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 of mast cell on the induc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Mongolian gerbils 被引量:3
1
作者 S Nakajima T Hattor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3期440-441,共2页
INTRODUCTION Since 1982,Helicobacter pylori(Hp) has been successfully isolated and cultured,and the fact many diseases such as gastritis,peptic ulcer,gastric carcinoma
关键词 diseases models animal mongolian gerbilS HELICOBACTER PYLORI MAST cell HELICOBACTER INFECTIONS
下载PDF
长爪沙鼠不同感音神经性耳聋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宋丹丹 桂飞 +3 位作者 汪海燕 胡金池 黄瑾 杨磊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5,共6页
目的利用不同的耳毒性药物建立长爪沙鼠感音神经性耳聋模型,并对3种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研究提供精准的动物模型。方法选择长爪沙鼠,建立硫酸卡那霉素和呋塞米联用(KM+Fur)、新霉素(Neo)及哇巴因(Oua)3种耳毒性药物的... 目的利用不同的耳毒性药物建立长爪沙鼠感音神经性耳聋模型,并对3种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研究提供精准的动物模型。方法选择长爪沙鼠,建立硫酸卡那霉素和呋塞米联用(KM+Fur)、新霉素(Neo)及哇巴因(Oua)3种耳毒性药物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模型,通过听性脑干反应(ABR)和耳蜗组织形态学检测,比较分析不同耳毒性药物的损伤特点。结果KM+Fur造模后,与对照组(14.00±1.80)相比,该组(71.00±5.26)长爪沙鼠的听力阈值显著上升,耳蜗HCs大量损伤,而SGNs无明显损伤;Neo造模后,与对照组相比,40 mmol·L^(-1) Neo仅影响沙鼠高频32 kHz时听力阈值(60.00±8.66),无明显的组织学改变;而100 mmol·L^(-1) Neo组的沙鼠各频率听力阈值均显著上升,且耳蜗HCs及SGNs均严重受损;Oua造模后,1 mmol·L^(-1) Oua和10 mmol·L^(-1) Oua均可引起沙鼠各频率听力阈值显著上升,但损伤范围不同,10 mmol·L^(-1) Oua使HCs和SGNs均严重受损,而1 mmol·L^(-1) Oua仅造成耳蜗SGNs损伤。结论利用KM+Fur可建立长爪沙鼠HCs特异性受损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模型;40 mmol·L^(-1) Neo可建立高频区听功能损伤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模型;利用100 mmol·L^(-1) Neo和10 mmol·L^(-1) Oua可以建立长爪沙鼠HCs和SGNs均受损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模型;利用1 mmol·L^(-1) Oua可以建立长爪沙鼠耳蜗SGNs特异性受损的耳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音神经性耳聋 长爪沙鼠 动物模型 耳毒性药物
下载PDF
长爪沙鼠脑缺血和听觉障碍模型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梓珊 伍颖 +1 位作者 李飞扬 杜小燕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419-427,共9页
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动物长爪沙鼠均源自中国。早在1930年代,野生长爪沙鼠经人工驯养后被引入医学研究。时至今日,长爪沙鼠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多功能实验动物”,被广泛应用于脑神经、寄生虫和微生物、肿瘤等研究领域。长爪沙鼠... 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动物长爪沙鼠均源自中国。早在1930年代,野生长爪沙鼠经人工驯养后被引入医学研究。时至今日,长爪沙鼠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多功能实验动物”,被广泛应用于脑神经、寄生虫和微生物、肿瘤等研究领域。长爪沙鼠具有独特的脑底动脉解剖学特点,例如先天性Willis环缺失。因此,用单侧颈总动脉结扎的简易手术操作既可以构建脑缺血或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还可以实现同体对照。长爪沙鼠的这一解剖特点不仅增加了脑缺血的敏感性,也易于诱导耳蜗缺血。因此,长爪沙鼠在制备听觉障碍模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长爪沙鼠脑缺血模型和听觉障碍模型的发病过程和病理表现均与人类患者有诸多相似之处。科学家们利用长爪沙鼠构建了脑缺血模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耳蜗缺血模型、人工耳蜗植入模型、感音性神经性耳聋模型等,均取得显著成效。本文重点阐述当前长爪沙鼠脑缺血模型和听觉障碍模型的创制方法和评价指标,讨论各种造模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应用进展,以期为长爪沙鼠在这两个重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爪沙鼠 脑缺血模型 听觉障碍模型 WILLIS环
下载PDF
唾液乳杆菌Li01对苯并芘诱导长爪沙鼠胃炎的改善作用研究
4
作者 黄逸伦 陈云祥 +5 位作者 王玏怡 周毅 陶越 张思盈 黄卫新 朱莲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74-80,共7页
目的 建立苯并芘[benzo(a)pyrene, BaP]长时间诱导的长爪沙鼠胃炎模型,并探究唾液乳杆菌Li01对该模型的影响。方法 SPF级健康长爪沙鼠45只起初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C,18只)和模型组(BaP, 27只),通过BaP灌胃造模32周后,从模型组中随机分... 目的 建立苯并芘[benzo(a)pyrene, BaP]长时间诱导的长爪沙鼠胃炎模型,并探究唾液乳杆菌Li01对该模型的影响。方法 SPF级健康长爪沙鼠45只起初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NC,18只)和模型组(BaP, 27只),通过BaP灌胃造模32周后,从模型组中随机分出9只作为第3组(BaP-Li01组),用唾液乳杆菌Li01干预4周,期间记录不同组别长爪沙鼠毛发,体重等生长指标,第40周利用外周血彗星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和组织病理切片探究BaP和唾液乳杆菌Li01对长爪沙鼠机体的影响。结果 经BaP灌胃后, BaP组长爪沙鼠毛发凌乱无光泽,出现耸毛、脱毛现象,而正常对照组长爪沙鼠毛发浓密光滑;另相比较于模型组,经唾液乳杆菌Li01干预后的BaP-Li01组长爪沙鼠毛发状况有所好转,接近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aP组长爪沙鼠体重增长幅度明显变小, 16周后甚至小幅下降,经唾液乳杆菌Li01干预后, BaP-Li01组长爪沙鼠体重逐渐恢复。彗星实验和流式细胞凋亡检测发现, BaP摄入会造成长爪沙鼠细胞DNA损伤,而唾液乳杆菌Li01干预后可以改善、修复其损伤。病理学组织切片检查结果表明,BaP可诱发长爪沙鼠慢性胃炎,而唾液乳杆菌Li01的干预有助于胃炎的改善和修复。结论 BaP灌胃可成功建立长爪沙鼠的胃炎模型,而唾液乳杆菌Li01对其损伤有一定改善和修复作用。本研究为应用唾液乳杆菌Li01改善和修复胃炎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芘 长爪沙鼠 胃炎模型 唾液乳杆菌Li01
下载PDF
乳香胶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赵小勇 邹全明 +2 位作者 郭刚 刘开云 解庆华 《中国药业》 CAS 2006年第14期6-7,共2页
目的通过乳香胶对幽门螺杆菌(H P)的体外和体内试验来判定其疗效。方法用琼脂稀释法确定乳香胶对H P的最小抑菌浓度(M IC)及最小杀菌浓度(M BC),以H P感染沙鼠4周后给予药物治疗,疗程14d。结果乳香胶对H P M 13适用株的M IC为0.125m g m... 目的通过乳香胶对幽门螺杆菌(H P)的体外和体内试验来判定其疗效。方法用琼脂稀释法确定乳香胶对H P的最小抑菌浓度(M IC)及最小杀菌浓度(M BC),以H P感染沙鼠4周后给予药物治疗,疗程14d。结果乳香胶对H P M 13适用株的M IC为0.125m g m/L,M BC为0.5m g m/L;口服治疗7,14d及停药20d后H P清除率,3.75m g剂量组分别为25%,100%,25%,7.5m g剂量组分别为0,100%,50%,15m g剂量组分别为50%,100%,100%。结论乳香胶在体内和体外对H P感染都有效,但在体内试验中,停药后低剂量组有复发,可能是因为低剂量乳香胶只能抑制H P生长而不能完全清除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香胶 幽门螺杆菌 沙鼠感染模型 治疗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沙鼠感染模型的定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郭刚 刘开云 +3 位作者 解庆华 王毅超 曾韦锟 邹全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6-288,共3页
目的 建立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蒙古沙鼠感染模型 ,并通过比较定量培养、快速脲酶试验和ELISA三种方法 ,确定Hp动物模型的最佳评判指标。方法 采用临床分离的Hp强毒株对 2 0只蒙古沙鼠进行感染 ,4周后剖杀。取血按常规E... 目的 建立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蒙古沙鼠感染模型 ,并通过比较定量培养、快速脲酶试验和ELISA三种方法 ,确定Hp动物模型的最佳评判指标。方法 采用临床分离的Hp强毒株对 2 0只蒙古沙鼠进行感染 ,4周后剖杀。取血按常规ELISA法检测抗Hp抗体 ;分别剪取胃窦、胃体和胃底粘膜组织作定量培养 ;其余组织作快速脲酶试验及病理检查。结果 经定量培养结果显示沙鼠的Hp感染率达到 80 % (16/ 2 0 ) ,胃窦、胃体和胃底的Hp定植密度的对数均值分别为 5 2 4± 1 5 0、4 11± 3 2 2、和0 97± 2 3 9;16只Hp阳性沙鼠中脲酶试验有 4只阳性 ,ELISA有 7只阳性 ,阳性鼠的感染均值显著高于阴性鼠。结论 经筛选的Hp强毒株成功感染沙鼠后 4周 ,Hp主要定植于胃窦和胃体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动物模型 定量培养 蒙古沙鼠
下载PDF
蒙古沙鼠感染幽门螺杆菌后的胃部病理学变化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郭刚 王毅超 +3 位作者 刘开云 解庆华 张卫军 邹全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27,共3页
目的 建立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的蒙古沙鼠长期感染模型并观察其胃内的病理学改变。 方法 蒙古沙鼠 (8周龄 ) 80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 (40只 )和对照组 (40只 ) ,所有沙鼠禁食水 1d ,第 2天灌喂 5 0 %的乙醇 0 3ml,试验... 目的 建立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的蒙古沙鼠长期感染模型并观察其胃内的病理学改变。 方法 蒙古沙鼠 (8周龄 ) 80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 (40只 )和对照组 (40只 ) ,所有沙鼠禁食水 1d ,第 2天灌喂 5 0 %的乙醇 0 3ml,试验组第 3天及第 4天分 3次灌喂cagA+ Hp菌液 (10 9cfu/ml) ,0 5ml/只·次 ,对照组灌喂相同量无菌肉汤。最后一次灌喂后 2h进食水。距最后一次灌菌后 4、8、12、2 0、2 4周分别剖杀动物 ,每次实验组、对照组各 8只 ,进行微生物学检查 (粘膜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 )、血清学检查 (ELISA测抗Hp抗体 )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沙鼠在不同时间Hp感染率均达到 10 0 %。从第 4周开始 ,可见所有实验组沙鼠胃组织中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随着时间推移形成淋巴滤泡。部分沙鼠在第 12周后至 2 4周可见明显出血、慢性活动性胃炎及溃疡 ,有的溃疡可深达肌层。对照组沙鼠均无Hp定植及组织学病变。结论 蒙古沙鼠感染Hp后 ,可出现与人极相似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动物模型 胃部 病理学 胃炎 胃溃疡
下载PDF
长爪沙鼠作为牛带绦虫终末宿主实验动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牟荣 包怀恩 +4 位作者 朱武军 郎书源 庄丽 温二生 杨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5-597,624,共4页
目的利用长爪沙鼠作为牛带绦虫终末宿主实验动物模型的探索。方法将牛带绦虫虫卵用酶法孵化后经皮下注射感染免疫抑制小鼠,不同时期获取的活囊尾蚴分别经灌胃感染沙鼠,同时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2mg/d进行免疫抑制。感染后1~62d剖杀沙鼠... 目的利用长爪沙鼠作为牛带绦虫终末宿主实验动物模型的探索。方法将牛带绦虫虫卵用酶法孵化后经皮下注射感染免疫抑制小鼠,不同时期获取的活囊尾蚴分别经灌胃感染沙鼠,同时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2mg/d进行免疫抑制。感染后1~62d剖杀沙鼠,观察沙鼠的感染情况,从小肠检获的虫体经整体染色或作常规切片HE染色,观察其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结果8只沙鼠被感染,分别在感染后1,2,3,10,30d从沙鼠小肠内检获4,4,4,6,1条虫体,其中11条完整虫体的长度为10.56(1.0~45.5)mm。感染后10,30d虫体分节,但节片较幼稚,未见原始生殖细胞和发育成熟的生殖器官。结论小鼠体内获取的囊尾蚴可以在免疫抑制的长爪沙鼠小肠内生长发育一段时间,但未发育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带绦虫 长爪沙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性模型的建立及其相关免疫学指标和应用的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张锋 高孟 +1 位作者 高丽美 罗永能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建立简便和可靠的对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敏感的小型啮齿类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取不同日龄长爪沙鼠,腹腔接种CVA16后连续观察14 d,筛选出对病毒敏感的最适接种日龄段;然后比较接种剂量与效应关系,测定其50%... 目的建立简便和可靠的对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敏感的小型啮齿类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取不同日龄长爪沙鼠,腹腔接种CVA16后连续观察14 d,筛选出对病毒敏感的最适接种日龄段;然后比较接种剂量与效应关系,测定其50%致死剂量(LD50);并测定感染3 d后其血液和主要组织器官中CVA16病毒滴度;最后用CVA16灭活疫苗在1日龄和11日龄免疫2针沙鼠后,在14日龄时用LD50剂量病毒攻毒,观察并记录沙鼠体重、症状及死亡率,2周后眼球采血,应用微量中和试验和ELISA分别检测中和抗体效价和总抗体水平。结果长爪沙鼠感染CVA16后出现活动减少、后肢无力、麻痹瘫痪、死亡等临床症状,不同日龄沙鼠对CVA16感染的易感能力和感染后发病程度不同,7日龄和14日龄沙鼠易感,28日龄沙鼠不易感染,最敏感和最合适接种日龄为14日龄,其LD50为1×104.5 CCID50,感染3 d后其血液和主要组织器官中均可检测到高滴度的CVA16病毒,免疫两针灭活疫苗的14日龄沙鼠用LD50剂量攻毒,存活率87.5%,疫苗免疫诱导沙鼠产生的CVA16中和抗体几何平均值(GMT)为28.14,抗体阳性率为87.5%。结论长爪沙鼠对CVA16敏感并且病毒能在其体内进行有效的复制和繁殖,可作为CVA16致病机制研究、疫苗研发及药物评价的可靠小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16型 长爪沙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早期日本血吸虫感染长爪沙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0
作者 柳建发 蒋雯雯 +1 位作者 胡奇丰 周飞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11年第1期95-96,共2页
实验应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吸附试验(Double Antibodies-ELISA ELISA)检测获得感染鼠血清的循环抗体,所用抗原由日本血吸虫成虫和虫卵抗原免疫长爪沙鼠而获得.实验结果证明,用该试验检测长爪沙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6周内各期的抗体有高度的... 实验应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吸附试验(Double Antibodies-ELISA ELISA)检测获得感染鼠血清的循环抗体,所用抗原由日本血吸虫成虫和虫卵抗原免疫长爪沙鼠而获得.实验结果证明,用该试验检测长爪沙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6周内各期的抗体有高度的特异性,可为日本血吸虫感染模型的建立和考核疗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感染 长爪沙鼠 动物模型 双抗体夹心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球形体回复原形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浩 郭刚 +2 位作者 毛旭虎 童文德 邹全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2-36,I0006,共6页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球形体进行体内、外回复原形的比较研究,揭示其潜在的传播途径。方法在布氏肉汤的基础上设计了4种Hp再生培养基,对Hp螺旋体、原生质体及球形体进行体外培养;同时采用30只蒙古沙土鼠(Mongolian ...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球形体进行体内、外回复原形的比较研究,揭示其潜在的传播途径。方法在布氏肉汤的基础上设计了4种Hp再生培养基,对Hp螺旋体、原生质体及球形体进行体外培养;同时采用30只蒙古沙土鼠(Mongolian gerbil)进行体内感染定植实验,对感染小鼠胃粘膜进行Hp定量培养和组织学检测。结果Hp球形体在4种再生培养基中均未能回复生长;而在感染小鼠的体内却观察到了Hp球形体的回复定植。Hp螺旋体感染组在小鼠胃内的定植密度较高,且胃粘膜下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而球形体感染组并未见到小鼠胃粘膜组织的明显炎症损伤,且仅有少量回复的螺旋体定植。结论Hp球形体作为一种低水平代谢休眠体,代谢活性及毒力均有所减弱,但仍具有潜在的致病性。本研究支持部分Hp球形体具有活力但体外不能培养成活这一假说,提示"粪-口"传播应引起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球形体 螺旋体 蒙古沙土鼠 模型
下载PDF
长爪沙鼠在病原感染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肖丽 戴方伟 +1 位作者 宋晓明 萨晓婴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61-67,共7页
长爪沙鼠对多种病原易感,某些病原感染后的疾病特征与人类相似,因而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为感染性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发病机制、免疫学诊断和药物研发等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本文简要综述了长爪沙鼠在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等相... 长爪沙鼠对多种病原易感,某些病原感染后的疾病特征与人类相似,因而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为感染性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发病机制、免疫学诊断和药物研发等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本文简要综述了长爪沙鼠在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等相关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长爪沙鼠的开发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爪沙鼠 感染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长爪沙鼠模型群体的培育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长龙 杜小燕 +3 位作者 郭萌 刘欣 霍学云 陈振文 《实验动物科学》 2016年第3期52-55,60,共5页
长爪沙鼠是源于我国的一种"多功能"实验动物,在一些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长爪沙鼠生物学特性培育模型群体将大大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自1987年首都医科大学捕获野生长爪沙鼠并开始实验动物化以来,开展了人工驯化... 长爪沙鼠是源于我国的一种"多功能"实验动物,在一些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长爪沙鼠生物学特性培育模型群体将大大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自1987年首都医科大学捕获野生长爪沙鼠并开始实验动物化以来,开展了人工驯化、生物学特性研究、遗传质量控制、模型资源培育等工作。本文仅对首都医科大学在长爪沙鼠的资源培育历程方面作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爪沙鼠 脑缺血模型 糖尿病模型 近交系
下载PDF
长爪沙鼠高脂血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月环 王志远 +4 位作者 杜江涛 吴旧生 余陈欢 陈文文 应华忠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365-371,共7页
目的 初步建立长爪沙鼠自发型高脂血症模型的血清脂蛋白琼脂糖电泳检测方法和肠菌PCR-DGGE检测方法,用于今后评价沙鼠高脂血症模型.方法 选取444只长爪沙鼠,按性别年龄分组后CO2麻醉,取血液及肝脏标本,用于血清转氨酶、总胆固醇(TC)... 目的 初步建立长爪沙鼠自发型高脂血症模型的血清脂蛋白琼脂糖电泳检测方法和肠菌PCR-DGGE检测方法,用于今后评价沙鼠高脂血症模型.方法 选取444只长爪沙鼠,按性别年龄分组后CO2麻醉,取血液及肝脏标本,用于血清转氨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指标的检测以及肝脏病理学的观察,血清脂蛋白电泳(琼脂糖电泳)进行高脂分类;取小肠、盲肠内容物用PCR-DGGE技术进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检查,同时参照人类的高脂血症分类标准,对高龄组(平均12.81月龄)个体进行了高脂血症的分型.结果 约有10%~30%高龄组沙鼠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TG、TC、血糖(GLU)等指标明显高于低龄组(平均4.72月龄)沙鼠.病理学检查发现,高龄组肝脏出现较为明显的脂肪变性,而低龄组鼠肝脏无异常发现.DGGE结果表明,高龄组与低龄组沙鼠呈现出不同的带谱,后者条带数明显多于前者.高龄鼠从血脂指标上可分为五种类型,以对应于人的Ⅱ a、Ⅱ b、ⅢⅡ、Ⅳ、Ⅴ.结论 高沙鼠的自发性高脂血症或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模型研究,琼脂糖电泳法和PCR-DGGE法或可作为评价高脂血症沙鼠模型的补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高脂血症 长爪沙鼠模型 PCR-DGGE 血清脂蛋白琼脂糖电泳
下载PDF
戊型肝炎病毒长爪沙鼠感染模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光泽 屈勇刚 +6 位作者 李一权 兰添 范园园 胡宁宁 张诺娜 李霄 金宁一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40-245,共6页
旨在探索应用长爪沙鼠(Meiiones unguiculataus)构建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动物模型的可行性,从猪粪便稀释悬液中提取HEV RNA并鉴定,经腹腔和口服接种HEV于长爪沙鼠,并每周采集血液、相关器官(心、肝、脾、肺、肾、肠系... 旨在探索应用长爪沙鼠(Meiiones unguiculataus)构建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动物模型的可行性,从猪粪便稀释悬液中提取HEV RNA并鉴定,经腹腔和口服接种HEV于长爪沙鼠,并每周采集血液、相关器官(心、肝、脾、肺、肾、肠系膜淋巴结、脾脏)及粪便。用反转录PCR(RT-PCR)和免疫组化等检测方法分析各个样品。结果表明,感染后第7天开始,可从血液、肾脏、脾脏、肠系膜淋巴结、肝脏、肺、粪便中检测到HEV RNA;通过免疫组化和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HEV可在肝脏中进行表达,并且能引起肝组织病理变化,但感染HEV后长爪沙鼠均缺乏较明显的临床表现症状。结果提示,长爪沙鼠对HEV具有易感性,感染后肝脏出现小叶性肝炎的病理变化,具有作为HEV感染动物模型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病毒 长爪沙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蒙古沙鼠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6
作者 严杰 胡爱萍 +2 位作者 李强 方海伟 张苗尊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1-23,28,共4页
目的 :建立稳定、可靠的幽门螺杆菌 (Hp) NCTC11637株和临床分离的 Y0 6株沙鼠感染模型 ,观察感染沙鼠胃粘膜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法 :蒙古沙鼠随机分成 6组标准菌株组 (n=6)和 6组临床菌株组 (n=6) ,另设置 6组阴性对照 (n=4 )。用布氏... 目的 :建立稳定、可靠的幽门螺杆菌 (Hp) NCTC11637株和临床分离的 Y0 6株沙鼠感染模型 ,观察感染沙鼠胃粘膜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法 :蒙古沙鼠随机分成 6组标准菌株组 (n=6)和 6组临床菌株组 (n=6) ,另设置 6组阴性对照 (n=4 )。用布氏肉汤配制哥伦比亚血琼脂培养的 NCTC11637株和 Y0 6株菌液。标准菌株组和临床菌株组各3组用 2× 10 8CFU/ ml菌液 0 .5 ml1次灌胃。标准菌株组和临床菌株组各 3组分别用 2× 10 9CFU/ ml菌液 0 .5 ml灌胃 ,连续 3次 ,每次间隔 2 4 h。末次感染后的第 2、4、6周处死沙鼠 ,取胃粘膜组织标本进行尿素酶试验、分离培养、常规病理学和 Hp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1次感染的标准菌株组和临床菌株组第 2、4、6周的感染率分别为 0 %、0 %、66.7%和 0 %、16.7%、16.7%。 3次感染的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组第 2、4、6周的感染率分别为 66.7%、10 0 %、10 0 %和 66.7%、66.7%、10 0 %。分离结果阳性的感染动物胃粘膜细胞表面和胃小凹有 Hp定植 ,固有层出现少量慢性炎症细胞的浸润。结论 :高浓度 (1× 10 9CFU) Hp多次经口感染沙鼠可制备稳定、可靠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 ,感染动物胃粘膜组织有 Hp定植并出现轻度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螺杆菌感染 疾病模型 蒙古沙鼠
下载PDF
动态分析沙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形成及生化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巍 石巧娟 +3 位作者 郭红刚 楼琦 卢领群 萨晓婴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44-48,52,I0002,共7页
目的分析高脂饮食导致的沙鼠NAFLD疾病进展中脂质代谢、肝功能、抗氧化等方面的变化,探讨沙鼠NAFLD的形成机理。方法雄性沙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高脂饮食建立NAFLD模型。分别于1、2、4、6、8、16... 目的分析高脂饮食导致的沙鼠NAFLD疾病进展中脂质代谢、肝功能、抗氧化等方面的变化,探讨沙鼠NAFLD的形成机理。方法雄性沙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高脂饮食建立NAFLD模型。分别于1、2、4、6、8、16周每组各处死10只动物,观察肝脏病理变化,计算肝指数,检测血清CHO、TG、LDL-C、HDL-C、GOP、GPT及肝组织的SOD、GSH-PX、CAT活性和FFA含量。结果模型组病理观察2周形成单纯性脂肪肝,6周动物门管区有轻度炎症,8周出现腺泡Ⅲ带局灶性窦周/细胞周纤维化,16周肝脏中度纤维化;模型组第1、2、4、6、8、16周时CHO、HDL-C、LDL-C及FAA波动性升高,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P<0.01),TG在1、2、4周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P<0.01);16周末GOT、GPT出现了显著性升高(P<0.01)。抗氧化酶GSH-PX、CAT、SOD活性模型组在第8~16周显著性降低(P<0.05,P<0.01)。结论高脂饮食使沙鼠2周形成单纯性脂肪肝模型后,随饲喂时间延长,16周末可发展为中度肝纤维化。脂质代谢紊乱与氧化应激在沙鼠NAFLD进展中的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鼠 高脂饮食 模型 动物 非酒精性脂肪肝 单纯性脂肪肝 肝纤维化
下载PDF
长爪沙鼠脑底动脉Willis环变异缺失遗传特性分析及脑缺血模型高发群体的初步培育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好乐 杜小燕 +2 位作者 路静 王迎 陈振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1年第8期40-43,共4页
目的研究长爪沙鼠脑底动脉Willis环遗传特性,并定向培育脑缺血高发种群。方法通过对5代定向培育的长爪沙鼠高发群动物共398只动物的右侧颈总动脉结扎模型进行观察,比较长爪沙鼠亲代与子代间脑底动脉Willis环的变异缺失类型,探求其遗传特... 目的研究长爪沙鼠脑底动脉Willis环遗传特性,并定向培育脑缺血高发种群。方法通过对5代定向培育的长爪沙鼠高发群动物共398只动物的右侧颈总动脉结扎模型进行观察,比较长爪沙鼠亲代与子代间脑底动脉Willis环的变异缺失类型,探求其遗传特性,并根据该遗传特性将Willis环后交通支缺失且前交通支缺失或细小的同类型的长爪沙鼠父母所生的子代雌雄个体配对繁殖,定向培育长爪沙鼠半脑缺血模型高发生率种群。结果当双亲的Willis环类型一致时,其子代大部分与其父母一致;而当双亲的Willis环类型不一致时,Willis环前交通支与母亲一致率为60.4%,前交通支与父亲的一致率为48.2%,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5)。长爪沙鼠半脑缺血模型高发生率种群定向培育5代后,行单侧颈总动脉结扎时,一侧脑缺血造模成功率由F1代的40%提高到F5代的75%。结论长爪沙鼠脑底动脉Willis环变异有明显的遗传性,初步培育出了长爪沙鼠半脑缺血模型高发生率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爪沙鼠 WILLIS环 脑缺血高发模型 定向培育
下载PDF
长爪沙鼠脑底血管红油铸型标本制作及其后交通支变异类型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戴丽军 冯媛瑜 +1 位作者 梁成结 黄月玲 《解剖学研究》 CAS 2013年第3期186-188,207,共4页
目的制备普通级长爪沙鼠脑底血管红油铸型标本,分析其脑部血管分布,为筛选出可稳定制备脑缺血模型的长爪沙鼠品系奠定基础。方法挑选8~10周龄普通级长爪沙鼠和SPF级SD大鼠各20只(雌雄各半),制备脑血管红油铸型标本,取全脑4%福尔马林溶... 目的制备普通级长爪沙鼠脑底血管红油铸型标本,分析其脑部血管分布,为筛选出可稳定制备脑缺血模型的长爪沙鼠品系奠定基础。方法挑选8~10周龄普通级长爪沙鼠和SPF级SD大鼠各20只(雌雄各半),制备脑血管红油铸型标本,取全脑4%福尔马林溶液固定,解剖显微镜下观察拍照。结果运用血管铸型法可有效地制备长爪沙鼠脑底血管红油铸型标本,与SD大鼠比较认为长爪沙鼠脑底血管后交通支存在4种变异类型。结论通过脑底血管红油铸型标本可直观地分析长爪沙鼠脑底血管分布,为建立长爪沙鼠Willis动脉环缺陷明显品系和制备脑缺血动物模型奠定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爪沙鼠 脑基底动脉环 铸型标本 分布类型 脑缺血模型
下载PDF
Jolly-Seber法估算长爪沙鼠种群参数的适用性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伟 宛新荣 +2 位作者 王广和 刘文东 钟文勤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41,共6页
以2000年6月~10月群居性长爪沙鼠野生种群的标志重捕资料为依据,采用Jolly-Seber模型估算了该鼠种群参数,结果表明,长爪沙鼠个体间具等捕性(Leslie法检验),研究期间取样个体的重捕率平均为89 7%(77 4%~100%);参数估计结果具有合理的... 以2000年6月~10月群居性长爪沙鼠野生种群的标志重捕资料为依据,采用Jolly-Seber模型估算了该鼠种群参数,结果表明,长爪沙鼠个体间具等捕性(Leslie法检验),研究期间取样个体的重捕率平均为89 7%(77 4%~100%);参数估计结果具有合理的生物学意义,认为采用该模型估算长爪沙鼠种群参数是适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爪沙鼠 标志重捕 J0uy-Seber法 等捕性 重捕率 种群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