕锡武 韦海余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6年第4期59-62,共4页
交替活性污泥工艺是在一个反应器或一组反应器中通过时间或空间的交替实现对污水的处理。从最初的SBR到各种改良形式,交替活性污泥工艺在控制系统、运行方式等方面迅速发展。传统的交替工艺只能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CAST、MSBR、UNITAN... 交替活性污泥工艺是在一个反应器或一组反应器中通过时间或空间的交替实现对污水的处理。从最初的SBR到各种改良形式,交替活性污泥工艺在控制系统、运行方式等方面迅速发展。传统的交替工艺只能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CAST、MSBR、UNITANK、多箱一体化工艺等通过运行方式组合,既提高了对处理规模的适应性,又能满足除磷脱氮要求。交替活性污泥工艺今后研究的重点是工艺组合优化,提高灵活性,特别是如何在单泥交替系统中解决除磷脱氮的矛盾,同时也要注意相应配套设备的开发,降低造价,提高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活性污泥工艺 间歇运行 改良工艺 除磷脱氮 工艺组合
下载PDF
丽江市古城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的启动调试及运行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智 金璇 木成军 《四川环境》 2008年第3期30-33,共4页
丽江市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处理规模为1万m3/d,采用了改良型ICEAS工艺。该污水处理系统的启动调试内容,包括调试前的准备工作以及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活性污泥培养驯化历时50 d左右,活性污泥絮体基本形成,生物相基本稳定,处理效果显著... 丽江市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处理规模为1万m3/d,采用了改良型ICEAS工艺。该污水处理系统的启动调试内容,包括调试前的准备工作以及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活性污泥培养驯化历时50 d左右,活性污泥絮体基本形成,生物相基本稳定,处理效果显著,出水各项指标达标。在进水BOD低营养源不足的不利条件下,成功完成了该污水处理厂的启动调试和活性污泥培养驯化,对指导污水厂的调试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MICEAS工艺 污泥培养和驯化 调试
下载PDF
简化活性污泥1号模型在间歇式循环上流污泥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曾维丁 鲍建国 邓伟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7,共6页
以活性污泥1号模型(ASM1)为基础,结合间歇式循环上流污泥床工艺结构和实际进水水质特征,建立了简化的活性污泥模型(ASM1-S),该模型与ASM1模型相比,减少了反应过程、进水组分和参数,大大减少了模型参数测定的工作量和模拟过程中的计算量... 以活性污泥1号模型(ASM1)为基础,结合间歇式循环上流污泥床工艺结构和实际进水水质特征,建立了简化的活性污泥模型(ASM1-S),该模型与ASM1模型相比,减少了反应过程、进水组分和参数,大大减少了模型参数测定的工作量和模拟过程中的计算量,从而提高了模型的实用性。本文通过测定模型进水组分和对模型模拟结果影响较大的4个参数(YH、μH、μA、bH)值进行测量,并利用Matlab编制模拟程序,就ASM1-S模型对间歇式循环上流污泥床实际运行状况进行了动态模拟,并将出水中COD、氨氮和总氮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出水中COD、氨氮和总氮的浓度模拟效果较好,最大误差小于10%,从而验证了ASM1-S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1号模型(ASM1) 简化活性污泥模型(ASM1-S) 间歇式循环上流污泥床 模拟
下载PDF
不同诱导模式下CAST工艺的亚硝酸盐型反硝化除磷能力 被引量:4
5
作者 马娟 王谨 +4 位作者 俞小军 张伟 魏雪芬 陈永志 田文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664-4672,共9页
实验采用改良型CAST工艺,考察了不同诱导模式下系统的除磷脱氮性能.结果表明,在缺氧条件下投加亚硝酸盐对系统反硝化除磷性能的抑制作用较大,投加量为5 mg·L^(-1)时系统除磷性能变差.相比较,好氧投加亚硝酸盐的CAST系统更稳定,当... 实验采用改良型CAST工艺,考察了不同诱导模式下系统的除磷脱氮性能.结果表明,在缺氧条件下投加亚硝酸盐对系统反硝化除磷性能的抑制作用较大,投加量为5 mg·L^(-1)时系统除磷性能变差.相比较,好氧投加亚硝酸盐的CAST系统更稳定,当亚硝酸盐投加浓度为5、10、15 mg·L^(-1)时各工况初期除磷性能均有小幅波动,但分别经过10、6、34 d驯化后,除磷率迅速回升并稳定在95%以上,出水磷浓度均小于0.5 mg·L^(-1);投加量为20 mg·L^(-1)时工艺除磷性能急速恶化,但污泥的亚硝酸盐型缺氧吸磷能力是驯化前的10.4倍,说明投加一定浓度亚硝酸盐导致的除磷性能恶化可以解除,且长期投加有利于富集以NO_2^-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聚磷菌.实验还发现,好氧投加一定浓度亚硝酸盐系统污泥沉降性能良好且污泥浓度不断降低,这对污泥减量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型CAST工艺 亚硝酸盐 反硝化除磷 污泥减量
原文传递
甲醇与合成氨工业废水的处理工程实践
6
作者 兰天翔 吴先威 +4 位作者 王燕 谢远莎 易俊 戴捷 周伟强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08-112,共5页
采用混凝+平流沉淀+间歇多循环活性污泥法(IMC)工艺处理高温、高氨氮、高SS、碳酸盐硬度大的甲醇与合成氨废水,设计处理能力为4800 m^3/d。运行结果表明,废水处理设施总排口COD、NH3-N、SS、p H值、甲醇、BOD5、总氮、总磷、石油类、硫... 采用混凝+平流沉淀+间歇多循环活性污泥法(IMC)工艺处理高温、高氨氮、高SS、碳酸盐硬度大的甲醇与合成氨废水,设计处理能力为4800 m^3/d。运行结果表明,废水处理设施总排口COD、NH3-N、SS、p H值、甲醇、BOD5、总氮、总磷、石油类、硫化物、氰化物、挥发酚、水量的监测结果均符合《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8-2013)表2新建企业水污染物直接排放浓度限值及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要求。工程实践表明,该处理系统运行稳定,适合处理甲醇与合成氨工业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与合成氨工业废水 高氨氮 间歇多循环活性污泥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