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球形棕囊藻对五种水生动物的急性毒性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杨维东 商文 刘洁生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3,共6页
利用室内半静水法研究球形棕囊藻培养液、藻细胞悬浮液、去藻细胞滤液、藻细胞内容物、藻细胞碎片以及溶血毒素粗提物对卤虫(Artemia sinica)、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a)、赤点石斑鱼幼鱼(Epine... 利用室内半静水法研究球形棕囊藻培养液、藻细胞悬浮液、去藻细胞滤液、藻细胞内容物、藻细胞碎片以及溶血毒素粗提物对卤虫(Artemia sinica)、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a)、赤点石斑鱼幼鱼(Epinephelus akaara)和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5种水生动物的影响,并对其致毒途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培养液、藻细胞悬浮液处理卤虫,其运动速度下降,培养液、藻细胞悬浮液与毒素粗提物处理轮虫72h,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卤虫、轮虫消化道中充满藻细胞,提示摄食球形棕囊藻可能是引起卤虫、轮虫中毒的主要途径。培养液、滤液和藻细胞内容物对赤点石斑鱼幼鱼均有显著的致死作用,而藻细胞碎片和溶血毒素粗提物对幼鱼的存活无明显影响,表明球形棕囊藻细胞表面并不存在毒性物质,球形棕囊藻可能会分泌有毒物质进入水体,进而影响鱼类的生长。培养液、藻细胞悬浮液、去藻细胞滤液、毒素粗提物处理蒙古裸腹溞72h虽有死亡,但存活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南美白对虾的情况与蒙古裸腹溞类似,表明球形棕囊藻及相关组分对蒙古裸腹溞和对虾的影响较小。这些结果表明,球形棕囊藻对不同生物的毒害作用不同;摄食和分泌有毒、有害物是球形棕囊藻引致生物中毒的主要途径;除了溶血毒素以外,球形棕囊藻还可能产生其他鱼毒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棕囊藻 毒性 卤虫 褶皱臂尾轮虫 蒙古裸腹溞 赤点石斑鱼幼鱼 南美白对虾
下载PDF
罗氏沼虾育苗废水净化再利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戴习林 臧维玲 +2 位作者 马海娟 王永涛 丁福江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1-727,共7页
采用不同浓度的3种消毒剂再处理经过暗沉淀、过滤初级处理的罗氏沼虾育苗废水24 h后,开展小球藻、蒙古裸腹溞培养与罗氏沼虾育苗的小型试验和生产性试验,依据培育效果探讨再处理废水的消毒剂适宜浓度。结果表明:培养小球藻的百杀迪、溴... 采用不同浓度的3种消毒剂再处理经过暗沉淀、过滤初级处理的罗氏沼虾育苗废水24 h后,开展小球藻、蒙古裸腹溞培养与罗氏沼虾育苗的小型试验和生产性试验,依据培育效果探讨再处理废水的消毒剂适宜浓度。结果表明:培养小球藻的百杀迪、溴氯海因、臭氧再处理废水24 h的适宜浓度分别为10.0 mg/L、0.35 mg/L和28 mg/L,培养蒙古裸腹溞的百杀迪、溴氯海因、臭氧再处理废水24 h的适宜浓度分别为1.5mg/L、3.0 mg和28 mg/L,培育罗氏沼虾幼体的百杀迪、溴氯海因、臭氧再处理废水24 h的适宜浓度分别为10.0 mg/L、10.0 mg/L和28 mg/L;并成功取得10 mg/L溴氯海因、28 mg/L臭氧再处理的废水培育罗氏沼虾幼体出苗率分别为30%、37%的生产性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蒙古裸腹溞 罗氏沼虾 育苗 废水处理 消毒剂 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