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锆钴贮氚材料的表面氧毒化机制研究
1
作者 魏纪源 兰越景 +5 位作者 叶荣兴 王劲川 张斌精 王国亮 周琳森 宋江锋 《火箭军工程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25-34,43,共11页
针对氢气中存在的含氧杂质气体使ZrCo合金贮氢性能严重下降的问题,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O_(2)在稳定ZrCo(110)表面的吸附作用,分析了O_(2)杂质气体对ZrCo表面的毒化作用。结果表明:O_(2)在ZrCo(110)表面自发解离吸附,产物氧原子占据... 针对氢气中存在的含氧杂质气体使ZrCo合金贮氢性能严重下降的问题,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O_(2)在稳定ZrCo(110)表面的吸附作用,分析了O_(2)杂质气体对ZrCo表面的毒化作用。结果表明:O_(2)在ZrCo(110)表面自发解离吸附,产物氧原子占据表面的活性位点后,减弱邻近位置H_(2)分子的吸附稳定性、提高其解离势垒;O_(2)在ZrCo(110)表面的吸附显著影响氢原子的吸附和扩散行为,降低了O邻近位置的氢吸附概率,促使氢原子向远离吸附氧的方向迁移扩散,也提高了氢从表面渗透到次表面的能垒;随着表面的吸附氧覆盖度提高,对氢的吸附作用逐渐减弱,最终导致ZrCo表面吸氢的性能严重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与分子物理 毒化机制 第一性原理 ZrCo合金表面
下载PDF
移动源分子筛脱硝催化剂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昊 邓志权 +1 位作者 李国波 彭洪根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73-785,772,共14页
柴油车尾气是大气中氮氧化物(NO_(x))的主要来源之一,NH 3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是目前移动源脱硝最成熟的技术手段。在过去的十几年中,金属基分子筛催化剂因其较宽的活性温度窗口、较好的热稳定性的优点,成为了柴油车尾气脱硝催... 柴油车尾气是大气中氮氧化物(NO_(x))的主要来源之一,NH 3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是目前移动源脱硝最成熟的技术手段。在过去的十几年中,金属基分子筛催化剂因其较宽的活性温度窗口、较好的热稳定性的优点,成为了柴油车尾气脱硝催化剂的重点研究对象,其中,Cu基小孔分子筛催化剂已经实现了商业化应用。但日益严格的NO_(x)排放标准对脱硝催化剂的低温活性、水热稳定性和抗中毒性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许多学者围绕分子筛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及改良策略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从反应机理、低温活性、水热稳定性、中毒及抗中毒策略等方面综述了分子筛NH_(3)-SCR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旨在为高性能分子筛脱硝催化剂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分子筛 反应活性 水热稳定性 中毒及抗中毒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黄连治疗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肝损伤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晓凤 赵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24-730,共7页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连在治疗百草枯中毒导致的急性肝损伤时的潜在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查询并获得黄连活性成分和靶点。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获取百草枯中毒导致的急性肝损...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连在治疗百草枯中毒导致的急性肝损伤时的潜在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查询并获得黄连活性成分和靶点。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获取百草枯中毒导致的急性肝损伤的相关靶点基因。采用Cytoscape 3.7软件制作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的网络框架图。利用STRING数据库获得交集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对基因功能和通路富集进行分析。综合考虑靶点和通路富集情况,选取AKT1和p-AKT1进行动物实验验证。结果共收集黄连活性成分14个,相关作用靶点基因278个,其中与百草枯中毒导致的急性肝损伤的交集靶点基因32个。排名前6位的靶点蛋白是AKT1、TOP1、ErbB2、TLR4、PTGS2、MPO。同时富集到有关的信号通路包括催乳素信号通路、胰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性、FcεRI、膀胱癌、癌症中的中心碳代谢、ErbB信号通路、子宫内膜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等。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经过黄连治疗后,百草枯中毒小鼠肝脏病理损伤减轻,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降低,转氨酶水平降低,p-AKT1水平降低。结论黄连在治疗百草枯中毒导致的急性肝损伤中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黄连可降低AKT1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从而对百草枯导致的急性肝损伤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黄连 百草枯中毒 急性肝损伤 分子机制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脑损伤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特征研究
4
作者 王亚萌 陈浪 +1 位作者 潘凉泽 黄华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年第5期283-287,300,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Tau蛋白、多巴胺(DA)及中枢神经特异蛋白β(S100β)的水平变化,并分析ACOP后的脑损伤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2月于达州市中心医院...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Tau蛋白、多巴胺(DA)及中枢神经特异蛋白β(S100β)的水平变化,并分析ACOP后的脑损伤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2月于达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61例ACOP患者作为观察组,46例职业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所有受试者的NSE、MBP、Tau蛋白、DA及S100β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清NSE、MBP、Tau蛋白及S100β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D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结果显示,NSE与MBP水平呈正相关(r=0.211,P<0.05);DA与Tau、MBP、S100β水平均呈正相关(r=0.542、0.563、0.508,P<0.05);S100β与Tau、MBP水平均呈正相关(r=0.352、0.372,P<0.05)。结论ACOP患者血清中的NSE、MBP、S100β及Tau蛋白水平均呈高表达,这可能与ACOP患者脑损伤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中毒 脑损伤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木犀草素保护鸡氨气暴露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刘佳豪 雷江英 +2 位作者 沈凡钰 何闳翃 陈德纯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289-296,共8页
借助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木犀草素干预鸡氨气暴露后细胞焦亡的机制.先使用反向药效团匹配方法(PharmMapper)和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预测木犀草素相关靶点;采用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搜集氨气中毒疾病的相关靶点... 借助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木犀草素干预鸡氨气暴露后细胞焦亡的机制.先使用反向药效团匹配方法(PharmMapper)和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预测木犀草素相关靶点;采用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搜集氨气中毒疾病的相关靶点,并通过比对已知文献对其进行整理与筛选;其次通过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搭建“木犀草素-氨气中毒-靶点”网络图;在STRING数据库中对所得靶点进行检索,以得到各个靶点互作的网络关系数据,再使用Cytoscape 3.82工具绘制PPI图;然后靶点被上传到DAVID数据库中完成富集分析;最后木犀草素和核心的靶蛋白被上传到Schr9dinger Maestro软件中进行了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筛选得到共62个相关靶点,其中核心靶点有ALB、TP53、CASP3、JUN、VEGFA、NFκBIA等;这些靶点主要涉及相同蛋白结合、酶结合等分子功能及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木犀草素干预氨气暴露后细胞焦亡的作用.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干预鸡氨气暴露后细胞焦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中毒 网络药理学 木犀草素 分子对接 细胞焦亡
下载PDF
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方法简析
6
作者 蒙国伟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35期181-184,共4页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因摄入食源性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近几年,细菌性食物中毒在我国食物中毒事件报道中排第二位。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快速、准确地检出病原菌,是事件处置及患者救治的重要环节。本文就传统检...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因摄入食源性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近几年,细菌性食物中毒在我国食物中毒事件报道中排第二位。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快速、准确地检出病原菌,是事件处置及患者救治的重要环节。本文就传统检测方法、免疫学方法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3种常见的病原菌实验室检测技术进行简要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食物中毒 传统检测方法 免疫学方法 分子生物学技术
下载PDF
燃煤型砷中毒患者遗传损伤及癌变机理 被引量:24
7
作者 张爱华 洪峰 +4 位作者 黄晓欣 罗鹏 胡昌军 刘忠义 杨光红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 从遗传损害、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蛋白异常表达、细胞增殖和凋亡等方面对燃煤型砷中毒患者遗传损伤及癌变机理进行研究并寻找早期及灵敏的分子标记物。方法 综合应用生物化学、分子遗传学、分子病理学和毒理学方法进行实验室检查。... 目的 从遗传损害、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蛋白异常表达、细胞增殖和凋亡等方面对燃煤型砷中毒患者遗传损伤及癌变机理进行研究并寻找早期及灵敏的分子标记物。方法 综合应用生物化学、分子遗传学、分子病理学和毒理学方法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 患者遗传损害、DNA合成与修复、DNA损伤等指标均发生异常改变 ,与正常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皮肤组织中癌基因、抑癌基因表达异常 ,细胞增殖与凋亡紊乱 ,各指标在组间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砷致遗传物质发生异常改变以及影响 DNA合成和修复 ,引起癌基因、抑癌基因蛋白的异常表达 ,细胞增殖与凋亡之间的正常比例发生改变 ,机体的自稳机制受到破坏 ,导致细胞过度分裂、持续增殖 ,是砷致病尤其引起细胞癌变的重要机理 ;2皮肤过度角化可能是燃煤砷污染致皮肤癌变的先兆 ;P5 3mt、PCNA、P16和 Cyclin D1蛋白的异常表达及 Apoptosis的表达水平改变有望作为燃煤砷污染致皮肤癌变的预警标志 ;3SCE、CA和 MN分析可作为检测细胞遗传学改变的早期生物指标 ;DPC则可作为中晚期严重损伤的标志物 ;SCGE作为一种早期、实用的方法应用于砷接触人群的 DNA损伤监测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型砷中毒 遗传损伤 癌变机理 生物标志 分子机理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DNA损伤
下载PDF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毒蕈中毒急性肝功能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吴海鹰 杨凤 +5 位作者 王锦 王云徽 张玮 喻雯 夏婧 钱传云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88-992,共5页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ual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对毒蕈中毒急性肝功能损伤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40例毒蕈中毒急性肝功能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组(A 组...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ual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对毒蕈中毒急性肝功能损伤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40例毒蕈中毒急性肝功能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组(A 组,n=20)和对照组(B 组,n=20)。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A组行DPMAS治疗,B组使用HA330-Ⅱ型树脂血液灌流,观察两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 d死亡率、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器官功能障碍Marshall评分、MODS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和治疗7 d后外周血人类白细胞抗原DR位点(HLA-DR)、T细胞亚群(CD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水平并予以分析。结果与B组比较,A组治疗7 d后APACHEⅡ评分,Marshall评分,外周血IL-6、IL-10明显下降(P<0.01),HLA-DR、CD4+明显升高(P<0.01);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A组28 d病死率为40%,对照组5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DS发生率A组15%,B组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7 d后ALT、AST、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MAS可以有效地清除毒蕈中毒急性肝功能损伤患者体内的各种毒素,有效防止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减少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可以清除患者体内释放的大量炎性介质,改善其单核细胞抗原呈递能力,下调应激后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状态,重建机体免疫系统内稳态,防止或者延缓MODS的产生;能有效地节约血浆资源,避免潜在性血源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 毒蕈中毒 急性肝功能损伤
下载PDF
广州市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中诺如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吴新伟 杨霞 +6 位作者 蒋力云 沈纪川 谢华萍 李向忠 伍业健 刘于飞 高国全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6-489,共4页
【目的】初步了解广州市社区食物中毒事件中诺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在2003年10月至12月期间,从5个不同流行现场,采集急性期胃肠炎患者的粪便标本76份,用RT-PCR对标本中的诺如病毒核酸进行扩增,将阳性产物回收、纯化并测序... 【目的】初步了解广州市社区食物中毒事件中诺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在2003年10月至12月期间,从5个不同流行现场,采集急性期胃肠炎患者的粪便标本76份,用RT-PCR对标本中的诺如病毒核酸进行扩增,将阳性产物回收、纯化并测序,与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绘制系统发生树。【结果】76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36份,阳性率为47.37%。从5个流行现场获得5个代表株,分别为DX1106、PY1106、HM1121、PY1202和HD1219,其中DX1106与PY1202的序列完全一致,而其他毒株间的序列同源性在35%~85%之间。系统发生树分析发现5个代表株都属于GⅡ组诺如病毒,但分属于不同的基因型。其中DX1106与PY1202株属于GⅡ-3型,HM1121和HD1219株属于GⅡ-4型,PY1106株介于GⅡ-6、7、8型之间,尚不能确定型别。【结论】广州市存在诺如病毒引起的食物中毒,流行优势株为GⅡ组,但其基因型别存在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食物中毒 分子流行病学 系统发生树
下载PDF
应用不同抗凝剂在血液灌流救治急性中毒患者中的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春燕 李芳 +3 位作者 段宇珠 胡强 王怡 陈安宝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621-623,共3页
目的:通过在血液灌流(HP)救治急性中毒中应用普通肝素(SH)和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比较两者作为血液灌流抗凝剂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HP治疗中毒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前及结束后测定活化部分凝... 目的:通过在血液灌流(HP)救治急性中毒中应用普通肝素(SH)和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比较两者作为血液灌流抗凝剂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HP治疗中毒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前及结束后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血小板计数(PLT),观察患者出血、灌流器和管路凝血情况。结果:灌流器及血管通路凝血发生率:SH组10%,LMWH组1.67%;出血发生率:SH组11.67%,LMWH组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组治疗后APTT、TT较治疗前明显延长,有明显差异;LMWH组治疗前及后APTT、TT无明显差异;两组HP治疗后SH组较LMWH组APTT、TT明显延长,有明显差异;两组PLT治疗前及治疗后组内、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较普通肝素作为HP治疗急性中毒的抗凝剂,具有抗凝效果好、出血并发症少、使用安全、方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灌流 肝素 低分子肝素 中毒 抗凝
下载PDF
Mn基低温SCR催化剂抗中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成 李君臣 +4 位作者 方鼎立 谭鹏 马仑 方庆艳 陈刚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0-135,共26页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是目前成熟可靠的脱硝技术,广泛应用于固定源氮氧化物的脱除。商用钒钛催化剂的温度窗口窄且高,为了满足非电力行业更低温度窗口的脱硝需求,低温NH_(3)-SCR备受关注。近年来,Mn基催化剂因其良好的低温活性被认为是最...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是目前成熟可靠的脱硝技术,广泛应用于固定源氮氧化物的脱除。商用钒钛催化剂的温度窗口窄且高,为了满足非电力行业更低温度窗口的脱硝需求,低温NH_(3)-SCR备受关注。近年来,Mn基催化剂因其良好的低温活性被认为是最具有前景的低温SCR催化剂。详细讨论不同种类锰基催化剂的性能研究以及锰基催化剂抗硫、抗水、抗碱金属/碱土金属(K、Na、Ca、Mg)和重金属(As、Zn、Pb)中毒的机理和改性方法,针对不同的抗中毒研究和改性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获得结论如下:①传统非负载型Mn基催化剂最佳制备方法为共沉淀法,脱硝效率达100%;微生物处理法是新型绿色合成方法,经济环保性高,为绿色合成Mn基催化剂提供了可行路径;②掺杂Ce、Fe、Cu、Ni、Ho、Nd、Zr、Co和Eu等元素能够有效提高Mn基催化剂的脱硝活性和抗中毒性能;可考虑将其作为“核-壳”结构的“壳”材料,提高Mn基催化剂的抗中毒性能;③特定孔径的分子筛是解决催化剂硫中毒的理想材料,但目前传质阻力的问题尚未解决,还需进一步优化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和工艺;④Mn基催化剂的抗碱金属中毒集中于掺杂改性研究,改性策略分为两大类:一是增加催化剂表面耐碱的酸性位点,二是直接抑制碱金属对Mn活性组分的影响;目前上述2种改性策略的缺陷在于改性催化剂长期运行脱硝的经济性不高,需考虑从根本上杜绝催化剂与碱金属的接触;⑤Mn基催化剂抗重金属中毒研究较少,建议开展低温段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研究和Mn基催化剂改性的抗重金属中毒机理;⑥中毒后的催化剂对环境危害较大,中毒催化剂对环境危害评估和可再生利用的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推进;⑦Mn催化剂不同类型中毒之间的协同效应还有待研究,以满足Mn基催化剂的实际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Mn基低温SCR催化剂 脱硝性能 抗中毒性能 分子筛 掺杂改性
下载PDF
取代苯系列衍生物电子结构与毒性关系的量子化学研究
12
作者 苏忠民 徐贤姬 +2 位作者 李金昶 赵宝忠 盛连喜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70-173,共4页
取代苯系列衍生物电子结构与毒性关系的量子化学研究苏忠民,徐贤姬,李金昶(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长春,130024)赵宝忠,盛连喜(东北师范大学环科系,长春,130024)关键词:取代苯衍生物,分子毒性,MNDO采用量子... 取代苯系列衍生物电子结构与毒性关系的量子化学研究苏忠民,徐贤姬,李金昶(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长春,130024)赵宝忠,盛连喜(东北师范大学环科系,长春,130024)关键词:取代苯衍生物,分子毒性,MNDO采用量子化学半经验AMI、MNDO方法,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衍生物 毒性 MNDO 电子结构
下载PDF
分子取向对CO在Pd(111)面吸附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孔凡杰 蒋刚 +1 位作者 傅依备 王和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59-862,共4页
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广义梯度近似下的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了在Pd(111)晶面两种不同CO分子取向的吸附结构。计算结果表明,CO分子碳端和氧端靠近Pd(111)面的吸附能分别为-1.75,-0.28eV,碳端吸附的结构比氧端吸附能力强。因此,分子取向影响C... 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广义梯度近似下的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了在Pd(111)晶面两种不同CO分子取向的吸附结构。计算结果表明,CO分子碳端和氧端靠近Pd(111)面的吸附能分别为-1.75,-0.28eV,碳端吸附的结构比氧端吸附能力强。因此,分子取向影响CO在Pd(111)面上的吸附,通过控制CO的取向可能减小Pd(111)的吸附进而减弱Pd(111)面CO分子的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取向 Pd合金膜 中毒 Pd(111) CO 表面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基于ITS序列对引起中毒事故蘑菇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河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8,共3页
目的:对一起中毒事故的蘑菇进行分子鉴定。方法:测定菌株核糖体DNA的转录间隔区序列。结果:该序列与Gen-Bank中已有的序列进行比较,得到一系列同源性较高的序列。其中与接受号为EF411081的Amanita phalloides同源性最高,达到99%以上;利... 目的:对一起中毒事故的蘑菇进行分子鉴定。方法:测定菌株核糖体DNA的转录间隔区序列。结果:该序列与Gen-Bank中已有的序列进行比较,得到一系列同源性较高的序列。其中与接受号为EF411081的Amanita phalloides同源性最高,达到99%以上;利用所得序列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发现所测定的序列以较高的置信度与Amanita phalloides聚为一支。结论:确定引起中毒事故的蘑菇为毒性较高的Amanita phalloide,即条纹毒鹅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蘑菇 ITS 分子鉴定
下载PDF
Cu/CHA NH3-SCR催化剂硫中毒及再生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沈美庆 李新华 +1 位作者 王晨 王军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2020年第5期7-13,共7页
柴油车NOx排放成为我国空气治理的核心之一。铜基菱沸石型小孔分子筛催化剂(Cu/CHA)因其低温高活性、高N2选择性、宽温度窗口和优异的水热稳定性已成为新一代柴油车脱硝催化剂首选。然而Cu/CHA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易受硫氧化物影响,使其... 柴油车NOx排放成为我国空气治理的核心之一。铜基菱沸石型小孔分子筛催化剂(Cu/CHA)因其低温高活性、高N2选择性、宽温度窗口和优异的水热稳定性已成为新一代柴油车脱硝催化剂首选。然而Cu/CHA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易受硫氧化物影响,使其低温NOx性能大幅下降限制其高效利用。针对以上问题,在综述了Cu/CHA催化剂NH3-SCR反应活性中心及微观反应机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Cu/CHA催化剂NH3-SCR反应的硫中毒进展,重点阐述了硫氧化物影响下,Cu/CHA催化剂活性中心、骨架及活性变化间的内在规律;同时归纳了Cu/CHA硫中毒后相关再生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能够为Cu/CHA催化剂进一步高效利用提供可靠依据及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孔分子筛 NH3-SCR反应机理 硫中毒 再生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庞国忠 孙爱芹 +1 位作者 刘文帅 宋新峰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第7期177-179,198,共4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治疗作用。方法以2013年9月—2018年9月于该院住院的62例DEACM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高压氧、脱水、营养脑神经等常规治疗,治疗组...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治疗作用。方法以2013年9月—2018年9月于该院住院的62例DEACM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高压氧、脱水、营养脑神经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醒脑静及低分子肝素,疗程共计14d,治疗过程中复查相关指标,3个月时随访,比较临床转归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14d时有效率为83.87%,优于对照组(70.9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83,P>0.05),3个月时有效率达93.55%,明显优于对照组(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8,P<0.05),提示治疗组临床转归优于对照组。治疗组14d及3个月时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3.23%vs6.45%)明显低于对照组(12.90%vs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6、5.292,P<0.05),D-二聚体异常率在14d时下降(3.23%),明显低于对照组(2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4,P<0.05),且此统计学差异持续至3个月。治疗组14d时血栓弹力图异常率(6.45%)明显低于对照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7,P<0.05),但是此差异在3个月时消失。结论在常规治疗措施下,联合应用醒脑静及低分子肝素可促进DEACMP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效降低血栓栓塞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 醒脑静注射液 低分子肝素
下载PDF
不同处理条件下11种有毒药用植物的DNA条形码鉴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喆 李明宇 +2 位作者 何仟 程瑾 谢磊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10期1600-1606,共7页
目的:为了快速准确地鉴定中毒事件中毒源植物的种类,对有毒药用植物开展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分子鉴定研究。方法:选取11种有毒药用植物,对植物叶片组织材料进行硅胶干燥、沸水加热及胃液消化等21种不同条件的处理,采用直接聚合酶链式反... 目的:为了快速准确地鉴定中毒事件中毒源植物的种类,对有毒药用植物开展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分子鉴定研究。方法:选取11种有毒药用植物,对植物叶片组织材料进行硅胶干燥、沸水加热及胃液消化等21种不同条件的处理,采用直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选用6种引物扩增常用的5个植物DNA条形码序列,检测不同处理方法下扩增与测序的成功率。对于通过测序获得的DNA条形码序列,使用Blast法开展鉴定分析工作。结果:硅胶干燥材料的PCR成功率普遍低于未处理或短时间沸水处理的新鲜材料。短时间沸水加热处理并不会影响PCR的成功率,而沸水处理超过15 min时PCR扩增成功率急剧下降。在胃液结合短时间沸水处理条件下,PCR成功率仍然可以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而PCR扩增成功率同样在沸水处理材料15 min后显著下降。通过测序获得的DNA条码序列使用Blast方法进行鉴定,其科、属水平的准确率较高,而种水平的准确率普遍较低。内转录间隔区(ITS)片段种级鉴定准确率显著高于叶绿体区段,而叶绿体区段中psb A-trn H的种级鉴定准确率最高。结论:直接PCR扩增获取DNA条形码的方法在实际中毒案例植物的鉴定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沸水处理 分子鉴定 胃液处理 直接PCR 药用植物 有毒植物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有机磷中毒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5
18
作者 钟志涛 洪义 +1 位作者 黄浩峰 赵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9-254,258,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有机磷中毒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查询并筛选出血必净注射液中5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及靶点;检索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有机磷中毒相关靶点;利用Venny2.1统计复方成分与疾病的交集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有机磷中毒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查询并筛选出血必净注射液中5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及靶点;检索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有机磷中毒相关靶点;利用Venny2.1统计复方成分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制作韦恩图。采用Cytoscape3.7软件制作“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的网络框架图。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后获得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的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利用R-studio软件进行柱状图绘制。结果共收集血必净注射液中活性成分125个,可作用于217个靶点,有机磷中毒的交集核心靶点69个。69个靶点主要作用于AKT1、ALB、CAT、CASP3、JUN、VEGFA等基因,调控IL-17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有机磷中毒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本研究为治疗有机磷中毒的潜在网络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血必净注射液 有机磷中毒 分子机制
下载PDF
钒对裂化催化剂的影响及流化催化裂化抗钒助剂的开发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淑琴 索继栓 +3 位作者 张永明 刘宏海 段长艳 王宝杰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9-32,共4页
研究了钒对分子筛和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并开发出一种高活性固体的流化催化裂化抗钒助剂。随着钒含量的增加 ,分子筛的结晶度、比表面积、孔体积呈单调下降 ;而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大幅降低 ,选择性变差。抗钒助剂与其他类型的催化剂复配后 ... 研究了钒对分子筛和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并开发出一种高活性固体的流化催化裂化抗钒助剂。随着钒含量的增加 ,分子筛的结晶度、比表面积、孔体积呈单调下降 ;而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大幅降低 ,选择性变差。抗钒助剂与其他类型的催化剂复配后 ,显示出较强的抗钒性能 ,能明显改善裂化产物的汽油、焦炭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化催化剂 流化催化裂化 钒中毒 高岭土 分子筛
下载PDF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对急性重度肝炎型毒蕈中毒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聪 黄昌保 +3 位作者 白丽娜 江云 张锡刚 孙百胜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7年第5期430-433,共4页
目的评价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ularadsorbentrecirculatingsystem,MARS)对急性重度肝炎型毒蕈中毒的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5年12月解放军307医院重症监护室(emergencvintensivecareunit,EICU)收治的33例急性... 目的评价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ularadsorbentrecirculatingsystem,MARS)对急性重度肝炎型毒蕈中毒的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5年12月解放军307医院重症监护室(emergencvintensivecareunit,EICU)收治的33例急性重度肝炎型毒蕈中毒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血浆置换治疗组即PE组(基础治疗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及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组即MARS组(基础治疗联合MAR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血小板等的变化趋势及肝性脑病发生情况及死亡率。结果MARS组患者ALT、TBIL、DBIL、PLT恢复程度明显优于PE组,PE组患者呈酶-胆分离现象,PT、INR则无明显差异。PE组发生肝性脑病11人(39.3%),死亡9例,肝性脑病的病死率为81.8%,而MARS组发生肝性脑病2人(40.0%),死亡1例,肝性脑病的病死率为50%。结论MARS单独或联合PE治疗重度肝炎型毒蕈中毒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独PE及常规药物治疗,并可降低肝性脑病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蕈中毒 肝性脑病 血浆置换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