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球形棕囊藻对五种水生动物的急性毒性作用
被引量:
4
1
作者
杨维东
商文
刘洁生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3,共6页
利用室内半静水法研究球形棕囊藻培养液、藻细胞悬浮液、去藻细胞滤液、藻细胞内容物、藻细胞碎片以及溶血毒素粗提物对卤虫(Artemia sinica)、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a)、赤点石斑鱼幼鱼(Epine...
利用室内半静水法研究球形棕囊藻培养液、藻细胞悬浮液、去藻细胞滤液、藻细胞内容物、藻细胞碎片以及溶血毒素粗提物对卤虫(Artemia sinica)、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a)、赤点石斑鱼幼鱼(Epinephelus akaara)和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5种水生动物的影响,并对其致毒途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培养液、藻细胞悬浮液处理卤虫,其运动速度下降,培养液、藻细胞悬浮液与毒素粗提物处理轮虫72h,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卤虫、轮虫消化道中充满藻细胞,提示摄食球形棕囊藻可能是引起卤虫、轮虫中毒的主要途径。培养液、滤液和藻细胞内容物对赤点石斑鱼幼鱼均有显著的致死作用,而藻细胞碎片和溶血毒素粗提物对幼鱼的存活无明显影响,表明球形棕囊藻细胞表面并不存在毒性物质,球形棕囊藻可能会分泌有毒物质进入水体,进而影响鱼类的生长。培养液、藻细胞悬浮液、去藻细胞滤液、毒素粗提物处理蒙古裸腹溞72h虽有死亡,但存活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南美白对虾的情况与蒙古裸腹溞类似,表明球形棕囊藻及相关组分对蒙古裸腹溞和对虾的影响较小。这些结果表明,球形棕囊藻对不同生物的毒害作用不同;摄食和分泌有毒、有害物是球形棕囊藻引致生物中毒的主要途径;除了溶血毒素以外,球形棕囊藻还可能产生其他鱼毒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棕囊藻
毒性
卤虫
褶皱臂尾轮虫
蒙古裸腹溞
赤点石斑鱼幼鱼
南美白对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罗氏沼虾育苗废水净化再利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戴习林
臧维玲
+2 位作者
马海娟
王永涛
丁福江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1-727,共7页
采用不同浓度的3种消毒剂再处理经过暗沉淀、过滤初级处理的罗氏沼虾育苗废水24 h后,开展小球藻、蒙古裸腹溞培养与罗氏沼虾育苗的小型试验和生产性试验,依据培育效果探讨再处理废水的消毒剂适宜浓度。结果表明:培养小球藻的百杀迪、溴...
采用不同浓度的3种消毒剂再处理经过暗沉淀、过滤初级处理的罗氏沼虾育苗废水24 h后,开展小球藻、蒙古裸腹溞培养与罗氏沼虾育苗的小型试验和生产性试验,依据培育效果探讨再处理废水的消毒剂适宜浓度。结果表明:培养小球藻的百杀迪、溴氯海因、臭氧再处理废水24 h的适宜浓度分别为10.0 mg/L、0.35 mg/L和28 mg/L,培养蒙古裸腹溞的百杀迪、溴氯海因、臭氧再处理废水24 h的适宜浓度分别为1.5mg/L、3.0 mg和28 mg/L,培育罗氏沼虾幼体的百杀迪、溴氯海因、臭氧再处理废水24 h的适宜浓度分别为10.0 mg/L、10.0 mg/L和28 mg/L;并成功取得10 mg/L溴氯海因、28 mg/L臭氧再处理的废水培育罗氏沼虾幼体出苗率分别为30%、37%的生产性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蒙古裸腹溞
罗氏沼虾
育苗
废水处理
消毒剂
培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球形棕囊藻对五种水生动物的急性毒性作用
被引量:
4
1
作者
杨维东
商文
刘洁生
机构
暨南大学生物工程学系
出处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3,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703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0733006)资助
文摘
利用室内半静水法研究球形棕囊藻培养液、藻细胞悬浮液、去藻细胞滤液、藻细胞内容物、藻细胞碎片以及溶血毒素粗提物对卤虫(Artemia sinica)、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a)、赤点石斑鱼幼鱼(Epinephelus akaara)和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5种水生动物的影响,并对其致毒途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培养液、藻细胞悬浮液处理卤虫,其运动速度下降,培养液、藻细胞悬浮液与毒素粗提物处理轮虫72h,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卤虫、轮虫消化道中充满藻细胞,提示摄食球形棕囊藻可能是引起卤虫、轮虫中毒的主要途径。培养液、滤液和藻细胞内容物对赤点石斑鱼幼鱼均有显著的致死作用,而藻细胞碎片和溶血毒素粗提物对幼鱼的存活无明显影响,表明球形棕囊藻细胞表面并不存在毒性物质,球形棕囊藻可能会分泌有毒物质进入水体,进而影响鱼类的生长。培养液、藻细胞悬浮液、去藻细胞滤液、毒素粗提物处理蒙古裸腹溞72h虽有死亡,但存活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南美白对虾的情况与蒙古裸腹溞类似,表明球形棕囊藻及相关组分对蒙古裸腹溞和对虾的影响较小。这些结果表明,球形棕囊藻对不同生物的毒害作用不同;摄食和分泌有毒、有害物是球形棕囊藻引致生物中毒的主要途径;除了溶血毒素以外,球形棕囊藻还可能产生其他鱼毒性物质。
关键词
球形棕囊藻
毒性
卤虫
褶皱臂尾轮虫
蒙古裸腹溞
赤点石斑鱼幼鱼
南美白对虾
Keywords
Phaeocystis globosa
Toxicity
Artemia sinica
Brachionus plicatilis
moina mongolia
Epinephelus akaara
Penaeus vannamei
分类号
X17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罗氏沼虾育苗废水净化再利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戴习林
臧维玲
马海娟
王永涛
丁福江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申漕特种水产开发公司
出处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1-727,共7页
基金
上海市农委重点攻关项目[沪农科攻字(2003)第8-4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建设项目[J50701]
文摘
采用不同浓度的3种消毒剂再处理经过暗沉淀、过滤初级处理的罗氏沼虾育苗废水24 h后,开展小球藻、蒙古裸腹溞培养与罗氏沼虾育苗的小型试验和生产性试验,依据培育效果探讨再处理废水的消毒剂适宜浓度。结果表明:培养小球藻的百杀迪、溴氯海因、臭氧再处理废水24 h的适宜浓度分别为10.0 mg/L、0.35 mg/L和28 mg/L,培养蒙古裸腹溞的百杀迪、溴氯海因、臭氧再处理废水24 h的适宜浓度分别为1.5mg/L、3.0 mg和28 mg/L,培育罗氏沼虾幼体的百杀迪、溴氯海因、臭氧再处理废水24 h的适宜浓度分别为10.0 mg/L、10.0 mg/L和28 mg/L;并成功取得10 mg/L溴氯海因、28 mg/L臭氧再处理的废水培育罗氏沼虾幼体出苗率分别为30%、37%的生产性试验结果。
关键词
小球藻
蒙古裸腹溞
罗氏沼虾
育苗
废水处理
消毒剂
培养
Keywords
Chlorella vulgaris
moina mongolia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breed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disinfectant
culture
分类号
S966.12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球形棕囊藻对五种水生动物的急性毒性作用
杨维东
商文
刘洁生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罗氏沼虾育苗废水净化再利用技术研究
戴习林
臧维玲
马海娟
王永涛
丁福江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